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认知心理学 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69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它试图揭示人们如何获取、存储、加工和运用信息。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感知觉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在视觉方面,我们的眼睛能够感知光线的波长和强度,从而分辨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视觉还涉及到形状、大小、位置和运动的感知。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大脑会迅速整合来自双眼的信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和三维形状。
听觉让我们能够感知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色,从而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除了常见的语言声音,我们还能通过听觉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声音线索,如脚步声、风声等,从而获取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
感知觉并非完全客观的反映,而是受到我们的经验、期望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期待听到某个声音时,可能会对其更加敏感;而当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时,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感知信息。
二、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具有选择性、集中性和分配性等特点。
选择性注意使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
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够专注于与他人的对话,而忽略周围的其他声音。
集中性注意则让我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对某个对象的高度专注,从而有效地进行认知加工。
注意的分配能力让我们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这种分配是有限的。
例如,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但如果路况复杂,就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驾驶上。
三、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站,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存储大量的感觉信息,但这些信息很快就会消失,如果不加以注意,就无法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 7 ± 2 个组块。
通过复述等方式,可以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存储我们一生中的知识和经验。
第五章注意1、注意的理论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及其分配2、普通心理学: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强调注意在模式识别中的信息选择功能,提出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
3、注意的研究简述:(1)冯特(1908):注意是伴随着心理内容清晰领会的状态;意识与视野一样,是以一定阈限为边界的一个有限领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领域,才有被领会的可能。
在该领域内有一个范围狭小的中心区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中心区域,才会获得最大的清晰性和鲜明性。
这个中心区域被称为“注意焦点”。
(2)James(1892):在《心理学教科书》一书中,把注意作为意识的特征之一。
(3)近代,谢林顿、埃克尔斯和克里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其都有所阐述。
4、注意模型有人也把注意模型看作为模式识别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5、过滤器模型: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知觉和通讯》(1958),这部专著的出现,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又重新回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
在Broadbent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可以将整个神经系统看成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
出于经济考虑,在容量有限的神经系统之前,需要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
此外,在选择性过滤器之后,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
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
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模型示意图:实验验证:1 刺激呈现是双耳分听(dichotic listening task),即同时呈现,每秒2个数字(每对数字到达双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对数字之间间隔0.5s),如,左耳=734,右耳=215。
任务是,被试自由报告。
2 被试的两种再现刺激的方式(大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第一种是(报告单个耳朵所听到的数字):左耳=734,右耳=215;正确率65%;第二种是(两个耳朵所听到的数字):7-2,3-1,4-5;正确率20%。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清单感知与注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清单:感知与注意一、感知的定义和作用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过程,它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
感知的过程包括感知对象的选择、感知信息的提取和感知结果的加工等环节。
在心理学中,感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感官系统使人们感知到外界的事物和事件,并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
感知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还包括了人类对于感知对象的主动选择和注意的调控。
二、感官器官和感知对象1.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指通过眼睛感知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识别出感知对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视觉感知的感官器官是眼睛,而感知对象可以是人、物、场景等。
2. 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指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振动,从而识别出感知对象的音调、音量、方向等特征。
听觉感知的感官器官是耳朵,而感知对象可以是声音、音乐、语言等。
3. 嗅觉感知:嗅觉感知是指通过鼻子感知气味分子的刺激,从而识别出感知对象的气味。
嗅觉感知的感官器官是鼻子,而感知对象可以是花香、食物气味等。
4. 味觉感知:味觉感知是指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知化学物质的刺激,从而识别出感知对象的味道。
味觉感知的感官器官是舌头,而感知对象可以是食物的甜、酸、苦、咸等味道。
5. 触觉感知:触觉感知是指通过皮肤上的感觉受器感知物体对皮肤的压力、温度、疼痛等刺激,从而识别出感知对象的触感特征。
触觉感知的感官器官是皮肤,而感知对象可以是物体的硬度、温度等。
三、感知信息的加工和整合感知信息的加工是指对感知对象的感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和理解的过程。
在感知过程中,感知系统会根据感知对象的特征和上下文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
1. 分析加工:分析加工是指对感知对象的各个特征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分析加工,人们可以将感知对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区分和理解。
2. 整合加工:整合加工是指将感知对象的各个特征进行综合和整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