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动脉栓塞
- 格式:ppt
- 大小:9.65 MB
- 文档页数:20
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及栓塞术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尿量,
2.疼痛、发热、有无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
3.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供血不足,肢体活动。
术前护理
1.向患者解释血管造影及栓塞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疑虑心理,使其主动配合。
2.外伤失血过多者应快速输液,吸氧,测血压、脉搏,查血型,备血。
3.做抗生素、碘过敏试验。
4.备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双侧,防止手术中股动脉一侧穿刺失败,另一侧备用穿刺)。
5.术前12h禁食,8小时禁水(急诊例外)。
术后处理及护理
1. 患者卧床24h,穿刺部位压沙袋6小时、肢具制动12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观察该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2.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按医嘱要求定时测血压、脉搏。
健康宣教
1.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节律,生活起居有节律,摄取丰富易消化
饮食,避免给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与饮料,戒烟戒酒。
2.遵医嘱用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应立即卧床休息,保
持安静,减少身心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来医院就诊。
4.一个月后复查。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常规相关知识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一种危重的急腹症。
栓子多来自心脏,如心肌梗死后的壁栓,心瓣膜病、房颤、心内膜炎等,也可来自主动脉壁上的粥样斑块。
临床表现主要为Bergan三联征: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对称,器质性心脏病或房颤,胃肠排空障碍如呕吐、腹泻和血便。
该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导致广泛缺血性肠坏死,且大量血浆渗出,缺血缺氧肠腔内细菌繁殖,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
护理问题/关键点1 疼痛2 水电解质紊乱3 休克4并发症的观察 5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生命体征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3心理、社会、精神状况4家庭支持情况5体重、营养状况6重要脏器功能及过去史、过敏史7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有无腹膜刺激症,有无寒战、高热持续评估1 生命体征和疼痛2 精神面貌及神志改变情况3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对手术有无思想顾虑,经济承受能力4 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4.1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4.2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状、颜色4.3腹泻的次数,腹泻的量、性状、颜色(多为暗红色血便)4.4肠鸣音的次数,腹部体征,如有无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4.5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微循环障碍,休克等表现5 实验室检查: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报告,WBC多在20×109/L~40×109/L,血清LDH、AKP、CK值多有升高6 辅助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是金标准(建议在发病12H内完成),腹部穿刺可见血性液体干预措施1 体位及活动无休克患者宜取半卧位。
2 饮食禁食禁饮。
3 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解除其顾虑,增强信心,使其配合治疗。
4 特殊治疗和药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抗炎抗凝溶栓对症治疗。
5 胃肠减压的护理5.1观察并记录胃管内引流的颜色、性状、量。
5.2保持负压状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 andthrombosis中大医院急诊科姜井颂案例患者为47岁男性,因“反复腹部胀痛5d,加重1d”于2010年11月3日入院。
入院时查体:T 37ºC, P 72次/min, R 20次/min, BP 130/90 mmHg 。
患者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主动平卧位,诊查合作。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叩诊呈实音。
肝脾肋下未及, Murphy征阴性,未扪及腹部肿物,腹水征可疑,肠鸣音减弱,约1~2次/min。
肛检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0ⅹ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915、血红蛋白105 g/L、红细胞压积0.334,生化、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偏高,凝血五项正常。
心电图示: T波改变,胸片未见异常。
腹部B 超示:腹腔中等量积液(血)、胆囊壁毛糙、肝脏、脾脏及胰腺未见明显异常。
全腹部CT示:胰腺及胰周改变,考虑急性胰腺炎。
初步诊断?患者还需要完善哪些检查?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cur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MAE)在临床上是一种极危重的急腹症,临床发率虽然不高,约占住院患者的 0.1%【1】,但其起病急,进展迅,病情凶,误诊率高90% ~95%【2】及病死率高70%~90%【3】。
【1】 Stamatakos M,Stefanaki C,Mastrokalos D,et al. Mesenteric ischemia: still a deadly puzzle for the medical community. Tohoku J Exp Med,2008,216( 3) : 197-204.【2】Safioleas MC,Moulakakls KG,PaPavassiliouVG,et al.Acute mesenteric ischaemia,a highly lethal disease with a devastating Outeome[J].Vasa, 2006,35(2):1062111.【3】李培亮,仝麟龙,李红普. 42例缺血性肠病临床探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 2(5): 8.AMI comprises 4 different primary clinical entities【1】: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 (AMAE)(40%~50%);a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 (NOMI)(20%);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MVT)(10%)。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常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指他处脱落的各种栓子经血液循环至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该动脉供血障碍,供血肠管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
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的40%〜50%。
栓子一般来自心脏的附壁血栓,故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近期心肌梗死患者。
此外,栓子来自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因有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左心房血栓形成、主动脉动脉硬化、肿瘤等。
其发病急骤,初期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发生肠坏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病死率极高。
【临床表现】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多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瓣膜疾病和瓣膜置换术等病史。
(2)突发剧烈腹部绞痛,不能用药物缓解,早期腹软不胀,肠鸣音活跃,症状与体征不符是早期病变特征。
(3)继续发展,出现绞窄性小肠梗阻表现及体征,呕吐及腹泻血样物。
(4)较早出现休克。
2、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1)进食后出现弥漫性腹部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性与进食量有关,症状进行性加重。
(2)慢性腹泻,泡沫样大便,吸收不良,体重下降。
【治疗原则】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并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外科手术方法包括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术,肠系膜动脉旁路移植术;腔内介人方法包括血栓抽吸术、置管溶栓术、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成形术等。
如确诊有肠管坏死,应立即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坏死肠段。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嗜好、身体状况、既往史等。
2、评估患者关于肠系膜上动脉的高危因素: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瓣膜疾病和瓣膜置换术等。
3、评估血压、有无腹痛、腹胀、腹痛程度及有无血便等。
4、评估各种检查情况:血管影像(血管彩超、腹部平片、选择性动脉造影、CTA);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D 二聚体等。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概述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一种因血管内血栓或栓子导致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量骤减或被中断导致的肠道缺血性疾病。
AMI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常发生于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AMI的诊断与治疗难度均较大,并且需要通过介入治疗器械进行处理,患者对治疗的依赖性更高。
介入治疗的护理对于AMI患者,介入治疗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治疗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医生和护士共同配合,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
下面介绍AMI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治疗前准备治疗前需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情况等。
一旦患者有心脏、肺部等方面的疾病,治疗时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护士需要告知患者治疗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安排。
术前准备AMI介入治疗前需要患者进行禁食至少8小时,以免操作时出现呕吐、误吸等情况。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便于医生进行操作。
在治疗前,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消毒、穿刺、导丝等操作。
术中护理AMI介入治疗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护士配合完成一些操作,包括子弹导管、应用血栓破解器、应用支架置入器等。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头晕、恶心、呼吸不畅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术后观察AMI介入治疗后需要患者卧床休息,并且需要进行观察。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以及监测经过手术的肠道灌注情况、疼痛、恶心等并发症。
出现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处理或向医生汇报。
术后患者需要禁食24小时,并且进行口腔护理、体位转换等相关护理工作。
出院后护理AMI介入治疗之后患者需要在医院内进行治疗,通过一定时间的恢复后,患者可以出院。
出院后护士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交代口服药物、饮食及日常保健的小技巧等知识,协助患者完成康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患者1:
患者,男性,77岁,主诉腹痛、恶心、呕吐,入院时体温37.8℃,血压115/65mmHg,腹部触诊压痛,肠鸣音减弱。
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症等病史。
经CT检查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紧急行手术取出血栓,术后恢复
顺利。
两例患者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均由于血块堵塞引起腹部缺血缺氧而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
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首先需要通过CT或DSA等检查确定诊断。
对于无明
显肠坏死的患者,手术取出血栓是首选治疗方法。
而对于严重患者,则需通过介入手术等
治疗措施,快速解除血栓引发的缺血缺氧。
在术后护理中,需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防止出现肠吸收不良、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同时要加强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如有肠坏死、穿孔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及时
进行合理的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
总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患
者在手术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以保证术后恢复良好。
疾病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英文名:acute embolism or thrombu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缩写:别名:ICD号:I74.8分类:消化科概述: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心脏。
患者常有心脏病史,如心脏瓣膜病、多种原因所致的心房纤维颤动、心肌梗死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来自心房内的血栓、附着于瓣膜上的赘生物、附壁血栓及动脉硬化后形成的斑块等如发生脱落,均可随血循环而阻塞肠系膜上动脉。
而血栓形成多见于动脉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部,此处因血流缓慢,故易导致血栓形成。
此外,其他因素如脾切除等手术后、长时间的脱水、休克及血液高凝状态都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流行病学: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以由于栓子栓塞或动脉有血栓形成引起。
两者的发生率相近,分别为55%与45%。
肠系膜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性闭塞而导致肠管急性缺血坏死,多发生于老年人。
病因:多数栓子来源于心脏,来自风湿性心脏病与慢性心房纤颤的左心房,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或以往心肌梗死后形成的壁栓,心内膜炎,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换术后等,也可来自自行脱落的,或是经心血管导管手术操作引起的脱落。
偶有原因不明者。
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呈锐角分出,本身几乎与主动脉平行,与血流的主流方向一致,因而栓子易进入形成栓塞。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几乎都发生在其开口原有动脉硬化狭窄处,在某些诱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失水、心输出量突然减少,或大手术后引起血容量减少等影响下产生。
偶也可由夹层主动脉C D D C D D C D D C DD瘤,口服避孕药,医源性损伤而引起。
发病机制:栓子通常堵塞在肠系膜上动脉自然狭窄部,如在空肠第一支的远端结肠中动脉分支处,或是更远的部分。
而血栓形成都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的第1厘米动脉粥样硬化部分。
不论是栓子或血栓形成,动脉被堵塞后,远端分支即发生痉挛。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较为危险的疾病,由于其症状不明显,且容易误诊,长时间未经治疗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了解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一、症状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中腹痛症状可能较为突出,而且通常不像一般的胃肠道出血那样呈现鲜红色,而是较深色,甚至带有黑色。
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脱水等症状。
二、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和检查。
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腹部触诊,观察腹部胀大、压疼等症状,以及听诊肠鸣音。
同时,医生也会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MRI等。
此外,对于患者的血液生化、血气分析等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三、治疗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
通常情况下,治疗方案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疼痛和症状——对症治疗是缓解患者疼痛和症状的关键,一般可以使用退烧药、抗生素、止痛药等来缓解症状。
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缓解器官血供不足的关键。
医生可能会开出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肝素等,来消除或缓解栓塞引起的血栓。
3.手术治疗——对于栓塞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恢复肠道的血流和功能。
手术的类型包括介入手术、切除术、支架置入术等。
总之,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需要找到原因,针对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进行适当的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也要注意生活中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太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病情发展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