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
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马铃薯、鸡肉、酒精灯、玻璃棒、水、石棉王、三脚架、
牙签、小刀、碟子、筷子等器材。
教师准备:课件、观察记录表。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实验记录表
班级:——————————小组:——————————观察比较“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实验记录表
观察比较“鸡肉从生到熟变化过程”实验记录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食物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一、教材简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站在健康生活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
本课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食物的食用方式,向学生表明有的食物可以生食,有的食物则需要熟食;二是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
二、教学背景:
生食与熟食早已成为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用方法,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已经提及,但学生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思考。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们会从生食与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细致观察食物在由生变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目录(注:蓝色文字为超级链接,按住Ctrl并单击可跳转到相对应位置)一、教学内容概述 -------------------------------------- 3二、教学目标分析 --------------------------------------- 3三、重点和难点 ---------------------------------------- 3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3(一)激趣引入 ---------------------------------- 6(二)探究新知---------------------------------- 6(三)拓展反馈 ---------------------------------- 8(四)总结归纳 ---------------------------------- 10八、板书设计 ------------------------------------------ 10九、教学流程图 -----------------------------------------11十、教学评价设计 ----------------------------------------12 十一、总结与协助 ----------------------------------------13 参考资料-----------------------------------------------13教材---------------------------------------------------1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概述[返回目录]教材版本: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习内容: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第四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為了保證對營養的吸收,有的食物適宜生吃,有的食物適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會發生多方面的變化,其中有的變化是有利於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過程與方法:1.在加熱的過程中,觀察食物由生到熟的變化。
2.通過細緻的觀察,比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並用文字或語言進行描述。
情感態度價值觀:細緻認真地完成食物生與熟的比較活動。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瞭解生與熟的不同。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變化。
教學準備給每組學生準備:切開的生馬鈴薯和熟馬鈴薯,兩小塊生雞肉(或豬肉),酒精燈、支架、石棉網、水、燒杯、鑷子。
演示實物:大米、黃豆、蘋果、葡萄、黃瓜、豆角、土豆、草莓、雞肉、豬肉、鱔魚……教學過程一、引入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證我們獲得均衡的營養,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會影響我們對營養的吸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麼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該怎樣合理食用呢?就讓我們今天一起來探討探討吧!二、探究過程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實物:說說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2)揭示題目。
(3)舉例說說生食和熟食。
(4)小結:有些食物經過烹飪後對我們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營養。
2.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
(1)教師提供切開的生、熟馬鈴薯,組織學生分組觀察它們的變化。
從生到熟,食物發生了變化。
食物燒熟了,與生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A. 看看馬鈴薯的顏色變化。
B. 摸摸馬鈴薯的軟硬異同。
C. 嘗嘗馬鈴薯的味道。
(2)彙報:馬鈴薯的營養會變化嗎?(3)討論:把馬鈴薯燒熟了吃有哪些益處?(熟的馬鈴薯和生的馬鈴薯一樣富有營養,但熟的馬鈴薯含有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3.觀察比較生、熟雞(豬)肉。
(1)觀察生雞(豬)肉。
顏色、氣味、用鑷子夾住撕扯……(2)預測:雞(豬)肉從生到熟會有哪些變化?(3)分組實驗:用清水加熱雞(豬)肉。
A.操作指導:放在水中煮。
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實驗裝置,練習使用酒精燈。
第三单元食物(目录)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三单元食物1、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教学过程】一、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二、探究过程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