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结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古代妓女“自由说”之我见摘要:古代妓女被谴责为性的奴隶,道德的罪人,特别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确立以后,妓女受男人的狎昵玩弄,失三从,更是遭人鄙视。
然而尽管在男人们的掌控下的她们,依然有自己的一些自由可言。
关键词:才艺缠头爱情择偶妓女是为适应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旷夫、军人、游士、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等)性欲需求而产生的,这类妓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商品经济得以发展以后的产物,甚至她们本身就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进入交换市场的。
然而,妓女们,不管是在才艺方面还是在姿色方面,都是远远超越同时代的女性的。
由于社会普遍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闺阁之中的女儿和为人妻后的读物都是限于《女诫》、《内训》、《女论语》和《女范捷录》,从而导致这些女人的才艺是欠缺的或者才艺水品不高的。
然而,官妓有来源于社会的三个阶层,一是来自古代的女乐倡优世家,从小就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法律规定,女乐家庭里,男的时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所以她们的父母也都有意栽培他们成为歌舞艺人;二是来贵族女子,官僚贵族把女儿送到宫中,接受优秀的训练,使得她们成为有才艺的女性,从而能求得皇帝的宠幸。
私妓也都是姿色超群,能歌善舞,她们中的人一部分人是小时候就开始练习歌舞音乐的,加上他们的天资聪颖和自己后天的努力,也使得她们有较高的技艺水平,如唐代的薛涛、宋代的李师师、明代的柳如是以才艺闻名于世。
市妓中,很多都是被迫落入红尘,成为青楼女子的,然而她们为了生计也还是有意学习歌舞音乐的,虽说技艺水平不及前者,但是依旧能赢得狎客的欢心。
妓女们大多妙解音律,能歌善舞,兴之所至,亦辍词连句,泼墨为画。
因而,妓女的身价也就提高了。
妓女因为其能歌善舞,姿色艳丽,不但能给男人带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而且可以给男人带来性的愉悦。
由于妓女不仅要向嫖客们展现自己的声色,而且还要向他们展现自己的身体,随着道家房中术的兴盛,在性方面,妓女们可以给男人带来更强烈的满足感。
再者,“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的社会心理,使得男人把妓女当做是婚姻的补充。
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思考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一股影响较大的思潮便是女性文学。
其不仅具备“女性作者”的特点,同时其还具有“女性意识”的特点,这点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
本文主要是根据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从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41-02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现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孕育于五四时期的文学的,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丰富、深刻,其在欲望的表达上大胆、直露,也就是说,在这一时代下,女性文学有着自身的特点。
同时,随着女性意识的复苏、发展及成熟,这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也具有其阶段性。
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女性文学处于女性作为人的价值认识阶段,这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其次,其逐渐发展为女性作为女人的价值认识阶段;最后,其发展为女性灵魂自审的阶段,这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本文根据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从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阶段在我国,一大批女性作家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我国的兴起而涌现的,她们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下,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反对父权社会的文学作品,创造出了反对封建宗法压迫的女性文学作品。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大批女性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还可以发现她们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也不断地表现出她们所具有的强烈的求索精神。
其中,第一个实现超越的女性作家便是陈衡哲,同时,她也是第一个突破了男性作家的局限。
她于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近千字对话体小说《老夫妻》,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竖起了第一面旗帜,也可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抗的女性形象*名:***学号: ************专业:小学教育年级: 2009级院系:初等教育学院完成日期: 2013年6月指导教师:杜伟(副教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数据等行为。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一、引言 (1)二、为自由而反抗家庭的压迫 (2)(一)为婚姻自由而离家出走的子君 (3)1.子君的人物形象的概述【改为:子君形象概述,全文章节照此修改,如:繁漪形象概述……要简洁】 (3)2.子君反抗家庭的表现 (3)(二)反抗家庭专制制度—蘩漪 (4)1.蘩漪的人物形象的概述 (4)2.蘩漪反抗家庭专制制度的表现 (4)(三)家庭夫权奴役的反抗者—郭素娥 (5)1.郭素娥人物形象的概述 (5)2.郭素娥反抗的表现 (6)(四)为自由而反抗家庭的束缚—曾树生 (6)1.曾树生人物形象的概述 (6)2.曾树生反抗家庭束缚的表现 (7)三、反抗吃人的封建,成为命运的主宰 (9)(一)封建礼教的反抗者—莎菲 (9)1.莎菲女士人物形象概述 (9)2.莎菲反抗封建礼教的表现 (9)(二)封建家奴制的反抗者—鸣凤 (10)1.鸣凤人物形象概述 (10)2.鸣凤反抗封建家奴制的表现 (11)(三)为女性自由平等而反抗—虎妞 (11)1.虎妞人物形象概述 (11)2.虎妞为平等自由而反抗的表现 (11)(四)封建恶霸势力和落后思想的反抗者—小芹 (12)1.小芹的人物形象概述 (12)2.小芹的反抗表现 (12)(五)封建地主势力的反抗者—白毛女 (13)1.喜儿人物形象概述 (13)2.喜儿反抗封建地主势力的表现 (13)四、反抗女形象凸显的意义 (14)五、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7)附录 (2)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抗的女性形象作者:从惠娟指导教师:杜伟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摘要:在现代的学术界对于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多是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悲剧美等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是要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准确把握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一、第一部分: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家个人经历的影响。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各个时期女性形象的变迁。
1. 旧社会女性形象的困境在旧社会,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她们往往被束缚在传统观念中。
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成娇弱无助、受制于男性的形象。
2. 新文化运动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女性开始涌现出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呈现出更加积极和独立的一面。
3. 社会主义时期的女性形象在社会主义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者。
二、第二部分: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
而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和表达更加多样丰富。
这部分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1. 女性的家庭角色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家庭角色。
她们在家庭中既是妻子、母亲,又是女儿、姐妹。
通过对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认同。
2. 女性的职业与事业当代中国女性逐渐涌现出更多的职业与事业角色。
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职业女性,还是为追求自我价值而奋斗的女性,都成为当代中国小说中的重要形象。
3. 女性的情感与心理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的情感与心理也成为了创作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的思考方式、情感体验以及成长历程。
三、第三部分:女性形象的突破与展望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正在经历一次次的突破和拓展,她们不断超越传统的束缚,勇敢地探索自我。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研究在当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表达和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观察和了解到当代女性的意识流及其生活状况。
本文就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和传播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一题材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和意义。
一、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定义意识流小说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形式,它通过笔触细腻、心理描写逼真等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则将焦点放在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上,探索她们面临的问题、困惑和追求。
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点1. 倾听女性声音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倾听着女性的心声,并试图表达出她们内在世界的真实与复杂。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心理描写,作者将读者带入女性角色的内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的内心独白。
2. 探索女性问题当代女性面临着诸多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她们往往需要面对职场竞争、爱情与婚姻的选择、家庭责任的承担等问题。
在女性意识流小说中,这些问题常常成为主要的创作素材,作者通过女性角色的思考和感受,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3. 强调自我意识与价值观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被定义为弱者和从属者。
然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女性角色被赋予更多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她们关注个体的成长、自我实现和拥有独立的价值观。
三、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传播途径1. 文学杂志和报刊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多通过文学杂志和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
文学杂志和报刊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为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的平台。
读者可以通过订阅或购买这些媒体,了解并阅读到这类作品。
2. 线上文学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文学平台逐渐崭露头角。
诸如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线上文学平台,不仅为作家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空间,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被读者接触。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在中国当代思想史的脉络里,女性文学最为突出的是五四运动之后,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比如舒婷和林子等,接受五四文学彻底反叛精神,从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被打破,妇女解放问题一开始就受到五四先驱者的青睐。
女作家本身就是一种新型人格的探索者,他们大多置身于男作家“寻根”的集体意识之外,这也是女性文学一直表现的特点,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更直接细腻地表达极为新奇特异的感触和思想。
一、“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具体的时间是指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女性创作,涌现第一批有独特色彩的女作家,对于整个现当代的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男女都一样”。
打破传统观念,通过作品的描述,表达女人从此要站起来的希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十七年”女性创作,从整体上呈现出性别意识淡漠与消解的特点。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赋予“女性”新的历史地位,女性同男性一样具有选举权、工作权、教育权、参政权等,现实中反映女权主义的诞生。
“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推广,通过一些作品彰显女人的魅力。
在这个时期的作家有茹志鹃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
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都是英姿飒爽的豪杰,与唯唯诺诺的柔性女子形成鲜明对比。
主人公的命运很多坎坷,女子不再逆来顺受,开始反抗各种压迫,对于封建家庭的思想更是强烈反感。
张爱玲《半生缘》有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反抗社会不公平的对待,与各种黑暗势力做斗争。
通过这些女性文学作品,突出的反映了“十七年”中普遍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观念。
这些思想在整个文学界中,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认识,开辟女性文学另一条道路。
由于女性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觉,不再只注重于小家碧女情怀,更多现象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女性也是社会一员,开始抨击政治现象。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巨著,其中丰富的女性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了其性格特点、命运轨迹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旨在揭示《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一、引言《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其中,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她们性格鲜明,命运各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性格特点1. 贾宝玉的妻子林黛玉:林黛玉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却因体弱多病,命运多舛。
她深爱着贾宝玉,却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最终泪尽而逝。
林黛玉的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剧。
2. 贾宝玉的妹妹贾迎春:贾迎春温柔贤淑,端庄大方,却因家族衰落而命运多舛。
她被迫嫁给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最终在凄凉中度过一生。
贾迎春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婚姻的无奈。
3. 贾宝玉的表妹薛宝钗:薛宝钗端庄贤淑,才华横溢,却因家族地位低下而备受歧视。
她深爱着贾宝玉,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薛宝钗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无奈。
4. 贾宝玉的表妹王熙凤:王熙凤聪明机智,手段强硬,却因家族衰落而命运多舛。
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贾府中崭露头角,但最终却因权力斗争而身陷囹圄。
王熙凤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
三、《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命运多舛,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无奈。
2. 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敢于追求爱情,挑战封建礼教,表现出对封建道德的批判。
3.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小说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预示了封建社会的终结。
四、结论《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她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为我们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女性主义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1女性主义教学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出现了女性主义教学法这一概念,女性主义教学法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女性主义教学法指的是只要与女性主义相关的知识传授与学习,都归为女性主义教学论中的一部分。
女性主义教学论尽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其在进展过程中却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即通过对社会和教育领域进行批判与改造来实现公正与平等。
在课堂教学中,女性主义教学法属于狭义的层面,即该教育不仅要将知识进行传授,更重要在于让学习者能够成为知识的拥有者。
女性主义教学法使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更为突显,同时也打破了教师的只是权威形象,强调了课堂教学平等与合作的理念。
女性主义教学法最初只运用在妇女研究项目中,而近些年来则逐渐成为了高校的学科教学中的一部分。
在女性主义教学法中主张释放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较为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其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参与、对话以及经验传授等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学习体验是女性主义教学法的重点。
同时女性教学法还是分注重多元文化,提倡教师创设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通过互动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同时锻炼其制造与批判能力。
教学课堂中的民主与开放氛围也是女性主义教学法的主要特色,教师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思维锻炼与积极反馈的良好课堂氛围,使教学能够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的概念混淆,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就容易出现错误的观点见解。
女性主义教学法注重的是对男性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以及社会历史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女性形象与作用进行细致的探寻。
在英美文学中,男性文学作品占据了大多数,而这些作品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不平等观念,男作家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刻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分理想化女性形象,作家笔下的女性往往具有完美的性格,或温柔或美好,二是过于极端刻画女性形象,将女性视为社会异类,刻画成恶魔。
而这两种形象显然都不是真实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凉意象朱思思 2014050501282[内容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时期涌现出来的重要的女作家,其作品经常出现悲凉的意象描写,成为她的作品的标志性的特点。
这种悲凉意象体现了特殊环境下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的自觉。
本文以悲凉意象为视角,通过对她的作品艺术和文化方面的分析,整体研究张爱玲的作品的文化特色,从而整体把握张爱玲的创作基调,阐释她的内在涵义,试图达到深入理解她对现当代文学的意义的目的。
在她的世界中,是“虚无之物”,她永远都感到一种“惘惘的威胁”,感到天空的低迷。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彻头彻尾的悲观,她才格外地珍视生命,认真地享受生活带来的每一琐细快乐,体味着生的种种乐趣。
从而,使这个原本庸常的俗世生活,散发出了诱因的光芒,也使得这个弱小的女子——张爱玲,闪耀着传奇色彩。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凉意象;一、月亮的意象——苍凉的载体BeverleyNichols有一句诗,写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
张爱玲的人生观绝对深刻也绝对清醒,但如果从另一种角度去理解,把BeverleyNichols的诗句改成“在张爱玲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恐怕不会有人表示异议。
张爱玲的月亮不会衰亡,它是她意象世界里一盏奇异的幽灯,又是上帝的眼睛和夜晚的太阳。
张爱玲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月亮是她最显著典型的意象。
有人甚至统计得出这样惊人的结论:张爱玲的31部作品中,“其中22部小说里出现了‘月亮’这一自然物象及与其有关的比喻,共约140处。
”这是个很有意蕴的意象。
在《金锁记》中,作者写道:“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晕湿,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月亮一直是作为一个阴性的原型象征物出现在文学中的,月亮的阴冷和自恋是女人另一面的镜像。
如果说沈从文建构了一种女人的神性之美,那么张爱玲则是建构了一种女人的反神性之美。
女性文学-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可歌可泣的知识女性——陆文婷本文主要研究《人到中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及其形象意义问题, 通过对陆文婷这个知识女性的形象分析,发表论文反映出陆文婷是1位道德高尚的知识女性,她任劳任怨、奋发向上,她坚强不屈,淡泊名利;她是1个医术精湛的白衣天使;她是1个具有传统家庭责任感和现代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女性职称论文发表她是1名眼科医生,无职无权也无名无位,工作超负荷而待遇低下,1家4口挤住1间陋室,家徒4壁,生活过得10分清寒。
但就是在这样困窘的生存条件下,陆文婷仍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
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事业牺牲了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际,她仍在牵挂着自己的病人,而且职业角色未能压倒其天赋的母性、妻性,她对孩子和丈夫深怀歉疚之情,却唯独忘了关心自己。
小说为读者刻画的是1位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却无比富有、平凡而又高尚的知识女性形象关键词:知识女性;白衣天使;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形象意义 Thisarticle mainly studies "Human to Middle age" the center knowledge feminine image and its the vivid significance question, The leading character of novel Lu Wen Ting is a moral noble knowledge female, she bears the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she lives simply the fame and fortune; She is a nurse who has exquisite medical skill; She is has female who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odern socie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knowledge . She is a ophthalmologist, does not have the duty to have no right also the nameless not to have the position, the work load is excessive but the treatment is low, the four of family crowd a humble room, utterly destitute, lead a extremely simple live. But under such embarrassed survival requirement, Lu Wen Ting still work thanklessly industrious. She has the high soci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has sacrificed the family and individual benefit for the enterprise, even if in the life critically ill time, she was still worrying own about her patient, moreover the professional role has not been crush her talent the motherhood, and wife, she was to the child deep sorry and the husband, only forgot to care about herself. The novel portray a knowledge feminine image who is extreme deficient in matter but incomparably in the spirit.Key words: The famale intellectual; the doctor with a scacred characte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ism and the propertyof the cumulative generation; the implication of the image摘要ABSTRACT。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反思在当代社会中,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发出了声音,也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探索了女性在社会和文学领域的地位和角色。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是指以女性为创作主体,剖析女性角色和性别问题的文学创作体裁。
它通过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展现女性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呼唤女性权益的平等与尊重,同时对男权主义和性别歧视进行批判,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第一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主要关注妇女权利和平等。
随后是第二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关注妇女解放和性别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后续的发展如第三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强调多元性别和跨性别议题。
二、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殊价值。
首先,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赋予了发声的权利和平等的话语空间。
它重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挑战传统的女性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女性主义文学为广大女性提供了表达自己心声的平台,引起了对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和讨论。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的障碍和束缚。
它探索和塑造了独立思考、自由追求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传统文学对女性角色的限制。
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主题,使得文学创作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此外,女性主义文学对于社会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揭示性别歧视、女性压迫等社会现象,女性主义文学唤起了社会的关注,促使人们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进行反思和探讨。
它激发了女性群体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公众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
三、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反思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的方面。
本科毕业论文学 院 文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年 级 2008级姓 名 刘晨微论文题目 《沉香屑——第一炉香》之葛薇龙指导教师 李群 职称 副教授2011年5月21日学号:《沉香屑----第一炉香》之葛薇龙内容摘要:葛薇龙是一个矛盾而美丽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她的微妙心理都深深地为人所吸引。
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爱情与理智的抗争,这是选择题,她的选择,结局却是不好的。
关键词:葛薇龙,矛盾,流俗《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1943年,是张爱玲的处女作。
作品一经发表,就在上海引起巨大轰动,使其的写作才华在文学界绽放光芒。
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叫做葛薇龙,这是一个年轻的,新时期的女性。
但是,葛薇龙的结局是悲哀的,经历是复杂的,她的性格,她的心理亦是很微妙的。
重读了这篇文章,我似乎更看透了一点关于葛薇龙这个人物,也更懂了一些张爱玲。
(一)故事情节概述故事叙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被其姑母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
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
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葛薇龙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之后就会被乔琪乔无情的抛弃。
(二)薇龙形象分析葛薇龙作为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一开始以学生的形象出场,单纯,聪明,像每一个在家中宠坏了的孩子一样,还不懂人心险恶,不知道怎样见风使舵,怎么交际应酬。
在梁太太家腐化的生活中,薇龙渐渐的在虚荣面前不断丢弃自己的坚持,每一次的退让和放弃,都是那么自然和理由充分,可是在多次的量变后终于导致了质的飞跃。
而这整个过程,她都是理智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堕落,永不回头。
这一点,张爱玲在一开始就有暗示:“既然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而后来的薇龙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改变:“我知道我变了。
从前的我,我就不大喜欢;现在的我,我更不喜欢。
关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从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性别的差别和对女性的歧视,从先秦两汉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在汉朝独尊儒术开始,女性更是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束缚和捆绑。
因此当五四送来解放的曙光之后,这些女性便以飞蛾扑火的决绝,来换取生命的自由和尊严。
但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并未达到其所宣称的那样,女性在出走之后,依旧面临着十分尴尬的性别困境,从而也就谱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多姿多彩,但又饱含血泪的女性生命抗争之歌。
一、家庭中的逃离在古代封建大家庭中,女性是没有其独立的地位的。
她们在为出嫁之前,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在出嫁之后,要遵从夫家的礼仪规范。
因此,在个性解放的号角吹响之后,这些女子上演了一幕幕的家庭逃离剧。
作为五四时期女性逃离的代表,萧红、卢隐她们自身及其作品都是值得探究的。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存在,在这些叛逆的女儿中,她最勇敢,最富才情也最让人心疼。
她以逃离家庭来获取自由,并走向了自我流浪和放逐的道路。
这种逃离和行走的,在她的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以自己为素材,描写行走在人生中的孤独与凄凉,从而使得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色彩与意味。
例如当时的独幕剧《终身大事》中,描写出了一个走出家庭,不顾父母反对的追求自由恋爱的女性形象,并影响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批娜拉的出现,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在对这些家庭逃离中女性的书写作品增多,但对女性在家庭逃离后如何生存却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逃出去的女性形象,但其命运多是颠沛流离。
二、夹缝中的生存女性的生存困境,一直是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
从现代文学中的作品来看,很多女性作家都表达了其与男性话语平等的渴望。
舒婷在其《致橡树》中写道“:肩并肩”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但在大多数的作家笔下,女性却是作为夹缝中生存在状态而出现的。
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成为了至今说不尽的话题。
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女性,曾经的祥林嫂有幸福的家庭,但当丈夫死亡之后,家里的顶梁柱到下了,祥林嫂被迫改嫁,并在其额头上留下了被人称之为“耻辱”的伤疤,与此同时,唯一的儿子也死于意外,至此祥林嫂所有的寄托全都破灭,她为了获取心灵的安宁,在夹缝中挣扎生存,并将内心的所有痛苦寄托于神灵,以此来赎罪。
大一女性学论文范文模板引言女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讨了性别平等、女性权益以及性别差异等与女性相关的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一女性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范例,帮助大一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一、背景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期的女性解放运动,该运动推动了女性权益的认可和关注。
自此之后,女性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学术界和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一女性学论文的写作要点和基本结构,以帮助大一学生顺利完成相关作业。
三、方法3.1 文献综述在开始写作之前,学生应该进行文献综述,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观点。
通过文献综述,学生可以获得灵感并构建自己的研究问题和论点。
3.2 研究问题和论点在确定研究问题和论点时,学生应该关注当前女性议题和研究热点。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创性,并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3 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学生需要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文本分析等。
学生需要解释并合理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3.4 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应根据选择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收集数据时,学生需要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权益,并严谨地记录数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合适的统计工具和理论进行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学生需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
在这一部分,学生可以引用相关的理论和文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对研究结果的解读和讨论。
此外,学生还可以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五、结论学生需要在结论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研究问题和论点。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回顾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学生需要列出参考文献,按照学术文献的标准格式进行书写。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符合学校或学科规定的引用规范。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大一女性学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范例。
本科毕业生女性学论文范文模板引言本篇论文旨在提供一份本科毕业生女性学论文的范文模板,以便于有需要的毕业生女性学专业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个参考。
本论文范文模板将包含女性学领域常见的论文结构和内容要点,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
文献综述本论文将首先进行相关文献综述,以探讨女性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
在文献综述中,将包括对女性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介绍,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女性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问题,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与意义在本节中,将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
同时,阐述研究意义可以说明研究结果对于女性学领域的贡献以及其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价值。
研究方法与数据接下来,本论文将介绍研究方法与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在女性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
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明确数据来源和处理方式。
此外,还需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在此节中进行论述。
研究结果与讨论该章节将详细呈现研究结果和讨论,以实现对研究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根据研究目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提取出有效的研究结果,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对所研究问题的深入认识,并进一步推动女性学领域的发展。
结论与展望最后一章将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对研究目的的实现进行回顾,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结论部分将对整个论文的主要发现和贡献进行概括,再次强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展望部分将提出今后女性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并给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最后附上本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列表。
参考文献列表采用国际通用的引用格式,并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结语本篇论文范文模板提供了一种写作结构和内容安排的参考,帮助本科毕业生女性学专业的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有一个指导。
简爱女权主义毕业论文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女权主义形象——简爱,她虽然出身不幸却勇于同命运抗争。
本文是对简爱的现代女权意识的探讨,欢迎大家来参考!内容摘要:作为英国文学伟大传统之一的女性文学,其漫长的发展过程是女性意识萌动、承袭与勃发的艰辛过程,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以其强烈的经济独立和人格平等意识,崭新的爱情价值理念,自然朴素、纯实的审美观,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传统视角,丰富了当时的主流时代精神,宣告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简爱身上折射出的许多超前的现代女性意识形成了英国女性文学传统中最具风采的一部分,有着永不凋谢的美。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the female litera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great traditons of Britain literature, is with a far-flung development and a process in which the feminie consciousness is bourgeoning, inherited and thriving with hardships. In the noevel of "Jane Eyre" Written by C. Bronte, its heroine whose name is "Jane Eyre", with consciousness of intencse economic independence and personality equality, with the brand-new value idea of love, with the natural, simple and pure aesthetic standard, had preponderated over the traditional angle of view of the dual opposition, and enriched the mainstream time spirit, and announced the self-awareness of feminie cousciousness. Many modern females consciousnesses in advance refracted from Jane Eyre which has formed a part of the most elegant demeanor in the British feminine literature tradition, so her beauty is unfading.关键词:简爱女权意识独立平等自尊自重Key words: Jane Eyre Feminie consciousness Independence Equality Self-respect引言:《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问世后的一百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女性学结业论文当代女大学生情感问题探究与教育策略【论文摘要】:大约在90年代,中文词汇中又悄然兴起了一个新词——情商,并有权威人士论证:“一个人的成功,智商所起的决定作用只占30%,70%的决定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情商。
”情商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人的意志、毅力、应对变化的心理调适等等。
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对情商的培养仍然处于一个盲目的、缺乏正确引导的状况下。
尤其对于女性,尤其对于大学中的女生。
心理学证明:女性对于情感的敏锐体验要远远超过男性,而女大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年龄段,特殊的情感成长期,于是,难免引发一系列的情感问题。
这些问题对她们的学业、价值观的形成远远比对男性的影响力要大的多、深刻的多。
所以很有必要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关键词】:女大学生情感问题教育策略【正文】:在校的女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
所处环境是与自己学识几乎相等的大学生。
尤其是两性同校同班,很容易产生情感波动。
这种情感焦虑带有明显的青春期特点,如果不能很好的调适,很容易影响到她的心情、情绪、价值观,从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据调查,女大学生最经常被纠缠的问题有几个:1,应不应该谈恋爱;2,他是不是真的爱我;3,我该不该去追求他;4,应不应该忘掉他5,爱情、功课的两难选择。
可以说,以上几个问题分别在不同的感情发展期骚扰着女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影响着她们的生活和学习。
1.应不应该谈恋爱。
这对于男生来说根本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但对于女生来说,哪怕是处于恋爱中的女大学生都是难以解决的“头疼”问题。
因为女性所处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由于是“大学”这个“过渡”时期,又因为稍许有些“贞操观”的思想的残存等因素的作用,很多女生都表示对这个问题的困惑、抵御和放弃的心理过程。
大一、大二的女生对这个问题的纠缠和对抗表现的尤为突出。
2.他是不是真的爱我。
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恋爱的女生立刻又被这样的一个问题困扰。
其实,对于男生来说,这个问题也存在,但是男生的对情感的调适心理机构要强过女生,并且他有明显的支配欲和自我肯定意识,他对自己的评价要稍高,而女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稍低,于是,女生更容易频繁的受这个问题骚扰,更何况,女性对爱的投入和付出方式也与男生不同,女生更注重爱的完整、完美和深刻。
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现状述评内容摘要:创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和法国,而后又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得到长足发展的女性文学批评给传统的文化和文学批评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动摇了文学研究领域中由男性文化为中心的思想观。
同时,它的出现给世界文坛带来新的生机和力量,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和传播,自然而然地波及我国新时期文坛,成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实践的有力参照。
论文试图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现状着眼,解析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力图在西方女性文学批评和近现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参照下,从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文本批评的视角揭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独特性和互补性,并思索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女性文学研究;兴起;批评方法;反思Abstract:Founded in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1960s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and then in the West and the whole world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emale literary criticism to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concept hitherto unknown Some of the impact will shake the area of literary study by the male culture of the ideological center. Meanwhile, it has the appearance to the world literary bring new vigor and strength in the world and the practice spread, naturally affected China in the new era literary circles, as Chinese women practice of literary criticism powerful light. Papers from the Chinese women trying to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 status quo - oriented, analytical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status, Western women in an attempt to literary criticism and near the modern Chinese woman in the light of literary criticism, social history from criticism Psychology criticism, the criticism of text reveals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of women's unique and complementary. and ponder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efforts to find contemporary Chinese female literary criticism trend of development.Key words: Women’s literature research,rise,cirticsm ,relection引言中国女性的文学创作历史悠久, 然而在20 世纪以前的漫长时期, 妇女的文学活动本质上仅作为男性中心文学传统的附庸而存在, 她们的创作被纳入正统文化圈内, 成为一种增添别趣的点缀。
女性文学结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以孙夫人为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的是男人之间的智谋、权术争斗世界,是一部斗智斗勇的、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
小说以蜀汉阵营为主线,主要描写曹魏、刘蜀、孙吴三国的历史,同时也涉及到东汉末年和西晋初年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国家。
而所有的这些相关历史与社会,都是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
由于男性的存在必然以女性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小说也描写了121个女性,其中出场的有56位。
这在《三国演义》近1800名出场人物中虽然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但在这部主要描写战争与男性世界的小说中也算足难能可贵了。
女性在中国封建王朝一直备受男权主义的压迫与歧视,而在《三国演义》中,貂禅、徐庶的母亲、刘备的糜夫人孙夫人、曹文叔之妻、江油城守将马邈之妻等等,却是一批中国古代女性的光辉形象。
小说中,孙夫人着墨最多,故本文将详细分析刘备之妻孙夫人的形象。
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刘备的第三位夫人。
书中称其“美而贤”,自幼喜好武艺;“极其刚勇”,手下侍女皆带刀具,常以与人击剑为乐,身带利器又容姿甚美。
因为她作为“乱世枭雄”刘备的妻子,并有胜过男儿之志,因此自然而然被人们称为“枭姬”。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演义》中,孙夫人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唯“孙夫人死节”一段仅见于后者,然而这并不影响对于这一艺术形象的整体理解。
以毛本为据,孙夫人的事迹主要见于第54、55回,第6l、66、73、80、83回亦偶有片言叙及,而第84回则径写其投江之殉。
在中国男权制社会当中,孙夫人和其他女性一样,生命权利、自主权利遭遇强固的限制、肆意的践踏,然而和其他女子不同的是:孙夫人以其顽强的抗争显示着自己的迥异,她
傲视群雄,毫不妥协地追求夫妻之爱、母女之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彰显了女性的自我,表达了女性生命的存在,显示着她们作为个体人的价值,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光彩。
小说中对于孙夫人的侧面描写主要有四处,四处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着孙夫人精神的强大与自主、自觉。
第一,通过他人之口勾勒孙夫人形象。
“吴侯有一妹,极甚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也”。
连统军都督周瑜都如此赞赏孙夫人,可见其英雄风采。
孙权的属下吕范也说:“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
”由此我们得知:孙夫人不仅有过人的本领,更有过人的志向。
只是这个时代没有给予她驰骋沙场的机会,没有给她建功立业的舞台。
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她,她在有限的天地当中展现着自我的魅力。
第二,新婚之夜、洞房之中的布置安排。
“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旁,吓得玄德魂不附体”,此正印证了周、吕之言不虚。
一个不受时俗束缚、我行我素、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如在目前。
更值得玩味的是她的言辞举止:‘相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尽命去之,令侍婢解剑扶持。
”面对新婚的丈夫——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的首脑,孙夫人轻松自若。
一句玩笑话,透着她的自得、自傲;解去兵器的行为,显现着她的从容大度。
她就是这洞房、这一家的主人,她可以带给人惊惧,也可以带给人快慰,她是完全自我的、自由的女人。
女人的名字不是弱者,在人格、精神的层面,女性有着与男子一样的尊严与追求,甚至有时,她们会超越男子.表现出更大的勇气,孙夫人便是明证。
孙夫人最重情,而她所处的环境又最忽视情,于是她愤怒、抗争.她以超人的胆识披荆斩棘,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第三,逃往荆州途中孙夫人的所言所行。
孙夫人与刘备的婚姻源于兄长的政治阴谋,然而这桩偶然的婚姻也并非背离她的理想。
这位“志胜男儿”的女子曾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
”刘备既被一向自傲的曹操视为英雄,天下人共论之,又生得“仪表非俗”。
孙夫人嫁之,还算满意。
于是她满心欢喜,与刘备共度优游岁月。
然而刘备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他必须离开,而孙权又是绝不可能放过他的。
孙夫人所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处境,在丈夫与兄长的矛盾当中,何去何
从,考验的正是她的意志。
此时孙夫人的“刚勇”便凸现出来。
她不愿水远受兄长的束缚,她要追求正常女人的正常的婚姻生活。
她先设计瞒过兄长,辞别母亲,与刘备离开京城;待孙权洒醒,派兵迫捉之时,又是她独拒四将,帮助刘备安然脱险。
她呵斥徐盛、丁奉:“你二人欲造反耶?”“周瑜贼匹夫欲造反耶?我东吴不曾亏负你!玄德乃大汉皇叔,是我丈夫,是汝主人之妹丈,千百年之至亲,非是反国之臣。
我已对母亲、哥哥说知同荆州去,并不是私奔至此。
今你两个于山僻去处,引着军马拦截道路,意欲掠掳俺夫妻财物耶?”“周瑜杀得你,我岂杀不得周瑜?”当二人随陈武、潘璋再次追来时,她义正色叱四人曰:“都是你这伙匹夫,同谋我兄妹不隆!今日归去,须不是与人私奔,玷辱先祖。
我母亲慈旨,全我夫妇同去荆州,谁敢阻挡?便是我哥哥来,也须将大礼而行。
你四人倚仗兵威,欲待杀害我耶?”此时的孙夫人,英气逼人,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在危急关头,她没有丝毫的慌乱与怯惧,更不是哀哀以求;她从容镇定,一开口就以重罪加对方,以威势压倒对方,再以理直气壮之言辞申斥对方,斩钉截铁,不容人有丝毫的辩驳,真仿佛一连串迫击炮打得对方抬不起头来,四将只有诺诺连声而退去。
这全然不是一个事事从人的小女子,分明一个声势逼人的女中豪杰。
没有高度的自信,没有真正的自觉,没有对理想的强烈渴盼与追求,是万难做到的。
而她的理想,就是对幸福婚姻生活的追求,就是对爱情的追求。
正是这一份对刘备的真情,让她冲破重重阻挠,背兄离母,追随刘备。
第四,离荆州渡江与赵云、张飞的斗争。
爱情同然重要,亲情更不可缺失。
孙夫人离开柴桑,也就意味着永远离开了她的母亲,这是她不愿意接受的事实,然而这又是极难改变的事实。
在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与斗争中,她的处境是极其尴尬的。
她思念她的母亲,然而刘备集团没有谁能同意她回去,他们更多考虑的不是她的情感,而是他们的军事利益。
本就不愿她嫁于刘备的孙权,则是希望再次利用这个妹妹,以获得更大的军事利益。
于是便有了以吴国太病危为由骗妹归吴的一幕。
原本就挂念母亲的孙夫人,“见吴国太病危,洒泪恸问”,顾不得思虑太多,便听信周善之言,不辞军师,不告玄德,带着五岁阿斗,人在船中。
待到赵云等人追来,重演了当年拒吴将的一番壮举,终于见到母亲。
有人也许疑惑,当年孙夫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碍才离开柴桑的,现在为什么又要拼死返同呢?她没有想到也许她再没有机会回到荆州,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丈夫了吗?是她不珍
惜这份感情了吗?这也正是笔者所要强凋的,这正说明了孙夫人是一个重情的人,当年她离开柴桑是为了情,现在她又离开荆州还是为了情;当年她追求的是大妻之爱,如今她追求的是母女真情。
这两种情在她心中同样重要,缺一而不可,为了情,她甘冒生命危险,甚至牺牲生命。
她对张飞说得明白:“我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大事。
若你不放我同去,情愿投江而死!”这是一个把真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女子,这是一个深刻体察自我并尊重自我的女子。
任何人不能左右她,任何威胁不能吓倒她,自我的意志才是她行动的惟一根据。
之后,两国之间干戈四起,彝陵之战,刘备战败,有讹言传人吴中,道刘备已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
后人为其立庙,号曰“枭姬庙”。
因此,孙夫人在古代也是“三从四德”的标准女性。
综观孙夫人的所作所为,不由人不赞佩。
“身为女子,志胜男儿”,其傲视群雄,不让须眉的风神气韵,足以使千百年后的女子叹服,其自主、自强、勇于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追求。
然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允许她活在自我当中的,她的自由始终受到限制,她的真情无以尽情地挥洒。
她再也没有回到她丈夫的身边,尽管她还渴望着这一天。
孙夫人的形象和《三国演义》中其他女性形象最大的不同,也是与古人笔下要歌颂的其他女性形象的不同:在于她以自由意志支配行动,从一个单纯的女人角度出发,摒离了一些所谓的国家大事,然而所经历的事情却使得她不比那些尽于天下事的女人晦色丝毫,反而更加明艳夺人。
任何能跳离时代寻找自我、寻求自由、勇于抗争的人都是英雄,孙夫人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