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严重不良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512.50 KB
- 文档页数:20
静脉输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王秋明;张天;徐广屏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09(023)018
【摘要】@@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第4代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少,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胃肠或腹部疼痛等,偶有出现头痛、头晕等以及输液局部的反应,而过敏性休克较为罕见,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我院收治1例不明原因腹痛的病人,在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时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护理,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691)
【作者】王秋明;张天;徐广屏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静脉输注盐酸莫西沙星致静脉炎1例的临床分析 [J], 王春香;张阳英
2.静脉输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J], 王秋明;张天;徐广屏
3.输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致哮喘发作、过敏性休克1例 [J], 李心群
4.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J], 吴洁;刘春
5.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J], 王燕;白圆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静滴误区、及过快滴注、过慢滴注、延长滴注等不良反应及临床使注意事项静脉给药无首过消除过程,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
对于感染性疾病,静滴抗菌药物是重要治疗手段。
抗菌药物按照药代/药效动力学(PK/PD)差异,可分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
喹诺酮、氨基糖苷类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疗效取决于药物峰浓度(Cmax)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即 Cmax/MIC。
不同的是,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效应与药物浓度超过 MIC 的持续时间有关,即 %T > MIC。
为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喹诺酮、氨基糖苷类通常每天给药一次;而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则需一天多次输注或适当延长静滴时间(药物体外稳定时),抗菌药物的静滴时长是影响患者抗感染疗效的因素之一。
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方式误区1.静滴越快、给药时间越短,疗效更快?静滴抗菌药物的速度加快、给药时间缩短,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在快速提高血药浓度的同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样上升。
据报道,一位静滴头孢拉定(80 滴/分)抗感染的患者在用药后30 min 即出现了血尿、急性肾功损害的表现。
2.缓慢静滴、延长给药时间,用药越安全?快速静滴抗菌药物增加了对患者血管壁的刺激性,可致输液部位疼痛、静脉炎等症状。
为减少静滴抗菌药物引发的用药不适,部分医生倾向开具缓慢静滴的医嘱。
若缓慢静滴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且静滴时间>2h,则药物稳定性下降、药效反而减弱。
控制静滴时间必要性和意义静滴时间直接影响抗菌药物体外稳定性、血药浓度,进而与抗感染疗效、静脉用药安全等存在关联。
一方面,若抗菌药物静滴时间过短,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而刺激血管壁,导致输液部位疼痛等不适。
另一方面,若抗菌药物静滴时间过长,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下降、致敏产物增多,不仅降低临床抗感染疗效,还可诱发药物过敏反应。
提高用药安全和有效性,静滴时间要适宜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药物的稳定性不佳,临床推荐现用现配。
抗感染药物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研究[摘要]目的:关于抗感染药物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研究。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采取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6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情况等,采用Logostic对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697例采取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3例,23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9例变态反应、3例消化系统损害、6例神经系统损害、2例心血管系统损害和2例眼科系统疾病,1例呼吸系统疾病。
采用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可知:患者用药注射疗程、ALT和合并慢性病都是造成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
结果: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要注意控制好用药周期,并且重视对慢性病和ALT异常患者的监护,有效降低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属于喹诺酮类的抗生素药物,是第4代广谱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抗菌效果较高且用途广泛,对厌氧菌、革兰阳性菌、格兰阴性菌以及抗酸杆菌都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敏感菌造成的腹腔感染、生殖系统感染以及呼吸道系统感染的疾病中。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多,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水肿、低血压等,会造成严重的肝功能损伤,甚至会造成严重的造血功能损伤。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病率明显提高,给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采取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6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情况等。
697例患者的既往病史、个人史、过敏史等一般资料完整,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
排除标准:患者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前未采用肝功能检查,对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药物过敏患者,伴随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均不纳入本文研究。
1.2方法患者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取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250ml实施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控制在40滴/min,在2小时内滴注完成。
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赵铁梅;刘宇静【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临床表现,为临床观察老年AD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莫西沙星+老年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老年人、莫西沙星+神经系统、喹诺酮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2012-2016年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ADR 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汇总.结果本组年龄均为60岁以上,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ADR发生时间为用药后0.5 h~7 d.患者应用莫西沙星主要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多采用静脉给药,神经系统常见ADR为头晕、头痛、失眠、烦躁不安和幻觉,严重者表现为癫痫、意识障碍.临床发现ADR与莫西沙星有关后,均停止用药,多数患者停药后自行好转,少数需予地西泮、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未遗留后遗症.结论提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ADR,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一旦出现ADR,立即停药观察.【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7(030)009【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莫西沙星;药物毒性;老年人【作者】赵铁梅;刘宇静【作者单位】050082 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100700 北京,陆军总医院医学工程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26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含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新型广谱抗菌药物,2002年在我国正式上市[1],其抗菌谱广,覆盖了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厌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等,耐药菌少,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强大的组织穿透力[2]。
老年人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机会增加,故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逐渐增多,且与成年人ADR存在差异。
有报道称,莫西沙星引发65岁以上的老年神经系统ADR发生概率高达80%[3]。
70例患者应用莫西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引起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受累系统、临床表现等。
结果:患者科室分布:呼吸系统感染56例,占80%,其次为内科、外科患者;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45.71%;其次为急性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等;症状出现时间:最短10min内出现,最长12d内出现;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P<0.05)。
结论:临床医师给药时需重视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完善过敏试验,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病机制莫西沙星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自问世后,被广泛用于呼吸道、软组织及皮肤感染等,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药的增加,关于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道呈现出增多趋势[1]。
为进一步明确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等,笔者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莫西沙星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通过我院计算机网络系统,调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莫西沙星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筛查出82例莫西沙星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剔除未行血液生化检查、住院时间不足、病例资料不全患者12例,实际纳入研究70例。
2.统计学分析借助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20.0版本对组间数据差异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的描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两样本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卡方检验,均将P<0.05记为差异有显著性的前提。
3.结果3.1患者一般资料70例患者中,男38例(54.29%),女34例(45.71%);年龄分布:15-30岁16例(22.86%),31-55岁21例(30%),>55岁33例(47.14%)。
3.2患者病种分布情况患者用药原因均为感染性疾病,其中入院时初诊呼吸系统感染56例,占80%,外科系统手术后合并术后感染7例,占10%,内科系统疾病合并肺部感染7例,占10%。
·专家论坛·莫西沙星致药物性皮疹1例报告金剑1* 李昕蔚2 章斌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 上海 200011;2.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2013级 上海 201203)摘 要 1例20岁的口腔修复术后女性患者接受经静脉滴注莫西沙星输液(0.4 g、250 ml,1次/d)治疗以抗感染,7 d后体表出现大面积的红色丘疹伴瘙痒。
遂即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抗组胺药依巴斯汀、维生素C和维生素B6等治疗,1周后患者的皮疹逐渐消退。
关键词 莫西沙星 皮疹 过敏反应中图分类号:R978; R758.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9-0009-02Analysis on one case of drug-induced rash caused by moxifloxacinJIN Jian1*, LI Xinwei2, ZHANG Bin1(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9th People’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 China; 2. Pharmaceutical Major 2013 Grade, School of Pharmac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3, China)ABSTRACT A 20-year-old female was treat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moxifloxacin (0.4 g, 250 ml, daily) for anti-infection after a dental surgery. A large areas of red papules with itching appeared after seven days of treatment. The drug was immediately withdrawn and glucocorticoids including dexamethasone and methylprednisolone, antihistamine ebastine, vitamin C and vitamin B6 and so on were given. Her rash gradually subsided and she was recovered a week later.KEY WORDS moxifloxacin; rash; allergy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联合用药等情况,否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姚先善(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3讨论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即糖尿病患者受孕进入妊娠期后血糖仍处于异常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即妊娠前无糖尿病,妊娠期出现的血糖水平异常增高),患者机体内代谢和内分泌往往会发生异常改变,不仅容易引发围生期并发症,如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还可能会对宫内胎儿造成不利影响[2,3],故临床上主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积极治疗。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主张采取内科治疗,即通过饮食控制、有氧运动、降糖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通过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可使患者每日摄入的糖分和钠盐得到控制,有利于控制其体重。
据统计,通常情况下,约有85%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可有效控制血糖,但部分患者经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无法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此时,需另外给予患者外源性补充胰岛素,以补偿其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促进其自我修复,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4,5]。
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其低血糖发生率为2.50%,提示内科治疗可有效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但还应注意监测其血糖,避免发生低血糖。
同时,控制良好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控制欠佳组(P <0.05),其产后2h 出血量、产后24h 出血量均低于控制欠佳组(P <0.05),且控制良好组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控制欠佳组(P <0.05),提示血糖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母婴结局,故应加强干预。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实施合理的内科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而血糖控制效果会对母婴结局产生影响,临床上需加强其血糖控制。
29例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本院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类型以及其特点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上报的疑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报告29例,按患者一般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使用莫西沙星所致ADR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6例(20.7%)、呼吸系统、胸和纵膈疾病2例(6.9%)、免疫系统疾病2例(6.9%)、神经系统疾病8例(27.6%)、胃肠道系统疾病2例(6.9%)等;在此次统计中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ADR发生率高,其中治愈11例(37.9%),好转16例(55.2%),有后遗症2例(6.9%)。
结论:本院使用莫西沙星基本合理,但还存在少数超适应症、滴速过快等现象,临床医师应格外重视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ADR,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莫西沙星;ADR;统计分析;合理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是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中活性最强者之一[1]。
其抗菌谱广,几乎覆盖了常见的获得性与非典型性呼吸道病原菌、厌氧菌、革兰阳性菌等,尤其增强了对难治性β-内酰胺类耐药菌的疗效[2],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系统感染[3-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作为一种广谱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口服或静注莫西沙星一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5],所以其应用非常广泛。
随着在临床应用的推广,莫西沙星的ADR也越来越多。
虽然医务人员对该药ADR的认识日渐深入,但莫西沙星所致的ADR已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为进一步了解莫西沙星所致的ADR,特收集了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以来上报的疑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报告29例,并对有关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ADR的用药情况以及患者自身体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所致ADR的发生类型、特点以及应用的合理性。
莫西沙星致味觉异常1例许世伟【摘要】A 31-year-old man patient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given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 0.4g qd po. Two hours later, He felt bitter and abnormal taste, He felt bitter and abnormal taste;on the fourth day, on the fourth day, he took moxifloxacin for some reason and the same symptom appeared again. Finally he decided not to take any again. The adverse effect faded away. He turned to cefpodoxime proxetil tablets. No adverse effect occurred this time.% 1例31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口服0.4g/次,一日1次.2小时后出现口苦、味觉异常等变化,3天后消失;第4天患者自行再次服用莫西沙星片后又出现味觉异常表现,停用后改为头孢泊肟酯片后未出现味觉异常.【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32-32,34)【关键词】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味觉异常【作者】许世伟【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1 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于2011年4月18日因“咳嗽、咳痰、发热伴咽喉肿痛2周”就诊,体检:T38.5℃,BP130/80mmHg,神清,双肺呼吸轻,未闻及啰音,心脏及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WBC:1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1%,余无异常;胸片未见异常。
莫西沙星说明书一、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莫西沙星商品名称:_____英文名称:Moxifloxacin二、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莫西沙星。
化学名称:1-环丙基-7-{(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8-基}-6-氟-8-甲氧基-4-氧代-1,4-二氢-3-喹啉羧酸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_____分子式:C₂₁H₂₄FN₃O₄·HCl分子量:4379三、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黄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淡黄色至黄色。
四、适应症用于治疗成人(≥18 岁)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1、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社区获得性肺炎。
4、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
5、复杂性腹腔内感染。
五、规格_____六、用法用量剂量范围:一次 04g(1 片),一日 1 次。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 天。
2、社区获得性肺炎:10 天。
3、急性细菌性鼻窦炎:7 天。
4、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推荐治疗时间为 7 天。
服用方法:口服,用水送服,服用时间不受饮食影响。
七、不良反应1、全身症状:乏力、念珠菌病、疼痛、不适。
2、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心悸。
3、消化系统: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良、肝功能检测异常。
4、血液和淋巴系统: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眩晕、失眠、嗜睡、震颤。
6、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嗽。
7、皮肤和附件:皮疹、瘙痒、多汗。
八、禁忌1、已知对莫西沙星、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或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
2、禁用于患有可导致 QTc 间期延长的心律失常或正在服用可导致QTc 间期延长药物的患者。
3、患有低钾血症患者禁用。
九、注意事项1、致残和潜在的不可逆转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肌腱炎和肌腱断裂:使用莫西沙星可能会增加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疼痛、肿胀、炎症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休息,及时就医。
莫西沙星的药理学特性及其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的药理学特性及其用药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分析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莫西沙星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以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骼肌系统反应、肝脏毒性反应等方面为主,其中年龄>70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占比47.06%,结论:在临床上应用莫西沙星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以此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莫西沙星;药理学特性;用药不良反应莫西沙星属于一种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的8-甲氧基喹诺酮类抗菌药。
在相关药理学研究中显示,此类药物对厌氧菌、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1]。
近些年,莫西沙星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随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也就会提高,其中包括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过敏等,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2]。
为此,本文报道了莫西沙星的药理学特性及其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情况,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8.27±3.24)岁。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资料,其中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基础类疾病与联合用药情况等,并统计出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结果莫西沙星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以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骼肌系统反应、肝脏毒性反应等方面为主,其中0-40岁的患者共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有3例,占比20.00%(3/15),41-60岁的患者共有3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1例,占比36.67%(11/30),61-70岁的患者共有1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例,占比22.22%(4/18),>70岁的患者共有17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有8例,占比47.06%(8/17)。
拜复乐(盐酸莫西沙星片)【药品名称】商品名称:拜复乐通用名称:盐酸莫西沙星片【适应症】治疗患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greater than or equal to)18岁),如急性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在莫西沙星的临床试验中,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为轻中度(大于90%),由于不良反应导致不能使用莫西沙星治疗的病人为3.6%。
根据莫西沙星的临床试验总结出的常见不良反应(其相关程度分为很可能、可能和无法评估)列表如下:发生率≥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且【禁忌】以下患者禁用:1.已知对莫西沙星的任何成份,或其他喹诺酮类,或任何辅料过敏者。
2.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由于缺乏患有肝功能严重损伤(Child Pugh C级)的患者和转氨酶升高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的临床数据,该药在这类患者中禁止使用。
4.18岁以下患者。
【注意事项】1.莫西沙星能够延长一些患者心电图的QT间期。
和男性相比,由于女性患者往往拥有更长的QTc间期,她们对引发QTc间期延长的药物可能更敏感。
老年患者也更容易遭受药物引发的QT间期延长的影响。
QT间期延长的程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不应超过推荐剂量。
但是,在肺炎患者中没有观察到莫西沙星血药浓度和QT间期延长相关。
QT间期延长可以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危险增高。
在莫西沙星治疗的超过9000名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没有因QT间期延长导致的心血管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但某些潜在条件可以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
2.由于缺少莫西沙星用于下列患者人群的临床经验,因此,在这些人群中应避免使用该药物:(1)已知有QT间期延长的患者,(2)无法纠正的低钾血症患者,(3)接受Ⅰ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Ⅲ类(如: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
3.因不能排除莫西沙星在下列情况对QT间期的累加效应,在下列情况下应慎用莫西沙星:(1)患者接受了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伴随治疗,如西沙比利、红霉素、抗精神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