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999.74 KB
- 文档页数:32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参考区间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参考区间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是一种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标志物,它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参考区间及其临床意义。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参考区间通常是根据大量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确定的。
在一般情况下,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参考值应该在阴性范围内,即抗体水平低于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
具体的参考区间可能会因实验室方法和试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检测报告中应该以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值为准。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和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肝脏胆管,逐渐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在PBC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研究表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的PBC患者通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如Sjögren综合征、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等。
因此,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检测可以辅助PBC 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的分型。
AIH是一种慢性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组织的持续性炎症和肝功能异常。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在AIH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研究发现,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的AIH患者在起病时更常见年轻女性,且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如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因此,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检测可以作为AIH的辅助诊断指标。
除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中的应用,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检测还对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在疾病进展和肝脏功能恶化方面具有较高的风险。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内科,皮肤性病,风湿科病症体征:脑缺血,高血压,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疾病介绍: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怎么回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APL抗体引起APS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APS中血栓形成机制与APL抗体有关,磷脂本身是正常抗凝系统中的成分之一,因APL抗体与抗凝系统中某些蛋白,有交叉反应而造成了血凝异常,2糖蛋白Ⅰ(2-GLYCOPROTEIN Ⅰ,2GPⅠ,一种载脂蛋白)本身通过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而具有抗凝作用,当它和APL抗体或抗2GPⅠ抗体结合后则促使了血凝作用,引起血小板减少是由于IGG型APL抗体对位于血小板膜内侧面的磷脂酰丝氨酸(PTC)的作用,当血小板被激活时PTC就被暴露并与APL抗体结合而使血小板破坏,聚集,APL抗体也可与红细胞的PTC结合而引起溶血性贫血,此外,APL抗体对内皮细胞,前列环素的作用及与补体受体,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等的交叉反应,也可能是发病机制的一部分症状体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1.血栓形成血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均可出现血栓形成,常受累的有外周血管,脑血管及心,肺,肾等脏器的血管,血栓一般为单发,血栓的发生与血清抗磷脂抗体滴度的变化无明显关系,但有时大血栓的形成常伴有抗体滴度的下降。
抗磷脂抗体检测方法
抗磷脂抗体检测方法是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是否存在抗磷脂抗体(APA),这是一类自身免疫抗体,与磷脂类物质结合而产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磷脂抗体检测方法:
1.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在抗磷脂抗体检测中也广泛应用。
该方法将标准化的抗磷脂抗原固定在微孔板上,然后通过加入待测血清样本,观察是否有抗磷脂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结果可以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染色来定量或定性分析。
2.凝集试验:抗磷脂抗体可与磷脂类物质结合形成凝集,因此凝集试验也是一种常见的抗磷脂抗体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向抗原和血清混合后进行观察,观察是否有凝集形成。
3.血浆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CRP):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但高水平的hs-CRP也可能与抗磷脂抗体的存在相关。
因此,测量血浆中的hs-CRP水平也可以作为抗磷脂抗体的间接指标。
抗心磷脂抗体标准范围抗心磷脂抗体(aPL)是一类自身抗体,它们与磷脂分子结合并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是非常低的,但是一些疾病或药物可能会导致其水平升高,这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了解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通常被定义为:1. IgG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G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2. IgM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M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3. IgA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A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标准范围,因此在进行检测和解读结果时,应该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此外,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疾病,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抗心磷脂抗体的异常水平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抗体相关的妊娠并发症等。
在这些疾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异常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胎儿死亡、中风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监测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疾病相关的检测外,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也可能受到药物的影响。
一些药物,特别是抗凝血药物和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在进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时,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解读检测结果。
总之,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了解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疾病,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参考区间摘要:1.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检测的意义2.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正常值参考区间3.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检测方法4.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与膜性肾病的关系正文: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Anti-PLA2R Antibody)是一种自身抗体,与磷脂酶A2 受体(PLA2R)结合,对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MN)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1.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检测的意义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检测主要用于诊断原发性膜性肾病,尤其是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困难的患者。
该抗体与磷脂酶A2 受体结合后,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从而出现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性蛋白尿等症状。
因此,检测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有助于对膜性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2.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正常值参考区间目前,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正常值的参考区间尚未完全统一。
不同实验室和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
一般认为,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小于14 U/mL(或179拷贝/mL)时,可判定为阴性;超过14 U/mL(或179拷贝/mL)但小于等于35 U/mL(或458拷贝/mL)时,为可疑阳性;超过35 U/mL(或458拷贝/mL)时,可判定为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仅提示可能存在膜性肾病,并不能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3.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检测方法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
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
4.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与膜性肾病的关系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与膜性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抗磷脂酶A2 受体抗体阳性患者中,约有99% 的人患有原发性膜性肾病。
磷脂抗体谱六项
磷脂抗体谱六项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用于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
磷脂抗体谱六项检测的是患者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磷脂抗体,包括:
1. 抗心磷脂抗体(aCL):这种抗体与心磷脂相关,是APS
的主要标记物之一。
2. β2糖蛋白抗体(β2GPI):这种抗体与β2糖蛋白相关,也是APS的主要标记物之一。
3. 抗磷脂抗体(aPL):这是一组与磷脂分子相关的抗体,包括IgG、IgM和IgA类型。
4. aCL-IgG:这是抗心磷脂抗体中的一种特定亚型。
5. aCL-IgM:这是抗心磷脂抗体中的另一种特定亚型。
6. 抗β2GPI抗体(aβ2GPI):这是抗β2糖蛋白抗体的统称。
通过检测以上六种抗体的存在和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对APS 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评估。
中文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英文名:antiphospholipidsyndrome概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
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antibody,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
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大约30%~40%的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可出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10%~15%健康搜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儿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女性更为常见(男女之比约为2∶3)发病年龄为8个月至16岁(平均为10岁)。
病因:抗磷脂抗体是指狼疮抗凝物质(lupus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antibody,ACL)或针对其他磷脂或磷脂复合物的健康搜索一组自身抗体。
抗磷脂抗体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
用细菌免疫动物可诱发抗磷脂抗体的产生,说明感染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
另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HLA-DR7及DR4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出现健康搜索的频率增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HLA-DR53出现的频率较高。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是血栓形成所有的临床表现均与之有关。
以往认为抗磷脂抗体只针对带阴电荷的磷脂,现在发现抗磷脂抗体可能更直接作用于一种或多种与磷脂结合的血浆蛋白质或这些蛋白质与磷脂结合的复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β2糖蛋白Ⅰ(β2-glycoproteinⅠ,β2-GPⅠ)和凝血酶原。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报告单摘要:一、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概述二、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的意义三、报告单解读注意事项四、阳性结果的处理与建议五、阴性结果的解读与意义正文:一、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概述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抗PLA2R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人体血清中。
近年来,研究发现抗PLA2R抗体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如原发性膜性肾病等。
抗PLA2R抗体检测对于这类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的意义1.辅助诊断:抗PLA2R抗体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阳性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医生确诊。
2.病情评估:抗PLA2R抗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
3.监测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抗PLA2R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三、报告单解读注意事项1.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检测抗PLA2R抗体的常用方法,报告单上会显示抗体浓度。
2.正常范围:正常人群中抗PLA2R抗体水平较低,一般小于1.0 RU/ml。
3.结果判定:报告单上通常会标注抗体浓度,阳性界值为1.0 RU/ml。
抗体浓度越高,病情可能越严重。
四、阳性结果的处理与建议1.进一步检查:若抗PLA2R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建议患者进行相关影像学、生化等检查,全面评估病情。
2.确诊疾病: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确诊原发性膜性肾病等疾病。
3.治疗方案: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等。
4.定期复查: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抗PLA2R抗体水平,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五、阴性结果的解读与意义1.排除原发性膜性肾病等抗PLA2R抗体相关疾病。
2.部分患者抗PLA2R抗体阴性,但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3.阴性结果不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总之,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报告单对于诊断、评估和治疗抗PLA2R 抗体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血清学检查可以出现持续性抗磷脂抗体阳性,主要的特征是血栓形成和病理妊娠。
诊断该疾病需要同时具备至少1项临床标准和至少1项辅助检验标准。
临床标准包括:
(1)血栓形成,任何器官或组织发生1次及1次以上的血栓栓塞,并有影像学或组织学证据,且病变部位无血管炎的表现。
(2)病理妊娠,孕10周以后发生的死胎,孕34周前发生的早产(胎儿形态结构无异常),孕10周前发生连续3次及以上的不能解释的自发性流产(需排除遗传、内分泌方面的异常)。
检验标准,至少间隔12周以上,发现2次以下抗体异常。
(1)血浆中狼疮抗凝物检测呈现阳性。
(2)检测到血清中的中高滴度IgG/IgM型抗心磷脂抗体。
(3)血清中检测到的中高滴度IgG/IgM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血栓栓塞的表现进行处理,并采用长期抗凝进行二级预防。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标准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必备条件:确定存在至少两次检测异常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或lupus anticoagulant或beta-2 glycoprotein I antibodies)的阳性结果,间隔至少12周,同时
排除使用干扰药物的可能性。
2. 必备临床表现:
- 血栓性事件:如静脉或动脉血栓、肺栓塞等。
- 未特异性的反复流产:至少连续两次妊娠丢失其中一子宫
的妊娠期在10周以上。
3. 排除诊断: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栓性事件和重复流产的原因,例如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某些感染、某些药物的使用、血液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全球通用的统一标准,不同学术组织和指南可能会有略微差异的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是为了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确诊。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参考区间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参考区间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它可以与磷脂酶A2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本篇文章将介绍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参考区间以及其相关的临床意义。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参考区间是指正常人群中该抗体的浓度范围。
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检测方法,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参考区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阳性参考区间为大于等于20 U/mL,阴性参考区间为小于20 U/mL。
但是,具体的参考区间还需要根据实验室的标准来确定。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检测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阳性检测结果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
磷脂酶A2受体抗体与SLE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其阳性检测结果可以作为SLE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此外,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还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相关。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等。
这些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检测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确定抗体的存在与否。
ELISA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优点,已成为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的金标准。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
阳性的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结果并不意味着患者一定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因此,准确的诊断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虽然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参考区间和临床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阳性结果并不具有特异性,可能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等因素相关。
因此,在进行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抗磷脂抗体谱六项
抗磷脂抗体谱是一种检测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一组抗体的检测项目。
这些抗体通常与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有关,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磷脂抗体,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其他血管问题。
抗磷脂抗体谱六项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抗体的检测:
1.抗基底膜抗体(Anti-Basal Ganglia Antibodies,ABA):这是
一种抗体,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运动神经元疾病有
关。
2.抗磷脂抗体IgG:抗磷脂抗体是一类抗磷脂脂质的抗体,包括
IgG和IgM两种类型。
3.抗磷脂抗体IgM:IgM型抗磷脂抗体也是与抗磷脂抗体综合症
相关的抗体类型。
4.抗磷脂抗体抗凝物质:这是一种可能影响血液凝结和抗凝的抗
体。
5.抗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与抗磷脂抗体综合症相关的另一
种抗体。
6.抗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gM:IgM型的抗β2糖蛋白I抗体。
这六项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抗磷脂抗体综合症,并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些抗体检测通常在风湿免疫学或免疫学领域的实验室进行。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检测,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详细的建议和解释。
抗磷脂抗体谱4项
抗磷脂抗体谱通常包括以下四项指标:
1.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ACL):ACL抗体
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抗磷脂抗
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中常出现。
可以测定IgG、IgM和
IgA类型的ACL抗体。
2. 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beta2 glycoprotein I antibody,
β2GPI):β2GPI是一种人体内的磷脂结合蛋白,抗β2GPI抗
体与血中的β2GPI结合,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异常和血栓形成。
3. lupus anticoagulant(LA):LA是一种可以引起体内自凝的
抗体,与磷脂结合后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容易导致凝血异常和血栓形成。
4.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aPL):抗磷脂抗体
包括上述的ACL和β2GPI抗体,以及其他类型的抗体,如抗
磷脂抗体预防蛋白(anticardiolipin binding protein antibody, aCLBP)等。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中,抗磷脂抗体
的存在与血栓形成、反复流产等症状有关。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
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 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
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血栓形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趾坏死血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均可出现血栓形成,常受累的有外周血管、脑血管及心、肺、肾等脏器的血管,血栓一般为单发。
血栓的发生与血清抗磷脂抗体滴度的变化无明显关系,但有时大血栓的形成常伴有抗体滴度的下降。
妊娠的表现大约一半左右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可出现流产,流产一般发生于妊娠中后期主要是由于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及胎盘梗死导致胎盘的功能下降所致。
流产的发生与IgG型抗磷脂抗体关系密切IgM和IgA型抗磷脂抗体阳性者流产的发生率极低。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在妊娠期间的其他表现还有: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早产等,它们的发生率大概均为30%左右。
这些临床表现在妊娠期间易加重少数非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血清高滴度的IgG抗磷脂抗体可使流产的风险增加,但是否引起其他的妇产科并发症的增加尚不清楚。
而大多数非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虽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但临床的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能正常妊娠。
血小板减少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中度的血小板减少(一般>50×109/L)。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虽有血小板减少,但仍易发生血栓形成,很少有出血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血小板减少与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有关。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APS, 血管, 抗体综合征, 磷脂, ACA[hide=5]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 )概念: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相关,以动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的血栓性疾病。
抗磷脂抗体APL主要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物LA。
目前国内外通用第8届国际抗磷脂抗体研讨会标准。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血管栓塞: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性血栓,除了浅表静脉血栓外,血栓必须为影像学、多普勒检查或组织病理学证实,组织病理学证据为在无明显血管壁炎症的情况下存在血栓;②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形态正常的胎儿,在妊娠第10周或10周以后,发生1次或1次以上不明原因的死亡,通过超声或直接肉眼检查证实胎儿形态正常;在妊娠第34周或34周前,由于严重的先兆子痫、子痫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形态正常的新生儿发生1次或1次以上的早产;排除了母亲解剖或激素方面的异常及父母染色体方面的病因,在妊娠10周前,发生3次或3次以上不明原因的连续性习惯流产。
实验室标准:①用标准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β2糖蛋白1依赖的抗心磷脂抗体、间隔至少6周、2次或2次以上血液中存在中、高滴度的抗心磷脂抗体IgG 和/或IgM;②间隔至少6周,2次或2次以上,按国际血栓和止血学会(狼疮抗凝物质/磷质依赖抗体分会)指南,在血浆中检测到狼疮抗凝物质。
在临床指标中存在一项,且实验室检查也存在一项以上可以诊断。
APS发生栓塞的机制:①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磷脂结合,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血管收缩;②与血小板膜磷脂作用,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③直接损伤内皮细胞,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释放而促进血栓形成;④中和β2糖蛋白1的抗凝作用。
APS分类:1、根据病因分类:(1)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2)继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原因有SLE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肿瘤、感染(细菌、病毒、原虫),炎症、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