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72
第三章认知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的含义(一)认知过程(二)认知风格(三)认知策略(四)元认知二、认知理论(一)发生认识论(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二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无意识(三)睡眠与与梦二、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种类(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特征四、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品质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二)记忆的策略第五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品质二、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二)想象第六节言语一、言语的含义(一)言语的概念(二)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运动中枢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言语感知(二)言语理解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题目是:“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先生。
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integration theory of attention)此理论重要探讨视觉早期加工的问题,因此看其为一种知觉理论或模式识别的理论。
特雷斯曼、赛克斯和盖拉德(Treisman,Sykes & Gelade)首次提出。
Treisman认为,视觉加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⑴特征登记阶段(相当于前注意阶段:无需集中性注意)。
视觉系统从光刺激模式中抽取特征,是一种平行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
Treiasman假定,视觉早期阶段只能检测独立的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反差、倾斜性、曲率和线段端点等,还可能包括运动和距离的远近差别。
这些特征处于自由漂浮状态(free-floating state)(不受所属客体的约束,其位置在主观上是不确定的)。
知觉系统对各个维量的特征进行独立的编码,这些个别特征的心理表征叫特征地图(feature map)。
注:前注意阶段不能检测特征间的关系。
⑵特征整合阶段/物体知觉阶段。
知觉系统把彼此分开的特征(特征表征)正确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对某一物体的表征。
此阶段,要求对特征进行定位,即确定特征的边界位置在哪里。
这是位置地图(map of locations)。
处理特征的位置信息需要集中性注意。
集中性注意就像胶水一样,把原始的、彼此分开的特征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物体。
特征整合发生在视觉处理的后期阶段,是一种非自动化的、序列的处理。
实验证据:1.视觉检测作业Treisman刺激:圆形和三角形构成的刺激方阵。
程序:向被试呈现由不同形状和颜色组成的刺激方阵,要求被试确定其中的边界在哪里。
结果:刺激方阵1中,被试很容易看到一条垂直边界的图样;方阵2中,被试也很容易看到一条水平的边界;方阵3中(颜色和形状两个维度混杂呈现),边界的确定很困难。
分析:说明单一的维度特征有利于边界的确定;视觉系统对个别特征的处理比对复合特征的处理容易;视觉的早期阶段只处理个别特征,而不是特征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