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 格式:ppt
- 大小:28.77 MB
- 文档页数:7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步骤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这髋关节就好比是咱身体里的一个重要零件,要是它出了毛病,那可不得了哇!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呢,就像是给这个零件来了个大换新。
首先呢,医生得把原来那有问题的髋关节给拆下来。
这可不是个容易事儿啊,得小心翼翼的,就跟拆一个精密的小机器似的。
然后呢,把新的髋关节部件给安装上去,这可得对准了位置,不能有丝毫偏差呀,不然咱走路不就别扭啦!安装好了之后,还得仔细检查检查,看看稳不稳当,能不能正常工作。
这过程就好像是给一辆汽车换个新的轮子,你得把旧轮子卸下来,再把新轮子装上去,还得确保螺丝拧得紧紧的,能安全行驶。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不也是这样嘛,得把每个环节都处理好,才能让患者重新站起来,正常走路呀!医生们在做这个手术的时候,那可真是全神贯注,一点都不能马虎。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有一点差错,那患者可就遭罪啦!他们就像是最专业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每一个步骤。
而且啊,术后的护理也很重要呢!就像你买了个新东西,得好好保养不是?患者得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康复训练,慢慢地让新的髋关节适应身体。
这就好比是新买的鞋子,刚开始可能会有点磨脚,但是穿一段时间就合脚了。
咱说回来,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真的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
它能让那些被髋关节疾病折磨的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你说神奇不神奇?总之呢,这个手术步骤虽然听起来挺复杂,但都是为了让患者能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呀。
咱可得好好感谢那些医生们,是他们用精湛的技术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未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概念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手术方法,通常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或损伤。
该术式不同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它仅替换髋关节的表面而不替换整个关节。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受损的关节表面切除,并用金属或塑料的假体覆盖骨头表面。
这种手术可恢复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同时保留了骨骼结构的完整性。
相较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恢复时间一般较短,患者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正常活动中。
然而,由于该手术仅适用于关节的特定病变,所以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决定是否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中文摘要·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短期临床效果的比较:Meta分析目的对国内外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MEDLINE、EBSCO、EMbase、PubMed、CHKD、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发表的有关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效果比较的文献资料。
主要是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然后采用stata10.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八篇文献,共计9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表面置换术组患者4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526例。
Meta分析发现,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髋关节Harris 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结论与THA相比,HRS后患者术后功能更佳,因此应根据临床手术适应症,适当选择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
关键词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S),全髋关节置换术(THA),Harris 功能评分。
·英文摘要·The short-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ObjectiveThrough the analysis about the hip arthroplasty therapy hip disease research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evaluate clinical effect of both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and convention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clinical hip arthroplasty surgery procedure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hoice.MethodsThis study retrieved the literatures about hip resurfacing wit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postoperative hip function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from MEDLINE, EMbase, EBSCO, PubMed, CHKD, CNKI, CBM, VIP, wanfang database between 1990 and sep 2012. The two evaluators choose literature, extract data and evaluate quality according to into and exclusion standard. Meta-analysis were performed by Stata 10.0. Result 9 literatures were selected in the following meta-analysis, including 9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p arthroplasty. Among these patients, 460 were included in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group, and 526 were in convention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group.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convention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hip resurfacing.Conclusion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is better tha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properly selected based on clinical indication for surgery.key words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rris hip score.·英文缩略语·英文缩略语英文全称中文全称THA total hip arthroplasty 全髋关节置换术HRS hip resurfacing髋关节表面置换术arthroplastyRCT Random control test 随机对照试验DEXA Dual energy X-ray双能量X线吸收法absorptiometry·论文·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短期临床效果的比较:Meta分析前言髋关节置换手术是20世纪骨科学中伟大的发明之一,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最新进展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白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应用于临床已一个多世纪,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能够很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稳定和肢体功能等,得到学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同。
但由于自身材料和技术问题,术后也会出现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因此THA一直是研究热点,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不断推动人工关节的发展。
现就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假体材料的改进用来制作人工股骨柄假体是种类繁多的各种合金,主要有不锈钢、钛基合金和钴基合金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钛合金有了很大发展,钛合金质轻、抗张强度、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是目前作为假体柄最广泛使用的材料。
但仍存在种植体与骨弹性模量之间的不匹配, 使得载荷不能由种植体很好地传递到相邻骨组织,出现“应力屏蔽”现象,从而导致种植体周围出现骨吸收,最终引起种植体松动、断裂或假体周围骨折。
因此,开发研究生物相容性更好、弹性模量更低的新型医用β钛合金,成为生物医学金属材料研究的重点。
人工股骨头的材料有不锈钢、钛合金、钴铬钼、陶瓷等,髋臼假体的材料有金属、超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碳素材料等,这两者构成了人工关节的承重面。
如何减少承重面的磨损和磨损颗粒导致的骨溶解是承重面设计的最重要考量因素。
金属股骨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髋臼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假体组合。
然而,UHMWPE 仍然是各种组合式髋关节假体的最薄弱环节, 一方面磨损率高,磨损碎屑的迁移与巨噬细胞反应会引起骨溶解, 从而导致置换失败;另一方面UHMWPE 的硬度偏低, 抗蠕变性能差, 长期使用会使人工关节产生精度偏差, 影响人工关节的装配性。
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表面改性方法改善UHMWPE 的性能,如离子注入改性可以诱发UHMWPE 表面交联, 促使其发生剧烈的结构变化, 从而提高聚合物的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 改善抗磨损性能和生物力学性能。
健康域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大科研成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机体老化、钙质流失加速等问题,导致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股骨头坏死及骨折问题。
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也引入了人工置换技术用于治疗这类疾病。
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将损坏的髋关节、股骨头切除,利用人工制成模拟人体股骨头关节的人工假体植入髋关节部位,重构受损部位。
髋关节假体主要由钛合金金属材料、聚乙烯、骨水泥所构成,和人体的相容性很好,术后恢复一段时间,经过功能康复训练后,患者可以自如行走,甚至都能忘记里面有人工假体的存在,但还是建议尽量不要剧烈运动。
体位护理要点术后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仰卧时要将患肢抬高15°,足尖朝上,并于两腿之间放置枕头隔开,为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引起不适感,可以适当变换体位,从仰卧变为侧卧,患肢再往上,并在患肢和健肢中间夹上厚枕头。
在坐位时,应当选择高板凳,患肢朝着前方伸直,坐下时需要先用双手支撑躯体,身体朝后,将双腿自然分开。
如厕时要选择坐便,不要使用蹲便。
在病情允许下,患者可扶床站立,但是双腿要分开,和肩膀同宽,脚尖超前。
迈腿时,患者侧腿不宜上抬过高,锻炼时抬腿不能超过腰线。
在穿鞋时,不要弯腰或蹲下穿鞋,应当由护理人员或是家属帮患者穿鞋。
皮肤护理要点患者主要为老年人,这类人群的新陈代谢很慢,且皮肤缺乏弹性。
因为术后需要卧床一段时间,容易出现褥疮。
为了避免褥疮的发生,应当保持床铺清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按照前文所述的要点来注意患者的体位。
翻身后对患者的受压部适当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可以使用气垫缓解局部受压问题。
营养护理要点术后需要为患者补充营养,为患者选择富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的食物,可适当选择钙剂或维生素片,但最好是多吃牛奶、鸡蛋、海带、鸡鸭鱼虾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进行食补,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骨愈合。
并发症预防护理要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护理工作存在一定关系,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增加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人工髋关节脱位、静脉血栓、感染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又称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因关节疾病或严重髋关节退化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该手术通过替换退化的髋关节组织,使用人工髋关节部件来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操作,需要由专业的骨科医生和手术团队进行。
手术的目标是减轻髋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临床评估、骨密度检查、血液检查以及必要的心肺功能评估等。
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并为手术团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手术步骤包括麻醉和体位、切口和骨切割、髋臼和股骨头置换等。
麻醉和体位是为了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舒适和安全,切口和骨切割是为了达到人工髋关节的植入条件,髋臼和股骨头置换是将人工髋关节部件安装到患者的髋关节处。
术后护理非常重要,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活动,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患有严重髋关节退化的患者提供持久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手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进一步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将介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这个手术步骤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这一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感受到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1.3 目的在本部分将明确阐述本文的目的和意图,即为读者提供详细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帮助读者了解该手术的详细过程,以及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2例报告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550002) 赵 滨 陈艺新 刘 炯 陈洪强 杨 砥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744X(2010)1221094202 doi:10.3969/j.ISSN.10002744X.2010.12.0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髋关节疾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0年假体在位率超过90%,但如将年轻患者,尤其是55岁以下的男性患者计算在内,假体10年在位率仅为80%,16年在位率降为33%[1]。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从上世纪60~80年代开始使用,由于选择材料不佳及技术落后,假体失效率高,使许多医师放弃了这种手术方法。
理论上讲这种手术方式保存了股骨近端骨量,更接近人体髋关节的应力分布及大直径股骨头,使关节更加稳定,具有更大的功能活动范围。
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在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2010年3月我院施行了2例髋表面置换术,现结合文献谈谈治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例,均为女性,年龄34~50岁,原发疾病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使用的置换材料及操作系统为美国Zi mmer公司提供的Duro m髋关节表面置换产品。
采用后入路,股骨头脱位,松解股骨上段软组织,显露出股骨头、颈,根据髋臼模板测量尺寸,先初步打磨股骨头,再打磨髋臼,在能嵌压紧密的前提下,兼顾保存髋臼骨量及与股骨头匹配。
最后以压配方式固定髋臼,髋臼杯要沉入到窝底,操作方法同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T HA)生物型髋臼固定方法。
股骨侧准备很重要,按照Durom髋关节表面置换操作步骤完成股骨头打磨,最后用骨水泥固定股骨头假体。
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手术时间为3~3.5h,出血为900~1000mL。
1.3 术后处理 术后第1天即开始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及关节功能锻炼,术后5天下地,术后使用抗菌素5天,2周后出院。
全髋关节表面(双杯)置换术本手术是用超高分子聚乙烯的髋臼帽和金属的股骨头杯覆盖和重建已被破坏而切除的关节面,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效果。
此手术的特点是股骨头颈不用过多切除,创伤小,适用于年龄较轻和仅有关节面破坏的病例。
但表面置换术也有其缺点:假体容易松动和脱位,尤其是股骨头颈由于缺血性坏死、吸收,更易松脱。
由于要切除股骨颈部分骨质,还可导致股骨颈骨折。
但因为股骨头、颈部未予切除,故失败后仍有机会改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这对相对年轻的病例来说不失为一种过渡良法。
[适应症]1.壮年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仅有关节面破坏,疼痛重,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者。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颈破坏不多。
3.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疼痛、多关节受累者。
[禁忌证]1.髋关节化脓性感染。
2.股骨头、颈或臼缺损或破坏过多。
3.股骨头广泛坏死或骨质重度疏松。
4.明显两下肢不等长者须慎重对待。
[术前准备、麻醉、体位]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步骤]1.切口、显露见髋关节显露途径。
2.髋臼的处理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股骨头的处置本文仅介绍Amstutz法。
在导引器指导下顺股骨头颈的中轴线打入一支导针[图1 ⑴在股骨头、颈的中轴钻入导针],并用环形测试器检查证实[图1 ⑵环形测试导针方向是否正确]。
套上与金属杯内径相同的环形铰刀,切除股骨头侧面的软骨面[图1 ⑶环形铰刀铰除股骨头侧方骨质],切除破坏的骨质及增生缘。
注意避免导针偏心或偏轴而错误铰切[图1 ⑷避免错误铰切骨质(a铰切骨质过多(b铰切偏心(c铰切偏轴]。
然后,换上杯高指示环,切除残留头的穹顶[图1 ⑸切除股骨头的穹顶],用股骨头阴锉将头磨到正好套入金属杯为止[图1 ⑹用阴阳锉模造股骨头],切忌磨得太多以免术后发生股骨颈骨折。
在股骨头上钻3~4个直径为3mm、深0.5cm的骨孔,将调好成团的粘固剂填入金属杯内和头骨孔内,迅速用持杯器将杯套在股骨头上[图1 ⑺用持杯器持杯定向定位],金属杯的中心与股骨颈的轴线必须一致,用金属杯加压器压紧金属杯[图1 ⑻用加压器加压直至水泥固定],使金属杯与骨质紧密相贴;将自金属杯周围和顶孔溢出的粘固剂刮除。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适应症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2类风湿性关节炎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9髋部周围肿瘤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二、手术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命的合并症的存在.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三、手术入路选择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进入.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群的松解.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一)合并神经损伤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围血管损伤.2.预防:(1)术中小心牵拉;(2)保护坐骨神经;(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5)熟练的手术技巧.(二)合并血管损伤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2.预防:(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失误等.2.防治:(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2)股骨骨折:①术中骨折:多出现在以下情况:取内固定物所遗留的空洞造成应力增高;骨骼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软组织严重挛缩;插入过大的假体锉或假体;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②术后骨折:骨质出现过分应力集中、严重创伤、假体松动、骨质量下降.采用的原则按术中骨折处理.(四)感染1.原因:包括术中污染、体内其它部位存在感染病灶、病人体质差、长期服用激素、手术期间存在隐匿感染等.2.预防:选择最佳手术时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采用层流手术室、使用紫外线、仔细手术区域消毒和覆盖、严格无菌操作、精细熟练的手术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手术室内流动人员的限制、防止切口污染等.(五)术后脱位1.原因:1术前因素:有患髋术前手术史、翻修术;2术中因素:后侧手术入路的选择、假体头的尺寸、假体放置失误;3术后因素:关节活动过早,尤其术后早期过早屈髋超过90°,或过早进行髋关节内旋和外旋活动.2.治疗:治疗前需详细研究脱位原因.(六)术后假体松动:1.原因:1生物力学因素:作用于界面的应力、界面结合强度、应力遮挡和骨吸收;2生物性因素:磨损颗粒的产生和扩散、界面纤维膜的形成、破骨细胞的激活和骨溶解;3外科技术.2.预防:1改进外科技术,获得假体-骨水泥-骨组织或假体-骨组织界面间的最大结合力,同时减少作用在界面上的应力强度.2减少应力遮挡.3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4骨质疏松的治疗.七双下肢不等长1. 原因:1股骨颈截骨面不准确;2选用股骨颈过长;3特殊手术要求.2. 预防:1准确的术前测量;2术中测量比较.五、术后注意事项(一)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应用时机:术前半小时、术中、术后两日内合理使用药物选择:盐酸去甲万古霉素400mg 1次/12小时;广谱抗菌素尤其是针对G–细菌用量按说明书中重度感染标准剂量使用,抗生素选用时注意格兰阴性菌及阳性菌的覆盖,避免重复.常规患者术后第3天停止抗炎治疗医嘱,若患者体温异常或存在其它特殊情况,经责任医师同意后可调整或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二)辅助性用药和补液量手术当天补液量正常生理需要量3000ml+术中失血量+预估追加失血量补液内容钾溶液能量,以糖水为主糖尿病患者禁忌平衡液胶体液包括血浆及代血浆制品患者血压偏低或白蛋白低于30g/L,建议补充血浆预防应激性溃疡甲氰咪胍、奥美拉唑根据病情及说明书口服药物术后根据病情口服枸橼酸钾颗粒对症治疗.术后根据病情口服铁剂及叶酸片.三输血量和时机常规手术出血量在200-300ml,术后引流量在200-400ml,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要输血支持.术中失血过多或术后引流较多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建议输血.尤其是高龄、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术前即贫血、一般情况相对较差、病变复杂、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出血较多的患者要考虑.根据综合判断出失血量,在术后1-2天迅速补齐损失血液量.通常输血量在400ml左右,以纠正患者贫血症状,辅助检查时血色素在90g/L以上.四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易患人群VTE易患于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群:1. 原发性因素:术前有凝血异常疾病2. 继发性诱因:高龄、既往有DVT病史、心脑血管疾病、下肢浅静脉曲张、糖尿病、长期卧床或瘫痪、创伤、恶性肿瘤、肥胖高胆固醇水平、口服避孕药、吸烟、酗酒等基本预防措施1. 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术前有深静脉血栓既往史、血小板计数>×109/ L 、静脉曲张2.解决静脉淤滞:①抬高患肢、尽早离床活动②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③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3.避免血管内膜损伤:禁忌在下肢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4.选择性强化监测尽早明确诊断:对有高危风险的患者在不同时间连续检查以排除VTE5.加强临床护理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感觉、肿胀程度、浅静脉充盈、下肢周径、腓肠肌压痛试验.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引流通畅情况等.1.术中监护:确保术中体位垫的使用选择低压硬膜外麻醉:引起下肢血管舒张改善静脉淤滞小腿为主保持充足血容量,尽量自体输血密切注意血压鼓励深呼吸加压注入骨水泥和插入股骨柄2.手术操作技术改进:术中避免长时间关节内收位及过度牵拉手术的操作尽量轻柔无创术中止血彻底少用止血药避免高凝机械预防措施术后早期开始下肢肌肉收缩训练足泵练习以及患肢屈伸功能锻炼注意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药物预防措施1、利伐沙班拜瑞妥:术后6小时开始采用利伐沙班10mg 口服 1次/日预防深静脉血栓,连续用药35天,首次服用前需观察术肢感觉、动度、血循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暂停用药并作急诊CT排除硬膜外血肿压迫可能.怀疑DVT患者及时查患肢血管彩超并联系专科会诊.2、低分子肝素针剂速碧林:围手术期使用.五切口、引流管管理术后12小时开放负压引流每日记录引流量、引流液性状每日引流量小于40ml,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拔出引流管,最迟不超过术后48小时拔管时同时更换切口敷料,观察切口情况.切口出现明显发红,周围皮温明显升高,皮缘出现水疱、发黑坏死表现需每天更换敷料,必要时需在手术室行清创缝合术.切口正常愈合则住院期间敷料保持绝对干燥的情况下不需更换敷料;一旦敷料轻度渗出,立即换药观察切口,更换敷料.六术后康复治疗1、术前教育练习腓肠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各个动作并掌握要领熟练进行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维持肺部功能2、医生根据科内相应病种康复锻炼标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从术前、术后当日至出院前,每日由医生或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行功能康复锻炼.3、科室配备CPM机、蜡疗仪、红外线理疗仪等相关器材.4、给每位患者发放纸质康复训练计划要求,要求每位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由门诊医师继续根据患者出院后训练情况进行阶段情康复指导.5、定期电话等随访,行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必要时行功能录像.七内科原有疾病治疗1、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原有内科疾病史:冠心病、高血压病、肺部病史肾病史、肝、肾病史、糖尿病史血液病史、消化道溃疡、神经系统等病史2、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制定、调整围手术期相关治疗计划3、术中术后加强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六、出院医嘱1.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痛、液体流出,或连续2天体温超过38度,或无疼痛的人工关节新发生的疼痛或疼痛、不适加剧应及时来院诊治.2.在家人或护理人员充分保护下扶双拐行走,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根据行走的情况逐渐改双拐为单拐直至弃拐,最好终生使用手杖在您的手术医师指导下进行,以减轻人工关节的负重.3.防止跌伤以免发生骨折、关节脱位等.4.术后半年内、最后终生禁止以下活动:原则: 髋关节活动不能超过髋屈60度、内收20度、内旋20度;外展20度、外旋20度、后伸10度等以防止人工关节脱位.具体如下:1)不能坐低于1米的矮板凳、沙发、床、马桶等,不能下蹲.2)不能翘二郎腿、打盘腿、双大腿交叉等.3)卧床休息时不能翻身,两大腿间垫压缩后厚度仍为20-25厘米的软枕.4)平卧时臀后不能垫厚度大于5厘米的便盆、气圈、枕等以防止髋关节过度后伸.5)坐卧时不能向健侧侧身取物、接电话等.5.增强抵抗力,防治感染性疾病.有拔牙、口腔皮肤感染、消化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各类可能发生感染和已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一定积极治疗,以防止发生人工关节感染.并最好咨询您的手术医师.6.进行以下检查和治疗,必须使用抗菌药来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1)膀胱镜、结肠镜、直肠镜检查2)包括洁牙在内的口腔科治疗3)任何种类的手术4)留置导尿管3.肌力锻炼:直腿抬高屈髋小于20度..4.体重超重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采取不增加膝关节负荷的锻炼方式如游泳.5.防治骨质疏松和其它疾病如糖尿病.6.防止深静脉血栓:踝关节主动伸屈、股四头肌主动收缩;长时间站立时穿弹力袜;长时间站立、坐、卧,如长途旅行坐飞机、汽车等定时作上述练习、行走,高危病人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髋部多次手术等患者咨询医生并酌情使用预防性药物.7.禁止剧烈运动如剧烈的跑、跳、登山等.避免翘二郎腿.8.门诊随访:手术后的1月、2月、3月、4月、6月、9月、1年、1年半、2年,以后每半年或1年随访一次.有任何可能与关节有关的不适、病变等必须急诊或门诊随访.门诊随访时请到您的手术医师处或关节外科医师处咨询9.门诊随访时间:每周二下午、每周四上午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门诊部骨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