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防治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98.53 KB
- 文档页数:2
压疮预防研究进展踏雪寻梅【摘要】:压疮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难题,它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巨大地消耗医药护理费用。
现对近年的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压疮评估预防护理【引言部分】: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由于其他原发病未能很好地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
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疾病康复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为使护理人员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的预防问题,以达到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现将部分不同观点综述如下,供护理同仁借鉴。
【中心部分】1 对压疮的认识1.1 压疮概论的由来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
压疮最早被称为褥疮。
“褥疮”一词于1590年开始使用,其拉丁文意思为“躺下”,中医称之为“席疮”。
因此如今多采用压疮和压力性溃疡一词,从溃疡发生的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是由于受压而引起的改变,关键在于压迫。
1.2压疮发生的原因传统的基础护理学阐述压疮的病因是由于身体组织受压过久、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加之全身营养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目前压疮的病因主要可以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
另外,非压力因素如感觉丧失、严重营养不良、组织灌流不足、年龄、体质、体温、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压疮的重要易患因素。
2. 压疮的预防研究与进展2.1 对预防压疮的认识“预防压疮发生”被一直认为是最经济的压疮护理手段,全体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
预防护理的重点途径是:护士首先必须估计患者发生压疮的所有危险因素,并判断其发生的危险的程度,以区分高危、中危、低危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评价预防效果不恰当或无效的护理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浪费,提高预防效果[2]。
2.2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现有的各种压疮评估表有助于系统的评估各种危险因素,评分量表一般都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针对一个与现存情况相关的因素,记录每项因素及评估分值,将所有项目相加得出一个总的风险分值。
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压疮、评估、护理、管理、进展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于2016年4月更新了压疮的定义:压力性损伤(以下简称压疮)是指皮肤和(或)深部软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于骨隆突部位或与医疗器械接触部位,并伴随有疼痛感[1]。
压疮的护理与管理水平,是医院护理质量管控的重要一环。
压疮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带来痛苦,影响生活信心,延长住院日,增加住院费用的和医疗资源的投入。
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归纳总结如下。
1.压疮评估运用压疮评估量表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筛选出压疮的高危患者,从而进行护理干预。
对患者情况进行准确、有效评估是压疮护理与管理的首要一步。
目前国内外对于压疮的评估方法较多, 如Braden量表、waterlow量表等有些临床专科科室也会根据本科室患者情况制作专用量表。
但很多量表因适用范围局限,或未经过信效度的检验,或缺乏大样本数据支持,仍有待科研的探与检验,故推荐如下量表。
1.1Braden评估量表由美国学者Bergestorm于1987年提出,该评估表主要适用于内外科、骨科以及老年长期卧床的住院患者[2],目前在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也常被研究者用作其他压疮量表信效度检验的对照评估量表,Braden评估量表在各个科室患者中的预测率、灵敏度、特异度表现较为均衡,因其适用性广,可用于不同科室之间的连续性评估,故最为推荐。
1.2Norton评分表于1964年由法国学者研制,后经过两次修订,该评分表评估的相关因素包括:体力状况、精神、活动、运动、大小便失禁5个评分项。
汪佳丽和白琴[3]将此量表应用于不同科室的择期手术患者中,实验表明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相较于Braden量表其预测率、特异度都是最好的,因而推荐在手术室使用Norton评分表。
2.压疮的护理干预措施很多压疮的高危人群伴有高龄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压疮的发生反过来又会加重患者病情,因而通过护理干预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质量,对于已发生压疮的不同时期的患者,相应的给予科学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压疮的预防研究进展压疮(PU)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性缺血、低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
预防压疮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亦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人就预防压疮方面作一综述。
1 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1.1患者因素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者、慢性病长期卧床者、截瘫患者等是压疮发生的主要人群。
1.2外在因素1.2.1 Yarkong认为有四种: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四种。
其中垂直压力是首要原因。
(1)压力:Landis曾报道正常皮肤毛细血管的压力为2.7kPa,外部施加的压力超过4kPa即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注,使皮肤血液停顿,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由于淋巴滞留蓄积厌氧代谢废物易使组织变性,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2)摩擦力主要来自皮肤与衣、裤或床单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
摩擦力可使局部皮肤升温,温度每升高1度,能加快组织代谢并增加10%的耗氧量,同时可去除表皮的保护性角质层,在组织受压缺血的情况下,增加了PU 的易发性。
(3)剪切力: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滑行时所产生进行性相对移动而引起,与体位关系密切。
(4)湿度:局部皮肤受潮湿浸润过度时,组织变得松软而脆弱,大便失禁时,由于有更多的细菌及毒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浸渍诱发感染使情况更趋于恶化[2]。
1.2.2 心理因素研究认为包括有应激心理和负性心理。
目前心理神经免疫学正在与生物学交叉渗透、分析整合、研究应激状态下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83%的临床压疮是发生在疾病的早期。
1.2.3 其他因素包括皮肤、营养、吸烟等。
2 压疮危险性评估对每一位住院患者都要进行压疮危险性的评估,对处于高度危险因素的患者要立足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压疮评估量表主要有Braden评估表、Norton评估表、Wateriow评估表、华西医科大学评估表(WCUMS评估表)。
老年患者压疮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老年患者是压疮高发的群体,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较弱,身体机能在不断减弱,再加上一些基础性的疾病导致长期卧床,其身体皮肤弹性会不断下降,血液循环会出现流通不畅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压疮的风险。
基于此,如何对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预防性护理一直都是临床护理中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文对压疮的概述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详细阐述了应该如何高效地开展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
关键词:老年患者;压疮;护理措施1、压疮的概述压疮简单来说是指身体的局部组织在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后导致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出现的溃疡性坏死。
压疮一般多见于骨岬部位,因为该部位的基层较为薄弱,长期受到压迫后很容易出现坏死。
如果在发现压疮后不及时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会造成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压疮的出现会伴随疼痛,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对此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来减少老年患者压疮的形成。
2、压疮形成的原因造成压疮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许多,长时间的卧床只是其中一项因素。
压疮问题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旦出现压疮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压疮进行护理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要采取干预性的措施,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压疮问题,糖尿病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发生压疮问题后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老年患者出现压疮的病因由很多,一些基础性的慢性疾病或是癌症均会导致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皮肤组织在长时间的缺血缺氧状态下会逐渐出现坏死。
压疮问题出现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来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进行干预。
3、老年患者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2.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对老年患者的压疮进行预防性护理前,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注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细致的评估,通过对患者信息进行整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而且患有压疮的时间也具有一定差异,盲目的对同一种护理方式进行应用则无法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防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防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压疮,临床上常称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
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压疮的防护一直困扰着医务人员,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疾病的康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
因此,通过预防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是护理人员今后研究的关键。
1 对压疮发生率的认识国内大多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除不允许翻身的特殊患者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
假设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 就可能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神经科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和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成认压疮的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压疮的危害,并努力研究,才能取得降低压疮发生率的突破性进展。
2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2.1 力学因素2.1.1压力:其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起部位,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边性坏死。
而肌肉因其代谢活泼最先受累,即皮肤未破或仅有一小窦道,但深部组织坏死大而广泛。
萎缩的瘢痕化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压力经皮肤由浅入深扩展呈圆锥形分布,最大压力在骨突出处的周围,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长达4h 的4.67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的压力下即使25.3KPa 达1h 也不至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
这提示每间隔一段时间就有为患者减轻压力的必要性。
ICU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在ICU患者护理中,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近几年,民众的医疗观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如何减少ICU患者压疮的出现成为当前护理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ICU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活动能力受限,长时间卧床休养,这种情况下,压疮出现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研究分析了ICU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方法,以期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改进后续工作。
关键词:ICU患者;压疮护理;预防手段引言:压疮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ICU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控制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将压疮发病率作为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压疮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了护理方案,目的是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预防压疮的出现,保证ICU患者治疗效果。
一、压疮的危险因素(一)外源性因素(1)压力因素及非压力因素压力因素及非压力因素是导致压疮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
ICU患者具有病情严重、活动受限的特点,患者往往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这种情况下,身体部分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容易出现压疮的情况。
而且ICU患者治疗过程中会使用到呼吸机、胃管、心电监护等设备,这种情况下,管道会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一些压迫,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压疮的出现。
(2)摩擦力及剪切力在ICU患者治疗中,摩擦力及剪切力也会导致压疮的出现。
部分ICU患者需要卧床休养,患者皮肤会与床单之间产生摩擦力,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压疮。
而且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利用呼吸机、肠外营养等手段,患者多是保持头高体位,这种情况下,剪切力及摩擦力对患者有着极大的影响,组织缺氧情况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压疮出现的风险。
(3)环境潮湿环境对ICU患者压疮的出现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潮湿的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压疮出现的概率。
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压疮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因为一旦发生压疮,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降低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
所以压疮的预防和护理都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压疮患者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压疮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压疮;预防;护理;压疮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处,由压力(包括压力联合剪切力)所致[1]。
压疮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近年来国内外在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中探索了许多新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对压疮预防新进展以及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1.压疮的分期压疮的临床分期:2014版国际《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1]中提出,压疮分期包括:Ⅰ期:指压不变白的红肿,且皮肤完整。
Ⅱ期:真皮层部分缺损。
缺损涉及真皮层的局部,表现为一个浅表开放的粉红色创面,周围无坏死组织的溃疡。
也可表现为完整或开放/破溃的充满浆液或血清液体的水疱。
Ⅲ期:全皮肤层缺损。
全皮层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没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有腐肉,但未涉及深部组织。
可能有潜行和窦道。
Ⅳ期:组织全层缺损。
全皮层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
伤口床可能会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通常会有潜行和窦道。
以及不可分期压疮和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压疮。
2.压疮的护理2.1敷料应用的护理2.1.1Ⅰ期:有研究[2]将康惠尔透明敷料应用于老年Ⅰ期压疮患者,发现康惠尔透明敷料在治疗Ⅰ期老年压疮患者效果明显。
2.1.2 Ⅱ期2.1.2.1水胶体敷料:吴永勤等研究表明[3]水胶体敷料康惠尔溃疡贴治疗压疮,可使愈合时间缩短。
2.1.2.2康惠尔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研究[4]将其用于Ⅱ期压疮患者,显示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方法。
2.1.2.3银离子敷料治疗ⅠⅡ期压疮临床愈合时间短,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3]。
2.1.3 Ⅲ期2.1.3.1水胶体敷料莫蔡英研究指出[6]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Ⅲ期压疮患者使用舒适,无明显并发症,伤口愈合快,又减轻护理工作量。
压疮中西结合防护的研究进展为了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的防护问题,我们定向、定量分析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循经取穴艾灸、物理方法等方面对压疮进行综合性防护。
综合性防护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并对已发的压疮有较好的控制及恢复作用。
只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实际出发,努力研究,压疮的防护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标签:压疮;防护;研究压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由于我国护理资源不足等原因[1],常常在病人已经出现压疮时才采取措施,而不是运用护理程序去发现和解决病人问题的倾向,如何根据我国现状,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2]。
为更好地以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的防护问题,特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1 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压疮的认识1.1 国外护理观点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压疮的发生,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
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亦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3]。
其压疮的发生也难以阻止。
1.2国内护理观点压疮完全可以预防的这种观点占主导地位。
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中规定:昏迷、截瘫病人年压疮发生数为零[4]。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996年以来在无人陪护的情况下,连续8年消灭压疮[5]。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也曾介绍过不发生压疮的经验[6]。
2 压疮的综合性预防2.1 正确评估病人是预防压疮的关键随着护理的发展,把积极评估病人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7]。
要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已在世界上各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7]。
Nortor危险因素评分法[8],已成功地应用于老年病院。
2.2健全压疮病人的管理制度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
建立预防压疮翻身卡:每次翻身后及时在相应的表格里做上标记,并详细记录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压疮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卧床患者压疮治疗和护理研究进展,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查阅压疮的治疗及护理方面的文献,研究该方面同行的最新成果,并結合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对我院外科住院的压疮患者给予压疮预防及护理方法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
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并非以严厉的规定就可杜绝。
结论:采用改良后的有效的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可最大限度的降低长期卧床患者的痛苦,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 压疮;预防;护理;方法压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或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潮湿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溃烂、坏死。
长期卧床、感知觉障碍、肥胖、水肿、过度消瘦是压疮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和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
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压疮发生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是压疮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相关知识与实践亟待改善与更新。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压疮的预防、护理和治疗的具体情况。
1 压疮的定义及分类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最早称为褥疮,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故称为“压力性溃疡”。
2 压疮发生的原因2.1外在因素传统观念认为压疮发生的局部原因主要有患者长期卧床、经久不变换体位;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刺激造成。
新的观念认为: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其中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2]。
2.2 内在因素引起压疮的内在因素包括年龄、体重、血管病变、脱水、昏迷、瘫痪、全身营养不良、年老、体弱、长期发热、恶病质、水肿等。
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压疮是因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乏营养而使皮肤功能受损所引发的局部组织坏死或组织破坏。
患者在发生压疮后,不仅会在生理上忍受更多的痛苦,同时也会降低生活质量,若压疮长期不愈,还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导致全身衰竭、死亡等严重后果。
长期以来,压疮预防、护理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点,压疮的发生不仅会给病人家庭增加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同时也会延迟疾病康复,所以临床上应对压疮的预防、护理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积极探讨压疮防护的有效措施。
本文现就手术压疮的危险因素、临床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标签:护理;预防;手术压疮;危险因素临床上常将压疮(压力性溃疡)称为褥疮,其是因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乏营养而使皮肤功能受损所引发的局部组织坏死或组织破坏[1]。
多数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都需要长时间卧床,在这期间若护理不当,就很容易引发压疮,发生压疮后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若压疮长期不愈,还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导致全身衰竭、死亡等严重后果。
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手术患者及长期卧床病人,应充分重视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积极探讨压疮防护的有效措施,以降低压床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压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手术及患者自身两方面因素:①手术方面因素:有研究显示[2],压疮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越高,当手术时间超过2.5小时时,手术时间就成为了引发压疮的一个危险因素,在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病人中,有21.2%的患者会在术后发生压疮。
手术所使用的麻药会对机体血液循环产生阻滞作用,导致血流减缓,从而使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畅。
再加上麻醉后,患者的反应变迟钝,机体不会对一些不适反应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加重组织缺氧,无法及时排出无氧代谢产物,进而引发压疮。
此外,手术体位、手术类型与褥疮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压疮,也被称为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一种因长期压力或摩擦力作用于皮肤而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理念的发展,压疮护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的护理方法和策略不断涌现。
本文旨在综述压疮护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压疮的发病机制、预防策略、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期望能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压疮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压疮护理领域的关注,推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压疮预防策略的新进展近年来,压疮预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新进展不仅关注于提高护理效率,更着重于降低压疮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个性化评估与预防计划的制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对压疮风险的评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营养状况、皮肤类型和活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制定更加符合个体需求的预防计划。
这些计划可能包括定期翻身、使用减压设备、改善营养状况、加强皮肤护理等。
新型减压设备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新型减压设备如气垫床、水垫床等不断问世。
这些设备通过改变压力分布,减少局部压力峰值,从而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一些智能减压设备还能实时监测患者的压力分布,为护理人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建议。
预防性皮肤护理:皮肤是压疮发生的关键部位,因此预防性皮肤护理在压疮预防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的皮肤护理策略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损伤、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等。
一些新的皮肤护理产品如皮肤保护膜、皮肤修复剂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压疮预防中。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干预:压疮预防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综合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多个专业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压疮预防计划。
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压疮的定义压疮是由于身体体位改变的限制或长期卧床而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
通常在身体接触床垫或椅子等表面的部位出现,如脊椎、尾骨、肩胛骨、踝部等。
压疮除了带来疼痛和不适,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威胁生命。
压疮的危险因素•活动能力受限,无法改变体位•营养不良,体重过轻或过重•年龄过大或过小•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肿瘤等•长期卧床或长时间使用轮椅•皮肤感染或受伤压疮的防治预防压疮是关键,包括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营养和水分摄入•定期调整体位或离床活动•使用护理垫或护垫,减轻身体部位的压力•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防止摩擦和剪切力治疗压疮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合适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疼痛药物等•使用压疮敷料,促进愈合和保持清洁•营养支持,包括口服或静脉输液•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疗法、磁场疗法等压疮的护理对于已经患有压疮的患者,护理也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护理措施:•对受损皮肤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适当的压疮敷料进行保护和治疗•定期翻身和改变体位,减轻压力•给予充分的营养和水分摄入•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定期评估和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压疮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压疮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
以下是一些近期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压感敏感材料的研究。
这种材料可以感知压力和体重的变化,为压疮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膜性压疮敷料的研究。
这种敷料包括改进的胶原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等物质,可以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病人的痛苦。
•压疮随访管理的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平台、移动应用、短信等方式,实时随访压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
综上,虽然压疮依然是一种常见的床旁并发症,但是通过预防和治疗,以及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降低其发生率和治愈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压疮防治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3-14T15:41:10.0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4期作者:徐丹丹彭德清陈思仙芮丽丽
[导读]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因压力或复合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1]。
(宣城市人民医院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因压力或复合剪切力、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本文从压疮评估、危险因素、分期、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轻压疮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
【关键词】压疮;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01-02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因压力或复合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1]。
综合性医院院内压疮发生率为2%~14%[2]。
目前各医院对于压疮的综合防治大体如下。
1.压疮评估
压疮防治第一步是评估。
评估能预测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有效指导护理工作,在压疮管理中至关重要。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Braden 法、Gosnell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为Braden法[3],所用量表为Braden量表[4]。
但该量表忽略了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诸多因素。
2.危险因素
压疮不是原发疾病,大部分伴随其他疾病。
主要包括人体与接触面的压力[5]、摩擦力、剪切力[6]以及温度[7-8]和湿
度。
3.压疮分期
2014年国际NPUAP/欧洲压疮咨询委员会(EPUAP)联合编写的“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9],将压疮分为6期,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深部组织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压疮分期只能用于描述伤口严重程度和目前状况,不能用于伤口愈合过程描述。
4.压疮预防
4.1 皮肤护理
勤清洗、勤更换,禁用碱性护肤品,维持皮肤弱酸性可以适度保护皮肤。
4.2 体位安置与变换
合理安置并协助患者定时改变压体位,是预防压疮必要措施。
但研究表明[10],床头抬高30°~90°是否增加压疮风险尚不确定而且证据质量很低。
4.3 支撑面
临床上常用气垫床、水垫等预防压疮,葛晓青等人[11]用100%荞麦壳软垫在卧床患者预防皮肤压疮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压疮,提高了患者舒适感,减少护士工作强度,值得在医院、家庭及老人院推广使用。
4.4 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之一。
因急慢性疾病,或接受外科治疗而导致有营养风险或压疮风险的患者,可额外提供高蛋白混合口服营养补充制剂。
5.压疮治疗
5.1 伤口清洗
选择生理盐水冲洗,拒绝擦洗方式清洁伤口。
其中使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伤口最有效[11]。
5.2 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伤口敷料应用
应用以湿性疗法为指导的新型伤口敷料,是压疮伤口护理的中心内容。
湿性敷料包括:水胶体类、水凝胶类、藻酸盐类、银离子类、泡沫类等。
5.3 药物治疗
常见的药物见于国内文献报道的有湿润烧伤膏、金黄膏、中药丹剂(祛腐生肌)、水蛭素+ 藻酸钙(肌不易生)等。
中药治疗安全性、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项有待进一步考证。
5.4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
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间歇或持续地使创面保持在负压状态,促进创面愈合的全新治疗方法。
其在压疮的治疗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5.5 降低皮肤温度
垫茶叶枕(隔夜的茶叶晾干包在纱布内),利用茶叶的蓬松、透气散热好,可降低皮肤温度,以防压疮的发生。
5.6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况[11],保证充足的营养是治疗压疮的根本保障。
营养不足可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机会,延迟创面的愈合。
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5.7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避免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潮湿等刺激,病人每次排便后应立即清洗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状态。
同时,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床单,使病人舒适。
卧床病人受身体条件和各种情况限制,床上排便是一个现实问题。
使用充气助便气垫,并改良便盆、床、褥等基础护理装备,就可以帮助病人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当卧床病人需要排便时,取出骶尾部的小气垫,安放上专用集便器。
病人不但可以舒适地卧位大便,还可以将小便全部引入集便器。
排便后不用搬动病人即可进行会阴部的清洁、骶尾部压疮检查和局部冲洗等会阴部护理工作,又便于保持床褥清洁和平行更换。
6.小结
压疮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病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也增加护理工作量。
只有采取相
应的干预措施,才能减轻其造成的伤害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曹顺华,余小萍.多种压疮评估工具对老年患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年08期.
[2]王建萍.中西药配合应用治疗难治性褥疮60例的效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05期.
[3]张淑萍,张秀霞.中西医结合外敷法治愈巨大褥疮的护理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11期.
[4]李小华,何绮文,李斯明,叶春婷.胶原-氧氟沙星凝胶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03期.
[5]杜伟朋.压疮预防与护理的临床现状[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4):289-291.
[6]郭晓红.探讨Barden 评分量表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4):720-721.
[7]许午森.褥疮垫概念与临床护理[J].现代康复,1998,2(4):318-320.
[8]王静.预防褥疮用具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 44-46.
[9]葛晓青.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 2016,Vol.37,Supp-1.
[10]高益斌,童松林,潘方,等.负压封闭引流术结合生肌膏外敷治疗褥疮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2): 150-154.
[11]王春喜,卢怡,王晓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2): 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