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盛唐诗人的交往及诗歌创作
- 格式:pdf
- 大小:210.89 KB
- 文档页数:2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1.人物简介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
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
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2.人物个性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
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李白诗人被誉为诗仙,杜甫诗人被尊为诗史,李白诗人杜甫诗人合称为李杜。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李白和杜甫的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篇1李白诗人(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有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诗人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诗人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诗人一人。
李白诗人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诗人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人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诗人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人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诗人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诗人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人.的巨大影响。
杜甫诗人(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轶事典故李白搁笔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友挚情●重访江东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
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
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
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
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
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
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
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
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
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第四讲李白与盛唐气象一、导入“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gū酒,何处不闻乐。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后世将这种盛世景象称为“盛唐气象”,那么盛唐气象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盛唐气象,这就要从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民族关系、文学艺术方面等方面来了解。
二、盛唐气象的表现(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曲辕犁的法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有《雨中耕作图》为证。
筒车发明给灌溉提供了便利。
2.手工业(重点:丝织业、陶瓷业)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看一些史料图(仕女图、蜀锦、唐三彩)3.商业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
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吐蕃统一唐太宗时,吐蕃[b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lásà)(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杜牧与李白:盛唐诗坛的创作风采在盛唐时期,中国诗坛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两位最为著名的诗人分别是杜牧和李白。
他们在创作风采上各有千秋,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杜牧与李白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展现他们独特的才华与魅力。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他是唐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咏史、咏古、山水田园、爱情等题材的诗作而闻名。
杜牧的诗作平实、含蓄,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各类景物。
他擅长运用典故和历史人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使诗作更加深入人心。
杜牧的诗风深受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背景的影响,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既追求个体情感的表达,又传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与杜牧相比,李白则更为豪放、奔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天上白玉京”。
李白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狂热追求。
他广泛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不受拘束地创作出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诗篇。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常常以自己的身世为线索,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无畏。
他的作品给人以浩荡壮丽之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杜牧与李白在诗歌创作的题材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杜牧凭借清新淡泊的笔触,善于描绘静谧的山水和田园风光,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表达对时事和人物的思考。
杜牧的诗作在推崇传统的同时,又融合了一些新的元素,既继承了古人的优秀传统,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而李白则更喜欢以豪放自由的笔触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膜拜。
他的作品多有壮丽的气势和奇特的场景,展现出他对逍遥人生的追求和对伟大理想的追随。
李白的作品多以个人经历为素材,通过自我陶醉的描写,表现出自己的豪情和追求。
他的诗歌富有声、色、香等感官形象,给人以直接的、震撼的感受。
此外,杜牧和李白在表达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杜牧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人物来抒发情感,以寓言的方式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弊端。
他的诗作语言平实,字字珠玑,含蓄而深刻,给人以内敛的感受。
而李白则更为夸张、华丽,他的作品语言通常奔放高亢,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