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进展和评述_赵西宁
- 格式:pdf
- 大小:140.49 KB
- 文档页数:4
土壤入渗能力
土壤入渗能力
土壤入渗能力是指土壤对水分的渗透速率和容量。
它反映了土壤的保水和排水能力,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土壤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入渗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坡度以及土壤湿度等。
具体而言,土壤类型可以分为砂壤、壤土和粘壤等,它们的入渗能力会有所差异。
土壤质地对入渗能力影响较大,砂质土壤具有较高的入渗速率,而粘质土壤则较低。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往往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但也可能影响水分渗透速率。
土壤结构的紧密程度也会影响入渗能力,紧密结构的土壤较难渗透。
此外,坡度过大会导致快速的径流,降低土壤的入渗能力。
评估土壤入渗能力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测量渗透速率、水分蓄积曲线、颗粒分析和土壤形态观察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确定土壤的入渗速率和容量,评估土壤的保水和排水能力。
土壤入渗能力对于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防止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
的实际意义。
合理管理土壤入渗能力可以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此外,了解土壤的入渗能力有助于预防土壤侵蚀和洪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土壤入渗能力是土壤对水分渗透的速率和容量。
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评估。
了解土壤的入渗能力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与试验研究方法综述
寇小华;王文;郑国权
【期刊名称】《广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3(029)004
【摘要】文章阐述了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入渗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土壤水分入渗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是在土壤化学性质、植被覆盖及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下渗的影响机理,如何将单点入渗模型扩展到较大区域,以及土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等方面,还有大量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寇小华;王文;郑国权
【作者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5.3
【相关文献】
1.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研究综述 [J], 曹惠提;卞艳丽;黄福贵
2.森林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入渗模型 [J], 杨弘;杨威
3.土壤水分入渗模型的研究方法综述 [J], 寇小华;王文;郑国权
4.基于灰色关联法土壤水分垂直入渗影响因素研究 [J], 黄德良;费良军;曾健;陈琳
5.土壤水分入渗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J], 李卓;刘永红;杨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外土壤水分研究进展高峰1,2,胡继超1,卞斌贝1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2.吉林省松原市气象局,吉林松原138005)摘要 土壤水供给作物生长,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该文概述了国内外土壤水分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土壤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水分;数值模拟;溶质运移中图分类号 S1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34-11146-03R esearch P rogress on Soil W ater at H om e and AbroadG AO F eng et 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 form ation Science and T echn ology,Nanjing,Jiangsu210044)Abstract T o supply s oil water for crop grow th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have a close relation w ith hum an production and life.T 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s oil water content at h om e and abroad were summ arized and future researches on s oil water were prospected.K ey w ords S oil water;Num erical simulation;S olute transport 土壤水指的是由地面向下至地下水面(潜水面)以上土壤层中的水分[1]。
土壤水是土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把土壤看作历史自然体,赋予土壤水及其存在的各种现象以特殊意义,把土壤水变动的许多现象同整个土壤形成和发展规律联系起来[2]。
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与试验研究方法综述*寇小华1王文2郑国权1(1.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摘要文章阐述了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入渗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土壤水分入渗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是在土壤化学性质、植被覆盖及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下渗的影响机理,如何将单点入渗模型扩展到较大区域,以及土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等方面,还有大量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摘要土壤水分入渗;土壤物理特性;入渗试验中图分类号:S7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427(2013)04-0074-05Soil Water Infiltration Mechanism and Experiment:AReviewKOU Xiaohua1WANG Wen2ZHENG Guoquan1(1.Guangdong Hydropower Planning&Design 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510635,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8,China)Abstract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is always the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hydrology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oil water infiltration,and the methods for conducting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experiments.There are still a great deal of open questions need further research,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soil chemistry,vegetation coverage and farming on soil water infiltration,how to extend the results at a single point to a large area,and how to improve the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measurement,and so on.Key words soil water infiltration;soil physical properties;infiltration experiment土壤水分入渗是指在降雨或灌溉等条件下,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
灌溉 供水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研究综述曹惠提1,2,卞艳丽2,黄福贵2(1.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48;2.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引黄灌溉研究中心,河南新乡453003)摘 要:目前,国外土壤水分连续入渗研究主要集中在G reen- mpt模型的修正以及Ph ili p、Par l ang e入渗方程的求解两方面。
国内学者对浑水连续入渗的研究认为:浑水与清水入渗的差异主要是浑水中物理性黏粒的存在引起的,浑水入渗模型以通过浑水灌溉试验进行拟合而得到的经验公式为主;对浑水波涌灌间歇入渗研究认为,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浑水间歇入渗能力均小于同条件下的浑水连续入渗能力,且减渗率随入渗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
今后应开展不同灌水方式、多种影响因素下的浑水灌溉研究。
关 键 词:浑水灌溉;土壤水分入渗;入渗规律;入渗模型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issn.1000 1379.2010.03.0311 浑水灌溉及其特点近几十年来,在陕西省泾惠、洛惠及宝鸡峡三大灌区以及华北等地开展了引浑淤灌,灌溉水的含沙量大大超过15%[1]。
实践证明,高含沙水流灌溉在缓解旱情、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质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浑水灌溉中的泥沙在田面流动过程中经过不断挂淤、落淤以及入渗截留而形成的表土致密层,不仅影响了田间水流的推进速度,而且改变了土壤表层的机械组成,从而影响了土壤的入渗性能。
同时,降雨入渗产流受地表及包气带土壤特性影响很大,浑水灌溉在地表土壤的泥沙淤积,也在缓慢地改变着地表及包气带土壤特性,进而影响降水入渗及产流过程。
因此,研究浑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对于研究浑水灌溉区作物水分利用、灌溉管理、降雨入渗及产流机理是十分必要的。
浑水灌溉与清水灌溉的区别是浑水中挟带有一定量的泥沙,灌溉过程中一部分泥沙挂淤在田面或灌水沟的湿周表面上;同时,水流的底部流速较小,使水流中的含沙量超过了它的挟沙能力,造成水流中的泥沙沿程逐渐落淤;部分泥沙的淤积势必影响水流向土中的入渗速度,入渗水量中的泥沙物质按照颗粒大小一部分滞留于田面或灌水沟的湿周表面,较细的一部分会继续随水分入渗并最终落淤到土壤内部,减小土壤的孔隙率,将对表土致密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22,28(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563046):南疆盐渍化地区棉花水氮迁移机理及效应模拟研究。
作者简介:于晗(199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
收稿日期:2021-09-01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研究进展于晗(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摘要: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所以土壤中水分的运移和分布能够直接影响作物对水分的利用率。
另外,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盐分也主要通过土壤水进行运输,所以农业灌水的合理施用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一环。
在生态水文学四水GSPAC (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大气水连续体)中,土壤水在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着地下水、植物水、大气水。
因此,对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生态水文学的本质,还能对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灌水量提供科学参考,对科学管理水肥,优化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壤水分运移;模拟;模型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2-0108-03Research Progress in Simulation of Soil Water TransportYU Han(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arim University,Alar 843300,China )Abstract:The water needed dur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rops mainly comes from the roots absorbing wa⁃ter in the soil.Therefore,the mov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water in the soil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crops.In addition,the salt required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rops is also Transportation is mainly through soil water,so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field.In the GSPAC (groundwater-soil water-plant water-atmospheric water continuum )of the four waters of ecological hy⁃drology,soil water plays a role as a link between groundwater,plant water and atmospheric water.Therefore,the study of soil water transport law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nature of eco-hydrology,but als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amount of irrigation needed for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optimization of water use efficiency,improvement of crop yield,conserv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Soil water transport;Simulation;Model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联合国水资源调查报告分析可以得出:地球表层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除去地球两极冰山,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地球总量的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