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磷脂抗体检测与临床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972.01 KB
- 文档页数:32
抗心磷脂抗体、脂蛋白(a)、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罗君;王箭;胡春梅【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导报》【年(卷),期】2004(10)1【摘要】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脂蛋白 (a) (LP(a) )、D -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 (Fg)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
方法 :检测 3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2 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2 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血清ACA、LP(a)和血浆DD、Fg的浓度。
另外选择健康人群 5 0例作为对照组 (CG)。
结果 :(1 )CHD 患者ACA阳性率、LP(a)、DD和Fg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CG) (P <0 .01 ) ;(2 )CHD各型之间ACA阳性率、LP(a)、DD和Fg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3)AMI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者的ACA阳性率、LP(a)和Fg浓度明显下降 ,DD在早期明显升高 (P <0 .0 1 )。
结论 :测定抗心磷脂抗体、脂蛋白 (a)、D【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脂蛋白(a);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冠心病;预后;动脉粥样硬化【作者】罗君;王箭;胡春梅【作者单位】粤北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检测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J], 陈健2.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变化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J], 李旺;饶磊;容智敏3.检测血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张爽;李杨;秦勤4.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 [J], 焦淑静5.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徐长生;杨梦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核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在梅毒患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周建伟;孔翠;蔡淑静;张昭才;杨永军;申爱华【摘要】目的探讨梅毒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呈阳性的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的ANA,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ACA.患者血清同时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 200例梅毒患者样本中,有45例ANA呈阳性,阳性率为22.5%;有54例ACA-IgM阳性(27.0%)和25例ACA-IgG阳性(12.5%).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A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仅为0.393;ACA-IgM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为0.762;ACA-IgG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为0.417.结论梅毒患者ANA阳性率较高,ACA-IgM的阳性率与TRUST滴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建议临床将ANA和ACA作为梅毒患者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3页(P317-319)【关键词】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作者】周建伟;孔翠;蔡淑静;张昭才;杨永军;申爱华【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市皮肤病防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R446.6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可通过血液、胎盘及性传播,并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近年来,梅毒感染人数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TP对人体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019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抗磷脂抗体(aPLs)是一组以磷脂和/或磷脂结合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
aPLs是抗磷脂综合征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亦是血栓形成和病理妊娠的危险因素。
aPLs检测的标准化对其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自身抗体检测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对aPLs检测的正确应用、解读等方面的认识水平,规范aPLs检测,为临床提供规范可靠的aPLs检测报告。
aPLs检测的临床应用1 抗磷脂综合征(APS)筛查及诊断:aPLs作为APS特征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APS 分类标准中的实验室指标。
根据ISTH2006年修订的APS分类标准,至少满足1条临床标准和1条实验室标准方可诊断APS,见表1。
随着对aPLs的认识不断深入,aPLs与多种分类标准外的临床表现有密切关联,包括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肾脏病变(如血栓性微血管病相关肾病、恶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变、皮肤病变(如网状青斑、皮肤溃疡)、神经系统病变(偏头痛、舞蹈症、癫痫、原因未明的认知功能障碍)等。
综上,临床上建议检测aPLs的群体不仅限于动脉或静脉血栓事件患者、病理妊娠患者,还应包括出现上述APS分类标准外的临床表现的患者。
2血栓及病理妊娠的风险评估: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aCL)抗体、抗β2 糖蛋白Ⅰ(β2 GP Ⅰ)抗体的联合检测不仅用于APS的诊断,还有助于APS患者血栓事件再发风险分层。
与aCL抗体、抗β2GPⅠ抗体比,LA阳性与血栓、病理妊娠等临床事件有更强的相关性。
与aCL-IgM 抗体、抗β2GPⅠ-IgM 抗体比,aCL-IgG 抗体、抗β2GPⅠ-IgG抗体阳性与发生的临床事件相关性更大。
LA、aCL抗体、抗β2GPⅠ抗体同时阳性(即3种抗体阳性),与1种或2种自身抗体阳性比,血栓形成或病理妊娠的发生几率更高。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由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有急性ITP和慢性ITP两种类型。
慢性ITP是指病情迁延半年以上而不愈者或经常复发的患者,多发于20~50岁人群,男女发病率约1∶2~3。
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笔者对44例ITP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抗核抗体(ANA)以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检测,旨在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一项可靠的生化指标,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44例ITP患者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年龄13~86岁,平均56.25岁,其中男14例,女30例,血小板计数≤50×10 9 /L,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康对照者30例。
分别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1.2 检测试剂检测ACA、ANA及抗ENA抗体的试剂均购自德国EUROIMMU N公司。
1.3 检测方法1.3.1 AC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首先将待测血清用标本稀释液按1∶2 01稀释,与标准、质控血清同时加入包被的微孔中,经孵育洗涤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孵育洗涤加入显色剂,用酶标仪比色,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标本中A CA的含量,含量>12×10 3 RU/L为阳性。
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3.2 ANA检测同时采用猴肝片及Hep-2细胞作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根据猴肝片及Hep-2细胞的细胞核能否产生特异性的荧光来判断标本中有无ANA,以ANA滴度>1∶100为阳性。
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3.3 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
将亲和层析纯化核抗原(nRNP、SSA、SSB、Sm、Jo-1和Scl-70)包被于硝酸纤维薄膜上,然后加入血清及酶标记的抗体,根据硝酸纤维薄膜是否显现颜色来判断,以滴度>1∶100为阳性。
·继续教育园地·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谢飞 朱忠勇 磷脂是指分子中含有醇,脂肪酸和磷酸基团的一类化合物。
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含有甘油醇的甘油磷脂,包括心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固醇,磷脂酰乙醇胺等。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 L)是一族针对带负电荷磷脂或带负电荷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异质性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以及妊娠丢失。
APS患者血中检出aP L是确立APS诊断的必要条件。
根据一些aP L可以识别磷脂或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特性,采用心磷脂包被微孔板,建立E LIS A检测方法,所检测的aP L称为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 L)。
此外,一些aP L在体外可以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时间延长,故亦可采用凝固法检测,所检测的aP L称为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
近年来,国外对aP L和APS的研究甚多,其检测方法也逐步规范化。
现主要就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历史回顾1952年,C onley和Hartmann发现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 LE)患者血中存在一种能使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的物质,当时命名为狼疮抗凝物(LA)。
此后不久,人们认识到LA 实际上是一种可以与磷脂结合的自身抗体。
LA阳性患者中约有20%~25%可出现梅毒试验假阳性(BFP2STS),已知梅毒试验检测的抗体是可以与心磷脂结合的。
检测LA的磷脂依赖性试验,干扰因素甚多,不易标准化,重复性和敏感性较差。
1983年Harris等以心磷脂为抗原,首先采用固相免疫分析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中的LA活性,并将所检测的抗体称为aC L,其敏感性高于以往的LA试验。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标准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必备条件:确定存在至少两次检测异常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或lupus anticoagulant或beta-2 glycoprotein I antibodies)的阳性结果,间隔至少12周,同时
排除使用干扰药物的可能性。
2. 必备临床表现:
- 血栓性事件:如静脉或动脉血栓、肺栓塞等。
- 未特异性的反复流产:至少连续两次妊娠丢失其中一子宫
的妊娠期在10周以上。
3. 排除诊断: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栓性事件和重复流产的原因,例如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某些感染、某些药物的使用、血液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全球通用的统一标准,不同学术组织和指南可能会有略微差异的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是为了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确诊。
抗心磷脂抗体指标,这些知识你都明白吗?
人的体内有一种自身存在的抗体名叫抗心磷脂抗体,英文名称叫ACA,情况下,这种抗体的检测结果是阴性的,说明这种抗体的含量属于正常范围内,那么人体的正常抗心磷脂抗体含量是多少呢?
★一、抗心磷脂抗体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中ACA测定结果一般为阴性。
即①ACA结合率<20%(固相RIA法);②待测血清与阴性对照吸光度比值
(P/N)<2.1(ELISA法)。
★二、实验室指标
(1)IgG-APL(中/高度水平)
(2)IgM-APL
(3)LA阳性
★三、临床意义
(1)ACL主要存在于各种自身免疫病(如SLE、RA、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综合征等)患者中,在某些恶性肿瘤、药物诱发性和感染性疾病中也多见,如梅毒、麻风、AIDS、疟疾感染者及淋巴细胞增生障碍性疾病。
(2)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复发性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自然流产、血小板减少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中,ACL均有较高
的阳性检出率,且高滴度的ACL,可作为预测流产发生及血栓形成的一种较为敏感的指标。
(3)脑血栓患者以IgG型ACL阳性率最高,且与临床密切相关;约70%未经治疗的ACL,阳性孕妇可发生自然流产和宫内死胎,尤其是IgM型ACL可作为自然流(死)产的前瞻性指标;血小板减少症则以IgG型ACL多见,且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呈正相关。
★四、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检查时要求:配合医生的检查,SLE患者神经病可能与ACA 对胶质细胞的抑制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及ACA对神经细胞和神
纤维的作用有关。
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书【产品名称】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通用名称】Anti-CardiolipinELISA(lgG)【包装规格】血小、(类风也是梗死后病情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抗心磷脂抗体可有lgA、lgG或lgM亚型,诊断价值最高的是高浓度的lgG抗体,但很多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lgA和lgM型抗心磷脂抗体。
才外,有证据表明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G型抗体与血小板减少症高度相关,而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M型抗体和溶血性贫血高度相关。
【检验原理】试剂盒中每个微孔板条有8个可拆分的包被有心磷脂的微孔。
第一次温育时,稀释后的样本在微孔中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抗心磷脂抗体识别抗原需要血浆蛋白(β2-糖蛋白1)作为辅助因子,为此,反应体系必含有这一辅助因子,如果样本阳性,特异性lgG(包括lgA和lgM)与抗原相结合,为了检测结合的抗体,可加入发生颜色反应的酶标抗人lgG抗体(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次温育,然后加入酶底物,发生颜色反应。
【主要组成成分】1、不同批号试剂盒内的酶结合物、样本缓冲液、清洗缓冲液、色原/底物液和终止液可互换。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保存,不要冰冻。
未开封前,除非特别说明,试剂盒中各成分自生产之日起可稳定1年。
1、包被有抗原的微孔板:自第一次开封后,抗原包被的微孔板在干燥的2-8℃的环境中保存至少4个月。
2、酶结合物:稀释后的酶结合物必须在稀释后的4小时内试用。
3、清洗缓冲液:稀释后的缓冲液于2-8℃最多可稳定一个月。
℃保存、从第一-标准品和对照血清:-酶结合物:10倍浓缩,使用前应充分混匀,用干净的吸管吸取需要量的酶结合物用样本缓冲液1:10稀释,如:需温育一条微孔板条。
则可取0.1ml浓缩酶结合物用0.9ml样本缓冲液稀释。
已稀释的酶结合物必须在4个月内使用。
-样本缓冲液:直接使用-清洗缓冲液:10倍浓缩。
如果浓缩清洗缓冲液中出现结晶,稀释前应加热到37度并充分混匀溶解。
抗心磷脂抗体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抗心磷脂抗体英文名称: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定义:一组针对各种带负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
包括抗心磷脂、抗磷脂酰丝氨酸、抗磷脂酰胺醇、抗磷脂酰甘油、抗磷脂酸等的抗体,可作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的诊断指标之一。
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分子(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抗体与血栓形成、血小板、自然流产或宫内死胎关系密切。
自1983年Harris等建立了测ACA的方法以来,有关该抗体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
目录简介抗磷脂综合征概述1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表现1、血栓形成12、胎儿妊娠丢失13、ACA引起胎儿死亡的机制14、血小板减少15、其他临床表现16、ACA致神经系统病变的机制准则1抗磷脂综合征诊断1、临床表现12、实验室指标13、诊断条件抗磷脂综合征治疗原则1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1、阿司匹林12、泼尼松13、肝素14、免疫球蛋白抗心磷脂抗体与乙型肝炎感染展开编辑本段简介ACA是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kantibodies,APA)的成份之一。
APA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其中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磷脂酸抗(anti-phosphatidicacidantibody)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antibody)等。
抗心磷脂是pangborn 1941年从牛的心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抗原性的磷脂,并加以命名,其在哺乳动物心肌中含量最高,每个心磷脂分子包含4个不饱和的脂肪酸,极易氧化。
抗心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是pangborn 1941 年从牛的心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含有抗原性的磷脂,并加以命名,其在哺乳动物心肌中含量最高,每个心磷脂分子包含4 个不饱和的脂肪酸,极易氧化。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 抗体)引发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重要体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
在同一患者可仅有上述一种体现,也可同时有多个体现。
APS 是一种本身免疫性疾病,现在公认的诊疗原则是病人含有下列临床特点之一:全身各脏器动、静脉血栓:复发性流产;胎儿死亡以及由于胎儿宫内窘迫提前分娩致新生儿死亡;本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上述临床体现同时伴有病人血清中出现 APL 涉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凝血因子(LA)。
在临床上由于抗心磷脂抗体的特异性更强,与上述临床体现关系更亲密,因而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征(anti-cardiolipin syndrome,ACS)。
APL 是一组对机体带磷脂负电荷的蛋白复合物产生的特异性本身抗体,机体内某些血浆蛋白如β2 糖蛋白(β2-GPI)的分子上带有 ACA 的抗原决定簇,ACA 与β2-GPI 结合后能识别带负电荷的磷脂复合物,并使β2-GPI 的表面构造发生变化而出现被 ACA 识别的表位,β2-GPI 含有克制凝血酶原、克制二磷酸腺苷(ADP)等引发的血小板聚集及其表面生成凝血酶、并阻滞磷脂依赖性凝血反映,当 ACA 与其反映后易形成血栓。
因此,当 ACL 结合到细胞上通过蛋白上的结合磷脂诱发促凝活性,磷脂在 APS 栓塞的发生机理中起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出现这种综合征时称为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而在非 SLE 患者中出现者称为原发性磷脂综合征。
本综合征涉及血栓栓塞(特别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血小板减少和伴有自体免疫性抗磷脂膜构造抗体的流产.体外凝血指标检查成果延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抗体诱导的血小板被激活和过敏产生富含磷脂酰丝氨酸的促凝物质表面和血小板减少症.ACA 是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kantibodies,APA)的成分之一。
欧蒙抗心磷脂抗体L g 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书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抗心磷脂抗体L g 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书【产品名称】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通用名称】Anti-Cardiolipin ELISA(lgG)【包装规格】【预期用途】用于体外定量或半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抗心磷脂抗体lgG。
适应症:抗磷脂综合症临床意义:与抗心磷脂抗体相关的临床并发症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症: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症、自发性流产、死胎和早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到大脑血栓形成等各种症状)、骨坏死的早期体征、肺高压。
抗心磷脂抗体见于50%的系统性红白狼疮患者和约5-40%的其他系统自身免疫异常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症、夏普综合症等)。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有发展为静脉和动脉血栓的危险(高浓度抗心磷脂抗体的患者发病风险约为80%)。
自发性流产、死胎和早期患者经常可检抗心磷脂抗体,与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征状无关。
但系统性红白狼疮患者更容易出现孕期并发症(达77%),可能的原因包括静脉血栓形成所致子宫内梗死。
心肌或大脑死后检测出高浓度的抗心磷脂抗体预示出现其他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率增高,也是梗死后病情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抗心磷脂抗体可有lgA、lgG或lgM亚型,诊断价值最高的是高浓度的lgG抗体,但很多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lgA和lgM型抗心磷脂抗体。
才外,有证据表明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G型抗体与血小板减少症高度相关,而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M型抗体和溶血性贫血高度相关。
【检验原理】试剂盒中每个微孔板条有8个可拆分的包被有心磷脂的微孔。
第一次温育时,稀释后的样本在微孔中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抗心磷脂抗体识别抗原需要血浆蛋白(β2-糖蛋白 1)作为辅助因子,为此,反应体系必含有这一辅助因子,如果样本阳性,特异性lgG(包括lgA和lgM)与抗原相结合,为了检测结合的抗体,可加入发生颜色反应的酶标抗人lgG抗体(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次温育,然后加入酶底物,发生颜色反应。
抗心磷脂抗体igg正常值范围1. 抗心磷脂抗体IgG是什么?要说抗心磷脂抗体IgG是什么,得从一块儿细说。
这玩意儿其实是一种免疫系统的产物,具体说就是一种抗体。
咱们的免疫系统有时候会搞点小情绪,误把一些正常的成分当成敌人。
这时候就会产生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G就是其中一种。
它们的工作是“监视”心磷脂这一类物质,心磷脂在咱们身体里的作用可大了,它帮助细胞维持正常功能。
要是抗心磷脂抗体出门遇到这些心磷脂,就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所以,检查它的水平是为了确定免疫系统是否“正常运作”,而且有没有搞出什么“大动静”。
2. 正常值范围是多少?2.1 常见的参考范围哎,说到正常值范围,这就像量体重一样,不同的医院或者实验室可能会有点小差别。
一般来说,抗心磷脂抗体IgG的正常值范围在020单位/毫升。
嗯,听着不算复杂对吧?这些值都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测量的。
若是你的值在这个范围内,说明你的免疫系统表现得相当靠谱,没啥大问题。
2.2 为什么范围会不同?不过,注意啦,正常值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像温度计上的水银一样,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一点点差异。
因此,最靠谱的办法还是听医生的建议,他们会根据你具体的情况,给出最准确的解读。
3. 检查结果有啥意思?3.1 正常结果如果你的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那你可以舒心地松口气。
说明你的身体没有因为这些抗体而出现问题,免疫系统也在正常运作。
就像你考了满分一样,这种结果是好消息,表示你的身体状态还是很健康的。
3.2 异常结果不过,如果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就得引起重视了。
这时候,抗心磷脂抗体IgG可能表示你的免疫系统出了点小差错。
常见的情况有抗磷脂综合症,这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的疾病,可能会导致血栓等问题。
这时,医生会进一步检查你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别急,也别慌,现代医学发达,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小结总的来说,抗心磷脂抗体IgG的正常值范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身体健康的信号。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王焕信;马金栋;刘国伟【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1(023)013【摘要】目的: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探讨ACA 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所有被检者进行ACA(IgG、IgA、IgM)检测,计算各组ACA结合指数及阳性率.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ACA-IgG 和ACA-IgM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最终死亡的病例中,ACA阳性率为94.4%,高于最终存活者的81.8%,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8例患者ACA均阳性;61例慢性肝炎患者中,ACA阳性的42例患者有11例分别于15~36个月发展为肝硬化,而ACA阴性的19例患者无肝硬化病例出现.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CA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ACA参与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两者之间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与ACA含量高低有关,阳性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越高,死亡危险越大;年龄偏轻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可能有ACA这一致病因素的参与,对年轻患者应追踪检测ACA;对慢性肝炎是否发展为肝硬化,ACA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提前干预治疗.【总页数】3页(P1583-1585)【作者】王焕信;马金栋;刘国伟【作者单位】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2100;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肽抗菌药物Cathelicidin hCAP18/LL-37的临床意义 [J], 夏春祥;曾东晓;陈丽华;韩春云;李雨松;纪小亭2.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J], 张文杰;毛维武;田淑菊;李朝霞;屈延;龚晏萱;杨建军;郭宏艳;金惠琴3.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0、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赵磊;刘殿武;王俊英;南月敏;戴二黑4.HBsAg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J], 卢建华;杨莉;叶立红;赵召霞;许怡;戴二黑5.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L-21的CD4^(+)T细胞频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范清琪;汪婷;陈沛冬;汪月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