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益生菌在儿科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儿科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儿科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儿科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对于儿科的治疗有着实际意义,可以掌握益生菌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益生菌运用于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让广大儿科医生能充分认识到益生菌制剂的相关性能,让此药在临床上的运用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儿童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与处理上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益生菌;儿童;作用机制;儿童疾病

益生菌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且能够让生理功能包含标准数量非特异性病的制剂。摄入之后能在宿主内利用调整宿主菌或酶的平衡肠道粘膜表面,对人体的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刺激作用。我国医学资料研究显示,益生菌在作为保健食品、药物治疗时的运用更广,尤其是对儿科的运用更为多见。临床上若选择使用微生态制剂,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包括:(1)良好的生理作用。(2)益生菌属于菌群的一个组成,对体内正常菌群的均衡能起到调节作用。保证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外来细菌数量达到标准值。

(3)具备的生物、遗传特征的物种。(4)细菌可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满足各类工业生产的要求。 (5)使用后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安全。(6)耐酸,耐胆汁的作用。(7)能发挥出黏附效果,定植在肠道黏膜。

(8)是能够制造的抗微生物物质。目前,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开设了益生菌制剂的代理商,其包括了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芽孢杆菌等[1]。

1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益生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对于儿科的治疗有着实际意义,可以掌握益生菌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益生菌运用于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让广大儿科医生能充分认识到益生菌制剂的相关性能,让此药在临床上的运用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儿童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与处理上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益生菌;儿童;作用机制;儿童疾病 益生菌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且能够让生理功能包含标准数量非特异性病的制剂。摄入之后能在宿主内利用调整宿主菌或酶的平衡肠道粘膜表面,对人体的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刺激作用。我国医学资料研究显示,益生菌在作为保健食品、药物治疗时的运用更广,尤其是对儿科的运用更为多见。临床上若选择使用微生态制剂,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包括:(1)良好的生理作用。(2)益生菌属于菌群的一个组成,对体内正常菌群的均衡能起到调节作用。保证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外来细菌数量达到标准值。(3)具备的生物、遗传特征的物种。(4)细菌可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满足各类工业生产的要求。(5)使用后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安全。(6)耐酸,耐胆汁的作用。(7)能发挥出黏附效果,定植在肠道黏膜。(8)是能够制造的抗微生物物质。目前,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开设了益生菌制剂的代理商,其包括了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芽孢杆菌等[1]。 1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益生菌主要是利用摄取一定的活菌,其能有维持人体的健康,改善身体组织的各方面功能。益生菌又被称为“友善细菌”,主要特点为能活着到达小肠,且限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改善肠道的运动,以此增强肠道的机能,对排便可实现完善调整。 2益生菌对儿童生理作用 ①对腹泻既有治疗效果,又可作为防范药物;②对不耐乳糖症状有改善效果; ③防止阴道出现感染;④促进人体免疫力增强;⑤调整过敏反应;⑥减少血清胆固醇;⑦防止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 3益生菌儿童疾病中的应用 3.1小儿腹泻病:医学资料研究显示,腹泻病在儿科中是一种多见的疾病。而造成腹泻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造成,患儿使用益生菌剂后对于腹泻病能发挥理想的控制作用。轮状病毒肠炎腹泻在一年中常见于秋季、冬季等阶段,造成这一疾病大部分都是人类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治疗此病时缺少足够的药剂作为支撑,使用抗生素则难以发挥良好的效果。益生菌制剂能利用加强腹泻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和活力,对致病菌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改善腹泻症状的作

益生菌的保健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益生菌的保健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益生菌能够促进人体健康,它们对机体有多种其他正常生理菌群无法比拟的功能。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益生菌的保健功能;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益生菌;保健功能;应用;前景 Study on the functions of probi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Ling x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Probiotics can promote health.They have many kinds of other normal gut flora of incomparab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to organism.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probiotics and its current investigative actuality. Meanwhile, its beneficial functions, its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exist in research and the trends of its development were also discussed briefly. Key word: Probiotics; Beneficial Function; Application; Developing Trends 前言 益生菌( probiotics)是一类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是人体肠道重要的生理菌,能够促进肠内微生物菌群的生态平衡,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消除致癌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重要生理功效,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微生态学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也越来越意识到益生菌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尤其近年来,益生菌在功能食品中的开发应用成为功能食品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将成为功能食品发展的重要领域。 1.益生菌概述 1.1 益生菌的研究历史 1899 年法国著名的Tissier 博士发现了被称为益生菌鼻祖的第一株菌种双歧杆菌。1900 年奥地利医生莫落验证了人的生老病死和肠道内的益生菌关系密切。

(参考资料)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 2010年10月 (郑跃杰黄志华刘作义王文建程茜整理) 参加制定的专家(以单位名称笔画为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陈玉君);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赵长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邵彩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蒋丽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毛志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万朝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儿科(黄志华);安徽省立医院儿科(潘家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武庆斌);武汉市儿童医院(梅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张琳);河南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姜秀菊);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马廷和);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刘作义程茜);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儿童医院(李玫);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黄永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沈惠青);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江米足);海口市妇女儿童医院(王梅);深圳市儿童医院(郑跃杰王文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钱新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王宝西);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吴斌) 前 言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环境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关系方面。人体肠道中定植着400-500种(最近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有1000余种),大约1013-1014个细菌,其数量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一方面人体为肠道菌群提供生命活动的场所和营养,又不对肠道菌群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免疫耐受状态);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对人体发挥着必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生物拮抗(防御感染)、参与营养吸收及代谢、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等。肠道菌群正常的形成与演替过程,以及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对保护机体的健康和防治某些疾病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出现菌群紊乱(菌群失调和移位),则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疾病和内源性感染。婴幼儿肠道菌群形成过程的障碍与过敏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al preparation)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其促进物质制备成的制剂,具有维持或调整微

最新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生物素、叶酸、烟酸、泛酸等供人体所需。并且在代谢胆酸、其他甾体化合物及其他难生物降解物质的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从而也达到了促进消化吸收的目的[2]。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乳糖是人和所有哺乳动物从母乳中获得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它不仅能供给人体能量而且有助于大脑和神经的正常发育:组成乳糖单糖之一的半乳糖是组成人脑中配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孕妇保证乳糖供给对胎儿脑和神经组织形成和发育非常有益;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及青少年,乳糖充足则智力发达、精力旺盛、聪明[3]。乳糖在人的肠道内是乳酸菌良好的培养基,它可被细菌分解成乳酸,使肠道内呈弱酸性,抑制某些有害

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05-18T15:23:01.3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作者:陈清刘少敏吴香兰 [导读] 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采用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制备,可调整微生态的平衡,防治疾病。 (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微生态疗法指的是通过采用微生态制剂,帮助生理性有益菌进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重新建立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微生态制剂的主体主要包括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例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以及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等。 【关键词】医师在线;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采用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制备,可调整微生态的平衡,防治疾病。大量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微生态制剂可治疗多种疾病。目前,我国的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的发展迅速较快,菌种和制剂的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临床治疗的疾病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微生态制剂的疗效具有一定的菌属特异性,国外采用的产品疗效证据和国内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不一致,本次研究就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的论述,总结如下: 1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及其特点 1.1概念 微生态制剂指的是人或者动物的正常优势细菌群研制成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和酪酸菌);兼性厌氧菌(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粪链球菌);需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1]。 1.2微生态制剂的自身特点 1.2.1丽珠肠乐 丽珠肠乐是一种单一双歧杆菌成份的活菌制剂。患者口服后,双歧杆菌和肠道厌氧菌占据肠粘膜表面,构成一种生物学屏障,形成一定的定植抗力,阻止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进行定植入侵。双歧杆菌可通过发酵葡萄糖产生大量的醋酸和乳酸,使患者的肠道PH值和Eh逐渐的降低,抑制患者的比分致病性细菌,另外,还可产生细胞外糖苷酶,降解患者的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的复杂多糖,阻止患者的肠道内潜在致病菌和毒素[2]。 1.2.2促菌生 促菌生主要是需氧蜡样芽孢杆菌制成的活菌制剂,因为需氧蜡样芽孢杆菌在患者的肠内停留时间大约为8d ,口服后患者不容易被胃酸破坏,进入患者的肠道后能够消耗一定量的氧气,造成厌氧的环境,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胃肠内的氧化还原电势,促进患者的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生长,与有害菌争夺一定量的营养,抑制其它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使得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功能能够恢复。缺氧环境不利于自身的生长,不会在患者的肠内长期的停留。 1.2.3妈咪爱 妈咪爱属于复方乳酸菌营养剂,具有活的粪链球菌、枯草杆菌以及Vit C、 Vit B12 、烟酸酰胺、乳酸钙以及氧化锌等,可直接调整菌群的失调,控制患者的病原菌数量,恢复患者的微生态平衡,患者口服妈咪爱之后,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在肠道内可发生定居并且繁殖。枯草杆菌可分泌促进一定量的消化酶,分解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促进患者的消化功能,粪链球菌分泌细菌素以及促肠活动素,抑制患者肠道内有害菌生长和繁殖。另外,活菌制剂中具有大量的的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锌、钙, 可产生一定量的β-葡萄糖醛酸酶,使得患者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为尿胆原排出体外。因此,妈咪爱可对母乳性黄疸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有明显的退黄作用[3]。 2.2.4 培菲康和普乐拜尔 培菲康是一种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三种肠道固有菌的复方制剂,患者口服后可重建宿主的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发挥一定的生物屏障作用,清除患者肠内的有毒物质,防止外来菌的不断入侵,可诱导局部肠粘膜和T 淋巴细胞亚群致敏和激活,在患者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抗原后的活化过程起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另外,可分泌的促肠活动素,促进患者的肠道运动,分解转化和吸收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促进患者无机盐、矿物质吸收和利用。普乐拜尔主要是在上述三种活菌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蜡样芽孢杆菌,因为蜡样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菌,进入患者的肠道后可大量的生长和繁殖,和需氧菌以及兼性厌氧菌等致病菌进行争夺营养,抑制生长和繁殖,消耗患者肠道内的氧气创造厌氧环,促进三种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 进一步的调节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4]。 2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2.1腹泻病的防治 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大多数的腹泻患者存在一定的肠道菌群紊乱,采用益生菌制剂可有效防治各种腹泻病。益生剂,例如鼠李糖乳杆菌、罗伊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以及博拉德酵母菌可对急性腹泻病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患者的腹泻的严重程度。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目前临床上儿童多发的急性腹泻症,肠道中的正常厌氧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具有明显减少,数量减少程度和临床症状的轻重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多种益生菌可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确切的疗效,治疗轮状病毒导致的水样泻具有明显的效果[5]。 2.2乳糖不耐受 食物中的乳糖不能被有效的分解,会引起患者发生渗透性腹泻以及肠鸣、腹胀以及腹痛等,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含有一定量的β-半乳糖苷酶,可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减少乳糖不耐受患者的各种症状。 2.3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新生儿及婴儿肠绞痛以及儿童功能性腹痛等,益生菌制剂可补充肠道生理菌、发酵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生乳酸以及醋酸,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恢复患者的胃肠正常生理功能,显著减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临床症状[6]。 2.4肝脏疾病 大量的临床研究说明,患有肝病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严重肝脏疾病患者,例如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以及急性肝

2019年益生菌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益生菌行业分 析报告 2019年6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产业内涵丰富,应用场景广阔 (5) 1、基本概念:性能类别多样,健康功能较优 (5) 2、产业应用:行业历史悠久,应用场景丰富 (8) (1)益生菌发酵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9) (2)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及保健品、药品 (9) (3)益生菌动物饲料添加剂 (10) (4)益生菌果蔬发酵液 (10) 二、市场分析:市场体量充裕,国内空间较大 (11) 1、消费潜力:潜在需求旺盛,商业化可行度高 (11) (1)国民经济稳健增长,医疗保健需求旺盛 (11) (2)慢性病问题普遍,益生菌提供解决方案 (12) 2、市场现状:行业蓬勃发展,未来空间充足 (13) (1)益生菌市场规模较大,潜力充足 (13) (2)利润空间充足,推动利润增长 (14) (3)益生菌塑造细分龙头,市值空间较大 (15) 三、老牌益生菌企业丹尼斯克的发家之路 (15) 1、一站式食品添加剂供应商 (15) 16 2、全球益生菌产业领跑者 .................................................................................. 四、重点企业:看好益生菌细分龙头成长空间 (17) 1、伊利股份:乳制品龙头企业,酸奶新品增长强劲 (17) 2、江中药业:单品业绩突破,产品前景可期 (19) 3、汤臣倍健:并购强化益生菌模块,补足产品线布局 (21) 4、健合控股:国内早批益生菌企业,双主业驱动发展 (22)

5、安记食品:复合调料研发制造引领者,看好益生菌新生业务 (23)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自1929年英国的Fleming发现了抗生素以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从本世纪40年代,随着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其种种弊端也逐渐被人 们所认识。比如导致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副作用,给动 物和作为动物产品消费者的人类的健康都带来了危害。有些国家因此已从立法上限制了 抗生素的使用。于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日趋关注和寻找能够克服上述弊端的抗生素替代物。益生素的研究开发便随之引起各国的重视,其应用于动物生产的良好效果已被大量 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 一、益生素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 1、发展历史 益生素(Probiotics)是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有益活体微生物制剂,也叫活菌制剂(Biogen)或生菌剂。 益生素真正被重视起来并应用于动物饲养业中是从六、七十年代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的 种种弊端之后才开始的。Redmend(1968)就报道了乳酸杆菌经口饲喂仔猪,减少下 痢、改善发育的效果。日本真田等曾提出给仔猪饲喂酪酸菌减轻了仔猪下痢,继之星野 等报道了东洋菌的芽孢制剂经口饲喂或添加在饲料中,预防治疗仔猪及犊牛的下痢以及 提高仔猪、犊牛、肉鸡的增重率,改善饲料效率等效果。 2、应用现状 据报道,美国准许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已有40多种,年使用量约8000吨以上,在欧洲 仅法国1991年市场上销售的益生素品种就不低于50个;日本1989年估计使用量在1000 吨以上;我国对于益生素的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目前年使 用量也在1000吨左右。 各国选用的益生素菌种不同。我国正式批准生产使用的菌株,主要有蜡样芽孢杆菌、

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

中文翻译部分: 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 摘要:对目前益生茵制剂的加工技术,包括:喷雾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包埋技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喷雾干燥技术中优化工艺参数、热应激蛋白、细胞损伤位置和机理研究,提高益生茵制品的质量;冷冻干燥技术中保护荆、冷应激蛋白对益生茵保护作用研究;包埋技术中重点介绍了微胶囊包埋技术的包囊材料、包埋方法的研究对益生菌制荆的改良。 关键词:益生茵制品;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微胶囊包埋 中图分类号:Q9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230(2010)03—0047—04 Survey and outlook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robiotics HU Shanl,HUShi-junl,WUQing—pin92,LUO Hua-jianl LIANG Wei—qul,LUO Shil,CHEN Ski—lil (1.Donggu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Dongguan523086,China;2.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Guangzhou510070,China) Abstract:The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robiotics is the keyword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 and enhancing the health function.This paper is a survey and oudook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robiotics,includingspray—drying,freeze —drying,embedding.In spray—dryingit would beimproved the probioticst optimize the craft of parameters study the heat shock proteinandthe cellularinjuriessite andmechanism.Thefreeze一&yingfocustheresearch oncryoprotectant andcoolshock protein.Themicroencapsulation research include improving embedded Im—terial,double—coated technologyKeywords:probiotics;spray —drying;freeze—drying;microencapsulation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日趋升高。益生菌具有包括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免疫、降低血脂血压、抑制有害微生物、恢复肝功能、甚至抗恶性肿瘤等多种益生功能,其制剂倍受青睐。益生菌制剂中益生菌要能耐胃酸胆汁,活菌到达肠道并定于肠黏膜才能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为r保障益生菌制剂的保健作用,学者对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和包埋等益生菌制剂的的加工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喷雾干燥技术 喷雾干燥是食品工业应用悠久、广泛.是成本极为廉价的一种固定化方法.方法是以单一工序将溶液、乳液、悬浮液或浆状物加工成粉状干燥制品。将被干燥的液体经雾化器作用。喷成非常细微的雾滴,并依靠干燥介质(热空气、冷空气、烟道气或惰性气体)与雾滴均匀混合.进行热交换和质交换。使得溶剂气化或使得熔融物固化。对喷雾干燥法造成的细胞损伤位置和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喷雾干燥技术在益生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喷雾干燥过程中细胞损伤主要由于是高温和干燥脱水。细胞失水可能引起细胞膜、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不可逆变化.这些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对于细胞存活和保持功能性至关重要。喷雾干燥温度对微牛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核酸与酶系统等重要生物高分子的氢键受到破坏.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核酸发生降解变性失活,从而破坏细胞的组成:热溶解细胞膜上类脂质成分形成极小的孔,使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导致死亡。在喷雾干燥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细胞膜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喷雾干燥后受损伤细胞内一些细胞质(蛋白质、核酸、钾离子)部分流失。近年来.喷雾干燥技术研究主要聚焦在工艺参数的优化,如适合培养基的选择,不同保护剂的添加,不同出口温度的存活率等。Ananta等人评价了

益生菌的概念及特性

益生菌的概念及特性 早在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出生的著名生物学家梅契尼可夫(Metchnikoff,1845-1916)的“长寿学说”指出,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殖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梅契尼可夫学说使酸奶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今天,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益生菌(Probiotic)这个词最先是由Lilly和Stillwell在1965年使用的,用来描述一种微生物对其他微生物促进生长的作用。现在Probiotic是指一种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寄主施加有益影响活的微生物添加剂,翻译成中文为益生菌。这一概念强调了活菌体作为有效益生菌基本成分的重要性。Havennar 于1992年对这个定义进行了扩展,解释为一种单一的或混合的活的微生物培养物,应用于人或动物,通过改善固有菌群的性质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 目前作为益生菌的微生物均是来源于人或动物,人们研究或应用比较多的是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乳酸菌中的肠道菌株生产产品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时Rettger的工作,而双歧杆菌的使用则是近几年的事。2003年全球的发酵乳饮料市场增长了9.3%,大大超过了其他乳制品的增长率。乳酸菌饮料销售收入的增长除了在它传统的亚太地区获得成功之外,在西欧、拉美市场上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而获得了重大发展。使用具有保健功能的益生菌作为发酵剂是乳酸菌饮料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益生菌系能够改善肠道菌丛平衡,从而对宿主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主要包括乳酸菌,如:双歧菌、乳酸杆菌,以及其它如:链球菌、肠球菌、拟杆菌中的某些菌株。并不是以上提到的这些所有菌种的菌株都可用作生产益生菌制品,一个理想的益生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来源于健康人肠内,分类学上的地位非常明确,没有受过任何遗传工程修饰的天然菌株; (2)能抗胃酸及肠道消化液的作用,活着进入人体消化道的下部; (3)有粘附在肠管上皮及表面粘膜上的能力; (4)能在一定时间定殖在人体肠内并在停止饮用后能自然地从人体内消失; (5)能分泌产生有选择性地抗菌物质,但自身没有奶药性基因; (6)促进人体健康地生理功能被人体及临床实验严格验证过(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法); (7)安全性被严格验证过; (8)适合商品生产,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保持存活及稳定,风味能被一般消费者接受。 现在市场商品化的益生菌主要是从人体肠内提取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食用酵母菌。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整肠作用

益生菌的应用

国际益生菌产品协会 国际益生菌协会时事通讯 作者:Helen Davakos 翻译:曹萌 研究发现菌株可能会缓解压力 一个双盲安慰剂随机研究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上,该研究发现乳酸干酪菌和双叉乳杆菌的专有组合有助于缓解老鼠和人类志愿者的心理压力。 以前的随机对照的研究发表在2008年1月的《营养学杂志》上,研究显示混合益生菌明显降低了长期压力患者由于压力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对照研究志愿者由压力引起的症状。那些接受了混合益生菌治疗的受试者在由压力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腹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通过他们的研究,作者说:“新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影响,因此口服益生菌可能对情绪和心理痛苦产生有利的影响。” 这对最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在临床试验中,老鼠每日给与益生菌,持续两周,然后测试行为压力的迹象。接受了混合益生菌的老鼠表现出来的类似焦虑的行为明显减少。 在临床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通过健康实验参与者口服为期一个月的益生菌制剂,观察他们对焦虑、抑郁、压力应对策略的变化。55名健康的处于压力下的受试者经历一系列的心理自我评价测试和压力、恐惧等生物标记。 研究结果显示,混合益生菌制剂在人和老鼠中减少了焦虑和抑郁的一般迹象。混合益生菌改善了受试者应对压力的能力。结果通过四个标准化问卷调查及24小时监测尿液中游离的皮质醇水平来评估。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了肠道菌群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同时也强调益生菌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选择的希望。 益生菌与溃疡治疗标准 消化性溃疡非常常见。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五十万的人患消化性溃疡。全世界由幽门螺杆菌造成的消化性溃疡超过一半。细菌通过破坏保护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造成溃疡。粘膜的损坏使得强有力的胃酸能够接触到敏感的内层。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改善胃肠功能。 三联疗法通过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通过两种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标准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在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中是失败的。虽然标准的治疗方式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成功的,但是它带有副作用的风险,例如许多患者产生口腔炎症和便秘。 研究人员在伊斯坦布尔检测了酸奶益生菌偏方是否能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第二个研究的焦点在于益生菌在防止三联疗法副作用上起的作用。在这项研究

微生态制剂以及在儿科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以及在儿科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3-25T15:42:39.8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豫娟 [导读]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生命科学。 张豫娟(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儿科甘肃山丹 734100)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236-02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生命科学。微生态制剂室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可以调节微生态平衡[1],维持机体内菌群的种类及数量的正常分布,起到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微生态学上的应用,微生态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对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微生态制剂品种越来越多,特别是儿科。下面就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儿科的应用做一综述。 1 来源、分类及药理作用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其促进物微生态制剂质制备而成,具有维持或调整微生物平衡、防治疾病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益生菌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微生态制剂。其药理作用机理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态在数量上或种类上恢复其生态平衡。依据菌株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分为原籍菌制剂、共生菌制剂和真菌制剂。原籍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共生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人体原籍菌有共生作用,促进原籍菌的生长与繁殖或直接发挥作用。真菌制剂为布拉酵母菌,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2 儿科应用 2.1 腹泻病的治疗和预防 2.1.1 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急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种益生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有确切疗效,可有效治疗轮状病毒导致的水样泄,在疾病的早期使用效果更明显。细菌性腹泻存在厌氧菌减少,肠杆菌增加等菌群紊乱,临床报道细菌性痢疾患儿辅助应用益生菌能够缩短病程。 2.1.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近年来儿科临床应用抗生素十分广泛,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严重。国外有报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达5%~39%,门诊儿童患者该病的发病率6.2%。儿科肺炎使用抗生素后腹泻的发生率50%。 AAD是指临床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导致患者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或优势菌群的更替发生的腹泻。肠道微生态是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不仅影响肠道粘膜消化、吸收和分泌功能,而且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移位以及肠道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伪膜性结肠炎是AAD最严重的表现,病死率可达11%~25%。AAD临场表现可轻可重,病情可长可短。既可呈非感染性腹泻表现,也可呈感染性腹泻表现,甚至可呈为严重结肠炎表现,任何患儿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接受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内出现腹泻,且不能以任何明确病因解释时,均应考虑AAD。轻度AAD不用特殊治疗,只要停用抗生素,适当对症治疗,多能自行恢复。对不能停用抗生素而出现AAD患者,给予保护肠道粘膜和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应用益生菌的作用是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拮抗肠道致病菌,阻止由病原体引起的上皮细胞支架和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提高黏膜屏障功能,达到恢复。 2.2 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循证医学资料倾向于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卫生假说”认为,儿童在生命早期缺乏微生物接触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Bjrksten研究发现,过敏性疾病患儿和健康儿肠道菌群结构不同,这源自妊娠末期母亲引导的菌群构成、生后1周内婴儿肠道菌群构成。回顾性资料证明益生菌治疗对机体有益且安全。有研究提示益生菌可有效降低婴儿湿疹的发生危险,防治哮喘和鼻炎。 2.3 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刘红梅等68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治疗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加两次抚触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5g/d,2次/d。研究结果提示,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组每日进奶量增加、残奶量减少、体质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明显改善胃肠不耐受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且用药安全,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双歧杆菌是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其存在及数量上的多少对婴幼儿的生理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2.4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肠激惹综合症(IBS)、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新生儿及婴儿肠绞痛和儿童功能性腹痛均属于胃肠道疾病,益生菌制剂能补充肠道生理菌,发酵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生乳酸醋酸,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恢复胃肠正常生理功能。据报道应用四联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显著减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症状。酪酸梭酸可缓解儿童IBS的腹痛症状。程默等用枯草杆菌、肠球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小儿功能性腹痛均取得满意疗效。 2.5 肝脏疾病高胆红素血症大量研究表明,肝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皮肤黄疸是肝脏疾病的重要表现。国内文献报道益生菌制剂对新生儿及婴儿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及婴儿肝炎综合症均有治疗作用。相关机制可能是口服益生菌建立正常菌群,发挥其参与胆汁代谢的生理功能,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肠道中?-葡萄糖酸酐酶活性,减少胆红素的肠循环,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促进肠蠕动,增加胆红素从粪便中排泄,促进肝酶活性,使结合胆红素增多。 2.6 小儿厌食服用益生菌制剂治疗后患儿食欲增强,摄食增多,贫血与营养状况得到不同改善。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微生态学步入了宏基因组学时代,微生态制剂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Parent D,Bossens M,Bayot D,et al.Therapy of bactenial vaginosis exogenously applied lactobacilli acidophili and a low dose of estnol:a p lacebo controlled multicentric clinical tnal J Arzneimittelforschung,2010,46:68-73. [2]刘红梅,刘淑萍.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0):799.

益生菌的应用及发展

生物科技产业与竞争策略 专题报告 益生菌的应用及 发展 指导老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目前不管是在西方或已开发的东方社会中,正面对免疫调节或肠道 健康的问题,例如过敏症状、自我免疫性疾病以及发炎等疾病,这种疾病发生率正快速增加中,但其原因并不能以遗传因素來解释,相反的,可能和现代人的生活形态等环境因子有关,例如卫生和营养等。益生菌可促进或减缓肠道的防御系统功能,如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减缓作用和免疫排斥反应等,此外,还可加强对非特異性病原菌的障碍,有助疾病的根除。因此,目前益生菌在正式的臨床应用上,以治療急性腹泻最为普遍。近年已有报导指出,益生菌可减缓肠道的发炎、使肠黏膜机能障碍正常化,以及调控过敏反应等,如 乳糖不耐症、急性肠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发炎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便秘(constipation)等肠道疾病(Isolauri,2001)。日本学者曾进行180人的调查分析,结果也指出,习惯性摄取乳酸菌产品者能明显降低患膀胱癌的风险(Ohashi et al.,2002)。这些结果均显示,益生菌借着促进宿 主内部防御机制的功能和改善肠道菌相,可作为肠道異常和发炎反应等疾病上的治療,其市场发展潜力无穷,值得我国生技产业积极

的投入。 目錄 第一章:绪論 1.1研究动机及目的 1.2益生菌的已知功能 第二章:益生菌原料和产品现况回顾 2.1乳酸菌之现况回顾 2.2乳酸菌在市面上食品应用之现况 2.3酵母菌之现况回顾 2.4酵母菌在市面上食品应用之现况 第三章:益生菌原料开发流程、所需评估之方法及其不同应用 3.2酵母菌的鉴定 3.2益生菌(乳酸菌、酵母菌)在食品及医療上的应用 第四章:益生菌原料进入市场之应用市场分析(含潜在新应用) 4.1益生菌使用的市场分析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王爱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对益生菌的定义、分类、临床应用标准进行分别阐明,对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免疫调节、非免疫防御机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包括新生儿黄疸的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婴儿期营养进行介绍,旨在使广大儿科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益生菌制剂,使此类药更合理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益生菌;临床应用标准;作用机制;儿科 益生菌(益生素,p r obi otics)是有益于宿主健康和/或生理功能的含有足够数量的非致病性的特定的活菌(包括其成分和产物)制剂。其摄入宿主体内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等黏膜表面的菌群或酶的平衡、刺激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力而产生超过固有基础营养价值的有益作用。益生菌近年来无论作为健康食品还是治疗制剂均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备受瞩目。 用于临床的益生菌应该满足以下标准:(1)有益的生理作用。(2)益生菌株是人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或是能调节体内正常菌群平衡对人体无毒无害的一些外来细菌。(3)菌种具有稳定的生物学、遗传学特性。(4)菌种能保持稳定的活菌状态,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5)人可以安全使用。(6)耐受酸、胆汁的作用。(7)能黏附、定植在肠黏膜。(8)能够产生抗微生物物质。目前国内外的益生菌制剂较多,多菌种制剂大多是以乳酸菌、双歧杆菌为主制成,除此以外还有酵母菌、肠球菌、芽孢杆菌等[1]。益生菌剂型多样,有片剂、胶囊、颗粒剂等。 1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1.1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细菌是人消化系统中的主要微生物,其中99.9%是厌氧菌。结肠中细菌含量最高,其中90%以上是活菌。微生态平衡与身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应答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关。如果微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条件、年龄、生理状态的改变,医学干预等)则会影响菌种的数量、菌群的组成、定位转移,引起菌群失调。益生菌增加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促使改变的肠道微生态的正常化,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1]。 1.2 免疫调节作用 1.2.1 影响吞噬作用 现代人过多接触的化学和药物似乎改变了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包括杀菌功能和产生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而给予抗生素会产生抑制各种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副作用,如化学发光反应、化学趋化活动、杀菌和淋巴细胞增殖。益生菌作用后产生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低分子量多肽,从而恢复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平衡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产生,促使肠道炎症反应的缓解[2]。 1.2.2 增强免疫应答 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大约80%局限于肠道的固有层,每天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到肠道内,免疫球蛋白A和一定程度的免疫球蛋白M是肠道分泌物中的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分泌型I g A抵抗肠腔内的蛋白水解,不激活补体或炎症反应,是肠黏膜理想的保护剂。 I g M是通过结合抗原来预防细菌或病毒在肠黏膜上定植和侵犯而行使其功能[2]。益生菌可增加肠黏膜sI g M和sI g A的分泌。 1.3 益生菌的非免疫防御机制 1.3.1 受体竞争 益生菌可以通过受体结合位点的竞争排除病原。益生菌与致病菌竞争肠上皮微绒毛上的脂质和蛋白质上的相同复合糖(glycoconjugate)受体来达到阻止致病菌的定植,有资料显示,益生菌微生物能够上调特殊糖基转移酶(具有调节微绒毛膜表面上的糖脂和蛋白质的复合糖受体的功能)[2]。 1.3.2 黏附定植和营养竞争 益生菌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成紧密结合的微生物膜,或与肠上皮Caco-2细胞黏附,从而防止致病菌的黏附定植,保持黏膜完整性,通过营养争夺限制外籍菌的生长繁殖。其中,益生菌黏附能够阻止致病菌进一步的黏附的现象成为“竞争排斥”[2]。 1.3.3 加速损伤上皮的修复 益生菌通过促进损伤的上皮的修复,防止致病菌在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移位。例如,益生菌细菌可以诱导一个具有增强肠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减少引起炎症的抗原在细胞间的转运[2]。 1.3.4 其他 (1)产生乙酸、乳酸等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2)促进升高的肠道渗透性的正常化;(3)可以减少氨、硫化氢、胺、酚、细菌毒素吸收,减少内毒素血症,降低血浆中NO水平;(4)产生过氧化氢、细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等抗菌物质,对病原微生物的黏附生长有抑制作用[1];(5)通过合成生物酶与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3]。 2 儿科中的临床应用 2.1 新生儿黄疸的防治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有高危因素存在时易引起胆红素性脑病,从而产生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有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患儿口服益生菌制剂(妈咪爱)5天,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十二指肠液和粪便中肠腔内β2葡萄糖醛酸酶(β2G D)的含量[3]。 2.2 消化系统疾病 2.2.1 小儿腹泻 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多样,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益生菌制剂通过增加腹泻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和活力,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以恢复正常的菌群平衡,达到缓解腹泻症状效果,对小儿细菌性腹泻、菌痢、顽固性难治性腹泻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国外研究显示,嗜酸性乳杆菌治疗可使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迅速恢复,患者的平均病程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4]。 2.2.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5%~30%),且很难避免,尤其是危重症患儿;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引起腹泻,特别是针对厌氧菌的药物。有资料表明应用益生菌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由对照 ? 9 6 1 ? 安徽医药 A nhui M edical and Phar m aceutical Journal 2007Feb;1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