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手术入路
- 格式:pptx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41
/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垂体瘤的治疗是一个多科室协作的综合治疗过程。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
正是由于没有一种方法可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应该根据患者垂体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对垂体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
那么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肿瘤科专家解释说,目前比较受患者青睐的主要是手术治疗垂体瘤,因为垂体瘤涉及脑神经,稍有不慎就为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患者在选择医生的时候需要谨慎,需要选择更专业医生来做垂体瘤手术。
专家介绍说,手术治疗垂体瘤主要分为经颅手术和经蝶手术两大类:经颅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额颞(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经蝶手术入路经口鼻蝶窦、经鼻蝶、经筛蝶等术式,使其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垂体瘤手术方法。
对于开颅手术方式来说,其手术治疗流程先要行颞部开颅术然后切断颅低海绵窦的交通静脉,到达前床突附近分开蛛网膜,到达视神经和颅内动脉旁,可探查视交叉前和视交叉旁,经视交叉和颈内动脉之间向视交叉下方后方探查。
这就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开颅流程。
对于经蝶方式来讲,主要是从鼻孔位置进入,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它是在手术视野较开阔条件下对肿瘤进行选择性摘除。
经蝶窦途径手术安全,应用广泛,手术视野暴露更充分,手术损伤较少,术后并发症较传统经蝶窦术式减少,对于病员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也是能够使用这种方法的。
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专家提醒,垂体瘤手术后,建议术后最好是一年复查1-2次,若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的异常,复查次数可逐渐减少直到停止复查,复发是指原来的肿瘤经彻底切除后,在颅内又出现新的肿瘤;再生长则是指肿瘤部分切除后,残余肿瘤继续生长。
这需要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复查。
原文链接:/ctl/2015/0724/227639.html。
垂体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作者:金海泉胡涛张晓海唐丹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16期[摘要]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
方法对68例垂体肿瘤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经鼻蝶入路,经鼻蝶联合翼点入路等手术入路方法,将垂体肿瘤在显微镜下彻底切除。
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18例,占比26.47%,尿崩症是经颅手术入路方法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脊液鼻漏是经单侧鼻腔-蝶窦手术入路方法术后主要并发症。
结论垂体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手术入路特点合理选择,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经锁孔入路;经单侧鼻腔-蝶窦手术入路;经颅手术入路;经鼻蝶联合翼点入路[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045-02垂体瘤切除手术在我国临床诊治中已有了一定进展,手术入路的有效选择是影响垂体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手术入路的选择尤为重要,为了探讨最佳垂体瘤切除手术入路[1],该研究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对68例垂体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垂体肿瘤患者6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2例;年龄8~68岁,平均年龄41.6岁;病程范围是5个月~5年,平均病程24个月。
临床症状为12例男性性功能减退,8例多尿多饮,8例面容改变且肢端肥大,30例不育、泌乳以及闭经,28例视野视力障碍,46例头痛。
影像学检查资料:68例患者均经过冠状位CT和MRI检查并且确诊。
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68例垂体肿瘤患者肿瘤具体大小情况为:最大径>6 cm的巨大型垂体肿瘤28例,最大径3~6 cm的大型垂体肿瘤22例,最大径2~3 cm的中型垂体肿瘤10例,最大径1~2 cm的小型垂体肿瘤4例,最大径2 cm;大型垂体肿瘤中12例鞍上扩展>2 cm,10例鞍上扩展1.2 治疗方法手术方式要包括锁孔入路,翼点入路,经鼻蝶入路,经鼻蝶联合翼点入路[2]。
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发表时间:2016-12-07T13:58:34.3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作者:黄劲超付海涛[导读] 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手术切除是其首先治疗方法。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中图分类号】R7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126-02 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手术切除是其首先治疗方法,尤其经蝶窦手术以其创伤小、安全省时,手术并发症少而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广泛采纳。
经蝶窦人路也有多种的改革方式:其主要有经筛窦、经口鼻蝶和经蝶入路三大类。
近年来,经鼻蝶入路有被普及的趋势,其应用中又分为经鼻小柱中隔入路、经鼻前庭中隔入路、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和经单鼻孔直接蝶窦入路的不同方式。
我科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对15例垂体腺瘤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4例,女11例。
年龄22~48岁,病程5月2年,平均10月。
首发症状头痛13例,闭经或月经失调8例,溢乳5例,视力视野减退4例,多尿1例。
内分沁激素水平增高11例:术前测定催乳素(PRL)水平升高9例(90-1375UG/L,平均368UG/L),生长激素(GH)增高2例分别为28.59UG/L和30.26UG/L,甲状腺素T3、T4增高1例。
MRI和或CT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无显著的鞍旁侵袭且蝶窦气化良好,蝶窦中隔偏侧2例;按照垂体腺瘤的分类:微腺瘤(直径〈10〉2例,大腺瘤(直径10)13例。
术前3天以氯霉素液滴鼻3~4次/日,口服泼尼松5mg/次,3次/日。
手术前日剪除鼻毛并清洗鼻腔。
选右侧鼻孔入路,手术时行气管插管全麻,取病人30度角仰卧位。
术野及鼻腔内用碘伏消毒、铺巾。
右侧鼻孔内放入1:1000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棉片,使鼻粘膜血管收缩以减少术中出血。
内壁,压力过低使吸痰不净。
吸痰持续时间每次<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在3min以上,在插入吸痰管时不应使用负压,痰液较多不能一次吸净时,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痰。
吸痰前高浓度吸氧,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负压将肺内富含氧的气体抽出,刺激后剧烈咳嗽等往往会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吸痰前后分别给予纯氧吸入1~2min,配合吸痰间歇纯氧吸入,气管切开套管内吸氧的患者调高吸氧流量2~3min后再吸痰,能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有效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安排好吸痰与进餐的关系,避免误吸,餐后至少30min后再行吸痰,留置胃管患者,吸痰时应将胃管开放,避免呕吐误吸。
每次进餐前翻身、叩背、彻底吸痰,待患者平稳后进餐。
刺激吸痰:如患者咳嗽反射好,可适当刺激患者,使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喷出,然后在气管切开口内吸净残留痰液,从而避免深部吸痰。
有效排痰是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一个有效措施[3]。
(2)套管的护理:外套管的固定:用两根系带各系于套管两侧,以较长的一根绕过后颈,在短侧系2~3个死结并系紧,松紧适宜,以通过一指为限,过紧影响呼吸,过松则易脱落,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带。
对躁动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用约束带约束其双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内套管的清洁与消毒:每6小时清洁消毒内套管1次,使用煮沸消毒法,取出内套管后先洗净套管内的痰液,再用开水煮沸20分钟,内套管离开患者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预防痰液堵塞气管。
套管周围的纱布垫每日更换2~3次,污染时立即更换,以防感染。
套管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2~3次。
(3)感染的预防。
①首先要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强调吸痰前后的手卫生,每操作一次更换一次手套。
保持病室内的洁净和空气的清新,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的清洁。
安单人病房,防止患者之间的感染。
见,往往以为是原发病恶化。
③老年人气胸并发症状多,并发症重,易出现器官功能衰竭。
④老年人气胸病死率高,多死于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衰竭。
因此对老年人气胸尽早诊断,积极处理,不能单纯视压缩面积大小而定,应根据症状的轻重,与其进入胸腔的气量及速度,肺本身状态以及健肺代偿功能而定。
胸腔闭式引流是首选方法,同时积极控感染,加强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0~113.[2] 段练红.老年人自发性气胸32例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医药杂志,2003,3(5):35~36.(收稿日期 2008-06-28)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麻醉分析牛 煜 罗高丰 王 政河南省开封市陇海医院麻醉科(4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38例垂体瘤切除术的麻醉特点。
方法 38例垂体瘤病人择期手术。
ASAⅠ~Ⅲ级,均为成年人(21~55岁),静注咪唑安定、舒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气管插管静脉麻醉。
微量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
术中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拔管前静注小剂量舒芬太尼止痛。
结果 所有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效果满意。
整个麻醉过程生命指标基本平稳,苏醒时间为2~30min,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垂体瘤病人常合并有肢端肥大、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综合征,对麻醉药的耐受性不同,力求麻醉平稳、苏醒快、镇痛完善。
【关键词】 鼻蝶窦;垂体瘤;合并症;静脉麻醉 脑垂体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多数为良性。
由于垂体的特殊内分泌功能,在麻醉的处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
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的手术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快捷,治疗效果好。
现总结38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12例,女26例。
年龄21~55岁,体重50~110kg,ASAⅠ~Ⅲ级。
术前合并症详见表1。
临床诊断为泌乳素瘤15例,生长激素瘤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垂体瘤3例,其他非分泌性肿瘤12例。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目的:通过对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治疗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该类疾病的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2012-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出现并发症的41例患者,同一批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如精细护理和常规护理。
结果:不同的护理对于术后并发症的治愈有一定的影响。
精细护理患者总痊愈17例(81.0%),常规护理患者总痊愈12例(60.0%)。
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在疾病预后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上起到重要作用。
标签:垂体瘤;经鼻蝶窦切除;并发症;护理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发生率的12%。
其临床表现以视力视野的缺损和垂体分泌激素功能异常表现为主[1],仅次于脑膜瘤和胶质瘤。
患者以20~5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大体相等,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
近20年来,临床病例增加甚多,发病率有所增加[2]。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及药物治疗等方法。
手术切除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经鼻蝶窦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已经成为标准手术方式[3]。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微创手术。
除手术本身外,对于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同样是垂体瘤患者疾病治愈康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4]。
为研究并确定术后护理对于此类疾病的重要性,对4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41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
观察组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7~46岁,平均(35.2±2.9)岁;尿崩症6例,脑脊液鼻漏6例,低钠血症4例,视力障碍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