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严重地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那么,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接下来养生之道网为大家介绍相关的内容。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二、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

三、埃博拉病毒病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0%至90%,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

毒”(艾滋病为2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表现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数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2、感染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而外出血就比较可怖了,按维基百科的说法,这种出血是全身孔洞出血,也就是说,除了我们常说的“七窍流血”之外,身体其他地方的孔洞,比如肛门、生殖器,甚至不小心扎出的小伤口,都会出血,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体内的器官基本已经坏死糜烂,血液奔流,无孔不出。

3、埃博拉病毒从何而来

埃博拉病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说法,医学界只是怀疑它的原始宿主是非洲的一种蝙蝠,感染它的动物也不只限于人,几次疫情爆发中,最先感染的都是其他哺乳动物,比如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羚羊、豪猪等。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

1、控制传播

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

2、辅助性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

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埃博拉病毒病该如何预防

1、主要是隔离患者,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2、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3、保证医院的卫生环境。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7班钟银倩学号:201430020731 摘要: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是世界上六大最神秘病毒之首,其的治病性很高。它是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被称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毒”。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传染;分布;埃博拉出血热;疫苗 引言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 一.埃博拉病毒 1.埃博拉病毒的形态结构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 2.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结构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有囊膜,表面有(8~10)nm 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基因组编码七个结构蛋白和一个非结构蛋白。基因顺序是:3'端一NP— 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其中每一种蛋白产物由一种单独的mRNA 所编码3.埃博拉病毒的理化性质 EBV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min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min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EBV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4℃条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变,8周滴度降至一半。-70℃条件可长期保存。 4.埃博拉病毒的分类 1)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 个亚型 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 2)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 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没有致病性,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能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3)对人的毒力强弱不一样 对人的毒力强弱次序为:EBO-Z>EBO-S>EBO-CI>EBO-R 二.埃博拉病毒的传染与地区分布 1.埃博拉病毒的传染 1)直接与病人接触和空气传播

埃博拉病毒机制及防治

以埃博拉病毒为例,阐述病毒感染宿主的可能致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致病机制: 1、病毒通过媒介突破宿主防线,入侵宿主 当易感宿主通过呼吸,饮食或者蚊虫叮咬等方式接触到病毒时,病毒便突破皮肤,呼吸道等防线进入宿主。而进入宿主后,病毒通常在离侵入部位较近的地方开始初次复制。而要想导致全身性感染,那么病毒必须能够穿过粘膜屏障并通过血流、淋巴或神经等途径播散到宿主的其他部位。 以埃病毒(EBOV)为例,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如尿、粪便)等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特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而感染。最新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还有可能通过空气介导穿过皮肤呼吸道,眼结膜等进入人体,随后在侵入部位复制后播散到局部淋巴结,并经淋巴管进入血流。 2、病毒通过与易感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侵入细胞 病毒的表面具有病毒吸附蛋白(VAP),根据不同病毒可分为糖蛋白、衣壳蛋白、复合蛋白等。由于相应的宿主细胞膜表面具有特异性病毒受体,可被VAP 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使病毒外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完成病毒的吸附。包膜病毒的包膜同细胞膜融合是病毒穿入细胞必要条件,病毒融合蛋白的改变可影响包膜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细胞亲嗜性。 埃博拉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在局部淋巴结首先感染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

(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MPS),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等。一些感染的MPS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当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液中,可以引起肝脏、脾脏以及全身固定的或移动的巨噬细胞感染。埃博拉病毒之所以可以感染那些细胞,是因为其包膜含有GP膜蛋白,EBOV—GP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在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对细胞的毒性、下调宿主细胞表面蛋白质表达和增加病毒装配和出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蛋白还是一种天然的反干扰素诱导蛋白因子,它可以克服一系列干扰素诱导蛋白对感染细胞释放病毒的限制,从而进入细胞。 3、病毒脱去外壳,将基因组释放至细胞内,装配子代病毒 病毒本身缺乏生物复制及合成所必需的某些酶类及相关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其复制必须通过借助宿主细胞才能实现。病毒进入细胞后经脱壳释放出病毒基因组。不同的病毒,如RNA和DNA、单股和双股、节段和非节段病毒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在细胞内不同部位进行核酸复制、转录、翻译及病毒蛋白合成。最后装配成完整的子代病毒,经出芽或细胞裂解的方式释放出来。 埃博拉病毒侵入细胞后,低pH依赖型细胞蛋白酶(组织蛋白酶L和B)将大量糖基化的GP 裂解成较小的中间体进而催化病毒和宿主细胞膜的融合;GP 亚基被胞内蛋白酶切除糖基化,暴露氨基末端结构域作为胆固醇转运蛋白配体,调节GP 的膜融合作用。完全进入宿主细胞后,埃博拉病毒通过一系列机制组装,最终释放。 防治措施 1、遏制感染途径 由于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如尿、粪便)

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篇一:埃博拉试卷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试卷 本试题满分100分,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多选题15题,每题4分,共6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埃博拉病毒目前公认的具备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 接触传播 B 气溶胶传播 C 性传播 D 以上都是 2.埃博拉出血热发病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无明显季节性 3. 埃博拉出血热最长潜伏期为 A 10天 B 21天 C 42天 D 8天 4. 医疗机构发现留观或疑似埃博拉病例后,应当 A 立即隔离,组织院内专家会诊治

疗、并同时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B 立即隔离,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划定专门隔离病房,指定人数较少的医护人员参与救治病例 C 立即隔离,专家会诊后将病例转运至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D 立即隔离,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等待疾控中心处理 5. 各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中的“埃博拉出血热”。 A 2小时其他类别传染病 B 6小时乙类 C 12小时丙类 D 2小时甲类 6. 飞机上出现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可以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是 A 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B 在机上与病人同排左右邻座各一

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前后座位各一人 C 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 D 以上三种情形均可判定 7. 隔离观察期为自()起到第()天为止。 A 入境日期21天 B 与病例最后一次接触21天 C入境日期14天 D 离开疫区14天 8.北京市各区县疾控中心接到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报告后 A 应于2小时内赶赴现场对病例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B 将调查情况通报病例现住址辖区疾控中心 C 于12小时内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区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 D 以上均是 9.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传染性的正确

埃博拉病毒传播分析与数学建模

****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规则与竞赛纪律。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纪律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参赛规则和竞赛纪律,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纪律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参赛的题目(从A/B中选择一项填写) B 参赛队员 姓名学号院系电话 日期:2015年05 月04日

埃博拉病毒传播分析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并且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其病毒的潜伏期通常只有5天至10天,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面对其强大的传染力和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本文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了解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规律,并分析隔离措施的严格执行和药物治疗效果的提高等措施对控制疫情的作用。 本文中,首先我们根据已给的信息及相关假设数据,通过对已知条件和所给表格书记的分析,我们大致明白了猩猩从潜伏到发病再到死亡或自愈的过程,因此我们采用了excel拟合曲线,分析其发病、潜伏、自愈、死亡和隔离的相应的变化曲线,估计参数,再根据其建立数学模型,并用MATLAB求解方程组,调试参数,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 其次通过对已经得到的数据和曲线图的分析,可以得出人类通过严格的药物控制过后,对其发病和潜伏的影响,从而能够达到对疫情的控制的作用,并且对埃博拉病毒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为更好的控制埃博拉病毒做出贡献。 关键词:非线性曲线拟合;微分方程;MATLAB;数学模型

埃博拉病毒简介

活性蛋白整体方案 埃博拉病毒 简介 埃博拉(英语:Ebola)是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埃博拉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当今世界上最为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在24小时内死亡。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其作为人畜共通病毒主要是通过患者体液传染,且致死率高达50%至90%。 结构与亚型 埃博拉病毒(EBV)为无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条状盘踞在组织细胞中。它没有细胞结构,仅有一个核酸核细胞和一个蛋白质外壳组成,一旦脱去蛋白质保护外壳,就能把遗传物质注入人体细胞并复制。 EBV基因组编码7种蛋白质,其基因组排列顺序为3’-NP-VP35-VP40-GP-VP30-VP24-L-5’,其中每一种蛋白产物由一种单独的mRNA所编码:NP是主要的核衣壳蛋白质;VP30和VP35功能尚不明确,但通过与MBV比较表明,它可能参与基因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调节;VP40是一种基质蛋白,参与膜成分和NP的相互作用;GP是通过转录编辑连接的两个开放读码框ORFl和ORF2编码,与毒力蛋白结构密切相关;VP24是一种小的膜蛋白,与毒力蛋白结构有关;L蛋白是一种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有6种最可怕的病毒.pdf

有6种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目前尚不知从何而来。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拉沙热是由一种沙粒病毒引起的,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出血,血压急剧下降,脑部受损。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1967年,7名欧洲科学家在研究青猴的过程中死亡,马尔堡病毒成为了报纸的头条。20世纪80年代,马尔堡病再次在南非暴发,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罗河病毒这种病毒由蚊子携带,随着气候变迁,目前该病毒威胁到英国。病初起时像是得了流感,之后可能出现脑膜炎、其它脑疾病和阵发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终身无法痊愈。 5、登革热病毒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高达50%的感染者死亡。 6、马秋波病毒一种沙粒病毒,1962年首次在玻利维亚发现,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病毒体积小但威力大。20世纪50年代,当DNA和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被发现后不久,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被揭示出来。一个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遗传物质———基因,病毒攻击的目标正是这些基因。病毒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胞基因中,使它们复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非常复杂。但一旦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离开宿主,它们就需要与时间赛跑。它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则就会灭绝。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离开宿主不能独立生存。这使得它

埃博拉病毒综述

“实验动物疾病学”课程论文 埃博拉病毒综述 姓名:杜开乾 学号:81120704 院系:动物医学 专业:公共卫生

埃博拉病毒 概述: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Ebora (Ebola virus) and translated Ebola virus. Is a very rare virus, in 1976 in southern Sultan and Congo (gold) (formerly Zaire) in the Ebora River region to find its existence after the lead。From the medical community's wid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Ebola" from the name. Is a generic term used to refer to a group of virus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of the virus of the family of the virus. Is a can cause human and primate animals have a potent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infectious diseases, high mortality, in between 50% to 90%, the cause of death mainly for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ypovolemic shock or multiple organ failure. 1 病原学研究进展 1.1 病毒结构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

《埃博拉病毒》阅读附答案

《埃博拉病毒》阅读附答案 埃博拉病毒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②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 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 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

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疫情,截至10月1日已造成确诊或疑似病例7157例,3330人丧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联盟委员会、无国界医生组织、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已投入人力和资金控制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 病原体简介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患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致病原理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传播途径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

埃博拉病毒表格doc

埃博拉病毒表格 Todo solicitante de visa debe cumplimentar el siguiente cuestionario y a?adirlo al resto de documentación requerida para su solicitud de visa / Each person applying for a Colombian Visa must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add this survey to the rest of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the requested visa. 所有签证申请者均需填写以下表格,并将其与其他材料一同上交。 Regarding the Ebola Virus Disease that affects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Africa, please mark Yes or No.关于影响非洲西北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疾病,请您于下方标注是或否。 YES NO ?Ha estado usted durante las últimas tres semanas en Guinea, Liberia, Sierra Leona o Nigeria? Have you visited during the last three weeks any of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Guinea, Liberia, Sierra Leone or Nigeria? 最近三周内是否去过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 ?Ha tenido contacto directo con sangre, secreciones, órganos u otros fluidos corporales de personas o de animales infectados o muertos u objetos, como agujas, que se hayan contaminado con sangre o fluidos corporales? Have you had any direct contact with blood, secretions, organs or other bodily fluids of infected or dead persons or animals; or with objects contaminated with blood or body fluids, such as needles? 是否直接接触过受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体液或物体, 例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过的针头? ?Visitóamigos, familiares o cualquier persona sospechosa o diagnosticada con el virus de Ebola, o contactos de ellos durante su estadía en los países mencionados? Have you visited any person suspected of having Ebola Virus Disease, or diagnosed with Ebola Virus Disease, or with their contacts? 在上述国家逗留期间,是否造访或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携带该病毒人员? ?Ha tenido contacto con animales silvestres/salvajes, vivos o muertos o de su carne cruda o poco cocinada en el último mes? If you have visited Guinea, Liberia, Sierra Leone or Nigeria, have you had contact with wild living or dead animals or with their raw/undercooked meat, during in the last month? 最近一月内是否与活禽或已死的野生动物、生肉或未加工熟的肉类有过接 触。 Si es usted trabajador sanitario, voluntario o cooperante, ?Ha tenido a cargo pacientes o familiares sospechosos o diagnosticados con Ebola? If you are a technician, professional, or a volunteer in the field of health, have you been in touch with patients suspected or diagnosed with Ebola Virus Disease? 您是否卫生工作者,志愿者,合作者,并在疑似或确诊的患者家庭中工作过?

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常识与预防措施

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常识与预防措施 何为埃博拉病毒? 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畔的一处村庄,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病毒正在此地肆虐,一共318人感染,最终280人死亡,致死率88%。 从此,这种高致死率的病毒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感染后会怎样? 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人最终由于脏器衰竭或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 埃博拉病毒可怕在哪里? 首当其冲的是它的高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是90%,如果你理解不了这有多夸张,那就给你另一个数字作为参考,2003年肆虐中国的非典,它的病死率是7%-15%。 其次,埃博拉病毒的暴发地在非洲,主要是西非。这些地区由于贫穷及战乱,缺少有效的医疗条件,隔离与消毒措施也几乎没有,这就为病毒的大规模传播买下了祸根。 再次,就是这次疫情的新情况了。这次疫情的死亡人数已经高达729人,接近21世纪以来的14次埃博拉病毒疫情死亡人数的总和,而且这次是第一次出现跨国疫情,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以

及尼日利亚,范围之广,涉及的人口之多,史无前例,要知道,尼日利亚的人口是上亿的。 传播方式如何?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并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透过空气传播病毒。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预测与控制美赛论文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预测与控制 摘要 2014年非洲爆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病毒疫情--埃博拉。据科学研究报道,这个病毒一旦感染人体,将有着高达90%以上的死亡率,这是一种世上最厉害的感染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如何消灭埃博拉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当然,疾病的传播、患病人口的预测、药物的生产和运输,都是消灭埃博拉必须考虑的因素。 根据病毒传播率、感染者人数的预测、药物的合理分配和隔离人数的比重等因素,本文运用随机微分方程、产销平衡和最优控制三种算法分别建立了随机微分方程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和最优隔离控制模型。这三个模型分别解决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规律、感染者人数的预测问题、药物的运输问题和以隔离控制为决定性作用因素的优化问题。 针对模型一:将环境因素作为随机变量,结合病毒传播率,本文建立了随机微分方程模型,对以后10个月的患病人口总数进行了预测。利用数值解方法, 对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人数进行预测,并通过仿真过程验证了疾病传播率的一个临界值,得出能使埃博拉传播速度降低直至消亡的一个条件。 针对模型二:假设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为需求地,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法国以及瑞士为药物生产地。利用产销平衡原理,建立了时间优化模型,求得产地与需求地之间的最短运输时间为15.8小时。 针对模型三:本模型基于SIR传染病模型,利用极值原理给出了最优控制的设计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最优控制方案的优越性。同时,由协态方程得到当系统控制变量为0.50时,隔离效果最佳,也证明了隔离是控制疾病继续传播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本文三个模型均使用的官方数据,而且内容上层层优化,互相补充,使文章所述更为具体,更为实用,为埃博拉病毒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份可靠地,可行的,可依赖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预测随机微分方程优化问题最优隔离控制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的血液和排泄物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 症状体征 本病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疾病,主要影响肝、脾和肾。潜伏期3~18天,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非重症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出现非对称性关节痛,可呈游走性,以累及大关节为主,部分患者出现肌痛、乏力、化脓性腮腺炎、听力丧失或耳鸣、眼结膜炎、单眼失明、葡萄膜炎等迟发损害。另外,还可因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肺炎等。 EHF暴发流行中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血清存在EBOV IgG,无症状感染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大,其病毒水平低,感染后在短期内被机体有效的免疫应答清除,炎症反应可于2~3天内迅速消失,从而避免了发热和组织脏器的损伤。 用药治疗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饮食保健 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易于吞咽和消化,可选用含粗纤维少的食物,如稀烂面条、粥、菜泥、肉泥、蒸鸡蛋糕、牛奶等。忌油煎、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或刺激性调味品,应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预防护理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是否能诱导感染的个体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尚存在争议。预防主要是隔离患者,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埃博拉病毒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可能会出现新的、毒

埃博拉病毒论文

埃博拉病毒 张燕生 (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关键词:病原体、祖先、发展、影响、措施 1引言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揭晓了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其祖先病毒存在于2300万年前, 比之前预测的年代更久远。这项发现有助于研制新型疫苗。 美国布法罗大学研究表明,这种祖先病毒是线状病毒,存在于中新世时期,它是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的“祖先”,该研究报告发表在9月份出版的《PeerJ》杂志上。之前专家曾认为线状病毒起源于1万年前,与农业生产的出现时期相一致。 布法罗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德里克-泰勒(Derek Taylor)说:“线状病毒比之前科学家所认为的生存时代更早,最新研究证实埃博拉祖先病毒出现的时期与大型猿类崛起的时间一致。” 《PeerJ》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知晓掌握关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更多的比较进化理论,将

影响研制新型疫苗,识别最新出现的致病菌。研究人员指出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是远古病毒进化链的成员之一,这两种病毒共享源自1600万-2300万年前的一个共同祖先。 泰勒和合著作者杰里米-布瑞恩(Jeremy Bruenn)研究分析了这种病毒性“化石基因”,该基因物质源自被病毒感染的动物和其它微生物。据悉,人类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案例发生于1976年,迄今为止科学家对于该病毒的了解仍非常少。 泰勒说:“了解埃博拉病毒的远古进化历史,将有助于实现疾病预防。”他指出,如果研究人员试着研制一种对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都非常有效的一种疫苗,研究远古时期这两种病毒的进化历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这项最新研究填补了埃博拉病毒进化历程的“化石空缺”,帮助科学家探索埃博拉病毒与马尔堡病毒的历史关联性。 2埃博拉病原体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刚果(金)的旧称)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抵抗力,60摄氏度下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两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品敏感,乙醚、福尔马林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及其感染性。 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感染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患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 自然界的完美杀手——埃博拉病毒 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 埃博拉病毒属包括5个不同的属种:本迪布焦型(Bundibugyo),扎伊尔型(Zaire),雷斯顿型(Reston),苏丹型(Sudan),塔伊森林型(Ta?Forest,即科特迪瓦型)。其中本迪布焦型、扎伊尔型和苏丹型与历年来非洲埃博拉病毒病大型疫情相关,而雷斯顿型和塔伊森林型则对人类没有严重危害。其中扎伊尔型是其中最易致病且致死的,致死率将近90%。此次疫情爆发的就是这一病毒分型。3疫情分布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先后波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美国、西班牙、马里八国,并首次超出边远的丛林村庄,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埃博拉病毒研究报告

篇一: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2014年,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病毒至4月1日已造成82人死亡。截至4月14日在几内亚已出现168名感染者,其中108人死亡。2014年7月,尼日利亚出现首宗输入型埃博拉病毒病确认病例,患者于7月25日在拉各斯市死亡。26日,尼政府宣布将尼传染病警戒提升至红色级别,并要求所有海陆空口岸实施埃博拉病毒病监测,采取相应卫生检验检疫措施。2014年7月27日,利比里亚一名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利比里亚医生死于埃博拉病毒,另有一位美国医生已感染此病毒,正在接受治疗。截止2014年7月28日,此次疫情已经在西非导致672人丧生,是有记录以来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造成这些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埃博拉病毒,由此可见盖中病毒的危害,接下来,我们队这种病的进行分析和调查。 病毒首例: 1995年5月14日,扎伊尔发现罕见传染病埃博拉,2014年11月18日,印度首次发现埃博拉病例,这也是亚洲首列感染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热病的首次公开亮相是1976年9月扎伊尔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埃博拉热病第一例死者是马波罗?洛克拉,传教团的学校教师,他死于9月8日。 病毒症状特征: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病毒的危害: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 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 一。这些非洲病毒最近已从它们的潜伏处突然杀出,毁灭把它们惊动的人,并且一旦释放便非常难以控制。 传播方式: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 病毒分型: 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 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 发现过程:首次公开亮相是1976年9月扎伊尔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 治疗方法: 严重病人需要进行强化的支持性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静脉或者口服补液进行电解质补充。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有些病人在得到适当的医治后可康复。 由于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最佳治疗方法就是由医院卫生工作者在严格的感染控制程序下,对病人提供强化支持性治疗。根据推荐的防护措施可以控制进一步感染。 为便于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并由采取了严格感染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对其进行治疗。 病毒的分布: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严重地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那么,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接下来养生之道网为大家介绍相关的内容。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二、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 三、埃博拉病毒病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0%至90%,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 毒”(艾滋病为2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表现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数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2、感染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而外出血就比较可怖了,按维基百科的说法,这种出血是全身孔洞出血,也就是说,除了我们常说的“七窍流血”之外,身体其他地方的孔洞,比如肛门、生殖器,甚至不小心扎出的小伤口,都会出血,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体内的器官基本已经坏死糜烂,血液奔流,无孔不出。

3、埃博拉病毒从何而来 埃博拉病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说法,医学界只是怀疑它的原始宿主是非洲的一种蝙蝠,感染它的动物也不只限于人,几次疫情爆发中,最先感染的都是其他哺乳动物,比如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羚羊、豪猪等。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 1、控制传播 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

埃博拉病毒试卷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选择题﹙每题10分﹚ 1.埃博拉出血热是感染﹙﹚引起的。 A.汉坦病毒 B.埃博拉病毒 C.回归热螺旋体 D.恙虫 2.已明确证实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是﹙﹚ A.接触 B.消化道 C.呼吸道 D.空气 3.﹙﹚抗体可持续存在3个月,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A.核心抗体 B.表面抗体 C.IgG D. IgM 4. .埃博拉出血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是﹙﹚ A.都减少 B.都升高 C.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升高 D.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减少 5. 埃博拉出血热肝功能检查血清淀粉酶常﹙﹚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先升后降 6.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A.扎伊尔型 B.本迪布焦型 C.塔伊森林型 D.莱斯顿型 7. 下列哪项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A.接种疫苗 B.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 C.早期足量全程使用激素 D.治疗所有患者 8. 埃博拉出血热死率高可达() A.10%-30% B.40%-70% C.50%-90%。 D.0%-1% 9.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天。 A.10 B.20 C.30 D.40 10.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 A老鼠 B 蚊子C虱子 D 孤蝠科果蝠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埃博拉出血热答案:BACAADBCB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