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十一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教学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54.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3讲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考纲点击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了解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类型。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了解共价键的类型和特征,了解共价键的极性。
了解配位键的概念,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理解键能与化学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影响金属键强弱的主要因素,了解金属的原子化热的概念。
5.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常见类型(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了解分子晶体的特征。
一、金属键金属晶体1.金属键:金属原子失去部分或全部外围电子形成的金属离子与______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叫金属键。
2.金属晶体(1)构成粒子:__________。
(2)粒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________。
(3)熔点:差别很大,如钠的熔点较__________、硬度较小,钨的熔点最__________,硬度最大。
(4)导电性:自由电子在电场中作定向运动,形成______________。
(5)导热性: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原子频繁碰撞而________________。
(6)延展性:良好的延展性。
即时训练1关于金属性质和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光泽,是物理性质,与金属键没有关系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价电子从原子上脱落形成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C.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受热后,加快了运动速率,自由电子通过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传递了能量D.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层可以滑动而不破坏金属键二、离子键离子晶体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________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叫离子键。
教學課題專題專題3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單元第四單元分子間作用力分子晶體節題第二課時氫鍵的形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結合實例說明氫鍵的涵義、存在2.結合實例說明化學鍵和氫鍵的區別。
3.知道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學習微觀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想比較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分子間氫鍵的存在,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教學難點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教學方法探究講練結合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二、氫鍵思考:觀察課本P51頁圖3-29,第ⅥA族元素的氣態氫化物的沸點隨相對分子品質的增大而升高,符合前面所學規律,但H2O的沸點卻反常,這是什麼原因呢?[講解](一)、氫鍵的成因:P51討論後口答當氫原子與電負性大的原子X以共價鍵相結合時,由於H—X鍵具有強極性,這時H相對帶上較強的正電荷,而X相對帶上較強的負電荷。
當氫原子以其唯一的一個電子與X成鍵後,就變成無內層電子、半徑極小的核,其正電場強度很大,以至當另一HX分子的X原子以其孤對電子向H靠近時,非但很少受到電子之間的排斥,反而互相吸引,抵達一定平衡距離即形成氫鍵。
(二)、氫鍵的相關知識1.氫健的形成條件:半徑小、吸引電子能力強的原子(N、O 、 F )與H核。
理解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2.氫鍵的定義:半徑小、吸引電子能力強的原子與H核之間的很強的作用叫氫鍵。
通常我們可以把氫鍵看做一種比較強的分子間作用力。
3.氫鍵的表示方法:X—H···Y(X、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瞭解教學過程同)4.氫鍵對物質的性質的影響:可以使物質的熔沸點升高,還對物質的溶解度等也有影響。
如在極性溶劑中,如果溶質分子和溶劑分子間能形成氫鍵,就會促進分子間的結合,導致溶解度增大。
例如:由於乙醇分子與水分子間能形成不同分子間的氫鍵,故乙醇與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教學課題專題專題3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單元第二單元離子鍵離子晶體節題第二課時離子晶體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瞭解晶格能的涵義。
2、瞭解影響離子晶體的晶格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離子晶體中離子鍵的強弱。
4、知道離子晶體晶格能的大小和離子晶體熔點高低、硬度大小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豐富晶體結構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想比較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金屬特性,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離子晶體晶格能的大小和離子晶體熔點高低、硬度大小的關係教學難點晶格能的涵義教學方法探究講練結合教學準備教學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基礎知識】1、構成離子晶體的微粒,微粒間的作用是。
陰陽離子靜電作過程2、晶格能是指的能量。
3、離子晶體有多種類型。
其中和是兩種最常見結構類型【知識要點】1、離子鍵的強度:(晶格能)以NaCl 為例:鍵能:1mol 氣態NaCl 分子, 離解成氣體原子時, 所吸收的能量. 用Ei 表示:【板書】(2)晶格能(符號為U):拆開1mol離子晶體使之形成氣態陰離子和陽離子所吸收的能【講解】在離子晶體中,陰、陽離子間靜電作用的大小用晶格能來衡量。
晶格能(符號為U)是指拆開1mol離子晶體使之形成氣態陰離子和陽離子所吸收的能量。
例如:拆開1mol NaCl 晶體使之形成氣態鈉離子和氯離子時, 吸收的能量. 用U 表示:NaCl(s)Na+(g)+ Cl-(g)U=786 KJ.mol-1用氣態不是化學變化理解教學過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晶格能U 越大,表明離子晶體中的離子鍵越牢固。
一般而言,晶格能越大,離子晶體的離子鍵越強. 破壞離子鍵時吸收的能量就越多,離子晶體的熔沸點越高,硬度越大。
鍵能和晶格能, 均能表示離子鍵的強度, 而且大小關係一致.【板書】(3)影響離子鍵強度的因素——離子的電荷數和離子半徑離子電荷數越大,核間距越小,晶格能越大,離子鍵越牢,離子晶體的熔、沸點越高,硬度越大。
教學課題專題專題3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單元第一單元金屬鍵金屬晶體節題第一課時金屬鍵與金屬特性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金屬鍵的涵義,知道決定金屬鍵強弱的主要因素。
2.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豐富物質結構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想比較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金屬特性,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教學難點金屬鍵的涵義教學方法探究講練結合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提問]1.金屬有哪些物理共性?2.金屬原子的外層電子結構、原子半徑和電離能?[講解]一、金屬特性:二、金屬鍵:(講解)金屬原子的電離能低,容易失去電子而形成陽離子和自由電子,陽離子整體共同整體吸引自由電子而結合閱讀P28回答:容易導電、導熱、有在一起。
這種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就叫做金屬鍵。
金屬晶體的組成粒子: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
金屬離子通過吸引自由電子聯繫在一起, 形成金屬晶體.經典的金屬鍵理論把金屬鍵形象地描繪成從金屬原子上“脫落”下來的大量自由電子,金屬原子則“浸泡”在“自由電子”的“海洋”之中。
金屬鍵的形象說法: “失去電子的金屬離子浸在自由電子的海洋中”.金屬鍵的特徵是成鍵電子可以在金屬中自由流動,使得金屬呈現出特有的屬性在金屬單質的晶體中,原子之間以金屬鍵相互結合。
金屬鍵是一種遍佈整個晶體的離域化學鍵。
這種鍵既沒有方向性也沒有飽和性,1.構成微粒: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2.金屬鍵: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的相互作用3.成鍵特徵:自由電子被許多金屬離子所共有;無方向性、飽和性延展性、有金屬光澤等簡單講述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三、金屬鍵對金屬通性的解釋而呈現較為特殊的顏色。
當金屬成粉末狀時,金屬晶體的晶面取向雜亂、晶格排列不規則,吸收可見光後輻射不出去,所以成黑色。
四、金屬的熔、沸點、硬度與金屬鍵的關係【學生分組討論】課本P29根據表中的資料,總結影響金屬鍵的因素。
第2讲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考纲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对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
4.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考点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晶体非晶体结构特征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结构微粒无序排列性质特征自范性有无熔点固定不固定异同表现各向异性各向同性二者区别方法间接方法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②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4.晶格能(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 -1。
(2)影响因素①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②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3)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深度思考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固态物质一定是晶体( ) (2)冰和固体碘晶体中相互作用力相同( ) (3)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排列 ( ) (4)凡有规则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答案 (1)× (2)× (3)√ (4)×2.(1)立方晶胞中,顶点、棱边、面心依次被多少个晶胞共用? 答案 立方晶胞中,顶点、棱边、面心依次被8、4、2个晶胞共用。
教學課題專題專題3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單元第一單元金屬鍵金屬晶體節題第二課時金屬晶體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列舉金屬晶體的基本堆積模型2.知道金屬晶體的基本堆積模型對應的晶胞中金屬原子的數目。
晶體內部空隙的識別、與晶胞的邊長等晶體結構參數相關的計算不作要求。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豐富晶體結構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想比較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金屬特性,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金屬晶體的基本堆積模型對應的晶胞中金屬原子的數目教學難點金屬晶體的基本堆積模型對應的晶胞中金屬原子的數目教學方法探究講練結合教學準備教學過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引入】展示:雪花、石英、食鹽、鋁的晶體結構圖,大多數的金屬及其合金也是晶體,具有規則的幾何外形。
【板書】【閱讀】課本P30 化學史話:人類對晶體結構的認識。
惠更斯進行猜程一、晶體與非晶體晶體:具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非晶體:沒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二、晶體的特性1.有規則的幾何外形2.有固定的熔沸點3.各向異性(強度、導熱性、光學性質等)三、晶體的分類(依據:構成晶體的粒子種類及粒子之間的作用)分為:金屬晶體、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混合晶體【板書】金屬晶體一、金屬晶體的密堆積結構【展示】鈉晶體的堆積方式,講解晶胞的概念。
【板書】1.晶胞:金屬晶體中能夠反映晶體結構特徵的基本重複單位【講解】晶體的結構是晶胞在空間連續重複延伸而形成的。
晶想。
學過回憶觀察教學過程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胞與晶體的關係如同磚塊與牆的關係。
在金屬晶體中,金屬原子如同半徑相等的小球一樣,彼此相切、緊密堆積成晶體。
金屬晶體中金屬原子的緊密堆積是有一定規律的。
【展示】金屬晶體的原子平面堆積模型(a)非密置層(b)密置層【設問】哪種排列方式圓球周圍剩餘空隙最小?【投影並講解】金屬晶體中離子是以緊密堆積的形式存在的. 下面的剛性球模型來討論堆積方式.在一個層中,最緊密的堆積方式是,一個球與周圍 6 個球相切,在中心的周圍形成 6 個凹位,將其算為第一層.第二層: 對第一層來講最緊密的堆積方式是將球對準1,3, 5 位(若對準2, 4, 6 位, 其情形是一樣的).空間想像瞭解簡單講述關鍵是第三層, 對第一、二層來說, 可以有兩種最緊密的堆積方式: 第一種是將球對準第一層的球, 於是每兩層形成一個週期,即ABAB 堆積方式,形成六方緊密堆積, 配位數12 (同層6, 上下各3). 此種六方緊密堆積的前視圖:理解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教學過程【板書】2.金屬晶體的常見的三種堆積方式:(1)六方堆積. 如鎂、鋅、鈦等(2)面心立方堆積。
教學課題專題專題3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單元第四單元分子間作用力分子晶體節題第一課時范德華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分子間作用力的涵義,知道影響分子間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2.結合實例說明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區別。
3.舉例說明分子間作用力對物質的狀態等方面的影響。
4.知道“相似相溶”規則。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學習微觀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想比較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分子間作用力,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分子間作用力對物質的狀態等方面的影響。
教學難點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區別教學方法探究講練結合教學準備教學過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講解]一、分子間作用力1.提出分子間存在作用力的依據氣體分子能夠凝聚成相應的固體或液體2.分子間作用力的本質P49程存在于分子間的一種較弱的相互作用力。
3.分子間作用力的類型(1)取向力——極性分子之間靠永久偶極與永久偶極作用稱為取向力。
僅存在于極性分子之間(2)誘導力——誘導偶極與永久偶極作用稱為誘導力。
極性分子作用為電場,使非極性分子產生誘導偶極或使極性分子的偶極增大(也產生誘導偶極),這時誘導偶極與永久偶極之間形成誘導力,因此誘導力存在于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之間,也存在于極性分子與極性分子之間。
討論後口答理解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3)色散力——瞬間偶極與瞬間偶極之間有色散力。
由於各種分子均有瞬間偶極,故色散力存在于極性分子與極性分子、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及非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之間。
色散力不僅存在廣泛,而且在分子間力中,色散力經常教學過程是重要的。
取向力、誘導力和色散力統稱范德華力, 它具有以下的共性:(1)它是永遠存在于分子之間的一種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幾個——幾十個kJ·mol-1)。
(3)它沒有方向性和飽和性。
(4)范德華力的作用範圍約只有幾個pm。
(5)分子間的三種作用力。
其中對大多數分子來說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
课时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2018备考·最新考纲]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4.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5.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考点一 晶体的常识和常见四种晶体性质(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1.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①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②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a .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b .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3)晶格能①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 -1。
②影响因素a .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b .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③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提醒:①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如玻璃。
②晶胞是从晶体中“截取”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平行六面体”,但不一定是最小的“平行2.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较离子键(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①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②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同种晶体类型熔、沸点的比较①原子晶体: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a.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b.衡量离子晶体稳定性的物理量是晶格能。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③分子晶体:a.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
如H2O>H2Te>H2Se>H2S。
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
c.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CH3OH>CH3CH3。
d.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如CH3—CH2—CH2—CH2—CH3>④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Na<Mg<Al。
提醒:①常温下为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于分子晶体(Hg除外)。
②原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而分子晶体中不一定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的晶体。
③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的共价键不被破坏。
教材VS高考1.(SJ选修3·P637改编)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i和CO2B.NaBr和O2C.CH4和H2O D.HCl和KCl解析A项,晶体类型不同;B项,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均不同;D项,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均不同。
答案 C2.(RJ选修3·P848、9、10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Na2O和SiO2熔化克服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B.氯化钠和HCl溶于水克服的作用力均是离子键C.HF、HC l、HBr、HI中的熔点HF反常高的原因是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D.某晶体的熔点为112.8 ℃,溶于CS2、CCl4等溶剂,可推导该晶体可能为分子晶体解析A项,Na2O和SiO2熔化克服的作用力分别为离子键和共价键;B项,NaCl和HCl溶于水克服的作用力分别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答案CD3.(溯源题)(1)[2016·课标全国Ⅲ,37(5)]GaAs的熔点为1 238 ℃,密度为ρg·cm-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该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Ga与As以________键键合。
(2)[2015·课标全国Ⅰ,37(4)]CO能与金属Fe形式Fe(CO)5,该化合物的熔点为253 K,沸点为376 K,其固体属于________晶体。
(3)[2014·课标Ⅰ理综,37(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________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4)[2014·重庆理综,8(3)]MgO的熔点比BaO的_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1)原子晶体共价(2)分子(3)X-射线衍射(4)高探源: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SJ选修3 P39“离子晶体”、P50“原子晶体”、P57“分子晶体”及其拓展,对晶体类型的判断及其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进行了考查。
[拓展性题组]题组一晶体类型的判断1.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1)A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2)B组晶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有金属光泽②导电性③导热性④延展性(3)C组中HF熔点反常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硬度小②水溶液能导电③固体能导电④熔融状态能导电(5)D组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aCl>KCl>RbCl>CsCl,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组熔点很高,为原子晶体,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
(2)B组为金属晶体,具有①②③④四条共性。
(3)HF中含有分子间氢键,故其熔点反常。
(4)D组属于离子晶体,具有②④两条性质。
(5)D组属于离子晶体,其熔点与晶格能有关。
答案(1)原子共价键(2)①②③④(3)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其熔化时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只要答出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即可) (4)②④(5)D组晶体都为离子晶体,r(Na+)<r(K+)<r(Rb+)<r(Cs+),在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的情况下,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熔点就越高2.在下列物质中:NaCl、NaOH、Na2S、H2O2、Na2S2、(NH4)2S、CO2、CCl4、C2H2、SiO2、SiC、晶体硅、金刚石。
(1)其中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2)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3)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4)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5)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6)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7)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
(8)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原子晶体是________。
答案(1)NaCl、Na2S (2)NaOH、(NH4)2S(3)(NH4)2S (4)Na2S2(5)CO2、CCl4、C2H2(6)C2H2(7)H2O2(8)SiO2、SiC【方法归纳】晶体类型的5种判断方法1.依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作用判断(1)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是离子键。
(2)原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作用是共价键。
(3)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
(4)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微粒间的作用是金属键。
2.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1)金属氧化物(如K2O等)、强碱(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
(2)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等)、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是分子晶体。
(3)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原子晶体化合物有碳化硅、二氧化硅等。
(4)金属单质(注:汞在常温为液体)与合金是金属晶体。
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1)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常在数百至一千摄氏度以上。
(2)原子晶体熔点高,常在一千摄氏度至几千摄氏度。
(3)分子晶体熔点低,常在数百摄氏度以下至很低温度。
(4)金属晶体多数熔点高,但也有相当低的。
4.依据导电性判断(1)离子晶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及熔融状态时能导电。
(2)原子晶体一般为非导体。
(3)分子晶体为非导体,而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主要是酸和强极性非金属氢化物)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也能导电。
(4)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离子晶体硬度较大且脆。
原子晶体硬度大。
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金属晶体多数硬度大,但也有较低的,且具有延展性。
注意:(1)常温下为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于分子晶体(Hg除外)。
(2)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但因层内原子之间碳碳共价键的键长为1.42×10-10 m,比金刚石中碳碳共价键的键长(键长为1.54×10-10 m)短,所以熔、沸点高于金刚石。
(3)AlCl3晶体中虽含有金属元素,但属于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低(熔点190 ℃)。
(4)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大,但熔、沸点比成分金属低。
题组二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O2、I2、Hg ②CO、KCl、SiO2③Na、K、Rb ④Na、Mg、Al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中Hg在常温下为液态,而I2为固态,故①错;②中SiO2为原子晶体,其熔点最高,CO是分子晶体,其熔点最低,故②正确;③中Na、K、Rb价电子数相同,其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熔点逐渐降低,故③错;④中Na、Mg、Al价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键依次增强,熔点逐渐升高,故④正确。
答案 D4.(1)碳化硅(SiC)是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
下列各种晶体:①晶体硅②硝酸钾③金刚石④碳化硅⑤干冰⑥冰,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2)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
请解释如下现象:熔点Si60>N60>C60,而破坏分子所需要的能量N60>C60>Si6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