南京市城市土壤水分入渗特征_杨金玲
- 格式:pdf
- 大小:198.44 KB
- 文档页数:6
南京下蜀土水敏性特征的试验研究南京下蜀土是指江苏省南京市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其水敏性特征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基于试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南京下蜀土的水敏性特征进行分析。
一、南京下蜀土的基本特征南京下蜀土的主要成分为粘土和风化壤土,其质地较重,含水率较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较大,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润湿性。
由于长期的沉积作用和化学反应,南京下蜀土中含有一定的有机质和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对水质和物质的吸附能力强。
二、南京下蜀土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南京下蜀土的渗透性较弱,由于土壤颗粒粗细不均,成分复杂,使水分不能自由流动,容易形成积水、渍涝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然而,南京下蜀土拥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对于城市雨水的收集和保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南京下蜀土还有较好的保土保墒能力,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三、南京下蜀土的泥化性和土壤侵蚀南京下蜀土具有较强的泥化性,遇到水会迅速软化,形成黏稠泥浆,会严重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此外,南京下蜀土对于土壤侵蚀的抵御能力也较弱,易发生沟壑峡谷的形成,对于城市的景观、河道整治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南京下蜀土的肥力和养分含量南京下蜀土富含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具有良好的肥力潜力。
但是,由于土地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度的耕作和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南京下蜀土中的养分含量不够均衡、缺乏某些必需元素,对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南京下蜀土水敏性特征是南京市城市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南京下蜀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南京下蜀土的特性,为南京市城市合理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46卷第5期土 壤 学 报V o l 146,N o 152009年9月ACTA P EDOLOG I CA S I N I CASep .,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140625001;40601040)和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作者简介:杨金玲(1973~),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发生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E-m ai:l jlyang @i ssas 1ac 1c n 收稿日期:2008-06-20;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10-31激光法与湿筛-吸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的转换及质地确定*杨金玲 张甘霖 李德成 潘继花(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摘 要 湿筛-吸管法是测定土壤颗粒组成(PSD )的传统方法,而激光法则是新兴的土壤颗粒测定方法,为了明确二者测定数据间的转换关系,应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了中国6个主要土纲的265个土壤样品。
结果表明,激光法测定的土壤黏粒含量明显地小于湿筛-吸管法测定的数据,激光法测定的土壤粉粒含量明显地大于湿筛-吸管法测定的数据,而对于土壤砂粒含量的测定结果二者互有高低。
两种方法测定的黏粒、粉粒和砂粒间均分别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甚至按照美国的7级分类标准,每个粒度级别在两种方法间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按照激光法和吸管法测定数据间的转换关系式得出了用激光法测定数据的砂土、壤土和黏土质地划分界限,从而能够应用激光法测定的数据直接进行质地划分,这对于推动激光法在土壤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动土壤科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吸管法;激光法中图分类号 S152 文献标识码 A土壤粒度大小及其特征是重要的土壤性质,它决定着诸多其他的土壤物理化学行为,因此土壤颗粒组成(PSD)的测定及质地的确定一直是土壤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前,粒度测量普遍采用湿筛-沉降法,而沉降法中最普遍和经典的是吸管法,其测量过程完全依靠人工操作[1,2]。
降雨入渗条件下南京某砂岩风化土质边坡渗流及变形特征分析常学文;蔡浩然;闵望;喻永祥;孙少锐;宋京雷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22(36)4
【摘要】以南京某砂岩风化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法,对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基于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选取具有代表
性的监测点来表征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坡体的饱和度、孔隙水压力和水平位移的变化。
结果表明:当降雨历时相同时(12h、18h、24h),随着瞬时降雨量的增大,坡面土体饱和速率和孔压变化越快;在同样的降雨等级下(小雨10mm/d、中雨43.2mm/d、
暴雨77.6mm/d),随着持续降雨历时的增大,雨水入渗加深,土体饱和区范围增大。
【总页数】6页(P865-870)
【作者】常学文;蔡浩然;闵望;喻永祥;孙少锐;宋京雷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TU43
【相关文献】
1.持续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渗流特征分析
2.降雨入渗条件下交河故城土质崖体渗流场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3.持续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雨水入渗深度模拟试验
4.降雨入
渗条件下土质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5.降雨入渗条件下土质边坡非饱和渗流二维数
值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空间变异性
王月玲;蒋齐;蔡进军;张源润;季波;董立国;李生宝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
【年(卷),期】2008(28)4
【摘要】选择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中庄小流域,针对其多年来水保措施的治理成效,利用小型人工模拟降雨和双环注水法入渗试验装置技术,对全流域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地(水平沟、鱼鳞坑、水平梯田、人工牧草、天然草地),不同地形地貌(坡向、坡位、坡度)进行了多点土壤入渗速率实测。
试验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具有明显的坡面垂直变异规律,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稳渗率增加,阴坡土壤稳渗率高于阳坡,但其初渗率小于阳坡;坡位对稳渗率的影响表现为由坡上到坡下稳渗率逐渐提高。
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入渗速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总页数】5页(P52-55)
【关键词】入渗速率;空间变异性;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
【作者】王月玲;蒋齐;蔡进军;张源润;季波;董立国;李生宝
【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2.7
【相关文献】
1.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J], 韩丙芳;马红彬
2.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空间变异性 [J], 袁建平;雷廷武;郭索彦;蒋定生
3.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空间变异 [J], 袁建平;张素丽;张春燕;蒋定生
4.黄土半干旱丘陵区陡坡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J], 潘成忠;上官周平
5.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J], 王国梁;刘国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王月玲;张源润;蔡进军;李生宝;蒋齐【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05(21)7【摘要】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0 ̄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60cm 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不断减小;对于不同恢复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88542水平沟>人工草地>鱼鳞坑>天然草地;对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草地>灌木地>林地;对于不同地形的土壤水分含量,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并且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不断减小。
【总页数】4页(P367-369)【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水分变化;生态恢复;宁南;土壤水分含量;重建;恢复过程;土壤含水量;生态脆弱;环境恶化;退化山地;研究结果;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恢复方式;植被类型;鱼鳞坑;水平沟;半阴坡;土层;年限;减小;林地;灌木;坡度【作者】王月玲;张源润;蔡进军;李生宝;蒋齐【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TQ533.2【相关文献】1.宁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J], 苗正德;李银平;王治霞;明占武2.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J], 韩丙芳;马红彬3.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为例 [J], 马红彬;谢应忠4.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的土壤水分特征 [J], 杨永辉;赵世伟;刘娜娜;吴金水;苏静;徐洁5.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J], 温淑红;李生宝;许浩;蔡进军;潘占兵;王月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沙地降雨入渗水分动态
刘元波;陈荷生;高前兆;黄子琛;杨诗秀;雷志栋
【期刊名称】《中国沙漠》
【年(卷),期】1995(15)2
【摘要】应用土壤水动力学基本原理,结合先进仪器的使用,从动力学角度,以能态观点定量研究沙地水分入渗动态。
通过野外现场观测,分析不同深度含水率和吸力随时间变化过程,研究沙地降雨入渗水分传递过程,探讨入渗条件下沙地水分运动的动力学机制和特征。
【总页数】8页(P143-150)
【关键词】沙地;降水;入渗水分;含水率
【作者】刘元波;陈荷生;高前兆;黄子琛;杨诗秀;雷志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上海水利部太潮流域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2.7;S155.51
【相关文献】
1.高寒沙地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 [J], 杨凯悦; 贾志清; 李清雪; 何凌仙子; 戴捷; 陈娟
2.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对降雨入渗的响应 [J], 闫德仁;黄海广;胡小龙;袁立敏
3.间歇降雨和多场次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J], 李毅;邵明安
4.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 [J], 冯伟;李卫;杨文斌;吴丽丽
5.科尔沁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水分入渗动态研究 [J], 阿拉木萨;蒋德明;裴铁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城市土壤某些元素的富集特征及其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3张甘霖① 卢 瑛①② 龚子同① 杨金玲①(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②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 510642)摘要 本研究以南京市的公园、校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郊区菜地等不同功能区的土壤为对象,对土壤的磷素和重金属以及一些土壤剖面点位的地下水组成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城市土壤构成了区别于自然背景的某些元素(如磷和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垒,形成了明显的元素富集区域,其中磷素含量是背景土壤的数倍甚至十数倍,Pb 含量也远高出背景土壤,60%以上样品达到中等污染程度以上。
从磷素在剖面中的积累模式可以看出,城市土壤中磷含量最高的层次出现在表层以下的不同深度,说明土壤经历了不同的扰动过程,这意味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壤的性质遭受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可以指示不同的利用历史。
质量改变后的土壤对地下水等环境产生影响,使地下水的组成发生改变,其中磷素含量直接受到土壤的影响,效区菜地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极高,而本研究尚未发现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有显著相关。
主题词 城市 土壤 环境 地下水 人为活动1 引言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向人为生态系统转变虽然已经有1万多年的历史,这相对于地质环境演变而言是极为短暂而且崭新的“事件”,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却是急剧而深刻的。
城市是密集人群生活的场所,目前全球将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占地表1%的城市区域之中;城市也是人类活动最为剧烈的区域,能源消耗占全球2/3以上。
城市化是人类有史以来强度最大、影响最深的人为活动,它是以经济高度集中、资源高强度利用、物质高强度循环为标志,由人为活动导致的极其重要的环境变化。
城市化背景下土壤质量的演变以及这种变化的生态和环境效应是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础。
目前,全球范围内城市化水平仍然在继续提高,据统计,从1980年起,世界城市化率每50年将翻一番[1],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更快[2]。
土壤水分入渗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李卓;刘永红;杨勤
【期刊名称】《灌溉排水学报》
【年(卷),期】2011(30)5
【摘要】分析了土壤水分入渗理论及过程模型发展历程,阐明了此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
重点对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的结皮、初始含水率、密度、机械组成、结构、有机质含量、温度、钠离子含量及剖面特征等因素逐个做了仔细分析,总结了各因素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机制。
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水分入渗研究未来研究重点。
【总页数】7页(P124-130)
【关键词】土壤水分入渗;理论;过程模型;影响机制
【作者】李卓;刘永红;杨勤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2.7
【相关文献】
1.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研究综述 [J], 曹惠提;卞艳丽;黄福贵
2.土壤水分入渗模型的研究方法综述 [J], 寇小华;王文;郑国权
3.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与试验研究方法综述 [J], 寇小华;王文;郑国权
4.深层坑渗灌灌水器开孔率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研究 [J], 李涛;张建丰;牛鹏飞
5.含钠盐量变化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J], 韩笑;张颖;赵君涵;黄蕊;王洪德;佘冬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水入渗与土壤水分动态模型研究进展
蒋太明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5(33)B09
【摘要】从贵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严重的现实和高效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求出发,采用资料查阅的方式,全面综述了目前国际、国内现行的降水入渗模型、降水入渗影响因素、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明确了时间序列分析法可简单、实用、高精度地实现土壤水分动态趋势的模拟,所获得的资料将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类似的研究打下基础。
【总页数】6页(P83-88)
【关键词】降水入渗;土壤水分动态;时间序列法模拟;进展
【作者】蒋太明
【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2.7
【相关文献】
1.降水人渗与土壤水分动态模型研究进展 [J], 蒋太明
2.降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变化对产流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J], 赵娜娜;于福亮;李传哲;王浩
3.森林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入渗模型 [J], 杨弘;杨威
4.基于Philip入渗模型的土壤水分入渗参数BP预报模型 [J], 武雯昱;樊贵盛
5.残膜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及入渗模型适用性分析 [J], 邹小阳;牛文全;许健;张明智;李元;官雅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景园林管理以绿化土壤标准体系为支撑,有效提升城市绿化质量Effectively Promoting Urban Greening Quality with the Support of Standard System for Greening Soil摘 要:土壤质量已成为限制我国绿化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因子之一,分析了绿化土壤管理的国内外主要差距;系统阐述了我国已制定的从表土保护—绿化种植土质量—土壤改良材料系列标准的主要内容、关键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从加强标准贯标、提高绿化工程土方造价、完善监管体系并将与土壤标准实施有关的全部费用纳入绿化规划4个方面提出了确保绿化土壤标准有效实施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绿化土壤质量水平提高及绿化长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园林植物;绿化土壤;标准体系;质量;监管文章编号:1000-6664(2014)01-0122-03中图分类号:S 668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3-05-17; 修回日期:2013-06-17基金项目: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推广项目(编号JB100208)和上海辰山植物园专项资助项目(编号G102402)共同资助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soil qua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greening, the main ga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greening soil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analyzes the main standard contents, key technical indexes and applicable scope of Chinese existing series standard of topsoil protection–the quality of soil for greening and planting–soil amendment. Additionally, four kinds of countermeasures like strengthening the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quality of these series standard, enhancing soil cost of greening project,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systemand incorporating overall costs for implementation of series soil standards into greening planning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in orderto guarante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greening soil standards. It would provide soli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mprovement ofChinese soil quality level and for the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ing.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 greening soil; standard system; quality; supervision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扩张阶段。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莫斌;陈晓燕;杨以翠;罗帮林;唐菊;宫春明;林芷行;周土金;申云康【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6(23)1【摘要】土壤入渗性能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内容,其值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大。
为了准确测得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采用一种新方法——点源入渗法对其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与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较大,土壤初始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0.25mm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基本上是表层土大于下层土;(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较大,初渗速率和平均入渗率大小基本表现为林地>坡耕地>草地,稳渗速率则为坡耕地>林地>草地,达到稳渗时间为坡耕地>林地>草地;(3)初渗速率与湿筛MWD值和结构破坏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4)稳渗速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5)平均入渗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和结构破坏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较大,与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
本研究可为紫色土区土壤入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土壤入渗性能;点源入渗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作者】莫斌;陈晓燕;杨以翠;罗帮林;唐菊;宫春明;林芷行;周土金;申云康【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相关文献】1.滇中不同植被恢复策略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J], 侯秀丽;付登高;阎凯;李博;段昌群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性能及入渗特征的对比研究 [J], 宋建成3.岩溶坡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治伟;朱章雄;王燕;傅瓦利;文志林4.砒砂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杨振奇;秦富仓;李旻宇;李龙;钱秋颖;李艳5.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刘芝芹;黄新会;王克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