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31
关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摘要】目的了解鞍山市第二医院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方法双纸片、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法测定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占26.67%,肺炎克雷伯菌中为24.27 %;上述产ESBLs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多为耐药,亚安培南的耐药株少见,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多为耐药。
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耐药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以灭活窄谱和广谱头孢菌素、单环类抗生素及抗革兰氏阴性杆菌青霉素等抗生素为特征的β-内酰胺酶[1]。
而ESBLs产生菌导致的耐药性已日益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因此作者对辽宁省鞍山市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产ESBLs株的发生率及耐药性进行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来源2012年1月~2013年5月鞍山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细菌室住院患者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206株,大肠杆菌135株,全部经ATB系统鉴定。
质控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非β-内酰胺酶产生株)、大肠杆菌ATCC35218(β-内酰胺酶产生株)以及肺炎克雷伯菌WHO12(ESBLs 产生株)。
1. 2 抗生素纸片氨苄西林(AMP)、头孢唑林(CEZ)、头孢克罗(CEC)、头孢呋辛(CXM)、头孢噻肟(CTX)、头孢三嗪(CRO)、头孢他啶(CAZ)、头孢哌酮(CFP)、氨曲南(ATM)、亚安培南(IM)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U)、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TX/CA)、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AZ /CA)为美国BBL公司产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X/CA)、阿米卡星(AK)、环丙沙星(CIP)为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摘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是一类主要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水解能力的特异性酶。
现阶段产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已趋于流行性,并且其耐药率逐年增高,为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文就近几年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中药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esbls;细菌;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71-03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guo wei-hua,ma yong-bin,chen si-min(1. panzhihua central hospital of sichuan, panzhihua 610075, china,;617067)2.pharmacy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systemat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chengdu 610075, china)【abstract】extended-spectrum is a kind of composed mainlyof gram negative bacillus produc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beta lactam antibiotics have a high degree of hydrolysis ability of the specificity of the enzyme, and the production of esbls infections caused by bacteria has become popular and its resistant rat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extended-spectrum review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key words】esbls;bacterium;research progreess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是一类主要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高度水解能力的特异性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分析作者:谢辉海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相关防治措施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总结分析60例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患者的具体流行情况以及控制情况。
结果 6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0例(50.0%),有效25例(41.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为91.7%。
结论应尽可能防止同β-内酰胺酶感染或者定植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果出现β-内酰胺酶感染,应该及时有效的采取头霉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对感染进行控制。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016【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nd clinical effects for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Methods Summary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specific prevalence condition and control status in 60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60 cases, there were 30 excellent effective cases (50.0%), 25 effective cases (41.7%), and 5 ineffective cases (8.3%),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1.7%.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avoid risk factors of β-lactamases infection and planting. Timely and effective implement of cephamycin and carbapenem drugs is essential to suppress β-lactamases infection.【Key words】 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本研究总结分析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具体流行情况以及控制情况,以探讨分析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相关防治措施以及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莫志航;宁炎【摘要】目的了解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的发生率、耐药性,以便于对ESBLs进行监测和治疗.方法对102株E.coli和78株K.pneumoniae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规定的ESBLs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ESBLs的发生率,并检测产ESBLs的E.coli 和K.pneumoniae的耐药性.结果 13.7% (14/102)的大肠埃希菌和26.9% (21/78)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除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联合酶抑制剂耐药率较低外,对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均出现较高耐药.结论对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strains producing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 among Escherichia coil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to determin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he strans for better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ESBL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o strains of E. coli and 78 strains of K. pneumoniae were investigated for production of ESBLs by phenotypic screening and confirmatory test provided by the NCCLS. The drug resistance of ESBLs-producing strains was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13.7% (14/102) of E. coli and 26.9% (21/78) of K. pneumoniae investigated were found to produce ESBLs. All ESBLs-producing strains were found to be susceptible to imipenem, relatively lowly resistant to of amikacin, cefoxitin, cefoperazone/β-lactamase inhibitor com-binations, and highly resistant to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sulfonamides and quinolones. Conclusion Imipen-em isthe premium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of infection caused by ESBLs-producing strains.【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18【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作者】莫志航;宁炎【作者单位】增城市新塘医院检验科,广东增城511340;增城市新塘医院检验科,广东增城5113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从而使之失效[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EC)是一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药性的大肠埃希菌,其在临床感染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ESBL-EC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本文将介绍ESBL-EC的治疗进展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抗生素联合治疗1. 青霉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对抗ESBL-EC时已经展现出一定的疗效,但ESBL-EC产生的β-内酰胺酶会降低其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为此,研究人员将青霉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进行联合应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有效地抑制了ESBL-EC的生长,提高了治疗效果。
2. 三联抗生素疗法三联抗生素疗法是指在严重感染病例中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对抗ESBL-EC感染中,研究人员探索了不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为ESBL-EC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与应用1.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的研发硝基呋喃类抗生素是一类新型的抗生素,对抗ESBL-EC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硝基呋喃类抗生素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抑制ESBL-EC的生长和复制,同时能够克服β-内酰胺酶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因此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随着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的不断研发和应用,相信在未来能够为ESBL-EC感染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修饰抗生素的应用在ESBL-EC的治疗中,研究人员还尝试了对传统抗生素进行修饰,以提高其对ESBL-EC的敏感性。
通过对抗生素的分子结构进行改良或添加特定的官能团,使得修饰后的抗生素能够更好地穿透ESBL-EC的细胞膜,增加其对ESBL-EC的杀菌效果。
这种方法为克服ESBL-EC的耐药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免疫治疗的应用1. 妥布肽克隆抗体的研发妥布肽克隆抗体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能够靶向清除ESBL-E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1],但国内外缺少相关问题处理的指导性意见。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和《医学参考报·感染病学频道》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以对ESBLs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指导。
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相关概念1.β-内酰胺酶及分类:β-内酰胺酶是指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其分类见表1。
2.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持续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的及不断变异的β-内酰胺酶,扩展了其耐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3代及第4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能力,这些新的β-内酰胺酶被称为ESBLs。
ESBLs属于Ambler分类的A类和D类酶,按Bush分类属2be。
根据质粒所携带编码基因同源性的不同,ESBLs主要有TEM、SHV、CTXM、OXA型。
还有一些少见的ESBLs型别,如PER、VEB、CMZ、TLA、SFO、GES等。
引起临床感染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
二、产ESBLs细菌感染的流行因素及发展趋势自1982年在英格兰首先发现产ESBLs克雷伯菌后,产ESBLs细菌的流行在世界各地广泛报道。
ESBLs主要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又多见于肠杆菌科细菌[2-4]。
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克雷伯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
其他常见产ESBLs细菌有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属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唐群力【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0(007)019【摘要】目的通过对297株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检测,评价所用的两种筛选试验和两种确证试验.方法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做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用西门子公司的NC31革兰阴性菌测试复合板做肉汤稀释法的筛选试验,用该公司的ESBLs确认板做肉汤稀释法的确证试验.结果两种筛选试验的结果一致率为9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两种确证试验的结果一致率为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的一致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4,P<0.05). 结论在日常的ESBLs检测工作中,筛选试验不论用纸片扩散法还是用肉汤稀释法、确证试验不论用纸片扩散法还是用肉汤稀释法,所得结果均较为一致,两种筛选试验均可筛选出全部的ESBLs阳性菌,为了避免把一部分ESBLs 阴性菌误认为阳性菌,必须对筛选试验阳性的菌株应进一步做确证试验.【总页数】3页(P2105-2107)【作者】唐群力【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检验科,20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1【相关文献】1.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几种检测方法比较 [J], 姜煜飞2.介绍一种同时存在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 [J], 原英;徐英春;陈民钧3.三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手工检测方法的比较 [J], 陈娆;常静;宋荣海4.两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J], 王庆丰;高波;李光;景峰;蒋树春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检测方法及耐药性的比较 [J], 王红筱;唐辉;何志明;王媚;舒俊;马玉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冯建昆;吕婧玉;冯建英;张海清【摘要】近年来,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广泛使用,许多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及氨曲南等单胺类抗生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D—lactamases,ESBLs),尤其是CTX-M型ESBLs,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快速地传播,甚至在局部地区出现爆发流行。
本文就CTX-M型ESBLs的起源、流行病学、遗传特性和遗传背景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年(卷),期】2012(037)006【总页数】4页(P4-6,17)【关键词】CTX-M型ESBLs;流行病学;遗传特性;遗传背景【作者】冯建昆;吕婧玉;冯建英;张海清【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鹤壁市畜牧局,河南鹤壁458030;鹤壁市畜牧局,河南鹤壁458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3CTX-M型ESBLs的结构基因有876个核苷酸,编码29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kD(Toho-2除外,它由28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已发现的这些CTX-M型ESBLs的等电点(pI)范围为7.4~9.0[1]。
另外,TEM型和SHV型ESBLs是在广谱酶TEM-1、2和SHV-1的基础上发生1~4个氨基酸的突变而来,而CTX-M型ESBLs没有相应的广谱酶基础,目前认为其超广谱活性可能是其本质特征而不是几个位点突变的结果。
据有关报道,CTX-M型和TEM型或SHV型的同源性较低,仅为40%[2]。
目前发现的的CTX-M型ESBLs种类超过107种,根据其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大于94%的相同序列认为是一个群,小于90%的相同序列认为是不同的群)分为5个群[3]:CTX-M-1 群包括 CTX-M-1、CTX-M-3、CTX-M-10、CTX-M-12、CTX-M-15、FEC-1、CTX-M-22、CTX-M-23、CTX-M-28、CTX-M-55 和 CTX-M-79;CTX-M-2 群包括CTX-M-2、CTX-M-4、CTX-M-4L、CTX-M-5、CTX-M-6、CTX-M-7、CTX-M-20 和 Toho-1;CTX-M-8 群包括CTX-M-8;CTX-M-9 群包括 CTX-M-9、CTX-M-13、CTX-M-14、CTX-M-16、CTX-M-17、CTX-M-19、CTX-M-21、CTX-M-27、Toho-2 和 CTX-M-24;CTX-M-25 群包括CTX-M-25和CTX-M-26。
耐药特点如果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则对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耐药,ESBLs在实验室有一专门的检测方法,如果病人的药敏报告单已注明为产ESBLs菌株,则表明已经实验室确证。
如果病人药敏报告单未注明为产ESBLs菌株,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中有一种MIC≥2ug/ml,或符合CAZ≤22mm、ATM≤27mm、CTX≤27mm、CRO≤25mm其中一个,则提示菌株可能产ESBLs,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验室报告为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也不推荐使用。
预防大肠杆菌互传播,导致临床高死亡率及高比率持续性定殖,应充分引起注意。
因此,在治疗时,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产ESBLs菌株的出现。
选择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首先,一旦确定为产ESBLs菌株,应立即停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治疗。
对付产ESBLs菌株,最有效的抗生素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较为常用。
其次,头霉素类中的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对其也有效。
因为ESBLs活性可以被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所以,也可以选择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但如果细菌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这种方法就没用了,因为AmpC酶可以水解以上抗菌药物,且其活性不被克拉维酸、舒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检测方法目前检测ESBLs的常用方法有双纸片协同试验(即阿莫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与替卡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以NCCLS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测定结果为标准,筛选出产ESBLs)、纸片表型确证试验、琼脂稀释法确证实验、三维试验等。
折叠扩散法1.筛选试验:选用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每片含量均为30μg)药敏纸片中的至少2种,用苗勒-欣顿(MHA)琼脂,标准纸片扩散法测试抑菌环直径,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7年标准进行判断。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肠杆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
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且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引起感染的诊断及早期恰当治疗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制定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以借鉴并具有一定操作的指导意见,对规范和提高我国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流行概况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他常见细菌有变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他常见细菌有变性杆菌、产酸克雷伯菌等。
各个国家和地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日本、荷兰等国家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率很低,而印度、俄罗斯等国家高达50%以上的克雷伯菌属细菌产ESBLs。
我国大陆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很高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2005至2010年住院患者中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从38.9%上升至56.2%;克雷伯菌从39.1%上升至43.6%;而奇异变形杆菌也从6%上升16%。
2012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55.3%和33.9%。
2008至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比例分别为9.67%和3.68%,占革兰阴性菌的第三位和第四位,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6.7%、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35.4%。
肠杆菌科细菌还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性加重、脓胸、纵隔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1246·超广谱13一内酰胺酶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魏晓阳文仲光【摘要】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被证实对广谱的p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
ESBLs主要在常见的院内病原体(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被发现。
因ESBLs表达导致的耐药性迅速增加,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严重和持续的威胁。
本文综述了ESBLs的分类、产生菌、耐药机制、检测方法、流行趋势,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等。
【关键词】超广谱p内酰胺酶;流行;防治Epidemicconditionandpreventivemeasuresofextended-spectrnmbeta-lactamasesWElXiao-yang·wENZhong—guang.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theFristAffiliatedHospitalof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
Beijing100037,(3dna[Abstract]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conferresistancetOabroadrangeofcommonlyused争lactams,includingthird—generationcephalosporinssuchasceftazidime.ESBLsposeaparticularlyacutethreat,becausetheyarefoundprimarilyincommonnosocomialpathogens,suchasEscheriehiacoli,Klebsiellapneumoniae.Therapidemergence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duetoESBLexpressionposesasignificantandongoningthreattOpublichealth.Thisarticlereviewstheclassification,producingpathogens,antimicrobial-resistantmechanisms,detection,epidemiologicalprofile,riskfactorsandinterventionmethodsofESBLs,andpreventivemeasures.[Keywords]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pidemic;Prevention超广谱p一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含氧亚氨基的p内酰胺类抗生素,并可被p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抑制的一类p一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筛选和确证试验。
2.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3.选药原则在本规程所列受试抗菌药物主要根据现行版本的CLSI M02和M100选择ESBLs筛选和确证试验所需的药敏纸片。
4.质控纸片药敏试验应使用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进行质量控制,质控菌株可接受的抑菌圈范围参见现行版本的CLSI M100-A19。
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可接受的抑菌圈范围为:头孢泊肟(10µg)抑菌环9~16mm头孢他啶(30µg)抑菌环10~18mm氨曲南(30µg)抑菌环9~17mm头孢噻肟(30µg)抑菌环17~25mm头孢曲松(30µg)抑菌环16~24mm5.材料和仪器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测量尺。
6.操作步骤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7.判断标准见表5-53.表5-53 纸片法检测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方法初步筛选试验表型确证试验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Mueller-Hinton琼脂抗微生物药物纸片浓度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头孢泊肟10μg或头孢他啶30μg或氨曲南30μg或头孢噻肟30μg或头孢曲松30μg奇异变形杆菌:头孢泊肟10μg或头孢他啶30μg或头孢噻30μg使用一种以上的药物进行筛选将会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头孢他啶30μg,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μg和头孢噻肟30μg,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10μg确认试验需要同时使用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单独和联合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接种按标准纸片扩散法的规定进行按标准纸片扩散法的规定进行孵育条件35℃空气35℃空气孵育时间16~18h 16~18h判读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2个药物中有任何一个,在加克拉维酸后,抑菌环头孢泊肟抑菌圈直径≤17mm头孢他啶抑菌圈直径≤22mm氨曲南抑菌圈直径≤27mm头孢噻肟抑菌圈直径≤27mm头孢曲松抑菌圈直径≤25mm奇异变形杆菌:头孢泊肟抑菌圈直径≤22mm头孢他啶抑菌圈直径≤22mm头孢噻肟抑菌圈直径≤27mm上述抑菌环直径提示菌株可能产生ESBLs 直径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相比,增大值≥5mm时,判定为产ESBLs (例如,头孢他啶的抑菌环=16mm;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的抑菌环=21mm)质控意见当执行ESBL筛选试验时,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被用于质量评估(如训练,能力或试验评价),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或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用于常规QC(如每周或每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应在敏感范围)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头孢泊肟抑菌环9~16mm头孢他啶抑菌环10~18mm氨曲南抑菌环9~17mm头孢噻肟抑菌环17~25mm头孢曲松抑菌环16~24mm 当执行ESBL确认试验时,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和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用于常规QC(每周或每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所测试药物联合克拉维酸后的抑菌环直径与单药抑菌环相比,增大≤2mm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抑菌环直径增大≥5mm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抑菌环直径增大≥3mm 8.注意事项只有确定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与临床感染性疾病有关,才需要进行ESBLs 的筛选和确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