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考点:烟气流动与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01. 燃烧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07.气体燃烧方式:扩散和预混。
.液体燃烧:闪燃(最低温度)、沸溢(三个条件:热波:宽大、乳化水、黏度大)、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以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
闪点(汽油-50,煤油38-74,酒精12)10.固体燃烧:蒸发(硫磷蜡烛)、分解(木煤塑料)、表面(碳、铁)、烟熏(阴燃)、动力(爆炸)。
燃烧产物危害:毒性和减光性,可见光波长0.4~0.7μm。
01.A类:固体;B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气体;D类:金属;E类:带电;F类:器具内的烹饪物(动植物油)。
04.热量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05.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通风空调系统08.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冷却、隔离、窒息(氧浓度低于15%时,不燃烧)、化学抑制(干粉、七氟丙烷)。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02.粉尘爆炸的特点,(1)连续性爆炸(2)最小点火能量较高(3)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06.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07.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08.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
当加入的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气均不能发送爆炸。
09.随着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浓度的增加,爆炸产生的热量增多,压力增大。
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充分反应,所以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
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出的热量和爆炸压力随可燃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2014年一级消防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1)一、防烟分区的概念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与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藉防烟分区,使烟气集于设定空间,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排至室外。
防烟分区范围是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向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规定空间。
屋顶挡烟隔板是指设在屋顶内,能对烟和热气的横向流动造成障碍的垂直分隔体。
挡烟垂壁是指用不燃烧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档烟设施。
活动挡烟垂壁系指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
二、防烟分区的作用大量资料表明,火灾现场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害所致。
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是把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并迅速排出室外。
为此,在设定条件下必须划分防烟分区。
设置防烟分区主要是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致随意扩散,并进而加以排除,从而达到有利人员安全疏散,控制火势蔓延和减小火灾损失的目的。
三、防烟分区的设置原则设置防烟分区时,如果面积过大,会使烟气波及面积扩大,增加受灾面,不利安全疏散和扑救;如面积过小,不仅影响使用,还会提高工程造价。
1.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3.对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如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避难层间等,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4.防烟分区一般不跨越楼层,某些情况下,如1层面积过小,允许包括1个以上的楼层,但以不超过3层为宜。
5.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含地下建筑和人防工程),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平方米;当顶棚(或顶板)高度在6m以上时,可不受此限。
此外,需设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 6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垂壁至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m。
四、防烟分区的划分方法防烟分区一般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和要求不同,可按其用途、面积、楼层划分:(一)按用途划分对于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按其不同的用途,如厨房、卫生间、起居室、客房及办公室等,来划分防烟分区比较合适,也较方便。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01.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02.常见的引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03.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
04.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05.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06.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07.气体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和预混燃烧(汽灯的燃烧)。
08.液体燃烧:闪燃(最低温度)、沸溢、喷溅。
09.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的多。
发生沸溢的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含量有关。
根据实验,含有1%水分的石油,经45~60min燃烧就会发生沸溢。
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以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
10.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烟熏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11.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O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生成的SO2(气)等。
12.不完全燃烧产物指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13.挥发性金属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钾除外),不挥发金属其氧化物的熔点低于金属沸点。
2017年各省市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已经进入备考准备中,小编提醒大家及时关注各地人事考试网和学尔森一级消防工程师频道,这里给大家整理《技术实务》备考重点:烟气控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烟气控制Smoke control1 烟气控制Smoke control在建筑物火灾期间控制烟和热气蔓延和流动的方法。
1.1 自然控烟Natural smoke control利用通向户外的进风口和排烟口或竖井获得抽力的通风。
1.2 机械控烟Mechanical smoke control采用机械方式的强制通风。
2 排烟Smoke evacuation从建筑物内排除火灾产生的烟和热气所采用的方法。
3 排烟系统Smoke evacuation system由排烟口、排烟竖井、排烟风机和控制设备等组成, 为排烟而安装在建筑物内的固定系统。
4 排烟口Smoke vent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设在建筑物外墙或屋顶上, 用来排除火灾产生的烟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和热气的开口。
5 排烟竖井Smoke shaft在火灾情况下用来排除烟和热气的竖井。
6 排烟风机Smoke extractor exhaust fan在火灾情况下用来排除烟和热气的固定电动风机。
7 进风口Air inlet室外空气的进口。
8 屋顶通风Roof vent通过屋顶的排烟口进行排烟排热的一种形式。
9 前室通风bby ventilation在火灾时,借助于具有通风设施的保护前室向户外通风的一种形式。
10 防烟分区Smoke bay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空间。
11 屋顶挡烟隔板Roof smoke screen设在屋顶内,能对烟和热气的横向流动造成障碍的垂直分隔体。
12 挡烟垂壁Ceiling screen装于吊顶下,能对烟和热气的横向流动造成障碍的垂直分隔体。
消防烟气控制与排烟系统考点梳理消防烟气控制与排烟系统是建筑物消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将烟气排出建筑物,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在相关考试中,对于消防烟气控制与排烟系统的知识点会有一定的考察。
本文将对这些考点进行简要的梳理,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消防烟气控制系统:1.概念与作用:消防烟气控制系统是用于控制、限制和排除火灾烟气的设备和装置,其作用是阻止烟气扩散、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以及减少烟雾对建筑物的损害。
2.主要组成:消防烟气控制系统由烟气探测器、风机、排烟阀等组成。
烟气探测器负责检测烟雾,一旦检测到烟雾则触发风机和排烟阀的启动,通过风机将烟气排出建筑物。
3.工作原理:当烟雾通过烟气探测器检测到时,烟气控制系统将自动启动风机和排烟阀,将烟气排出建筑物。
在系统启动后,应及时通知人员疏散,并关闭门窗,防止烟气进入其他区域。
4.注意事项:消防烟气控制系统的设备和装置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的工作。
此外,人员在发现烟雾时应及时报警,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疏散计划进行疏散,不可自行返回或困在建筑物内部。
二、排烟系统:1.概念与作用:排烟系统是用于火灾发生时将室内的烟气排出建筑物外部的设备和装置。
其作用是防止烟气在建筑物内扩散,保障人员疏散的通道畅通。
2.排烟方式:排烟系统可以通过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方式实现。
自然排烟是利用自然风力将烟气排出建筑物,机械排烟则是通过风机等设备将烟气迅速排出。
3.排烟通风方式:排烟通风方式主要有垂直排烟通风和水平排烟通风两种。
垂直排烟通风是将烟气从建筑物内部上升并排出,水平排烟通风则是将烟气沿着水平方向排出。
4.排烟口与排烟通道: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是烟气排出建筑物的出口,需要根据烟气量和烟气的散布情况进行设置。
排烟通道是连接排烟口和排烟装置的通道,通常采用不燃材料制造,以确保其在火灾中的稳定性。
5.排烟系统的设计考虑: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楼层、户型、使用功能以及可能的火灾危险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排烟方案,并确保其与其他消防设施的协同工作。
2019年国家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中,间隙越小,危险性越大B、按最小点燃电流分级,ⅡA危险性最大C、按最小点燃电流分级,点燃电流越大,危险性越小D、按照最大试验间隙分级,ⅡC的安全间隙最小>>>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8节>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答案】:B【解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1)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分级。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是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壳内所有浓度的被试验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通过25mm长的接合面均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外壳空腔两部分之间的最大间隙。
可见,安全间隙的大小反映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能力。
间隙愈小,其传爆能力就愈强,危险性愈大;反之,间隙愈大,其传爆能力愈弱,危险性也愈小。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大小分为ⅡA、ⅡB、ⅡC三级。
ⅡA安全间隙最大,危险性最小;ⅡC安全间隙最小,危险性最大。
2 2.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适的防烟、排烟方式。
下列关于防排烟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排烟方式不属于排烟方式B、机械排烟方式属于排烟方式C、自然通风方式属于防烟方式D、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属于防烟方式>>>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建筑防火概述【答案】:A【解析】: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适的防烟、排烟方式。
划分防烟分区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有组织地将烟气排出室外,使人员疏散、避难空间的烟气层高度和烟气浓度处在安全允许值之内。
防排烟系统可分为排烟系统和防烟控制建筑内的将烟气排至建筑外,排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系统。
.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的系统。
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应《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防烟排烟系统(知识点汇总)设置防烟设施。
民用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庭;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建筑内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
工业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生产车间;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高度大于32m 的高层厂(库)房中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其他厂(库)房中长度大于40m 的疏散走道。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中防排烟的方式,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系统设计时,应根据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及平面布置等因素,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及自然排烟方式。
第二节防烟系统一、楼梯间防烟方式的选择在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确保火灾中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安全的主要措施。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
前室、合用前室是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也是人员疏散必经的通道。
因此,发生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防烟就是控制烟气不进入上述安全区域。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以及人员能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
一级消防工程师知识点|建筑防火“检查”汇总“检查”汇总查消防合法性1、查验建筑(场所)投入使用的时间和改造、装修时间,根据投入使用的时间和改造装修时间确定适用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2、检查建筑(场所)消防审核、验收、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情况,查阅单位合法性文件(可为复印件),并通过档案或监督数字化系统进行核对,或者检查消防设计备案、消防竣工验收备案凭证。
查建筑防火1、建筑的使用性质和消防设备安装情况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特殊性能化建筑须有性能化设计文件用途变更国家规范规定有更高更严要求的,应报消防部门备案同意。
2、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3、消防车道是否符合要求。
4、建筑外窗是否设置影响消防扑救的广告牌等障碍物。
5、生产、储存、经营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是否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查消防管理1、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健全。
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明确并落实责任。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制定防火检查巡查及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用电用油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等,并按要求建立档案台帐。
3、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
严格用火用电用气管理,火灾危险部位(包括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巡查,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按标准化管理要求实施管理;两个以上单位共同管理或者使用的建筑物,各方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并落实,公共部位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到位。
4、重点岗位人员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新员工须经岗前消防培训,所有员工会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熟悉消防设施的摆放位置。
值班员或消防员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消防软管卷盘、室内消火栓等扑救初期火灾,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熟知本单位灭火和应息疏散预案。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考点:烟气流动与控制
[ 9月2日]
烟气流动与控制
统计表明:火灾中85%以上的死亡者是由于烟气的作用,有毒和高温烟气的吸入是造成火灾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为了及时排除有害烟气,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外扩散,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造有利扑救条件,需要在建筑中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
总体上建筑的防烟和排烟的设计理论就是烟气控制理论。
对于一幢建筑物,当内部某个房间或部位发生火灾时,应循序采取必要的防排烟措施,对火灾区域实行排烟,使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量能迅速排除;对非火灾区域的疏散通道等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等防烟措施,使该区域的气压高于火灾和烟气侵入区域的气压,阻止烟气的侵入。
对于大规模建筑其内部结构相当复杂,建筑物的烟气控制往往组合应用几种方法。
防排烟形式的合理性,不仅关系到烟气控制的效果,而且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烟气流动的驱动作用
为了减少烟气的危害,应当了解建筑烟气流动的各种驱动作用,以便对火势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建筑设计中做好烟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烟囱效应
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在诸如楼梯井、电梯井、垃圾井、机械管道、邮件滑运槽等建筑物中的竖井内,与外界空气相比,由于温度较高而使内部空气的密度比外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界小,便产生了使气体向上运动的浮力,导致气体自然向上运动,这一现象就是烟囱效应。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则在建筑物中的竖井内存在向下的空气流动,这也是烟囱效应,可称之为逆向烟囱效应。
上式中,为压差(Pa); 为修正系数,取3460(Pa?K/m); 为外界空气温度(K); 为竖井内空气温度(K); 为距中性面的距离(m)。
此处的中性面指内外静压相等的建筑横截面,高于中性面为正,低于中性面为负。
在考虑烟囱效应时,如果建筑与外界之间空气交换的通道沿高度分布较为均匀,则中性面位于建筑物高度的一半附近;否则,中性面的位置将有较大偏离。
烟囱效应是建筑火灾中竖向烟气流动的主要因素,烟气蔓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烟囱效应,在正向烟囱效应的影响下,空气流动能够促使烟气从火区上升很大高度。
如果火灾发生在中性面以下区域,则烟气与建筑内部空气一道窜入竖井并迅速上升,由于烟气温度较高,其浮力大大强化了上升流动,一旦超过中性面,烟气将窜出竖井进入楼道。
若相对于这一过程,楼层间的烟气蔓延可以忽略,则除起火楼层外,在中性面以下的所有楼层中相对无烟,直到着火区的发烟量超过烟囱效应流动所能排放的烟量。
如果火灾发生在中性面以上的楼层,则烟气将由建筑内的空气气流携带从建筑外表的开口流出。
若楼层之间的烟气蔓延可以忽略,则除着火楼层以外的其它楼层均保持相对无烟,直到火区的烟生成量超过烟囱效应流动所能排放的烟量。
若楼层之间的烟气蔓延非常严重,则烟气会从着火楼层向上蔓延。
逆向烟囱效应对冷却后的烟气蔓延的影响与正向烟囱效应相反,但在烟气未完全冷却时,其浮力还会很大,以至于甚至在理想烟囱效应的条件下烟气仍向上运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动。
(二)浮力作用
着火区产生的高温烟气由于其密度降低而具有浮力,着火房间与环境之间的压差可用与公式(5-4-11)类似的形式来表示。
Fung进行了一系列的全尺寸室内火灾实验测定压力的变化,试验结果指出对于高度约3.5m的着火房间,其顶部壁面内外的最大压差为16Pa。
对于高度较大的着火房间,由于中性面以上的高度h较大,可能产生很大的压差。
如果着火房间温度为700℃,则中性面以上10.7m高度上的压差约为88Pa,这对应于强度很高的火,所形成的压力已超出了目前的烟气控制水平。
图5-4-3给出了由烟气浮力所引起的压差曲线。
若着火房间顶棚上有开口,则浮力作用产生的压力会使烟气经此开口向上面的楼层蔓延。
同时浮力作用产生的压力还会使烟气从墙壁上的任何开口及缝隙、或是门缝中泄露。
当烟气离开火区后,由于热损失及与冷空气掺混,其温度会有所降低,因而,浮力的作用及其影响会随着与火区之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三)气体热膨胀作用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会使气体明显膨胀并引起气体运动。
若考虑着火房间只有一个墙壁开口与建筑物其它部分相连,则在火灾过程中,建筑内部的空气会从开口下半部流入该着火房间,而热烟气也会经开口的上半部从着火房间流出。
因燃料热解、燃烧过程所增加的质量与流入的空气相比很小,可将其忽略,则着火房间流入与流出的体积流量之比可简单地表示为温度之比。
若建筑内部空气温度为20℃,当空气温度达到600℃时,其体积约膨胀到原来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的三倍。
对有多个门或窗敞开的着火房间,由于流动面积较大,因气体膨胀在开口处引起的压差较小而可以忽略,但对于密闭性较好或开口很小的着火房间,如燃烧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则因气体膨胀作用产生的压差将非常重要。
(四)外部风向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外部风可在建筑的周围产生压力分布,这种压力分布可能对建筑物内的烟气运动及其蔓延产生明显影响。
一般,风朝着建筑物吹过来会在建筑物的迎风侧产生较高的滞止压力,这可增加建筑物内的烟气向下风方向流动。
1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