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报告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报告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报告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班级13应用心理(1)班

姓名王璐

学号2013326670020

实验日期2014年10月20号

指导教师严璘璘

【实验目的】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2、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背景】

一、视野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二、盲点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设备及材料】

一、视野

视野计,红色和绿视标,视野图纸,眼罩、铅笔自备。

二、盲点

白纸,铅笔自备,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实验方法】

一、视野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度。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测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度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5、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二、盲点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罩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令受试者注视“+”字。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心向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盲点距中央凹的距离=盲点投射区至“+”字距离×15/500(mm),盲点直径=盲点投射区直径×15/500(mm)

【观察项目】

一、视野

被试:许洁主试:王璐被测眼:右眼

二、盲点

被试:许洁主试:王璐被测眼:左眼

根据测量,盲点投射区至“+”字的距离=236mm,垂直径=60mm,横径=20mm

【实验结果】

一、视野

视野图如下:

二、盲点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7.08mm,盲点横径=1.8mm,盲点垂直径=0.6mm,实验结果与正常盲点值相比,不符合生理性盲点垂直径7.5cm±2cm,横径5.5cm±2cm的规律。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视野

1、视野测定时,被试的眼睛没有一直盯着中央的小圆片,眼睛有所转动,使被试提前或者延后看见亮片。

2、仪器问题。金属刻度感的角度不精确。

3、被试有个心理期望,导致测量数据偏差很大。

4、主试对是否看到红点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

5、在测量期间,被试反映由于没有中间的休息,眼睛过度疲劳。也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二、盲点

1、实验者与“+”的距离不能始终保持在50cm

2、实验者对于看到与看不到“+”的界定是模糊的,主观判断不是很标准明确,所以测量结果还是误差极大。

3、移动白纸时,保持水平的移动。

4、只测量了一次,如果多次测量,应该会相对提高准确性。

5、实验操作时,没有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影响被试的判断。

接触角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过程以及接触角的含义与应用。 2. 掌握用JC2000C1静滴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测定接触角和表面张力的方 法。 二、实验原理 润湿是自然界和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现象。通常将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所取 代的过程称为润湿。将液体滴在固体表面上,由于性质不同,有的会铺展开来, 有的则粘附在表面上成为平凸透镜状,这种现象称为润湿作用。前者称为铺展润 湿,后者称为粘附润湿。如水滴在干净玻璃板上可以产生铺展润湿。如果液体不 粘附而保持椭球状,则称为不润湿。如汞滴到玻璃板上或水滴到防水布上的情况。 此外,如果是能被液体润湿的固体完全浸入液体之中,则称为浸湿。上述各种类 型示于图仁 图1各种类型的润湿 当液体与固体接触后,体系的自山能降低。因此,液体在固体上润湿程度的 大小可用这一过程自由能降低的多少来衡量。在恒温恒压下,当一液滴放置在固 体平面上时,液滴能自动地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来,或以与固体表面成一定接触角 的液滴存在,如图2所示。 图2接触角 铺展润湿 粘附湿润 不银润 浸湿

假定不同的界面间力可用作用在界面方向的界面张力来表示,则当液滴在固体平面上处于平衡位置时,这些界面张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之和应等于零,这个平衡关系就是著名的Young方程,即 yso- ySL= yLG-COS0 (1) 式中ysG, yi_G,ysi.分别为固?气、液?气和固?液界面张力;8是在固、气、液三 相交界处,自固体界面经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称为接触角,在0°-180°之间。接触角是反应物质与液体润湿性关系的重要尺度。 在恒温恒压下,粘附润湿、铺展润湿过程发生的热力学条件分别是: 粘附润湿Wa = ySG - ySL + yLG zO (2) 铺展润湿S = ysG?ysL?yLG >0 (3) 式中Wa, S分别为粘附润湿、铺展润湿过程的粘附功、铺展系数。 若将(1)式代入公式(2)、(3),得到下面结果: Wa二ysG+yLG -ySL=yLG(1+COS0) (4) S=ySG-ySL-yLG=yLG(COS0-1) (5) 以上方程说明,只要测定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便可以计算出粘附功、铺展系数,进而可以据此来判断各种润湿现象。还可以看到,接触角的数据也能作为判别润湿情况的依据。通常把8=90。作为润湿与否的界限,当8>90°,称为不润湿,当0<90°时,称为润湿,8越小润湿性能越好;当8角等于零时,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固体被完全润湿。 接触角是表征液体在固体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之一,由它可了解液体在一定固体表面的润湿程度。接触角测定在矿物浮选、注水采油、洗涤、印染、焊接等方面

实验五硝酸银的标定氯化物的测定

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章节目录: 项目五氯化物的测定 授课时数:4 目的要求: 1. 掌握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物的原理。2.掌握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难点、重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 教具、挂图与参考书: 中国环境保护部 布置作业:实验报告

实验氯化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物的原理。 2.掌握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物的方法。 二、概述 氯化物(C1-)是水和废水中一种常见的无机阴离子。几乎所有的天然水中都有氯离子存在,它的含量围变化很大。在河流、湖泊、沼泽地区,氯离子含量一般较低,而在海水、盐湖及某些地下水中,含量可高达数十克/升。在人类的生存活动中,氯化物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及工业用途。正因为如此,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均含相当数量的氯离子。 若饮水中氯离子含量达到250mg/L,相应的阳离子为钠时,会感觉到咸味:水中氯化物含量高时,会损害金属管道等,并妨碍植物的生长。 三、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集代表性水样,置于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存放时不必加入特别的保存剂。 四、方法选择 测定氯化物的方法较多,其中,离子色谱法是目前国外最为通用的方法,简便快速。硝酸银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适合于清洁水测定,但硝酸汞滴定法使用的汞盐剧毒,因此不作推荐。电位滴定法和电极流动法适合于测定带色或污染的水样,在污染源监测中使用较多。同时把电极法改为流通池测量,可保证电极的持久使用,并能提高测量精度。 五、测定方法(硝酸银滴定法) 1. 方法原理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氯化物时,由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铬酸银,氯离子首先被完全沉淀后,铬酸根才以铬酸银形式沉淀出来,产生砖红色物质,指示氯离子滴定的终点。沉淀滴定反应如下:Ag++Cl—→AgCl↓ 2Ag++→Ag2CrO4↓ 铬酸根离子的浓度与沉淀形成的快慢有关,必须加入足量的指示剂。且由于有稍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形成铬酸银沉淀的终点较难判断,所以需要以蒸馏水作空白滴定,以作对照判断(使终点色调一致)。 2. 干扰及消除 饮用水中含有的各种物质在通常的数量下不产生干扰。溴化物、碘化物和氰化物均能起与氯化物相同的反应。 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干扰测定,可用过氧化氢处理予以消除。正磷酸盐含量超过25mg/L时发生干扰;铁含量超过10mg/L时使终点模糊,可用对苯二酚还原成亚铁消除干扰;少量有机物的干扰可用高锰酸钾处理消除。 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或色度大,难以辨别滴定终点时,采用加入氢氧化铝进行沉降过滤法去除干扰。

固体表面动态接触角的测定

固体表面动态接触角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固体表面接触角的测量及表面能的计算原理。 2.掌握润湿周长、接触角、表面能的实验测试方法及实验操作。 二.仪器与药品 DCA-150界面分析仪 正己烷(A.R.);无水乙醇(A.R.);二次蒸馏水;聚苯乙烯(Pst)样品 三.基本原理 接触角是表征固体物质润湿性最基本的参数之一,据测量的原理的不同,接触角又可分成平衡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dynamic contact angle),动态接触角(包括前进接触角(advancing contact angle)和后退接触角(receding contact angle)两种。 早在20世纪初期,Wilhelmy测试液体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方法:将一定的待测液体装在特定容器中,尽可能垂直固定悬挂的铂金板,升起液面至刚好与铂金板的下边缘相接触,此时铂金板受到液面向下的拉力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r r = F w / (L·cosθ) (1) r-液体表面张力(Dyn /cm);F w —吊片所受的力(Dyn);L—润湿周长(cm);θ—接触角(°); 由于绝大多数的液体对于°铂金是完全润湿的,即接触角θ为0°,所以只要知道润湿周长,就可从(1)式很方便计算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 1.平衡接触角 又叫静态接触角,根据Wilhelmy理论,只要将待测固体加工成规定尺寸的片状样品,然后垂直悬挂与已知表面张力的液面接触,同样可以依据(1)计算得到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平衡接触角。 2.动态接触角 Wilhelmy法:如图2依据Wilhelmy理论,把样品板插入到液体中然后抽出来,通过测量样品板受力变化计算得到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动态接触角的大小。

测量实验报告 (已填写答案)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系别: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工程测量实验室

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 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倾式DS3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 3.练习一测站的测量、记录、计算和检核。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每组实习设备为DS3微倾式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1个、铅笔、计算器自备。 三、方法与步骤: 1、水准仪的认识: (1)部件名称、位置、作用及使用方法。 (2)了解水准尺分划注记的规律,掌握读数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要求高度适中,地面坚实稳固,架头水平,仪器连接牢固。 (2)粗平:观察左手大拇指旋转脚螺旋时的运动方向与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从仪器构造上注意观察脚螺旋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与仪器的升降之间的关系。 (3)瞄准水准尺: (4)精平与读数: 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2、实验数据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 测站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备注 1 A-1 1.568 1.416 0.15 2 第1台阶 2 A-2 1.568 1.265 0.30 3 第2台阶 3 A-3 1.568 1.11 4 0.454 第3台阶 4 A-4 1.568 0.966 0.602 第4台阶 1.中心连接螺旋要旋紧,防止仪器从架头上摔落。 2.每次读数前,均须消除视差和进行精确整平。 3.记录人员记录数据时,要向观测人员回报,记录以m为单位,记为mm。 4.为了人和仪器的安全,测站点和转点应选在路边。 5.仪器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脚螺旋,水平微动螺旋都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使用时不宜旋到顶端。 五、思考题: 1、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中,已经观测了后视点,当观测前视点时是否还要再次粗略整平及精确整平?为什么? 答:不能进行粗略整平。因为此项操作会改变仪器的高度,导致分别进行后、前视读数时的仪器高度不同,所测高差中引入了该高度差。 必须进行精确整平。因为水淮测量中,水淮仪必须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要通过精确整平才能获得。 2、用脚螺旋粗略整平,若操作熟练后,只用两个脚螺旋即可整平,如何操作?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分数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姓名:陈志杰 班级:10级环工一班 院系:水建院 任课教师:杜丹 2012年12 月16 日

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分析报告一、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目的 1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3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 数据和资料。 4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质监测项目指标 物理指标:水温,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固体物(总固体物,溶解固体物,悬浮物),矿化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金属化合物:铝,汞,镉,铅,铜,锌,铬,砷,其他金属化合物如镍、铁、锰、钙、镁、铀。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酸度和碱度,pH,溶解氧(DO),氰化物(简单氰化物,络合氰化物,有机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总氮),硫化物,含磷化合物,其他非金属无机化合物,如氯化物、碘化物、硫酸盐、余氯、硼、二氧化硅。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挥发酚,油类。 特定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卤代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

环芳烃(PAHs)。 底质和活性污泥(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污泥容积指数) 二、水质检测方法 实验一pH值的测定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og10αH+。 pH值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饮用水标准的pH值的范围是6.5~8.5。由于pH值受水温影响而变化,测定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或者校正温度。通常采用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测定pH值。比色法简便,但受色度、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还原剂及盐度的干扰。玻璃电极法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干扰。然而,pH在10以上时,产生“钠差”,读数偏低,需选用特制的“低钠差”,玻璃电极,或使用与水样的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本实验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 (一)实验目的 掌握玻璃电极法测定pH的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在25℃理想条件下,氢离子活度变化10倍,使电动势偏移59.16mv,根据电动势的变化测量出pH值。两种电极结合在一起能组成复合电极。pH计测量出玻璃复合电极的电压,电压转换成pH值,其结果被显示出来。(三)实验仪器 pH计(PB-21) (四)实验试剂 1.pH=4.003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 2.pH=6.864缓冲液(混合磷酸盐) 3.pH=9.182缓冲液(硼砂) (五)实验步骤 1.将电极浸入到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直至达到稳定。 2.按mode(转换)键,直至显示出所需要的pH值测量方式。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人体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14应用心理学(1)班 洑佳玉 2014326670002 2015年10月15日 指导教师严璘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2、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实验原理 (一)视野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二)盲点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一)视野 视野计,各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黑笔。 (二)盲点 大张白纸,黑笔、铅笔,尺。 四、实验方法 (一)视野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度。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

用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物理实验报告

用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层厚度约m 10 10 -内的分子所处的条件与液体内部不同,液体内部每一分子被周 围其它分子所包围,分子所受的作用力合力为零。由于液体表面上方接触的气体分子,其密 度远小于液体分子密度,因此液面每一分子受到向外的引力比向内的引力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力的方向是垂直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该力使液体表面收缩,直至达到动态平衡。因此,在宏观上,液体具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积的趋势,液体表面好象一张拉紧了的橡皮膜。这种沿着液体表面的、收缩表面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能说明液体的许多现象,例如润湿现象、毛细管现象及泡沫的形成等。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常要涉及到液体特有的性质和现象。比如化工生产中液体的传输过程、药物制备过程及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关于动、植物体内液体的运动与平衡等问题。因此,了解液体表面性质和现象,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通常有:拉脱法、毛细管升高法和液滴测重法等。本实验仅介绍拉脱法。拉脱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法。 【实验目的】 1.了解326FB 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的基本结构,掌握用标准砝码对测量仪进行 定标的方法,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 2.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并用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3.掌握用拉脱法测定纯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如果将一洁净的圆筒形吊环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地提起吊环,圆筒形吊环将带起一 层液膜。使液面收缩的表面张力f 沿液面的切线方向,角?称为湿润角(或接触角)。当继续提起圆筒形吊环时,?角逐渐变小而接近为零,这时所拉出的液膜的里、外两个表面的张力f 均垂直向下,设拉起液膜破 裂时的拉力为F ,则有 f g m m F 2)(0++= (1) 式中,m 为粘附在吊环上的液体的质量,0m 为吊环质量,因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周边界长度成正比,则有 απ?+=)(2外内D D f (2) 比例系数α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单位是m N /。α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式中l 为圆筒形吊环内、外圆环的周长之和。 ) ()(0外内D D g m m F ++-= πα (3) 由于金属膜很薄,被拉起的液膜也很薄,m 很小可以忽略,于是公式简化为:

竖直角的观测

DJ6光学经纬仪的竖直角观测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 2.掌握经纬仪的操作方法及竖直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二、实训设备 DJ6光学经纬仪1台,三角架一个,花杆2根,记录纸2张,铅笔1支。 三、实训方法与步骤 1.任务及要求 每组完成对4 组读数,用中丝法观测竖角4 测回,2个仰角2个俯角。 2.确定竖盘注记形式 转动望远镜,观测竖盘读数的变化,若: (1)当望远镜视线上倾,竖盘读数增加,则竖角 α=瞄准目标时竖盘读数-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盘左:αL =90o - L (2)当望远镜视线上倾,竖盘读数减少,则竖角 α=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瞄准目标时竖盘读数。盘右:αR =R - 270o 3.竖角观测 (1)在测站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2)盘左:依次瞄准各目标,使十字丝的中横丝切目标于花杆的顶部或者某一位置。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L ,记录并计算盘左半测回竖角值α左。 (3)盘右:观测方法同(2)步,读取竖盘读数R 。记录并计算盘右半测回竖角值α右。 (4)计算一测回竖角值和指标差:()1= +2ααα左右,()1 2 x αα=-左右 指标偏离正确位置一个极小的角度差X ,称为竖盘指标差,指标差X=(L+R - 360o)/2 。由于指标差的存在,计算竖直角αL 和αR 时都受到影响,故指标差X 不应超过 ± 25″。指标差X 不超过容许值,取αL 与αR 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超过容许值,则需重测。

(5)按上述(2)~(4)步骤完成第二测回的竖角观测。 (6)当第一个同学观测完后,其余同学于A点重新安置仪器,分别进行一测回竖直角观测。当观测完成后,检核最大一测回指标差与最小一测回指标差得较差是否超过给定的40″限差,若没有超限,则说明观测合格;否则有同学观测不合格,需要返工。 四、注意事项 (1)务必弄清计算竖角的公式。 (2)观测时,对同一目标要用十字丝横丝切准同一部位。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3)计算竖角时,应注意正、负号。 五、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测量实验报告(含表竖角观测记录表)上交。 竖直角记录表 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点目标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 半测回竖直角 (°′″) 指标差 (″) 一测回竖直角 (°′″) O A 左 右 O B 左 右 O C 左 右 F D 左 右 F E 左 右 备注:竖直度盘采用顺时针注记形式。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经典

实验十二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重点:掌握莫尔法测定氯化物的基本原理及莫尔法测定的反应条件 难点:AgN0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滴定终点的控制;氯化物中氯含量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莫尔法测定氯化物的基本原理 2、掌握莫尔法测定的反应条件 二、实验原理 莫尔法是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以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试液中的C1-。主要反应如下: 由于AgC1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所以当AgC1定量沉淀后,微过量的Ag+即与CrO42-形成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它与白色的AgC1沉淀一起,使溶液略带橙红色即为终点。 三、仪器和试剂 AgNO3分析纯;NaC1优级纯,使用前在高温炉中于500-600℃下干燥2-3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K2CrO4溶液50g·L-1。 四、实验内容 1、配制0.10mol·L-1AgN03溶液 称取AgN03晶体8.5 g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转入棕色试剂瓶中,稀释至500mL左右,摇匀置于暗处、备用。 2、0.10mol·L-1AgN03溶液浓度的标定, 准确称取0.55—0.60g基准试剂NaCl于小烧杯中,用水溶解完全后,定量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20.00 mL此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 mL水,1 mL 50g·L-1K2Cr0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03溶液滴定至溶液微呈橙红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份,计算AgN03溶液的准确浓度。 3、试样中NaCI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含氯试样(含氯质量分数约为60%),1.6g左右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定量地转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准确移取25.00 mL此试液三份,分别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水20 mL,50g·L-1K2Cr04溶液1 mL,在不断摇动下,用AgN0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橙红色即为终点。根据试样质量,AgN03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中消耗的体积,计算试样中Cl-的含量。 必要时进行空白测定,即取25.00mL蒸馏水按上述同样操作测定,计算时应扣除空白测定所耗AgN03标准溶液之体积。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注意事项: 1、适宜的pH=6.5-10.5,若有铵盐存在,pH=6.5-7.2

实验八 全站仪 竖直角测量与计算

实验八竖直角测量与计算 2014年4月18日下午天气晴专业班级13土地管理第9小组 观测:刘国全王高平颜诗婷黄欣卢尚坚记录:王高平 组员:刘国全王高平颜诗婷黄欣卢尚坚仪器:科维全站型电子测绘仪 目的要求与注意事项1、掌握竖直角测量的各项操作、记录、计算; 2、明确小组所使用仪器的测站限差要求,理解各项限差的含义; 3、老师示范一遍操作过程,同学记录,计算,得出相应结果; 4、小组成员轮流进行一次完整的仪器操作、记录、计算等工作。可 以自己观测、自己记录、自己计算。 示意图: 目标测 回 竖盘读数(°′″)指标 差 (”) 竖直角 (°′″) 竖直角平均值 (°′″) 备注盘左盘右 1 1 84 2 2 30 275 37 27 -2 5 36 58 5 37 09 2 84 22 42 275 37 22 +2 5 37 20 2 1 87 06 07 272 5 3 5 4 +1 2 53 54 2 5 3 48 2 87 06 21 272 53 45 +3 2 53 42 3 1 8 4 47 59 27 5 12 11 -5 5 12 06 5 12 04 2 84 48 02 275 12 0 6 -4 5 12 02 4 1 90 10 24 269 49 54 +9 -0 10 1 5 - 0 10 17 2 90 10 19 269 49 39 -1 -0 10 20 5 1 8 6 10 55 273 49 10 -2 3 49 07 3 49 08 2 86 10 53 273 49 11 -2 3 49 09 1) 指标差包含有下列误差:仪器整平误差、横轴误差、视准轴误差、照准部偏心差、仪器对中误差、照准误差、外界环境影响。 2)上述表格中的竖直角是包含有指标差的影响,竖直角平均值不包含有指标差的影响。 3) 仪器测角精度为2”,测站竖直角测量的两项限差要求为○1,一测站竖盘指标差较差 <+ - 24”;○2,同一目标各测回竖直角互差 < + - 24”。

氯化物测定实验报告

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中 氯化物量测定氯化银浊度法 实验报告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关玉珍康泽彦张向红 1 方法提要 在硝酸介质中,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乳白色胶状沉淀或胶状悬浮物,在分光光度计波长420nm处,利用形成的浑浊度,求得氯化物的含量。 2 试剂 硝酸(1+1),优级纯。 硝酸(360 + 640),优级纯。 硝酸银溶液(L):称取硝酸银(优级纯)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3滴硝酸(ρmL)使溶液透明,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避光贮存。 氢氧化钠溶液(100g/L):称取10g氢氧化钠于250mL塑料烧杯中,用100mL去二氧化碳水溶解,保存于塑料瓶中。 对硝基酚指示剂(1g/L):乙醇溶液。 氯化物标准贮存溶液:称取 1.6484g预先在500℃灼烧至恒重的氯化钠(优级纯),置于100mL烧杯中,以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相当于1mg氯化物。 2.6.1氯化物标准溶液A:移取氯化物标准贮存溶液(),置于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相当于100μg氯化物。 2.6.2 氯化物标准溶液B:移取氯化物标准溶液()于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相当于10μg氯化物。 3 仪器 分光光度计,3cm比色皿。 4 分析步骤 试料 按表1称取试样,精确至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测定 4.3.1将试料()置于200mL烧杯中,加少量水和1滴对硝基酚指示剂(),滴加硝酸()至完全分解,黄色退去,加热煮沸,驱除二氧化碳,冷却,移入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按表1分取试液置于25mL比色管中。 4.3.2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溶液呈黄色,再用硝酸()滴至无色并过量,加入硝酸银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测接触角实验方案

测试接触角实验申请 实验内容:主要测定水、乙二醇、二碘甲烷在石墨、石英、绢云母、柴油上的接触角。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水在石墨、绢云母、石英的接触角,以表征石墨、绢云母、石英的疏水亲水性;通过测定水、乙二醇、二碘甲烷在石墨、石英、绢云母、柴油上的接触角,可以用来石墨、石英、绢云母的表面能的计算和隐石墨浮选体系中矿物与水、捕收剂与水、矿物与气泡、矿物与捕收剂之间等一系列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的计算,进而对各界面之间的范德华力、疏水引力、水化斥力等界面热力学行为进行研究。 样品加工:采用压片机对辉钼矿样品进行压片,制各样品。压片时样品质量为10g,压片压力为2.45×104kPa,压片直径为20mm,压片表面平整光滑。采用“浸渍法”制备捕收剂表面膜,剪取尺寸为20mmx20mm的空白铜板纸,浸入捕收剂纯液中,浸渍时间1min,置于硅胶干燥器内干燥24h,备用。 采用GBX润湿角测量仪测量液体在崮体表面上的接触角。测量时,按照测量接触角的步骤、小心地滴加在固体表面,形成液滴,取10次读数的接触角平均值作为该座滴的接触角。所有测量均在室温(25℃)进行。 实验方法 测量接触角步骤( 自动滴管, 自动平台) 1. 打开计算机 2. 打开接触角仪器的开关 3. 在计算机“桌面”上, 点选GBX digidrop 的快捷方式, 打开接触角的测量与分析软件 4. 选择新的测试选单 5. 选择“Surface Energy Menu” 6. 将滴管针头申到镜头所能看到的范围之内 7. 利用仪器上左下角的旋钮, 将镜头聚焦在滴管之上(通常是滴管最清析, 最大的位置) 8. 在操作软件上的右上角, 点选MVT, 叫出操作选单 9. 选择液滴的大小(VOL) 10. 选择连续摄影模式 11. 将开始拍照录像的时间改成0ms 12. 请点选使用自动成滴系统 13. 请点选“single”, 开始一次的测试 14. 等待仪器自动滴水, 桌面自动升降, 自动在桌面上形成液滴 15. 选择左方的分析功能, 得到你的接触角角度(一共有七种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 16. 得到你所需要的接触角值 分析表面/界面自由能步骤 ( 在进行本实验之前?Zisman 至少必需准备两种以上的液体, 其它公式必需准备三种以上的液体, 需要极性还是非极性的液体, 请参考)

实验 九竖角观测与视距测量

实验九竖角观测与视距测量 一、实习目的 (1)掌握不同竖盘注记类型的公式确定方法。 (2)掌握竖直角的观测计算方法 (3)掌握视距法测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观测、计算方法。 二、实习内容 在实训一所选闭合导线各点上分别安置经纬仪,瞄准相邻点进行竖角和视距测量,与实训一(距离)、实训四(高差)结果比较。 三、仪器及工具 DJ6级经纬仪1台,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表格等。 四、方法提示 (一)观测 (1)在A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在B点竖立视距尺。 (2)盘左位置:瞄准目标,使十字丝中丝的单丝精确切准所作标记,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L,记录并计算α左。(同时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a、v、b) (3)盘右位置:瞄准目标,同法读取竖盘读数R,记录并计算α右。 (4)根据尺间隔l、垂直角α、仪器高i及中丝读数v,计算水平距离D和高差h。 (5)将仪器安置于B点,A点分别立尺,重复上面第2~4步骤,观测、记录并计算。(二)计算 竖直角平均值:α=1/2(α左+α右) 竖盘指标差:x= 1/2 (α右-α左)(J6级限差≤±25″) 尺间隔:L =︳a-b ︳ 水平距离:D=K×L×cos2α高差:h=D×tanα= 1/2×k×ι×sin2α+i-ν 五、注意事项 (1)观测竖直角时,每次读取竖盘读数前,必须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盘左读取竖盘读数后,微动望远镜微动螺旋,使上、下丝其中之一卡整分划,读数更方便。视距测量(读上、下丝)只用盘左位置观测即可。 (2)计算竖直角和高差时,要区分仰、俯视情况,注意“+”、“—”号;计算竖盘指标差时,注意“+”、“—”号;计算高差平均值时,应将反方向高差改变符号,再与正方向取平均值。如h= 1/2(h AB-h AB) (3)各边往返测距离的相对误差应≤1/300,再取平均值。 六、实训报告

实验二、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莫尔法测定氯离子的方法原理; 2.掌握铬酸钾指示剂的正确使用。 3.判断氯离子含量。 一、原理 某些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常采用莫尔法。此法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2CrO4的小,因此溶液中首先析出AgCl沉淀,当AgCl定量析出后,过量一滴AgNO3溶液即与CrO42-生成砖红色Ag2CrO4沉淀,表示达到终点。主要反应式如下: Ag+ + Cl- =AgCl↓(白色)Ksp=1.8×10-10 Ag+ + CrO42-=Ag2CrO4↓(砖红色)Ksp =2.0×10-12 滴定必须在中性或在弱碱性溶液中进行,最适宜pH范围为6.5~10.5,如有铵盐存在,溶液的pH值范围最好控制在6.5~7.2之间。 指示剂的用量对滴定有影响,一般以5.0×10-3mol/L为宜, 凡是能与Ag+生成难溶化合物或配合物的阴离子都干扰测定。如AsO43-、AsO33-、S2-、CO32-、C2O42-等,其中H2S 可加热煮沸除去,将SO32-氧化成SO42-后不再干扰测定。大量Cu2+、Ni2+、Co2+等有色离子将影响终点的观察。凡是能与CrO42-指示剂生成难溶化合物的阳离子也干扰测定,如Ba2+、Pb2+能与CrO 4 2-分别生成BaCrO4和PbCrO4沉淀。Ba2+的干扰可加入过量Na2S2O4消除。 Al3+、Fe3+、Bi3+、Sn4+等高价金属离子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水解产生沉淀,也不应存在。 二、试剂 1、NaCl基准试剂,在500~600度灼烧半小时后,放置干燥器中冷却。也可将NaCl 置于带盖的瓷坩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待爆炸声停止后,将坩锅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使用。 2、AgNO3 0.01mol/L:溶解8.5g AgNO3于500ml不含Cl- 的蒸馏水中,将溶液转入棕色试剂瓶中,置暗处保存,以防止见光分解。 3、K2CrO45%的溶液 三、分析步骤 1、0.1mol/L AgNO3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0.25~0. 325 克基准NaCl,置于小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准确移取25.00mlNaCl 标准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加入25ml水,加入1ml 5%K2CrO4,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溶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即为终点。 2、试样分析:准确称取1.2g NaCl试样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视野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二.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三.材料 1.实验对象:人 2.实验仪器: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四.方法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线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至于托颌架上。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视标(视标颜色任选),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侧相应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所选颜色视野的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五.实验结果 个人视野相应经纬度原始数据 【思考题】 视觉实验时,刺激图片选用多大的视角合适 答:视角不宜太大,控制在普通人的视角范围之内。 盲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原理

实验8,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四川农业大学 题目: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摘要:某些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含量可用银量法测定。银量法按指示剂不同可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本文采用银量法中的莫尔法测定氯化物中氯的含量。以K2CrO4为指示剂,用NaCl基准物质溶液标定AgNO3标准溶液。再用AgNO3标准溶液在PH为6.5~10.5的条件下滴定粗盐样品。通过计算得AgNO3标准溶液的浓度为 0.02390mol·L-1,RSD为0.40%;粗盐中氯的含量为57.64%,RSD为0.09%。此方法方便高效适用于水溶液中氯的测定。 关键词:银量法、莫尔法、氯化物、含量 The determination of chlorine content in the chloride Abstract:The chlorine content of some soluble chloride can be determined by argentometry. Argentometry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or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Mohr Method ,Voihard and Fajans.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chlorine in chloride was determined by Mohr menthod. Using K2CrO4 as an indicator, AgNO3 standard solution is calibrated by NaCl standard substance solution. Then, at PH 6.5~10.5 use AgNO3 standard solution titrate coarse salt.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AgNO3 standard solution is 0.02390mol·L-1,RSD is 0.40%;the chlorine content of coarse salt is 57.64%,RSD is 0.09% . Keywords:argentometry, Mohr Method,chlorine,content 1.引言 在化工产品中,Cl-1离子是一种活性很大,并且非常常见。由于其活性大,因而在工艺过程中很难清除,影响产品质量。所以,加强对产品中的Cl-1离子的测定与控制,对工艺过程、生产控制和产品的成品检验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测定Cl-1离子含量的方法有很多。银量法是测定氯离子比较成熟的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又不污染环境。银量法按指示剂的不同可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王升文[1]用EDTA滴定法精确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含量,该方法准确、终点现象明显。陈红梅等[2]利用比浊光度法对含氯有机物中的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和灵敏度,精密度高,尤其对于测定微量氯离子可得较好的结果。汪益平[3]对银量法的用法进行了拓展,分别以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对有机物中的氯含量进行测定。 本实验选择莫尔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含量。莫尔法操作最为简单,尽管干扰较多,但测定一般水样中的氯离子时多数选用仍选用莫尔法。

生理心理学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①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②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摘要 通过视野计测量被试各相应经纬度,并在视野图纸上画出视野范围。通过单眼一直凝视正前方“+”字,不断移动视标并询问被试情况,测得被试盲点上下、左右限,并绘制出简单的盲区,计算得到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盲点直径。 (三)引言与背景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正常人的视力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四)材料与方法 ①视野的测定 材料:视野计,绿视标,视野图纸,铅笔自备。 方法: 1、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在测试中一直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2、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绿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侧的度数。 3、将弧架一次转动45度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一次相连,便得出视野的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②盲点的测定 材料:白纸,铅笔自备、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测量高度实验报告

实验十经纬仪配合钢尺测量建筑物高度 一、实验目的:锻炼综合运用测量仪器及测量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时间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DJ6电子经纬仪一台、皮尺、两把花杆、一把铁锤、一根木柱、两根测钎、一个铁钉 三、方法与步骤: 1、测量草图 2、测量方法与步骤 ⑴目测在离建筑物超过1.5倍的建筑物高度处用铁锤打入木桩定标,并在桩定钉一个小铁钉。 ⑵安装仪器于测站点A 三脚架调成等长并适合操作者身高,将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使仪器基座面与三脚架上顶面平行。 将仪器放于测站之上,目测大致对中后,踩稳一条脚架,用光学对中器对中,用双手各提一只脚架,前后、左右移动,眼观对中器使十字叉丝与铁钉中点重合,放稳并踩实脚架。 伸缩三脚架的长度整平圆水准管。检查光学对中,若有少量偏差,可打开连接螺旋平移基座,使其精确对中,旋紧连接螺旋,再检查圆水准气泡是否居中。反复进行对中、整平,直至都满足要求。 将水准管平行两定平螺旋,整平水准管。平转照准部90度,用第三个脚螺旋整平水准管。反复进行这一步骤,直至水准管气泡在任意位置居中。 ⑶直线定线: 用经纬仪望远镜瞄准B点进行定线,用测钎标记分段点。 ⑷丈量距离: 用皮尺测量,两个同学分别位于分段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同学检查皮尺是否水平,进行读数并记录数据到相应的表格。要进行往返两次测量。 ⑸用经纬仪测量仰角和俯角

盘左位置: 瞄准目标:用望远镜微动螺旋使望远镜十字叉丝中丝的单丝精确切准目标。 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读取竖直度盘盘左读数,记入竖直角观测手簿。继续观测下一个目标点,完成上半测回。盘右位置: 再瞄准目标点:用望远镜微动螺旋使望远镜十字叉丝中丝的单丝精确切准目标。 调节竖盘指标水准管,使气泡居中。 读数并记入手簿中,完成下半测回。观测顺序为上半测回的反方向。 上、下两个半测回组成一个测回。 四、数据处理 距离丈量记录表 仪器号:0714 日期:2012-04-21 天气:多云测边往测返测往返测平均值相对误差备注 A、1 15.000 15.002 2D D D 返 往+ = = 2 807 . 36 806 . 36+K= D D - D返 往 = 36800 1 1、B 21.806 21.805 和36.806 36.807 36.807 班级:工管10-1 组别:第一组日期:2012-04-21 记录者:刘运俊 竖直角观测及指标差测定记录 仪器号:0714 日期:2012年4月21日天气:多云 测站测点 竖盘 位置竖盘读数 o′ " 竖直角 指标差备注 观测值 o′ " 平均值 o′ " C P1 左65 40 39 24 19 21 24 19 16 -6 右294 19 10 24 19 10 C P2 左92 34 26 -2 34 26 -2 34 37 -11 右267 25 12 -2 34 48 班级:工管10-1 组别:第一组组长:李瑞组员:刘苏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