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涵、路桥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涵、路桥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涵、路桥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涵、路桥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涵、路桥过渡段 施工技术交底

二0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

1 过渡段填料要求

1.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1.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1.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4%水泥倒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1.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2.2一般规定

2.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2.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2.2.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2.2.4 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

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2.2.5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2.2.6 过渡段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水泥搅拌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

2.2.7过渡段排水要求

⑴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⑵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⑶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⑷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⑸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2.2.8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2.3施工方法及工艺

2.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2.3.1.1 施工方法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

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⑵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

⑷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

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⑸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2.3.1.4 注意事项

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级配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m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⑷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2.3.2 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2.3.2.1 施工方法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⑶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交底人: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

2.3.2.3 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2.3.2.4 注意事项

⑴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⑵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⑶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⑷路堑地段回填级配碎石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

2.3.3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2.3.3.1 施工方法

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

⑵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⑶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⑵靠近台阶部位的级配碎石,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

2.3.3.4 注意事项

⑴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⑵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

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⑶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

接受人: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①挖除换填地基土底部以下为土质路基时应进行冲击压实;存在软弱地层时应进行稳定、变形分析。

②挖除换填地基土的底部应设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

③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

2.3.4.4 注意事项

⑴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进行,防止雨水冲刷。

⑵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

⑶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进行。

2.3.5路堑与隧道过渡段

⑴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

⑵过渡段应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

2.4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2.4.1各类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

2.4.2质量控制措施:

⑴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⑵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⑶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⑷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⑸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⑹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⑺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

3 过渡段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

3.1 施工控制

⑴层厚控制

对压路机碾压部位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厚度参照试验结果,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20cm。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

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

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

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

3.2质量检测标准

⑴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

①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②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 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1组。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

③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

30

、动态变

形模量E

vd

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

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

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

vd

3点,

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

30

动态变形模量E

vd

2 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

点。按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

vd

和孔隙率n,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

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

30

检验。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

④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⑤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⑥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

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

检验方法:滴定法检测。

⑦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中线至边缘距离 0,+50mm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 尺量

2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 尺量

3 横坡 ±0.4%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 坡度尺量

4 平整度 不大于15mm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 2.5m长直尺量测

5 边坡坡率(偏陡

量)

3%设计值 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 坡度尺量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

⑧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纵向填筑长度 不小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

2 纵向填筑坡度 不大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计算

⑵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检测

①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应符合《验标》第5.2.1条的规定。

②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本设计要求。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

③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④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

D

15<4d

85

的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检验1组。

检验方法:筛分试验。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新建长吉城际铁路技术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长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工区工程技术科

交底项目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交底日期 2008年9月26日

⑤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⑸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

①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5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④填料填筑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⑶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应符合长吉客专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的规定。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总结了路桥过渡段产生差异沉降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路桥过渡段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从而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能够提高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 施工措施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超载运输是公路运输的主要问题。这些对桥梁因超载和设计、施工的缺陷,台背回填处路面出现差异沉陷或跟桥台脱开,导致了车辆通过台背时跳车严重。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在现代公路建设中变得非常重要。因此,路面的平顺程度很受人们重视,尤其在桥梁引道处,桥台与路基存在刚度差异性以及路基差异沉降等原因,导致路面不平顺,进而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导致了车辆的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中路桥之间一般都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使路桥之间的刚度逐渐变化,降低差异沉降,避免桥头跳车现象,下面我将从以下讨论这个问题。 1 路桥过渡段的常见问题 1.1 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不合理,粗粒料填筑法、钢筋混凝土过渡板(即搭板法)和加筋土法是常用的设计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能够降低路桥间的刚度变化。从公路工程建设指南可知,桥头引道过渡段一般采用搭板结构。虽然人们设置搭板但是桥头跳车现象仍然严重,桥头搭板断板现象仍然常见。从设计上讲有以下常见情况: 1)根据桥的大小来设置桥头搭板长度一致主要为:a.大中桥,搭板长度为8m; b.小桥,填土高度小于0.5m 的通道以及涵洞,一般的搭板长度为5m。但是,桥头引道路堤是处于高填方路段,软基路段桥涵结构与桥头路堤相比较而言沉降量大,一定要加长搭板长度,避免差异沉降,进而降低桥头跳车现象。 2)由于未考虑地基上的板计算,导致了未考虑台背路堤沉降,雨水冲刷带走台背填土等原因自然原因导致搭板与台背路堤脱空的不利受力状态。严重的搭板设计强度不足,产生断板,引起桥头线形突变,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车辆跳车现象。 3)桥头搭板一般不作专项设计。但是,从工程实践可知,合理地处治软土地基,实施台后填土压实是消除路堤填筑土体沉降的条件,而可靠的搭板设计是解决桥头跳车的重要保证。 1.2 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治不佳 从统计学研究以前案例发现,由于软路基导致的桥头跳车,从设计方面分

路桥施工技术案例(重庆交通大学)

一、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20km/h,路面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施工企业为公路交通大型企业专业施工队伍,设施精良。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防止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发生离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够、平整度及接缝明显,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接缝的处理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选用经试验合格的石料进行备料,严格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在开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2.沥青混合料的拌合站设置试验层,对沥青混合料及原材料及时进行检验,拌合中严格控制集料加热温度和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3.根据拌合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质量; 4.设置两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的高精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梯进式施工,严格控制相邻两机的间距,以保证接缝的相关要求; 5,压路机采用2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台1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及碾压重叠宽度。 6.纵缝采用热接缝,梯进式摊铺,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并对接缝作了严格控制。 问题: 1.施工准备中,控制石料除了规格和试验外,堆放应注意哪几点? 2.沥青混合料铺筑试验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混合料的运输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为什么应对摊铺温度随时检查并作好记录? 5.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过程中,除了应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和碾压重叠宽度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6.请简述横接缝的处理方法。 3、若出厂的混合料出现白花料,请问在混合料拌和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1.石料应分类堆放;石料堆放场地最好作硬化处理;石料堆放场地四周做好排水。 2.试验段铺筑的主要目的有两类。一是为控制指标确定相关数据,如:松铺系数、机械配备、压实遍数、人员组织、施工工艺等;二是检验相关技术指标,如: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压实度等。 3.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注意的问题是:保持车箱干净并涂防粘薄膜剂,运输时必须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 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压实度是一重要控制指标,温度低是造成压实度不足的原因之一,随时检查并作好记录是保证沥青路面压实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5.碾压进行中压路运行应均匀,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也不能随意改变碾压速度;不允许在新铺筑路面上停机加油、加水。 6.先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垂直于路中线切齐清除,在端部涂粘层后继续摊铺,横向接缝的碾压先用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压路机位于压实的部分伸入新铺层的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移到新铺层,再改为纵向碾压 3、出厂时混合为出现白花料,拌和中可能存在油料偏少;拌和时间偏少;矿粉量过多等。

论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应用

论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作者结合高速公路的施工和运营情况,分析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提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研究,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增加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沉降,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road &bridge produce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proposed reason bridge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ridge between irregularities, and can prevent or avoid the bridge jumped phenomenon increase the comfort of vehicle running. keywords: bridge, the transition section,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原因的分析 1.1桥头地基处治不利 在桥头,有些存在软土地基,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依然存在,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图的设计方面,对地基的探测和物理力学性研究不全面,造成桥头路基处治遗漏或

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新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 DK1053+430-DK1058+800段 路桥过渡段 三级技术交底 (三管段-路基三工班)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蒙华铁路MHTJ-20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九月 技术交底书(三级) ZT1101MHTJ-20-04 单位:蒙华铁路MHTJ-20标段四工区编号:

年月 编制:复核:签收: 日 注:“技术交底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工点负责人作为施工依据,一份留存备查,并办理交接手续。 技术交底书(三级) ZT1101MHTJ-20-04 单位:蒙华铁路MHTJ-20标段四工区编号:

路桥过渡段剖面图 台号 台背底面 高程(h ) 台背顶面 高程(H) 填筑高度(m ) 台背顶宽度 (m ) 台背底 宽度 (m ) 备注 渭水三门峡台 底宽度未考虑路堤挡 渭水荆门台 李家坎子三门峡台 李家坎子荆门台 4个桥台统计表 1、基坑回填:承台施工结束后,清除承台施工时遗留的各种垃圾,排除基坑积水,清除基坑底的松土和被水泡软的土,台背及两侧采用C20素混凝土进行灌注,台前采用原状土进行回填。 2、渗水墙: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 的内支撑排水管,将渗水排向路基坡脚外(两侧应比过渡段填筑宽度各超2m ,以便渗水引至路堤排水沟)。施工前先将原地面进行填前压实,然后安放内支撑排水管,排水管四周包裹1m 高、宽中粗砂反滤层,施工中应注意避免损坏排水管。反滤层上部采用

年月 编制:复核:签收: 日 注:“技术交底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工点负责人作为施工依据,一份留存备查,并办理交接手续。 技术交底书(三级) ZT1101MHTJ-20-04 单位:蒙华铁路MHTJ-20标段四工区编号:

既有线涵洞基坑回填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中铁十局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5标项目部编号:ZNTJ15-2-KJH01-20110712 工程名称既有线下结构物交底类别基坑回填 技术交底内容: 后附: 1、桥涵过渡段基坑回填技术交底 2、既有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单位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 ZNTJ-15标二分部 交底人审核/批准人 接受单位桥涵施工作业班接受人接受时间

1 过渡段填料要求 1.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1.2过渡段基坑填料采用碎石土分层填筑夯实封闭,避免积水。回填至既有线轨枕以下60cm处后采用道砟回填,道砟填料应符合规范要求。 1.3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2.2一般规定 2.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2.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2.2.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2.2.4 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大于2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2.2.5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2.2.6 过渡段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水泥搅拌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 2.2.7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2.3施工方法及工艺 2.3.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2.3.2.1 施工方法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⑵涵洞

路基过渡段技术总结

过渡段技术总结 摘要:过渡段是保证刚性路基过渡到柔性路基的重要纽带。本文针对路堤与桥台、路堑与桥台、路基与路堑、路基与涵洞、路堑与隧道、桥隧之间短路基等过渡段制定了施工方法、工艺和要点,提出了过渡段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标准,要求过渡段与路堤同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具进行碾压,边角部位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以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压实质量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 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 1、过渡段填料要求 (1)过渡段级配碎石的碎石粒径、级配和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在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标。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砾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料的粒径、级配和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2)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 (3)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确保路堤各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2.1 机械设备配臵 主要机械设备配臵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等设备。其中碾压设备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小型振动压实机。 2.2 一般规定 (1)在路堤与桥台、路堑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过渡段,按设计要求施工。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2)过渡段的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

路桥施工技术方案总word参考模板

施工技术方案 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工程任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施工技术规范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施工技术方案。 一、路槽开挖: 1.施工测量与放样 (1)中线的复测:根据施工图提供的技术资料,恢复中桩,对所有 的交点、曲线的起点、终点和重要的转点设置固定保护桩,直线路段 每100米设置一个固定桩,将固定桩引到不受施工影响的范围之外加 以保护,固定点的设置要便于施工时恢复中线使用,并作好记录。 (2)水准点的复测和增设:复核标段内各水准点的高程,并计 算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超出允许范围的要查明原因,及时向业主 或设计部门报告,加以解决。个别受施工影响的水准点要移到施工 范围之外稳固的地方,为便于施工测量,施工前要加密水准点,增 设和移位的水准点应设在便于观测的永久性建筑物处,其标高要与 邻近的水准点闭合。 (3)中平测量:根据恢复的中桩和水准点资料,逐桩测量中桩 和边桩标高,并分别计算出中桩和边桩的路槽开挖深度,将数据记 录在边桩上,同时还要在记录本上作好记录,便于查询,敷设中桩 时,直线段每20m为一桩,曲线每10m一桩。 (4)放样:按测设的中、边桩,用石灰放出开挖线,要求线型 流畅,曲线顺适。

2.路槽开挖: (1)为保证道路畅通和施工安全,原路基加宽路段要采取半幅施工,不准在同一作业段两侧同时作业,因现场情况确需两侧施工时,其相邻的作业段间隔要大于50m。 (2)施工时,采用挖掘机一次开挖成型,将腐植土和根系土放在路基边缘留作培路肩用,两侧堆放不完的部分,用自卸车或拖拉机转至路肩少土处备用,将土质较好的转到拌和场作筛拌石灰土用。 挖出的土不准堆放在老路上。 (3)开挖时深度控制:路槽开挖深度为水泥灰土下基层底面以下75cm。双侧加宽的路段,路槽深度按边桩标注数字控制,单侧加宽路段和新改建路基路段按中桩和边桩控制,按设计深度应预留3-5cm的压实下沉高度。 (4)路槽两壁要与路面垂直,两侧槽壁用人工挂线整修,保持线型顺畅。清除槽壁上残留的树根,在加宽部分与原路面的接合部位不准留台阶。 (5)为防止雨天积水,要根据实际情况每隔30-50米挖一横向排水沟,防止雨水浸软路基,回填时用砂或乱石填塞引至路基外,作盲沟利用。 (6)无论是单侧加宽或双侧加宽与原路面接头处,开挖宽度满足不了2.5米的,为便于碾压,均按2.5米宽开挖。 (7)路槽开挖后,先用推土机粗略整平,待初压完成后,用人工精细整平,槽底保持向路基边缘3%的,横向坡度,便于排水。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 一、设置过渡段的原因 新建铁路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开通速度达到160km/h,在规定时间内养护提速后达到200km/h。由于桥台、横向结构物或路堑与路堤的动静相差悬殊,列车通过时,桥台、横向结构物或路堑与路堤之间就会出现变位差,虽然其数值很小,但因车速很快,会对轨道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同时反过来轨道结构对列车也会产生冲击,从而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舒适度,加快结构物和车辆的损坏。因此,需要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均要设置过渡段,以减少冲击。 二、过渡段的设置方式 无碴轨道(120~200Km/h)地段,本段路基设置过渡段的方式分三种:桥台与路基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桩板结构与路基过渡段。 (一)桥台与路基过渡: 1、过渡段长度:L=m(H-0.4)+5(m)。式中 L为过渡段长度,H为路堤长度。若计算处的过渡段长度不足20m或4H时,调整过渡段m值至L=20m或4H。过渡段范围为搭板往下以1:1的坡进行放坡填筑。

2、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 水泥填筑。 3、压实标准应满足K 30≥150Mpa 、E V2≥80Mpa 、E Vd ≥50Mpa 和n<28%。 4、填方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砼块砌筑。在渗水墙底部横向 设高1.0m 、厚0.5m 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φ200mmRCP-20NG(A)渗流水排除路基以外。 RCP-20NG(A)渗排水管材料性能:聚丙烯复合裁量制成,管径为200mm 的内支撑型圆形 管材;脆化温度-45°,环刚度≥32kpa 。 5、高烈度地震区的路桥过渡段,竖向每0.6m 水平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 铺设范围为级配碎石填筑区。(本段聚源特大桥台前过渡段为高烈度地震区) (二)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 1、过渡段长度:L=2(H-h )+3)。过渡段设置详见路基通用图。式中 L-----过渡 段长度,H-----路堤长度 ,h-----涵顶填方高度。过渡段上部宽度为横向结构物垂直 路线长度,下底宽度为上部宽度加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交底 一、级配碎石级配范围 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 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表 二、过渡段设置方式 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级配碎石不掺加水泥。 1、桥台与路堤过渡 (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长度: L=5+2×(H-0.6)。 式中 L----过渡段长度(m) H----台后路堤高度(m) (2)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图示:

L=5+2×(H-0.6) 桥台与路堤过渡段设置方式图 Ⅰ-Ⅰ断面图 (3)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m。在渗水墙底部横向设高1m、厚0.5m 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φ200mmRCP-20NG(A)渗排水管( RCP-20NG(A)材料性能:聚丙烯复合材料,管径为200mm的内支撑型圆形管材,脆化温度-45°,环刚度≥32KPa)将渗水排出路基以外。 无砂混凝土块技术要求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 L=2+2×(H-h1);高度不高于结构物顶标高。除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的1/2时不设置过渡段外,其它情况均设置过渡段。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图 Ⅱ-Ⅱ断面图 坡脚 坡脚路堤与斜交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平面示意图 (横向结构物顶与路肩高差小于2.5m)

关于路桥施工技术总结

关于路桥施工技术总结 路桥施工技术总结 XX 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时忙碌而充实的,俗话说有一份耕耘就有一 份收获,在这一年的工作虽然存在一些失误,但也收获了不少,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和业务素质。 在 XX 年场地看场期间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领导安排在春节期间加强了场地保护措施。 做到了人员到位;分工明确;交接有记录。确保了安全无事故,无丢失盗窃事件。在进场维修时间内, 对机械进行了精心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先期进行重点维护。更换了初级振动筛轴承;加固了滚筒内的 挡板更换了部分磨损严重的螺丝;对拌锅减速机底座进行了加固处理;更换了部分磨损的拌锅内的螺丝; 征得领导同意对磨损的刀头做了调整处理延长了使用时间节约了成本。 在出料期间因工地大多时间不长,转换频繁增加了拌和楼工作量。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顺利 完成今年的维修任务。特别是在滚筒变形电机出料时电流不稳不时有停转的现象时,影响出料速度的情 况下,勤于观察多次调整总结出滚筒调整规律保证了出料速度。

在日常工作中自己多动手做事,多想几个为什么,勤于工友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合道德修养。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自认为较为认真负责,但每个人工作能力有限,自我评价今年的工作不太理想 没达到自己要求的效果,有些业内的工作让领导费心了这是不应该的,今后在工作中一定改正,我愿以 路桥为家,为路桥公司的发展贡献青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做一个诚信、优秀的路桥人。 关于路桥施工技术总结 路桥施工技术总结 XX 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时忙碌而充实的,俗话说有一份耕耘就有一 份收获,在这一年的工作虽然存在一些失误,但也收获了不少,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和业务素质。 在 XX 年场地看场期间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领导安排在春节期间加强了场地保护措施。 做到了人员到位;分工明确;交接有记录。确保了安全无事故,无丢失盗窃事件。在进场维修时间内, 对机械进行了精心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先期进行重点维护。更换了初级振动筛轴承;加固了滚筒内的 挡板更换了部分磨损严重的螺丝;对拌锅减速机底座进行了加固处理;更换了部分磨损的拌锅内的螺丝;

关于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

关于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等级公路的舒适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路桥过渡段设计与施工存在的薄弱环节,桥头跳车被列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路桥结合部的路面平整度差、早期损坏较普遍和桥台路基沉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解决。 关键字:路桥,过渡段, 施工技术,探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comfort of high grade highway safety, reliability,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ridge of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weak link, the bridge jumped is listed as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taking the road surface roughness bridge is bad, the early damage of the abutment and roadbed subsidence are common in a long time has not got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key word: bridge, the transition se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xplored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由于线型要求,桥梁在公路工程中所占

涵洞过渡段级配碎石技术交底

新建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工程 HNCJS-NO.2标段 施工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DIK33+719.31~DIK44+873.76路基工程 交底编号: 交底项目:过渡段 交底内容: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 接受单位: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 复核人:接受人: 交底日期:接受日期: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 工程项目二分部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1、施工前准备 (1) 原材料准备: 1)施工前对碎石填料、外掺料(PC 32.5水泥)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2)掺入的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2h,终凝时间宜大于4h。 3)在试验合格后的碎石厂取料,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 (2) 试验及技术准备: 1)由试验部门根据料源和水泥原材,试验后出具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报告配合比、灰剂量、水泥试验报告等相关报告。 2)由测量队计算好线路中线坐标及不同标高的路基坡脚位置。 3)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既: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2、过渡段设置及工艺试验设计 涵洞过渡段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段形式,过渡段在基床表层部分填料采用掺5%P.C 32.5水泥级配碎石,在基床底层、路基主体及两侧20m范围内填料采用掺3%P.C 32.5水泥级配碎石。详见下图

3、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施工流程 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施工方法 1) 在过渡段施工前,确认台背渗水墙已施工完成,并检测验收,形成文字资料。 2)台背基坑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震动压路机碾压密实,使K30≥6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 ≥30Mpa 。 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填筑前由测量队进行放样,放出线路的中桩,再根据边线位置标高计算出线路宽度,然后放样出边桩,现场技术人员根据填筑区长度、宽度、厚度计算出级配碎石填筑方量。 4)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过程中覆盖毡布,以防水份蒸发和环境污染。过渡段级 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的路堤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涵洞、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5) 完成原料摊铺后,由试验人员进行原料的含水率测量。测定含水率后如含水率大于最优含水率,则进行晾晒;如含水率小于最优含水率,则进行喷雾器进行洒水。 并在洒水或晾晒过程中对填料的含水率继续进行监测。直到填料的实际含水率达到比最优含水率大1%-2%后方进行下道工序。 6) 级配碎石摊铺后,使用平地机对填料进行摊铺。摊铺过程中继续对级配碎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测,采取洒水等措施保证级配碎石在摊铺过程中满足最优含水率;同时对初步完成拌和的区域采用滴定法进行试验检测水泥含量。施工过程中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h 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7) 级配碎石摊铺时记录好摊铺时间,如果断面过大导致在终凝时间内无法完成施工,应总结时间减少每次施工的断面长度,或增加摊铺机械。集料摊铺后使用平地机对 填料进行修整、整平,并根据设计要求做出中间高两侧低的路拱。 8) 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震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且表面无明显的轮迹。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 ,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 ,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 填筑至设计标高 施工准备 基底处理 与本体、基床底层 同步分层填筑 推土机粗平 平地机精平 碾 压 不合格 检查厚度 合格 不合 格 检测 压实质量 合格 测量下层填筑中线 、 边线 记录签证 结构物施工 配比试验 退 场 填 料 检验 合 格 不合格 拌 合 运 输 检测

路桥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路桥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路桥工程按规范的单位工程划分为:路基工程、桥梁工程、路面工程、互通立交工程、隧道工程、机电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按构造可分为:路基、桥梁、路面、隧道、排水、防护、交通等工程。 路基工程 1、路基施工 施工队在施工区域组织多个施工班组,分成多个作业面,按工序分别实施平行顺序流水作业。施工采用以大型土石方工程机械为主,小型机械和人工配合,按工期计划,均衡有序地组织施工作业。 2、路基土石方开挖施工 (1)施工准备。路基施工前全面恢复测量中线,固定并加密路线主要控制桩,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与设计不符的断面及时上报,准确放出开挖边线,并牢固设置明显的开挖标志。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路基范围进行认真的清场后才能正常进行施工。 (2)土方开挖。施工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施工中根据路基开挖深度和纵横坡长度分别选择横挖、纵挖及混合挖3种方式开挖,开挖土方经试验合格的,可用作填方地段路基的填料。挖方过程中及时根据测设的边线桩及坡度刷边坡,并在雨季前作好截水沟等配套工程,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3、填石路基 填石路堤的填料,符合强度与粒径要求;路床上部要填土,软石检验承载力。填石路堤分层厚度和摊铺:填石分层应水平,厚度适宜压得稳;机械摊铺人辅助,人工摊铺要砌稳。填石路堤压实:填石路堤压得稳,重型机械起作用;轻型机械减薄层,检验压实测下沉。 4、路基回填施工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填筑施工前,应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认真进行基底处理,并进行试验路段施工。根据本合同段地形情况,路基回填采用水平分层全断面填筑方法施工,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配合。 基层、底基层施工 (1)稳定土混合料检测:试验检测应及时,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改。稳定土混合料试件养护:试件养护应熟悉方法严格操作。 (2)稳定土施工:稳定土认真施工,严格要求遵循规定;配料拌和均匀,适量水压实稳定。稳定土层施工的测量:测量放样不可少;复测验证,保证精度不出错。 (3)稳定土下承层检测:外形要符合标准;内在质量检测全部合格再施工。 (4)稳定土集中拌和:集中拌和要均匀,骨料要求应严格。稳定土运输时道路平坦,保障运输通顺。 (5)稳定土采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摊铺骨料需均匀。碾

某地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

某地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 某地铁线为确保桥头土质路基的密实稳定,控制其工后沉降,于K2+349.09高架桥头处设置路桥过渡段一处,该过渡段路基作特殊填筑处理。 1、填筑范围 由地面线开始,自桥台背后3m,以1:1.5的坡度回填至路基顶,

2、填筑材料 过渡段所用填料为级配砂砾石,级配砂砾石的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超过20%,其级配符合“砂砾石级配范围表“要求。过渡段与下部填土之间颗粒级配满足D15<4d85的要求。 砂砾石级配范围表 3、填筑方法 (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土的浸泡或冲刷。 (2)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路堤填筑,其基床及路堤本体的填筑材料和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3)路桥过渡段与相邻路基、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4)为确保过渡段填筑过程中桥台及挡土墙稳定,在桥台及挡墙背后2m范围内,使用振动振荡建筑夯和人力配合填筑。 (5)在桥台四周2m以外,使用大型机械分层填筑与振动碾压时,其分层厚度、填料质量及密实度均与2m以内要求相同。 4、注意事项

(1)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C10混凝土,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2)路桥过渡段离桥台背后3m范围内做0.2m厚的C10混凝土基层,基层顶部设4%的人字横向排水坡,纵向为平坡。基层底部夯填密实。 (3)根据设计要求,路桥过渡段分层填筑前做好台背粘土防水层。该粘土防水层紧贴台背,厚15cm。 5、检测手段 主要进行含水量、压实度及地基系数检测,现场测试时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量,灌砂法测定密实度,K30承载板试验测定地基系数。 (1)K30承载板试验 1)跟据检测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侧点处土质均匀,不含杂质。 2)整平测点位置时尽可能保持压实土的原状态,如有凹下部位,可用砂子垫平,但砂子厚度不超过2mm。 3)安放承载板应用水平尺校正,使其处于水平状态。承载板要与反力荷载中心对正,以减少承载板水平移动。 4)将千斤顶放置在承载板上,并使承载板、千斤顶、反力荷载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5)安装沉降量量测装置时,要将支脚放置在距承载板边缘1.5m、距荷载反力支点(车轮边缘)1.0m以外,并安装调好百分表。

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在路桥建设工程中,我国投入了不少经费和人力,并给予桥梁设计高度的重视,在施工技术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路桥建设过渡段的施工技术是影响整体工作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文章将对路桥过渡段中的施工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分析 abstract: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our country is put into a lot of money and manpower, and give the bridge design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of transition sec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work is a key factor, so this paper will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transition sectio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公路以及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道路使用者的关注,由此,对路面的平顺程度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桥梁台背引道段道路,由于桥台与路基的刚度差异性以及路基沉降的原因,极易产生沉降差,特别

高速铁路过渡段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单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交底部门路基队 交底项目桥台过渡段填筑交底日期 一、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 1、交底内容:适用于新建****高速铁路LQTJ-2标段DK208+804.A DK209+939.5 路桥过渡段和路涵过渡段施工。 (1)过渡段基床下路基面自中心向两侧设4%横向排水坡。 (2)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填筑采用3%水泥级配碎石,分层摊铺压实,其最大粒径为50mm )路基过渡段长度统计如下表: (

2、路堤与涵洞过渡段 (1) 本段路基与框架涵DK209+168.6交界处采用倒梯形过渡段,且框架涵 顶面填土厚度h < 1.0m ,沿线路方向在涵洞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下底宽2.0m, 坡率为1:2.0。在过渡段范围基床表层填筑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框架涵顶及两 侧倒梯形范围1:1坡度线以内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基坑以 C20混凝土回 填,压实标准满足Evd >30MPa 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室, I _ I —TI ]1-屮佛

压实标准满足Evd> 30MPa图示如下图: - 1 ' ■* ' j h i , 4 ' ' . - !…,-八丁4.1 y . 1.0m,且有防冻要求,夹层厚度h v0.3m,沿线路方向在涵洞两侧 设置倒梯形过渡段,下底宽2.0m,坡率为1:2.0。在过渡段范围基床表层填筑掺 5%水泥的级配碎石,框架涵顶及两侧倒梯形范围1:1坡度线以内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基坑以C20混凝土回填,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路堤基底原地 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室,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图示如下图: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 (工区)

No:HBCJ20110407WGSG1JD-ZG-01标段别:WGSG1类别:工区 中铁十六局集团WGSG2标段一分部项目经理部 施工交底纪要 时间: 2011年04月07日 主持人:刘斌 参加单位:项目部施工技术部、试验室、安全质量部、各工区全体技术人员 关于黄冈站路基过渡段施工交底纪要 一、技术要求 1过渡段采用的级配碎石加5﹪水泥填料采用场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2过渡段的布置形式必须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二.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1过渡段施工一般规定 1)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过渡段的基坑回填C15混凝土,过渡段横向建筑物顶部及其两侧各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掺5%水泥,当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过渡段原地面处理后应符合路基基床底层压实标准,H>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 MPa/m,EV2≥45MPa。 2)过渡段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3)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选择试验段做摊铺压实试验,确定主要的工艺参数;桥路、涵路过渡段的填筑必须待桥、涵、结构混凝土或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

4)过渡段所用级配碎石、水泥、土工合成材料等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施工。 5)过渡段填筑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摊铺厚度根据工艺性试验确定;压实标准应符合各部分的设计要求。 6)桥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7)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8)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压实标准同相邻路基。 2.2过渡段布置形式:

浅析路桥施工技术

浅析路桥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06-25T11:22:54.6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作者:费国墙 [导读]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家用车辆数量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大规模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 佛山市正道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公路设施的兴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施工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都让路桥工程项目有了飞跃性的跨步。路桥作为一种特种类型的公路设施,在对其进行施工建设时要额外注意。阐述了在路桥施工过程的技术和质量控制,以及针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桥施工;技术;质量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家用车辆数量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大规模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行驶速度快等特点,这对我国路桥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国路桥工程在近年来的施工项目不断增加,以此缓解公路交通面临的紧张局面。如何找到这些病害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加以防治,是我们公路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责任。“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作为影响路桥施工质量与施工寿命、维护费用的关键,路桥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是路桥建设管理工作的关键,同时其还是现代路桥施工企业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根据现代路桥施工管理研究结果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科学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才能有效的达到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目的、达到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按照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和“安全发展”、“以人为本” 的安全理念,施工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1.关于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重要性分析 路桥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是预防施工质量通病发生的重点,其科学实施有助于企业降低质量通病治理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科学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还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使用寿命,为降低维修成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其还对保障公路行车安全、降低“桥头跳车”等现象造成的交通事故。加强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已经成为现代路桥施工企业的首要工作,是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2.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针对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路桥施工企业必须以完善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为基础,通过科学的管理与严格的实施提高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效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1 完善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应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分析出发,针对企业技术力量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流程等构建基础性的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论证使其能够适用于企业所有的工程项目,并针对企业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与补充。例如:这对企业技术力量的薄弱进行人员的培训等。在基础性管理体系完善后企业还应在项目工程开工前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论证,对基础管理体系中不能针对工程特点的地方进行修改,以此完善基础管理体系,并以此体系确保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能够在实施积极中具有适用性与针对性,以此保障技术管理工作与质量控制的科学实施,确保技术管理工作与质量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2.2 针对路桥施工管理目标科学的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是有效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是现代路桥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路桥施工企业应针对技术管理目标科学的开展路桥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在施工前针对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合同要求科学设置技术控制点,并在施工中针对技术控制点进行严格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技术管理目标的达成,有效保障路桥工程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例如:在进行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加强路基土摊铺厚度、压实度的管理,并加强压路机设备操作人员的相关技术管理(禁止急停急起、严禁z字行车、避免压路机长期停放在刚刚压实的路基上等),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保障公路施工质量。 2.3 针对质量控制工作目标开展质量控制措施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在工程施工前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论证,并根据施工设计方案进行质量控制点的制定。以施工质量控制点来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开展。首先,针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施工材料进行控制与管理,以施工材料管理的有效实施为施工质量的保障奠定基础。同时针对质量质量控制点进行严格的施工过程管理,以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与旁站等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效果,保障施工质量。另外,针对可能引起施工质量问题的因素也要在施工前进行充分考虑与分析。如:对施工过程中气候因素可能引起的质量问题(降水对路基施工质量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避开气候因素影响施工质量的多发季节,如避免不了也要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计划来保障施工质量。通过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与分析、论证确保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保障其质量控制效果与目的的达成。 3.运用现代路桥施工理论指导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工作.提高管理效果 现代路桥施工企业还应运用路桥施工理论指导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工作,以此提高管理效果。现代路桥施工企业应运用预防性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式,针对影响路桥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与路政,将可能引起施工质量问题的技术因素、质量控制因素等制定预防措施,以此确保施工过程能够有效减少和降低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技术管理效果的达成,路桥施工控制的对象就是施工本身,施工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进度等。特别是施工进度一旦不按计划进行,必然给施工控制带来一定难度。以悬壁施工的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为例,如果梁相对悬臂施工进度存在差别,就必然使悬臂在合拢前等待不同的时间,从而产生不同的徐变变形,由于徐变变形较难准确估计,所以容易造成最终合拢困难。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是对施工全过程各工序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所建造的工程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要求。施工控制就是对路桥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变形及稳定进行监控,使施工中的结构状态处于最优状态,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和成桥状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企业各种问题治理的成本。 4.发展趋势 现代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建立智能化的结构状态监测分系统和结构系统辩识分系统,实现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发展和必然趋势和方向。智能控制之所以是桥梁旅工控制的发展必然趋势,是因为大型桥梁工程,结构复杂,规模巨大,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