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逗虚字法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提到文章的“虚写”,我不禁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妙语:“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见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山之精神是抽象的,难以捉摸,如何表现呢?只有借有形、可睹的小草和烟霞来侧面描画了。
用具体之物来表现抽象之物,借虚拟之笔映衬客观实体,这种技法即“虚写”。
要让自己的文章“出彩”,非借用“虚写”不可。
一、虚写大有天地凡叙事、写人、状物、绘景的作品,“虚写”之笔总是俯拾即是,荧荧耀眼。
1、幻觉点染是虚写。
如:他们仿佛看到,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陈闯正带领勤劳朴实的村民,踏破传统观念和世俗眼光的栅栏,朝着铺满阳光的明天意气风发地走着,走着……(董新明《踏破栅栏》)2、诗意的联想是虚写。
如:④我的声音像豆子一样轻轻滑落.敲碎一屋子的沉寂。
(安芳《收藏感动》)②看太阳悠闲地逛着马路,听它跌落到地上破碎的声音,感觉它清新的气息,我禁不住有几分心醉。
(陈婷婷《诗意地享受阳光》)3、心理活动是虚写。
如:④铁局长噙着泪,在心里说:“老刘.你辛勤工作三十年,年年超额完成征税任务,是咱们税务系统的功臣啦!”(董杰《血染的肩章》)②“她到底是什么样子呃?”他想着:是天真活泼,还是娴静温婉呢?总之。
她一定很漂亮!他笑了,眼前仿佛有她的倩影。
(杨念念《约会》)4、精要的议论是虚写。
如:①是的,只要踏破栅栏,你的眼前必定会有一片绚烂,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愈加美丽。
(陈婷婷《黯破栅栏》)②花香淡淡,眼前的母亲正是如此,她具有茉莉花清淡高雅、默默奉献的品质。
(周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爱》)。
5、真切的抒情是虚写。
(例略)6、恰当的引述是虚写。
(例略)二、虚写妙谛无穷在叙事、写人、状物、绘景的作品中,虚写与实写是如影随形的。
以虚衬实,化虚为实,由实人虚,都是虚与实自然融合的体现。
由上面所举的妙例可知,“虚写”之笔以幻觉、联想、心理活动、议论、抒情、引述这几种方式表现出米,目的在于补充、丰富作品的表达,增加它的语文考试指导107教你懂点虚写内涵。
虚的词语和部首一、“虚”字的读音“虚”字读音为xū。
二、“虚”字的部首“虚”字的部首是虍(hǔ)。
三、“虚”字的出处“虚”在古代文献中就已出现。
在说文中有“虚,大丘也。
崐崘丘谓之崐崘虚。
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丘谓之虚。
”这里指出了“虚”最初的一种含义是大丘的意思。
四、“虚”字的解释1. 空;空虚。
例如“虚室生白”,这里的“虚”就是指空的房间。
2. 不真实的。
像“虚伪”这个词,“虚”表示不实在,虚假。
3. 内心怯懦。
如“心虚”,就是心里害怕、不踏实的感觉。
4. 徒然;白白地。
比如“虚度光阴”,就是白白地浪费时间。
五、“虚”字的近义词1. 空。
和“虚”在表示空的这个含义上相近。
例如“空屋”和“虚室”都表达屋里没有东西或者没人的状态。
2. 假。
当“虚”表示不真实的时候,和“假”的意思相近。
像“虚假”这个词,就是把这两个近义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不真实、伪造的意思。
六、“虚”字的反义词1. 实。
“实”和“虚”是一对反义词。
比如“虚实结合”,这里明确体现了二者相反的概念,“实”表示实在、真实、充满等意思。
2. 真。
当“虚”表示不真实的时候,“真”就是它的反义词。
例如“真心”和“虚心”,一个是真实的内心,一个是不实在的内心状态。
七、“虚”字的造句1. 他这个人很虚心,总是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并努力改正。
2. 这篇文章内容很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观点。
3. 我们不要虚度美好的青春年华,要努力奋斗。
4. 她的笑容里透着一丝心虚,似乎在隐瞒什么。
5. 这个花瓶看起来很虚,轻轻一碰就可能碎掉。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一、简答:试论<诗经>的艺术特征唐宋八大家与古文运动二、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唐传奇江西诗派公安三袁元白诗派“三言、二拍”南开大学1999年中国文学史试题(中国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叶儿索隐派《全唐文》楚辞南杜二、简答题:“诗无达诂”“沉郁顿挫”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章回小说的产生及文体特征默写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三、论述题: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谈《西厢记》中张生形象的演变及对主题改造的意义南开大学1999硕士入学文学综合试题古代文学一、填空题1.《诗集传》的作者是朱熹,《五经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3.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赵崇祚编的《花间集》。
4.散曲包括散曲和小令两种主要形式。
5.《墙头马上》中的男女主人公是裴少俊和李倩君。
二、判断题1.《关雎》是一首吟咏“后纪之德”的诗歌。
错误(爱情诗)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长篇抒情诗的艺术典范。
错误(叙事诗)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常建的《乌鸣涧》错误(《题破山寺后禅院》)4.“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是苏拭对柳宗元在散文史上地位的评价。
错误(韩愈)5.《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李伯元。
正确(又名李宝嘉)三、名词解释《乐府诗集》“郊寒岛瘦”婉约派南戏四大传奇四、简述故事梗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桃花扇》南开大学2000硕士入学文学综合试题2000文学综合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一、填空(将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l0分)1.《天问》的作者是屈原。
2.《七发》的作者是枚乘。
3.阮籍长于五言诗,其代表作为《咏怀》八十二首。
4.刘义庆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
5.《河东先生集》是唐朝柳宗元的文集。
6.《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
7.成语“江郎才尽”的“江郎”指南朝梁诗人江淹。
虚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1. 哎呀,你知道“虚”在说文解字中意味着什么吗?就像一个空洞的口袋,里面啥都没有,这就是“虚”呀!比如说,你看那间空房子,啥家具都没有,不就显得很虚嘛!2. 嘿,“虚”啊,在说文解字里有那种不实的感觉哟!就好比说你吹了个大大的泡泡,看着挺大,其实一戳就破,这多虚呀!像那种夸夸其谈却没实际行动的人,不就是很虚嘛!3. 哇塞,“虚”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可有意思啦!就像是飘在空中的云朵,看似存在,却又抓不住,这就是“虚”的感觉呀!比如有些人说的空话,听听就算了,多虚呀!4. 你想想看呀,“虚”在说文解字中不就是那种虚幻的意思嘛!就像一场美梦,醒来啥都没了,多虚啊!像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就是虚的体现嘛!5. 嘿哟,“虚”在说文解字里呀,就像是一阵风,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这就是虚呀!比如说那传言,没个准头,多虚呀!6. 哎呀呀,“虚”在说文解字中是那种有点空的感觉哟!就跟一个空瓶子似的,里面啥实质的东西都没有,这就是虚嘛!像那些表面功夫,不就是很虚嘛!7. 哇哦,“虚”在说文解字里意味着一种不实在呀!好比水中月、镜中花,好看是好看,但都是虚的呀!像那些虚假的笑容,多让人别扭呀,这就是虚!8. 嘿呀嘿呀,“虚”在说文解字中代表着一种虚幻不实哟!就像海市蜃楼,看着美,却是虚的!比如说那些花言巧语,听着好听,其实多虚呀!9. 哟呵,“虚”在说文解字里有那种空落落的意思呢!就像一颗没了果肉的果核,外表还在,里面却虚了呀!像那种有名无实的东西,不就是虚嘛!10. 哎呀妈呀,“虚”在说文解字中不就是那种虚渺的感觉嘛!像雾一样,模模糊糊,抓不住呀!比如说那些不靠谱的承诺,多虚呀!我觉得“虚”这个字真的很有意思,它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不实、虚幻的东西,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去追寻真正实在的东西呀!。
八股文必用虚字音释备考八股文必用虚字音释备考按:《八股必用虚字音释备考》,江苏溧水汤庆荪修来编著,载《初学小题文发》卷首。
全篇从写作行文的角度,将虚字分为起语虚字、接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歇语虚字、束语虚字六类,按类解说,诸字阐释,辅以例证,別注又音,诚翰苑瑰宝也。
盖宋代楼发言之矣:“谁谓文章之妙,不在虚字助词乎!”(《崇古文诀》卷一),清胡廷梅曰:“文之所以为文也,安章宅句,必有虚字,以肖神情。
”(清章惕存《增订初学小讲秘诀》附《课幼学用虚字诀》跋)今据清代刻本,分段标点整理,并对所有例证注明出处,以便学习研究。
一、起语虚字起语者,前此无之,而以虚字起之。
亦前文已毕,而以虚字另起也。
盖发端字也,即大凡之意。
欲作文时,先用“盖”字,以发端也。
如“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一节之发语字(品毅注:语见《孟子·滕文公上》“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
”)、“盖归反虆梩而掩之”(《孟子·滕文公上》)一句之发语字也。
作实字则覆也、车盖也。
又,古沓切,甘入声,齐邑名。
又,同盍。
夫亦发端字,与“盖”字相似,但“夫”字是为将指此事、此物、此理而发,与“盖”字作推原者不同。
“夫人幼而学之”(《孟子·梁惠王下》)是也。
又,语己词,为句绝之余声,意婉而声衍,亦有叹息意。
“必子之言夫”(《孟子·告子上》)是也。
又有用在句中作助语词者,“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第十七》)是也,亦意婉而声衍。
又,有所指之词,“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先进第十一》)是也。
作实字,则音孚,大夫、丈夫之类。
且发语词,“且天之生物也”(《孟子·滕文公上》)之类。
又,未定之词,如“我且直之”(《孟子·滕文公上》)之类。
又,与“况”字略同,如“且尔言过矣”(《论语·季氏第十六》)之类。
又如“既明且哲”(《诗经·大雅·烝民》),与时文“且也”二字转下者,皆进一步之词。
对仗的原则与避忌 在诗词中使⽤对偶可以形成⼀种整齐的美。
那么对仗怎么对,有何讲究,原则要求与避忌是什么,种类⼜是怎样的? 关于对仗的原则与避忌,简单说来,可以归纳为如下⼏条: 1)近体诗中的对仗要求最为严格,声律、字⾯都应是相对的。
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尾两联可对可不对。
若颔联不对⽽是⾸、颈两联对的,是谓“偷春格”;绝句两联均可对可不对;排律除⾸尾两联外都必须对仗,⾸尾两联可对可不对。
古体诗中⽤不⽤对仗没有具体规定,⽤对仗时也只要求字⾯相对即可,半对半不对也可,不必考虑声律相对。
词曲中对对仗基本上没有严格规定,但有些词牌、曲牌的某些句⼦,词⼈们习惯使⽤对仗,并以形成惯例,如《鹧鸪天》上⽚的后两句和下⽚的两个三字句,《浣溪沙》下⽚开头两句,《西江⽉》上下⽚的头两个六字句、《满江红》上下⽚的各两个七字句等等。
词曲的对仗其声律根据词谱和曲谱规定,不⼀定平仄相对,字⾯要求相对也⽐近体诗的对仗宽松。
2)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连词对连词,数⽬词对数⽬词,颜⾊词对颜⾊词、时令对时令、⼈事对⼈事等。
此外,专⽤名词只能对专⽤名词,连绵词只能跟连绵词对,⽅位词只能跟⽅位词对,双声可以跟叠韵相对。
3)句法与结构应相对:如单字对单字,双字对双字,词组对词组等。
在结构上,只取表⾯结构形式相对即可,不必追求内在结构。
4)近体诗的对仗不能⽤相同的字相对:近体诗对于在⼀⾸诗中字重出都是避忌的,对仗中两句间字重出⾃然就更应该避忌了,可以说近体诗对仗中同字重出是不允许的(句中⾃对除外)。
古体诗和词、曲的对仗,不仅可以平仄不⽤对,字重出也是允许的。
5)避忌“合掌”:合掌是诗家⼤忌,应着⼒避免。
⼀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般内容不同或相反。
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忌。
有时上下两句的某个实词意义太过接近,也看作是⼩合掌,也应该避免。
6)上下两联对仗结构完全相同:即紧挨的两联对仗,上⼀联与下⼀联对仗⽅式完全⼀致。
《学词百法》(民国)刘坡公《学词百法》(民国)刘坡公《学词百法》(民国)刘坡公学词百法《学词百法》从音韵、字句、规则、源流、派别、格调这六个方面入手,将词的创作具体划分为百种方法,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和把握词的要领和创作方法。
每讲一法,每说一体,都从唐宋名家词中精选出有典型意义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示范,方法的指导与实例的解剖相得益彰。
尤其对创造警句、提炼词眼,以及起结、转折之法的点拨与示范特别到位,真能使读者茅塞顿开,较快地掌握词的创作方法,成为词的行家里手。
编辑大意一、音有清浊,韵分阴阳,学词之法,音韵最严。
本书广征博引,不特考其源流,正其是非,而尤注意于辨音叶韵之道,庶几初学倚声者,可无落韵失腔之病。
二、词之字句与诗不同。
本书由渐而进,示以种种作法,兼采古人之警句词眼以为模楷,俾学者得此,既无躐等之弊,又获他山之助。
三、金元而后,词学日芜。
作者但知风华自尚,不复研究格律,遂使词不合乐。
本书有鉴于此,特将词谱要诀详细论列,并起、结、转、折等法无不示以准绳,证以实例。
学者不必考求他本,自有左右逢源之乐。
四、词之体制繁复最甚,词之名目歧异尤多。
本书于词曲之分合,体制之异同,词学之源流,调名之缘起,应有尽有,不惮详述。
学者细细翻阅,于填词之学不难思过半矣。
五、词之派别,自晚唐以迄明清,何止数十百家?本书甄采各家精华,按时代之先后一一列入,而又略将其人之出处先为说明。
学者得此,不但可以判各派之轩轾,且可以观世运之兴衰焉。
六、词之圆转与拗僻,各调不同,本书所选,率皆词林所习见者。
于拗僻之调,概屏勿录,盖求其雅,不求其备也。
全文目录总序前言一音韵审辨五音法考正音律法分别阴阳法剖析上去法检用词韵法配押词韵法变换词韵法避忌落韵法二字句填一字句法填二字句法填三字句法填四字句法填五字句法填六字句法填七字句法填对偶句法三规则检用词谱法研究要诀法衬逗虚字法锻炼词句法揣摩词眼法选择调名法布置格局法运用古事法填词起结法填词转折法填词言情法填词写景法填词纪事法填词咏物法四源流探溯词源法分别词曲法辨别词体法考正调名法讲究令慢法五派别晚唐诸家词法五代诸家词法两宋诸家词法金元诸家词法明代诸家词法清代诸家词法六格调填《十六字令》法填《南歌子》调法填《渔歌子》调法填《忆江南》调法填《捣练子》调法填《忆王孙》调法填《调笑令》调法填《如梦令》调法填《归自谣》调法填《相见欢》调法填《长相思》调法填《醉太平》调法填《昭君怨》调法填《酒泉子》调法填《生查子》调法填《点绛唇》调法填《浣溪沙》调法填《菩萨蛮》调法填《卜算子》调法《减字木兰花》法填《丑奴儿》调法填《诉衷情》调法填《谒金门》调法填《好事近》调法填《忆秦娥》调法填《清平乐》调法填《更漏子》调法填《画堂春》调法填《阮郎归》调法摊《破浣溪沙》法《桃源忆故人》法填《眼儿媚》调法填《柳梢青》调法填《河渎神》调法填《应天长》调法填《西江月》调法填《惜分飞》调法填《醉花阴》调法填《浪淘沙》调法填《鹧鸪天》调法填《临江仙》调法填《鹊桥仙》调法填《虞美人》调法填《一斛珠》调法填《踏莎行》调法填《小重山》调法填《一剪梅》调法填《蝶恋花》调法填《唐多令》调法填《破阵子》调法填《苏幕遮》调法填《渔家傲》调法填《定风波》调法填《殢人娇》调法填《青玉案》调法填《解佩令》调法填《天仙子》调法填《江城子》调法填《千秋岁》调法填《离亭燕》调法填《风人松》调法填《祝英台近》法填《御街行》调法《金人捧露盘》法填《新荷叶》调法填《蓦山溪》调法填《洞仙歌》调法《江城梅花》引法填《意难忘》调法填《满江红》调法填《满庭芳》调法填《水调歌头》法填《烛影摇红》法填《声声慢》调法填《醉蓬莱》调法填《暗香词》调法填《八声甘州》法填《双双燕》调法填《昼夜乐》调法填《锁窗寒》调法填《念奴娇》调法填《瑞鹤仙》调法填《水龙吟》调法填《齐天乐》调法填《南浦词》调法填《绮罗香》调法填《永遇乐》调法填《二郎神》调法填《望海潮》调法填《一萼红》调法填《疏影》词调法填《沁园春》调法填《摸鱼儿》调法填《贺新郎》调法填《兰陵王》调法填《多丽》词调法填《戚氏》词调法填《莺啼序》调法《学词百法》刘坡公学词百法一、音韵审辨五音法五音者,宫、商、角、徵(音止)、羽也。
常用领字大全(资料来源:常江《对联知识手册》)一字看望听想读览喜溯怅怕任待问凭叹嗟念试应将须对莫正乍总奈但料似算更真并怎方尽况渐倘虽彼二字迹将却将莫非何须只须须知须念还须即此如此居然自然但看但闻但得但愿记得不忘恍如不妨何不也算看来不觉切莫岂料总合更兼只要只将只是只期只余若是已是不是便是又是云呈况是哪怕那堪此日当年尚待依旧自思自愧且把莫把未省休说无怪休辞岂惟没道未必何必何况安得纵使试问试看敢向不堪犹觉却忆未闻三字最难忘最可怜最无端最堪怜最妙处最好是只赢得只落得只留得只刑得写不尽望不断流不尽看不尽禁不住赏不尽全不念君不见只不过倒不如哪管他休沦他谁管它且任我才领得好领取莫辜负都付与且探寻且看那请看那放眼看扰想见犹剩得犹记得再休提再休说再休管无怪乎又还是又何妨无非是又谁料又准知又添得又何必又奚必更能消消受得更何须何须问况更有更有些应有些正有待待他年看今日回溯那更忆及忆几番听几番怎脱去怎抛却怎识得便怎地岂徒览切莫要说什么皆因是可直作看破那还须要未曾闻唯此地都幻作尽收归焉能免要争个安排着才觉出有多少休忘却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
这个领字与“之乎者也”的虚字不同,他包括多种词类,而且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为多,在字数上,他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而且它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它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
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韵,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
”这“一二语勾勒提掇”一语,说的便是“领字”的作用。
领字的平仄问题领字一般是由一至三字组成、可将一个乃至几个联句置于其统管之下、具有承启作用的语言成分。
领字为一个字的叫一字领,为两个字的叫二字领,为三个字的叫三字领。
领字与其所统管的联句都不分开,但其后一般都须作节奏性停顿。
也就是说,不管是一字领、二字领还是三字领,都自成节奏。
宋词的句式领字每个词牌的句式,词谱的修订者并不会都作以标注的,除⾮有些特别的句式,有的词谱会标注。
所以,我们每填⼀个新词牌的时候,要先读古词例⼦,每个词牌都有⾃⼰的句式,要学习古⼈如何⽤句式。
由于⾳谱的关系,词的句式参差不齐,故⽽相对于诗的齐整庄严,别有⼀种参差流转之美。
诗以四⾔、五⾔、六⾔、七⾔为基本句型,词却从⼀字到⼗字句都有,即使是同字数的句⼦,词与诗也有差别。
1、三字句三字句句式:上⼆下⼀上⼀下⼆之别,但语⽓连贯并⽆停顿。
如“柳丝长”(温庭筠)“鬓微霜”(苏轼)。
2、四字句诗中四字句,⼀般是⼆⼆句式,如“岂⽈/⽆⾐?与⼦/同袍”,“⼿挥/五絃,⽬送/归鸿”。
但词却有上三下⼀、上⼀下三和⼀⼆⼀的句式。
上三下⼀句式,如: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苏轼)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姜夔)上⼀下三,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弃疾)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刘克庄)在正常情况下,四字句句式⼀般是上⼆下⼆,常常连⽤。
如“乱⽯穿空,惊涛拍岸”(苏轼),也有作上⼀下三的,如“对――长亭晚”(柳永)。
词中四⾔句应和诗⼀样作⼆⼆句法,上三下⼀,上⼀下三都是词⼈不得已⽽进⾏突破。
⼀⼆⼀的句法,在四字句中就更是罕见。
当然,有⼀些四字句,实际上是领字加三字句,那就必须⽤上⼀下三句式:如“但/远⼭长,云⼭乱,晓⼭青”。
(苏轼《⾏⾹⼦》)⼀⼆⼀的句法,出现在《⽔龙吟》的结句,如“念征⾐未捣,佳⼈拂杵,有/盈盈/泪”(苏轼)、“倩何⼈唤取,红⼱翠袖,揾/英雄/泪”。
(⾟弃疾)古⼈多半这样写,以其句法奇崛矫健。
⾄于《双双燕》的开头,史达祖作“过/春社/了”,但别⼈并不如此⽤,因此不能算是通例。
句法不是⼀成不变的,因为词归根结底是⾳乐⽂学,作词者只要节拍不误,⽂词当于何处断、何处连,⾃是甚为⾃由。
⽐如同为《⽔龙吟》,苏轼就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泪”这样的结法。
但今天⾳谱已失传,填词者不应妄改句法,须有名作可据,庶⼏可免失律之讥。
衬逗虚字法
一字类
正,但,待,甚,任,只,漫,奈,纵,便,又,况,恰,乍,早,更,莫,似,念,记,问,想,算,料,怕,看,尽,应
二字类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拼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曾,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
三字类
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这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拼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