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吟诵(第十一课)——虚字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42
小古文猫斗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猫m āo 斗d òu 》 黄hu án ɡ 白b ái 二èr 猫m āo,斗d òu 于y ú 屋w ū 上sh àn ɡ,呼h ū 呼h ū而ér 鸣m ín ɡ,耸s ǒn ɡ 毛m áo 竖sh ù 尾w ěi ,四s ì 目m ù 对du ì 射sh è,两li ǎn ɡ 不b ù 相xi ān ɡ 下xi à。
久ji ǔ 之zh ī,白b ái 猫m āo 稍sh āo 退tu ì 缩su ō,黄hu án ɡ 猫m āo 奋f èn 起q ǐ 逐zh ú 之zh ī,白b ái 猫m āo 走z ǒu 入r ù 室sh ì,不b ù 敢ɡǎn 复f ù 出ch ū。
二、注释(1)斗:打架。
(2)于:在。
(3)鸣:叫喊。
(4)目:眼睛。
(5)稍:稍微。
(6)逐:追赶。
(7)复:再。
三、翻译有黄猫和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它们都发出呼呼的叫喊,两只猫的毛都耸立起来了,尾巴也竖起来了,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
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跑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了。
四、全文停顿。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五、课外拓展文中的“走”,与我们平时说的走意思一样吗?走在古代表示跑。
类似意思的古诗和成语还有:①儿童急走追黄蝶;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③飞沙走石;④远走高飞;⑤东奔西走。
六、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 )猫,另一只是( )猫。
第11课古代诗歌三首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九曲黄河(qǔ) 环绕(rào) 天涯B.花木成畦(qí) 南朝(cháo) 黄莺C.浪淘风簸(bǒ) 织女(zhī) 毛檐D.两山排闼(dá) 银河(yín) 酒旗【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
选项A,九曲黄河(qǔ)改为:九曲黄河(qū),意思是迂回曲折的黄河。
选项B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选项C,毛檐改为:茅檐,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
茅檐指茅屋。
选项D,两山排闼(dá)改为:两山排闼(tà),意思是两座大山打开门。
2.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颠簸。
B.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郭:山城,山村。
C.茅檐长扫净无苔 苔:青苔。
D.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一千里地。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选项A句子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句意“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其中“簸”意思是“掀翻,上下簸动。
颠簸”。
此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B句子出自唐代杜牧《江南春》,句意“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其中“山郭”意思是“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此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C句子出自宋代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句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其中“苔”意思是“青苔”。
此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D句子出自唐代杜牧《江南春》,句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其中“千里”意思是“形容面积广阔”。
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3.“浪淘风簸自天涯”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边际B.范围C.限度【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本:声韵涵义。
吟诵之本,即吟诵的目的、归宿,是把诗文的涵义真实完整深刻地传达出来。
吟诵的时候,尤其要运用声韵手段,传达声韵涵义。
九法:1、依字行腔:就是依普通话的四声调来进行~即字的乐音要按照字音的声、韵、调进行,字正腔圆,不倒字~平(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
2、依义行调:依义行调,说的是一句话怎么唱,这个旋律的由来。
旋律从哪里来从字音声调来。
怎么组合根据句意进行组合,这就是依义行调。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乃至旋律,由表达的涵义决定。
(按照诗文的涵义来安排旋律)(汉诗文的涵义的四个层次:字义:字面的意思。
音义:读音的意思、读法的意思。
意象:经典的意思。
文化:精神的内涵。
)3、入短韵长:即入声字要短促有力,韵字要拖长。
4、平长仄短: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入声字归仄。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5、平低仄高:平声“-”低,仄声“|”高。
(诗歌每句中的高低起伏就出来了)6、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普通话吟诵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来吟诵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音都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的,部分字音需要文读。
文读是吟诵的传统,就是某些字要按照古音或官话来读。
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
普通话的文读分三种情况:一是入声字要读短音;二是韵字一定要押韵,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某些句尾押韵的字已经不押韵了,但是在吟诵的时候,要尽量参照古音使之押韵;三是个别字要文读,这种字都是传统上就是要文读的,比如“秋思”的“思”读四声,“遥看瀑布”的“看”读一声等,这些读音往往与平仄格律有关,读错了就乱了格律,失了韵味,所以要文读。
7、腔音唱法:腔音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与西方音乐体系相反。
吟诵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随时变化大小,声断意连,以传情达意。
古诗词中虚词的意义分析作者:刘小华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7年第12期鉴赏古诗词时,人们往往忽视诗词中虚词的作用。
其实虚词往往不“虚”,诗人对似乎无足轻重的虚词往往情有独钟,经过精心锤炼,虚词反而耐人寻味。
如“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杜甫《滕王亭子》),其中“犹”“自”为诗人精心雕琢的虚字,此句一写墙外,一写亭中,墙外旧景“犹”在,亭中松声“自”响,经过两个虚字的点染,将滕王阁见证的历史沧桑一笔唤醒。
再如周邦彦咏蔷薇词:“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
有了这些虚词,诗词就显得韵味十足,情深意长了。
虚词在古诗词中往往起到一种舒缓音节的作用。
古诗词讲究节奏的匀称,音节的和谐。
虚词运用得当,文章气势旋转流畅,吟诵起来余音缭绕,余韵悠长。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有人挑剔说可删去“与”、“共”二个虚词,其实不然。
从音韵节奏上看,原句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改句成了“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两相比较,原句节奏从容舒缓,音韵十足,吟诵时能唤起读者的形象思维;改句节奏紧迫,使人不暇思索。
正是有了这两个字,才使句子音节和谐,脉络连贯。
没有这两个字便会韵味全失。
从意境上看,原句写仰视所见,重在写“落霞”,而以“孤鹜”为衬托;下句写俯视所见,重在写“秋水”,而以“长天”为衬托。
两句合起来看,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历历如画地表现了滕王阁的绮丽景色。
如果删去“与”、“共”二字,文中的意境就不可能达到如此鲜明的程度。
虚词在古诗词中还能起到表情达意、深化意境的作用。
清人袁仁林《虚字说》认为:“当其言事言理,事理实处,自有本字写之。
其随本字而运以长短疾徐,死活轻重之声,此无从以实字见也,则以虚字托之,而其声如阁,其意自见。
故虚字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神见焉。
”足见虚词是我们深刻理解、体会古人所传之深情、所达之真意、所表之意境的重要凭借。
小学生泰山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学校生泰山的古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学校生泰山的古诗学校生必备古诗词80首里面写泰山的诗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吟 [南朝] 谢灵运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泰山梁父行 [三国] 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泰山吟 [晋] 陆机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泰山吟 [晋]谢道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孤独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可以尽天年。
四愁诗(节选) [汉]张衡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摇。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游泰山 [唐]李白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姚鼐男儿自负乔岳身,胸中大海光明暾。
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如同世上人李白登高望蓬莱,想像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李白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二.学校生必备古诗词80首里面写泰山的诗句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二.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三.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六.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七.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李白《游泰山六首》八.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古诗文怎么读?虚字很重要丨语文与吟诵的渊源戊戌年正月初七开工大吉语文吟诵数字平台单课试用,免费送“导言”里的第五部分“虚字”里说:文言的句法虽然跟现代语大致相同,所用的虚字可是大多数全不相同。
为初学的人的方便,下面把文言里常见的一些虚字按它们的意义分别举例说明。
这里所说的虚字范围较广,不但是代词,介词,连词,语助词,还包括好些个副词;换句话说,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
当然,这里不能把所有这几类词尽力数罗列,有些生僻的字和有些字的生僻的意义都没有收在里面。
其后共列举了156个虚字,每个虚字下面分列义项,包括组词。
如:比㈠到了(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㈡频,连(比年伤水灾;闻者数年比不登)。
㈢近(比来不审尊体动止何以?)。
㈣比比:每每(郡国比比地动;比比然也)。
这个“虚字”部分占了整个“导言”的大半篇幅。
今天大家不说“虚字”而说“虚词”,虚词词典是按照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来编的。
这就是“词本位”与“字本位”之争。
“词本位”的观点基本是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因为欧洲语言基本上没有“字”只有“词”,因此重视语法。
“字本位”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学观点,它还有一点与西方语言学不同,就是重视读法。
古人非常重视虚字,历代有不少研究虚字的论著,而少有研究实字的。
为什么呢?因为虚字才是古文的气韵所在。
从《论语》开始的古文文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字比例高,比之早期的《书》《易》《春秋》等文体,虚字高数倍,达全文的五分之一左右。
要这么多虚字干什么?《论语》是语录体,它需要展现出孔子的语气,以辅助阅读学习,不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凭那些文字,怎么能知道孔子说话时的真意呢?因此,虚字的增加,一开始就是为了“读”的目的。
而后人也如获至宝,非语录也用虚字多的古文体,也是看中了这种文体的语气功能。
历代重视虚字,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
通过什么去理解?通过“读”。
直至清代桐城派“因声求气”,都是通过吟诵去理解文章的真谛。
吟诵—中国式读书法一、什么是吟诵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书方法,自先秦开始,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古人概称为“读”,今人为与西方式朗读朗诵区别,而改名称为“吟诵”。
它是古代教育系统(私塾和官学)中唯一的诵读方式,也是100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还是吟诵的。
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
吟咏是有曲调的,诵读是没有曲调的。
除此之外,两者的规则是完全一样的。
二、为什么要吟诵1.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诗文。
以前我们分析古诗文,都是从思想、内容、背景、结构、手法等来分析,这就是把中国的“诗歌”当成了西方的“poem”来分析了。
要知道“poem”是朗诵的,“诗歌”是吟诵的。
“poem”使用的是音步、重音和词语,(音步:英语诗中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组合)“诗歌”使用的是声韵、腔音和意象。
中国的诗歌,它的含义不仅仅通过文字来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声调、韵律、节奏和曲调等声音的形式来表达。
声韵是有含义的,100年来我们丢掉了这个声音,实际上丢掉了中国诗歌含义的一半,甚至有些会理解错误。
中国的诗歌是曼声长吟、淡泊宁静、气韵内敛而仪态万方的,这与朗诵的神态、节奏、语气都大相径庭。
2.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
朗读记不住的,吟诵记得住。
3.能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中国传统音乐精神,聆听纯净、美好的声音,感受母语文化的魅力。
更深一层,还可以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
三、怎样学吟诵一是聆听。
二是模仿。
三是举一反三,把学会的吟诵调用在同样的文体上,但是要注意按照字音的不同和含义的不同,加以变化。
四是创造自己的吟诵调。
吟诵需要符合吟诵的规则,也就是当初这些诗文创作的规则。
吟诵的规则有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平底仄高、入短韵长、文读语音、腔音唱法、模进对称、虚实重长。
五是反复吟诵,不断提高。
通过不断吟诵,还可以修身养性。
要学吟诵,首先要注意吟诵的一些基本知识。
四、吟诵的基本知识学习吟诵,不仅要了解吟诵的规则,首先是要了解吟诵的符号。
语文古词《离骚》析与教案《离骚》这部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这个人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下面就是课件网整理的语文古词《离骚》析与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离骚》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屈原作品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播放录音范读,正音;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词句式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