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三人体身体素质的测定[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实验对象] 学生xxx[器材] 握力计、背力计、纵跳仪、闭眼单脚站立仪、身高体重仪[步骤]1 握力将握柄调至受试者2—5指的第二关节至大拇指虎口的距离→一手握住握力计,双臂下垂,全力握握力计→读数最大时即为握力值(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2 背力站于背力计踏板指定位置→上体前倾30度→手心向里紧握把柄,双腿伸直,用最大力量拉背力计(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3纵跳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纵跳仪踏板上,尽力垂直向上跳起。
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闭眼单脚站立仪自动测试人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反映人体的平衡能力。
能准确判断测试者站立脚移动和抬起脚下落的动作。
5、身高体重仪立正姿势站在测试仪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足尖分开约成60度角。
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赤足。
电子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出人体体重;并进行BMI的分析。
结果与分析身高: cm 体重: kg BMI: 为正常还是握力: kg 背力: kg纵跳: cm 闭眼单脚站立: s四、人体ABO血型试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人体血型的方法二、原理:血型是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 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含有A、B抗原而分为A、B、AB、O血型。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足量的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足量的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B抗原。
三、实验用设备:采血针、玻片、滴管、牙签、标准A、B型血清、酒精棉球、消毒棉签。
四、实验对象:体育学院*班学生 XXX五、实验内容与方法:1、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
将血液挤压滴在滴在玻片的两侧。
2、将标准 A型与B型血清各一滴,滴在玻片的两侧,分别标用A与B。
3、用两支牙签分别混匀(注意严防两种血清接触)。
视野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测量学生的视野范围,为今后的眼科保健知识教育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该实验依据的是定点视力测定法。
在准备的实验器材中,有一个放置在两块板子上的照相机,被试者面对照相机,按照指定的方式,观察照相机上的图案,当被试者看到图案时,即说明被试者在此处有视力。
从而可以推断出学生的视力水平以及视野的大小。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包括一个放置在两块板子上的照相机,一张测试表;
2、被试材料:20名学生,男生10人,女生10人,年龄为15
岁19岁。
四、实验过程
1、将实验器材放在实验室的安全的位置。
2、请被试坐在实验器材前,熟悉实验条件后,要求被试不要移动头部,按照实验要求观测照相机上的图案,并在测试表上记录被试的答案。
3、实验结束后,收集被试的测试表,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
根据被试的测试表,20名被试均能够看到照相机上的图案,但
是其视力水平和视野的大小及其不同,可以进一步推断,在检查学生眼科状况时,可以从视野这一方面入手给他们进行一定的眼科保健知识教育。
六、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可以得出:20名被试均能够看到照相机上的图案,其视力水平和视野大小各不相同,在检查学生眼科状况时,可以从视野这一方面入手给他们进行一定的眼科保健知识教育。
实验五视野的测定〔目的要求〕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
2、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基本原理〕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即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力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光的视野最大,红光次之,绿光最小。
〔实验器材〕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方法与步骤〕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很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形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
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
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托,测定时附着在受试者眼窝下方。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
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的刻度。
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4、将弧架依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
5、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注意事项〕1、在测试中,要求被测眼一直注视圆弧形金属架中心固定的小圆镜。
2、测试视野时,以被测者确实看到视标为准,即测试结果必须客观。
〔作业〕将测试得到的视野图贴到实验报告纸上。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目的要求:1、掌握气导和骨导的检测方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觉盲点的概念和位置。
2. 掌握视觉盲点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双眼视觉在弥补视觉盲点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视觉盲点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即视神经穿过的地方。
由于人有两只眼睛,所以在互补的情况下感觉不到盲点的存在。
当一只眼睛的盲点与另一只眼睛的视野重叠时,我们不会察觉到盲点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1. 视觉盲点测试图(一张含有红叉和蓝点的图片)。
2. 两只眼睛。
四、实验步骤1. 拿出视觉盲点测试图,正对画面。
2. 捂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观察画面。
3. 慢慢靠近红叉,再慢慢远离,移到一定距离时,蓝点消失了。
4. 记录蓝点消失时的距离,即为该眼盲点的距离。
5. 重复步骤2-4,测试另一只眼睛的盲点距离。
五、实验结果1. 我的左眼盲点距离约为30cm,右眼盲点距离约为25cm。
2. 通过双眼视觉,我可以弥补盲点带来的视野缺失。
六、实验分析1. 视觉盲点测试图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盲点位置。
2. 双眼视觉在弥补视觉盲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一只眼睛的盲点与另一只眼睛的视野重叠时,我们不会察觉到盲点的存在。
3. 视觉盲点距离因人而异,可能与年龄、视力等因素有关。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地测试了我的视觉盲点位置和距离。
2. 双眼视觉在弥补视觉盲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视觉盲点测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视觉盲点测试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外界干扰。
2. 测试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眼睛受到伤害。
3. 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不符,请及时咨询眼科医生。
九、实验拓展1. 通过视觉盲点测试,可以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为眼科检查提供参考。
2.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测试视觉盲点,如使用双目视差法等。
3. 研究视觉盲点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利用双眼视觉弥补视觉盲点。
生理学实验指导(生物工程2012级3、4班用)实验一、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引导【目的要求】1. 学习电生理实验方法。
2. 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如果在神经干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引导出双相的动作电位,如果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将神经麻醉或损坏,则引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单相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方式产生的。
坐骨神经干是以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以,神经干的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
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刺激强度下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神经屏蔽盒、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1. 制备蛙或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2. 将蛙的坐骨神经干标本置于屏蔽盒内的电极上,神经干的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末梢端引导动作电位3. 实验观察与记录(1) 神经干兴奋阈值的测定刺激强度从0.1V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当刚刚出现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为神经干的兴奋阈值。
(2) 双相动作电位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双相,而且其幅值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
当刺激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可见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
(3) 动作电位参数的测量用鼠标点击“快捷工具栏”的“观察”,移动鼠标,测出动作电位的一系列参数。
(4) 单相动作电位在两个引导点击之间损伤神经干标本,可使原来的双相动作电位的下相小时,变为单相;注意上相动作电位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a)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标本的活性良好,经常用任氏液湿润之。
b) 如果在显示窗上发现动作电位图形倒置,将引导电极位置交换即可实验二、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目的要求】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基本原理】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视力心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颜色对人视力的心理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参与者本实验共有50名参与者,其中25名为男性,25名为女性。
所有参与者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均无眼部疾病。
实验材料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 计算机- 视力检测表-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光片- 安静的实验室空间实验程序1. 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分别配备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红色组、绿色组和蓝色组。
2. 参与者先进行基本视力检测,确定其最佳视力。
3. 参与者被要求在一空白白纸上集中注意力,以迅速记录他们所看到的图案或形状。
4. 每组参与者分别戴上相应颜色的滤光片后,重复步骤3。
5. 实验进行了20次重复测试,每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
6. 完成实验后,参与者填写问卷,为他们的视力感受提供补充信息。
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戴上颜色滤光片后的视力表现与未使用滤光片时有所不同。
以下为不同滤光片颜色对视力表现的影响:红色滤光片组红色滤光片组的参与者在视力测试中看到的图案或形状较暗淡,边缘模糊。
他们有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判断图案的形状并记录下来。
问卷结果显示,红色滤光片组的参与者感觉眼睛有点疲劳。
绿色滤光片组绿色滤光片组的参与者在视力测试中看到的图案或形状较清晰,颜色鲜艳。
他们对图案的形状判断更快,记录更准确。
问卷结果显示,绿色滤光片组的参与者感觉眼睛轻松,没有视觉疲劳的感觉。
蓝色滤光片组蓝色滤光片组的参与者在视力测试中看到的图案或形状偏蓝色,有时略微模糊。
他们在判断图案形状和记录图案时的表现与未使用滤光片时相似。
问卷结果显示,蓝色滤光片组的参与者没有明显的主观视觉感受。
结果讨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断不同颜色对人的视力有不同的心理影响。
绿色滤光片显示出对视力的积极影响,而红色滤光片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蓝色滤光片的效果与无滤光片时相似,可能对视力没有明显的影响。
这些结果与已有研究文献中的一些发现相符合,但仍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探究。
实验五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目的] 1、掌握视力测定的方法。
2、掌握测定视野的方法。
[原理] 1、视野测定:视野大小受视觉器官结构、功能状况和刺激性质、刺激强度的影响,也受视觉器官(眼)周围骨的形状的影响,每个人每只眼的视野各有差异。
通过视野计对各个经纬度上的视野进行测定可了解本人视野范围的大小。
2、视力测定:当人眼能看清5m远处的一个圆形的缺口或E字形上的开口(缺口或开口的距离为1.5mm)的方向时,按简化眼计算,此缺口在视网膜像中的距离约为5μm,说明此眼视力正常,定为1.0;同时也可以算出,当物像为5μm 时,由光路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对顶角即视角约相当于1分度(即1');因此,如果受试者在视角为10分度时才能看清相应增大了的视力表上标准图形的缺口(相当于国际视力表上最上面一排图),则视力定为0.1;在表上还列出视力0.2至0.9时的逐步减小的图形。
[对象] 学生本人。
[器材] 视野计、各色视标、标准视力灯箱。
[步骤]
一、视野的测定
1、了解视野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主要部分:弧架,外侧有0~90°纬度,弧架中央圆盘有360°经度;各色视标。
(2)辅助部分:底座、支架、托颌架。
2、准备:受试者将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节托颌架高度使眼恰好能平视弧架中
央圆盘中心上的白点,用遮眼板遮住另一眼;
3、白色视野的测定:
(1)测定90°经度的视野:主试者将弧架旋至90°经度位置,手持白色视标置于弧架内侧面,从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随时询问受试者是否看到白色视标,直到刚看到视标为止,记下弧架上的刻度,再从中央向周边慢慢移动视标,直到看不到视标为止,记下弧架上的纬度,求出平均值,即得到该经纬度上的白色视野坐标;
(2)测定135°、180°、225°、270°、315°、360°、0°经度的视野:将弧架旋至135°、180°、225°、270°、315°、360°、0°经度上,再用上述方法测出此7个经度上的白色视野坐标,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即为该眼白色视野。
5、依同法测红、绿、蓝视野。
二、视力的测定
1、准备:受试者站在距标准视力灯箱5m处,用遮眼板遮住一眼;
2、测试:主试者,从上至下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测试,直至受试者所能辨认清楚的最小的图形为止,每个图形辨认时间不得超过5s,若4.0~4.5各行每行认错1个,4.6~5.0各行每行认错2个5.1~5.3各行每行认错3个,以该行的上一行记录视力。
注意事项:
1、测定视野时眼球注视正前方不能转动眼球。
2、不能用遮眼板用力压迫眼球。
3、8个点坐标确定后必须用平滑曲线连接,不能用线段连接。
作业:
1、测定并描记本人的视野图。
2、测定并记录本人的视力
板书内容:
实验五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目的]
1、掌握视力测定的方法。
2、掌握测定视野的方法。
[原理]
[对象] 学生本人。
[器材] 视野计、各色视标、标准视力灯箱。
[步骤]
一、视野的测定
1、了解视野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主要部分:
(2)辅助部分:
2、准备:
3、白色视野的测定:
(1)测定90°经度的视野:
(2)测定135°、180°、225°、270°、315°、360°、0°经度的视野:4、依同法测红、绿、蓝视野。
二、视力的测定
1、准备:
2、测试:主试者,从上至下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测试,直至受试者所能辨认清楚的最小的图形为止,每个图形辨认时间不得超过5s,若4.0~4.5各行每行认错1个,4.6~5.0各行每行认错2个5.1~5.3各行每行认错3个,以该行的上一行记录视力。
注意事项:
1、定视野时眼球注视正前方不能转动眼球。
2、不能用遮眼板用力压迫眼球。
3、8个点坐标确定后必须用平滑曲线连接,不能用线段连接。
作业:
1、测定并描记本人的视野图。
2、测定并记录本人的视力
实验六W170(PWC170)的测定
[目的]掌握W170功能的定的方法。
[原理]W170功能实验是指受试者在定量负荷中心率为170次/min时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率。
其间接测定法的原理是心率和功率在一定负荷范围内(120~180次/min 之间)成线性相关。
所以,根据两次不同负荷及相应的心率即可推算出W170。
[对象]学生本人。
[器材]自行车功量计、心率遥测仪、秒表、节拍器。
[步骤]
1、自行车功量计测定法
(1)受试者按第一个负荷蹬自行车功量计,每次蹬车时间不超过6min,频率为60r/min,负荷的选择按男生第一次负荷为2Kg,第二次负荷5Kg,女生第一次负荷为1Kg,第二次负荷为2Kg。
(2)在运动中,测定每1min的后30s心率。
(3)第一次负荷完成后,可休息5min,再开始第二次负荷,按同样方法测定每一分钟的后30s心率。
(4)绘制出心率-功率曲线,找出W170或按公式计算W170,具体方法如下:
①以功率为横坐标,心率为纵坐标作图(例图,黑板图)。
如某受试者第一次负荷为100W,心率为120次/min,相交于a点,第二次负荷为200W,心率为160次/min,相交于b 点。
连接a、b两点,得一直线,向上延长与心率170次/min的平行线相交于c点。
然后从c点作一垂线与横坐标相交于d点,该点即为该受试者的W170的测定值。
(5)按卡尔普曼的计算公式计算:
W170=N1 + (N2 —N1)(170 —f1)f2 —f1
N1:为第一次负荷的功率(W)
N2:为第二次负荷的功率(W)
f1:为第一次负荷时的心率(次/min)
f2:为第二次负荷时的心率(次/min)
[事项事项]
1、第一次负荷时心率必须超过110次/min,第二次负荷心率不能超过180次/min。
2、实验时间较长,负荷较大,必须坚持做完。
[作业] 计算所测对象的W170值,并分析其大小与身体机能、耐力素质、运动成绩的关系。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