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 单元综合 每课一练(鲁科版七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94.7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章三角形》一、选择题:1.全等形都相同的是()A.形状 B.大小 C.边数和角度D.形状和大小2.如图,△ABC≌△DEF,AC∥DF,则∠C的对应角为()A.∠F B.∠AGE C.∠AEF D.∠D3.如图,AB=AD,BC=CD,点E在AC上,则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4.如图,AB∥FC,DE=EF,AB=15,CF=8,则BD等于()A.8 B.7 C.6 D.55.在△ABC和△FED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A.AB=ED B.AB=FD C.AC=FD D.∠A=∠F6.如图,AB=AC,BE⊥AC于E,CF⊥AB于F,则①△ABE≌△ACF;②△BOF≌△COE;③点O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3个B.2个C.1个D.0个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 B.AB=4,BC=3,∠A=30°C.∠A=60°,∠B=45°,AB=4 D.∠C=90°,AB=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是180°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C.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9.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D.∠A=∠D,∠B=∠E,∠C=∠F二、填空题10.如果△ABC≌△DEF,若AB=DE,∠B=50°,∠C=70°,则∠D=______.11.如图,△ABC≌△CDA,则对应边是______,对应角是______.12.如图,AB与CD交与O,AC=BD,∠C=∠D,又因为∠______=∠______,所以△AOD≌△BOC,理由是______.13.如图所示,已知∠A=90°,BD是∠ABC的平分线,AC=10,DC=6,则D点到BC的距离是______.14.△ABC中,∠BAC:∠ACB:∠ABC=4:3:2,且△ABC≌△DEF,则∠DEF=______度.三、证明题15.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D.16.如图,已知AC=AB、AE=AD,∠EAB=∠DAC,求证:BD=CE.17.如图所示,AE=AC,AD=AB,∠EAC=∠DAB,求证:∠D=∠B.《第1章三角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全等形都相同的是()A.形状 B.大小 C.边数和角度D.形状和大小【解答】解:∵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全等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故选D.2.如图,△ABC≌△DEF,AC∥DF,则∠C的对应角为()A.∠F B.∠AGE C.∠AEF D.∠D【解答】解”∵AC∥DF,∴∠D=∠BAC;∵△ABC≌△DEF,∴△ABC与△DEF的对应角相等;又∠C是△ABC的一个内角,∴∠C的对应角应△DEF的一个内角;A、∠AGE不是△DEF的一个内角,不符合题意;B、∠AEF不是△DEF的一个内角,不符合题意;C、∠D与∠BAC是对应角,不符合题意;故选A.3.如图,AB=AD,BC=CD,点E在AC上,则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解答】解:∵AB=AD,BC=CD,AC=AC,∴△ABC≌△ADC(SSS),∴∠ACB=∠ACD,∴△BCE≌△DCE(SAS),∴BE=DE,∴△ABE≌△ADE(SSS).∴全等三角形共有3对.故选C.4.如图,AB∥FC,DE=EF,AB=15,CF=8,则BD等于()A.8 B.7 C.6 D.5【解答】解:∵AB∥FC,∴∠ADE=∠F.又∵DE=EF,∠AED=∠CEF,∴△ADE≌△CFE.∴AD=CF=8.∴BD=AB﹣AD=15﹣8=7.故选B.5.在△ABC和△FED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A.AB=ED B.AB=FD C.AC=FD D.∠A=∠F【解答】解:∵∠C=∠D,∠B=∠E,说明:点C与D,B与E,A与F是对应顶点,AC的对应边应是FD,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当AC=FD时,有△ABC≌△FED.故选C.6.如图,AB=AC,BE⊥AC于E,CF⊥AB于F,则①△ABE≌△ACF;②△BOF≌△COE;③点O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3个B.2个C.1个D.0个【解答】解:①∵BE⊥AC,CF⊥AB,∴∠AFC=∠AEB=90°,在△ABE和△ACF中,,∴△ABE≌△ACF;②∵△ABE≌△ACF,∴AE=AF,又∵AB=AC,∴AB﹣AF=AC﹣AE,即BF=CE,在△BOF和△COE中,,∴△BOF≌△COE;③连接AO,∵△BOF≌△COE,∴OB=OC,在△ABO和△ACO中,,∴△ABO≌△ACO,∴∠BAO=∠CAO,∴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故选A.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 B.AB=4,BC=3,∠A=30°C.∠A=60°,∠B=45°,AB=4 D.∠C=90°,AB=6【解答】解:A、因为AB+BC<AC,所以这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B、因为∠A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无法确定其他角的度数与边的长度;C、已知两角可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已知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画一个三角形;D、只有一个角和一个边无法根据此作出一个三角形.故选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是180°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C.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解答】解:A、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是360°,错误;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错误;C、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D、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一定不相等,错误;故选C.9.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D.∠A=∠D,∠B=∠E,∠C=∠F【解答】解:A、满足SSA,不能判定全等;B、AC=EF不是对应边,不能判定全等;C、符合SSS,能判定全等;D、满足AAA,不能判定全等.故选C.二、填空题10.如果△ABC≌△DEF,若AB=DE,∠B=50°,∠C=70°,则∠D= 60°.【解答】解:∵△DEF≌△ABC,∠B=50°,∠C=70°,∴∠D=∠A=180°﹣∠B﹣∠C=60°.故答案为:60°11.如图,△ABC≌△CDA,则对应边是AB=CD,AD=BC,AC=AC ,对应角是∠D=∠B,∠DAC=∠BCA,∠DCA=∠CAB .【解答】解:∵△ABC≌△CDA,∴AB=CD,AD=BC,AC=AC,∠D=∠B,∠DAC=∠BCA,∠DCA=∠CAB,故答案为:AB=CD,AD=BC,AC=AC;∠D=∠B,∠DAC=∠BCA,∠DCA=∠CAB.12.如图,AB与CD交与O,AC=BD,∠C=∠D,又因为∠AOC =∠BOD ,所以△AOD≌△BOC,理由是AAS .【解答】解:AB与CD交与O,AC=BD,∠C=∠D,又因为∠AOC=∠BOD,所以△AOD≌△BOC,理由是AAS,故答案为:AOC;BOD;AAS13.如图所示,已知∠A=90°,BD是∠ABC的平分线,AC=10,DC=6,则D点到BC的距离是 4 .【解答】解:∵已知∠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A=∠DEB=90°,∠ABD=∠EBD.∵BD=BD,∴△ABD≌△EBD.(AAS)∴DE=AD.∵AC=10,DC=6,∴AD=4.∴DE=4.即D点到BC的距离是4.故填4.14.△ABC中,∠BAC:∠ACB:∠ABC=4:3:2,且△ABC≌△DEF,则∠DEF= 40 度.【解答】解:设∠BAC为4x,则∠ACB为3x,∠ABC为2x∵∠BAC+∠ACB+∠ABC=180°∴4x+3x+2x=180,解得x=20∴∠ABC=2x=40°∵△ABC≌△DEF∴∠DEF=∠ABC=40°.故填40.三、证明题15.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D.【解答】解:∵D、E是AB、AC的中点,∴AD=AB,AE=AC,∵AB=AC,∴AD=AE.在△ABE与△ACD中,,∴△ABE≌△ACD(SAS).16.如图,已知AC=AB、AE=AD,∠EAB=∠DAC,求证:BD=CE.【解答】证明:∵∠EAB=∠DAC,∴∠EAB+∠BAC=∠DAC+∠BAC.∴∠EAC=∠DAB.又∵AC=AB、AE=AD,∴△EAC≌△DAB.∴BD=CE.17.如图所示,AE=AC,AD=AB,∠EAC=∠DAB,求证:∠D=∠B.【解答】证明:∵∠EAC=∠DAB,∴∠EAC+∠CAD=∠DAB+∠CAD,即∠EAD=∠CAB,在△EAD和△CAB中,,∴△EAD≌△CAB(SAS),∴∠D=∠B.。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某某班级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5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狼藉.(jí)畸.形(qí)提.防(dī)悄.无声息(qiǎo)B.参差.(cī)挑剔.(tī)诸.位(zhū)拈.轻怕重(zhān)C.洗涤.(dí)校.正(jiào)创.伤(chuāng)潜.移默化(qián)D.污秽.(huì)粗糙.(zào)模.样(mú)弄巧成拙.(zh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泛滥锋芒毕露沦陷语无论次B.浮燥锲而不舍勉励再接再厉C.取缔拈轻怕重筹划莫名其妙D.热忱迫不急待泄气一反既往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B.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C.“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D.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C.甲型HlNl流感已蔓延全球,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输入型确诊病人百余例。
研制疫苗,尽快实施新的防控方案,已经迫在眉睫....。
D.野马是世界上最优美的动物之一,它的头部比例整齐,与牛的呆相相比,它有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辅相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X,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浙教版七上初中科学1.1-2.1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名词中都属于生物的是()A.水、树枝、课桌B.石头、鸭、试管婴儿C.土壤、钟乳石、人D.多莉羊、大肠杆菌、甲肝病毒2.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C.生物都能繁殖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俗话说“八月桂花香” ,可今年的桂花直到10 月中旬的持续降温才开放,是什么原因导致桂花迟开呢?小明查阅了近几年挂花开放时义乌市的气温,并对种植在校园不同位置的挂花进行观察,对于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A.提出问题B.作出假段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4.小米同学想知道“硬币”是否是铁制成的,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5.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B.少、小、暗C.多、小、暗D.少、大、暗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含有两个变量B.缺少对照实验C.蛙卵数过少D.结果不明显7.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B.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可看到更多的细胞C.看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8.有两支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容积相同玻璃管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相同9.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将其玻璃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长度为2.5 厘米;插入1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17.5 厘米。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A. 3cm,4cm,8cmB. 8cm,3cm,11cmC. 5cm,5cm,11cmD. 6cm,5cm,3cm【答案】D【分析】【解答】2.【答题】如图,下列图形中,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的是()A. B. C. D.【答案】D【分析】【解答】3.【答题】在△ABC中,,则△ABC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B【分析】【解答】4.【答题】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 BC=EC,∠B=∠EB. BC=EC,∠A=∠DC. BC=EC,AC=DCD. ∠BCE=∠ACD,∠A=∠D【答案】B【分析】【解答】5.【答题】如图,在△ABC中,∠ACB=90°,∠A=20°.若将△ABC沿CD折叠,使点B 落在AC边上的点E处,则∠ADE的度数是()A. 30°B. 40°C. 50°D. 70°【答案】C【分析】【解答】6.【答题】如图,欲测量内部无法到达的古塔相对两点A,B间的距离,可延长AO至C,使CO=AO,延长BO至D,使DO=BO,则△COD≌△AOB,从而通过测量CD就可测得A,B间的距离.其全等的根据是()A. SASB. ASAC. AASD. SSS【答案】A【分析】【解答】7.【答题】如图,在△ABC中,已知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 2cm2B. 1cm2C.D.【答案】B【分析】【解答】8.【答题】如图,网格中有△ABC及线段DE,在网格上找一点F(必须在网格的交点处),使△DEF与△ABC全等,这样的点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分析】【解答】9.【答题】如图,建高楼时常需要塔吊来吊建筑材料,而塔吊的上部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应用了三角形的______.【答案】稳定性【分析】【解答】10.【答题】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cm和7cm,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cm.【答案】7【分析】【解答】11.【答题】如图,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CAB,∠ABC的平分线,并相交于点O.若∠CAB=50°,∠C=60°,则∠DAE=______,∠BOA=______.【答案】5° 120°【分析】【解答】12.【答题】如图,CA⊥AB,垂足为点A,AB=8,AC=4,射线BM⊥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从A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AN运动,点D为射线BM上的一个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当点E离开点A后(E不在A点上),运动______s,△DEB与△BCA全等.【答案】2,6,8【分析】【解答】13.【题文】(10分)已知线段a和∠α,求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一个内角等于∠α,另一个内角等于2∠α,且这两个内角的夹边等于2a.【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解答】如图,△ABC即为所求.14.【题文】(12分)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且AF=DC,AB∥DE,AB=DE.请写出BC与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BC=EF,BC∥EF.理由:∵AF=CD,∴AF-FC=CD-FC,即AC=DF.∵AB∥DE,∴∠A=∠D.在△ABC和△DEF中,∴△ABC≌△DEF(SAS).∴BC=EF,∠ACB=∠DFE.∴∠BCF=∠EFC,∴BC∥EF.15.【题文】(12分)如图,点E在AC上,AB=AD,BE=DE,试说明∠3=∠4.【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在△ABE和△ADE中,∴△ABE≌△ADE(SSS),∴∠1=∠2.在△ABC和△ADC中,∴△ABC≌△ADC(SAS),∴∠3=∠4.16.【题文】(14分)如图1,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置于直线l上,图2是由图1抽象出的几何图形,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1)△ACD与△CBE全等吗?说明你的理由.(2)猜想线段AD,BE,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把两块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图3所示的方式放置,连接BE,AD,AD分别交BE,BC于点F,G.猜想AD与B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1)△ACD与△CBE全等.理由如下:∵AD⊥CE,BE⊥CE,∴∠ADC=∠CEB=90°.又∵∠ACB=90°,∴∠ACD=∠CBE=90°-∠ECB.在△ACD与△CBE中,∴△ACD≌△CBE(AAS).(2)AD=BE-DE.理由如下:∵△ACD≌△CBE,∴AD=CE.CD=BE.∴AD=CE=CD-DE=BE-DE.(3)AD=BE,AD⊥BE.理由如下:在△BCE和△ACD中,∵∠DCE=∠ACB=90°,∴∠DCE+∠DCB=∠ACB+∠BCD,∴∠BCE=∠ACD.在△BCE和△ACD中,∴△BCE≌△ACD(SAS),∴BE=AD,∠EBC=∠CAD.在Rt△ACG中,∵∠CGA+∠CAG=90°,∠BGF=∠CGA,∴∠BGF+∠GBF=90°,∴∠BFG=90°,即AD⊥BE.17.【答题】下列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A. B. C.D.【答案】B【分析】【解答】18.【答题】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间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m,OB=10m,则A,B间的距离可能是()A. 30mB. 25mC. 20mD. 5m【答案】C【解答】19.【答题】如图,要测量湖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可得△ABC≌△EDC. 用于判定全等的依据是()A. SSSB. SASC. ASAD. AAS【答案】C【分析】【解答】20.【答题】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①∠A=60°,∠C=30°;②∠A+∠B=∠C;③∠A:∠B:∠C=3:4:5;④∠A=90°-∠C.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解答】。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能力训练及答案(普及卷)内容预览:第二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倔()强诅咒()玷()污皎()洁丰硕()xī()疏 ào()恼 chú()形贪lán()抢jié()2、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
(6分)(1)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2)一生平庸,没有成就。
()(3)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
()(4)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5)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6)得到很多的益处。
()3、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4分)弥漫()固执()沉醉()猝然()竭力()闲适()点缀()洗濯()4、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课文简析其作用。
(3分)(1)他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做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雷,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笔印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下列的句子写几句话。
(两句以上)(2分)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
(15分)《论语》十则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综合实践初中七年级第十五单元实验设计案例分析本文将对初中七年级第十五单元的实验设计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探讨实验设计的目的、流程和实施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与改进。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实验设计案例:观察植物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温度计、光照仪、植物标本、试管架、试管夹、滴管等。
2. 实验材料:小麦苗、水、二氧化碳。
三、实验步骤1.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小麦苗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试验室中,分为常温组、低温组和高温组。
2. 将光照仪对准试验室,确保每个温度条件下的光照强度一致。
3. 给每个试验室提供适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以保持植物生长所需的湿度和气体供应。
4.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温度计定期监测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5. 在实验结束后,收集植物样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实验结果总结。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1. 在常温条件下(25°C),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
2. 在低温条件下(10°C),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生长速度较慢。
3. 在高温条件下(35°C),植物的光合作用严重受到影响,生长状况较差。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会对光合作用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2. 在合适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有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
3.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逐渐下降,表现出生长速度慢、叶片变黄等现象。
五、实验改进与展望基于本实验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方向:1. 增加实验样本量,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等于()A. 105°B. 75°C. 60°D. 45°【答案】B【分析】【解答】2.【答题】如图,已知△ABC中,∠ABC=45°,F是高AD和BE的交点,BC=10,AD=6,则线段DF的长度为()A. 4B. 5C. 3D. 2.5【答案】A【分析】【解答】3.【答题】如图,已知∠1=∠2,AC=AD,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 其中能使△ABC≌△AED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分析】【解答】4.【答题】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连接BD,BE平分∠ABD,BE⊥AD,∠EBC和∠D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若∠ADC=110°,则∠F的度数为()A. 115°B. 110°C. 105°D. 100°【答案】D【分析】【解答】5.【答题】若(a-3)2+|b-8|=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答案】19【分析】【解答】6.【答题】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若AB比AC长2cm,△ACD的周长为18cm,S△ABC=16cm2,则△ABD的周长=______cm,S△ABE=______cm2.【答案】20 4【分析】【解答】7.【答题】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点,交DE于G点,∠ACB =105°,∠CAD=15°,∠B=30°,则∠1的度数为______.【答案】60°【分析】【解答】8.【答题】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F=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则当t为______s时,△ABP和△DCE全等.【答案】1或7【分析】【解答】9.【题文】(10分)如图是数轴的一部分,其单位长度为a.已知△ABC中,AB=3a,BC=4a,AC=5a,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要求:点A,C在数轴上,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答案】【分析】【解答】如图,△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10.【题文】(12分)如图,(1)在△AEC中,CE边上的高是______;(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______;(3)在△FEC中,EC边上的高是______;(4)若AB=CD=2cm,AE=3cm,求CE的长度和△AEC的面积.【答案】【分析】【解答】(1)AB(2)CD(3)EF(4)∵AE=3cm,CD=2cm,∴.∵.∴CE=3cm.11.【题文】(12分)如图,点E在线段CD上,EA,EB分别平分∠DAB和∠CBA,点F 在线段AB上运动,AD=4cm,BC=3cm,且AD∥BC.(1)当点F运动到离点A多少厘米时,△ADE和△AFE全等?为什么?(2)在(1)的情况下,此时BF=BC吗?为什么?求出AB的长.【答案】【分析】【解答】(1)当点F运动到离点A4cm(即AF=AD=4cm)时,△ADE≌△AFE.∵EA,EB分别平分∠DAB和∠CBA,在△ADE与△AFE中,∴△ADE≌△AFE(SAS).(2)BF=BC.理由如下:∵AD∥BC,∴∠D+∠C=180°.在△EFB与△ECB中,∴△EFB≌△ECB(AAS),∴BF=BC.∵AF=AD=4cm,BF=BC=3cm,∴AB=AF+BF=3+4=7(cm).12.【题文】(14分)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1)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BDA=∠AEC=∠BAC=120°.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分析】【解答】(1)证明:∵BD⊥DE,CE⊥DE,∵∠BAC=90°,∴∠BAD+∠CAE=∠BAD+∠ABD=90°,∴∠ABD=∠CAE.在△ABD与△CAE中,∴△ABD≌△CAE,∴BD=AE,AD=CE,∴DE=AE+AD=BD+CE.(2)解:DE=BD+CE成立.证明如下:∵∠BDA=∠BAC=120°,∴∠DBA+∠DAB=∠EAC+∠DAB=60°.∴∠DBA=∠EAC.在△ADB与△CEA中,∴△ADB≌△CEA,∴AE=BD,AD=CE.∴DE=AE+AD=BD+CE.13.【答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2B. 15C. 12或15D. 18【答案】B【分析】【解答】14.【答题】如图,已知△ACB≌△A'CB',∠BCB'=30°,则∠ACA'=()A. 20°B. 30°C. 35°D. 40°【答案】B【分析】【解答】15.【答题】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且CD,BE相交于一点P.若∠A=50°,则∠BPC=()A. 150°B. 130°C. 120°D. 100°【答案】B【分析】【解答】16.【答题】如图,将一个三角形纸片ABC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AB 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AD=BDB. AE=ACC. ED+EB=BDD. AE+BC=AB【答案】D【分析】【解答】17.【答题】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则至少要钉上()根木条.A. 1B. 2C. 3D. 4【答案】B【分析】【解答】18.【答题】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EAD+∠ACD=()A. 75°B. 80°C. 85°D. 90°【答案】A【分析】【解答】19.【答题】把一根直尺与一个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若∠1=55°,则∠2=()A. 125°B. 135°C. 145°D. 155°【答案】C【分析】【解答】20.【答题】如图,在△ABC中,AD⊥BC,AD=BD,AC=8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A. 4cmB. 6cmC. 8cmD. 9cm【答案】C【分析】【解答】。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湿透全身,幸福终生”。
这是傣族泼水节上最美好和最特别的祝福。
傣族人聚居在A.广东省B.河南省C.云南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A.蒙古族B.壮族C.回族D.维吾尔族3.香港和澳门回归以后,设立的行政区划是()A.省B.直辖市C.自治区D.特别行政区4.胡焕庸是我国近现代人文地理学家、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针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南多,西北少”,他提出了一条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该分界线是()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B.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一线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D.黑河—腾冲一线5.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多力量大,多多益善B.人少人均资占有量多,越少越好C.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有利于经济发展D.人口要与社会、经济、环境、资相适应、相协调“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请完成下面小题。
6.“兄弟姐妹”各族人数不均匀,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汉族B.壮族C.满族D.彝族7.我国“兄弟姐妹”各民族分布特点是()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B.东多西少C.分布均匀D.民族单一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疆域辽阔。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中国是“东方雄狮”,“东方”是指中国的半球位置,中国位于()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9.在我国14个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A.①B.①C.①D.①10.和图中①、①、①三国相比,我国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与①国家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B.与①国家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C.中国是四国中唯一海陆兼备的国家D.与①国家比,我国受海洋影响更显著1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B.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C.我国位于太平洋东岸D.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国家读“某省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A.印刷术B.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2.早在东汉,就有一位医生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体现了现代疾控的防范意识。
他就是()A.华佗B.扁鹊C.孙思邈D.张仲景3.右面为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
据此得知,汉代医学已认识到()A.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B.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4.有一部电视剧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传奇中医翁海泉在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中医废止案”后,带领中医同仁共同保护中医这一民族瑰宝,在阻碍中步步前行的故事。
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
A.目镜
B.物镜
C.载物台
D.镜筒
2.水稻和牛个体差异很大,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3.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4.如果你的眼皮是双眼皮,决定这一形态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的()中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细胞质
5.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
A.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6.甲同学看清高倍镜下物像后,乙同学却看不清楚物像,乙同学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 D.反光镜
7.若显微镜镜筒上目镜倍数为5倍,要使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倍,转换器上正对通光孔的镜头应为下列哪一种()
A.8倍目镜
B.15倍目镜
C.10倍物镜
D.40倍物镜
8.若所要观察的物像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9.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A.转换器 B.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10.要判断某一球形的多细胞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下列哪种办法是可行的()A.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细胞是否有细胞壁
B.给它提供适宜的环境,看它是否发生细胞分裂
C.刺激它,看它是否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仔细观察它是否与外界有气体的交换
1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细胞的结构,可以对其进行染色。
通
常使用的染液是()
A.蒸馏水B.清水 C.生理盐水 D.碘液
12、清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青菜汤,而把青菜放入沸水中煮一下,就变成了青菜汤,这
是因为活细胞中的某种结构阻止了物质外流,则这种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细胞质
1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不易观察清楚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14.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是西瓜细胞的 ( )
A.细胞质B.液泡C.细胞液 D.细胞核
15、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水果蔬菜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16、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b”字,观察的标本实际应是()
A.pB.bC.qD.d
17. 在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 含羞草、真菌、水
B. 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 猫、蘑菇、细菌
D.蝴蝶、小鸟、钟乳石
18、.与植物相比,动物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9、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
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A、较大的光圈,平面镜
B、较大的光圈,凹面镜
C、较小的光圈,平面镜
D、较小的光圈,凹面镜
20.动物体的构成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动物体
二.简答题
2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
22、猫和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物,以下是它们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这种现象属于。
23.(1)目前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是___________,也叫做______________。
(2)多数种类是单细胞个体的是____________,这类植物没有___________器官的分化,但是大气中90%的氧气是由它们提供的。
(3)像松树这样的植物属于___________,因为它的种子是____________的。
(4)松树与桃树比较,松树不具备的器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一株牡丹花具有六种器官,根、茎、叶属于_____________;花、果实、种子则属于____________。
24.填出下面显微镜的相应结构名称。
1.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是【】_______和【】_______
2.写出各部分名称:1________2________13________
25、下图为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按实验进行的顺序排列各图所示的操作步骤: 。
(2)图中①所示的操作是 ,先将盖玻片一侧接触液体,再慢慢放下,这
样操作的目的是 。
(3)若不像图⑤那样将材料展平,你认为对观察有什么影响?。
(4)③、④所示的操作叫 。
26、右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维持细胞形状,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 用的结构是[ ] 。
(2)带甜味和带酸味的物质存在于[ ] 中,含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 。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
2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 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____装置中的叶片。
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
在___________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水分是通过 叶片上的_____________散失的。
28、生物兴趣小组的在清扫学校的仓库时,发现墙角潮湿的拖布和扫帚下面有许多鼠妇,
当
他们拿起拖布和扫帚时,鼠妇迅速爬走。
(1)针对上述情景,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②如何设置对照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
(3)你得出的结论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A
5.C
6.B
7.C
8.D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B 16.C 17.C 18.D 19.C 20.A
二.简答题
2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2.(1)生长发育现象
(2)繁殖后代(生殖现象)
(3)遗传现象
(4)变异现象
(5)应激性(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23.1.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2.藻类植物根茎叶
3.裸子植物裸露的
4.花果实
5.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24.(1)【5】目镜【8】物镜
(2)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13反光镜
25.(1)265134
(2)盖盖玻片防止(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3)看到的细胞就会重叠,不清晰
(4)染色
26.(1)【1】细胞壁
(2)【5】液泡【3】细胞核
(3)【2】细胞膜
27.(1)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乙二氧化碳
(2)黑暗(无光)光合作用
(3)蒸腾作用气孔
28.(1)①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吗?
②土壤的潮湿程度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①水分
②在一容器内一侧放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等量的干燥土壤,把数只鼠妇放在中央,观察鼠妇的生活情况。
(3)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