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3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3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3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3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第第2626课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4通过分析文艺作品的背景和内容,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60多年来它却一直鼓舞着广大的中华儿女。大家知道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吗学生聂耳。

教师20世纪三四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其定为国歌。那么,与聂耳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在近代中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曾作过哪些努力我们应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目标导标导学一教育.新学一教育.新闻闻出版出版业业的的发发展展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回答时期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学生回答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学生回答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

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教师提问这些形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学生回答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6.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学生回答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学生回答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目标导标导学二文学学二文学艺术艺术的成就的成就

1.教师引导列表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作者作品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徐悲鸿愚公移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2.教师提问请说出鲁迅阿Q正传的特征学生回答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3.教师讲述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4.教师出示聂耳洗星海,并提问他们的艺术成就有哪些学生回答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洗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5.教师提问你知道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分别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是1905拍摄的定军山和1931年歌女红牡丹。

6.教师讲述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三.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了解了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文学家.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贡献。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五四以来,宣传科学进步.反对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击独裁专制,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成了中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

近代杰出人物的爱国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青年学生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报刊出版机构文学艺术的成就文学绘画音乐电影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了解和体会,讲述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时引用了多种材料,并根据材料,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对材料的数量.长短.深浅的把握,以更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自己教学水平。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灰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

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新概念英语2第26课教案

Lesson 26 The best art critics Step 1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⑴art n.艺术 art student 艺术系的学生English student 学英语的学生 student of England 英国学生artist 艺术家artiste 艺人 art gallery 艺术画廊black art 巫术 ⑵critic n.评论家 criticise v.批评,批判criticism n.批评,批判 critical adj.挑剔的critically adv.爱挑剔的 He criticised my painting. You are critical. (3) paint v.画 draw a picture 用线条画paint a picture 强调油画oil painting 油画Chinese painting 中国国画 (4) pretend v.假装 pretend to do sth. 假装做某事pretend that (5) pattern n.图案 pattern drills 模式句pattern 模式典范 (6) material v.材料 listening material 听力材料 (7) appreciate v.鉴赏 enjoy 享受enjoy the music appreciate sth. 喜欢appreciate doing sth. 喜欢 I appreciate your help.我很感激你的帮助。 (8) notice v.注意到(看)强调别人没有注意到 pay attention to 思想上的注意 notice the beauty spot. (9) whether conj.是否 If 在表示”是否”的时候有时可以被whether 所替代 If 在表示“如果”的时候不可以用whether 替代 If it will rain…Whether it will rain… Whether it will rain or not.. . I wondered if it will rain… Whether he is mad or not. (10) hang v.悬挂,吊 hang hanged hanged 绞死The thief was hanged. hang hung hung 悬挂The coat was hung. (11) upside down 上下颠倒的 right way up 上下是正常的(反义词) Step 2 Text 1. Introduce the story

三年级起点英语下册26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26课教学设计 Lesson 26 What’s that ?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字母:M m N n 2、三会:nest 3、二会:home (二)语言目标 What’s that ? It’s a nest . (三)话题呈现:What’s that ? (四)任务设计:What’s that ?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What’s that ?等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四、教学重点:字母:M m N n三会单词:nest句型:What’s that ? It’s a nest . 五、教学难点:两会单词:home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动物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 七、学具:学生自备单词卡片。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和字母

(一)新字母一M m 1、老师出示monkey单词卡片和mouse单词卡片。 2、老师说,monkey和mouse单词的首字母是m 3、板书新字母:用打好的四线格:M m 4、朗读新字母:M m(老师领读M m M ,big leter M . m, small leter m(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图片说说字母:M ,big leter M . m, small leter m 6、书写字母:首先看老师板书书写,然后学生在本上写五遍。 (二)新单词nest 1、猜一猜游戏:老师把一些动物卡片放在一个袋子里,叫学生摸一摸,猜一猜。 2、当学生摸出来鸟巢。学生用汉语说出,老师说:nest 3、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nest 4、朗读新单词:nest(老师领读:拼读(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图片说单词:nest 6、看单词卡片读单词:nest (三)新字母二N n 1、老师出示nest单词卡片。 2、老师说,nest 单词的首字母是n 3、板书新字母:用打好的四线格:N n 4、朗读新字母:N n(老师领读N n,N,big leter N .n, small leter n(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图片说说字母:N,big leter N .n, small leter n 6、书写字母:首先看老师板书书写,然后学生在本上写五遍。 7、找搭档游戏:老师把黑板上的单词,字母和图片的顺序打乱,请学生快速搭配。然后说出单词和字母。 三、新句型: (一)新句型一What’s that ? It’s a nest .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一种小动物。专门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闻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会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怎么讲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咨询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要紧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讲明〕 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 怅然〔〕诅骂〔〕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摸索以下咨询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 方帽子店(教案)

26*.方帽子店

二、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用时:1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认 读生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 1.学生边读课文边把生 字圈出来,并多读几遍。 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一家老字号 方帽子店的消失和新帽子店 的兴起。)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 的读音。 橱.窗(cú chú) 嚷.嚷(rānɡ ránɡ) 圆筒.(tónɡ tǒnɡ) 古董.(dǒnɡ zhònɡ)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用时:18分钟) 1.教师安排学生自读 课文第1~16自然段,了 解方帽子和圆帽子的特 点。 2.安排学生自读课文 第17~20自然段,了解方 帽子店和新开张的帽子店 的不同状况。(课件出示相 关内容) 3.教师提问:你最喜 欢哪些故事情节? 1.自主读文,交流方帽子 和圆帽子的特点。 方帽子:奇怪、不舒服。 圆帽子:舒服、漂亮。 2.学生分小组交流两个 店的不同状况。 方帽子店:没有顾客。 新帽子店:顾客很多。 3.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 的情节。 3.画出文中列举的各种形 状的帽子。 四、总结全文,明白道理。(用时:7分钟) 1.师生齐读课文最后 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体会课文揭示的道 理。 1.学生读课文,体会方帽 子变成古董的原因。 2.交流实际生活中的某 些事物的变化,体会课文讲述 的道理。 (如:通信工具越来越便 捷,以前的大哥大已经从人们 的生活中消失了。) 4.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博雅汉语26课教案

博雅汉语26课教案

《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 -第26课快考试了》 编著李晓琪任雪梅徐晶凝 ********************************************************************* 教学对象外国语学院汉语进修班初级二乙班 教学任务(一)语言知识 1. 重点词语 (1)名词:电、基础、假期、明信片、圣诞节、新年、贺卡、办法、亲戚、邮局、刚才、邮票 (2)动词:接、旅行、决定、出发、考虑、寄 (3)形容词:用功、努力 (4)副词:快、只好、快要、整整、再 (5)助动词:可能 (6)兼类词:放假、排队 (7)专有名词:东北 2. 语言点 (1)快/要/快要…… 了 (2)只好 (3)可能 (4)再 (二)技能训练 1. 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达到声调、语调基本准确:能读懂课文,领会作者的表达中心;能够读懂课后的材料,抓住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2. 说: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使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准确回答课文问题。 3. 听:能准确听辨教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听清楚教师读出的句子,并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4. 写:笔顺部件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生词的写法,并通过听写的方式督促学习,最后能够用关键词“只好,可能,再,刚才,要……了”写出一段话。 时间安排 本课共需2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1. 第一次课:导入新课,先学习课文第一段中涉及的词汇、语言点,再学习第一段课文,组织课堂练习,小结所学,布置作业。 2. 第二次课:复习上次课所学,检查作业,先学习课文第二段涉及的词汇、语言点,再学习第二段课文,组织课堂练习,小结所学,布置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教案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26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26课教学设计 Lesson 26 What colour is it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yelow green 2、二会:guess (二)语言目标 I have a new bus . Really what colour is it Guess . Red No Blue No no ! Green no no no yelow Yes ! (三)话题呈现:what colour is it (四)任务设计: what colour is it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 what colour is it等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说出事物的颜色。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yelow green.句型:I have a new bus .Really what colour is itGuess .Red No .yelow Yes !

五、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两会单词:what colour is it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一盒彩笔,颜色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歌曲。 七、学具:学生自备彩笔。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I have a nice dall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 (一)导入:用旧句型带新单词 导入:Let ‘s play a game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猜袋中物) 1、老师说;I have a bag . Guess,What’s in my bag(猜一猜,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老师书包里提前放好带学过的蓝色和红色的玩具或者学习用品。 2、学生用英语说自己摸出来的东西。 3、学生如果摸出pencil ,学生说:pencil .老师说:I have a pencil .what colour is it 4、用学过的颜色回答。并且用学过的句型用学过的句型 Oh,It’s big . how big,或者 Wow!It’s nice . how nice等描述一下。 5、这样出示三组。 (二)新单词yelow green 1、学生摸出老师袋子里的marker:老师说,Look , I have a marker 。 2、老师引导学生看what colour is it 3、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yelow 4、朗读新单词:yelow(老师领读yelow,y-e-l-l-o-w yelow (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图片说单词:yelow 6、看单词卡片读单词:yelow

第26课《纳米新星》教学设计

第26课《纳米新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什么是“纳米”。【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能说说自己知道的长度单位吗?(米、分米、厘米、毫米)那你们还有谁知道“纳米”?你们能猜想出纳米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课题:“纳米”究竟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纳米新星》。(板书课题:纳米新星)生齐读,注意“新星”(xīn xīnɡ)。 二、阅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集中学习。 yì chǔɡòu jūn yù 十亿储存污垢杀菌治愈 ái lǜ jiān tǎnɡ bǎ 癌症死亡率检测倘若纳米靶 2.指名学生分段接读课文,纠正字音,师生合作评议朗读。 3.小组内学习生字:交流记忆方法、找形近字拓展学习。 4.教师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5.由学生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科学术语的理解。 6.指名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阅读课后第二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勾画。 2.小组交流: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治理和改善环境,医疗制药。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ǎng ruò jiān cè bìng jūn chǔ cún ái zhèng zhì yù lǜ1.( )人类能( )到( )的活动规律,然后( )在数据库里,( )的( )将会大大提高。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邓世昌率(lǜ shuài)领全体将(jiāng jiàng)士以身殉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jiāng jiàng)来,人们永远都会记住他们。 (2)他的工作效率(lǜ shuài)很高。 3.选词填空。 清理整治治理 (1)人们正在为()长江而努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26课《忆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6课《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舅、斩、凯”等17个生字,会写“限、凯、述、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舅父、斩杀、凯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 5.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的观点,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忆读书》,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凯旋诸葛亮水浒传鲁智深 荡寇志书刊琐碎栩栩如生 2.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课文描述了作者读书的历程,作者一开始就认为读书好,多读书,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读书,得出还要读好书的结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课文,体会冰心老奶奶读书的切身体会。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第1自然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第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活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第3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津津有味”写出了怎样的情形?第4自然段,作者在回忆自己幼时读《三国演义》的情形时,用“咬了牙”“居然”等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2.交流、讨论、回答。 (1)第1自然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总领全文的作用。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强烈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体会。 (2)第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作者什么时候读书,读的什么书。 (3)“活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指魏蜀吴三国分足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4)第3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作者为什么这么想看书——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 是谁将她带进了读书的世界啊——舅父杨子敬先生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2、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中步步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年纪?60岁,对,再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这一生中最喜欢、最难忘的故事是哪一个?——《皇帝的新装》。因为这个故事写得实在太有趣,太好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学这篇课文,一起来分享它带给我们的艺术感受吧。 二:初步感知 (1)请一个同学说说有关作者的情况。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给大家2分钟找出角色) 叙述者,皇帝,老部长,诚实的官员,典礼官,小孩,爸爸,

其余全体随员,骑士,大家,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均由不当角色的同学齐读。 (4)补充纠正字音:称职chèn随声附和hè滑稽jī 骇人听闻hài 三、精细研读 (1)研读情节。先请大家找出文章的线索,然后请同学按线索复述故事并评价。 明线: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暗线:先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骗 骗子骗人—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假设这个故事就是某人在进行一次钓鱼活动,那么是谁在钓鱼?他在哪里钓鱼?他的鱼饵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 明确:是骗子在钓鱼,在宫廷和大街上钓,鱼饵是新装,他钓到皇帝、大臣、百姓的赏赐或吹捧。最后被一个小孩剪断了丝线。 (2)研读人物,体会主旨: a、先请同学们给课文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 再想想课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 明确:皇帝:昏庸、奢侈、虚伪、愚蠢、自欺欺人、色厉内荏 大臣: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阿谀逢迎 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 小孩;天真、诚实、无私无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优秀教案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谷粒、诚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图片)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列宁。列宁是什么人?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文件,学生听课文范读。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全班一起归纳。 提示: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四、书写生字 1.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雀、郊、或、者、惜。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自由读生字、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画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2、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教学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中步步提高。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年纪?60岁,对,再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这一生中最喜欢、最难忘的故事是哪一个?——《皇帝的新装》。因为这个故事写得实在太有趣,太好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学这篇课文,一起来分享它带给我们的艺术感受吧。二:初步感知(1)请一个同学说说有关作者的情况。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3)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给大家2分钟找出角色)叙述者,皇帝,老部长,诚实的官员,典礼官,小孩,爸爸,其余全体随员,骑士,大家,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均由不当角色的同学齐读。(4)补充纠正字音:称职chèn 随声附和hè 滑稽jī骇人听闻hài 三、精细研读(1)研读情节。先请大家找出文章的线索,然后请同学按线索复述故事并评价。明线: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暗线:先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骗骗子骗人—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假设这个故事就是某人在进行一次钓鱼活动,那么是谁在钓鱼?他在哪里钓鱼?他的鱼饵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明确:是骗子在钓鱼,在宫廷和大街上钓,鱼饵是新装,他钓到皇帝、大臣、百姓的赏赐或吹捧。最后被一个小孩剪断了丝线。(2)研读人物,体会主旨:a、先请同学们给课文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再想想课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明确:皇帝:昏庸、奢侈、虚伪、愚蠢、自欺欺人、色厉内荏大臣: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阿谀逢迎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小孩;天真、诚实、无私无畏b、下面我们请当年的三个人物:皇帝、骗子、小孩到台上来,其余同学都是当年的百姓,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种评判。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三个人物也可以做适当辩护)四、拓展延伸1、思考: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第26课 《灰雀》教学设计

第26课《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俄国伟大的领

袖,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创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就向我国的毛主席那么伟大。他给我们也留下了很多的名言警句,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列宁的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故事。 2.同学们见过灰雀吗?(课件) 二、新授 老师:我们看到屏幕上的这个高大的男人就是列宁,旁边站着一个男孩,还有几只灰雀,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列宁,小男孩还有那几只灰雀发生的故事展开。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读懂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已经预习,检查生词(出示黑板生字词,对生字认读情况进行检查,正音) (二)、预习效果检查 1、分节朗读课文,仔细听读并纠错。 2、齐读课文。读了课文之后,讨论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课件) 3.现在请你来找一下那些自然段写了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到处寻找,最后灰雀又回到了林中?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步”、 “胸(xiōng)脯”、“白桦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推荐】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美。 学习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的长生果,作者将什么喻为长生果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学生自学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事例及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读书、写作之理,体会作者对阅读的情趣。 (3)作者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三、师生交流 (一)基础知识交流 学生:我学会了“比喻、心扉、呐喊、囫囵吞枣、磁石、锻炼”等词语。 学生:我会用“牵肠挂肚、如饥似渴”等词语。 学生: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我会解答阅读提示的问题: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二)文章交流 教师:主要内容。 学生:我知道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教师: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生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生2:.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生3:.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生4: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是薄发的基础。非常形象说明了课外阅读的积重要性。 生5: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受,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性,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生6:读了多遍课文,我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运用词语。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6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6课《全神贯注》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图片,问:他们在干什么?从神态上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什么来形容?引出课题“全神贯注”,并请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它的意思。 二、据题质疑。 1.孩子们,你们看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能说说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吗?请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 2.梳理重点问题,再相机出示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谁全神贯注地干什么?或者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3)这个故事会给我们么启发呢? 三、学生根据重点问题自由读课文,寻找答案,读完后可和同学交 流讨论。 四、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问题一。 (1)学生自由说后,再出示填空:课文主要讲---------全神贯注地----------------。请学生完成填空,并问:这是用什么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扩展法) (2)根据刚才学生的自由概括来看,有的概括得多一点,那是用的

什么方法概括的呢?(段意归并法、要素串联法)看来概括主 要内容的方法很多,那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种方法怎么概括? 相机出示主要内容的填空:课文主要讲法国雕塑家--------邀请 ------------到他家里做客,自己却全神贯注地--------------------, 完全把-------------忘记了。 2.交流“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1)学生自由说句子。 (2)相机出示重点语句: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 乎在跟谁在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 动……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 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 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 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请 学生朗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勾画出哪些关键词语,师相机勾 画,再引导学生与老师合作朗读,在读中感悟罗丹的全神贯注。(3)再次通过重点词的填空,有感情地朗读,从这些关键词去体会罗丹修改女像时细微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感悟罗丹对工作的一 丝不苟、精益求精,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4)出示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罗丹径自出去,随手拉开门准备离开。 罗丹说:“哎哟,对不起,我怎么把你给忘了?”从罗丹的动作

26课《鲸》教学设计

26课《鲸》教学设计 26课《鲸》教学设计 《鲸》是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课文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详细介绍了鲸的知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退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兴趣,并从文中体会作者衣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退化过程。 2、了解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继续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鲸的知识,体会所通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鲸的退化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时候,在图片上我认识象,奶奶说,象是世界最大的动物。可是后来上学了,才知道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它就是──鲸。(板书课题。) 到底有多大呢(

指名说。) 师:这节课仍然由同学们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探讨鲸的其他特点,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根据汇报逐段计解 1、第二部分: 自由读,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鲸不是鱼类,且哺乳动物) 出示“鲸的退化图”,师指着图说内容。 问: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了鱼的样子? (由于环境变化和很长的年代,为了适应海洋的生活。) 师:在自然课上或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哺乳动物的有关知识,在我们生活实际中,接触了哪些哺乳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鲸是胎生的,用肺呼吸。) 浏笕课文,思考:鲸是否也具有哺乳动物这些特点,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同学们很聪明,很快地找出了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说明了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板书。) 2、第三部分: 生:这部分主要进了鲸的种类:须鲸和齿鲸。 3、第四部分: 我们知道鲸是一种非常大非常重的动物,他们吃些什么呢请用同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课程标准内容 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图片、绘画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2018年,有一所高等学府120岁了,在这里,从沙滩红楼到未名湖畔,民主与科学熠熠生辉,从历史走向未来,光荣与责任一脉相承。你们知道这是哪所学校? 是的,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注定要在中国的教育史、救亡史、奋斗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去过北大的同学吗?北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北大的脚步一起来了解我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授课】 教育乃千秋大业,北大在教育界的地位自不用说,你们知道北大的前身是哪所学校吗?创办于什么时候呢? 一、教育的发展 1898年,当“戊戌变法”的“硝烟”已经消散,中国的图强道路却愈发扑朔迷离,京师大学堂作为仅存的硕果“凌寒开放”。 (一)新式学堂 表格罗列不同时期新式学堂的名称。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学堂迢迢不断如春水,但它的发展却受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的阻碍,这种制度是什么? (二)科举制的废除

初中英语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初中英语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教学设计 千阳县红山中学刘晓瑛 Lesson 26My Home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介绍卧室的布置及对照片人物的问答,使学生能复习和掌握一定的数词、介词,学会用介词描述房间物品的摆放位置,学会就年龄进行问答。2.教学重点 用介词描述房间物品的摆放位置,就年龄进行问答。 3.教学难点 介词辨析:above 和on, below 和under 4.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 掌握词汇:bedroom, lamp, front, above, thirty ●语言能力 会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卧室,就年龄问答。 ●学习策略 1)通过游戏让学生发现细微的不同之处,培养动脑的习惯和观察能力 2)通过完成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启发和引导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勤于动脑,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 1)通过听歌谣、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5.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物品摆放的话题以及游戏很感兴趣,自己就提前在网上找了些相关游戏练习,使本课的重点难点都变得相对容易。 二、教学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素材 三、教学设计 一)总体思路 通过播放flash导入话题,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重要信息,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相互谈论自己的卧室和年龄,最后反馈学习效果,教师加以点评和指导。 二)教学过程 StepⅠLead-in(three minutes) 1.T:Show the flash: Are you sleep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