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庭功能检查法

前庭功能检查法

前庭功能检查法
前庭功能检查法

前庭功能检查法

1.诊室初步检查项目

(1)自发性眼震:嘱被试者平视前方45~60cm处检查者示指,并随之左、右、上、下移动,示指偏离中心不超过40°。若有眼震,记录其类型、方向、持续时间、有否疲劳现象。配戴Frenzel镜检查,可提高眼震检出率。

(2)错定物位或偏指试验:受试者端坐,向前伸出前臂及示指,触检查者之示指,然后指自己鼻尖,先睁眼后闭眼操作并重复多次,记录动作之准确性及偏斜侧别。

(3)闭目难立或Romberg试验:受试者闭目直立,两脚靠拢,观察躯体平稳程度迷路及小脑病变出现自发性倾倒,记录倾倒之方向。

(4)原地踏步试验:诊室地面画直径0.5~1m之同心圈,每30°画一直线,将圆周分12等分,受试者闭目直立中心踏50~100步,观察移动距离及偏转角度。

(5)冷热试验:

①冰水试验法:患者平卧,头抬起30°(检查水平半规管),在20s内将5ml 冰水注入患者一侧耳内。正常者,约20~40s后即出现向对侧水平型眼震,持续100~150s.5min后以同法灌注对侧耳道。分别记录眼震持续时间、类型、方向、

幅度、频率及伴发的其他症状。若注水5min后仍不出现眼震等反应,将注入的冰水量增加至10~20ml,方出现反应者,表示前庭功能减退。如注入40ml仍无反应,则表示前庭功能丧失;

②冷热水试验(Hallpike)法:患者体位与冰水灌注法相同。用与正常体温相差7℃的水(即30℃和44℃),灌入一侧耳内,储水吊桶高出头位60~70cm,注管口径为4mm,在40s内流完250~500ml后,即停止注水,观察反应,先冷水后热水,间隔5min交替试验。记录自灌水开始至眼震停止的时间。正常者为2min左右。记录方法如图21-1-l.

检查结果分析:在正常人,左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与右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基本相等。如差别大于40s,提示总时值较小的一侧有半规管轻瘫现象。正常人向右眼震的总时值应与向左眼震的总时值基本相等,若差别大于40s,表示眼震有向总时值较大一侧的优势偏向。

(6)瘘管试验:利用鼓气耳镜的橡皮球增减外耳道内压力,观察有无眼震发生。有瘘管存在时,常发生眼震,即为瘘管试验阳性。分别记录增压、减压时眼震方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正常值:冷水试验反应时间为2min,热水为lmin40s。

2.前庭功能实验室检查前庭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单项检查很难判断其功能,故可进行眼震电图(ENG)和姿势图(posturogram)检查,经系统检查后综合判断前庭功能状态。

【眼震电图(ENG)】

1.ENG的原理眼球为一双极性球体,角网膜构成一电位差,眼球移动所产生电压变化很小,每l°约20μV,经放大后以图形方式记录即眼震电图。

2.检查条件及受试者准备

(1)检查在暗室睁眼、或半暗室戴眼罩进行。

(2)试验过程中连续进行心算。

(3)检查前48h禁服神经镇静或兴奋剂,禁饮酒精类饮料。

(4)受试者眼周皮肤脱脂,装Ag/Agcl园盘电极,皮肤电阻小于5000Ω。

3.检查项目

(1)扫视试验又称定标试验(saccadetest):为测试小脑和脑干功能,同时为眼震慢相速度定标。检查时眼要从一个注视点快速移到另一注视点,使运动的物象准确地落于黄斑部,眼动幅度定标一般是眼动10°描笔偏移10mm,即眼动1°笔偏移lmm.小脑病变时,眼球动作过度或欠冲,称视辨距不良;脑干病变时,扫视潜伏期延长,眼速减慢;正常人和前庭周围性病变,为规则之方形波,脑干、小脑病变可出现视测距障碍。

(2)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nystagmus):受试者取坐位平视前方,睁眼及闭眼各记录30s,若有眼震再向左、右方各凝视想象中目标30s,观察自发眼震增强或减弱,闭眼后眼震增强为周围性病变、减弱为中枢病变。

(3)凝视试验(GazeTest):受试者端坐,先正视前方,后凝视右、左、上、下各30°之视标,注视15~20s,正常及周围病变无凝视眼震;桥小脑角肿瘤可出现凝视眼震。当眼球向外凝视超过45°时,约50%正常人出现生理性眼震;服巴比妥类药物可引起凝视眼震。

(4)平稳跟踪试验(smoothpursuittest):令受试者固视0.5Hz左右移动的视标,移动幅度约为20°,速度不超过40°~50°/s,描记下眼球运动的轨迹,可分为四种图形(见图21-1-5),I、Ⅱ型为正常或周围病变,Ⅲ、Ⅳ型为中枢病变。

(5)视动性试验(optokinetienystagmus):检查视动系统功能状态而诱发视动性眼震的装置,大致可分转鼓、转笼和光条投影三类,诱发的视动眼震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为生理性眼反射,其慢相由跟踪系统完成,其快相为大脑皮层的矫正反射,由扫视系统完成。如出现不对称,表示中枢病变;周围性病变一般不影响视动性眼震。

(6)位置性眼震(positionalnystagmus):在不同体位下诱发之眼震称位置性眼震。常规采用5种头位进行检查,每个头位记录30s,注意头与躯体一起变位,避免加速度及颈性眼震的出现。凡数个头位出现方向一致或不一致大于3°/s 的眼震均为病理性,可由前庭周围或中枢疾患引起。

(7)旋转试验(rotationaltest):头前倾30°,以l~4°/s角加速度旋转,记录旋转中眼震,其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同,至90°/s恒速转动到眼震消失后立即停转,眼震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测定慢相角速度(SPV),计算左右不对称比值,即优势方向(DP),〉15%者判为异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8)摆动旋转试验(pendularrotationtest):用摆动椅检查,摆动幅度为90°,周期4s~20s,正常人眼震方向与转椅方向一致,DP不超过15%,DP向SPV较大侧,其结果与旋转试验一样为双耳前庭功能之综合反应。

(9)冷热试验(calorictest):此法可分别评定一侧半规管功能,Hallpike 法为公认的基本方法,受试者平卧,头抬高30°,按一定顺序向外耳道内注入44℃或30℃水200ml,记录每一次眼震的潜伏期、方向、频率、幅度和SPV,取眼震高潮期的波形记算SPV.按Jongkee公式进行半规管麻痹(CP)值及优势方向(DP)值的计算。

(10)固视抑制失败试验(failureoffixatlonsuppressiontest):与冷热试验同时进行,在冷热试验反应高潮期。令受试者注视前方红灯,正常人及周围病变者眼震减弱或消失;中枢病变者眼震不被视觉抑制或反而增强,称固视失败,是鉴别中枢或周围病变的重要方法。

前庭功能检查专家共识(一)(2019)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年17卷1期 前庭功能检查专家共识(一)(2019)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 前庭功能检查是借助一定技术方法,通过特定的自发或诱发试验,对前庭系统生理功能进行的定性或定量评估,旨在明确病变侧别和部位,了解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是临床上眩晕、平衡障碍等疾病诊治和特殊职业人群选拔的必要手段。国内各种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和技术正在普及,规范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和技术,对于其临床应用至关重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和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内应用实际,起草了本版前庭功能检查专家共识。 本文为第一部分------基本前庭功能检查。 1 总则 本共识规定了前庭功能系列检查的刺激条件,信号的记录采集,以及数据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等,由于检查结果受检查设备、环境条件、受检者性别与年龄、检查者操作等诸多因素影响,本共识提供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仅供参考,各实验室可根据情况建立自己正常参考值。 2 适应症与禁忌症[1-4] 2.1 适应症 眩晕、平衡障碍、振动幻视等前庭系统相关疾患,飞行员、航天员等特殊职业选拔等。 下列情况可能会影响检查或无法进行检查: ①龄较小儿童或因其它各种原因不能有效配合者; ②双目失明及其它观察视标受限者; ③影响角膜视网膜电位差和眼部(瞳孔)清晰图像摄取的一些患者分别不能进行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和眼震电图(video nystagmography,VNG)检查; ④一些中枢兴奋或抑制性药物及酒精性饮料,睡眠不足等会影响前庭神经系统功能状况,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情况允许可待其影响消失再进行检查。 2.2 禁忌症

前庭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概述 眩晕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或倾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指物偏斜、站立不稳或倾倒)和植物神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假性眩晕”(昏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稳感,常较持续,但也可为阵发性,伴发症状较轻或不显,外物纷杂时症状加重。“动”的感觉是其和“头昏”的鉴别标志。 病因 1.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硬化、后下小脑动脉血栓、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等。 2.占位性病变:上述部位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以及其他部位的肿物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上述脑组织的移位、水肿等,也可引起眩晕。 3.变性和脱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4.炎症:如脑干脑炎等。 症状 一、前庭周围性眩晕均为真性眩晕,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 1.内耳病变(耳源性眩晕):除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外,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多为单侧性。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1)美尼尔病:耳鸣和听力减退呈波动性,即间歇期可恢复,但发作愈多恢复愈差(偶有一次发作后几成全聋者)。 (2)急性迷路炎:见于中耳炎或迷路手术后。鼓膜穿孔后症状加重。 (3)内耳损伤。 (4)鼓膜内陷或受压: (5)耳石和前庭终未感受器病变:表现为“变位性眩晕”。 2.前庭神经病变:①药物中毒。②小脑桥脑角肿瘤或蛛网膜炎。③前庭神经外伤,症状同前庭出血,但少见。 3.前庭神经元炎:无听力改变,仅有前庭神经症状。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发病,或有头部慢性感染灶。有时呈小流行,数目自愈,且少有复发。 二、前庭中枢性眩晕:为脑干、小脑或顶颞叶病变引起。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前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7)、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会(2008)、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08)和Barany学会(2015)分别发表了BPPV相关的诊疗指南或标准。随着眩晕诊疗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BPPV 诊疗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出台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以期规范、完善国内BPPV 的诊疗工作。 定义 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流行病学 BPPV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导致不同时期的流行病学数据差异较大,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年患病率约1.6%,终生患病率约2.4%。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

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临床分类 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可按照病因和受累半规管进行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1.特发性BPPV:病因不明,约占50%-97%。 2.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二、按受累半规管分类 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 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根据滚转试验(roll test)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3.前半规管BPPV:少见类型,约占1%-2%。 4.多半规管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发病机制 BPPV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的学说包括以下两种。 一、管结石症(canalithiasis) 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进入半规管管腔,当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时,耳石颗粒受重力作用相对半规管管壁发生位移,引起内淋巴

一、眩晕的定义

一、眩晕的定义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自身的旋转、滚翻、倾倒、摇摆、漂移、浮沉。 眩晕是前庭神经病变最常见的表现。也可能是患者就诊的唯一主述。根据各地方言和患者文化水平的不同,患者对眩晕的描绘有多种多样。一般临床上常见到的有,患者自述头晕眼花、天旋地转,或者是晕晕乎乎、跌跌撞撞、脚步不稳,像坐轮船,头重脚轻,向一边偏斜。有的患者,就诊时还可以描述,迷糊,头脑迷糊,头脑不清等等。主诉常常表示为患者自己倾述的就是眩晕的症状。 眩晕是患者对位相的主观体会的错误,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者觉得自身旋转,摇晃或上下移动等感觉。 解析:眩晕会产生一系列的综合症状,患者自述有头晕、目眩、眼冒金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 下列关于眩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眩晕是脑干病变最常见的表现 B. 眩晕是患者对位相的主观体会的错误 C.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 真 D. 患者有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 正确答案:A 解析:眩晕是前庭神经病变最常见的表现。 二、眩晕的分类 眩晕依照其发生的机理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假性眩晕或叫脑性眩晕,多由于平衡三联的大脑皮质中枢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这些皮质中枢造成。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贫血,感染,尿毒症,药物中毒等引起,患者感到晕晕忽忽,没有明确的旋转感。

第二类叫真性眩晕,由平衡三联的病损造成,有明确的旋转感或身体运动感。就病损侵犯感受系统不同,真性眩晕又可分为眼性眩晕、姿态感觉性眩晕与前庭系统性眩晕。眼性眩晕多见于眼肌麻痹的患者,伴有复视,若遮蔽患侧眼睛,眩晕即可消失。姿态感觉性眩晕见于后索病变的患者,有生深层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由于视觉及本体觉感受系统对于位相感受仅有辅助作用,所以在前庭系统完好的情况下,这两种眩晕不明显。 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为人体辨向的主要结构,因此该系统的病变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前庭系统以内耳门为界分为周围和中枢两部分,周围部包括前庭器官和前庭神经的内听道部分,其特点是与耳蜗神经、面神经相伴而行关系密切。中枢部包括前庭神经的颅内部分,脑干前庭核及其传导路径。此部特点是与耳蜗神经、面神经分离,前庭神经核占据范围大,不容易出现完全损害的症状。正是由于这些解剖学上的差异,前庭系统两部分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在临床上表现也不一样,分别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三、眩晕的临床分类 周围性眩晕:常常呈发作性,起病急,眩晕突然发生,而且程度很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自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数天。患者自觉周围物体绕着他旋转,或觉自身上下左右摇晃,出现一种运动幻觉。患者为稳定自己不致摔倒常常牢牢抓住周围物体,行走偏向一侧,有时突然摔倒。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常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引起反射性内脏功能紊乱。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耳蜗症状相平行,常伴耳鸣或耳聋,而且很多情况下,眩晕发作就以耳鸣作为首发症状。查体可有水平性或水平伴旋转性眼球震颤,而且眼震的程度与眩晕的程度一致。前庭功能试验均无反应或反应减弱。平衡试验出现倾倒,即Romberg氏征阳性,且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及Barrany氏指向试验偏移方向一致。这“三者一致”正是前庭周围部损害特征性的客观所见。查体无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的体征。 周围性眩晕见于前庭周围部损害。常见的疾病有:美尼尔氏病、中耳感染、乳突及迷路感染、迷路炎、前庭神经炎、急性前庭神经损害、耳咽管阻塞和外耳道耵聍等。 中枢性眩晕的症状: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无论在主观症状或客观体征上均有很大不同。眩晕感较轻,常可忍受。发作时间较持续,可达数周数月。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

前庭功能临床检查的主要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 吴子明 本课件全面介绍了半规管脉冲检查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前庭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以大量的病例资料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前庭功能检查的意义,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掌握主要的前提功能检查方法,熟悉其临床应用。 一、半规管脉冲检查 半规管脉冲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的生理检查,如果采用视频记录敏感性增加,可以得到客观的结果,在视频记录后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半规管脉冲检查又叫甩头试验。 右图为甩头试验示意图。图示中A 、B 、C 三图模拟正常情况,当受试者头向左侧转动时,受试者眼球可以盯住 检查者。D 、E 、F 三图为异常情况,受试者右侧有病变时,头快速向右转动,受试者眼球无法盯住目标,出现眼球扫视动作。根据这种现象可以判断右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存在异常。 为什么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时双耳检查更具有实际意 义? 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1. 定义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VEMP) 是指用高强声刺激球囊并在

通路完整性的一种客观、无创的电生理检查,对前庭系统及其 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 VEMP的神经科学基础 左图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神经科学基础。首先声音经 过中耳,进入镫骨传到前庭的球囊,经过Scarpa’s神经节,再传到前庭外侧核,再由前庭外侧核传递到 前庭的脊髓前角细胞再到同侧的胸锁乳突肌。也就是说,VEMP检查反映由球囊到前庭外侧核到脊髓前角细 胞到胸锁乳突肌的通路。 检查的电极:①参考电极:位于两侧胸锁乳突肌表面;②接力电极:位于前额正中。 检查体位:受试者要平卧之后抬头,耳机给予声音刺激。 3. VEMP刺激方式与主要参数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刺激方式有短声、短纯音、骨导刺激、电刺激等,目前短声和短纯声是主要刺激 方式。 各种刺激方式主要参数见下表。 4. VEMP的命名及功能意义

前庭神经炎不可忽视的眩晕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c16320706.html, 前庭神经炎不可忽视的眩晕病 作者:张洵孙冰倩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6期 由于天气转冷,刘阿姨不小心患了感冒。一周后,虽然感冒症状逐渐好转,但刘阿姨发现自己一旦久站,便会四肢无力、眩晕,可是一躺下眩晕便有所好转。一连几天,刘阿姨都像喝多了酒一样走路东倒西歪的。不得已,她只得到医院问诊,经诊断,刘阿姨被确诊患了前庭神经炎。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李军政表示,前庭神经炎是前庭神经及其末梢感受器出现了炎症,而导致其功能出现障碍,又叫“流行性眩晕”。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出冷汗、持续加重性眩晕。 虽然前庭神经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被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此时病毒可直接感染前庭神经系统。此外,前庭神经炎也可继发于上呼吸道等部位的细菌感染,或者神经組织对细菌毒素的反应导致水肿。如果前庭神经炎的症状轻微,则两周左右可以自愈,但如果不适感剧烈,则应立即就医。 一般来说,患者如果出现类似酒醉感,应到医院就诊,通过CT和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是否患上前庭神经炎,一旦确诊,须及时医治。李军政表示,前庭神经炎在治疗上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急性发病期,早期3~5天,宜用短程糖皮质激素,有利于加快前庭功能恢复及缩短病程;其次给予改善前庭的微循环及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二是急性期过后,应尽快开始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来帮助前庭平衡系统的恢复。早期可坐在床上开展低头、抬头、左右转头、左右头部倾斜和凝视训练。之后可在家人的搀扶下,尽早下地练习走直线,即脚跟对脚尖的直线行走,同时上下、左右转头看,每天3次,每次10~20分钟,坚持2~4周。此举可显著增强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免因长期卧床形成慢性头晕而长期不愈。 另外,李军政建议,在治疗期间,患者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减少前庭神经炎复发。

前庭神经炎的诊断

疾病别名:流行性眩晕,流行性神经迷路炎,急性迷路炎,前庭麻痹症 所属部位:眼,头部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眼科,五官科 症状体征:眩晕、眼球震颤、恶心与呕吐 1909年Ruttin首次提出前庭神经炎一词,亦称流行性眩晕、流行性神经迷路炎、急性迷路炎或前庭麻痹症。该炎症仅限局于前庭系统,耳蜗与中枢系统均属正常,多罹患于20~60岁成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本症可分为急慢性两种。 (一)病毒感染患病后血清测定,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效价都有显着增高。 (二)前庭神经遭受刺激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因内听道狭窄而引起神经缺氧变性,因激发神经放电而发病。 (三)病灶因素可能存在自家免疫反应。 (四)糖尿病 Schuknecht等(1972年)报告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 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与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 局限性迷路炎: 1.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偶伴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快速转身屈体行车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压迫耳屏或擤鼻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 2.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眼震方向向患侧此乃患侧迷路处于刺激状态之故。 3.听力减退:耳聋的性质与程度与中耳炎病变程度一致瘘管位于鼓岬者叮呈混合性聋。 4、瘘管试验阳性瘘管被病理组织堵塞时可为阴性。 5、前庭功能一般正常或亢进检查时不宜采用冷热水试验以免感染扩散。 浆液性迷路炎: 1.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病人喜卧向患侧(眼震快相侧)起立时向健侧倾倒。

前庭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一、概述 眩晕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或倾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指物偏斜、站立不稳或倾倒)和植物神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假性眩晕”(昏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稳感,常较持续,但也可为阵发性,伴发症状较轻或不显,外物纷杂时症状加重。“动”的感觉是其和“头昏”的鉴别标志。 二、病因 1.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硬化、后下小脑动脉血栓、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等。 2.占位性病变:上述部位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以及其他部位的肿物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上述脑组织的移位、水肿等,也可引起眩晕。 3.变性和脱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4.炎症:如脑干脑炎等。 三、症状 a、前庭周围性眩晕均为真性眩晕,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 1.内耳病变(耳源性眩晕):除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外,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多为单侧性。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1)美尼尔病:耳鸣和听力减退呈波动性,即间歇期可恢复,但发作愈多恢复愈差(偶有一次发作后几成全聋者)。 (2)急性迷路炎:见于中耳炎或迷路手术后。鼓膜穿孔后症状加重。 (3)内耳损伤。 (4)鼓膜内陷或受压: (5)耳石和前庭终未感受器病变:表现为“变位性眩晕”。 2.前庭神经病变:①药物中毒。②小脑桥脑角肿瘤或蛛网膜炎。③前庭神经外伤,症状同前庭出血,但少见。 3.前庭神经元炎:无听力改变,仅有前庭神经症状。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发病,或有头部慢性感染灶。有时呈小流行,数目自愈,且少有复发。 b、前庭中枢性眩晕:为脑干、小脑或顶颞叶病变引起。

VAT前庭功能检测新方法

VAT前庭功能检测新方法 VAT是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的简称,中文意思是前庭功能自动旋转检测仪。该仪器是由美国WSR (Western System Research, Inc.)公司研制,被临床公认为最新的前庭功能检测手段,称为前庭自动旋转检测法(VAT, 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 VAT是美国南加州大学著名的HOUSE耳研所O’Leary教授研发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前庭新概念基础上的最新科学技术,VAT拥有美国专利。该新技术弥补了传统前庭检测技术的不足。 (一)前庭功能的频率特性检测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 1.前庭系统具有频率特性:可以选择性损害不同频段(选择性的损害某个或某些频段)。 2.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活动的频率范围是2-6Hz (≥2Hz为高频段)。 3.温度试验检测≤0.025Hz的超低频段,传统转椅0.025-1Hz低频的前庭功能。 4.视觉在低频段检测时可抑制前庭眼动系统的反应,但在高频时不会发生。 5.VAT解决了高频检测的手段问题,开启了前庭高频检测的大门。 前庭频率损害最好的检测办法是频域方法: 在一个时间段里一次检测多个频率段的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首先确定受损害的频率段。VAT是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的主要体现:一次在18秒内检测2-6Hz多个频率段的前庭眼动反应。 前庭频率损害最好的分析方法是频谱分析方法: (1)时域方法下很难测量的指标却很容易在频域方法下进行量化分析和测定。例如,谐 波的变形扭曲是很难在时域方法下进行定量分析的。 (2)频域方法很容易分析噪音,尤其当某个噪音是以频率的函数方式表现时,而且只出 现某个频率段范围的时候,更是如此。 (3)检测前庭的选择性频率损害,频域方法和频谱分析更具优势,可以提供很多在时域 方法下得不到的重要信息,例如利用与各主频率波发生共振的谐波所携带的信息。VAT使用频谱分析方法来计算所有的指标:增益、相移、非对称性等。VAT是目前仅有的能使用这种方法的新技术。 (二)垂直前庭功能的检测 大多数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测只能检测水平前庭功能,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多频段的垂直前庭功能检测,因此垂直前庭功能损害的病人常常显示正常,延误诊断。遇到有明显眩晕症状的而传统检测结果正常的病人,可以做个VAT检测进一步确诊垂直前庭功能的状态。(三)不伴体征的短崭发作性眩晕的辅助诊断 在眩晕门诊,常常会遇到相当数量的病人以短崭发作性眩晕就诊,但是不伴任何体征。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既像内耳源性,例如BPPV,又不能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或称后循环缺血(PCI)的一过性缺血发作(TIA)。如果是VBI或PCI,因有加重的可能,不适宜做手法复位治疗。及时治疗TIA,可避免严重卒中。VAT是目前有效的鉴别方法。如为中枢性异常则可转去神经内科就诊,快速有效帮助病人。 (四)提供病变侧的辅助诊断 VAT可以帮助提供高频段病变侧别的信息。 (五)疗效监测:前庭康复监测和鼓膜注射治疗效果的监测 随着前庭康复的发展,VAT成为监测康复效果的好方法。由于简便省时,适合根据个体情况,多次的监测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治疗。

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衡功能检查 平衡障碍的主要症状是偏倒、错指物位、行走或书写障碍。常用的有以下检查方法。 ①昂白试验。又称闭目直立检查法。受检者闭目,双脚并拢直立,两手臂向两侧伸直平举与肩平。迷路有病变时,将向患侧偏倒;头部转动时,偏倒的方向随之改变。小脑有病变时,将向患侧或后方偏倒,不随头位的转动而改变偏倒的方向。 ②错指物位试验。检查者与受检者对坐,各伸出一手臂,食指伸出,其他四指握拳。检查者手背向下,受检者手臂向上。嘱受检者将手臂举起再向下移动,以食指接触检查者的食指。先睁眼试之,然后闭目检查。迷路有病变者,闭眼时不能正确指向预定目标,双手食指均向患侧偏斜。小脑有病变时,患侧食指向患侧偏斜,而健侧食指则能正确地接触检查者的食指。 ③巴宾斯基-魏尔二氏试验。嘱受检者闭目由起始点向前走5步,然后向后退5步,反复5次。观察最后一次行走的方向与起始方向之间的偏斜角度如何,以判断两侧前庭功能状况。若向右偏斜角度大于90°,则为右侧前庭功能减弱;向左偏斜大于90°,则为左侧前庭功能减弱。 ④动态位置电图。不少国家用动态位置电图检查眩晕病人,其方法是嘱受检者站在平衡机能计上,两眼周围接上电极连接在描记器上。根据描记图以区别外围或中枢性疾病。这是一种新的检查仪器。 旋转试验 最常用的方法是巴拉尼氏法。受检者坐于琼斯氏转椅中,头前倾30°,将头固定于头托上,使外半规管保持水平位置。令受检者闭眼,先顺时针方向旋动转椅,在20秒内旋转10次,满10转时立即停止。令受检者向远处凝视,计算眼震时间。10分钟后再逆时针方向旋转10次,计算眼震时间。中国有学者统计的正常值,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眼震时间平均为23秒,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眼震时间平均为22秒。 冷热水试验 方法很多,如巴拉尼氏法、科布拉克氏法和哈尔皮克氏法等,中国各医院多采用哈尔皮克氏法。用这种方法操作时,令受检者仰卧于一榻上,将头部抬高30°(外眦与外耳道顶点的连线与床面垂直)。水桶悬于头上部相距60cm,出水管的直径为4mm。每侧

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在AL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在AL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听力学结合前庭功能检查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ALHL患者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双侧)、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前庭双温试验(冷热气)、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检查。结果前庭双温试验:冷热试验单侧减弱异常19例(47.5%);优势偏向23例(57.5%);VEMP:总异常17例(42.5%);耳蜗电图:总阳性26例 (65.0%)。结论上述检查可达到早期诊断、提高确诊率的目的,同时可对ALHL患者病变范围进行估计,有利于早期治疗干预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前庭双温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耳蜗电图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是指纯音测听提示为低频听力下降,即3个低频(125、250、500 Hz)的平均听阈≥30 dB,3个高频(2、4、8 kHz)的平均听阈≤20 dB,一般无眩晕,病程<1个月的一种原因不明、急性起病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该病首先由Abe报道,其所观察的所有病例均不伴眩晕且恢复良好。笔者发现此病例并不少见,只是平时均将之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但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预后均与一般突发性耳聋有区别。本文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改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加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本组40例ALHL患者均为耳鼻咽喉科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参考Imamura等[1]提出的标准:①急性起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鼓室导抗图为A型;②纯音测听(听力级)提示为低频听力下降,即:3个低频(125、250、500 Hz)的平均听阈≥30 dB,3个高频(2、4、8 kHz)的平均听阈 ≤20 dB;③无眩晕和自发性眼震,无已知的或能被临床检查所确定的病因。40例均为单耳患病,男18例,女22例;年龄15~65岁,平均28.3岁;病程1~20 d。主诉症状为低音调耳鸣者30例,有自觉听力下降者21例,耳闷胀感者25例,伴头晕者2例。全部患者外耳及鼓膜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未见自发性眼震,行走平稳。 1.2 测试方法 40例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蜗电图(双侧)、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前庭双温试验(冷热气)、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

前庭功能检查法

前庭功能检查法 1.诊室初步检查项目 (1)自发性眼震:嘱被试者平视前方45~60cm处检查者示指,并随之左、右、上、下移动,示指偏离中心不超过40°。若有眼震,记录其类型、方向、持续时间、有否疲劳现象。配戴Frenzel镜检查,可提高眼震检出率。 (2)错定物位或偏指试验:受试者端坐,向前伸出前臂及示指,触检查者之示指,然后指自己鼻尖,先睁眼后闭眼操作并重复多次,记录动作之准确性及偏斜侧别。 (3)闭目难立或Romberg试验:受试者闭目直立,两脚靠拢,观察躯体平稳程度迷路及小脑病变出现自发性倾倒,记录倾倒之方向。 (4)原地踏步试验:诊室地面画直径0.5~1m之同心圈,每30°画一直线,将圆周分12等分,受试者闭目直立中心踏50~100步,观察移动距离及偏转角度。 (5)冷热试验: ①冰水试验法:患者平卧,头抬起30°(检查水平半规管),在20s内将5ml 冰水注入患者一侧耳内。正常者,约20~40s后即出现向对侧水平型眼震,持续100~150s.5min后以同法灌注对侧耳道。分别记录眼震持续时间、类型、方向、

幅度、频率及伴发的其他症状。若注水5min后仍不出现眼震等反应,将注入的冰水量增加至10~20ml,方出现反应者,表示前庭功能减退。如注入40ml仍无反应,则表示前庭功能丧失; ②冷热水试验(Hallpike)法:患者体位与冰水灌注法相同。用与正常体温相差7℃的水(即30℃和44℃),灌入一侧耳内,储水吊桶高出头位60~70cm,注管口径为4mm,在40s内流完250~500ml后,即停止注水,观察反应,先冷水后热水,间隔5min交替试验。记录自灌水开始至眼震停止的时间。正常者为2min左右。记录方法如图21-1-l. 检查结果分析:在正常人,左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与右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基本相等。如差别大于40s,提示总时值较小的一侧有半规管轻瘫现象。正常人向右眼震的总时值应与向左眼震的总时值基本相等,若差别大于40s,表示眼震有向总时值较大一侧的优势偏向。 (6)瘘管试验:利用鼓气耳镜的橡皮球增减外耳道内压力,观察有无眼震发生。有瘘管存在时,常发生眼震,即为瘘管试验阳性。分别记录增压、减压时眼震方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正常值:冷水试验反应时间为2min,热水为lmin40s。 2.前庭功能实验室检查前庭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单项检查很难判断其功能,故可进行眼震电图(ENG)和姿势图(posturogram)检查,经系统检查后综合判断前庭功能状态。 【眼震电图(ENG)】

眩晕症

讲课日期: 20 年月日 讲课题目: 主讲人: 摘要: 一、眩晕概论 眩晕(vertigo)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眩晕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约5‰~10‰的人群曾患眩晕症。 人体的平衡是由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包括皮肤浅感受器和颈、躯体的深部感受器)和视觉系统这三个系统互相作用,以及周围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和整合而维持的。前庭系统在维持机体平衡中起主导作用。在静止状态下,两侧前庭感受器不断地向同侧的前庭神经核对称地发送等值的神经冲动,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姿势反射,维持人体的平衡。前庭系统及其与中枢联系过程中的任何部位受生理性刺激或病理性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这种信息发送的两侧对称性或均衡性遭到破坏,其结果在客观上将表现为平衡障碍,主观感觉则为眩晕。因此,除耳鼻咽喉科疾病可致眩晕外,其与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妇产科及精神病科的关系都极为密切。 【分类】 眩晕的分类至今尚不统一。传统的分类包括耳源性与非耳源性眩晕;真性(旋转性)与假性(非旋转性)眩晕;外周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等。下面介绍按病变部位及发病原因的眩晕分类法。 (一)前庭性眩晕 1.前庭周围性眩晕 (1)耳蜗前庭疾患:包括:①迷路内:如梅尼埃病等;②迷路内外:如氨基糖苷类耳中毒。 (2)前庭疾患:包括:①迷路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病;②迷路外:如前庭神经元炎。 2.前庭中枢性眩晕包括:①血管性;②肿瘤、外伤、变性疾患。 (二)非前庭性眩晕包括:1.眼性眩晕;2.颈性眩晕;3.循环系统疾病;4.血液病;5.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6.精神性眩晕。 此外,某些外耳和中耳疾病尚可引起眩晕症状。 【检查】 应进行下列各项检查,以便明确眩晕的病因及病变部位。 (一)全身一般检查。 (二)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衡功能检查 平衡障碍的主要症状是偏倒、错指物位、行走或书写障碍。常用的有以下检查方法。 ①昂白试验。又称闭目直立检查法。受检者闭目,双脚并拢直立,两手臂向两侧伸直平举与肩平。迷路有病变时,将向患侧偏倒;头部转动时,偏倒的方向随之改变。小脑有病变时,将向患侧或后方偏倒,不随头位的转动而改变偏倒的方向。 ②错指物位试验。检查者与受检者对坐,各伸出一手臂,食指伸出,其他四指握拳。检查者手背向下,受检者手臂向上。嘱受检者将手臂举起再向下移动,以食指接触检查者的食指。先睁眼试之,然后闭目检查。迷路有病变者,闭眼时不能正确指向预定目标,双手食指均向患侧偏斜。小脑有病变时,患侧食指向患侧偏斜,而健侧食指则能正确地接触检查者的食指。 ③巴宾斯基-魏尔二氏试验。嘱受检者闭目由起始点向前走5步,然后向后退5步,反复5次。观察最后一次行走的方向与起始方向之间的偏斜角度如何,以判断两侧前庭功能状况。若向右偏斜角度大于90°,则为右侧前庭功能减弱;向左偏斜大于90°,则为左侧前庭功能减弱。 ④动态位置电图。不少国家用动态位置电图检查眩晕病人,其方法是嘱受检者站在平衡机能计上,两眼周围接上电极连接在描记器上。根据描记图以区别外围或中枢性疾病。这是一种新的检查仪器。 旋转试验 最常用的方法是巴拉尼氏法。受检者坐于琼斯氏转椅中,头前倾30°,将头固定于头托上,使外半规管保持水平位置。令受检者闭眼,先顺时针方向旋动转椅,在20秒内旋转10次,满10转时立即停止。令受检者向远处凝视,计算眼震时间。10分钟后再逆时针方向旋转10次,计算眼震时间。中国有学者统计的正常值,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眼震时间平均为23秒,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眼震时间平均为22秒。 冷热水试验 方法很多,如巴拉尼氏法、科布拉克氏法和哈尔皮克氏法等,中国各医院多采用哈尔皮克氏法。用这种方法操作时,令受检者仰卧于一榻上,将头部抬高30°(外眦与外耳道顶点的连线与床面垂直)。水桶悬于头上部相距60cm,出水管的直径为4mm。每侧耳分别用30℃冷水和44℃热水刺激40秒钟,每次相隔5~10分钟。受检者两眼凝视屋顶一点。以级水平眼震为观察的记录标准。用停表计算灌水开始至眼震消失的时间。中国有学者统计哈尔皮克氏法冷热水试验的正常平均值是:冷水为24,热水为143,潜伏期(灌水开始至眼震出现的时间)平均为 29。本法可为鉴别外周或中枢前庭病提供参考。 近年来中国已有应用双耳同时冷热水试验于临床者,认为此法较双耳交替冷热水试验敏感。 冷热空气试验 以空气代替水作为刺激来诱发眼震,是一种较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受检者较舒适、可应用于鼓膜穿孔患者和不需收集流出的水等优点。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造成周围性眩晕的原因多与耳病、药物中毒有关;中枢性眩晕多与颅内肿瘤、动脉硬化等有关。如果是中、老年人出现眩晕要检查血压是否升高,必要时做CT检查排除脑肿瘤和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如果是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如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和疲劳、精神紧张、感冒、营养失衡等因素有关。我的建议是:(1)去五官科检查一下内耳及前庭功能。听一下专科医师的建议。(2)从我自己接触到的病人来看,年轻病人多由感冒(我们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而且这部分病人大多平时缺乏锻炼、不爱运动,饮食上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少一些。我们一般都是先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轻的病人口服一些抗生素的同时给予维生素B6、谷维素、复方丹参等即可,重一些的病人可静脉点低分子右旋糖酐、654-2等血管扩张药,有时我们要用一点利尿剂(安体舒通)来减轻内耳迷路的水肿,病人恶心眩晕的症状可很快缓解,当然有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用一些镇静剂和抗组胺药。(3)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4)感冒及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不知对你有否帮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本病病因复杂,多由各种中耳急慢性炎症、梅尼埃病、耳硬化症、良性位置性眩晕、眼肌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脑缺血、颅脑外伤、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及全身各系统疾病等引起。临床常见症状为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旋转,行走不稳,伴或不伴脑血管病其他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科内眩晕症检查和治疗的仪器有人体平衡测试训练仪、便携式经颅多普勒超声、眼震电图仪及电测听等。出诊人员为我科中级骨干力量,均为硕士毕业,经十余年临床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在“眩晕症”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治疗方法综合治疗为主,包括针灸调理髓海、定眩止晕方法,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晕症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 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 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5)强度能否忍受,意识是否清楚;(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 3、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4)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

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写在课前的话 本课主要介绍了耳部炎症、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位置性眩晕、美尼尔氏病、头部外伤后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多发性硬化、小脑桥脑角肿瘤、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肿瘤、颈性眩晕、前庭性癫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眩晕。 一、耳部炎症引起的眩晕 (一)迷路周围炎 为骨迷路周围的小房有炎症刺激了膜迷路,发生轻度眩晕、眼球震颤或乳突部疼痛,也可伴有呕吐和患侧面肌力弱,前庭功能正常。 (二)局限性迷路炎 多起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最常见的是胆脂瘤侵蚀水平半规管骨壁,引起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在头及身体突然转动时眩晕加重,前庭功能正常,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 (三)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 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由于细菌经前庭窗、蜗窗侵入迷路,常引起较重的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患侧呈不完全性神经性耳聋,前庭功能减退。当迷路外感染控制后,前庭刺激症状逐渐消失,听力也可逐渐恢复。 (四)弥漫性化脓性迷路炎 多见于溶血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可见于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和局限性迷路炎急性发作之后。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等前庭症状。病变早期眼球震颤向患侧,在3-14天强烈的前庭刺激症状以后,膜迷路完全破坏,眼震则向健侧并向患侧倾倒,此时前庭功能丧失,患耳全聋,眩晕终止。 二、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

许多药物可以损害第八对颅神经,从而引起眩晕。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奎宁、苯妥英钠、水杨酸钠等。链霉素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其中硫酸链霉素主要是损害迷路,双氢链霉素主要是损害耳蜗。链霉素的神经毒性作用表现在前庭器官、耳蜗两部分半规管和Corti 器毛细胞都有明显的变性。链霉素毒性反应一般在连续注射3-5周后出现,常常发生在注射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停止注射链霉素几天以后。其临床表现是自发性眩晕,大多是周围环境颠簸不定的感觉,很少是旋转性的。患者感到头晕、恶心、行走不稳、步态蹒跚,静卧时好转。前庭功能实验反应呈显著减低,甚至没有反应。上述症状一般在停药1-2周后好转,但也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以上。需要注意的是链霉素对前庭的损害虽然属于周围性,但常不出现眼球震颤,眩晕的发生也非发作性。 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中,以()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 A. 苯妥英钠 B. 卡那霉素 C. 新霉素 D. 链霉素 正确答案:D 解析:许多药物可以损害第八对颅神经,从而引起眩晕。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奎宁、苯妥英钠、水杨酸钠等。其中链霉素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所以选D。 三、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是指眩晕的发生与头部的位置有密切关系。例如头向左右、前后转动时产生眩晕,或使眩晕加重。前庭周围性病变和中枢性病变都可引起位置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病变主要见于内耳的耳室病变,或由于外伤感染血管闭塞时前庭器官发生萎缩。临床表现为在某种特殊位置,通常是患耳处在最低点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发生中等程度的眩晕,伴有恶心,极少有呕吐,眼球震颤也需要数秒的潜伏期才能出现,主要是旋转感、水平性或旋转性。眩晕和眼震只持续数秒钟时间。

人体前庭、平衡功能检查评定规范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SF/Z JD0103009—2018 人体前庭、平衡功能检查评定规范Guideline for Vestibular and Balance Function Examination 2018-11-08发布2019-01-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5 检查方法 (2) 6 前庭、平衡功能的评价 (3) 7 附则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实验室检查技术 (6)

前言 本技术规范由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旨在确立法医临床鉴定中前庭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检查方法和技术指南,确保相关鉴定活动的规范有序。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归口。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杨小萍、周晓蓉、范利华、陈芳、董大安、朱广友、夏文涛、程冬梅。 本技术规范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发布。

人体前庭、平衡功能检查评定规范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前庭、平衡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人体损伤程度和致残程度法医学鉴定中需要进行的前庭、平衡功能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A/T 914-2010 听力障碍的法医学评定 SF/Z JD 0103003-2011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 前庭功能Vestibular Function 前庭感受器感知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其位置变化,并将这些信息向中枢传递的能力。 3.2 视频眼震图Video Nystagmography 应用红外线摄像技术直接摄取眼球运动图像,并连接计算机将眼球运动图像转换为波形图。 3.3 平衡功能Balance Function 人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保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本文中的平衡功能主要包括站立平衡、行走平衡及负重平衡功能。 3.4 计算机动态姿势图Computed Dynamic Posturography 应用高敏传感器记录人体在不同刺激条件下(视觉、本体觉、前庭位置觉)重心运动的轨迹,经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将人体重心的细微运动以数字和图像的形式表现。 4 总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