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最新整理]急救护理技术第一章教案

[2018年最新整理]急救护理技术第一章教案

[2018年最新整理]急救护理技术第一章教案
[2018年最新整理]急救护理技术第一章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教案第 1 次

教师姓名授课时数2学时课型理论

授课班级2013级5班授课日期2014.8.26 节次1—2节

授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第三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教材逻辑结构分析和学生分析

本教材紧扣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编写,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学生基本学完医学基础学科,有一定学习基础,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对该学科有简单认识,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的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3. 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教学重点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教学难点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更新、补充

及删节

内容

无更新、补充、删减。

教学方法与

使用教具

讲授、幻灯片演示

作业自测题

课后体会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主要包括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新课、作业等。

导入新课:1、讲明学习急救护理技术的意义、目标和要求。

2、请同学回答近几年的紧急灾害事件,导入本课。

新课内容及教学方法:

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科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急救护理学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土前往前线医院救护,使死亡率明显下降,达到2%左右。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病人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建立。

我国急救护理事业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病人,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护理学研究包括:①院外急救,负责现场急救(暂时性,应急性);②急诊科抢救;③院内危重症监护医学,负责院内救护(完整的诊断和治疗);④急救服务体系的完善;⑤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等内容。

一、院外急救

院外(前)急救(包括灾害医学及医学监护运输),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院外救护的主要原则是:①立即使病人脱离危险区;②先复苏后固定;③先止血后包扎;④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治病;⑤先救治后运送;⑥急救与呼

急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急救护理学 1 一.填空题: 1.伤员分类的标记:红色代表病伤严重,危及生命者;黄色代表病情严重,未危及生命者;绿色代表受伤较轻,可行走者;黑色代表死亡伤病员。 2.组织器官实现有效灌流的基础是足够的血容量、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正常的心泵功能。3.病人只要出现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搏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应立即进行复苏。 4.MODS患者监护中,反映循环功能的最佳指标为DO,反映代谢功能的最佳指标为VO。 5.创伤的院内评分使用收缩期血压、脉率、呼吸状态、神志指标作为评分参数。 6.急诊科的设置有预检分诊处、急诊诊断室、急诊施救室、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综合检查室。 7.重度中暑的4种类型:中暑高热、中暑衰竭、中暑痉挛和日射病。 8.清除胃肠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常用方法:催吐、导泻和洗胃。 9.PH为7.35-7.45表明:正常、无酸碱平衡、代偿了的酸碱紊乱和互相抵消的酸碱紊乱。 10.完成机械通气的基本两个要求是:通气方向的单一性和通气管道的密闭性。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休克不属于根据病理生理学方法进行的分类:C A、低血容量性 B、心源性 C、过敏性 D、阻塞性 2.一例休克病人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均低于正常,休克的原因可能是:B A、心功能不全 B、血容量不足 C、输液过量 D、肺栓塞 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急救技术的要求:D A、操作简单易行,易于掌握 B、效果确实可靠 C、救护人员尽量要少 D、尽量使用先进的医疗器械 4.PH正常可能有以下情况中,哪一项不对:B A、酸碱平衡未紊乱 B、失代偿性碱中毒 C、代偿性酸中毒 D、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5.ICU医疗管理模式中,哪一项不对?C A、开放式 B、半开放式 C、封闭式 D、垂直式 三.问答题: 1.昏迷病人紧急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昏迷病人紧急处理的原则,主要是维持基本生命体征,避免脏器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积极寻找和治疗病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氧供。 2)维持循环功能,抗休克。 3)补充葡萄糖,减轻脑水肿,纠正低血糖。 4)维持水电介质平衡。 5)对症处理,防治感染,控制高热和抽搐,注意补充营养。 6)积极寻找和治疗病因。 2.试述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不同器官可以相互影响,加重损伤反应;伤情较单一损伤严重、复杂;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容易漏诊和误诊;并发症发生率高;在抢救时各部位伤的治疗方法往往发生矛盾。 3.简述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症:①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建立静脉通路者。②急救时需快速静脉补液、输血/给药和监测中心静脉压者。③穿刺法性新大关检察术者。④行胃肠外营养者。 2)禁忌症:出血倾向或局部感染。 4.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强酸、强碱类中毒造成皮肤的灼伤? 要争取在现场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强碱时然后用用弱酸(1%醋酸或醋)中和。中和

急救护理学

《急救护理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编写负责人:李蓉琼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适用层次:大专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二00四年3月

《急救护理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编写:李蓉琼、曹钰 审稿(签字): 审批:(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李继平、李晓玲 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护理专科学生学习。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标及总体要求 【课程目标】 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 1.熟悉急救护理学的范畴和意义。 2.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及原则。 3.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4.了解急诊重症监护技术及护理。 5.掌握心肺脑复苏程序及复苏后监测。 6.熟悉休克的分类与急救护理。 7.了解创伤的分类与评分。 8.掌握创伤的现场急救措施。 9.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监护方法及防治措施。 10.掌握急性中毒的机制、急救原则及救护措施。 11.熟悉中暑的病因及救护措施。 12.掌握淹溺的病理生理及救护措施。 13.熟悉触电的发病机理与救护措施。 14.掌握昏迷的病因及急救护理。 15.熟悉高血压、高血糖、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病诱因及急救护理。 16.熟悉各种急救技术。 【课程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期末理论测验的形式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试题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五种类型。内 容涉及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为及格成绩。 【主讲教师】 李蓉琼:本科、讲师,课程负责人。 曹钰:急诊医学硕士,讲师。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掌握院外的现场急救原则。 3.熟悉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4.了解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教学内容】 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院外急救的含义及环节。 3.院外现场救护的原则。 4.抢险救灾、战地救护的概念和方法。 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 6.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急救网络形式。 重点: 1.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院外急救的环节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 现场救护原则①立即使患者脱离险区;②先救命后治病;③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④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⑤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 2.危重病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 研究范围①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②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③ICU的技术。 3.抢险救灾的工作程序①寻找并救护伤病员;②检伤分类,根据不同伤情给予不

最新急救护理学教案--休克

★编号: 07(第7次课) ★课题:第六章休克(Shock) ★课时:2学时 ★重点难点:院外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目的: 掌握:休克的病因、分类、临床观察、病情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重点。 熟悉:休克病理生理与临床的联系。 了解: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定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致重要器官微循环灌流急 剧降低,从而引起组织代谢及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全身性的危急综合症。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的障碍,细胞代谢及体液的变化,以及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病程分三期:休克早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主要临床表现:神志烦躁或淡漠、面色苍白或紫绀、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和酸中毒。 二、休克病因 1、血容量不足 2、创伤

3、感染 4、过敏 5、心源性因素 6、内分泌性因素 7、神经源性因素 三、休克分类 1、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内分 泌性休克、伴血流阻塞的休克 2、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阻塞性休克、分布性休克 3、血流动力学分型 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或冷休克)、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型或暖休克)。 四、休克的病理生理 1、休克早期 机制: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灌入毛细血管网的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 锐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血管紧张素Ⅱ增加→毛细血管收缩。 儿茶酚胺释放→血栓素 (收缩血管、促血小板聚积)的量大于前列环素(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积)→毛细血管收缩。 特点:毛细血管持续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外周阻力增加。微循环处于缺血 状态,灌注减少。 临床表现:去甲肾上腺素使网状上行系统活动增强→烦躁不安;交感兴奋→泌

急救护理学试题集(内含答案).

第一、二章院外救护 A型题 1. emergency medicine是(D ) A. 院前急救 B. 重症监护 C. 急诊科 D. 急诊医学 E. 急救护理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 A. emergency medicine 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D. nursing in emergency 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 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 A. 病人呼救 B. 灾害遇难者急救 C. 救护值班 D. 紧急救护枢纽 E. 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 A. 预检分诊处 B. 急诊诊查室 C. 急诊抢救室 D. 急诊换药室 E. 急诊观察室 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 A. 问 B. 听 C. 触 D. 教 E. 看 6.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 A. 第一环节 B. 第二环节 C. 第三环节 D. 第四环节 E. 第五环节 X型题 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 A. 院前急救 B. 危重病急救 C. 抢险救灾

D. 战地救护 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 2.EMSS主要参加人员(ABCD ) A. 最初目击者 B. 急救医护人员 C. 急诊科医护人员 D. ICU医护人员 E. 以上都不是 3.EMSS包括(ABC ) A. 院前急救 B. 医院急诊科抢救 C. ICU D. 抢救室 E. 监护室 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 A. 社会性、随机性强 B. 时间紧急 C. 流动性大 D. 工作环境条件差 E. 病种多样复杂 5.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ABCD ) A. 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 B. 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 C. 正确松解病人衣服 D. 初步急救 E. 途中监护 名词解释 EMSS 院外急救 反应时间 生存链 急救半径 简答题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体系如何构建?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有哪些?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讲课教案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型事故基本信息的录入不包括(B)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当天天气 C.事故发生的地点 D.事故发生的原因 E.事故伤亡人数 2.心脏骤停的患者,在进行胸外近压时,频率诮为(B) A.80次/分 B.100次/分 C.60次/分 D.115次/分 E.120次/分 3.下列关于空中转运途中的救护,说法错误的是(D) A.注意缓解伤员出现的应激状态 B.密切观察伤员体腔压力的变化 C.观察固定患肢的血管神经情况 D.合并脑水肿的伤员应头朝机尾 E.合并呼吸障碍的伤员头朝机尾 4.脑水肿患者血压稳定后可抬高床头(B) A.5°~15°

B.15°~30° C.45° D.60°~75° E.45°~90° 5.下列哪种毒物中毒可使病人口腔中有蛋臭味(C) A.有机磷农药 B.乙醇 C.硫化氢类 D.氨 E.甲醇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甲膜切开术的适应征(D) A.严重面部损伤而无法实施经口或鼻气管插管 B.脊髓可疑损伤而无法进行有效通气 C.化学物质吸入性损伤 D.12岁以下儿童 E.过敏性反应 7.下列何种情况属于成人中度烧伤(B) A.2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B.3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C.烧伤总面积在30%~49% D.3度烧伤面积在10%~19% E.烧伤总面积超过50%

8.心源性休克最为多见的病因是(E) A.心肌炎 B.心肌病 C.严重心律失常 D.心脏压塞 E.急性心肌梗死 9.高热惊厥主要见于哪个年龄段的小儿(A) A.6个月~4岁 B.1个朋~1岁 C.4~6岁 D.6~8岁 E.3~5岁 10.急诊科救护属于EMSS的第几个环节(B) A.第一个环节 B.第二个环节 C.第三个环节 D.第四个环节 E.第五个环节 11.阿托品化可引起(A) A.瞳孔扩大 B.瞳孔缩小 C.流涎

急救护理学

急救护理学-综合测评 1.单选题 1.11.0 呼吸复苏时,为避免胃膨胀,每次吹气应给予的潮气量为(A )?a 6-7ml/kg ?b 7-8ml/kg ?c 8-9ml/kg ?d 9-10ml/kg 1.21.0 伤员分类工作的第一步是( C) ?a 后送分类

?b 救治分类 ?c 收容分类 ?d 护理分类 1.31.0 现场急救多发伤病人时应优先转运什么样的病人( b)?a 已经死亡的病人 ?b 伤情严重但救治及时可以存活的病人 ?c 经救护后伤情已基本稳定的伤员 ?d 骨折已固定者

1.41.0 转运时,下列情况中可以转运的是( A)?a 手术后伤情已稳定 ?b 休克症状未纠正 ?c 颅脑损伤伴有颅内高压 ?d 颈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 1.51.0 符合浅Ⅱ°烧伤评估标准的是( B) ?a 伤及真皮深层 ?b 创面肿胀,水疱大

愈合后留有瘢痕 ?d 局部感觉迟钝 1.61.0 引起脓毒症的主要因素是(B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b 内毒素 ?c 革兰氏阳性菌胞壁的膜磷壁酸 ?d 细菌的DNA 1.71.0 服毒后,一般洗胃最有效的时间是(A)

6小时以内 ?b 7小时以内 ?c 8小时以内 ?d 12小时以内 1.81.0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病史中,往往首先出现( A)?a 少尿和无尿 ?b 厌食 ?c 尿路感染

低钾血症 1.91.0 火器引起的肝破裂、脾破裂属于( A) ?a 多发伤 ?b 多处伤 ?c 复合伤 ?d 联合伤 1.101.0 下列哪一项不是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B )?a 方便病人就诊治疗

急救护理_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课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 课 程 代 码 2023 适用专业《急救护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因此适用于本院护理专业。 授 课时数本课程课时总计48学时,为必修课程,依据专业需求可用选

执 医学系专任教师: 笔 人 制 定 2014年9月 日 期 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概况 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

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同年由于护理学院的建立发展,把急救护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成为必然,我科于1992年开始承担本科层次的急救

急救护理学作业-答案

急救护理学作业答案 作业练习一答案 院前急救 一.填空: 1.3分钟; 10~15分钟 2.气道、呼吸、循环、决定、检查 3.转运前准备、通报病情、通讯联络、病情评估 二、选择题 1. D 2.B 三、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公众参与。广义的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及途中急救,即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这一阶段的救护,包括在所有出事地点,如工厂、矿山、农村、家庭和交通事故及其他意外发生现场对伤、病病人的初步救护。狭义的院前急救专指从事急诊急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病人提供的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 2.危重伤:指那些危及患者生命,需要立即急救,并需专人护送,严密观察,迅速送往医院救治的情况

四、简答题 1.简述院前急救的特点; 答:(1)情况紧急,讲求时效 (2)社会性强,体现政府职能 (3)随机性大,呼叫无时间限制 (4)急救现场条件差 (5)服务对象复杂 (6)对急救人员素质要求高 (7)对症治疗为主 (8)以社会效益为主 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答:总原则:对症治疗 院前急救5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3.简述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 答:1.独立型 2.依附型 3.单纯型 4.指挥型 5.附属消防型4.简述院前急救的护理要点。 答: (1)安置体位 (2)维持呼吸功能 (3)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4)建立静脉通道 (5)外伤的处理 (6)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7)对症治疗 (8)心理护理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一.填空:

急救护理技术电子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电子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 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科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急诊医学的发源地:美国 2、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血管意外等增加。 ?社会城市化:人均占有小汽车量急剧增加,交通事业飞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 ?社区医学发展,人们就医方式改变。 急救护理学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土前往前线医院救护,使死亡率明显下降,达到2%左右。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病人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

病房”。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建立。 我国急救护理事业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 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病人,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情况 ?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十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重庆和西安)急救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国后正式颁发的第一个急救文件。 ?1980年成立中国急诊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诊医务人员的联系和学术交流。 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标志了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正式确立。开创了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近年来急救医学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了“120”急救专线电话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医疗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以及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等系统的联动机制,一些发达城市还积极探索海、陆、空立体求援新模式。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复习过程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急救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EMSS 院外急救 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生存链(参照2010年指南) 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区急救半径应≤5KM。 分诊 SOAP公式 PQRST公式 动态评估 CVP 生理无效腔 BE MODS SIRS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ALF ARDS 心源性休克 首剂综合征 SCA BLS CPCR

ACLS 休克 中毒 毒物 中毒后反跳 中间型综合征 迟发型多发性神经病 中毒后迟发脑病 中暑(heat injury) 淹溺(drowning) 触电 热衰竭 热痉挛 热射病 创伤 多发伤 多处伤 复合伤 联合伤 二、简答题 1、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3、在院外救护中,如何进行现场评估? 4、紧急呼救120应注意些什么? 5、现场救护如何根据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标记? 6、现场救护中的转运护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7、何谓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8、急诊分诊有哪些技巧? 9、急诊护士如何对入诊患者进行分诊及病情分类? 10、何谓急诊的快速评估和动态评估? 11、ICU能够收治的病患有哪几类? 12、MODS在发病中具有哪些特点? 13、MODS 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14、如何处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15、简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护原则。 16、简述急性肝衰竭的救护原则。 17、简述急性肾衰竭的救护原则。 18、MODS的护理重点在哪几个方面? 19、心脏停搏的病人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20、简述CPCR的不同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抢救重点。 21、BLS阶段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2、应用人工复苏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23、电除颤时应注意什么?人工气道如何进行气道管理? 24、CPCR用药的途径有哪些?常用复苏药物有哪些?

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急救护理技术》 课程编码:ISBN978-7-117-20553-5/R.20554 英文名称: Emergency Nursing 学时: 54学时,理论27学时,实践27学时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解剖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 建议教材:《急救护理技术》王为民、来和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6月第3版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急救护理技术》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院前急救与护理、医院急诊科工作、重症监护、临床常见急症救护、急性中毒救护、意外伤害救护。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各种急救工作情境中,能够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快速护理评估,并能正确有效地运用急救护理技术配合医生完成急救工作任务,为今后从事或参与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核心课,开设于中职护理专业第四期,后续是临床教学实习。 1.2 设计思路 探讨根据临床病例设计急救护理实验,综合应用各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先有理论教学为指导,由学生设计意外灾难或伤害事故现场及各种类型伤员;教师准备学生所需要的各种现场急救用品;让学生对现场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理论共:27学时,实践27学时,共54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职业素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急诊护士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 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组成、管理和任务。 掌握院前急救护理原则。 掌握急诊科工作任务、护理工作流程。 掌握临床常见急症病人的病情观察、救治原则和急救护理。 熟悉院前急救的概念、任务、管理。 熟悉急诊科设置、工作特点及管理。 熟悉灾难现场的医护救援。 了解急救护理学范畴和发展史。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及病人的各系统功能监护。 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非同步电除颤术,并能在不同急救情境中正确实施。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技术,并能针对模拟病例正确实施救护。 熟练掌握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切开术操作中护理配合与术后护理。 学会各项基本监护技术。 学会临床常见急症救护措施。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有关急救的一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急救监护技术和常用的急救救护技术。 3.能对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以处理的能力。 4.认识和珍爱生命,初步养成自觉地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观念与行为意识,爱岗敬业,具有协作精神。 5.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工作的观念和认真、热情、主动地执行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具有反应敏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有学习、尝试临床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护理实训室、教学医院急诊病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见习、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

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采用期中考试、书写见习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中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25%;见习报告两份占学期总成绩的25%;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急救护理技术试题

急救护理技术试题 急救护理技术试题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 1. 有效循环血量: 2、休克: 3.阿托品化: 二、单选题(30×分=45分) 1、急救护理学起源于( ) a 19世纪美国 b 19世纪法国 c 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e 20世纪 2、急救护理的目的是( ) a抢救病人生命b提高抢救成功率 c 促进病人康复 d 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 e 以上都是 3、院外急救要遵守的原则是( ) a、先救治后运送 b、急救与呼救并重 c、先复苏后固定 d、先重伤后轻伤 e、以上都是 4、病人在发病或受伤时最好由谁来进行最初的救护( ) a 第一目击者b医疗单位赶赴现场 c 交通警察 d 家属 e 红十字卫生员赶赴现场 5、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第一个重要环节是( ) a 院外急救b心肺脑复苏 c 止血 d 救护车送医院 e 途中监护

6、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 ) a 4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30分钟 e 60分钟 7、动脉出血的特点是( ) a 血色鲜红 b 血流急 c 呈喷射状 d 出血在断裂血管的近心端e以上都是 8、icu室温和湿度正确的是( ) a 室温20~22℃,湿度50%~60% b室温18~20℃,湿度40%~50% c室温25~30℃,湿度70%~80% d室温28~32℃,湿度80%~90% e室温15~20℃,湿度25%~60% 9、icu空气细菌菌落控制在( ) a 100cfu/㎡d>200cfu/㎡ e >250cfu/㎡ 10、cvp(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 ) a 5~12cmh2o b 4~5cmh2o c12~15cmh2o d 15~20cmh2o e 20~30cmh2o 11、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为( ) a 90%~100% b 90%~95% c 96%~100% d 80%~90% e 80%~100% 12、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时间是( ) a 4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2分钟 e 30分钟 13、判断心脏骤停,下列哪项辅助检查最可靠( ) a 测血压b心电图 c x线检查 d 脑电图 e 超声心动图 14、最简单实用的重建呼吸的方法是( ) a 口对口呼吸 b 口对鼻呼吸 c 口对口鼻呼吸 d 口对口咽管呼吸 e 机械呼吸 15、复苏的首要步骤是( )

急救护理学

1.急诊科的任务不包括: A.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 B.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 C.负责对转送到急诊科的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D.负责病人的康复工作 E.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和培训 2.有关急诊分诊的要求,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来担任 B.如有分诊错误应听从医生吩咐,重新安排就诊 C.遇急危重病人应立即让其进入绿色通道 D.遇成批伤病员时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分流处理,并立即报告 E.遇患有或疑患传染病病人来院急诊,应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 3.有关急诊科仪器维护与管理,以下哪项不妥? A.急诊科应设有分户账,账目要清楚,账物相符 B.要按照专人保管、专人负责、妥善使用的原则 C.新添仪器进行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D.操作人员可采用边使用边学习进行操作 E.各类仪器要定期检修、定位放置 4.急诊科的基础设施不包括() A.分诊室、诊察室 B.抢救室 C.清创室或急诊手术室、治疗室 D.观察室、重症监护室 E.康复室 5.急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有() A.医德高尚 B.业务娴熟 C.团队精神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6.护士运用眼、耳、鼻、手感官来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以下不正确的是() A.用眼观察排泄和分泌物的色、量、质的改变所代表的意义 B.用耳去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所代表的意义 C.用鼻去辨别病人发出的特殊气味所代表的意义 D.用手去触摸病人的疼痛部位来了解疼痛涉及范围与程度 E.用快速血糖仪对病人进行血糖检查 7.对疼痛的病人采用PQRST公式分诊,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P是指疼痛发生的诱因及加重与缓解的因素 B.Q是指有无放射痛,向哪些部位放射 C.R是指疼痛的性质 D.S是指疼痛开始、持续、终止的时间 E.T是指疼痛的程度 8.CRAMS评分是主要采用循环、呼吸、运动、语言4项生理变化加解剖部位的一种简易快速、初步判断伤情的方法,总分()为重伤?

急救护理学操作指导

急救护理学操作指导 外科护理学教研室 实习一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淹溺、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完整的心肺脑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并尽早加

强脑保护措施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它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 支持ACLS、延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本次实验课重点学习基础生命支持BLS。 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是在心脏骤停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BLS 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建立有效循环(C:circulation )和转运等环节,概况为CPR 的ABC步骤。 一、目的与要求 1、明确心肺复苏技术的正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正确使用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电除颤的操作方法 3、正确使用手法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方法 4、描述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操作步骤 注意:复苏严格按照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C、A、B 的顺序连 续5 次循环。 (一)判断(检查患者,判断意识及大动脉搏动) 1、判断意识 (1)判断意识的方法:轻拍病人的肩部并大声呼叫:“喂,你怎么了?” (2)注意事项:① 10 秒内完成不可太长;②不可摇动更不要用力过猛,以防加重骨折等损伤;③如果病人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切勿轻易搬动,以免进一步损伤。 (3)如果没有反应应立即呼救:①来人啊,救命啊!即向周围的人进行呼 救;②快拨打120,向专业机构求救 2、评估大动脉搏动 (1)方法:病人仰头后,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指找到喉结,然后旁开两指,滑到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及可触及颈动脉搏动。 (2)注意:①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 秒;② 1岁以下的婴儿则触摸肱动脉;

急救护理学最新版本

第二章院外急救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院外急救的原则中,下列哪种说法不妥()? A.先施救后排险、先重伤后轻伤 B.急救与呼救并重 C.先施救后运送 D.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E.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2.我国城区急救半径应在() A.≤3km B.≤4km C.≤5km D.≤6km E.≤7km 3.市区条件好的区域急救反应时间要求在: A.5min以内B.10min以内C.15min以内 D.20min以内E.25min以内 4.关于我国院外急救主要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下列哪项描述错误()? A.广州模式为指挥型 B .重庆模式为依托型C.深圳模式为消防附属型D.北京模式为独力型E.上海模式为单纯型 5.关于现场救护体位摆放,以下哪项不妥()? A.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应置于复苏体位 B.神志不清有呼吸和循环者,应置于侧卧位 C.咯血者,应置于患侧卧位 D.毒蛇咬伤下肢时,要将患肢提高 E.腹痛者屈双膝于腹前 6.对急危重病病人进行现场快速评估,以下哪项不对()? A.对婴儿可轻拍面颊观察有无哭泣反应以判断意识 B.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 C.触摸脉搏以了解病人的循环情况 D.观察气道是否畅通,有无梗阻现象 E.触摸肢体皮肤以了解有无发热、湿冷 7.院外急救护理程序为() A.现场救护、现场评估与呼救、转运与途中监护 B.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 C.现场评估与呼救、转运与途中监护、现场救护 D.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现场评估与呼救 E.转运与途中监护、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 8.伤病员分流时,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A.轻度损伤者经一般处理后可分流到住处或暂住点,或社区卫生站点 B.中度损伤者经对症处理后可分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C.重度损伤者立即分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D.死亡者做好善后与遗体处理 E.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妥当分流 9.关于转运工具的特点,下列描述不妥的是() A.担架转运较舒适平稳,但速度慢、人力消耗大 B.汽车转运速度快,但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颠簸较严重 C.轮船转运平稳,但遇风浪颠簸厉害,极易引起晕船

急救护理题目

院外护理 A型题 1.emergency medicine是(D ) A. 院前急救 B. 重症监护 C. 急诊科 D. 急诊医学 E. 急救护理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 A. emergency medicine 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D. nursing in emergency 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 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 A. 病人呼救 B. 灾害遇难者急救 C. 救护值班 D. 紧急救护枢纽 E. 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 A. 预检分诊处 B. 急诊诊查室 C. 急诊抢救室 D. 急诊换药室 E. 急诊观察室 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 A. 问 B. 听 C. 触 D. 教 E. 看 6.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 A. 第一环节 B. 第二环节 C. 第三环节 D. 第四环节 E. 第五环节 X型题 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 A. 院前急救 B. 危重病急救 C. 抢险救灾 D. 战地救护 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 2.EMSS主要参加人员(ABCD ) A. 最初目击者 B. 急救医护人员 C. 急诊科医护人员 D. ICU医护人员 E. 以上都不是

3.EMSS包括(ABC ) A. 院前急救 B. 医院急诊科抢救 C. ICU D. 抢救室 E. 监护室 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 A. 社会性、随机性强 B. 时间紧急 C. 流动性大 D. 工作环境条件差 E. 病种多样复杂 5.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ABCD ) A. 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 B. 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 C. 正确松解病人衣服 D. 初步急救 E. 途中监护 名词解释 EMSS 院外急救 反应时间 生存链 急救半径 简答题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体系如何构建?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有哪些? 3、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 4、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5、一个良好的急救网络有哪些指标可以进行评判? 6、在院外救护中,如何进行现场评估? 7、紧急呼救120应注意些什么? 8、现场救护如何根据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标记? 9、现场救护中的转运护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10、何谓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案例分析题 野外,有人忽然出现意外,请问,作为第一目击者,你该如何进行现场救护?从哪些方面对伤者就系评估?拨打120的时候,你需要注意什么? 急诊及重症监护 A型题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30505 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 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 前言 【课程性质与任务】 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 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内容涉及每个章节。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参考教材】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

急救护理教学内容

A型题 1. emergency medicine是(D ) A. 院前急救 B. 重症监护 C. 急诊科 D. 急诊医学 E. 急救护理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 A. emergency medicine 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D. nursing in emergency 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 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 A. 病人呼救 B. 灾害遇难者急救 C. 救护值班 D. 紧急救护枢纽 E. 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 A. 预检分诊处 B. 急诊诊查室 C. 急诊抢救室 D. 急诊换药室 E. 急诊观察室 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 A. 问 B. 听 C. 触 D. 教 E. 看 6.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 A. 第一环节 B. 第二环节 C. 第三环节 D. 第四环节 E. 第五环节 X型题 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 A. 院前急救 B. 危重病急救 C. 抢险救灾

D. 战地救护 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 2.EMSS主要参加人员(ABCD ) A. 最初目击者 B. 急救医护人员 C. 急诊科医护人员 D. ICU医护人员 E. 以上都不是 3.EMSS包括(ABC ) A. 院前急救 B. 医院急诊科抢救 C. ICU D. 抢救室 E. 监护室 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 A. 社会性、随机性强 B. 时间紧急 C. 流动性大 D. 工作环境条件差 E. 病种多样复杂 5.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ABCD ) A. 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 B. 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 C. 正确松解病人衣服 D. 初步急救 E. 途中监 A型题 1. ICU的床位应是医院床位数的(B ) A. 1%~3% B. 3%~4% C. 5% D. 4%~6% E. 6%~8% 2.属于ICU收容范围是(A ) A. 急性心肌梗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