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05.69 KB
- 文档页数:4
我的爷爷奶奶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爷爷奶奶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尊重和关爱长辈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爷爷奶奶的生活习惯和兴趣。
2. 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的关系。
3. 尊重和关爱长辈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爷爷奶奶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爷爷奶奶的生活照片,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爷爷奶奶的了解和感受。
4. 角色扮演:安排幼儿扮演爷爷奶奶,体验他们的生活,增进理解和关爱。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一个关于爷爷奶奶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爷爷奶奶的生活照片,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爷爷奶奶的了解和感受。
4. 角色扮演:安排幼儿扮演爷爷奶奶,体验他们的生活,增进理解和关爱。
5. 总结:强调尊重和关爱长辈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爱。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了解爷爷奶奶的生活习惯和兴趣,并试着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
2. 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家后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爷爷奶奶的认识和关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故事书:《我的爷爷奶奶》2. 爷爷奶奶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角色扮演服装4. 爷爷奶奶的生活用品展示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2. 评估幼儿对爷爷奶奶的生活习惯、兴趣和与孙子孙女关系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幼儿回家后对爷爷奶奶的关爱行为,如帮助爷爷奶奶做事、与爷爷奶奶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延伸1. 开展“孝心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幼儿表达对长辈的关爱和尊重。
2. 邀请爷爷奶奶来园与幼儿互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
3. 组织幼儿参观养老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要,培养幼儿的关爱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时光,培养学生对家庭历史的尊重和关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过去的不了解和了解。
2.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黑板、笔、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5分钟)准备一些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些照片里的人是谁,并描述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
二、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图片或展示幻灯片,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引起学生对过去生活的兴趣。
三、呈现(10分钟)1.展示一段爷爷奶奶小时候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
2.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进一步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
四、讲解(10分钟)解释生词、短语和句子,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感知(15分钟)1.让学生阅读课文《爷爷奶奶的童年》,先自己阅读一遍,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关于爷爷奶奶童年的问题。
2.小组分享,每组介绍自己讨论的问题和观点。
六、理解(15分钟)1.学生个人完成选择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个人完成填空题,补充完整题中的句子。
七、运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对话。
一人扮演爷爷奶奶,一人扮演当时的同学或朋友。
2.每组角色扮演结束后,让学生在班级里展示角色扮演的一段对话。
八、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你对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他们的童年和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九、拓展(5分钟)通过讲解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游戏、玩具等,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他们的童年生活。
十、作业布置(2分钟)十一、板书设计课文内容:-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爷爷奶奶的童年游戏-爷爷奶奶的玩具单词、短语、句子:- student 学生- childhood 童年- traditional 传统的- game 游戏- toy 玩具- They played games and toys. 他们玩游戏和玩具。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爷爷和我》教案主题:《爷爷和我》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家庭成员的认知,并表达对爷爷的感情;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3. 增加幼儿对家庭故事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爷爷和我》的绘本;2. 彩色笔和纸;3. 大班幼儿园的教室或者活动室。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和幼儿一起欢迎来到幼儿园,询问幼儿今天的心情。
2. 回顾前几天学习的内容,提问幼儿是否记得上次学习的故事和角色。
步骤二:故事讲解和讨论(20分钟)1. 准备好《爷爷和我》的绘本,向幼儿介绍故事的主题和角色。
2. 读《爷爷和我》这本绘本,并且适当地与幼儿互动,例如,在读到爷爷照顾主人公的时候,可以问幼儿他们的爷爷是否也会照顾自己。
3. 结合故事中的图片,引导幼儿描述爷爷和主人公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问他们对爷爷的感觉。
步骤三:口语练习(15分钟)1. 分发彩色纸和笔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画出与故事相关的画。
2. 让幼儿交流他们的画,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中的内容。
3. 老师可以分组让幼儿互相观看和评论彼此的作品,提醒幼儿要用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步骤四:游戏活动(20分钟)1. 老师可以准备一个小玩偶或者玩具爷爷,并和幼儿围成一个圈。
2. 开始一个故事游戏,老师可以以“爷爷”为关键词,带着幼儿们一起编故事。
例如,老师说:“很久很久以前,爷爷带着我去了一个神奇的地方……”然后,让每个幼儿依次继续往下编故事。
3.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 请幼儿回答一些问题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例如,他们学到了什么,爷爷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2. 表扬幼儿的参与和努力,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拓展延伸:1. 在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制作一些手工作品,例如制作爷爷和主人公的卡片、拼贴画等。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我的爷爷奶奶》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身份和角色,知道他们对自己的爱和关心。
2. 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爷爷奶奶,了解他们的特点和爱的方式。
2. 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感激和爱意。
2. 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和照顾爷爷奶奶。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图片或照片of爷爷奶奶2. 与爷爷奶奶相关的物品(如爷爷奶奶的衣物、鞋子等)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环境准备:1. 温馨、舒适的课堂环境2. 有关爷爷奶奶的图书角三、教学内容活动一:认识爷爷奶奶1. 教师展示爷爷奶奶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幼儿认识爷爷奶奶。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爷爷奶奶的趣事,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特点和爱的方式。
活动二:了解爷爷奶奶的生活1. 教师向幼儿介绍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如饮食、作息等。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关心爷爷奶奶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和照顾爷爷奶奶。
活动三:绘画作品《我的爷爷奶奶》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爷爷奶奶的衣物、鞋子等物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2. 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笔描绘爷爷奶奶的形象,并鼓励幼儿在画纸上表达自己对爷爷奶奶的爱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爷爷奶奶,激发幼儿对课题的兴趣。
2. 活动一:认识爷爷奶奶1) 教师展示爷爷奶奶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幼儿认识爷爷奶奶。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爷爷奶奶的趣事,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特点和爱的方式。
3. 活动二:了解爷爷奶奶的生活1) 教师向幼儿介绍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如饮食、作息等。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关心爷爷奶奶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和照顾爷爷奶奶。
4. 活动三:绘画作品《我的爷爷奶奶》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爷爷奶奶的衣物、鞋子等物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园大班《我的爷爷奶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年龄特征,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爷爷奶奶,尊敬老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年龄特征。
2. 培养幼儿尊敬老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学会关心长辈,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引导幼儿善于观察、表达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关于家人的认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我的好妈妈》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爷爷奶奶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图片欣赏:展示爷爷奶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征。
b)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喜好。
c)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与爷爷奶奶的趣事,培养尊敬老人的情感。
d) 情景表演: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爷爷奶奶,体验他们的生活,培养同理心。
3. 延伸部分:a)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关心爷爷奶奶,帮助他们做家务,表达对他们的爱意。
b) 作品展示:让幼儿绘画出自己和爷爷奶奶的温馨时光,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快乐。
4.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关心和尊敬长辈。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观察、讨论、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爷爷奶奶的特征和生活习惯。
3. 创设互动交流的平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七、教学步骤:1. 图片欣赏:展示一张爷爷和一张奶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征。
2. 视频观看:播放一段关于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喜好。
3. 小组讨论:分成几个小组,让幼儿分享自己与爷爷奶奶的趣事,培养尊敬老人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我的爷爷奶奶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中的爷爷奶奶角色,并认识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爷爷奶奶的关爱和尊重。
3. 通过介绍爷爷奶奶的个人特点和生活经历,提高幼儿们对人物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爷爷奶奶的照片以及家庭照片。
2. 故事书:《爷爷奶奶的故事》3. 義工協作对象:爷爷奶奶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张爷爷奶奶的照片,询问幼儿们知道这是谁。
2. 引导幼儿们讨论爷爷奶奶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3.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们对爷爷奶奶的了解和回忆。
二、故事分享(15分钟)1. 老师朗读故事书《爷爷奶奶的故事》。
2. 介绍故事中的爷爷奶奶的个人特点和生活经历。
3. 引导幼儿们思考故事中爷爷奶奶的态度和行为,并与自己的爷爷奶奶进行比较。
三、亲身经历分享(15分钟)1. 老师邀请几位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到教室,并向他们表达感谢。
2. 幼儿们可以与爷爷奶奶分享一段自己与他们相处的具体经历,讲述幼儿与爷爷奶奶的亲密关系和美好回忆。
四、互动游戏(15分钟)1. 老师展示家庭照片,让幼儿们认识他们的爷爷奶奶和其他亲属。
2. 老师为幼儿们安排一个亲属认识游戏:把幼儿们和其他亲属的照片贴在黑板上,幼儿们根据描述找出自己的爷爷奶奶。
3.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们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自己的爷爷奶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小结(5分钟)1. 老师给幼儿们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再次强调爷爷奶奶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们回家后与爷爷奶奶分享今天的经历,并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扩展活动:1. 让幼儿们用画笔画一张自己和爷爷奶奶的合影,并在画面中加入一些他们与爷爷奶奶喜欢做的事情,让幼儿们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感激之情。
2. 每个幼儿都为爷爷奶奶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感激之情,并在家人面前朗读出来。
3. 在班级中组织一次“亲情分享会”,鼓励幼儿们邀请爷爷奶奶来班级,与其他幼儿分享一段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我的爷爷奶奶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爷爷奶奶的特点和生活习惯。
2. 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 培养幼儿关爱老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爷爷奶奶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爷爷奶奶的兴趣。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幼儿讨论自己爷爷奶奶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景表演: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爷爷奶奶,体验老人的生活,培养幼儿关爱老人的情感。
四、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爷爷奶奶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爷爷奶奶的特点和生活习惯。
2. 小组讨论:分成若干小组,让幼儿谈论自己爷爷奶奶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分享交流: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爷爷奶奶的故事,让全体幼儿了解不同老人的生活。
4. 情景表演: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爷爷奶奶,体验老人的生活,培养幼儿关爱老人的情感。
5. 总结升华:引导幼儿总结爷爷奶奶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关于爷爷奶奶的知识。
2. 鼓励幼儿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小事,如倒杯水、揉揉腿等,培养幼儿关爱老人的情感。
3. 让幼儿观察家人尊敬老人的行为,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自己爷爷奶奶的了解程度。
2. 记录幼儿在情景表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关爱老人的情感。
3. 收集幼儿回家后为爷爷奶奶做的小事,了解他们关爱老人的实际行动。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制作一个关于爷爷奶奶的故事课件,用于故事导入。
2. 讨论卡片:准备一些关于爷爷奶奶的特点和生活习惯的卡片,用于小组讨论。
3. 情景表演道具:准备一些老人常用的道具,如拐杖、眼镜等,用于情景表演。
幼儿园大班《我的爷爷奶奶》教案幼儿园大班《我的爷爷奶奶》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我的爷爷奶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我的爷爷奶奶》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长辈的工作、生活情况,知道孝敬老人的做法。
2.感受老人行动不便,懂得应尊重老人,关爱老人。
活动准备1.请家里的一位老人到园(最好是经常带孩子的老人),每人自带一条纱巾,小糕点、纸、笔等与幼儿人数相等,网上下载公益广告片《family》。
2.室内场地准备:老人在外围,幼儿在内,一对一前后坐。
室外场地准备:较宽的25米直跑道,根据幼儿园场地实际设计从外场地回班级的路线,最好有台阶、窄路、拐弯等路况。
3.事先与有才艺的老人联系,请他们准备广场舞、抖空竹、打太极拳等可现场表演的节目。
4.事先与老人沟通,孩子与自己分享食物时,不要拒绝或只做做样子。
5.学习资源③第14~15页。
活动过程1.认识爷爷奶奶。
(1)幼儿与老人共同进入班级,老师为他们现场拍照。
在幼儿与老人就座时将照片传人电脑。
(2)请幼儿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爷爷奶奶们的到来,教师播放部分合影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大家说一说他们哪里长得比较像,为什么。
小结:因为有了爷爷奶奶才有了爸爸;因为有了姥姥姥爷才有了妈妈;因为有了爸爸妈妈,才会有了小朋友。
所以,小朋友要感谢长辈。
2.采访爷爷奶奶,帮助幼儿较为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长辈。
(1)建议提问:谁知道爷爷奶奶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请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当小记者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如:年前时做什么工作、兴趣爱好,喜欢吃什么等,边采访边用符号、绘画等方式记录在画纸上。
(3)教师请2~3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
3.美食家人共享。
4.相依相偎家人亲。
(1)请老人表演才艺,幼儿可在旁边学一学他们的动作。
活动目标:一、幼儿在相互的交流中,了解老人们年纪大了,做很多情形存在着各类不便。
二、激发幼儿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3、让幼儿能在集体眼前斗胆演出、表现自己。
4、通度日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前期体会的预备:让幼儿观看和讨论爷爷奶奶的日常活动。
物质预备:搜集有关爷爷奶奶日常生活细节的信息(图画、文字记录)。
环节预设:一、出示爷爷奶奶图片,自然引入主题。
师: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长得什么样子,和自己哪些地址不一样。
幼儿自由讲述。
师:咱们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需要咱们的小朋友来帮忙。
二、我为爷爷奶奶来帮忙(角色扮演)师:想一想爷爷奶奶做哪些情形不方便,咱们能够帮他们做什么,两人结伴试做一下。
(幼儿自由结伴扮演)。
师:咱们小朋友在家里为爷爷奶奶做过什么情形,爷爷奶奶有什么反映呢?师: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咱们小朋友要主动去关切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做个尊重老人的好宝宝。
鼓舞幼儿为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情形。
三、活动延伸:画画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活动。
画完后和伙伴们交流一下,画上的爷爷奶奶在干什么。
(如:给花浇水、擦桌子、缝衣服)活动反思:以重阳节为主线,(即平常由老人接送小孩人数占多数,老人比较溺爱小孩,小孩在老人眼前任性,不明白体谅和关切老人等),设计了那个活动。
本活动旨在通过听故事、讲述、绘画、唱歌跳舞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体会和感受老人对自己的爱和付出,明白感恩,明白如何关切和爱他们,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
活动中,利用了幼儿超级喜爱听故事的特点,结合幼儿自身体会自编小故事,幼儿听得超级入神,因为故事里讲的仿佛确实是他自己。
听完故事后,小孩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自己的爷爷奶奶是怎么爱自己的,为自己做了什么情形。
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明白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他们也需要照顾,需要咱们为他们做点情形,应该心疼他们,不要象娇娇一样,把奶奶累病了。
最后,小孩们用画笔画下了最想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有花、水果、玩具、漂亮的衣服、汽车等等。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尊重长辈的童年生活,激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学生展示关于爷爷奶奶童年的照片和物品。
2. 利用访谈、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3. 学生自主研究和呈现关于爷爷奶奶童年的资料。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学生带来的爷爷奶奶童年的照片和物品,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的童年生活和感受。
通过这个导入,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故事。
Step 2:展示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教师利用访谈、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媒体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长辈的童年。
Step 3:小组研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爷爷奶奶作为研究对象,自主研究和收集关于他们童年生活的资料。
学生可以采访爷爷奶奶、查阅历史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进行调查。
Step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展板、PPT、视频等形式展示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展示,并简要介绍自己所研究的长辈的童年故事和对长辈的感激之情。
Step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们经过这次学习,了解到了什么?你们对长辈的童年生活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Step 6:任务布置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继续和爷爷奶奶交流,收集更多关于他们童年生活的故事和照片,并准备下次课的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辈的童年生活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用多种形式展示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3. 学生对长辈的故事和经历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Big class social lesson plan: grandparents childhood stor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
设计思路: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无法体会和感受祖辈的艰难。
同时,他们也缺少关爱周围人的意识,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通过这样的一次采访活动,孩子们能主动地去采访爷爷奶奶,聆听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真正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本次活动是幼儿采访后的一次交流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归纳和提升他们的经验和体会,提高他们对两个时代不同的生活条件的认识,从而发现人们的变化,感受我们的生活正越过越好。
活动目标:
1、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
2、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
环境和材料创设:1、带补丁的衣服、黄面粉、蛋糕,绳子、ppt等。
2、幼儿事先采访过爷爷奶奶,并记录。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1、最近大家都完成了一次采访任务,采访了爷爷奶奶,
他们讲了童年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收获。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2、听故事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现在选择伤心(泪流满面)?谁来讲讲自己当初选择的理由
3、爷爷奶奶讲了什么使你要流泪?
a、谁来说说以前的人穿怎样的衣服?什么叫补丁?
订衣服的布是补丁,我找了一件衣服,你们来看看哪里有补丁?谁来穿穿看?(请一个幼儿上来穿)
当时有件衣服穿已经很好了,穿这样的破衣服一定会别人笑,爷爷为什么还要穿呢?b、说了穿就说一些吃的?
我也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我拿了两份东西比较一下,爷爷吃的和我们吃的有什么不同?谁来尝一下是什么滋味?二、阅读体验
1、我也采访了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你们猜是谁?他也跟我讲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出示ppt观察图片)
2、老伯伯也有象三毛一样的苦难同年,你们谁能看懂?(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上的内容,同时感知个别情景)我这里有绳子来试一试(请幼儿上来)为什么把肚子这样?
3、你感觉老伯伯的童年是怎样的?三、比较感知。
1、这里有一张我们小朋友的采访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童
年和爷爷奶奶的童年比,我们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快乐的、幸福的、温暖的)(寒冷的、饥饿的、残酷的)
2、请你用一个颜色来表示你的童年,爷爷的童年。
3、在重阳节那一天,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关爱他们呢?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