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晋楚城濮之战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縠(hu2)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通尚)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通悦)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且曰:“献状。
”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
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蓺爇(ruo4)僖负羁氏。
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
病,将杀之。
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
”距跃三百(通陌),曲踊三百(通陌)。
乃舍之。
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zhen3)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通悦),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bi4)宋人。
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
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如果丢开宋国不管,宋国将与我们绝交;如果请楚国退兵,楚国不会答应.我们要是与楚国交战, 齐秦两国不同意,那怎么办呢?先轸说:“让宋国不求我们,而把礼物送给齐、秦,通过齐、秦两国向楚国请求退兵。
同时我们扣留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舍不得曹、卫,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而退兵的。
齐国和秦国喜欢宋国的礼物,怒恨楚国不接受调解的顽固态度,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従晋师。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
楚军背*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
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
”晋文公心中疑虑。
狐偃说:“打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
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
”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
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
”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说:“这是吉利的征兆。
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
”晋文公让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领教了。
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呢?既然得不到贵国退兵的命令,那就劳您费心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真对待贵君交付的任务,咱们明天早晨战场上见。
”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
晋文公登上古莘旧城的遗址检阅了军容,说:“年轻的和年长的都很有礼貌,我们可以用来作战了。
”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
四月初四,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下军副将胥臣领兵抵挡限陈、蔡两国军队。
楚国主将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为主力,说:“今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斗勃统率楚国右军。
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陈、蔡联军。
陈、蔡联军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
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迟,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原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精锐兵力向楚军拦腰冲杀。
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溃败了。
结果楚军大败。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全文翻译与鉴赏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③,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④:“郤觳可⑤。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⑥。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毅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⑦,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⑧,多死,曹人尸诸城上。
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
晋楚城濮之战全文与翻译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蒍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译文】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
子玉又在蒍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
元老们都祝贺子文。
子文招待他们喝酒。
蒍贾年纪最小,迟到了,不祝贺。
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
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
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
如果回来,再祝贺,嫌什么晚呢?”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却谷可。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译文】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三个军,商量元帅的人选。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①,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蒍②,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蒍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
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菟于被庐③,作三军,谋元帅。
赵衰曰:“郤毂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乃使郤毂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
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徵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④,文之教也。
[1]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
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觳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①。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②。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③。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④,多死。
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谋,称“舍于墓”,师迁焉。
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全文内容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参考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城濮之战的原文是出自于《左传—城濮之战》,描写了城濮之战交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容详尽、手法简练,非常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场战争。
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楚国实力不断膨胀,与陈、蔡、郑、许等国进行会合,自称为王,但是晋、宋等国不赞同楚国的做法,拒绝与众国进行会合。
于是,楚国召集其他国家准备对宋国进行讨伐。
其次,写了事情的经过,宋国被众多楚军和其他诸侯国的兵队所围攻,宋国选择向晋国请求帮助。
晋国认为这是一个称霸中原的好机会,于是答应援救宋国。
在援救的过程中,晋国先是通过攻打楚国的附庸国来诱导楚国来进行相救,但是这个办法行不通。
晋国又想出了一个让楚国与同盟国秦、齐产生矛盾的计策,顺势让秦、齐与晋国进行结盟来增强晋国的实力。
这个计策非常奏效,楚国不得已将军队撤出了宋国的都城。
但其中楚国的主将子玉非常不服气,请求楚成王答应他出兵消灭晋军,楚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子玉先与晋国进行谈判,但是晋国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还把楚国的使者进行关押,导致子玉愤怒之极。
子玉追晋军到达城濮之地,派人前去向晋国发起挑战。
晋文公接受了子玉的请求,在城濮进行了一场声势宏大的战役。
晋军针对楚军的弱点进行进攻,导致楚国失去了左右兵力,最终楚军选择了撤兵逃跑。
最后,介绍了事情的结果,结果就是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战争的结束。
晋文公还被周襄王命为侯伯,实现了称霸中原的目标。
揭秘城濮之战谁赢了楚国为了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以本来屈服于楚国的宋国投靠了晋国为理由,亲自率领军队对宋国进行讨伐,晋国出手营救了宋国。
之后,楚、晋在城濮进行了会战,晋国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楚国攻打宋国,把宋国的国都包围了起来。
宋成公命人来向晋国求救,胫骨的大夫都认为这是一个称霸中原的好机会。
但是晋文公考虑到楚国的兵力比晋国强,而且宋国也不靠近晋国,大老远地去援兵非常困难。
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蒍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译文】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
子玉又在蒍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
元老们都祝贺子文。
子文招待他们喝酒。
蒍贾年纪最小,迟到了,不祝贺。
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
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
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
如果回来,再祝贺,嫌什么晚呢?”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却谷可。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译文】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三个军,商量元帅的人选。
晋文公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晋文公城濮之战,希望对你有帮助。
晋文公城濮之战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国势力强盛,欲图称霸中原,企图北上。
北方强国晋国自晋文公上位以来,实力逐渐恢复。
晋文公知晓楚王图谋,遂先下手为强,与楚国发生战争。
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
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
闲谈中,成王问他:“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 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
之后,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
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开众将商量,看如何救宋。
当时情况是:想向楚国去说情,怕楚国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愿意,而且又怕齐、秦不赞成,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
先答应宋国,并说明原因,叫他先和齐、秦联系,请齐、秦与楚交涉,送些礼物给齐、秦。
而晋先出兵伐曹、卫,把曹、卫灭掉,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以补宋人的损失。
此后,子玉便派使者对晋人说,你们如放了曹、卫的国君,我们也就释宋之围。
晋人听了以后,一面将楚使者抓起来,一面私下对曹、卫说,许他们复国,并使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听了非常生气,就带兵进逼晋师,晋文公便叫晋师向后退却,为此,一些将领很不满,说我们是国君率领队伍,他们是臣子作帅,现在君避臣,不是太丢脸了吗?而狐偃说:“出兵要理直,气才会杜盛的。
理亏气就会衰。
我们国君曾受过楚君的恩惠,也曾说过要退三舍以避之。
若我们忘恩失信,那就是理亏,他们就理直,士气就会高。
如果我们退了以后,他们仍不撤兵,那就是他们理亏。
”于是退了三舍(九十里)。
没想到,子玉竟然追了上去,于是,战争开始了。
晋文公城濮之战战术运用城濮之战开始前,晋国就定下了“ 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 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这样一个总的作战方针。
晋楚城濮之战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蒍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译文】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
子玉又在蒍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
元老们都祝贺子文。
子文招待他们喝酒。
蒍贾年纪最小,迟到了,不祝贺。
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
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
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
如果回来,再祝贺,嫌什么晚呢?”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却谷可。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译文】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三个军,商量元帅的人选。
晋楚城濮之战,楚子重、子玉帅师伐宋,围宋都,宋告急于晋。
晋侯召仲尼曰:“吾欲与楚战,子为之辞。
”仲尼对曰:“臣闻之,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楚人方强,未可轻也。
且宋,吾之与国也,不可不救。
”晋侯曰:“然则如之何?”仲尼对曰:“吾闻之,善为国者,不以私害公。
吾将帅吾之师,往救宋,必败楚师。
”晋侯从之。
乃使解扬如宋,告宋人曰:“晋师已至,吾将帅吾之师,往救宋,必败楚师。
”楚人闻之,惧,遂去宋。
晋师遂追之,及楚师于城濮。
晋军帅先轸曰:“楚师远来,人马疲惫,击之可也。
”晋侯从之。
遂战,楚师败绩。
子玉收余兵,宵遁。
晋师遂逐之,遂至楚境。
楚人闻之,大惧,遂请和。
晋侯曰:“楚人已败,不可不追。
”遂追之,遂及楚师于冥泽。
楚师败绩,子玉遂自杀。
晋师遂入楚境,遂至郑国。
郑伯闻之,大惧,遂请和。
晋侯曰:“郑人已附楚,不可不伐。
”遂伐郑国。
郑伯闻之,大惧,遂请和。
晋侯曰:“郑人虽附楚,吾已败楚师,不可不取其城。
”遂取郑国。
楚人闻之,大惧,遂请和。
晋侯曰:“楚人已败,吾已取郑国,不可不报。
”遂报楚,楚人惧,遂请和。
晋侯曰:“楚人已败,吾已报楚,不可不守。
”遂守楚境,楚人惧,遂请和。
《城濮之战》文言文翻译: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楚国的子重和子玉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围困了宋国的国都。
宋国向晋国求救。
晋侯召见孔子说:“我想和楚国作战,请您为我制定策略。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擅长作战的人并不总是表现出赫赫战功。
楚国正处于强大之时,不可轻举妄动。
而且宋国是我们的盟友,我们不可不救。
”晋侯问:“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孔子回答:“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会因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
我将率领我的军队去救援宋国,必定能打败楚军。
”晋侯采纳了孔子的建议。
于是派遣解扬前往宋国,告诉宋国人:“晋军已经到达,我将率领我的军队去救援宋国,必定能打败楚军。
”楚人听闻此言,感到恐惧,于是撤军离开宋国。
晋军随后追击,在城濮追上楚军。
晋军将领先轸说:“楚军远道而来,人马疲惫,可以攻击。
晋楚城濮之战
鲁僖公二十七、二十八年(公元前633、632年)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华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贝由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
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
赵衰曰:“欲縠可。
卧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乃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
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戍,魏犨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
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以上僖公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
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
正月戍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縠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子敛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谋,称“舍于墓,师迁焉。
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因其凶也而攻之。
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
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
魏犨、颠颉
恕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燕僖负羁氏。
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
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
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
乃舍之。
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宋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籍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充当则归。
’又曰:‘知难而退。
’又曰:‘有德不可敌。
’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
”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
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
晋师退。
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
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
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退三舍。
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子于城濮。
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原田亩亩,舍其旧而新是谋。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河山,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恩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且焉。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
晋车七百乘,革显、靷、鞅、靽。
晋侯登有萃之墟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
子玉以若教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陈、蔡奔,楚右师溃。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奕枝使舆曳柴而为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
楚师败绩。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及癸西而还。
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乡役之三日,郑伯如楚致其师。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
晋奕枝入盟郑伯。
五日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
郑伯傅王,用平礼也。
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匕凶一卣,虎贲三百人。
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受策以出。
出入三觐。
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
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
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
”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
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糜。
”弗致也。
大心与子西使菜黄谏,弗听。
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
出,告二子曰:“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
’”及连谷而死。
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
曰:“莫余毒也己!吕臣实为令尹,秦已而已,不在民矣。
”
提示: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大国争夺霸权的一场关键性大战。
宋、齐、秦和曹、卫、郑、鲁、陈、蔡等许多诸侯国都不同程度地卷了进来。
作者通过双方内政、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斗争的记述和许多细节的点染,展现了一幅晋楚争霸的有声有色的壮阔图景。
文章大体上依照时间顺序,对交战中两大营垒的种种活动交错地进行记叙,以晋楚两国在争霸中的矛盾关系为主干,其他国家和有关的大小事件有条不紊地穿插进来。
通过许多不同的侧面,将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双方斗争、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态都表现得非常生动和清晰。
一场规模宏大、场面壮阔、矛盾复杂、头绪繁多的大决战,在作者笔下表现得首尾完整、层次井然,奇峰迭出,气势磅礴,《晋楚城濮之战》不愧为是描写战争最见功力的
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