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比较韧性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30
3.3比较韧性(教学详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具准备学生(每小组):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许多物品需要具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
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条这四种物品,谁的韧性更好呢?师出示图片: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师:我们自己能想出一种比较的方法吗?二、讲授新课(一)哪种材料更韧师: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让一学生上台取其中一根,和教师一起提起一个同样重的物体,其他学生观察到塑料条和木条变形后,一根断了,一根没有断。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木条断了,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弯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师:从实物和图片上看,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些材料都有什么特点?生:有的材料不易折断,有的容易被折断。
师:让我们来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桌上放置不锈钢、塑料、木头3种材料,每种材料两样不同的物品。
首先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用木头、塑料和不锈钢做的,再用自己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给它们排序。
提示学生不能把材料弄断,因为后面还要用它们继续研究。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实验过程: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3分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6分3、整理器材;1分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0分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实验步骤: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3分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6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观察一杯水10分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实验步骤: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2分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2分3、用嘴巴尝无味道;2分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3分5、整理器材; 1分蜗牛一实验内容: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实验材料:2-3只小蜗牛、放大镜、镊子、饲养箱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2、用小棒或铅笔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实验现象:蜗牛的身体柔软,外面有壳,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躲避危险等;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蚯蚓实验内容:观察蚯蚓的身体和反应实验材料:几条蚯蚓、玻璃碟子、放大镜、镊子、水实验步骤:1、从饲养盒里用手指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蚯蚓;2、用镊子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3、用浅盘装少量常温下的水,把蚯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反应;实验现象:蚯蚓的身体柔软,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蚂蚁实验内容:观察蚂蚁的身体和活动实验材料:装入昆虫盒的蚂蚁、放大镜、水盆、瓶盖实验步骤:1、在一个浅盘子里装一点儿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和活动实验现象: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2-6、金鱼实验内容:观察金鱼的身体、捕食和呼吸实验材料:2条小金鱼或鲫鱼、玻璃缸、滴管、食用色水、鱼食、镊子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金鱼的身体和运动;2、轻轻地往鱼缸里放几粒鱼食,观察金鱼的捕食;3、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观察鱼鳃的活动;实验现象: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腮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3-2、哪种材料硬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硬度实验材料: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实验步骤:1、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2、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3、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实验现象:铁钉能在木条、卡纸、塑料尺上刻划出条痕;塑料尺只能在木条、卡纸上刻划出条痕;木条只能在卡纸上刻划出条痕;卡纸不能在其它三种材料上刻划出条痕,实验结论:4种材料硬度的排序是:铁钉、塑料尺、木条和卡纸;实验内容:认识金属材料的特性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条或薄片,砂纸、杯子、热水、木条、塑料条、金属饮料罐等实验步骤:1、观察用砂纸打磨后的铜、铁、铝等金属的颜色和光泽;2、观察利用金属延展性制成的物品——金属饮料罐;3、将木条、塑料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性能;4、将金属条分别与木条、塑料条相刻;实验现象:金属相对于普通木头、纸和普通塑料而言是比较坚硬的;用砂纸打磨后的金属有金属光泽;金属的延展性好;将木条、塑料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金属条的传热性能最好;实验结论:金属的特性主要有: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3-3、比较韧性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韧性实验材料: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回形针、钩码实验步骤:1、把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可以在桌子的一侧粘一张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到达的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2、分别测量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伸出桌面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3、根据弯曲度的大小,即物品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物品材料的韧性越好,得出4种材料韧性的排序;实验现象:塑料尺的弯曲程度最大;实验结论:不同的物体韧性是不同的,上述四种材料中,塑料尺的韧性最好;3-4、它们吸水吗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吸水性实验材料: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各1片,滴管、稀释的红墨水;实验步骤:1、把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平放在桌面上;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稀释的红墨水在上面; 2、从侧面观察这四种材料的吸水现象; 3、重复做一次实验;实验现象:从侧面看,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到纸上的水滴则很快就看不到了;实验结论: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去,纸的渗透性是很强的;实验内容:纸的观察实验材料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铅画纸和餐巾纸的特点;2、用折、撕、揉等方法对纸进行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实验结论: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实验内容:我来造一张纸实验材料:餐巾纸、杯子、水、筷子、棉布、实验步骤:1、把一小块餐巾纸撕碎,放在杯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实验现象及结论:棉布上留下的是一张未干的纸,不易揭下,待干后,可完全揭下;3-6、研究砖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实验内容:研究砖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实验材料:砖、陶器、瓷器、铁钉、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实验步骤:1、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二种材料的平面处,判断材料的硬度;2、把砖、陶瓷、瓷器三种材料平放在桌面上,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稀释的红墨水在上面;从侧面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吸水现象;3、把三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4、把三种材料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实验现象:砖、陶器、瓷器这四种材料在水中是沉的,不容易折弯,瓷器最坚硬,吸水性最差;实验结论: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都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实验内容:辨别常见的有毒和无毒的塑料制品实验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制品实验步骤:取一小块清洁的样品,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现象:能漂浮在水面的是无毒的聚乙烯、聚丙烯制品;沉在水底的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制品;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实验内容:观察水和食用油之间的区别实验材料:烧杯、玻璃片、蜡光纸、塑料瓶、水槽、滴管、水、食用油实验步骤:1、从多种角度对水和油进行比较: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2、比较液滴:用滴管在玻璃、蜡纸上滴液滴,观察液滴的形状;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将水和食用油倒入同一个烧杯,观察水和食用油在烧杯中的位置;4、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状态;实验现象:水重,食用油轻;水完全透明,食用油有点透明;水不黏手,食用油黏手;水没有气味,油有气味;水无颜色,食用油是淡黄色的;水在杯壁上很快流下,食用油会黏在杯壁上慢慢流下;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滴更圆,食用油不够圆;实验结论: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4-3、谁流得更快一些实验内容: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之间的流动性实验材料:水、油、洗洁精各小杯、玻璃片1块、滴管3支实验步骤:1、用滴管分别在玻璃片的一端滴上水、油、洗洁精各一滴;2、拿起玻璃片的一端,使玻璃片上的水、油、洗洁精滴液从同一高度倾斜向下流;3、观察水、油、洗洁精滴液在倾斜玻璃片上的流动速度;实验现象:流动速度由快到慢分别是:水、食用油、洗洁精实验结论: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4-4、比较水的多少实验内容:比较不同瓶子中水的多少实验材料:3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量筒、水实验步骤:将3个塑料瓶里的水分别倒入量筒,测量出每个塑料瓶里水的体积;实验现象:1号瓶里的水有毫升,2号瓶里的水有毫升,3号瓶里的水有毫升,水最多的是号瓶;实验结论: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4-5、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内容: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实验材料:2个塑料袋、小纸条、水槽实验步骤:方法一: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方法二: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实验现象: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小纸条被吹动了;将袋子中的气体从水中挤出来,可以观察到气泡;实验结论: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实验内容:比较空气和水实验材料:蚊香、火柴、塑料袋、水槽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空气和水;2、比较空气和水的重量: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3、比较空气和水的流动:点燃蚊香,观察烟的飘散轨迹;实验现象:空气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可以观察到气泡向上冒;点燃香,烟会按不同方向飘散开来;实验结论: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4-6、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一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橡皮泥、水实验步骤: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 2、在橡皮泥中间插入二根吸管,一根吸管的下端长一些,能伸入水中,另一根吸管的下端短一些,不伸入水中; 3、在瓶口用橡皮泥堵住,向没有伸入水中的吸管不断吹气;实验现象:瓶子里的水被挤了出来;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二实验材料:烧杯、水槽、餐巾纸、水实验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实验现象烧杯内的纸没有湿;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3.3比较韧性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的柔韧。
教学难点:比较材料柔韧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一套塑料棒、金属棒、木棒,一把尺,50克钩码3个、记录单。
教师:塑料尺、钢尺、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视频:小丑牛撑杆跳提问:撑杆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撑杆的变形引出韧性2、韧性概念介绍:物体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韧性。
3、揭示课题:不同的材料它的韧性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韧性。
补充课题:《比较韧性》。
二.哪种材料更韧1.教师出示钢尺、塑料尺请学生猜测它们的韧性怎么样2.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韧性,(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3.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实验要公平。
4教师出示实验步骤,学生完成操作并填写记录单。
5.交流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这三种材料谁的弯曲度比较大呢?谁的韧性更强?能给这三种材料从韧性好到韧性差的顺序排列吗?6教师用钢尺解释钢铁的韧性也不错(学具里表现不明显)7 师小结:塑料的弯曲程度最大,塑料的柔韧更好。
三.认识塑料1.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想一想这些物品用塑料来做有什么优点?2.学生讨论塑料的优点,完成气泡图(如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引导概括。
四.塑料的循环使用1.关于塑料你还了解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概括塑料的缺点2师小结:塑料不易被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容易老化、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3.阅读科学书第53页,你又知道了什么?4.认识循环使用标志课件出示循环使用标志,,找找瓶子上是否找到了循环使用的标志?5. 师总结:塑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对我们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尽量选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较韧性》教学设计与反思打开文本图片集【教材分析】《比较韧性》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有部分:一是探究比较金属、卡纸、塑料、木条四种材料的韧性;二是认识塑料性质;三是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本课对三年级学生孩子而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过多、时间不足,所以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将教学重点放在设计实验比较4种材料的韧性,而第三部分简单处理成微课,学生通过微课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塑料是人造材料,人们利用塑料的特性将塑料制成各种产品满足需求。
2.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纸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螺母12个,鉤子4个。
【教学过程】一、柔韧性的认识1、播放视频:倒霉熊撑杆跳2、提问:倒霉熊撑杆跳时,撑杆发生了什么变化?3、讲解韧性的定义:像撑杆这样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韧性。
板书:韧性:受力变形不易折断(反思: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比较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韧性是什么,因此本节课以倒霉熊撑杆跳的动画引入,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出韧性的定义。
)二、比较4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1、过渡:上节课我们比较了铁、塑料、木头、纸这四种材料的硬度,这节课我们来比较它们的韧性。
出示课题2、给铁、塑料、木头、纸的韧性排序。
3、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4、交流:需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研究的公平性?5、教师结合照片讲解实验步骤6、出示温馨提示:沿着12厘米刻度线用力按压材料条;不能折材料条;挂螺母时,轻取轻放;分工合作,有序操作7、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8、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思考1:铁条弯曲程度最小,是否说明铁的韧性差?为什么?播放视频解释思考2:纸条弯曲程度最大,是否说明纸的韧性最好?为什么?9、小结:塑料条的弯曲度最大,这四种材料的韧性大小:塑料铁木头纸。
硬度一材料的坚硬程度韧性材料的柔韧程度
(能变形,但不断裂)
木条、卡纸、铁片、塑料条
按韧性从好到坏的顺序排列,该怎么排?
比较韧性
实验要点: 相同
厚度和宽度挂上
相同的重物观察
被弯曲程度
韧性由好到差:塑料一金属一木材一卡纸
认识塑料
我知道的塑料制品
塑料桶塑料雨鞋塑料雨衣
利用了塑料的(不渗水)特性。
利用了塑料的(柔韧性好)特性。
塑料水管
塑料袋
塑料的特性
利用了塑料的(绝缘性好)特性。
电线的外皮 塑料胶带
塑料的特性
利用了塑料的(传热性差)特性。
塑料手柄
塑料勺子
“塑料的特性”气泡图
对废旧塑料进行循环使用,需要将塑料制品分拣。
怎样实现分拣?要在塑料制品上标明材料的品种。
型料制品加工示意图 模子 墟旋将压蜉了的理料颗牡 摊进模子 燻敲堂帝
加热器使型塑料宜 由比倒进颜料 和理科■颗拄
可循环
使用标志
/\
/\
/\ /\ 你知道塑料瓶底的秘密吗
/\ /\ /\ 03 G G
PET HDPE PVC
PE PP PS OTHER
塑料的优点: 1.抗腐蚀能力强
2.制造成本低
3.耐用
4.容易加工
5.绝缘性好
6.防水性好
7.质量轻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
公厅下发了“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第3课比较柔韧性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背景: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柔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柔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柔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教科书共3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柔韧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选择参加检测实验的三种材料制成的物体需要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
建议选择常见的办公用钢尺和塑料尺。
如果没有合适厚度的木尺,就用宽度和厚度接近的木条代替。
要在尺子的一端(约1厘米的地方)打孔或采取其他办法以便能挂住重物。
标记尺子的弯曲程度可以采用教科书上建议的方法,也可以用专门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
尺子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尺子材料的柔韧性越好。
木头、不锈钢和塑料尺比较,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更好。
第二部分:认识塑料因为相对于金属和木头来说,柔韧性是塑料的明显物理特性,因此教科书将认识塑料安排在柔韧性的检测活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