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637.50 KB
- 文档页数:46
根据中国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停车场设计规范》(GB 50376-2018),以下是丽水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的一般标准:
1. 住宅区停车配建标准:
- 社区小区:每户应配备1个停车位。
- 公寓楼或大型住宅小区:每户应配备0.8个停车位。
2. 商业建筑停车配建标准:
- 商业综合体: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应配备2个停车位。
- 商业街区: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应配备1个停车位。
3. 办公楼停车配建标准:
- 办公楼: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应配备10个停车位。
4. 公共建筑停车配建标准:
- 餐饮、娱乐场所: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应配备1个停车位。
- 体育场馆、展览中心、剧院等:每1000个座位应配备50个停车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为一般参考,具体的停车配建标准可能会因具体项目、地点和规划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土地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并遵守当地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长春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标准一、本标准所称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是指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依据有关规定所附设的,为本建筑物内各单位就业或居住人员,以及前来联系工作、洽谈业务、走访亲友等人员提供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的专用场所。
二、本市主城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的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
主城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两个停车分区:第I区域:北环城路、东环城路、卫星路、南环城路、蔚山路、飞跃路、西环城路所围合区域;第II区域:第I区域以外主城区。
双阳城区参照第I区域执行,规划区内的其它乡镇应结合乡镇总体规划综合确定。
三、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应按照附表中规定的配建指标建设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
原建筑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不符合本规定的,应在改、扩建规划设计时按总规模依据本标准配置。
四、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原则上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建设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的2宗以上的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米的,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条件下,经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
五、建筑物配建的停车设施可采用地下车库、半地下车库、立体停车楼(库)、地面停车等多种形式,严禁占用规划批准为绿地和道路的部分设置停车泊位。
停车设施的布局应满足建筑、消防、人防、交通等相关技术要求。
剧院、商业、展览馆、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不得采用机械式停车设施(自备车位除外)。
六、各类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必须保证不少于配建总泊位数8%的地面停车泊位数,特殊停车(包括出租车、装卸车、大型客车、救护车、无障碍车位等)优先使用该车位,商业开发密度较高区域(商圈、未来城市新中心)在保证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经审批后地面停车泊位可适当酌减。
七、住宅用地中除保障性住房外,其它住宅均按照附表中规定的商品房配建指标执行。
八、居住用地中住宅配建停车位的地面停车率(居民区内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应保证不大于20%。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标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停车位的不足。
因此,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标准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应当充分考虑项目的规模和性质。
根据建设项目的用途和规模,合理确定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
例如,住宅小区应当根据居民家庭数量和小区规模确定停车位的数量,商业综合体应当根据商业规模和日均客流量确定停车位的数量。
其次,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的标准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要求。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明确各类建设项目的停车位配建标准,并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停车位的布局应当考虑到周边道路交通流量和停车需求,避免因停车位不足而引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另外,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标准也应当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鼓励采用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设施等新型停车设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立体空间,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同时,应当推广使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停车位的浪费。
最后,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标准还应当注重停车位的管理和维护。
在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后,应当建立健全的停车位管理制度,加强对停车位的监管和维护,避免停车位被非法占用或损坏。
同时,应当加强对停车位的安全管理,提高停车位的使用体验,确保停车位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标准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考虑项目规模和性质、符合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注重停车位的管理和维护。
只有在各方面都充分考虑和落实的情况下,才能有效解决城市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附表:
重庆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标准表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根据《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对建设项目机动车配建停车位的规划管理。
机动车配建停车位包括小汽车停车位、装卸货车停车位、出租车上下客停车位、旅游车停车位、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等。
第三条按照分区域、分类别的原则,对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实施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区域划分如下:一区为渝中半岛地区(以控规编码为界);二区为一区以外、主城区以内地区;三区为主城区以外地区。
规划管理类别分为住宅、商业(办公和展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园、交通枢纽、工业共七类。
未列入以上分类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以上类别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的数量,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所属类别的配建标准和建筑面积(不含配建停车位自身建筑面积)计算确定。
第四条一、二区配建标准见附表,三区配建标准按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十七条执行。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可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专用停车楼等方式设置。
出租车上下客停车位、旅游车停车位、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应为地面停车位。
第五条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按照第三条分类属两类以上的,其配建停车位数量应分别计算后累计。
第六条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的车位面积应符合《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的有关规定。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浙江省标准城市建筑和道路交通工程停车库(场)设计、设置规则2013年2月目录1 总则 (1)2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 (2)3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总平面布局、布置 (5)4 建筑工程配建停车位指标体系 (17)5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 (24)附录A (32)附录B (33)1 总则1.0.1为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改善城市道路静态交通环境,使本省大、中、小城市的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规划、设计、建设符合城市交通组织需要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1.0.2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设计、设置,必须保障交通安全,配置合理,使用方便,并应满足道路动态交通、城市环境保护、城市防灾安全的要求。
l.0.3本规则适用于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停放标准车型的公共停车库(场)和专用停车库(场),特种车型的停车库(场)参照执行。
1.0.4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的设计、设置,除执行规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本省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2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2.0.1城市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批选址意见书或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并提供交通影响评估报告书。
城市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指:(1)规划城市中心区内,建筑规模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2)规划城市副中心区、卫星城中心区内,建筑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3)除上述(1)、(2)以外的城市其他地区,建筑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4)交通枢纽、停车泊位在300辆以上的城市大型汽车停车库(场)等城市交通设施项目;(5)上述公建、住宅和城市交通设施项目的改建扩展项目。
2.0.2城市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配建停车库(场)应与主体建筑位于道路的同侧,并在建筑项目用地范围之内,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m。
山东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设置标准山东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设置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汽车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城市停车难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各地纷纷出台停车位设置标准,以保障城市交通秩序和市民的出行需求。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大省,山东省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山东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设置标准,并就此发表个人观点。
一、背景介绍停车难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困扰,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特别是在山东这样人口众多且经济发达的省份,城市停车难问题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提出了配建停车位设置标准。
二、山东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设置标准的要求根据山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规定,山东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设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1. 基础要求(1)停车位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求。
(2)停车位的设置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类型、规模以及使用性质等因素。
(3)停车位的设置要优化交通组织和出行服务。
2. 设置标准(1)住宅建设项目山东省规定,一般住宅建设项目每套住房应配建1个地下私家车停车位。
对于大型住宅小区、高层公寓等规模较大的住宅建设项目,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停车位的配置数量。
(2)商业、办公建设项目山东省规定,商业、办公建设项目应按照建筑面积的比例配建停车位。
具体标准为: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应配建5个地下停车位和5个地面停车位。
(3)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包括学校、医院、图书馆等。
山东省规定,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应根据建筑规模和业务量配建停车位。
一般情况下,每1000㎡建筑面积应配建10个地面停车位。
(4)其他建设项目其他建设项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停车位设置标准,同时要考虑到项目所处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周边停车设施的配套情况。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对城市发展充满热情的人,我认为山东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设置标准对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停车位设置可以有助于减少道路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Standards for planning parking lots (garages)In urb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公安厅2013年杭州前言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2年建筑节能及相关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2〕192号)的要求,《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规范,结合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置规则、配建指标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库)设置规则。
在原《标准》的基础框架上进行进一步研究;结合近几年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规划、建设、审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采用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的标准规范,对原《标准》的规定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增加机械停车库、基地交通设施及安全等有关章节。
2、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库)配建指标。
根据浙江省车辆发展、城市建筑工程使用的实际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原《标准》配建停车指标的分类及取值进行调整。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保俶路238号,邮编:310007)。
本标准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小康姚昭晖陈伟明赵宇宏王伟军朱共明洪炯吴寻贺晓琴薛锋高昂赵兴刚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设置规则 (6)4.1 基地出入口设置 (6)4.2 基地总平面布置 (8)4.3 配置停车场(库)出入口设置 (10)4.4 配置机动车停车场(库)设计 (11)4.5 机械停车库设计 (14)4.6 配置自行车停车场(库)设计 (15)4.7 基地交通设施及安全 (16)5配建指标 (17)附录A 机械停车设备的类别 (23)本标准用词说明 (25)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4)4 Set of Rules (6)4.1 Entrance/Exit of Bases Design (6)4.2 Layout of Bases Design (8)4.3 Entrance/Exit of Accessory Parking Lots (garages)Design (10)4.4 Motorized V ehicle Parking Area Design (11)4.5 Mechanical Parking Garages Design (14)4.6 Non- Motorized V ehicle Parking Area Design (15)4.7 Traffic Devices and Safety of Bases (16)5 Parking Standard (17)Appendix A Classification of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s (23)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25)1 总则1.0.1 为加强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配置停车场(库)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结合浙江省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和城市车辆发展的实际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本标准。
1 总则1.0.1 为加强配建停车场(库)的规划管理,减少因配建停车场(库)不足带来的停车矛盾,规范配建停车场(库)建设,根据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法规,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规划城、镇区。
1.0.3 停车场的设置应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需要,合理布局。
1.0.4 停车场(库)的规划设计应节约用地,可采用地下、地面、停车楼、立体停车库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作为停车场地。
1.0.5 停车场(库)内车位的布置应以保证安全、疏散方便,占地面积小为原则。
1.0.6 公共建筑、住宅配建停车场(库)标准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一般规定2.0.1 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以指明停车场场内通道和停车位。
2.0.2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设施应与建设项目基地出入口、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及基地内道路之间有合理顺畅的交通联系。
对于吸引大量人流、车流聚集的公共建筑,宜按照分区就近布置原则,适当分散安排停车场地。
停车场(库)的出入口应保证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确需设在主干路上不得左转进出;可设在次干路或支路上;不得设在交叉路口、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梁、隧道引道处。
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隧道引道、铁路平交道口、主要交叉口的距离应大于80米。
2.0.3 配建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包括外来机动车辆和本建筑所属机动车辆,如本建筑所属机动车辆数超过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总数的40%时,超出部分必须另行配建相应的停车位;配建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仅指吸引外来的非机动车辆,本建筑所属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应按职工人数的50-70%配建专用非机动车停车场。
2.0.4 新建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民用建筑物,应按本标准要求设置停车设施。
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其建筑面积增加部分应按本标准的要求配建停车设施,原建筑物配建不足部分应在改扩建工程中按不足车位的50%补建。
浙江省标准城市建筑和道路交通工程停车库(场)设计、设置规则2013年2月目录1 总则 (1)2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 (2)3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总平面布局、布置 (5)4 建筑工程配建停车位指标体系 (17)5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 (24)附录A (32)附录B (33)1 总则1.0.1为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改善城市道路静态交通环境,使本省大、中、小城市的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规划、设计、建设符合城市交通组织需要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1.0.2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设计、设置,必须保障交通安全,配置合理,使用方便,并应满足道路动态交通、城市环境保护、城市防灾安全的要求。
l.0.3本规则适用于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停放标准车型的公共停车库(场)和专用停车库(场),特种车型的停车库(场)参照执行。
1.0.4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的设计、设置,除执行规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本省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2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2.0.1城市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批选址意见书或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并提供交通影响评估报告书。
城市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指:(1)规划城市中心区内,建筑规模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2)规划城市副中心区、卫星城中心区内,建筑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3)除上述(1)、(2)以外的城市其他地区,建筑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4)交通枢纽、停车泊位在300辆以上的城市大型汽车停车库(场)等城市交通设施项目;(5)上述公建、住宅和城市交通设施项目的改建扩展项目。
2.0.2城市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配建停车库(场)应与主体建筑位于道路的同侧,并在建筑项目用地范围之内,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m。
丽水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一、总则1. 为了规范丽水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的配建标准,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丽水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2. 本标准适用于丽水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停车设施配建管理工作。
3. 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标准规定配建停车设施,未按照规定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批规划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施工图。
二、停车设施配建标准1. 建设项目应当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和规模,按照以下标准配建停车设施:(1)住宅类建筑: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1个停车位;(2)商业类建筑: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0.8个停车位;(3)办公类建筑: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0.6个停车位;(4)医院类建筑: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1个停车位;(5)学校类建筑: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0.2个停车位。
2. 建设项目应当根据地形、地势、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停车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同时应当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3. 建设项目应当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和规模,在满足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立体停车设施、共享停车等方式,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效率。
三、停车设施设计原则1. 停车设施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不同车型的停放要求,满足车辆安全进出和停放的需要;(2)合理利用地形和空间,采用立体式设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提供便捷的停车诱导系统,方便驾驶人员查找和导航;(4)合理设置停车设施出入口,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5)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等条件。
2. 停车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地面停车场应当设置残疾人车位和无障碍通道,并按照要求设置相应的标识和标线;(2)立体停车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可靠、环保节能;(3)共享停车应当与周边单位、居民达成共识,明确使用规则和管理责任。
各省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汇总Parking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目录:一、北京市标准二、上海市标准三、天津市标准四、重庆市标准五、浙江省标准六、山东省标准七、南京市标准八、长沙市标准九、沈阳市标准十、哈尔滨市标准一、北京市标准依据《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机动车1.凡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下列大中型公共建筑, 均须按照本规定配套建设停车场(含停车库,以下简称停车场)。
(1).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的饭庄。
(2).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的电影院。
(3).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含5000平方米 )的旅馆、外国人公寓、办公楼、商店、医院、展览馆、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
现有停车场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 应按本规定逐步补建、扩建。
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标准注:(1)露天停车场的占地面积,小型汽车按每车位25平方米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平方米计算。
停车库的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每车位40平方米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平方米计算。
(2)旅馆中的一类指《旅游旅馆设计暂行标准》规定的一级旅游旅馆,二类指该标准规定的二、三级旅游旅馆,三类指该标准规定的四级旅游旅馆。
(3)餐饮中的一类指特级饭庄,二类指一级饭庄。
(4)商场中的一类指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二类指建筑面积不足10000平方米的的商场。
(5)体育场馆中的一类指15000座位以上的体育场或3000座位以上的体育馆,二类指不足15000座位的体育场或不足3000座位的体育馆。
(6)多功能的综合性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车位按各单位标准总和80%计算。
布局要求4.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注:(1)本表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2)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的有关规定。
(3)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
二、上海市标准依据《上海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9 建筑工程配置停车位指标70、建筑工程配建的机动车停车位指标,以小型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各类车辆的换算当量系数应符合以下规定:机动车类:小型车为。
则微型车为,轻型车为,中型车为,大型车为。
非机动车类:自行车为,则助动车为,三轮车为。
71、停车库(场)停车位的设置,应以小型车为计算标准,其它车型停车位不应超过核定总停车位的10%。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的大型停车位不应小于总停车位的2%。
72、住宅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规定:①住宅分类:一类,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大于150平方米;二类,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50平方米、大于等于100平方米;三类,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小于100平方米。
②位于内环线以内的:每套一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二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三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
③位于内、外环线之间的:每套一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二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三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
④位于外环线以外的:每套一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二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三类住宅,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
73、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规定:①位于内环线以内的:每套一类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二类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三类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
②位于内、外环线之间和外环线以外的:每套一类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二类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每套三类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应大于等于。
74、办公楼停车位指标规定:位于内环线以内的,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位于内环线以外的,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75、综合性大楼停车位指标按各类性质和规模分别计算。
76、教育类设施的停车位指标,根据其中的办公建筑面积,按照办公楼停车位指标的规定执行。
中、小学校宜将校门后退围墙3米,供停车排队使用。
77、宾馆停车位指标规定:中高档宾馆、旅馆、酒店,每套客房,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一般旅馆、招待所,每套客房,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注:中心城外汽车旅馆泊位应增加30%。
78、饭店、餐馆、酒店、娱乐等停车位指标规定: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0平方米的,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注:桑拿、健身参照此规定执行。
79、商业场所停车位指标规定:位于内环线以内的商业,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位于内环线以外的商业,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位于内环线以内的超级市场,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位于内环线以外的超级市场,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注:建筑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小型商店、便利店可不配建停车位;对商业建筑面积无法标定的,按营业面积加30%计算。
80、体育场馆停车位指标规定:容量规模大于等于15000座位数的一类体育场和大于等于4000座位数的一类体育馆,每100座位,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容量规模小于15000座位数的二类体育场和小于4000座位数的二类体育馆,每100座位,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三类娱乐性体育设施,每100座位,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注:机动车停车位中,大型车停车位的比例按照交通影响分析来确定;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按职工人数的30%计算。
81、影(剧)院停车位指标规定:影(剧)院,每100座位,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注:图书馆停车位参照影剧院停车位指标执行。
82、展览馆停车位指标规定:展览馆,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注:博物馆、会议中心停车位参照展览馆停车位指标执行。
83、医院停车位指标规定:门诊部、诊所,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住院部,每张床位,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疗养院,每张床位,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84、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规定:市区,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郊区(县),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小于。
注: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按职工总人数的30%计算。
85、长途汽车客运站停车位指标规定:①长途汽车客运站分类:一级站,发车位20-24,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10000-25000人次;二级站,发车位13-19,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5000-9999人次;三级站,发车位7-12,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1000-4999人次;四级站,发车位6以下,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1000人次以下;②位于内环线以内的机动车停车位:二、三、四级站的,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不应小于;一级站的,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不应小于。
高于一级站的,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不应小于。
③位于内环线以外的机动车停车位:二、三、四级站的,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不应小于;一级站的,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不应小于。
高于一级站的,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不应小于。
④位于内环线内、外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二、三、四级站的,一级站的,高于一级站的,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均不应小于;注:由于上海特大城市的实际情况,高峰小时交通量较大,所以在一级站以上另外增加了“高于一级站”的指标。
86、客运码头、火车站停车位指标规定:客运码头,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火车站,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87、轨道交通车站停车位指标规定:一般站,远期高峰小时每百位旅客,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换乘站(有两条轨道交通通过),远期高峰小时每百位旅客,中环线以外,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枢纽站(有三条及三条以上轨道交通通过),远期高峰小时每百位旅客,中环线以外,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注:每个轨道交通车站均应设非机动车停车库(场);中环线以内的轨道交通站,不配建机动车停车场。
88、客运机场停车位指标规定:客运机场,高峰日进出港每百位旅客,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按职工总人数的15%计算。
89、公交枢纽停车位指标规定:首末站,高峰日每百位旅客,中环线以外的,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内部非机动车停车位按职工总人数的30%计算。
外部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
注:3条以上常规公交线路或1-2条快速公交线路即构成公交枢纽。
出租车泊位不小于高峰日每百位旅客个。
90、越江桥隧两头增加拖车泊位,1车道1泊位;越江桥隧两头增加应急避车带满足应急停车。
三、天津市标准依据《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4 配建指标4.0.1 住宅类建设项目:根据住宅建筑面积分为四类。
第一类:每户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0平方米;第二类:每户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90平方米,小于150平方米;第三类:每户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60平方米,小于90平方米;第四类:每户建筑面积小于60平方米。
住宅类建设项目具体停车位配建指标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表4.0.1 住宅类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车位指标表注:廉租住房配建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个车位/户,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辆/户。
4.0.2 办公类建设项目:根据使用对象分为行政办公和其他办公两类,具体停车位配建指标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表4.0.2 办公类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车位指标表注:1.工厂办公区其配建停车设施可在工厂用地范围内统一集中设置;2.滨海新区核心区于家堡和响螺湾地区参照中心城区内环线以内地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