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天然建材地质勘察规程铁建设[2007]155号
- 格式:pdf
- 大小:140.31 KB
- 文档页数:2
铁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及试验要点摘要:在铁路工程修筑过程之中,对天然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同时也能够节约铁路工程施工成本。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天然建筑材料由于其没有进行任何加工及其化学组分上面的繁杂性,导致了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天然建筑材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将会为铁路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此,应该加强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及试验。
本文就是攫取了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对建筑材料进行勘察并开展具体的试验,对其要点作了详细地阐述与研究。
关键词:铁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试验天然建筑材料,又称为人工骨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铁路工程施工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天然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特性以及良好的级配。
一般而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十分繁多,但是按照常用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种类,即用于铁路路基填筑的填料、砂子(一般为细骨料以及底碴等)、片石、碎石以及道碴等类型。
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在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且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繁多且差别也较大,因此在对天然建筑材料使用之前,一定要对其进行勘察并实施各种试验,这样有利于筛选出优良的天然建筑材料,确保铁路工程的质量以及铁路的安全运行。
1 石料、砂砾料的勘察及试验1.1 满足相应阶段勘察工作精度要求应注意的问题1.1.1 铁路工程中所使用地石料在对石料进行勘察时,首先应该按照石料所在区域的地质方面的资料或者是按照已经存在的或报道的勘察资料,如果在实际试验过程中确定了该石料的场岩性较为单一,无多期构造运动以及形成时间较晚,那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对勘察的工作量加以减小。
此时,勘察的主要目光应该定位于地面勘察,提高勘察的精度,进行探硐、探井勘察,辅以适当的物探工作,必要时进行爆破试验。
料场取样及试验应满足质量评价要求并应具有代表性。
1.1.2 砂砾料对砂砾料场的实际勘察过程之中,应该注意布孔方式进行不断地创新,根据具体的沙砾料场的各种地形、位置等因素来进行布孔,这样更显得科学。
铁道部文件(铁建设〔2010〕151号)关于印发铁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等十二项费用设计概预算计列指导意见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投资、集装箱公司: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设计概预算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土地预审费、桩基检测费、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费、临时用地复垦方案报告编制费、地震安全性评估费、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费、压覆矿藏评估费、环境保护专项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验收报告编制费、通航论证费等12项其他费的计列,现印发《铁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等十二项费用设计概预算计列指导意见》,各建设项目应严格控制此类费用的支出。
本指导意见凡有费率或费用取值范围的费用项目,编制设计概预算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工作量大小、工作难易程度,经分析论证后可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
当国家、相关部委、行业或地方政府发布相关费用标准后,按其标准规定执行。
施工图审核费、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与评估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与评估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城市道路占用费、河道占用补偿费、施工图审查费、用地勘界费、文物保护费、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购建费,静态检测、联调联试、运行试验与安全评估费等费用按照国家、相关部委、铁道部或工程所在地的相关标准,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析计算确定,并随设计文件一并送审。
目前铁道部实行施工图审核与施工图审查合一制度,施工图审核费(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费外)按铁道部相关规定执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费按地方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林地资产评估费按工程所在地相关标准计算,列入设计概算第一章拆迁及征地费用项下,与征地拆迁补偿费一并处理。
设计咨询服务费及航道养护费等费用不得计列。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O一O年八月三十一日铁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等十二项费用设计概预算计列指导意见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是指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对铁路工程建设运营造成的损失,按照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所需的费用。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9]62号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现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铁建设〔2007〕169号)、《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铁建设函〔2004〕121号)、《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铁建函〔1998〕15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6号)、《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7号)、《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铁建设函〔1999〕157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铁建设〔2006〕181号)、《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7号)、《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85号)、《铁路轨道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铁建设函〔1999〕157号)、《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63号)、《铁路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48号)、《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答器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23号)、《铁路电力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7〕37号)、《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5号)、《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铁建设函〔2007〕1369号)、《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共44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2929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007) 13039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133 13240 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3238 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管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12449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05)TD.9787113113582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检验批填写范例11810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12195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12232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old:12193)12271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old:11271)12355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2422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412447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12778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6(old:11936)12942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13037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old:11633)13171 TB10103-200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规程51454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路基(铁一局)(old:51201)51513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使用手册51525 铁路工程设计规范使用手册①(2006)51542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2007)81002 铁路工程铺架技术与管理(卢明)(2007)81003 铁路工程结构的构造与施工(姜振亚等)(2007)81007 铁路工程地质手册81008 铁路工程施工(王进)(2007)81010 铁路工程地质实例(西北及相邻地区分册)(铁一院)81039 铁路工程概预算(李秋全、林伟)12446 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T10034-2005 12646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10118-200612647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12648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13036 TB10117-2008铁路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13174 TB10004-2008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13233 TB10029-2009铁路客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13234 TB10031-2009铁路货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13243 TB10085-2009 铁路图像通信设计规范13254 TB10086-2009 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及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规范BQS.00144 机车车辆标准汇编国家标准部分(共2本)2007年BQS.00151 机车车辆标准汇编机车车辆综合部分(共三本)2004年51632 铁路建设项目部管理物资指导手册13107 TB/T2140-2008铁路碎石道砟13108 TB/T2328.1~2328.19-2008铁路碎石道砟试验方法。
10(铁建设[2007]102号)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铁科院:现将《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五日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隧道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建设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又好又快地实施铁路高标准大规模建设,关系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顺利实施。
为适应高标准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本着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切实解决问题的原则,经研究,对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工作1.合理确定隧道方案。
设计单位在选线过程中,要把隧道特别是长或特长隧道作为确定线路方案的重要因素,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遥感、现场测绘调查、物探等多种手段,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地质条件好、施工方便的方案,合理确定洞线关系(长度10公里以上隧道应优先采用双洞单线方案)。
2.加强地质勘察工作。
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编制勘察大纲,合理确定勘察原则和技术要求。
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遥感、物165探、钻探、综合测试等方法,取得翔实的工程地质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和相互验证,准确判定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合理评价其对隧道建设的影响。
勘察工作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保证足够的钻探数量,需要深孔钻探的必须实施深孔钻探,深孔钻探必须在工期、费用上予以保证,钻探工作应在设计开放前完成。
建设单位应按《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及相关规定审查勘察大纲,组织实施地质勘察监理(咨询)和地质资料验收。
勘察工作(包括钻探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开放设计和上报、接收、审查设计文件。
3.强化施工安全设计。
隧道设计专册必须具有十年以上隧道勘察设计经历,应组织或参与组织编制隧道勘察大纲,指导现场勘察工作;主要设计人员必须参加隧道现场勘察工作,熟悉现场情况和勘察资料。
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规程1. 引言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铁路建设中使用的天然建筑材料的地质性质、储量和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这对于确保铁路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程旨在规范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要求,以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勘察任务2.1 勘察目标本次勘察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铁路项目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分布、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化学成分等关键参数。
同时,还需要评估这些材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2 勘察内容根据勘察目标,本次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地质调查:通过野外考察、地层钻探等方法,获取区域内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信息。
•材料储量评估:根据采样数据和现场观测结果,计算出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
•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物理力学特性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性等指标。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材料的化学成分,包括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
3. 勘察方法3.1 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是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工作。
常用的地质调查方法包括:•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获取区域内地层、构造、岩石类型等信息。
•地层钻探:使用钻探设备对地层进行钻取和取样,以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
3.2 材料储量评估方法材料储量评估是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的核心内容。
常用的储量评估方法包括:•采样法:根据勘察区域大小和变异程度,在代表性区域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结果推广到整个区域。
•面积法:通过对勘察区域进行测量和统计,结合采样结果,计算出材料的总储量。
3.3 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方法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是评估天然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抗压强度测试:通过在实验室中对样品施加压力,测定其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测试:通过在实验室中对样品施加拉力,测定其抗拉强度。
•抗冻性测试:将样品放入低温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后观察其冻融破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