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医学论文】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生物医学论文】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生物医学论文】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生物医学论文】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瓜蒌又称栝楼,属葫芦科瓜蒌属,为多年生藤本攀援植物,是具有广泛开发价值的药食保健功能的中药材。以西南地区具有突出优势、产出高的地方优质品种———兴义大子瓜蒌为对象,阐述了其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食用保健开发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兴义市;瓜蒌;特性;价值;技术要点

瓜蒌(TrichosanthesKinilowiimaxim)也称栝楼,别名葫芦瓜、耗子瓜、吊瓜、药瓜、野苦瓜等,属葫芦科瓜蒌属瓜蒌,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在我国中西部多省区均有分布,常以地下肥大根入药。中药名称天花粉,其实瓜蒌果、瓜蒌籽也有突出的药用价值。近十多年来,瓜蒌得到深度开发,不仅其药用价值得到突显,而且瓜蒌果、瓜蒌籽的食用保健功能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瓜蒌种植与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我国贵州西南部山间林区广泛分布着多种药用瓜蒌,近两年来,笔者收集了本地区多个瓜蒌品种栽培试验,并引进安徽瓜蒌作对比试验,发现贵州省兴义市大子瓜蒌比其他瓜蒌有突出的优势和开发的价值。

1兴义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1瓜蒌的分类

从植物分类上,瓜蒌分为葫芦科瓜蒌属瓜蒌和同属的双边瓜蒌、大子瓜蒌及大苞瓜蒌等。从地域特点上,分为日本瓜蒌、南方瓜蒌、云南瓜蒌、贵州瓜蒌、鲁皖瓜蒌及广西瓜蒌等。从驯化栽培品种上,分为各个地方的栽培品种,如安徽有皖蒌1号至9号、山东的鲁瓜3号等,贵州省也有自己的驯化栽培种,如培育的兴义大子瓜蒌[1]。

1.2兴义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

1.2.1叶草质,常为卵形或掌状,绿色或深绿色,不分裂,少有3浅裂,叶表面无毛或少,叶基小时(种子出苗)戟形,茎分枝上的叶基约平或心形。叶下面具糙点。

1.2.2茎攀援藤茎,草质,种子出苗为浅绿色,根出茎为浅绿至深绿色,有浅纵沟,分枝多,卷须腋生。整茎长达5~8m。1.2.3根(天花粉)块根,肥大,圆柱状,有的稍扭曲,外表浅灰色,易折断,断面白色、肉质。

1.2.4花雌雄异株,花白色,仲夏开花,雌花常单生,一株数十朵,花梗长,可达10cm以上。花萼五裂,浅绿色,花管细长,上部5裂,先端呈流苏状,子房下位。雄花有总柄,先端有数朵,3雄蕊。

1.2.5果实瓠果,广椭圆形或球形,长达15cm、宽7~10cm,幼时绿色,逐渐膨大至秋呈橙黄色或金黄色。

1.2.6瓜蒌籽瓜子状,卵圆形,多数小果几十粒至百粒,大果可达200~300粒,籽长1~2.5cm、宽0.8~0.9cm,灰黑色至棕褐色。

1.3兴义大子瓜蒌的环境要求

常生长于山坡丘陵、林缘溪边、路旁,土壤深厚肥沃的生长良好,温度适宜范围16~26℃,空气湿度50%~75%,全年无霜期长,日光充足。

1.4瓜蒌的药用与经济价值

瓜蒌为药食兼用中药材,肥大块根(天花粉),瓜蒌果、瓜蒌皮、瓜蒌籽均可入药。

1.4.1瓜蒌的药用价值块根(即天花粉)主用药材部分,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糖类、淀粉、矿质元素等,药用功能清热化痰、养胃生津、解毒消肿,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疮疡肿毒。最新研究表明,天花粉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糖尿病、腹水疗效显著,而且对多种癌症也有一定疗效。瓜蒌果含皂甙、有机酸、糖类、色素、维生素等,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的作用,主治痰热咳嗽、便秘、冠心病等。瓜蒌子富含脂肪油(约25%),含多种氨基酸、皂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润脉健胃、润肠通结、利压、清热化痰的功效,对冠心病、肺结核也有一定的作用。

1.4.2瓜蒌的经济价值在瓜蒌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中,瓜蒌种植的优势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一是瓜蒌是多年生植物,种植1年后可采瓜蒌籽多年,多年受益,1年天花粉产量达1500~2500kg/667m2,头年总成本为2000~3000元/667m2,以后每年成本只需500元/667m2,多年折合成本1000元/667m2左右,而天花粉、种苗、瓜蒌果、瓜蒌籽的总产值可达6000~10000元/667m2。种植瓜蒌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增产增收,是广大农村产业扶贫的好项目。二是瓜蒌是药食、保健兼有的产品,现在不仅开发出瓜蒌籽特用休闲食品,这种食品似南瓜籽,但香味独有,其味润绵,

具润喉、止咳、润肺、润肠功效,价值高至60~100元/kg,效益显著,而且瓜蒌果皮已开发出糖渍产品,瓜蒌块根(天花粉)的多个研发产品(如瓜蒌面条)已不断出现,其开发的价值高、前景广阔[2]。

2兴义大子瓜蒌的栽培技术要点

兴义大子瓜蒌栽培以采收瓜蒌籽为主,兼收瓜蒌块根和果皮。

2.1选好品种和种根苗

选好品种及种苗,是栽培成功和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要选择具有兴义大子瓜蒌种质资源典型特征,生长势好、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良植株作种,而且采用无性繁殖方法选取块根切段栽培。一般不用种子繁殖栽培,据栽培试验和观察,种子播种栽培要3年后才能开花结果,块根生长膨大较慢。

2.2选地与耕整

瓜蒌为深根性多年生藤本植物,根深可达2m左右,地下根不断膨大,5年生瓜蒌根可有5kg以上。根据瓜蒌生长

发育的土壤环境及其他因素,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2m左右、疏松肥沃、向阳的平地、坡地、丘陵地或林地,土质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好,pH值为中性至微酸性,盐碱地和易渍水洼地不宜用作栽培地。规模化、标准化宜选择连片的平地或坡地。栽植前半月左右整地,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500kg、磷肥25kg作基肥,整平地块,并做好畦及排水沟。

2.3种根的选择

选择3~5年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瓜蒌,挖取其块根,选直径3~5cm的根,切成10~15cm的根段,断面用消毒剂处理或用草木灰裹护,断面有黄筋的老根不宜作种根。瓜蒌为雌雄异株,栽培时选取雌株的块根和少量雄株的块根备用。

2.4栽植方法

每667m2按8∶1雌雄株比例搭配,备足25~35kg的种根备用。栽植时间为头年的10—12月和翌年的2—3月。栽植按行距1.5~2m、株距30~50cm、穴深12~15cm挖穴或用中大打孔器(机)打穴。每穴放1段种根,回细土填实,

上成小土堆状,利于保墒。水源方便时放水灌沟,使土壤水分充足,利于萌芽出苗。一般情况下,栽后18~20d就出苗。瓜蒌是一年种下多年受益的药用植物,但一般5~6年后要重新栽植。

2.5搭架拉扦

瓜蒌为多年生藤本,枝蔓多且长,需摘蔓修枝、搭架攀援,利于多结果、夺高产。搭架材料可用水泥柱和木竹材料。水泥柱预制规格为宽窄7~8cm、长(高)230cm。用打孔器或人工挖穴,根据行株距于畦边按2~3行搭一架,形成1行瓜蒌1行柱子,两边的柱子应埋在瓜蒌行的里侧,和植株错开。柱子埋土深20~30cm,高出地面1.5~2m,架子搭成高1.5~2m、宽约2.5m,长按畦长而定。用14号铁丝或专用线顺着每行柱子拉一趟,架子两头各横着拉一道铁丝,中间每3~4根柱子横拉一道。在架子的四角和中间用铁丝扯到地面,再斜插入地下的石柱或铁杆上,保证架子稳固。架子上可铺一些长杆物,利瓜蔓攀伸。木竹搭架和水泥柱相仿,可灵活掌握。架子搭成后,当瓜蔓长30cm左右时,在每棵瓜旁插长秸秆,用绳绑在一起,上端捆在架子上,以利引蔓上架,以后每棵瓜只留2~3枝健壮的茎向中间攀伸,过多的分枝及腋芽需不断摘出,以保养分、利通风。

2.6田间管理

每年春季和冬季各中耕除草一次。若土壤肥力不足,需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于苗高30~50cm时;第二次在6月开花时,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用大粪500~1000kg或腐熟的农家肥加过磷酸钙15kg,可采用沟施或穴施。天气干旱时,可适时适量浇水,防积水。瓜蒌授精不畅,需用人工辅助授粉。生长期间随时观察,若发现病虫危害,要及时防治,以安全有效的农业、生物防治为佳。每年采收完毕,摘出枯死枝蔓,在霜冻前用作物秸秆覆盖[3]。

2.7采收

每年瓜蒌果由青黄到橙黄时采收。瓜蒌果用利器纵切,取出瓜瓤和种子,瓜蒌果皮直接晒干或烘干作药材,也可糖渍成品食用。瓜瓤与种子分开,种子(瓜蒌籽)上黏附一层物质,用少量炭块加入不断搓洗,干净后晒干或烘干加工成品上市。块根于3~6年后采挖,除留种根外,其余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即可,成品即为天花粉。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06-308.

[2]杨建峰.中草药大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73-74.

[3]马新立,等.有机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88-90.

医学细胞生物学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1.请描述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604年荷兰眼镜商詹森发明了第一台显微镜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最早观察到细胞 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活细胞 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 1、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细胞来源”:一切细胞只来源于原来的细胞,一切病理现象都基于细胞的损伤 2. 如何理解细胞生物学说在医学科学中的作用地位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医学重大课题的解决,治病机理的阐明、诊断、治疗、预防都依赖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4.简述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结构特点: (1)两条脱氧核苷酸组成双链,为右手螺旋。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 (2)亲水的脱氧核糖——磷酸位于螺旋的外侧。 (3)双螺旋内侧碱基互补配对:A=T;C≡T;A+G=C+T(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4)碱基平面垂直螺旋中心轴,每10对碱基螺旋一周,螺距 功能: (1)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载体; (2)表达:产生生物的遗传性状——作为模版转录RNA,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突变:产生变异,引导进化

6.试比较DND和RNA的异同 相同点: (1)其基本单位都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构成 (2)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不同点: (1)两者基本单位的五碳糖不同,DNA的是脱氧核糖,RNA的是核糖 (2)DNA的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RNA的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 (3)DNA为双链,RNA为单链 7.试描述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特征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局部或某一段肽链的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有以下几种构象单元: 1.α-螺旋:右手螺旋,每一周有3.6个氨基酸,螺距0.54nm 2.β-折叠:锯齿状,不同肽链间由氢键维系 3.其余有β-转角、无规则卷曲、π螺旋等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主要依靠R基团(侧链)间的相互作用维持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所组成的蛋白质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列和相互接触的布局 8.简述膜脂和膜蛋白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膜脂: (1)磷脂:是细胞膜中最重要的脂类,通常大于膜脂总量的50%,磷脂酰碱基+甘油基团(鞘氨醇)+脂肪酸,前二者为极性头部(亲水),后者为非极性尾部(疏水) A 甘油磷脂: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因丙三醇柔性好,故甘油磷脂分子较柔软; B 鞘磷脂:以鞘氨醇为骨架的磷脂类。鞘氨醇分子刚性强,故鞘磷脂分子较硬(2).胆固醇,有极性头部(羟基)、非极性的固醇环和烃链。散布于磷脂分子间,其功能是增加膜的稳定性,调节膜的流动性 (3).糖脂:寡糖+鞘氨醇+脂肪酸 由糖基和脂类组成,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SM相似,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膜蛋白: 1.内在蛋白(整合蛋白):占膜蛋白的70-80%,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运输蛋白、酶、受体等)。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类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为跨膜蛋白。以疏水键和共价键镶嵌在膜内,与膜结合紧密

【综述专题】生物医学SCI论文医学综述的写作步骤

【综述专题】生物医学SCI论文医学综述的写作步骤 医学综述的写作是生物医学SCI论文写作的一部分,通常要遵循一下几个步骤: 1.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2.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着、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着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sci发表QQ1026593760)。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作业

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商洛函授站第三学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年级2014级 专业本护 班级 姓名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作业 一、选择题 1.靛基质.试验阳性说明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 A靛基质B、色氨酸C、胱氨酸D、吲哚 2.手术敷料、手术衣和器械等灭菌,一般应采用(B) A干烤灭菌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煮沸D、紫外线 3.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 A灭菌B、无菌C、防腐D、消毒 4.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是(B) A.肺炎衣原体B.沙眼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体 5.以内外毒素、菌毛致病的细菌是(B) A.大肠杆菌B.痢疾杆菌C.变形杆菌D.伤寒杆菌 6.肥达氏反应主要协助诊断(B) A.食物中毒B.伤寒与付伤寒C.败血症D.猩红热 7.结核杆菌的致病物质是(C) A.内毒素B.外毒素C.菌体本身成分D.侵袭性酶 8.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B)A菌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D、毒血症 9.疑为肠热症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最好(A) A、发病第1周 B、发病第2周 C、发病第3周 D、发病第4周 10.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D) A、脆弱类杆菌 B、产黑色素类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梭菌11.下列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 A.真菌B.衣原体C.细菌D.病毒 12.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B) A、煮沸法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巴氏消毒法 D、流通蒸气法 13.紫外线杀菌最强波长为(C) A、200nm B、300nm C、265—266nm D、200---300nm 14.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B) A、菌毛 B、芽胞 C、鞭毛 D、荚膜 15在细菌群体生长繁殖中,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是在(B) A、迟缓期 B、对数增殖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16.下列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B) A、热原质B、靛基质C、细菌素D、抗生素

微生物生理学论文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 摘要:L-色氨酸是人体和动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在人体内不能自然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它以游离态或结合态存在于生物体中,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和医疗等诸多行业应用广泛。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在色氨酸菌种选育中的成功运用,微生物发酵法逐渐成为主要的色氨酸生产方法。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色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生物合成色氨酸的代谢调控机制以及途径改造的措施和效果,此外,还探讨了L-色氨酸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L-色氨酸;代谢工程;微生物发酵法 1 L-色氨酸的理化性质〔1~3〕 L-色氨酸学名为B-吲哚基丙氨酸,英文名L-Tryptophan,化学名L-B-(3-吲哚基)-A-丙氨酸,别名L-胰化蛋白氨基酸,化学式C11H12O2N2,相对分子量204.23。L-色氨酸属于中性芳香族氨基酸,呈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L-色氨酸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氯仿中不溶,在甲酸中易溶,在氢氧化钠试液或稀盐酸中溶解,在酸液和碱液中较为稳定,但在存在其他氨基酸或糖类物质时则易分解。L-色氨酸有3种光学异构体,长时间光照易变色。L-色氨酸在水中加热产生少量吲哚,在与氢氧化钠或硫酸铜共热时则产生多量吲哚。 图1-1 L-Trp的分子结构 Fig.1-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L-TRP

2 L-色氨酸的用途 L-色氨酸在生物体内不能自然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是动物和一些真菌生命活动中的必须氨基酸。L-色氨酸在蛋白质中含量很低,平均含量约1%或更少[4]。L-色氨酸能调节蛋白质的合成、调节免疫及消化功能[5]、增加5-羟色胺代谢作用以及增强认知能力[6]等,因此在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L-色氨酸的这些营养和药用价值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饲料和食品等行业。 3 L-色氨酸的合成方法 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由于存在工艺复杂、产品成分复杂等原因,已逐渐被淘汰。而转化法( 酶转化法和微生物转化法) 虽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仍然存在原料昂贵、低转化率等问题。以葡萄糖等廉价原料来生产色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是最早开发的色氨酸生产方式,但这种方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无法实现工业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单一依靠传统的化学或物理诱变方式选育色氨酸生产菌株; 但是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存在极其复杂的调控机制,仅通过诱变方式无法根除其所有的代谢调控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无法获得优良的菌株用于 L-色氨酸生产。近年来,随着 DNA 重组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代谢工程育种方式的兴起,研究者逐渐选育出一批高产的色氨酸生产菌株,大幅提高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色氨酸的效率,使其成为工业上主要的色氨酸生产方法〔7〕。本文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4 L-色氨酸的微生物合成机制 4.1 微生物合成L-色氨酸的代谢途径 目前用于生产 L-Trp 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枯草杆菌、酵母等菌种。各种微生物的 L-Trp 合成机制略有差异,以大肠杆菌为例,L-Trp 合成代谢包括中心代谢途径、芳香族氨基酸共同途径和L-Trp 分支途径三个部分[8]。中心代谢途径指以葡萄糖为起始物经磷酸戊糖(HMP)途径的赤藓糖-4-磷酸(E4P)和糖酵解(EMP)途径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二者缩合形成 3-脱氧-α-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DAHP)的过程;共同途径指从 DAHP 开始,经莽草酸(SHIK)、到达分支酸(CHA)的过程;余下的从 CHA 至 L-Trp 部分,则称为 L-Trp 分支途径(图1-2)。目前关于 L-Trp 的代谢工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医学微生物论文

医学微生物论文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文化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

临床医学论文的范文

临床医学论文的范文 下面是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临床医学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效果【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营养护理加以干预,两小组采取相同的?o理时间,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上臂肌围(AMC)。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胃癌是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相似,因此早期诊断率较低,一般发现时均为中期或晚期[1]。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暖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2]。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对于己选择手术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其身体处于初步恢复时期,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术后护理,以避免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3,4]。本文针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评估指标,总结并归纳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改善情况。现将详细信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我院被诊断为胃癌且已经手术治疗者;(2)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3)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有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2)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性疾病者;(3)临床信息不全者;(4)有代谢性疾病者;(5)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将78例胃癌术后患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生物医学英语论文的语言特征及写作技巧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生物医学英语论文的语言特征及写作技巧 作者:王亚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外语教研培训中心,510089 刊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30(6)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6条) 1.Day RA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1998 2.Lund JM;Hsing L;Pham Tr Coordination of early protective immunity to viral infection by regulatory T cells 2008(5880) 3.Cartron G;Lu ZY;Baudard M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potentiates ri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follicular lymphoma:results of a phase Ⅱ study 2008(16) 4.Fang XS;Tang WC;Sun SJ Mechanism by which activation of δ-opioid receptor reduces the severity of 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dysfunction[外文期刊] 2006(10) 5.Yu FY;Yao HR;Zhu PC let-7 regulates self renewal and tumorigenic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2007 6.Alawi A;Alsheikh-Ali;Prasad V Effect of the magnitude of lipid lowering on risk of elevated liver enzymes,rhabdomyolysis,and cancer[外文期刊] 2007(05)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张晓枚医学英语论文的时态用法[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6(28) 2.梁少兰中国医学作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性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学位论文]2005 3.刘曦.王玉云.曾俐萍.LIU Xi.WANG Yu-yun.ZENG Li-ping英语医学论文写作模式分析[期刊论文]-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3) 4.陈建军医学英语文体特征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 5.陈望忠.宋建武.王征爱.CHEN WangZhong.SONG JianWu.WANG ZhengAi医学英文论文中with使用的常见问题及其修改[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 6.张宏医学英语论文题名的写作方法[期刊论文]-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 引证文献(2条) 1.朱荔芳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医学论文写作行为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5) 2.隋滨滨.马军.袁菁.张巍.汤劼医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科研读写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西北医学教育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b212859032.html,/Periodical_zsykdxxb200906033.aspx

最新温医医学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细菌L型:是指在某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可遭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当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称L型细菌。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前病毒:是一种细胞内病毒DNA,它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或已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可随细胞的传代而垂直传播。 顿挫感染:是指有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必要因子,致使所复制的病毒为不完整的、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亚颗粒。这种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又称流产性感染。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短期内先后感染同一动物或组织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增殖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垂直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包涵体: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胞浆或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的、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结构。它属于细胞病变的范畴,并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正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叫转化。 接合:是指两个细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接合。如R质粒的转移。 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医院感染:只要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或者在入院时已经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中和试验:是指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可用来检查患病后或人工免疫后机体血清中抗体的增长情况,也可用来鉴定病毒或研究其抗原结构。中和抗体特异性高,维持时间较长,因此流行病学常用此法。 SPA: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除IgG3外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二者结合后,IgG的Fab段仍然可以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实验室常利用SPA这种特性进行协同凝集试验,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测。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比正常人显著增高,大多在250单位左右;活动性风湿热患者一般超过400单位。其原理为:用已知抗原(毒素)+未知血清(抗体)+红细胞。 破伤风抗毒素:目前所用的TA 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免疫马所获得的马血清纯化制剂,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与紧急预防(注射前需皮试)。

微生物论文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菌种保藏 万升 摘要: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微生物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医学中,人们发现了大量抗生素,从而有效地抵挡了有害病菌的入侵;在生产中,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营养元素的转化、环境净化与生态系统的平衡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与食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加强对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所以寻找合适的菌种保藏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关键字:微生物,资源,保藏 1.微生物资源的分类 微生物资源主要分为农业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 1.1 农业微生物 进入21世纪,农业微生物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90%以上的基因来自于农业微生物资源,这已经带动了一个相关年产值达百亿美元的产业。在我国仅转基因抗虫棉已累计产生了100多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新一代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的增产效益有望再造一个长江棉区。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占有量和研究评价水平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体现[1]。 2.2 工业微生物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纷纷涌现。而工业微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化工和食品工业等生产方式,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医药健康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生物催化,尤其是微生物催化手性合成由于具有副产物少,辅因子再生简单,选择性高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2]。工业微生物对生物化工产业有着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 2.3 医学微生物 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分支机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病毒及真菌保藏分中心,还有25个医学实验室承担着医学菌种的保藏工作。2000年保藏38个属、200个种、4000株医学微生物菌种。主要有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诊断的生物制品的生产用菌。 2.微生物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以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1 微生物饲料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医院多年的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要求,总结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和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提高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留学研究生;培养;管理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历史、语言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如何培养出国际认可的、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1]。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改革留学生教育模式,提升留学生教育师资建设水平,完善留学生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营造有利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等几方面的要求[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是教育部直属教学医院,每年接收来自各国的各种类型的留学生,在留学生培养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培养是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的医学人才,笔者主要讨论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以及在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提高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水平。 1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要求 1.1课程学习及论文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三年学制期间,课程学习为半年,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汉语、中国概况)、视各学科不同的专业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程、专业必修学位课程、实践教学系列课程)、限选课(循证医学)以及必修环节。必修环节指的是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在校期间总学分最低要求20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要求18学分;还应完成必修环节2学分。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是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完成一篇临床研究的学位论文,包括病例报道、临床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等,字数不少于2万字。 1.2临床能力培养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必须按二级学科进行培养,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通过临床能力训练,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其中导师所在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不少于12个月。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经导师研究后,其他科室的临床实践时间,最低不少于3个科室,每科轮转至少1个月。其中内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必须轮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3个科室;外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必须轮转普通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3个科室;其他二级学科轮转科室是具体情况而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规定,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数2~4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需延长转科时间直至考核通过。 2培养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留学研究生存在语言交流障碍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主要来自国内应届毕业医学本科留学生和在外国完成医学本科学业后到中国攻读研究生的人员[3]。国内毕业的本科留学生又分为全英文教学的MBBS 留学生和与中国临床专业五年制学生一起上课的留学生,他们都有至少5年以上的中国学习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4、G-菌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 )→【脂质A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LPS 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 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医学微生物论文范文2篇

医学微生物论文范文2篇 医学微生物论文范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文化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

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报告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2018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018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临床高级医师的重要途 径之一,自设立以来十多年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人才,但目 前其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培 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为大家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 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 年文化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 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

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 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 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 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 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 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 ___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报告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