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癫痫流行病学

第二章 癫痫流行病学

第二章 癫痫流行病学
第二章 癫痫流行病学

第二章癫痫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epideniology )是一门研究疾病与健康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确切地讲是研究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分布并探索病因及制定预防措施的一门预防医学科学。癫痫流行病学(epideniology of epilepsies )是使用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癫痫患病水平、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提供病因线素,阐明流行规律,拟订防治措施的一门新的科学。是神经流行病学(neuropidemiology )的一个分支。在5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神经病学工作者对癫痫作过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但由于调查方法粗草,如缺乏周密的设计,分类方法,调查范围及调查方法不统一,加之未经统计学处理,其所得资料难以比较和分析,不能做出可靠的评价。1980 年WHO 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神经系统疾病防治讲习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流行病学专家Schoenberg 教授作了题为“神经流行病学的一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报告,使我国神经病学工作者对神经流行病学受到极大的启发,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方法学上亦引进了新技术,新工具,并以此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我国神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标准化工具、统计方法等。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与WHO 精神卫生处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研究所协作,采用WHO 提供的统一调查表,于1 981 年在北京市西长安街地区开展了一项城市居民的神经流行病学调查。1982 年~1983 年在卫生部的领导与协作下,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牵头,与湖南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宁夏医学院等单位共同协作,在长沙、成都、广州、哈尔滨、上海、银川六城市完成了六万多人的神经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脑

5

血管病、癫痫、偏头痛和高热惊厥4 个病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1984 年在卫生部领导下,由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和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在全国22 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和少数民族24 万多人(包括蒙古、回、朝鲜、维吾尔、壮、黎、白、布依等民族)进行了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我国城市和乡村神经疾病(包括癫痫)的流行情况。使我国神经病流行病学调查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第一节癫痫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癫痫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原因,并对新的治疗方法进行鉴定和评价,必须进行癫痫流行病学调查,这种调查不应局限于门诊或病房,以及患者中发生某因素的频数,而应以包括患者和健康人在内的特定地区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以获得完整和准确的原始资料。

一、调查方法

(一)普查即全面调查,掌握一个地区的总人口,在此基础上逐户调查该地区发病例数。普查表格除编号、姓名、性别、籍贯、地址、单位、工作等一般项目外,还应包括癫痫多种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的调查。此法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全面的资料,漏查率低。其缺点是工作量大、费人、费物、费时,有时工作很难做细。

(二)通过医学资料统计发病情况很多国家的统计资料是通过健康保险记录、寿命保险记录,或医疗机构的病例记录进行统计,因发作较轻,发作时间较短的癫痫患者不少尚未纳入记录,故其资料可靠性有限。目前我国已在传染病、肿瘤、职业病和死亡登记方面建立了较完善的制度,对流行病学研究很有帮助。癫痫亦应建立研究协作机构和登记报告制度。

(三)局部调查调查地区仅限于一个范围,调查人群限于一 6

个年龄组。如只调查城市,乡村、工矿、山区、平湖、湖泊、新兵和儿童等以了解所代表的对象的情况,缺点是无法计算误差的大小。

(四)信访有的调查是通过信访进行的,这种方式不见患者,靠患者直接反映情况。有些医学术语不确切的资料可靠性太差,在统计学中价值不大。 二、疾病的范畴和分类

WHO 调查癫痫的范畴为2 次或2 次以上无热发作(除外发热惊厥和急性期颅内感染所引起的发作)。排除酒精中毒或停药综合征所致抽风。我国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癫痫的标准为:有两次以上非热性惊厥或其他痫性发作,除外急性代谢障碍疾病、乙醇中毒、停药综合征等。阳性脑电图发现有助于确定诊断,但阴性脑电图不能否定诊断,

在确定癫痫发作的诊断问题中,由于癫痫缺乏组织学直接证明,所以多数调查提示其诊断是以神经病学家的临床背景做出的,大多数调查被一些缺氧性发作,假性发作以及缺血性发作所混淆。流行病学家也不能提出排除继发性癫痫的特殊标准,例如一个人要饮多少酒才能将其发作完全归因于乙醇,这要牵涉到“发作阈值”的问题,癫痫患者的低阈值使其在生命历程中的许多一般刺激都可引起癫痫发作。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检测发作阈值的变化。1962 年Lessell 等指出:由于调查范畴不同,使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差数高达37 倍。 以往大多采用粗略分类,常分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反作、局限性发作、植物神经住发作、混合型等。为了便于国际交流,近年来在调查中多采用国际分类法。

二、流行病学分析的常用指标

在描述疾病分布特征时,通常用发病率、患病率(现患病率)和死亡率来表示。 1. 发病率(incidence ):为一年内新发生的病例数与同年平均 7

人口数之比,即指某年元月1 日零时至12月31 日24 时样本平均人口(以10万人口计算)中新发生该病者,也即一年的发病率。其公式:

发病率=

该年平均人口数

某年某病新发生病例数

×100000/100000

=发病数/10 万.年

2. 患病率(Prevalencerate ):为调查时期存在的病例(包括新发病例和原有

病例未愈者。不包括已死亡的)与暴露人口之比,以时点终身患病率(1ifetime point prevalence rate )来表示,即在某年某月某日样本人群中曾患或正患该病而仍存活的病例数(以10 万人口计算)。其公式:

患病率=

同一期间暴露人口数

某期间某病病例数

×100000/100000

=患病数/10 万

3 。死亡率(mortality ) :为一年内因病死亡的例数与该年平均暴露人口数之比。其公式:

死亡率=

该年平均暴露人口数

某年因某病死亡数

×100000/100000

=死亡数/lO 万.年 第二节癫痫发病率与患病率

一、发病率(incidence )

癫痫发病率系指每年每10 万人口中有多少新发现的癫痫患者。我国癫痫发病率根据李世绰等(1986 年)在全国六城市的调查为25 / 10 万.年,发病调查率为35 / 10 万.年。四川医学院(1981 年)的调查资料为31~44 ( 35 ) / 10 万.年。而黄列松等(1987 年)的资料发病率为7 .4 / 10 万.年。刘兴华等(1990年)的资料为7 .6 / 1O 万.年。胥玉绂(1980 年)调查报告为1.3 / 10 万.年。国外文献报道为17~70 / l0 万.年。(表2-1 )。由此可见,癫痫是一 8

种世界常见病、多发病, 表2-l 癫痫的发病率 10 万人

9

癫痫的累计发病率。Kurtz等在联合王国对全国人口(包括刚出生l 周的所有儿童)所作的随访,其累计发病率到11 岁时( 15496 名儿童中64 例)为4.1‰(0.41 % ) ,对此人群组进一步随访发现16 岁时的累计发病率是0.6%, 23 岁时为0.1%。

Hauser及Kurland ( 1 975 年)结合孤立发作和癫痫的发病率计算出,社区中总人口的5.9%在其一生中可能至少有一次非热性发作的经历。明尼苏达的经验一生中患癫痫的累计发病率是3.2 % ,丹麦报告为2.44%。英国的Goodridge 及Shorron在审查一所综合医院的6000 份记录中,发现1 22 例至少曾经有过一次非热性发作,其毕生的发病率是2.03 % ,反复发作(至少2 次非热性发作)有时见于1.67 %的患者。显然,这种人群中的许多患者都是中青年。由于一些记录不全,毕生发病率将不止这个数字,因此支持上述引用的美国和丹麦的估计

数字。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尚无累计发病率方面的资料。

二、患病率

10

癫痫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是指凡是一生中患过癫痫(不管是否已被控制均包括在内)的人数占群体人数的百分比。由于调查方法不同,检查病例的定义不一,以及研究人群的特征各异;在方法上有些是普查,有的只是统计癫痫统计资料,有的只根据医疗登记资料等,故总患病率相差很大。一般认为癫痫患病率在4‰~9‰,儿童为5‰~7‰。也就是说,世界上已有3000 多万人患有癫痫病,中国也有500 多万人患有癫痫。目前我国还没有小儿癫痫患病率资料。但已知75%~80%癫痫患者起病年龄在18岁以前,因此加强对小儿癫痫防治工作尤为重要。(表2—2 )

表2—2 癫痫的患病率

第三节癫痫的性别与年龄

一、性别

多数流行病学家记录男性癫痫患者稍高于女性(1.1~1.4 : 1 ) ,我国的资料为1.5~1.7: 1 (表2~3 )。国外报道,美国的罗彻斯特市(1956 / 1960 ) ,英国三岛(1960 ) ,挪威(1961 ) ,以色列(1968 ) 等国家地区调查资料表明男性患病高于女性。目前对其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通常认为男性患癫痫的比

例较高是与他们的职业以及接触社会性致痛因素,如头部外伤、乙醇之类有关。然而在不发

15

达国家哥内比亚的研究表明,其外伤和嗜酒在男性比例虽高,但却显示女性患病率较高。亦有学者认为:女性患者到医院就诊率较男性患者为低是男性癫痫患者多于女性的原因之一。

衰2~3 流行病调查中性别患病率

二、年龄

目前认为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Zielinski ( 1988 年)统计了6 篇文章的年龄别发病率(age-specifil incidence ) ,发现1~10 岁时发病率最高,特别是1 岁以内为尤,10~19 岁稍低,以后均较低,但60 岁以后则各家不一,以罗彻斯特及华沙的最高,这是因为其在病例收集方法上更有效之故。Hauser ( 1 975 年)的研究认为幼年期的高发病率反映了这个年龄组产伤、新生儿室息、先天畸形等多见。他发现成年及中年人大约稳定在20~40/10 万.年的水平,并无像传统描述那样的反映“晚发性癫痫”的特殊发病高峰,只是近几十年来与脑萎缩和脑血管疾病有关的癫痫增加了这方面的数宇。Kurland ( 1 9 75 年)认为老年人发病率高未必反映脑瘤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因为在60 岁以上的新病例中70 %未能发现明确病因。中国六城市流行病学调查,癫痫的患病年龄在儿童及青年组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至中年组最高,然后下降(表2~4 )。与北京西长安街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相似,但其样本较小,在中年以后的趋势略有不同。上海市虹口区的流调,其患者年龄构成比的分布,也反映了同徉的趋势(图2~l )。这种患病年龄的趋势与美国

16

Carliole和日本Niigata 城的报告类似。这可理解为癫痫起病多在儿童及少年期,而且直接死于癫痫者很少,存活病例的积累便使得中年组患病率增高。而在老年期,由于癫痫患者死于其他疾病,而且老年期由于肿瘤、脑血管病等新发的癫痫存活期短,所以人群中积累的癫痫病例减少而使患病率下降。各家的年龄患病率虽不相同,但大多集中在11~50 岁(60~80 % ) (表2~4 )

表2~4 六城市癫痫年龄组患病率

图2-1

17

第四节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发病率仍然是年龄依赖性的。婴儿痉挛是仅见于婴儿期的癫痫。典型失神发作虽然反映了可能是持续终身的原发性全身性癫痫,但超出儿童期和青春期是很少见的。医院的调查由于常常需要准确对癫痫发作进行分类,因此社区内像这种准确的不同发作类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但每一调查中的某一患者都只归在某一发作类型,而患者常患有一种以上类型的发作,其中最常见的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表2~5 )。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有关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构成比(表2~6),由于认识水平不一及调查时条件的限制,除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比率较为一致外,其他发作类型的构成比差异较大,其中最易混淆的是将复杂部分性发作中仅有意识障碍的发作及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中的不全(流产)发作误为失神发作;因此使调查结果中部分性发作的比例较小。

衰2~5 不同类型痫性发作的发病率(%〕

18

表2-6 癫痫患者各发作类型的构成比(% )

第五节发病的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与患病率

我国六城市流行病学调查,癫痫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四川南部地区调查,城镇人口癫痫患病率为4.5‰。农村为5.8 ‰,农村人口癫痫患病率高子城市(P <0.01 )。杨金升(1990 年)对我国西北地区五省、区的癫痫发病率及患病率作了调查,发现发病率甘肃省最高(12. 213 / 10万,陕西省最低(4.636 / 10万),患病率则以青海省(166.548 / 10 万)及甘肃省(164.513 / 10 万)为最高,陕西省最低( 94.587 / 10万)。农村高于城市,可能与农村经济和医疗保健条件以及城市有关。

Levy 等(1 964 )报告,南罗德西亚非洲人患病率为7.4 ‰。非洲坦噶尼喀患病率最高达15.0‰。Jilek 和Jilekal ( 1 970 )强调非洲患病率高与感染、外伤、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各类癫痫在美国人口中患病率为3.7‰。Lessell 等报告关岛患病率为3 ‰。而Hauser ( 1978 )则报告美国Dakota 为l.6‰,美国东北部vermoot 州则高达18‰,作者认为患病率增高的原因与地区法裔加拿大移民较多有关。

19

第六节不同民族的癫痫发病率和患病率

我国孔繁元等(1989 年),在银川老城区调查了回、汉两民族的癫痫患病率,其总患病率为393.6 / 10 万,其中回族为845.7 / 10万,回族明显高于汉族(P < 0.01 ) ,也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3‰~6‰。万文鹏等(1982 年)报道。我国基诺族癫痫患病率为1.61‰。

美国shamansky 和Glaser ( 1 979 年)的研究发现黑人儿童期患癫痫的危险性要比白人儿童大,在15 岁时,每1000 人中其累计危险性分别是:黑人男孩19.63 ,黑人女孩19.51 ,白人男孩9.53 , 白人女孩是9.0。在控制年龄和种族以后,他们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居住区癫痫发病率略高。Hauser 发现年轻的贫穷黑人发病危险性较高。提示癫痫的发病部分可以通过提高社会健康的预防措施来解决。

第七节癫痫的死亡率

目前报道的癫痫的死亡率是粗略的数据,不能代表整个癫痫病的死亡率,因癫痫患者一般不会突然死亡,除严重的癫痫持续状态者,即使在癫痫持续状态死亡也不一定由癫痫本身所致,因为许多癫痫持续状态是由脑出血、外伤、脑肿瘤引起,

而这些疾病本身可致死亡,因此,癫痫患者死亡证明在任何国家都可能是不可靠的,即癫痫死亡率在某种意义上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癫痫的死亡率常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可能与中年患者因抗病能力较少年强,很少因癫痫死亡,老年癫痫患者常死于其他疾病有关。

近年来不断有癫痫致死亡的报告,这种死亡多伴有突然发作

20

引起的外伤意外,死亡原因中10%~20%是突发的,难以解释的,因病理检查未发现死亡原因。有人推测,癫痫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致致死性心律失常是突然死亡的主要因素;还有人认为是由于不遵医嘱,突然停药(因为死者抗癫痫药血浓度都很低)诱发了心脏传导阻滞所致。

Zielinski (1974 年)报道在华沙1969 年癫痫的死亡率是7.8 / 10万,如基于死亡证明上癫痫作为一个诊断则降至2.4 / 10 万,当癫痫作为一个死亡原因时,则死亡率低至1.0/10万。他报道218 例在死亡前1~4 年经常因癫痫去诊病的患者,癫痫作为死亡基本原因的有63 例(29 % )。

Hauser 和Kurland ( 1 975 年)在估计死亡率时通过存活率来分析,他们比较了在诊断长达23 年之久的516 例癫痫患者,以明尼苏达同年龄和性别者作为对照。诊断后5 年癫痫患者存活者是对照组的95 % , 10 年时为89 % ,因此,多数超额死亡都出现在诊断后的较早年份内。正如所料,具有癫痫原因的患者其存活率要低得多,与对照组相比,比率在5 年、10 年及15年时分别是69%、58%及53 %。Hauser 和Kurland 指出,鉴于所有病例的存活率与100%相差不远,一般说减少几个百分点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死亡率由于其基础接近了零,同样的差别可能会是加倍或3 倍,例如5 年的死亡率无病因的癫痫是252 / 10 万,有病因可查的是336 / 10万。

Hauser重新研究于1 980 年超额死亡的病例,发现诊断后10 年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 SMR )最高(诊断后第一年SMR 是3.8 ,第5~9 年下降至2.0。)。一个尚未能解释的现象是,即使在缓解期,患者的死亡率也有上升,提示尽管在研究组内似无特殊导致死亡的原因,可能有癫痫发作之外的因素影响了死亡率。无明确病因的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失神发作患者,其死亡率未上升。

癫痫患者超额死亡的另一个原因是自杀,不愉快的生活事件

21

如思想负担和由癫痫造成的私人关系破裂可能促成抑郁性疾病。不幸的是,抗癫痫药物为自杀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途径。

大多数国家男性癫痫死亡率高于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在1 岁以内通常很高,然后稳定至40~60岁时又升高。单身比成立家庭者死亡率要高,这归因于后者生活规律,服药可靠,头外伤及酒精中毒的危险性减少所致,有些报告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我国六城市居民癫痫流行病的调查1982 年死亡率为9 / 10 万年,四川医学院的材料为3 / 10 万年,黄列松的资料为0.34 / 10 万年。死因以发作过程意外事故为多。四川医学院报告的139 例死亡者中,室息或其他意外44 例,癫痫状态20例,躯体疾病20例,自杀1 例,死因不详54例。

第八节癫痫的预后

癫痫系一慢性疾病,常迁延数年,甚或数十年之久,而影响预后的因素比较复杂,仔细全面分析这些因素,对于预测患者的结局和进行恰当的治疗均甚重要。

一、一般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1、缓解率:根据Fabing 等人的意见,恰当而充分的抗癫痫治疗,使60 %~80 %患者获得良效。文献中成人癫痫缓解一年以上的为10.3 %~71 %。癫痫患者有2 年缓解率。

国内文献报道,约39 %的癫痫患者可自然缓解,Zielinski ( 1974 )报道两组未经过治疗的癫痫患者完全缓解5年以上的分别为28.6%和30 %。何亻及(1993 )报告35 例确诊的癫痫患者7~8 年无癫痫发作。自然缓解率为4.5% 。

2、缓解率与追踪时间关系。追踪时间越长缓解率越低。Bridge统计472 例癫痫儿童缓解与追踪时间表(表2~7 )。

22

表2~7绶解与追踪时间关系

Grosz追踪91 例,10 年缓解率为11 %。Urner 147 例,10% 9 年以上不发。Oller-Daurella 等对100 例缓解10 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了长期追踪结果(表

2~8 )。

衰2~8 100 例缓解10 年以上癫痫患者的观察

作者对777 例癫痫患者10~11年随访研究,发现服用抗癫痫药物的742 例,其中随访1 年时控制发作的250例(33.7 % ) ,至8 年及8 年以上时无发作的仅157 例(21.2 % ) ,提示缓解率随随访时间延长而降低。

3、性别;Strobos 等认为癫痫的预后与性别无关。何亻及(1993 ) 在随访报告中,男性499 例,控制发作173 例(34.7 % ) ,自然缓解26 例(5.2 % ) ,显效83 例(16.6%) ,发作减少113 例(22.6 % ) ,无效62 例(12.4 % ) ,死亡42 例(8.4 % ) ;女性278 例,控制发作77 例(27.7 % ) ,自然缓解9 例(3.2 % ) ,显效4 6例(16.5 % ) ,发作减少82 例(29.5 % ) ,无效45 例(16.2 % ) ,死亡19 例(6.8%),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与Gower 等报

告的男性癫痫患者预后优于女性患者的论点相一致。

4、家族史:Habermass 等认为癫痫患者有阳性家族史者预后较差。然而,strobos 等则认为有阳性家族史者预后较好。作者研究资料表明,癫痫家族史阴性和阳性对预后无影响。

5、起病年龄:Gowers 指出患者起病于10 岁之前或20 岁以后预后较好。许多作者同意晚发癫痫、无脑瘤等器质性损害预后较

23

好。Kawaguchi 等比较起病于12 岁以前和20岁以后的癫痫患者预后无差异。有的作者认为儿童癫痫起病越早,预后越差。Olta - hara 指出难以控制的发作常起于1 岁之前。Holowach 等分析148 例儿童癫痫患者的预后,指出幼年发生癫痫发作很快控制者复发率为13 % 。较晚起病,病程长,有神经精神或脑电异常者复发率至少高2 倍。

6、发作频率:Probst 等指出发作频率越高,预后越差。Jun - Jensen认为住院前发作在5 次以内者,在两年观察期中完全不发者为64. 1 % ,近于不发病者19.2 % ,即预后好者达83.3 % 。

7、病程:Taen 等指出预后和开始治疗时间无关。sato 认为在发病2 年内开始治疗预后较好。Gowers等提出起病5 年后开始治疗预后不良。作者研究资料表明,从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病程在6 个月以内者2 62例,控制发作112 例(42.7 %), 7~12 个月者62例,控制发作16 例(25.8 %), 1~2 年146 例,控制发作49 例( 33.56 % ) , 3~5 年者143 例,控制发作44 例(17.65 % ) , 5 年以上者164 例,控制发作29 例(17.68%),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顶后。

8、胎次:国内资料表明,胎次对预后无影响。

9、居住地:城市癫痫患者预后优于农村癫痫患者,可能与治疗及时有关。

二、发作类型与预后关系

Coatworth 根据140 篇文献报告,得出各种类型发作治疗预后见表2~9 。

24

衰2~9 各种类型发作治疗及预后

国内一组资料报告,混合型发作预后最好其次是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最差。

1、大发作:与预后最坏的精神运动发作对比起来,大发作预后较好,这种倾向

不仅见于成人,而且见于儿童。局限发作的预后介于二者之间。但Yahr 和Hess 指出局限发作预后比大发作好,最坏的为大发作合并其他发作,特别是精神运动发作。

2、失神,单纯失神伴有典型的每秒3 次棘慢波综合者为预后最佳的类型之一。Janz 研究663 例失神发作,发现起病10 至14 年后自然缓解16 % ,起病25年后为24 % ,合并大发作者起病25 年后自然缓解达46 %。但1958 年应用乙琥胺后,各家统计缓解率为31%(Lee , 1 962 ) , 63 % ( Holowach , 1962 ) ; 60 % (Doose,1962 ) ; 91 % ( Oltawara , 1 968 ) ; 87 % ( Seki 1972 )及76 % ( Qnuma , 1976 )。上述缓解率的差异较大,可能与治疗情况,追踪时间、年龄和混合类型有关。Currier 等发现失神起于10 岁以前顶后好。失神病例40%~50%最后都产生痉挛发作;Seki ( 1972 )报告为13 % , Hertoft 为22 %,都认为失神出现越晚,越容易产生痉挛发作。Liv ingston 指出失神常在青春期消失。但Gibberd 指出15 岁时l / 4 消失。Currier指出若失神超过21 岁,则其后持续时间较长。

3、婴儿痉挛:本型1841 年首先由West 所描述,特征为高幅失律脑电图和不良预后。正如Gibbs 和Tan :描述常混合或转变为

25

小发作变异,并常有精神发育迟滞、神经缺陷和死亡率高。

Ohtawara 等在其追踪了3 年和5年以上的病例中,有18 %~14 %死亡,存活者中90%~65%有显著精神发育迟滞。Jeavons研究5 年以后的病例,发现18 %死亡,1 / 3 存活而无发作,13%恢复至正常,他认为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发作本身而不是治疗。Boshes等强调ACTH 有较好效果。然而,有的作者认为效果仅为暂时性。

4、小发作变异:Gastaut复习过本病临床-脑电图特点:起病常较婴儿痉挛为晚,多在3 ~4 岁左右,有时可在10 岁以后,具有特殊脑电图(每秒少于3 次的棘慢波)和不良预后,对常用抗癫痫药(包括双酮类)均无效。苯二氮杂苯类对部分病例有效,但不够理想。Kruse 发现自然缓解30%,35 %预后不良者均有大发作。有严重精神发育迟滞者占50 %~80 % , Chevirie 等分析80 例本病患儿,发现以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阵挛,强直—阵挛发作常见,75 %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发作。53 例(66 % )有肯定脑损伤证据,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神经体征,头围异常,颅骨照片或气脑异常以及产伤史等。

5、混合发作:Junl-Jensen认为只有一种类型发作的患者预后较好,合并几种类型则较差。根据他对1020例患者的分析;大发作完全或近于完全不发者为63.5 % ,大发作加小发作仅34.1 % ,大发作加局部发作42.0%。颞叶发作为55.6 % ,颞叶发作加大发作27。0 %。

6、睡眠癫痫:Probst 等指出这种癫痫比觉醒癫痫预后差。然而,Kirboe 等认为此型预后比觉醒癫痫为佳。

三、病因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资料表明有肯定器质性病因者预后不良。Ohtahara 认为不少遗传性或原发性者预后好;难治性癫痫常由生产时或生产后因素引起;伴有大脑瘫痪或精神发

育迟滞者预后明显不好。原发性且有家族史者预后差。

26

Mises对几个月到12岁的颅脑外伤患者2500 例追踪3 年以上,有癫痫者仅1 % ,且预后好。Evans ,观察火器伤患者,癫痫发生率为32 % ,非火器伤则为8%。并认为外伤性癫痫病程超过7~10 年者显示强烈自发缓解倾向,Walker 和Erenlie追踪23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15 年后有100例缓解5 年以上。

Jan - Jensen 认为脑血管病(大多数为脑动脉硬化)发生癫痫者以后不发或近于不发癫痫占59.1 % ,脑炎―脑膜炎患者为53.3 %说明预后较好。

四、脑电图与预后的关系

一般认为脑电图异常,特别是局限异常,说明预后较差,其异常程度越高,预后越差。Walter 以常规脑电图和过度换气研究6000 例癫痫,许多患者有头伤史,脑电图45%正常,30 %弥漫性异常,25 %显示特殊异常改变。Gibbs等在1161例癫痫患者发现160 例脑电图病灶,未包括脑瘤患者,这种患者的58 %有一侧临床体征,所有的临床和脑电图定位之间全部一致。712 例局部发作,仅4 %脑电图正常,而81 %异常脑电中有局限改变。考虑有局部脑电图患者的临床发作类型,作者发现70 %为局部发作,25%为大发作,5 %为小发作或小发作合并大发作。25岁以后起病者局部改变发生率为54 %,56 岁以后者为75 %。这种病例均说明预后不良。

L ennox 等研究幼儿患者,发现异常脑电图的出现增加癫痫复发的可能。Abbott 等报告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脑电图为预后良好的证据,Gibbs 等认为单有大发作的患者如果脑电图正常预后较好,异常则预后变坏。

Leonox 比较了接受治疗的100 例患者,发现66%患者临床和脑电图进步平行,30 %临床进步超过脑电图进步,4 %脑电图进步超过临床。临床和脑电图关系,小发作比其他类型为显。

Greenstein 研究100例年龄5~73 岁的患者,发现脑电图正常率由治疗前的

36 %增至治疗后的58 % 。然而,脑电图和发作之问

27

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有的发作间歇一年以上脑电图仍为异常,相反,有的发作间隙只1~2 月,但异常脑电图却消失,

Strobos 研究228 例患者的异常脑电图和预后的关系,发现双侧同步发作放电预后最好。一侧半球整个异常或弥散异常预后较差;局限异常则介于二者之间,Probst 则认为正常脑电图并不说明预后好。

Junl-Jensen 分析956 例成年癫痫患者的脑电图:41.0%为正常或界限性脑电图,弥散异常34.0%(轻度26.5 % ,中度7.3 % , 重度0.5 % ) ,发作性异常11.3 % ,局限异常13.4 %。脑电图异常增加与临床不良预后之间有一定关系。局限症状性癫痫,脑电无局灶异常者预后较好,各种类型局限异常脑电之间无明显预后关系,局限棘波患者比局限慢波预后差些,但差异不显著。治疗中脑电图接近正常者预后较好,但脑电图恶化和预后之间无肯定关系,治疗前景活动异常支持不良预后。

Lundervold 等认为有局限棘波,反复棘波,双侧同步棘波,棘慢波和弥散性异

常者预后均不佳。脑电图定位在顶、枕、中央区预后较好,颞和额区预后较差。Ohtahara 分析脑电图与婴儿痉挛和小发作变异的关系。16 例婴儿痉挛中,预后好者显示典型高幅失律的占31。3 % ;预后不佳者不对称高幅失律,睡眠脑电图中“快节律分比例高。21例预后好的小发作变异患者常为典型弥散尖慢波,预后不佳者绝大多数为不对称或杂乱弥漫尖慢波。

Johnson 等分析472 例患者,发现以下三点预示发作可能复发:①出现普遍化运动发作,②脑电图棘波活动。③发作后精神错乱或定位错误。

五、气脑图与预后的关系

Junl-Jenson将气脑图分为正常、轻度和显著脑萎缩,发现显著萎缩预后不佳。

28

六、停药与复发

Junl-Jensen 提出停药原则如下:①至少两年不发才能停药,②如果脑电图有发展倾向则不应停药。③如果脑疾病仍处于活跃,则常不应停药,④青春期前患者抗癫痫治疗常需继续至青春期以后;⑤考虑复发要引起停药困难则不应停药。

文献中有许多抗癫痫治疗停药的报告,但复发率相当高。Yohr 等收集的2 年以上不发之病例有40 %在以后的5 年内复发。Junl-Jensen 仔细研究200 例复发者,发现30 岁以后起病、发作频繁、有肯定外因、脑电图有局限慢波和双侧放电者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颞叶癫痫停药后复发率也高。Oller-Dourella 追踪100 例超过10 年,指出停药之前需要完全缓解10 年以上,即使如此仍有6 % 复发。一般而论,小发作失神和单纯大发作预后最好。意识运动发作及混合两种以上发作预后不佳。

Zenker 认为儿童小发作失神。无精神和人格紊乱,而发作不频繁者停药后较好。Holowach 认为大发作患者早年起病而发作很快被药物控制者预后较好,发作完全控制4 年以上平均追踪7 年发现24 %复发。

作者通过对777 例癫痫患者10~11年随访发现,癫痫的预后不仅与治疗有关,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观察到,癫痫患者在合理用药发作控制2~3 年后,有70 %可以不复发,尤其是儿童,若治疗得当,预后良好,有65.3 %的患者脑电图可望恢复正常。停药1 年内复发的可能性最大,控制发作的145 例儿童患者在停药2 年后,有75.4 %不再复发。因此,我们认为,儿童癫痫患者在药物控制发作2 年后可以停药,尤其是脑电图正常且治疗前发作次数少者,复发的机会更小。即使复发〔一般在停药后不久发生),到时可以恢复用药。对那些服抗癫痫药物有效,但停药后复发且脑电图异常的儿童患者,可调整服药次数和时间(如早晚各1 次),不限制患儿入学,以减轻患儿和双亲的“不正常”的心理作用。青春期前患

29

者抗癫痫治疗发作控制的152 例中,在青春期停药时有43 例复发,复查脑电图,39 例阳性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可能系青春前期用中等药物剂量时处于缓解稳定状态,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脑电图进一步出现阳性改变,缓解期中止了。故癫痫患者到青春期时不仅不宜停药还应当谨慎提高药物剂量,直至脑电图阴性时,再考虑停药。对那些停药后1 年内出现癫痫发作且有抽搐家庭史,且有发作性脑电图者应坚持长期服药。伴有器质性损伤者,可考虑“终生”服药。剂量

不足,选药错误,服药不规则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故癫痫药物的选择,应建立在癫痫类型的精确诊断的基础上。而抗癫痫药物有效血浓度,可因癫痫的不同发作类型而不同。

七、生命预后

癫痫造成死亡的危险性很低,死亡直接由发作本身引起者少见,常由发作的意外事故所致。在丹麦死亡原因分析,显示癫痫(癫痫状态或单次发作)与死因的20 %有关。自杀者比对照组高3 倍。Krohn ( 1 963 )复习107 例癫痫患者死亡原因,11例淹死,3 例其他意外,6 例死于癫痫状态,14 例猝死(7 例尸检也未找出原因), 30 例死亡原因为支气管肺炎。平均死亡年龄43 岁,平均病程26 年。四川医学院调查的139 例癫痫患者的死因为:癫痫持续状态20 例,癫痫发作引起窒息或其他意外44 例,躯体疾患20 例,自杀1 例,其余54 例死因不详。

国内一组资料中,死亡61 例,其中男性42 例,女性19 例,平均寿命26.8 岁。死亡原因归纳为与直接发作有关的40 例,其中因癫痫发作死于车祸、溺水等原因34 例,为癫痫死亡病例的54%,占癫痫死因的首位。癫痫持续状态6 例(9.83%)。与发作无关的21 例,其中自杀8 例(13.1%),躯体疾患11例(18%),被害l 例,死因不详1 例。

癫痫患者死亡原因可归纳为两类:①直接与发作有关,如癫痫持续状态或发作造成意外②与发作无关,如其他疾病或自杀。死。

30

亡由癫痫状态引起者根据统计约为23%~30%。自杀在Lund 的癫痫死亡病例中占20%。Freytag 等报告294 例癫痫法医尸检。发现120例(41 % )死于癫痫本身,死于头伤52 例,溺水6 例,自杀9 例,支气管肺炎32 例,其余死于与癫痫无关的其他原因。有药物治疗致死的报告,但仅属于个案。

Ziegler 和Kamecke ( 1 967 )根据71 例癫痫住院患者意想不到的死亡,其中26 例尸检亦未发现明确的死因。这种患者大多在一次发作之后很快死亡,他们认为,猝死的原因可能为突然严重颅压增加,急性肾上腺功能不足或植物神经功能瘫痪。Hirch 考虑脑干功能急性丧失引起呼吸或心脏麻痹为猝死的原因。八、与预后有关的其他因素

成人癫痫患者发作的严重性、频度较大、有神经精神异常者,表明预后严重。不同作者均发现神经检查阳性和有精神症状者预后较差。严重癫痫、精神运动发作,多于一种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史等智能障碍的比例都上升。婴儿痉孪和小发作变异常发生精神和智能障碍。Hertoft 发现长期失神性小发作的患者,20 %产生智能低下。何伍等(1993 )报告777 例癫痫患者10~ 11 年随访中233 例留有后遗症(29.99 % ) ,其中痴呆34 例,智能低下159 例,失语5 例,失明4 例,个性改变和精神障碍31 例。

Kirboe ( 1961 )报告夜间发作者顶后较好。Janz ( 1969 )发现只在睡眠时发作的患者,其预后比醒后速即发作者要好。但· Stro 饭湘则认为,夜间发作与预后无关。

Falk等(1958 )观察45 例,发现大发作频率与脑萎缩无关。Junl-Jensen(1963)分析674 份技术满意的气脑结果,认为轻度脑萎缩并不影响发作预后,而明显脑萎缩,则表示预后不好。气脑正常而基本不发作者,达51 % ;明显萎缩者基

本不发作者,则占34 %。Kuhl 及其同事(1967 )见到气脑异常的病例预后相对不良。

(何亻及窦庆安)

31

2012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练习题:流行病学(第二章)

2012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练习题:流行病学(第二章)

一、题型:A1 题号: 1 本题分数: 2.2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 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B.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C.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D.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E.流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没有病程短的慢性病,所以A项无意义。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通常用来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通常用发病率来表示。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通常用罹患率来表示。所以答案选B项。 做答人数:2 做对人数:1 所占比例: 50% 题号: 2 本题分数: 2.2 粗死亡率的定义是 A.按性别计算的所有死亡者占全人群的比例 B.一定时期内,所有患者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C.在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D.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占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 E.按病种计算的某病的所有死亡者占全人群的比例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A项为性别死亡专率,B项为某病病死率,C项为某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构成比,E项为疾病别死亡专率。 做答人数:2 做对人数:2 所占比例: 100% 题号: 3 本题分数: 2.2 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A.每十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C.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某人群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D.某特殊原因引起某病的死亡率 E.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正确答案: B

癫痫

何谓癫痫 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 10 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 疾病简介 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的不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引起癫痫的病因多种多样。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其发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经2~5年的治疗可以痊愈,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和生活。 急救措施 有先兆发作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家属或周围人,有条件及时间可将患者扶至床上,来不及者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迅速松开患者衣领,使其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及呕吐物从口腔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不要向患者口中塞任何东西,不要灌药,防止窒息。不要去掐患者的人中,这样对患者毫无益处。不要在患者抽搐期间强制性按压患者四肢,过分用力可造成骨折和肌肉拉伤,增加患者的痛苦。癫痫发作一般在5分钟之内都可以自行缓解。如果连续发作或频繁发作时应迅速把患者送往医院。 发病原因 癫痫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疾病、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等。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导致癫痫尤其是特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一部分遗传性癫痫的分子机制为离子通道或相关分子的结构或功能改变。

2014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实用性定义-中文版

ILAE OFFICIAL REPORT 癫痫实用临床定义 A practical clinical definition of epilepsy *Robert S. Fisher, ?Carlos Acevedo, ?Alexis Arzimanoglou, §Alicia Bogacz, ?J. Helen Cross, #Christian E. Elger, **Jerome Engel Jr, ??Lars Forsgren, ??Jacqueline A. French, §§Mike Glynn, ??Dale C. Hesdorffer, ##B.I. Lee, ***Gary W. Mathern, ???Solomon L. Mosh_e, ???Emilio Perucca, §§§Ingrid E. Scheffer, ???Torbj€orn Tomson, ###Masako Watanabe, and ****Samuel Wiebe Epilepsia, 55(4):475–482, 2014 doi: 10.1111/epi.12550 摘要 2005年时对癫痫的概念定义是一种具有持续性产生癫痫样发作倾向的脑部疾病。这一定义通常适用于两次自发性痫性发作,发作间期超过24小时。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接受了一个工作组的建议,对于特殊情况下(即不符合两次自发性痫性发作标准)改变具体定义。该工作组提出,癫痫被认为由下列任何一个条件定义的脑部疾病:(1)至少两次自发性(或反射)痫性发作,间隔时间大于24小时;(2)一次自发性(或反射)痫性发作,以及两次自发性痫性发作后10年内具有再次出现类似的痫性发作的可能性(至少60%);(3)诊断为癫痫综合征。对于患有年龄依赖的癫痫综合征,但是目前已经超过了发病年龄或10年内无癫痫发作并且至少5年没有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这类癫痫被认为是可以消退的。“消退”与传统上“缓解”或“治愈”的观点是不同的。不同的实际定义的形成用于各种不同的特定目的。该癫痫定义的修订与常用的术语一致。 关键词:癫痫,癫痫发作,定义,自发性,复发 Robert S. Fisher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 Neurological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在2005年,一个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工作组对“癫痫发作”和“癫痫”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表1)。1此概念定义可酌情转化为实用的(具体的)定义。 为了临床诊断,ILAE委任了一个工作组制定一个癫痫实际运用的定义。本文总结了该工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基于EEG信号分析的癫痫诊断研究与发展

基于EEG信号分析的癫痫诊断研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9-07-23T09:39:25.78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李敏佳赵兴群[导读] 为癫痫的诊断提供了更准确和客观地方法。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摘要:癫痫是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据统计,患病率超过4‰。其中1/3以上癫痫患者还可出现各种精神障碍,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脑电图检查对癫痫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对癫痫的鉴别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初的脑电图检查主要依靠医师的肉眼观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脑电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经典的或现代的信号处理分析方法已开始应用于脑电信号中,为癫痫的诊断提供了更准确和客观地方法。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信号处理 1、癫痫的特点及诊断方法 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短暂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精神科常见病之一。欧美国家的患病率一般为4‰ [1] 。我国流行病调查中患病率为4.6‰,年发病率约为0.3‰[2],癫痫患者之中约1/3以上可出现各种精神障碍。原发性和症状性癫痫均可发生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均为精神疾病,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一般都包括感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精神障碍等症状[3],临床经常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对其进行正确鉴别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癫痫的早期诊断主要运用影像学检查,虽操作简单、无创伤,但是阳性率较低,且存在较多的伪差,所以在后来的诊断中,脑电图检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能够给癫痫的诊断、分类、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弥补影像学检查的多种不足[4]。癫痫样放电在脑电图中主要表现为:出现高幅失律、尖慢波、棘慢波、尖波、多棘慢波、棘波或突出背景的节律性放电[5],用于癫痫患者中,能够通过分析患者脑电特征,确定病种类型,实施相应的诊治方案,利于患者病的情恢复,且能够对病情起到监测、判断作用。同时,脑电图检查具有无创性、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2.脑电信号处理的发展 脑电信号(EEG)是通过电极记录的脑电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的电活动,包含了大量的生理与病理信息,对其作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大脑神经系统损伤病变检测和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故脑电图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初,脑电图(EEG)的研究主要通过临床医师的目测完成,利用经验消除伪差和干扰,并且根据脑电图波形的频率、幅度和瞬态分布等给出评价和结论。这使得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与特性分析停留在主观水平上。近代以来,国内外针对脑电信号进行特性分析和特征提取的课题研究日益增多,许多经典或现代的信号处理分析方法已经应用于脑电信号处理中,且己初见成效。 首先是信号的频域分析。其中,功率谱分析是EEG信号处理最常用工具,源自傅立叶变换。它的前提是平稳的随机信号,对非平稳随机信号,则不同时刻的谱分析结果是不同的。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以短时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的周期法,但此方法存在频率分辨率差的弊端。为了能得到高分辨率的分析结果,从而为EEG信号频域特征的提取提供新的有效手段,利用AR参数模型谱估计方法对数据处理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动态特性分析中此方法优越性较大。 其次是时域分析。它主要用来直接提取波形特征, 如过零截点分析、直方图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峰值检测及波形参数分析、相干平均、波形识别等。通过肉眼观察脑电图的实时波形可看做是一种原始的、最简单的时域分析方法。 根据频率和振幅的区别,可以将脑电波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α波、β波、δ波及θ波。这4种波形的起源和功能也不相同。癫痫会出现异常脑电波,如多棘慢波、尖慢波、棘慢波、尖波等。无论正常还是异常的脑电波,都是时变性的非平稳信号,即不同的时刻有着不同的频率,单纯的时频域不能准确地表征信号,对于病态的异常脑电波则显得尤为明显,必须时频结合才能进行有效处理。所以时频分析在脑电信号处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有将小波变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脑电图信号中的棘波与尖波成分。利用小波变换对基于ANN的EEG检测系统的输入进行预处理,从而在不减少信号的信息内容及不降低检测性能的前提下简化ANN的输入模式。 3、结论及展望 由于癫痫发病率较高,类型多样,发作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还会产生精神障碍,一方面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容易和其他精神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所以提高癫痫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展望,可将脑电分析与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常规检验科检查相结合,构建癫痫患者信息的完整刻画,再通过深度学习,产生集癫痫时间预测、病灶定位、生理特征分析为一体的诊断系统,更好的对癫痫进行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等.北京长安街地区居民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4;(2):72 2.李世绰,等.中国六城市居民癫痫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6;(4):193 3.袁小平,白玉红.精神分裂症与癫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障碍临床特征的对照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4,16(8):470-472. 4.秦培英,李莉萍,王红星,等.岛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头皮录像脑电图分析 [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7):3797-3799. 5.马淑琴,洪芳. 脑电图监测在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16)

流行病学》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二、多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 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简答题 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 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三、名词解释 1. PYLL 2. 爆发 四、简答题 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 个案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现况研究 D. 生态学研究 E. 爆发调查 2.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 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

临床流行病学-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流行病学概述教学日期2011.5.8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流行病学定义和地位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和用途0.5学时 流行病学进展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流行病学定义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外语词汇 epidemiolog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screening ecological study analytical study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流行病学学科特点 2. 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疾病分布教学日期2011.5.9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熟悉率、比、比例的概念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概念。了解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疾病与健康0.5学时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1 学时 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难点: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主要外语词汇 distribution of disease;incidence rate;morbidity;attack rate;mortality rate;fatality rate;secondary attack rate;infection rate;survival rate;rapid fluctuation;seasonality;periodicity;secular change;endemic disease;sporadic;epidemic;outbreak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有何不同? 2、出生队列分析技术有何作用? 3、简述疾病的分布形式。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Nature特刊:全球癫痫流行现状

Nature特刊:全球癫痫流行现状(图表) 医脉通2014-11-27发表评论分享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全球约5000万人。对于癫痫的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能够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近期,Nature专门发布了一期特刊,介绍癫痫造成的全球负担,并详解了目前相关的科学研究现状。医脉通小编挑选了其中的流行病学情况、药物研发、社会学等进行简单介绍,感兴趣的医友还可以下载所有特刊全文进行详细阅读。 对于许多患者,药物可以帮助降低发作频率;对于耐药性癫痫患者,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和神经外科治疗。虽然对于这一疾病人们已经讨论和担心了数千年,但对癫痫的了解进展缓慢——即使有现代遗传学和神经系统分析的帮助。癫痫患者持续存在于世界各地,尽管缺乏资金限制了癫痫研究,但治疗和处理癫痫的新的方法将会出现。 特刊9篇全文下载 一、流行病学:癫痫的复杂性 据估计全球约5000万人罹患癫痫。但研究经费非常少,治疗可能会失败,疾病机制也不明确。

二、药物研发:目标明确 研发有效的抗癫痫药物正在通过反复的试验逐步进行,复杂分子溶液已成研究热点。

三、社会学:脱离羞耻 由于备受恐惧和羞耻历史的困扰,当提及科研经费时癫痫一直不受关注。

癫痫至少有十几个类型——准确的数字依赖于被询问者——能够开始并传播至不同脑区域,产生一系列的癫痫类型。据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世界约有5000万人罹患癫痫;然而,尽管它如此普遍,该疾病吸引相对较少的研究基金。

对于癫痫患者,治疗不足的部分原因是社会羞辱感和恐惧感的历史悠久。或许最复杂的癫痫困惑是,我们实际仍不明白大脑本身;只是知道一些神经传导物质和离子通道的作用,并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会罹患癫痫。研究已经帮助我们理解足够的癫痫神经生物学以利用手术作为治疗手段,这就是为什么神经病学家Samuel Wiebe建议这种方法使用更加广泛。 神经科学和遗传学已经揭示了癫痫进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研究还未明确驱动癫痫的基因网络。即使直至最近药物标志物处理癫痫的研究反复进行,但目前研究人员利用新目标和药物研发策略来帮助创造更有效的药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能够帮助降低青年儿童的癫痫发作,将来具有临床和研究应用的可穿戴传感器能够预测即将发作的癫痫。 相关阅读: ?Nature特刊:日益沉重的全球负担——卒中 ?Nature特刊:全球抑郁流行现状(图表) ?2014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新定义刍议

沙坡头区癫痫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沙坡头区癫痫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沙坡头地区癫痫的患病率及发病率,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沙坡头地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生入户 调查,样本量32772人,凡初筛调查时未确诊或疑似为癫痫患者,均经神经科医 生再次调查确诊。结果:调查共确诊102人,患病率3.11‰,男性的患病率高于 女性,年发病率164.77/10万。结论:本次调查发现沙坡头城乡结合区癫痫患病 率低于全国水平。 【关键词】癫痫;流行病学;沙坡头区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286-02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地区的癫痫流行病学状况,以便为开展 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在中卫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2015年1月1日对沙坡头区进行了癫痫流行病学抽样专项调查,现 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人群 调查地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城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每个社区按照管辖地域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进行随 机抽取,应调查样本人口总数34000人,实调查样本人群32772人,调查面见率 为96.39%,男性16470人,女性16302人,男:女=1.01:1,年龄范围为0~98岁。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筛调查,由市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 师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癫痫的症状、分型、诊断、鉴别诊断的培训。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的社区医师每两人一组,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疑似患者完成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病例筛查表》的填写。要求除14岁以下儿童和一些 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外,均应面见本人询问,面见率不低于90%。第二阶段为复查 工作,由具有临床经验的神经科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完成。对所有在初筛调查阶 段认为肯定或可疑的癫痫患者必须再次面见,并详细追问病史,重新填写《神经 科医师复查表》各项内容。对少数难以确诊的病例,须经几名神经科医师按本研 究规定的诊断标准集体讨论后作出明确诊断。 1.3 癫痫的诊断标准 有关癫痫的诊断标准为非热性疾患所致的惊厥,且必须有2次以上的发作。 关于惊厥型癫痫发作,按照卫生部要求,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诊断标准如下:意识丧失,四肢僵硬,全身强直,阵挛运动,尿便失禁,咬破舌头或摔伤,发作后 疲劳、嗜睡、头痛、肌肉疼痛。患者具备前三条标准中的两条和后三条中的一条,即可确定为惊厥型发作。 1.4 调查时点及患病率的概念 本次癫痫患病率的概念为时点终生患病率,调查时点定为2015年12月31日,凡在此时点之前患病并仍然存活者(包括已痊愈),均列为患病率统计。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调查样本区域中新发生的确诊癫痫病 例计入发病率统计,年龄组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划分。 1.5 资料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将调查的原始数据全部输入数据库,使用

流行病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笔记

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伤害。 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生理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 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和三个范畴: (1)“揭示现象”,由描述性流行病学来完成。仅提供深入讨论原因的基础,但可对现象作初步分析。 (2)“找出原因”需借助分析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疾病线索。 (3)以找到原因为基础而“提供措施”,并进一步确证措施的有效性,这要用人群流行病学实验,即实验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数理法、实验法。 流行病学的原理: 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 ②疾病的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疾病的流行过程 ③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 ④病因推断原则 ⑤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 ⑥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 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②疾病的监测 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④疾病的自然史 ⑤疾病预防的效果 流行病学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疾病测量指标 影响患病率的原因

二、疾病的流行强度 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 的变化及其柄利剑的联系程度。 三、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姻与家庭、行为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人口流动 2.地区分布:不同地区疾病的分布不同,主要反映了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的不同 (可采用行政区划法、自然景观发对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 (1)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2)城乡分布 (3)地区聚集性:某地区发病及患病等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提示有特定的致病因子对 (4)地方性疾病: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 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一般意义上讲是一类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中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某些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所致的疾病。

癫痫病的治疗指南

癫痫病的治疗指南 概述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 癫痫在任何年龄、地区和种族的人群中都有发病,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老年人群中癫痫发病率已出现上升的趋势。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癫痫“终生患病率”在4‰到7‰之间。我国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年发病率在30/10万左右。据此估算,我国约有600万左右的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有40万左右新发癫痫患者。癫痫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癫痫患者的死亡危险性为一般人群的2-3倍。 癫痫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社会上存在对癫痫病的误解和对癫痫患者的歧视,因而被确诊为癫痫可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癫痫发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及其它诊治费用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癫痫患者的保健、教育、就业、婚姻生育等问题,也是患者及其亲属和社会多部门关注的问题。因此,癫痫不仅仅是医疗问题,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WHO已将癫痫列为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

癫痫的定义 一.癫痫发作(epileptic seizure) 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的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以是运动、感觉、精神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警觉程度的变化。对临床上确实无症状而仅在脑电图(EEG)上出现异常放电者,不称之为癫痫发作。因为癫痫是脑的疾患,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元(如三叉神经节神经元或脊髓前角神经元)异常和过度放电不属于癫痫发作。 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不是意识丧失),同时有多种简单部分性发作的内容,往往有自主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发作。EEG 可记录到单侧或双侧不同步的异常放电,通常位于颞或额区。发作间歇期可见单侧或双侧颞区或额颞区癫痫样放电。 复杂部分性发作大多起源于颞叶内侧或者边缘系统,但也可以起源于其他部位如额叶。根据放电起源不同、扩散途径和速度不同,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类型: ● 仅表现为意识障碍:表现为突然动作停止,两眼发直,叫之不应,不跌倒,面色无改变,发作后可继续原来的活动。其临床表现酷似失神发作,成人的“失神”发作几乎均是复杂部分性发作,但在小儿临床应与失神发作相鉴别,EEG检查可以鉴别。其放电常起源于颞叶其放电起源于颞叶,也可起源于额叶、枕叶等其他部位。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南昌市甲型H1N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疫情处置现

神经内科癫痫门诊患者的特征初步调查

临床论坛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癫痫(epilepsy)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为癫痫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本研究收治癫痫患者200例,了解癫痫门诊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临床特征。资料与方法2014年7-12月收治癫痫患者200例,诊断标准均按照2007年由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诊断为癫痫,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9年癫痫分类标准,按发作是否起源于一侧或双侧脑部及发作时是否有无意识丧失进行分类,包括部分性癫痫、全身性癫痫以及不能分类的癫痫。研究方法:分析癫痫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发作类型、脑电图结果、神经影像学结果、目前药物治疗。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收集癫痫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收治癫痫患者200例,男124例(62%),女76例(38%),男女比例1.63:1。其中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男80例,女44例;全身性癫痫发作患者男44例,女32例。在200例患者中,30岁以下所占比重最大,为72.5%,其中,0~10岁、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及60岁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5%、25.5%、32%、11.5%、8%、 3.5%及4.5%,20~3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所占比例逐年减少。癫痫发作类型分布情况:200例癫痫患者中,部分性发作的患者有124例,全身性发作的患者有75例,不能分类的癫痫有1例。其中,89例患者部分继发全身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23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67例患者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全身强直发作患者4例,失神发作患者4例。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全身性癫痫发作中,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67例(89.3%);部分性发作以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最常见,为89例(71.8%)。癫痫的病因:在200例就诊患者中,无明确病因104例(52%),另外96例(48.0%)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在96例有明确病因的癫痫患者中,海马结构异常18例(18.6%),脑炎19例(19.8%),外伤10例(10.4%),脑肿瘤9例(9.4%),皮质发 育障碍5例及脑部脱髓鞘病变5例(5.2%),脑血管病8例(8.3%),脑积水4例及脑萎缩4例(4.2%),皮质移位2例(2.0%),颅内血管瘤及寄生虫感染均3例(3.1%),其他原因6例(6.3%)。癫痫患者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情况:在就诊的癫痫患者200例中,行脑电图检查184例,其中可以检测到癫痫样放电126例,阳性率为68.5%;行影像学检查166例,其中有异常的81例(48.8%)。其中脑电图异常可分为广泛慢波25例,棘尖波101例。影像学异常可分为脑炎17例,海马硬化15例,脑软化灶14例,脑肿瘤9例,脑梗死5例,脱髓鞘5例,脑囊虫3例,血管瘤3例,皮质发育障碍3例,脑萎缩3例,其他4例。癫痫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对200例 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时,137例(68.5%)使 用单药治疗,63例(31.5%)癫痫患者使用 联合治疗。使用单药治疗的137例患者中,使用传统药物的患者有83例,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及苯妥英钠,占单药治疗的比例为60.6%。使用的是新型药物54例,包括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39.4%)。63例使用联合治疗的患者中,37例(68.5%)采用新型药物联合传统药物,其他联合治疗26 例(31.5%)。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患者124例中,使用了新型药物治疗69例(55.6%)。在全身性癫痫发作的75例患者 中,使用了新型药物治疗29例(3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讨论 本次研究的200例病例中,男女的 比例为1.63: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与既往结果相类似[1-3]。在所有就诊的患者中,癫痫门诊中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0~30岁,他们的总和为72.5%。本次调查的结果与其他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4],但是本次调查显示60岁以后所占的比例明显缩小,并没有像一些文献所述的那样60岁以后形成的第二个高峰[5],其原因可能为60岁以上的癫痫患者常有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或被原发疾病困扰,且神经内科癫痫门诊患者的特征初步调查 区开云高云轻汤永健林燕江廷开 546100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人民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12.035 摘要目的:了解癫痫门诊患者的基本特征。方法:2014年6-12月收治癫痫患者200例,统计和分析癫痫门诊患 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男124例,女76例,30岁以下所占比例最大,为72.5%;部分性发作124例 (62.0%),全身性发作75例(37.5%),不能分类1例(0.5%),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96例(48.0%),行脑电图检查184例,其 中检测到异常放电126例(68.5%);联合治疗63例(31.5%),单药治疗137例(68.5%),在137例使用单药治疗的患者中, 83例(60.6%)使用传统药物,54例(39.4%)使用新型药物。结论:癫痫患者以30岁以下为主,且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 患者;全身性发作患者少于部分性发作患者;有近一半癫痫患者可以找到明确病因;使用传统药物相对较多,而新型 药物使用相对较少;目前癫痫门诊的药物治疗仍然以单药治疗为主。 关键词癫痫;分布特点;药物治疗现状 (下转第55页) 51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00424204027)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 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 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 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大致如下: 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 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 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 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 餐。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 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

验室检验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 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 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 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 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 验室检查等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 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 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 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 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 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 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第二章 癫痫流行病学

第二章癫痫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epideniology )是一门研究疾病与健康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确切地讲是研究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分布并探索病因及制定预防措施的一门预防医学科学。癫痫流行病学(epideniology of epilepsies )是使用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癫痫患病水平、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提供病因线素,阐明流行规律,拟订防治措施的一门新的科学。是神经流行病学(neuropidemiology )的一个分支。在5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神经病学工作者对癫痫作过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但由于调查方法粗草,如缺乏周密的设计,分类方法,调查范围及调查方法不统一,加之未经统计学处理,其所得资料难以比较和分析,不能做出可靠的评价。1980 年WHO 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神经系统疾病防治讲习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流行病学专家Schoenberg 教授作了题为“神经流行病学的一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报告,使我国神经病学工作者对神经流行病学受到极大的启发,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方法学上亦引进了新技术,新工具,并以此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我国神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标准化工具、统计方法等。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与WHO 精神卫生处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研究所协作,采用WHO 提供的统一调查表,于1 981 年在北京市西长安街地区开展了一项城市居民的神经流行病学调查。1982 年~1983 年在卫生部的领导与协作下,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牵头,与湖南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宁夏医学院等单位共同协作,在长沙、成都、广州、哈尔滨、上海、银川六城市完成了六万多人的神经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脑 5 血管病、癫痫、偏头痛和高热惊厥4 个病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1984 年在卫生部领导下,由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和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在全国22 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和少数民族24 万多人(包括蒙古、回、朝鲜、维吾尔、壮、黎、白、布依等民族)进行了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我国城市和乡村神经疾病(包括癫痫)的流行情况。使我国神经病流行病学调查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第一节癫痫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癫痫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原因,并对新的治疗方法进行鉴定和评价,必须进行癫痫流行病学调查,这种调查不应局限于门诊或病房,以及患者中发生某因素的频数,而应以包括患者和健康人在内的特定地区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以获得完整和准确的原始资料。 一、调查方法 (一)普查即全面调查,掌握一个地区的总人口,在此基础上逐户调查该地区发病例数。普查表格除编号、姓名、性别、籍贯、地址、单位、工作等一般项目外,还应包括癫痫多种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的调查。此法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全面的资料,漏查率低。其缺点是工作量大、费人、费物、费时,有时工作很难做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