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纸机烘干部出力计算方式(教研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1
热工课程设计烘干机指导书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水泥工艺专业方向热工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回转烘干机流程的选择干机各种流程的分析对比确定本设计的烘干流程确定烘干机内扬料板的型式见表1选取。
表1回转烘干机的内部结构(二)烘干机规格初步确定计算烘干机每小时水分蒸发量:式中:──烘干机每小时蒸发水量, kg /h;G──要求烘干机的小时产量(含有终水分的烘干物料), T / h ;1 、、、2 ──分别为物料的初水分和终水分,%。
计算烘干机的容积:V =式中:V──烘干机的容积,m 3 ;A──水分蒸发强度, kg / h. m 3 ,参见表2选用。
──同前。
表2几种回转烘干机水分蒸发强度A值( kg/m 3 .h )物料规格粘土 1 粘土 2 矿渣石灰石水分( % ) A 值水分( % ) A 值水分( % ) A 值水分( % ) A 值φ × 12m 1015202522293336101520253843471015202530354045495223456φ × 12m 1015202522293336101520253843471015202530354045495223456φ × 18m 10152025152025301015202526323910152025303035373940234563、选取烘干机长径比(一般L/D=5-8),算出烘干机的直径和长度:V=πD 2 L式中:D──回转烘干机直经,m;L──回转烘干机长度,m。
根据D和L值,即可从烘干机标准产品系列中选定烘干机的规格。
(三)烘干机热平衡计算1、收入热量干燥介质带入热量:q 1 = L . c 1 . t 1( KJ /kg -H 2 O )式中:L ──蒸发1 kg 水干燥介质消耗量,Bm 3 / kg - H 2 O ;c 1 ──干燥介质的比热, KJ /Bm 3 ;t 1 ──进烘干机干燥介质温度,℃。
烘干室计算公式烘干室计算公式一、煤气烘干室(1)煤气消耗量的计算每小时煤气消耗量可按下式计算Q/=V1/ V2ηr式中Q/—每小时的煤气消耗量(米3/小时);V1—所需要的煤气燃烧生成物的体积(米3/小时);V2—当过量空气系数α=1.05~1.1时,每米3煤气燃烧生成物的有效体积(米3/小时);ηr—燃烧室的有效作用系数,一般取ηr=0.8。
1)每米3煤气燃烧生成物的体积的计算每米3煤气燃烧生成物的体积可按下式计算V2= V3+(α-1)V4式中V3—当1米3煤气完全燃烧时,燃烧生成物的理论体积(米3/米3);α=过量空气系数V4—1米3煤气完全燃烧时所需的空气的理论体积(米3/米3);当煤气的热值大于3000千卡/米3时,其V3和V4分别计算如下V3=1.14 Q h9/1000+0.25V4=1.09 Q h9/1000-0.25式中Q h9—煤气的热值(千卡/米3)。
当煤气的热值小于于3000千卡/米3时,其V3和V4分别计算如下V3=0.725 Q h9/1000+1.0V4=0.875 Q h9/10002)所需要的煤气燃烧生成体积的计算所需要的煤气燃烧生成体积可按下式计算V1= V5(I2-I0)/(I1-I0)式中V5—按烘干室中溶剂不超过爆炸浓度计算的煤气混合气体体积,可按下式计算V5= V 273/(273+t e)V—按烘干室中溶剂不超过爆炸浓度计算的新鲜空气量(米3/小时)V=2G/4 k1/tαG5= Vρ 1式中V—每小时所需要的新鲜空气量(米3/小时)G5=进入烘干室的新鲜空气重量(克/小时)G/4—进入烘干室的溶剂重量(克)k1—考虑溶剂挥发不均匀和温度有关的安全系数,当温度从90~200℃变化时相应取2~5t—大部分溶剂挥发的持续时间(小时),一般t=0.083~0.166α—溶剂蒸汽爆炸极限浓度(克/米3)ρ1—车间内空气的密度蒸汽爆炸极限浓度(公斤/米3)2—保证烘干室内溶剂蒸汽不超过许可爆炸浓度百分之五十的安全系数对于连续生产的烘干室,溶剂的挥发是均衡的,因而下式计算V/=2G/4 k1/tαG/5= V/ρ 1式中V/—每小时所需要的新鲜空气量(米3/小时)G/5—每小时所需要的新鲜空气重量(公斤/小时)t e—烘干温度(℃)I2—车间为室温时空气的热焓(千卡/米3)I0—在燃烧器出口处的煤气混合气体的热焓(千卡/米3),为了补偿在空气管道中的热量损失,此处的煤气混合气的温度一般应比再循环空气混合时的温度高20℃I1—煤气燃烧生成物的热焓(千卡/米3),按下式计算I1= Q h0η/V2式中Q h0—煤气的热值(千卡/米3)η—高温系数,一般η=0.7~0.8V2—每米3煤气燃烧生成物的有效体积(米3/米3)煤气混合气和再循环空气混合时的温度t e根据混合时的热焓决定,其热焓按下式计算I/2= Q hmax /V5+I3式中I/2—混合时煤气空气混合气的热焓(千卡/米3)Q hmax—烘干室的最大热损耗量,对于室式烘干室,Q hmax不包括加热新鲜空气的热损耗量;对于通过式烘干室,Q hmax应包括加热从门洞吸进的新鲜空气的热损耗量I3—从烘干室排出的循环空气的热焓(千卡/米3)根据煤气耗量和它再管道中的压力,选择燃烧室和煤气烧嘴。
造纸机干燥部看了这篇文章95%都懂了湿纸出压榨部的干度一般只有30%~40%,在复合压榨的新式纸机中,干度也仅达到40%~50%,因此需要借助于烘缸进行蒸发水分,使成纸干度提高到92%~95%。
干燥部在造纸过程中,主要是继压榨部后脱除湿纸的水分,与此同时,提高纸的强度,增强纸的平滑度和完成纸的施胶效应。
进入干燥部的湿纸中有三种不同形式的水分:游离水、毛细管水和结合水。
干燥初期,纤维彼此间可以自由滑动,去掉游离水分以后,水的表面张力开始将纤维拉拢在一起,但纸的干度小于40%前,纤维结合并不明显,一旦干度达到某一临界值,纸中纤维收缩开始产生氢键结合。
当纸的干度达到55%以上,随着水分含量的减少,或者说随着干度的增加,以氢键结合力为基本因素的纸的各项强度,如抗张强度、耐破度等迅速增长。
湿纸在干燥过程中,强度发展过程和纸的收缩过程基本吻合,在纸的干度达到55%左右时,纸的收缩也迅速产生,等到干度为80%时,收缩大体完成。
干燥不仅影响纸的机械强度,还会影响纸的紧度、吸收性、透气度、平滑度和施胶度等其它性质。
这些性质的改变,又与干燥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快速升温的高温强化干燥,有利于增加纸的松软性、气孔率、吸收性和透气度,而有利于减少纸的紧度、透明度和机械强度;反之,缓慢升温的低温干燥,结果恰恰相反。
至于真空干燥的纸,比较疏松、紧度小、透明度、施胶度和机械强度都较低。
纸机干燥部由若干个烘缸组成,烘缸的数目与排列决定于所生产的纸种和车速等因素。
用于生产一般纸的普通多缸造纸机干燥部烘缸的排列按上下两层布置,纸在干燥部的运行路线使纸页的两面轮流与烘缸接触,以消除纸张平滑度的两面差。
为了引纸方便,并使纸与烘缸更好接触,提高传热效率,烘缸有干毯包绕,干毯与烘缸的包角一般为180°。
烘缸分为数组,每组通常为6~12个烘缸组成,每组上下排的烘缸各公用一床干毯。
干毯运行线路上设有导毯辊、张紧辊、校正辊及烘毯缸等。
在干燥部的末端通常还有1~2个冷缸,此外,每个烘缸都有刮刀装置及传动装置,中高速纸机还有引纸绳装置。
第1章4.1干燥器的设计计算4.1.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因加热管固定在管板上,管板选择考虑到管板厚所占有的传热面积,以及因焊接所需要每端留出的剩余长度,则计算理论管子数n时的管长实际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L=(L0-0.1)m=3-0.1=2.9 m前面已经计算求得各效面积A取500m2n = 1307加热管的排布方式按正三角形排列,查《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3]第163页表4-6,知道当管数为1303时,排布为a=19层,1307与1303相差不大,在这可以取19层进行计算。
其中排列在六角形内管数为 =1027根,其余排列在弓形面积内,如果按标准间距即管间距离54mm排列,则有四根管排不下,四根管的总面积为:A3=3.1415926×0.042×2.9×3=1.53 m2鉴于前面已经取1.11的安全系数,如果现在取1303根管,则总面积为:500-1.53=498.47安全系数为 K= =1.108在安全系数范围内,所以可以不要三根管,取1303根。
(2)、加热壳体的直径计算D=t(b-1)+2eD-----壳体直径,m;t------管间距,m;b-----沿直径方向排列的管子数目;e-----外层管的中心到壳体内壁的距离,一般取e=(1.0~1.5)d0,在此取1.5。
b =2a-1=2×19-1=37D=0.054×(37-1)+2×1.5×0.042=2.07m参考《糖厂技术准备第三册》[6]第198页表9-2,本次设计常用标准形式的外循环式干燥器,型号为TWX-550,有关参数如下表所示取标准的壳体直径为2400mm,具体参数如下表3-2-1,3-2-2所示:(3)、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校核分离室的直径取决于分离室的体积,而分离室体积又与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及蒸发体积强度有关。
分离室体积计算式:V i=W i/3600ρi U i根据由干燥器工艺计算中得到的各效二次蒸汽蒸发量,再从蒸发体积强度U 的数值范围内选取一个值,就可由上式算出分离室的体积。
布料烘干滚筒设计计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布料烘干滚筒是干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加热、烘干和翻动布料的作用。
烘干风量核算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关键参数和步骤:
1. 确定烘干物料的性质:首先,需要了解要烘干的物料的性质,例如湿空气比容、含湿量等。
2. 计算循环风量:根据单位干空气量湿空气比容,可以计算出循环风量。
例如,如果送风干球为60°C,相对湿度为20%RH;回风干球为50°C,相对湿度为55%RH,可以通过查湿空气i—d图和相关公式来计算。
3. 计算绝干空气的消耗量:在恒速干燥阶段,可以根据除湿速率来计算绝干空气的消耗量。
4. 鼓风机风量的选取:根据系统风量和系统阻力来选择鼓风机的风量。
间接式加热烘干时,鼓风机风量等于系统风量;直接加热烘干时,鼓风机风量等于系统风量的1/3。
5. 热量和物料衡算:在干燥过程中,需要确定从物料中移除的水分量、需消耗的空气量和热量,从而选择或设计适宜型号的风机或换热器。
6. 其他参数计算:如升温时的热量计算,包括烘干室本体加热量、风管系统加热量、烘干室内输送链加热量和烘干室内空气加热量等。
7. 设备选择和设计: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选择适当的加热器(或换热器)、风机、电动机等动力装置。
CALCULATIONS FOR GRAY CAST IRON DRYING CYLINDERS OF PAPERMAKING MACHINERY材料为灰铸铁的造纸机烘缸的计算ASME code year: 2010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2010Contract:合约:Cylinder Diameter: shell length:烘缸直径:3660mm 缸体长度:3100mmMaximum Design Pressure:0.75 Mpa最大设计压力:0.75MpaMaximum Working Pressure:0.68 Mpa Hydrostatic Test Pressure:1.5Mpa最大工作压力:0.68Mpa 静水压试验压力:1.5MpaShell Material: SA-278 CLASS 45 GCIHead Material: SA-278 CLASS 45 GCIJornal Material: SA-395 CLASS 60-40-18Stay Material: SA-278 CLASS 45 GCI缸体材料:SA-278 CLASS 45 GCI缸盖材料:SA-278 CLASS 45 GCI轴头材料:SA-395 CLASS 60-40-18五通材料:SA-278 CLASS 45 GCIDryer Safety Analysis烘缸安全性能分析Summary摘要A detailed stress analysis was completed to calculate the critical design and operating stresses in this dryer manufactured of Gray Cast Iron(GCI). The general design stress requirements for GCI are specified in the ASME Pressure V essel Code, Section Ⅷ, Division 1, under section UCI. Additionally , section U2(g) indicates that when specific instructions are not available in the ASME Code for safe allowable stress limits, the manufacturer is responsible for establishing the necessary analysi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at meets the intent of the ASME Code to use appropriate methods that produce a safe design, of which entail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Utilizing mature analysis tool, such a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a very detailed analysis algorithm was followed to confirm that this dryer met the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safe operating guidelines. It is concluded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 that the design of this dryer meets all the specific and general guidelines of the ASME Code in Section Ⅷ,divisionⅠ.完成了材料为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烘缸的应力计算分析,考虑了设计中临界工况和烘缸在运行中的工况。
JOHNSON 纸张烘干技术讲座科技领先知识共享约翰逊(无锡)技术有限公司目录第一部分纸张烘干原理 (3)第二部分蒸汽的基本概念 (7)第三部分蒸汽流速和冷凝速率的计算 (16)第四部分固定式和旋转式虹吸器的应用 (46)第五部分纸机烘干部的最优化方案 (56)第六部分术语汇编 (62)第一部分纸张烘干原理纸张烘干的基本原理纸机烘缸仍然是当前将纸张中的水分蒸发出去的最常用的设备。
为了完成这一烘干过程,根据所烘干的纸张类型的不同,在纸机烘缸的内部使用了各种不同压力的蒸汽,在烘缸中,蒸汽凝结成水并释放出潜热。
在纸的烘干过程中,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过程:1.热量传递→热量进入。
2. 质量传递→水或蒸汽出来。
水分蒸发纸板烘缸壁冷凝水进入虹吸器蒸汽进入吹通蒸汽和冷凝水出图1-1烘缸调节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这两个因素中的某一个的速率就可以确定纸张烘干过程的速度。
你能够达到的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的大小决定了你能够烘干的纸张数量的多少。
热量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传递到纸张中:1. 传导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的热量传递,例如,与烘缸接触的纸张通过热量的传导而被烘干。
2.对流对流是通过空气进行热量传递,干燥部中的热风箱或自然通风就是通过对流烘干的实例。
3. 辐射辐射是以波的形式进行热量传递,波以直线的形式传播,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背靠热炉时,你的背部感觉到很热而你的前部却感觉到很冷的原因。
红外线干燥箱就是通过辐射来进行烘干的实例。
由于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因而热量传递就是能量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传递。
热量传递的简单规律说明热量的传递取决于提供给这个热传递的动力和阻力。
许多因素均能够造成对热量传递的阻力。
空气和其它非冷凝气体的积聚、过量的冷凝水、水垢以及污垢均会阻碍热量从正在冷凝的蒸汽向纸张的传递。
非冷凝气体指的是在蒸汽冷却时不会变成液体的气体。
在蒸汽中,总含有少量的非冷凝气体,如果非冷凝气体聚集起来,将会降低蒸汽的温度。
一、造纸机的生产能力核算1.造纸机的生产能力有关计算 G=0.06UB m qK 1K 2K 3/1000式中:G=0.06UB m qK 1K 2K 3/1000U —纸机车速,m/min B m —造纸机上纸的宽,抄宽,m q —纸的定量,g/m K 1—纸机每昼夜转时数,h K 2—抄造率 K 3—成品率所以G=0.06×450×3.19×70×22.5×0.97×0.96/1000=126.3217(t/d)2. 网案校核对于定型纸机,网案长度是一定的,要想达到某一产纸量,必需校核网案能力能否达到。
G=Q/K2K3 K=G/(LB N ) B N =B M /(1-ε)式中:G —纸机每小时实际产纸量,(kg/h)K 2—抄造率, K 3—成品率, B M —抄宽,m B N —网案有效宽度,mK —网案上单位有效面积产纸量(网案出力),(kg 纸/m2h ) ε—总横向收缩率,% L —卷纸机上纸的宽度,m Q —成品纸的量,kg 成品纸/h 所以G=Q/K2K3=0.06×U ×B M ×q=0.006×450×3.19×70=6029.1000 (Kg 成品纸/h) B N =B M /(1-ε)=3190/(1-4.5%)=3.3403K=G/(LB N )= 6029.1000/(15*3.3403)=120.3305 3. 干燥部能力校核干燥部的干燥能力用烘缸单位有效面积每小时蒸发水来表示:)/(36006.022h m O H kg Uq C C Ev n k ⋅⋅∙∙-=式中:C—干燥部出口纸页干度,%k—干燥部入口纸页干度,%CnD—烘缸直径,mα—烘缸包角,q—纸页定量,(g/m2)U—纸机车速,(m/min)n—烘缸个数,本设计D=1.219m,n=18E v=(92-42)×0.06×70×450×360/(42×18×3.14×1.219×235)=50.0278 kg·H20/m2h???纸机的选择本设计选用一台4760mm型叠网纸机.抄宽:4760mm车速:750m/min轨距:5920mm流浆箱:阶梯扩散器流浆箱长网部:网案长15m,聚脂网,悬臂换网脱水元件:案板8组,全部为陶瓷面真空箱:湿真空箱5个,干真空箱6个,全部为陶瓷面;真空伏辊:真空式,锡青铜,表面包胶压榨部:采用倾斜三辊二压区复合压榨干燥部:单排布置烘缸,通气方式为热泵式三段供汽系统本设计选用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公司为武汉晨鸣汉阳纸业公司制造了一台年产13万吨的高档印刷纸机。
27rp 1
纸机烘干部出力计算方式
一.蒸发水量以及烘缸出力计算
1. 蒸发水量计算
计算公式:
R=GW=0.06qvb(C2-C1)/C1
式1-1
其中:R蒸发水量,kg水/h ;G纸机每小时生产能力,kg纸/h
W 每生产1 公斤纸所蒸发的水量,kg 水/kg 纸
q 纸页定量,g/cm2 ;v 纸机运行车速,m/min
b 卷纸机上未切边的纸宽,m
C1 进烘缸纸页的干度,% ;C2 出烘干纸页的干度,%
2. 烘缸出力计算
计算公式:
(造纸原理) 式1-2
其中:Ev 烘缸出力,kg水m2⋅h
n烘干个数(若有真空缸,则一个真空缸换算成0.7个烘缸)
D烘缸直径,m
α烘缸的包角,°
27rp 2
二、前烘
1.蒸发水量:
已知:
C2=90% C1=45%
b=5.32m v=831m/min
纸张最终定量q′为80g/m2 施胶量q〞为0.85g/m2
计算:
q 取施胶前的定量,即q= q′− q〞=80 − 0.85=79.15(g/m2)
2.烘缸出力
已知:C2=90% C1=45%
v=831m/min q=q′−q〞=80−0.85=79.15 (g/m2)
α=230° D=1.8m π=3.1416
前烘烘缸个数是46 个
计算:
n=46(个)
三、后烘
1.蒸发水量:
27rp 3
已知:
C2=95% C1=70%
b=5.32m v=831m/min
q=q′=80 g/m2
计算:
2.烘缸出力:
已知:
C2=95% C1=70%
v=831m/min q=q′=80g/m2
α=230° D=1.8m π=3.1416
后烘烘缸个数是18个
计算:
前、后烘干部单位出力分别为23.74,21.90(kg 水/m2 ⋅h)。小于设定的烘缸单
位出力25.0(kg 水/m2 ⋅h),故在烘缸设计范围之内。
四、蒸汽热量计算
表1—5 烘缸部参数
烘缸编号 进干度(%) 出干度(%) 进温度(℃) 出温度(℃) 蒸汽压(MPa)
1#—9# 45 47 45 70 0.12
27rp 4
10#—34# 57 80 70 95 0.2
35#—46# 80 90 95 110 0.36
47#—55# 70 82 75 95 0.2
56#—64# 82 95 95 110 0.36
2 计算过程:(烘缸效率η=70%)
计算公式
(1) 前干燥部:
① 第一组烘缸 (1#—9#)
已知:
进缸干度C1=45% 出缸干度C2=57%
进缸温度t1=45°C 出缸温度t2=70°C
在70°C时排出水蒸气的热焓值i=2630.5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120kPa下水蒸气的热焓值i1=2684.3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120kPa下冷凝水的热焓值i2=437.51kJ/kg
计算:
② 第二组烘缸 (10#—34#)
已知:
27rp 5
进缸干度C1=57% 出缸干度C2=80%
进缸温度t1=70°C 出缸温度t2=95°C
在95°C时排出水蒸气的热焓值i=2668.4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200kPa下水蒸气的热焓值i1=2709.2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200kPa下冷凝水的热焓值i2=493.71kJ/kg
计算:
③ 第三组烘缸 (35#—46#)
已知:
进缸干度C1=80% 出缸干度C2=90%
进缸温度t1=95°C 出缸温度t2=110°C
在110°C时排出水蒸气的热焓值i=2693.7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200kPa下水蒸气的热焓值i1=2736.1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200kPa下冷凝水的热焓值i2=583.76kJ/kg
计算:
(2) 后干燥部:
27rp 6
⑥ 第四组烘缸 (47#—55#)
已知:
进缸干度C1=70% 出缸干度C2=82%
进缸温度t1=75°C 出缸温度t2=95°C
在95°C时排出水蒸气的热焓值i=2668.4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200kPa下水蒸气的热焓值i1=2709.2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200kPa下冷凝水的热焓值i2=493.71kJ/kg
计算:
⑦ 第五组烘缸 (56#—64#)
已知:
进缸干度C1=82% 出缸干度C2=95%
进缸温度t1=95°C 出缸温度t2=110°C
在110°C时排出水蒸气的热焓值i=2693.7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360kPa下水蒸气的热焓值i1=2736.1kJ/kg
在本段烘缸通汽压力为360kPa下冷凝水的热焓值i2=583.76kJ/kg
计算:
27rp 7
(3) 总结:
由上述七组通汽的蒸汽用量可知,生产1kg 纸的实际耗气量为:
D=D①+D②+D③+D④+D⑤
=0.456+0.650+0.215+0.293+0.260
=1.874 (kg蒸汽/kg纸)
五.烘干部热损失计算
前干燥段
1.烘缸对流散热系数的计算:
烘缸散热系数Ka的计算:
烘缸散热面积Fa的计算:
Fa=3.14N[(1-θ/360).d.B+0.5d²]
=3.14x46x[(1-230/360)x1.8x5.4+0.5x1.8²]
=507.04m²
烘缸散热损失Q4的计算:
Q4= Ka.Fa/Gp(ta-t0)=140.42(KJ/Kg)
⑤干毯散热损失Q5 的计算:
27rp 8
干毯对流散热系数ab的计算:
干毯散热系数kb的计算;
干毯散热面积Fb的计算:
Fb=2A1B2-θ/360π. d. B1. N
=2x3.14x1.8x46x5.8-230/360x3.14x1.8x5.4x46
=2119.03m2
干毯散热损失Q5的计算:
Q5= Kb. Fb/Gp(tb-t0)=279.33(KJ/Kg)
⑥管道散热损失Q6 的计算:
Q6=2737.3x0.06=164.238(KJ/Kg)
前干燥热损失耗蒸汽量:
Q=Q4+Q5+Q6=(140.42+279.33+164.238)KJ/Kg
=583.988KJ/Kg
D⑥=583.988 /[(2738.1-583.76)x0.7]=0. 387(kg 蒸汽/kg纸)
后干燥段
④烘缸对流散热系数的计算:
27rp 9
烘缸散热系数Ka的计算:
烘缸散热面积Fa的计算:
Fa=3.14N[(1-θ/360).d.B+0.5d²]
=3.14x18x[(1-230/360)x1.8x5.4+0.5x1.8²]
=199.49m2
烘缸散热损失Q4的计算:
Q4= Ka. Fa/Gp(ta-t0)=59.56(KJ/Kg)
⑤干毯散热损失Q5的计算:
干毯对流散热系数ab的计算:
干毯散热系数kb的计算;
干毯散热面积Fb的计算:
Fb=2A.B2-θπ.d.B1.N
=2x3.14x1.8x18x5.8-230/360x3.14x1.8x5.4x18
=829.15m2
干毯散热损失Q5的计算:
Q5= Kb. Fb/Gp(tb-t0)=106.05(KJ/Kg)
27rp 10
⑥管道散热损失Q6的计算:
Q6=2737.3x0.06=164.238(KJ/Kg)
Q=Q4+Q5+Q6=(59.56+106.05+164.238) KJ/Kg
=329.85KJ/Kg
D⑥=329.85 /[(2738.1-583.76)x0.7]=0.24(kg 蒸汽/kg纸
冷凝水管道热损失
六、前干燥段
冷凝水散热损失Q7 的计算:
Q7=Dw/Gp(i`-i0)=240.82(KJ/Kg)
后干燥段
冷凝水散热损失Q7的计算:
Q7=Dw/Gp(i`-i0)=89.24(KJ/Kg)
冷凝水耗蒸汽量:
D⑦=.330.06/[(2737.3-417.68)x0.7]=0.22(kg蒸汽/kg纸
(3) 总结:
由上述几组通汽的蒸汽用量可知,生产1kg 纸的实际耗气量为:
D=D①+D②+D③+D④+D⑤+D⑥+D⑦
=1.874 + 0.38 + 0.24 + 0.22
=2.714(kg 蒸汽/kg 纸)
27rp 11
考虑损纸率,抄造率为97%,成品率为97%,则耗气量
D`=D[(1+F1)/(1-F2)]
=2.714x[(1+3%)/(1-3%)]
=2.882kg 蒸汽/kg 纸
(由于本篇文章有多处是专业符号无法显示出,PMMCN用图片形式展示,感谢专
业人士给予我们更专业的意见,感谢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