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力除渣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概述1.3 主要设计原则(1)本工程采用灰渣分除、干灰粗细分除的设计原则、系统用水采用闭式循环。
(2)除灰系统采用干灰正压浓相气力输送系统将干灰输送到灰库,二台炉共用置1座原灰库、1座粗灰库和1座细灰库,每座灰库下设置干、湿卸料设备进行装车外运综合利用或至灰场。
3座灰库每个灰库预留长距离输送仓泵的接口。
(3)除渣系统采用大倾角刮板捞渣机直接送入渣仓装车外运综合利用或至灰场。
(4)石子煤输送系统采用水力输送系统将石子煤输送到捞渣机,然后到渣仓装车外运综合利用或至灰场。
1.4 设计原始资料1.4.1 厂址地质条件厂址区在地貌上属滨海丘陵地带,其西、北、东三面为丘陵,南临南海,海岸走向约NE60°。
原地面标高为-0.5~3.5m,现已人工填平至标高4.5m左右(珠江基面高程系统,下同)。
厂址区及附近的地层和岩性都较为简单,基岩主要为燕山四期花岗岩,覆盖层主要由第四纪的海积层、残积层组成。
根据前期勘测资料厂址区有辉绿岩脉、细粒花岗岩脉、石英脉等岩脉,本次勘测未见辉绿岩脉、细粒花岗岩脉。
勘测区内的地基土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坚硬场地土、中硬场地土、中软场地土、软弱场地土;坚硬场地土可作为建(构)筑物基础很好的持力层,中硬场地土在满足变形要求下,可考虑用作一般性建(构)筑物基础的持力层,中软场地土在满足变形和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用作荷载较轻建(构)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勘测区场地类别属Ⅱ类。
厂址在区域上主要表现为北东向断裂,这些断裂离厂址区距离3.5~23.5km不等。
这些断裂离厂址的安全距离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可不考虑对厂址稳定性的影响;厂址及附近共有3条断层通过,断层宽度5~20m不等,为非全新活动断裂,可不考虑对厂址稳定性的影响,断裂破碎带可按不均匀地基考虑。
厂址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设防烈度为VII度。
1.4.2 厂址水文、气象及炉型1.4.2.1厂址水文、气象根据烽火角潮水位站1965年至2000年潮汐观测资料统计计算,该站的潮位特征值如下:历年最高高潮位 2.83 m(1989年7月18日)历年最低低潮位-1.95 m(1987年11月28日)多年平均高潮潮水位0.62 m多年平均低潮潮水位-0.67 m多年平均潮水位-0.03 m历年最大涨潮潮差 3.45 m(1993年9月17日)历年最大落潮潮差 3.52 m(1987年12月23日)多年平均潮差 1.29 m历年最大涨潮历时22 h 10 min (1967年8月17日)历年最大落潮历时22h50min(1980年5月8日及1981年4月14日)多年平均涨潮历时5h03min多年平均落潮历时7h31min。
除渣系统操作规程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1.1 装置概况1.1.1 装置简介本期工程共安装2×450t/h锅炉,每台炉渣井下安装1台刮板捞渣机,串联1台链斗输送机把渣输送至渣仓。
两台炉各设1座φ6m的渣仓(采用钢结构),每座渣仓的储存容积约为60m3。
每个渣仓底部设1个排渣口,装车外运综合利用或送至灰场。
1.1.2 工艺原理与流程1.1.2.1工艺原理本期除渣系统主要担负4、5号炉排渣的收集、装运等工作。
炉底渣采用机械输送系统,用刮板捞渣机和链斗输送机两级串联把渣输送至锅炉房外的渣仓内,渣仓下装车外运以便综合利用。
刮板捞渣机的溢流水用渣浆泵输送至高效浓缩机内(可以使刮板捞渣机的溢流污水更好的冷却及沉淀处理,保证回水的质量),然后再经过沉淀过滤池的处理后,清水用回水泵送回锅炉房内循环使用。
刮板捞渣机用水是化水的中和废水,除渣系统不增加新水耗量,是废水再次利用,节约了新水。
1.1.2.2工艺流程1.1.3运行方式1.1.3.1运行方式为连续排渣,开启顺序为刮板捞渣机 链斗输送机,停运时顺序与之相反。
1.1.3.2控制要求:除渣系统采用集中操作和就地手操二种。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停运并在控制室内有声、光报警信号。
1.1.4主要设备1.2.1刮板捞渣机在每台炉下安装1台刮板捞渣机,每台出力6~20t/h,电机功率约为15kW,电压380V。
1.2.2链斗输送机在每台炉刮板捞渣机出口串联1台链斗输送机,水平长约18m,本期工程共设置2台,每台出力20t/h,电机功率为12kW,电压380V。
1.2.3渣仓本期扩建工程两台炉各设1座Φ6m的钢渣仓,有效容积为60m3,可满足每台炉燃用设计煤种时24h贮渣量的要求;渣仓锥斗设计成60°倾角,易于卸渣时的流畅。
1.2.4高效浓缩机为处理刮板捞渣机的溢流污水,本期扩建工程两台炉共选用1台直径为8m的提耙式高效浓缩机,处理量为280t/h,电机功率为(2.2+1.5)kW,电压380V。
除渣系统水位控制
除渣系统各水位包括溢流水池水位、清水箱水位以及浓缩机水位和捞渣机机箱内水位以及水温控制。
溢流水池水源:锅炉启动疏水箱事故排水、预热器冲洗排水、渣仓晰水、捞渣机溢流水、清水管路的底部排水。
捞渣机溢流水包括:清水泵来的喷淋冷却水和水封槽的补水(工业水)和捞渣机水温保护的注水(工业水)
由于受到浓缩机溢流水量的限制,清水泵和溢流水泵都要限流运行,出口门开度认为控制,(需要加手动门,开度调整好就可以远方操作)
原则是启动前捞渣机要先充满水,浓缩机补水至溢流状态,如果溢流水池水位高也可以延后清水泵启动时间,用溢流水泵进行补水,清水箱用循环水排污补水至高位。
各处水位正常后,先启动溢流水泵,启动正常后维持开度在15%左右,启动清水泵,根据水量调整溢流水泵出口门开度,当电机转数维持800转,水位能基本平衡时,启动泥浆泵,继续调整溢流水泵出口门开度,维持水位平衡,电机转数维持800~850之间。
投入变频器运行,注意监视水位波动情况。
存在的几个问题:
1、水池积灰
2、水温超温以及室内空气湿度大
一个是捞渣机注水,还有就是清水箱补水,在除灰供水泵房加通。
除渣系统操作规程一、工作准备1.对除渣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工作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3.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
二、操作步骤1.关闭除渣系统主要的供水阀门,并将主电源切断,确保系统停止运行。
2.关闭所有与除渣系统相关的仪表和设备,并确保相关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3.检查所有除渣系统的排放和进气阀门是否关闭,防止意外泄漏。
4.先进行系统预冲,将清洁水注入系统,以清除管道中的杂质和污垢。
5.打开除渣系统的进气阀门,以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6.打开除渣系统的排放阀门,将系统中的污垢和杂质排出。
7.根据系统的需要,调整排放阀门的开度,确保系统能够顺利排放。
8.在排放过程中,及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排放并进行检修。
9.当排放出的水质达到要求时,关闭排放阀门,并关闭进气阀门,停止系统的工作。
10.清洗排放阀门和进气阀门,确保其正常运行。
11.检查系统其他部件和设备的工作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三、安全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具,包括工作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系统的工作参数和设置。
3.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操作和调整系统。
4.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意外冲击和外力碰撞,以免对系统造成损坏。
5.在操作结束后,应将所有设备和阀门恢复到安全状态,并及时清理和整理现场。
6.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四、紧急处理1.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系统故障或意外情况,应立即切断主电源,停止系统运行。
2.如发生泄漏,应立即停止排放,关闭进气阀门,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使用吸附材料清理泄漏物。
3.如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报警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4.在紧急情况得到控制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VOLUME 3 MAINTENANCE MANUALCHAPTER 77 除灰渣设备的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CONTENTS目录1.除灰渣系统简介2.除灰渣系统运行维护3.除灰渣设备故障处理1.除灰渣系统简介:1.1.慨述:锅炉除灰渣系统采用水力除渣系统、负压气力除灰系统、灰渣水力输送至灰场的系统。
锅炉排出的渣经渣斗冷却水冷却粒化后,暂时储存在渣斗,定期由水力喷射器输送至灰渣池。
除尘器及空预器灰斗的飞灰以负压气力输送方式送至灰库储存,灰库内的干灰主要通过水灰混和器调制为灰浆,自流至灰渣池,由灰渣泵输送至灰场。
每座灰库下设1套散装机,通过干灰散装机直接装入罐车运至综合利用用户,散装机卸料为制浆备用系统。
1.3.1.锅炉排出的渣经渣斗冷却、粒化后暂时储存在渣斗中,定期的由每个“V“斗下水力喷射器顺序输送至灰渣池,每台炉设置1个容积约120m3的3“V”型渣斗。
每个“V”型斗下设置1个液压排渣门,1台碎渣机,1个水力喷射器。
碎渣机有一套自动反转控制装置,如遇到大块硬渣卡塞时,碎渣机可停机,反转、再停机、再正向启动,三次循环后启动未成功,停机报警并关闭排渣门。
每个喷射器前装有1只进水阀,用于切换3个排渣斗的排渣。
每个“V”型渣斗内壁装有5组独立控制的冲洗喷嘴、1组后墙冲洗喷嘴、两侧各2组侧墙冲洗喷嘴、1个碎渣机小室稀释水喷嘴。
排渣时这些喷嘴工作均由电控-气动阀门按照一定工作顺序运行。
渣斗水封槽装有一个气动进水阀和一个气动冲洗阀、2个气动排污阀,均由电控-气动阀控制运行,控制方式为就地(锅炉房零米)操作,信号送至主控盘上;1.3.2.每台炉设2台高压水泵,每台水泵出口设1个气动出口阀,1台运行,1台备用,为水力喷射器提供高压水,按照系统要求定期运行。
除灰水池设有低、连续2种液位计,灰场回收水及除灰系统补充水,通过液位计及补充水阀调节,维持除灰水池水位。
高压水泵布置在除灰水泵房中;1.3.3.每台炉设2个溢流水箱,溢流水通过水箱后流入溢流水池,溢流水池上设有2台溢流水泵,将溢流水送至灰渣池。
一种造纸水力清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制作一种造纸水力清渣系统的方法如下:
1. 设计和计划:首先,确定系统的需求和规模,包括清洁的水流量和压力要求。
根据这些要求,设计系统的布局和组件。
2. 设备选择:选择适合系统要求的设备,包括水泵、过滤器和管道。
确保所选设备能够提供足够的水流量和压力来清除纸浆中的杂质。
3. 安装水泵:安装水泵,将其连接到源水供应和清洁水的储存容器。
确保水泵的位置和配管可以提供所需的水流量和压力。
4. 安装过滤器:在纸浆流入造纸机之前,安装过滤器来清除纸浆中的杂质。
选择适当的过滤器类型,如悬浮物过滤器、沉淀过滤器或纤维过滤器。
5. 布置管道:根据系统的布局设计,安装管道将水从水泵引导到过滤器,然后再引导到造纸机。
确保管道的大小和连接适合所需的水流量和压力。
6. 测试和调试:安装完成后,进行测试和调试。
确保水泵正常运转,过滤器有效地清除纸浆中的杂质,并且清洁水能够正常流入造纸机。
7.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进行维护工作,如
更换过滤器和清洗管道。
确保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便有效清除纸浆中的杂质。
锅炉房水力除渣系统优化设计
王莉;李义科
【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19)001
【摘要】在锅炉房设计中为了节约用水,水力除渣系统中的水要循环使用.在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对水力除渣系统工艺布置、参数确定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分析现有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求该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页数】3页(P87-89)
【作者】王莉;李义科
【作者单位】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内蒙古,包头,014010;包头钢铁学院,环境工程系,内蒙古,包头,01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28
【相关文献】
1.捞渣机由水力除渣改为干除渣的可行性 [J], 陈涛
2.锅炉房除渣设备新设计重型框链除渣机简介 [J], 阎焕然
3.锅炉房框链除渣机的节能改造 [J], 刘淑静
4.捞渣机由水力除渣改为干除渣的可行性 [J], 陈涛;
5.锅炉房湿式除渣系统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J], 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