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311.31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面试题目1. 题目一:请简述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2)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要点;(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原则。
2. 题目二:请详细描述慢性肾衰竭的分期、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1)慢性肾衰竭的分期;(2)慢性肾衰竭的病因;(3)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4)慢性肾衰竭的诊断;(5)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
3. 题目三:请简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要点;(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4. 题目四:请详细描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1)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2)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3)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5. 题目五:请简述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1)高血压病的病因;(2)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3)高血压病的诊断;(4)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二、专业知识医疗结构化面试题目1. 题目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专业技能?(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3)加强实践经验积累;(4)完善激励机制。
2. 题目二: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如何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1)深化医改,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3)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4)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3. 题目三:如何应对医患矛盾,维护医患关系和谐?(1)加强医患沟通,增进相互理解;(2)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3)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4)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4. 题目四:如何应对医学谣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1)加强科普宣传,普及医学知识;(2)提高媒体素养,加强舆论引导;(3)加强医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4)完善法律法规,打击违法行为。
呼吸内科肺炎疾病护理要点解答肺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为呼吸系统常见病。
病原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免疫原性损伤等均可引起肺炎。
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并发肺炎的病死率高。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由于局部防御功能的正常发挥,可使气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状态。
当个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及病原体数量增多、毒力增强时,病原菌被吸入下呼吸道,并在肺泡内生长繁殖,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和渗出,引起系列临床症状。
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病毒等。
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可引起肺组织的坏死性病变容易形成空洞外,肺炎治愈后多不留瘢痕,肺的结构与功能可恢复。
病原菌可通过以下途径入侵:口咽部定植菌吸入;周围空气中带菌气溶胶的直接吸入;由菌血症引起的血行感染;邻近感染部位直接蔓延至肺。
分类如下。
(1)按病因分类。
分为:①细菌性肺炎。
②病毒性肺炎。
③真菌性肺炎。
④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⑤理化性因素所致肺炎。
(2)按解剖学分类。
分为:①大叶性肺炎。
②小叶性肺炎。
③间质性肺炎。
(3)按感染来源分类。
分为:①社区获得性肺炎。
②医院获得性肺炎。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与体征多数肺炎患者起病急剧,有高热、咳嗽、咳痰症状,不同类型的肺炎痰液有所区别,当炎症累及胸膜可出现胸痛,常伴随全身毒性症状,如疲乏、肌肉酸痛、食欲缺乏等。
(二)并发症(1)感染性休克:当病原菌入侵使微循环和小动脉扩张,有效血容量锐减,周围循环衰竭而引起休克,出现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2)低氧血症:炎症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气体交换障碍引起低氧血症,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3)肺脓肿:肺部炎症的激化,可形成肺脓肿,咳出大量脓痰或脓血痰,有臭味。
(4)肺不张:多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由于无力咳嗽,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的肺组织萎缩。
分析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摘要】目的:探析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CT征象。
结果: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生于8~13岁的儿童,以发热并咳嗽、黏痰、胸痛及肺部阳性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显示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生于右下叶,以肺纹理及肺野的病变为主,后期会吸收炎症渗出液,直至恢复正常;CT征象以支气管充气相、支气管壁增厚和肺气肿为主,所有患儿均会出现淋巴结结影,而多数患儿会出现胸腔积液。
结论:临床上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CT检查对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进行明确的诊断。
【关键词】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43-02肺炎链球菌是存在于人体口、鼻咽部的正常菌群,也是小儿呼吸道急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诱发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同时肺炎链球菌还可以通过血液播散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性疾病[1]。
为了探析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笔者选取了90例患儿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血清学检查及链球菌培养确诊。
90例患儿中男童51例,女童39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9.7±0.8)岁;病程2~5天,平均病程(3.1±0.5)天。
1.2 X线检查患儿取站立位,将X线的靶距设置为100~160cm,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设定曝光条件,对患者进行胸部正侧位片摄影。
1.3 CT检查患儿取仰卧位后,嘱其屏住呼吸,设置16排螺旋CT的扫描参数:电压120KV、层厚7.5mm、层距7.5mm、螺距0.9、重建层厚1.25mm,从患儿胸廓入口扫描至肺底。
肺炎(一)肺炎球菌肺炎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或称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约占院外感染肺炎的半数。
肺段或肺叶呈急性炎性实变,临床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起病通常急骤。
近年来典型病例少见。
1.临床表现(1)症状:①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②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③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2)体征: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2.并发症①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
②并发胸膜炎时多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液;③偶尔发生脓胸。
④肺脓肿亦为常见并发症。
3.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
病原菌检测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鉴别:(1)干酪样肺炎常呈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结核毒血症状,痰中易找到结核菌,X 线显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2)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当今流行的SARS(非典型肺炎)等,病原学有助诊断。
链球菌感染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链球菌感染概述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形态呈链状排列。
链球菌感染为链球菌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链球菌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血尿、蛋白尿等。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乏力、厌食、血尿、咽炎、扁桃体炎等。
主要病因:感染、抵抗力差。
检查项目: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肝功能检查、血氧饱和度测定等。
重要提醒: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除了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外,还应注意预防,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临床分类:1、按溶血现象分类链球菌按照按溶血现象可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三类。
2、按抗原结构分类根据链球菌细胞壁中抗原结构的不同,可有很多种类,临床中较常见的有以下三种:A群链球菌(如化脓性链球菌),常引起咽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丹毒、猩红热、蜂窝织炎等疾病;B群(无乳链球菌),主要引起新生儿肺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D群(牛链球菌),常引起败血症及心内膜炎等。
3、按生化反应分类可分为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前者可引起肺炎链球菌肺炎、脑膜炎及心内膜炎;后者可引起龋齿和心内膜炎。
二、链球菌感染的发病特点三、链球菌感染的病因病因总述:链球菌感染与人体抵抗力和感染的菌种有关。
基本病因:链球菌感染与人体的抵抗力、感染的菌种、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还与其产生的毒素及酶的关系有关。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链球菌感染的症状症状总述:链球菌感染与人体抵抗力和感染的菌种有关。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分2类:一类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脓皮病、肺炎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感染为人类常见疾病,不仅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四季均可发生。
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双球菌(Diplococ- cuspneumoniae),存在于正常人体的口、鼻、咽腔,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方致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目录链球菌科丙型链球菌一般不致病,常存在于粮食、乳品中,在乳制品、泡菜和粉丝的制做中起作用。
明串珠菌属现有6个种,存在于植物体表,也见于青贮、泡菜、果酒、乳制品中,常可增加产品风味,但在制糖工业中,明串珠菌是有害菌。
肠膜明串珠菌能从蔗糖产生葡聚糖,可作为代血浆。
片球菌属有5个种,存在于植物体表和植物的制品(如青贮、泡菜、果酒)中。
西方国家制造腊肠、熏肉时,利用片球菌迅速降低制品的pH值,以防止腐坏。
片球菌由于耐酒精和酒花,常成为啤酒的为害菌,使啤酒混浊败坏。
气球菌属仅有1种,即绿色气球菌。
链球菌科孪生球菌属仅有1种,即溶血孪生球菌。
病原学链球菌属是链球菌科的成员之一,链球菌是圆形或卵圆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无芽胞,无动力,过氧化氢酶阴性,不耐热(55~60℃30分钟即可杀死),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为成对或成链状排列的球菌。
易被各种常用消毒药杀灭,但对各种自然因素却有一定的抵抗力。
在痰、渗出物及动物排泄物中可生存数周,在尘埃中无日光照射时可生存数日,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从水、尘埃、乳汁、健康人的鼻咽链球菌感染部、人及动物粪便中皆可检出。
链球菌的分类至今尚未统一,目前常将链球菌属按溶血能力分为甲型(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γ型)溶血性链球菌3类,甲型链球菌致病力弱,为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丙型链球菌为口腔、鼻咽部及肠道的正常菌群,通常为非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链球菌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
这一分类法简单,临床使用方便。
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和治疗方案一、引言肺部感染是指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侵入肺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
这种感染会导致肺泡和支气管受损,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了解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1. 细菌类细菌性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中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病原菌:(1)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性肺部感染致病菌之一,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普遍。
(2)卡他莫拉菌:该细菌引起的霍乱杆菌感染可以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耐药性强的细菌常伴随医院内感染出现,对青霉素等一线抗生素有抵抗力。
(4)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在长期卧床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及呼吸机使用者中引起感染。
2. 病毒类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感染也相当常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毒致病菌:(1)流感病毒: 流感通常会导致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其严重程度因季节、年龄和免疫状态而异。
(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这种病毒多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导致肺部炎症和呼吸困难。
3. 真菌类真菌性肺部感染较为少见,但仍然需要警惕以下几种真菌:(1)念珠菌属:是引起真菌性肺部感染最常见的代表性真菌之一。
念珠菌科中的几个物种可导致肺炎或深部组织感染。
(2)曲霉菌:此类真菌通常存在于环境中的土壤、植物和腐朽物中,对免疫缺陷者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较具威胁性。
三、治疗方案1. 细菌性肺部感染的治疗对于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这些药物对链球菌属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2)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和左氧氟沙星等,适用于一些耐药性细菌引起的感染。
除了使用抗生素,高效液态抽吸和保持水分摄入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2. 病毒性肺部感染的治疗由于抗生素无法直接针对病毒进行治疗,因此在处理病毒性肺部感染时,主要侧重于舒缓症状和提高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治愈2例肺炎伴肺部结节的病例分析一、前言:肺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发炎发生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肺炎链球菌感染是细菌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
典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疲乏,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脓肿,与其他呼吸疾病相比,肺炎不会出现肺组织的破坏,是一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对肺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一般7-10可完全好转,不会遗留后遗症。
二、病历介绍(1)一般资料1.1病历一:患者,张x,女性,35岁,因“咳嗽、咳痰3天,加重伴发热1天”入院。
1.2病历二:患者,刘xx,男性,47岁,因“咳嗽、胸闷、喘憋4天”入院。
(2)入院诊断:2.1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急性加重期,中医诊断:风温肺热病2.2西医诊断:肺炎,肺结节,中医诊断:风温肺热病(3)现病史:3.1 患者3天劳累后出现咳嗽、咳痰,咳黄色脓痰不易咳出,活动后咳嗽加重,无发热、盗汗、无鼻塞、流涕,自行服用头孢克肟效果差,于1天上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发热,体温38.6摄氏度,自服布洛芬胶囊效果差。
3.2 患者4天前淋雨后出现咳嗽、咳痰,伴有喘憋感,活动后不适感加重,痰不易咳出,无发热、盗汗、无鼻塞、流涕,未服用药物。
(4)入院查体:4.1 T38.6°C, P110次/分,R22次/分, BP125/78mmH。
呼吸粗,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4.2 :T37.0°C, P107次/分,R25次/分, BP142/78mmH。
呼吸粗,右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5)辅助检查(阳性体征):5.1胸部ct示双肺炎症,部分实变。
WBC 12.30*109,C反应蛋白10.24g/l5.2胸部ct示右肺中叶炎症,右肺可见强回声点,约1*1.5mm,边界清楚,建议定期复查。
WBC 10.30*109,C反应蛋白2.24g/l(6)入院后处理:6.1入院后给予胸部ct、血常规、c反应蛋白、住院大生化、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常规继续抗炎、止咳、退热药物治疗,并给予中药汤剂增强免疫力。
支气管肺炎的病例分析及治疗经验分享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本文将针对一例支气管肺炎病例进行分析,并分享该病例的治疗经验。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65岁的男性,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
他曾长期吸烟,同时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既往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呼吸音减弱,有少量黏稠痰液。
胸部X光显示右下肺有片状浸润阴影。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胸部X光显示的肺部浸润阴影,可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支气管肺炎。
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查显示,患者的咳嗽痰液中检出了肺炎链球菌。
治疗经验分享:1. 确定病原菌:支气管肺炎病原菌多样,对于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了解和确认病原菌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痰液培养和荚膜溶解试验等病原学检查,可以迅速获得准确的病原菌信息,从而指导治疗。
2. 根据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合理用药:肺炎链球菌是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
在确定病原菌后,根据细菌对各类药物的敏感性,制定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对于高危患者和重症患者,可以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
3. 充分清除痰液:支气管肺炎患者痰液黏稠,易附着于支气管黏膜上,加重炎症反应和阻塞性病变。
因此,及时清除痰液对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进行有效的体位引流和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促使痰液排出。
4. 积极处理合并症:支气管肺炎患者常合并有气道高反应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因此,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同时,要注意积极处理合并症,如给予氧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应用支气管镜等辅助治疗措施。
5. 合理预防和康复护理:支气管肺炎的预防和康复也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在预防方面,应加强个人卫生,适度运动,补充营养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康复护理方面,可以进行肺功能锻炼、呼吸肌锻炼、营养支持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结: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早期明确病因、及时合理用药、积极处理合并症以及合理预防和康复护理,是有效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关键。
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发表时间:
2013-06-24T17:11:12.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 作者: 刘宁 何苗 刘海燕 付海涛
[导读] 并发症的处理 经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常在24h或数日内逐渐下降。
刘宁
何苗 刘海燕 付海涛(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56-02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为圆形、卵圆形或柳叶刀形,多成对或短链排列。在血琼脂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α-溶血。该菌的荚
膜决定其致病力,无荚膜者通常不致病,荚膜多糖体具有特异抗原性,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目前已有
86个亚型,成人致病菌多
为
1~9型和12型,第3型毒力最强。有20%~40%(春季可高达40%~70%)的正常人鼻咽部分可分离出呼吸道定植菌——肺炎链球菌。当
人体呼吸道防御机能降低时,细菌则可越过上气道及支气管的黏液纤毛清除屏障进入肺泡,并在肺泡内繁殖,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扩
张,引起黏液性水肿及多形核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渗出,渗出液中含有细菌,并经肺泡
Cohn孔向邻近肺组织蔓延,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
由于病变发生始于外周,故叶间分界清晰,有
5%~10%的病变可波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老年及婴儿也可由支气管播散,而形成支
气管肺炎。因肺炎链球菌不产生任何毒素,故不会引起原发性肺组织坏死而形成空洞。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1
病史 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等诱因,多有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2.1.2
典型表现 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突起寒战、高热(体温在39~40℃,呈稽留热)、多汗、心悸、呼吸困难、食欲缺乏、恶心、呕
吐、头痛、头昏、全身肌肉酸痛;②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少痰,开始咳出少量黏液性或带血丝痰,
24~48h后咳出黏稠脓性铁锈色痰(与
肺泡渗出与出血有关
)。75%患者有明显的患侧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可使其取患侧卧位。
2.2
体征
2.2.1
一般状态检查 急性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呼吸急速,脉搏增快,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严重感染者
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严重感染时可并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混合性呼吸困难、发绀、
嗜睡、谵妄、昏迷等。
2.2.2
肺部检查 ①视诊:患侧呼吸运动幅度减小;②触诊:双侧胸廓扩张度不对称,肺实变部位触觉语颤增强,累及胸膜时有胸膜摩
擦感;③叩诊:肺实变部位呈浊音或实音;④听诊:在肺实变部位,早期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累及
胸膜时有胸膜摩擦音。
2.2.3
其他检查 严重感染者可并发心律失常、肠胀气、上腹部压痛(由于炎症累及膈胸膜),累及脑膜时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反射。
在发病5~10天后,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恢复正常;使用了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体温可在1~3天内恢复正常,其他的症状与
体征亦随之逐渐消失。本病的自然病程为
1~2周。
3
治疗
3.1
治疗原则
3.1.1
早期、足量、足疗程地选择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3.1.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有效的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处理并发症。
3.2
治疗措施
3.2.1
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G:①轻者:每日青霉素G 240万U,分3次肌内注射,或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每日60万U,每12 h肌内
注射一次;②稍重者:青霉素
G每日240万~480万U,分次静脉滴注,每6~8h 1次;③重症及并发脑膜炎者:每日青霉素G 1000万~
3000
万U,分4次静脉滴注。
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多重耐
药菌株感染者还可选用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治疗的标准疗程通常为14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3.2.2
支持疗法 ①休息:卧床休息;②饮食: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每日饮水量最好在1~2L,不愿大量饮水和有失
水者可静脉输液;③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对危重者还应密切观察神志变化,记录
24 h出入液量。
3.2.3
对症治疗 ①高热: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为主,尽量避免使用解热药;②呼吸困难、发绀:给氧;③剧烈胸痛:可待因15mg
口服;④烦躁不安、谵妄、失眠:地西泮
5mg或水合氯醛1~1.5g口服;⑤麻痹性肠梗阻或胃扩张:应暂时禁食、禁饮和胃肠减压,直至肠
蠕动恢复。
3.2.4
并发症的处理 经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常在24h或数日内逐渐下降。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应考虑:①肺炎链球菌
的肺外感染
(如脓胸、心包炎等);②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感染;③混合细菌感染;④药物热或并存其他疾病(肺癌)等。应针对这些原因,
重新制订有效的治疗原则和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张秀珍,胡云建,赵敏,倪语星,许淑珍,黄心宏.2001~2003年社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动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07期.
[2]
鲜墨,吴忠道.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3]
丁晶晶,施毅.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