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功能检查法
- 格式:docx
- 大小:42.80 KB
- 文档页数:5
前庭功能检查多少钱前庭功能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和平衡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
这项检查通常用于评估眩晕、头晕和其他平衡问题的原因。
在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时,医生会使用一系列的测试方法来评估平衡、协调和空间定位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及其费用。
1. 眼球追踪测试:这是一种用来评估眼睛对移动物体的反应能力的测试方法。
医生会要求你注视一个移动的物体,然后观察你的眼睛是否能够跟踪它的运动。
这个测试的费用通常在100-200元左右。
2. 走平衡测试:这是一种通过要求你走直线、跳跃和站立等动作来评估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医生会观察你的动作是否流畅、有力,以及是否能够保持平衡。
这个测试的费用通常在100-200元左右。
3. 倾斜测试:这是一种通过要求你倾斜头部和身体来评估平衡感的测试方法。
医生会观察你在不同角度倾斜时的反应和平衡能力。
这个测试的费用通常在100-200元左右。
4. 水平标度测试:这是一种通过要求你在一条水平标度上保持平衡来评估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测试方法。
医生会观察你在不同高度保持平衡时的反应和能力。
这个测试的费用通常在100-200元左右。
5. 电子耳迷宫测试:这是一种通过将电极放置在你的耳朵周围来评估前庭系统功能的测试方法。
医生会观察电极所记录到的电信号,并通过这些信号来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
这个测试的费用通常在500-1000元左右。
总的来说,前庭功能检查的费用因地区和医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项检查的平均费用在500-1000元之间。
然而,具体的费用还是需要根据你所在的地方和医院而定。
在进行检查前,最好与医院咨询确认具体的费用信息。
眩晕的前庭功能检查及前庭康复结果分析作为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庭系统病变影响人体正常平衡状态,可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等不良症状,影响着患者日常学习及生活。
眩晕的前庭功能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本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总结前庭功能检查的方法,分析前庭康复结果。
标签:眩晕;前庭功能检查;康复1 前言前庭病变最常见的症状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与头位改变密切相关的阵发性眩晕以及特征性眼震,常在闭眼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转动头部后加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按照解剖位置可分为四类,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及混合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率最高的是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推测可能与特殊生理位置导致的耳石脱落有关,双侧前庭病变症状较重发病率较低,基本都存在原发疾病,包括耳硬化症、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等。
前庭功能检查不仅可明确疾病的性质及类型,还可以帮助患者明确原发性疾病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2 资料与方法从本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前庭功能检查,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在26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8±1.63)岁。
对其进行眩晕的前庭功能检查,其中检查结果为23例为前庭神经炎。
3 前庭功能检查的方法3.1头脉冲试验头脉冲试验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前庭检查方法,常用来检查高频损伤和三对半规管。
检查时患者注视一固定目标,在垂直轴上进行小幅度高加速快速转向运动,需要用高频摄像头采集患者眼动图像,试验短暂且不以受试者主观意向而改变。
患者在小幅度高加速快速转向运动后会产生快速的代偿性眼动。
前庭功能损伤患者无法产生重新注视,必须通过眼球转动重新注视前方物体。
前庭功能检查的原理和方法前庭功能检查是一种用来评估人体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的方法。
它通过评估人体内耳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前庭功能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与平衡相关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前庭功能检查的原理主要基于内耳前庭器官的特性。
内耳前庭器官由三个半规管和两个囊泡(海绵样囊和脑室囊)组成,半规管主要负责感知角加速度,而囊泡主要负责感知线性加速度和头的倾斜。
这些前庭感受器传输的信号会通过前庭神经进入大脑,并与其他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人体的平衡和姿势控制。
前庭功能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姿势控制检查:通过要求被检查者进行一系列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评估其姿势控制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前庭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
2. 视觉依赖性检查:通过在不同视觉条件下进行平衡测试,如闭眼或在不同视觉干扰物存在的情况下,评估前庭系统对视觉输入的依赖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的相互作用。
3. 复加震荡检查:通过向头部施加复加的震荡刺激,如机械震荡或电刺激,评估前庭系统对刺激的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前庭神经的激发和传导能力。
4. 位置改变检查:通过改变头部或身体的位置来刺激前庭系统,并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前庭系统对位置改变的敏感性。
5. 电生理检查:通过记录和分析大脑皮层和前庭神经的电活动,如电生理图谱(Electrocochleography,ECoG)、眼震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和脑幅图(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来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前庭神经和大脑之间的信号传导情况。
通过以上的方法组合使用,可以全面地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当然,前庭功能检查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某些检查方法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耳鼻咽喉科前庭功能检查要点前庭功能检查是根据前庭系统病变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或以某些方法刺激前庭系统,观察其诱发的反应,以查明病变性质、程度和部位的方法。
亦可用来协助诊断颅内的病变,或用于特殊从业者的选择或锻炼前的参考。
前庭功能检查主要分为平衡及协调功能检查与眼动检查两个方面。
一、平衡及协调功能检查1.平衡功能检查平衡功能检查包括静平衡功能检查与动平衡功能检查。
(I)静平衡功能检查1)闭目直立试验:又称昂白试验。
受检者直立,两脚并拢,双上肢下垂,或两手于胸前互扣,并向两侧牵拉,闭目直立,维持30秒。
观察受检者有无站立不稳或倾倒。
前庭周围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朝向前庭破坏的一侧,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中枢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不一致。
2)Mann试验:为强化ROnIberg试验。
受检者一脚在前,另一脚在后,前脚跟与后脚趾接触。
观察与结果评价同Romberg试验。
3)静态姿势描记法:为客观而精确的静平衡功能检查法。
(2)动平衡功能检查1)星形足迹行走试验:受检者蒙眼后向前行走5步,继之后退5步,如此反复5次,起点与终点的偏差角大于90。
者示两侧前庭功能有差异。
2)动态姿势描记法:为客观而精确的动平衡功能检查方法。
3)肢体试验:①过指试验,受检者与检查者相对而坐,两人上肢向前平伸,食指相互接触。
受检者抬高伸直的上肢,然后再恢复水平位,以食指再接触检查者的食指,上下臂均应在肩关节矢状面上运动,避免内收和外展,连续3次偏斜为异常。
正常人无过指现象。
前庭周围性病变过指的特点是双手同时偏向前庭功能较低侧,方向与倾倒一致,与自发性眼震的方向相反。
小脑病变过指的特点是患侧单手向患侧偏斜。
②书写试验,受检者正坐于桌前,右手握笔,悬腕,自上而下书写一行文字或简单符号,长15~20cm0先睁眼后闭眼各书写一次,两行并列。
两行文字偏斜不超过5。
为正常,超过10。
示两侧前庭功能有差异。
2.协调功能检查协调功能检查常用方法包括指鼻试验、轮替运动、对指运动、跟-膝-胫试验等,用于检测小脑功能。
前庭功能检查在耳石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摘要: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其病因是脱落的耳石颗粒进入半规管,导致平衡失调和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在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前庭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眼动电图、前庭眼反射、平衡功能测定和前庭肌源诱发电位。
通过对这些检查方法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前庭功能检查在耳石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前庭功能;耳石症;诊断;治疗;应用一、引言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其病因是脱落的耳石颗粒进入半规管,导致平衡失调和眩晕。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头位变化时的短暂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和出汗等症状。
虽然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治疗,但是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
前庭功能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耳石症的重要工具。
二、前庭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技术(一)眼动电图眼动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是一种测量眼球运动的电子技术。
在 ENG 检查中,电极放置在眼球上,记录眼球运动的情况。
当人体头部运动时,眼球会做出相应的运动,通过 ENG 可以测量这些运动的幅度和频率。
ENG 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前庭眼反射的功能状态。
(二)前庭眼反射前庭眼反射(Vestibular-ocular reflex,VOR)是指前庭系统通过神经通路控制眼球运动,使视线保持在稳定状态,从而减轻头部运动引起的眩晕。
VOR 检查可以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该检查包括静态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包括冷热刺激和旋转测试,动态测试包括扫视测试和跟踪测试。
(三)平衡功能测试和前庭肌源诱发电位平衡功能测试(Balance function test)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评估个体在静止和动态状态下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这些测试对于评估前庭系统功能状态特别重要,因为前庭系统在维持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前庭肌源诱发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一种通过刺激前庭系统引发肌肉反应的电生理测试。
前庭功能检查法前庭功能检查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特殊检查,在临床上用以了解前庭功能是不是正常,协助辨别头晕之缘故,在职业选择方面亦有重要意义。
前庭功能不正常,即前庭性能兴奋性太高者,在受到各类加速度刺激后,将表现出明显的爱惜性反射和植物神经反映,关于这一类人员,不宜从事航空、航海、登高作业及其它高速运行的职业。
现将临床及体检经常使用的方式介绍如下:自发性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是眼球的一种不随意运动。
周围性眼震多为有节律的水平或水平旋转性运动,有快相及慢相之分。
慢相是眼球向一方缓慢地移动,快相是在慢相以后眼球迅速跳回原位置的动作。
临床上因为快相易于观测,因此眼震方向指的是快相方向。
眼震的强度分为三度:第一度,向快相方向注视显现眼震;第二度,向快相及向前注视均显现眼震;第三度,向各个方向注视均显现眼震。
中枢性眼震常为垂直或斜线的摆动或眼震。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手指,并顺手指移动转动眼球,检查者手指应距受检者之眼约60厘米左右,在检查时不该使受检查者眼球极度外展,应以不超过45°~50°角。
注意观看眼震的性质,强度及频率。
位置性眼震实验即当头部处于一种或几种特定位置时,方显现的眼球震颤。
其产生机理不明,在耳石、半规管、前庭系、小脑、脑干、大脑及颈椎等部位的疾病,都可显现这一体征。
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同时能够查出其他方式查不出的前庭性能障碍,故有人建议本法应列为前庭功能的常规检查方式之一。
简略介绍其经常使用方式如下:1.检查前将检查方式及检查中显现的反映向被检查者说明,要求在检查中显现眩晕,恶心等不适时,切勿闭目,并将主观感觉的起止时刻随时告知检查者。
2. 检查前先检查患者有无自发性眼震。
3. 受检者坐检查床上,检查者扶持受检者头部,嘱受检者以自然速度(3秒钟内)由坐位改变成仰卧垂头位,睁眼、直视、观看有无眼震、眩晕。
如有眼震,那么需记录其有无暗藏期(从改变头位起至眼震显现之间的时刻),眼震的方向、震幅、速度及持续时刻等。
前庭功能检查费用
前庭功能检查是一种用来评估人体前庭系统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和评估与前庭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症状。
前庭功能检查费用包括了多个项目和步骤,一般在700元左右。
前庭功能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两种,两种检查方式所需费用不同。
定性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和耳蜗反应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一般费用较低。
而定量检查则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进行测量,费用相对较高。
在定性的检查中,医生会观察患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动作,如转头、眼球跟踪等,以评估前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这种检查一般不需要使用特殊设备,只需要医生进行直接观察和判断即可,因此费用较低。
在定量的检查中,医生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来测量患者的前庭功能。
常见的定量检查方法包括摇头试验、冷热试验和旋转试验等。
这些设备通常是专业的前庭评估仪器,使用起来较为复杂,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此费用相对较高。
在进行前庭功能检查之前,患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停止服用某些药物、避免进食或饮水等。
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准备工作可能也会增加一定的费用,如停药期间可能需要购买其他的替代药物,饮食限制可能会导致一些额外的开销。
总的来说,前庭功能检查费用一般在700元左右,包括了定性
和定量两种检查方法的费用以及准备工作所需的费用。
具体的费用可能还会根据不同地区、医院和医生的收费标准有所差异。
在进行前庭功能检查之前,患者应该与医院或医生沟通好相关的费用事宜,以避免因费用问题造成的不必要的困扰。
前庭功能检查操作规程前庭功能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前庭系统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
前庭系统是指人体内的一组感觉器官,主要位于内耳中。
它提供了有关身体位置、平衡和空间定位的信息。
前庭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前庭问题的原因,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以下是关于前庭功能检查的操作规程。
一、患者准备1. 根据医生的指导关于检查的准备要求告知患者。
2. 提醒患者在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前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因为这可能会影响结果。
二、仪器准备1. 核对前庭功能检查所需的仪器和材料是否完整。
2. 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校准仪器的精度。
三、检查流程1.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操作过程。
让患者尽量保持放松状态。
2. 开始进行正常步态检查。
观察患者的行走姿势和平衡情况。
3. 进行眼球运动检查。
让患者通过追踪移动的物体来评估眼球的运动能力。
4. 进行位置感觉检查。
让患者闭上眼睛,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患者对身体位置的感知能力,如改变头部位置和姿势。
5. 进行平衡检查。
让患者保持平衡,进行一系列不同姿势的测试,如单脚站立和踮起脚尖。
6. 进行瓣膜事件时检查。
使用气压变化或温度变化刺激患者的前庭系统,观察患者的反应。
7. 进行眩晕检查。
询问患者是否有眩晕的症状,并根据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评估。
8.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患者前庭功能是否正常,并记录结果。
9. 结束检查后,与患者进行简要的结论和建议,并让患者提出任何问题。
四、注意事项1. 在检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外界干扰,提供安静的环境。
2. 如果患者有恶心或呕吐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检查。
3. 对于不能站立或移动的患者,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前庭功能检查。
4. 检查数据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以便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是前庭功能检查的操作规程,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状态进行调整。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前庭功能怎么检查前庭功能是指人体通过内耳感受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前庭功能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平衡障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1. 乌头试验: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可以评估人体对位置变化的反应。
实施时,患者需要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医生将头突然倾斜至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眼球震颤,以及出现的时间和程度。
2. 冷、热试验:冷、热试验是一种通过刺激内耳来检查前庭功能的方法。
医生会将冰冷或热水滴入患者的耳道中,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
健康人在受到刺激后,眼球会有相应的方向性转动,而前庭功能异常的患者则表现出反应减弱或消失。
3. 位置变化试验:位置变化试验常用于检查位置性眩晕。
患者需要在床上或椅子上快速从躺平位转为坐位或直立位,过程中医生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和出现的症状变化。
正常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短暂的眩晕,但如果症状持续较长时间,可能是前庭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
4. 旋转试验:旋转试验通过将患者放置在一个旋转台上来检查前庭功能。
盲装旋转台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医生观察患者的眼睛运动和出现的症状变化。
正常情况下,患者的眼球会产生无意识的快速跳动,而前庭功能异常的患者则可能显示出眼球运动迟缓或异常。
5. 电导性眼球震荡试验:这是一种通过记录眼球震荡时电流的变化来检查前庭功能的方法。
患者需要佩戴专门设计的眼镜,上面装有感应器和电极,医生通过电脑记录和分析电流变化,以评估前庭功能的状况。
综上所述,前庭功能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前庭功能的状态,为给予患者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前庭功能检查前庭功能检查(Vestibular function test)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前庭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和空间定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耳前庭器官、视觉系统和体感系统共同构成。
前庭功能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评估一系列与前庭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晕眩、耳鸣、失衡等。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一系列常用的评估方法,如前庭神经元磁共振成像(Vestibular neuritis MRI)、对冷(caloric test)、频率特性测试、头眼协调检查等。
其中,对冷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对冷通过向耳朵内注入冷却的液体,刺激前庭器官,观察患者眼球的水平方向旋转反应,从而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
频率特性测试则是通过向耳朵内输送声波刺激前庭器官,检测人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从而评估前庭系统的感受性。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前庭系统是否功能正常,是否存在病理性变化。
例如,在对冷检查中,对冷阳性反应的患者可能表现为眼球水平方向的快速偏向、眼球震颤等,可能提示前庭神经炎的存在。
频率特性测试中,患者对低频声音反应过度,对高频声音反应减弱的情况可能意味着前庭毛细胞损伤或退化。
前庭功能检查在医学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检查可以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与前庭系统相关的疾病。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前庭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例如,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反复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前庭功能检查还可以用于研究前庭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相关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前庭功能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前庭系统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指导,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
前庭功能检查前庭神经系统是人空间定向,保持平衡的重要系统。
其功能异常和病理变化是眩晕的重要原因。
前庭功能检查(vestibular function tests)和评定已成为诊断各种眩晕症,平衡功能障碍的必要手段。
【目的】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观察前庭自发性或诱发性体征,并根据其结果判断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及病变程度和部位。
【适应证】1.任何已经引起眩晕的疾病。
2.持续或间接发生的平衡失调,行走歪斜或定向障碍。
3.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尤其单侧的原因不明并逐渐加重的高频听力下降。
4.原因不明的自发性眼震。
5.可疑有颅内占位病变。
6.颅脑外伤后遗头晕或步态不稳。
7.眼球运动障碍。
8.脑供血不足,尤其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无明显眩晕症状。
【禁忌证】1.外耳道炎急性期。
2.眩晕急性发作期只作自发性试验,避免诱发性刺激检查。
3.24~48小时内服用过中枢兴奋剂或抑制剂者。
4.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期。
5.癫痫,颅内压升高,颅脑外伤,严重精神病,智力障碍和配合困难的儿童。
【准备工作】1.受试者在检查前24~48小时内停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药物,避免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以防因药物所致的前庭激惹或抑制现象出现。
2.检查前尽量空腹或少量进食,避免刺激后发生呕吐。
3.检查前应向受检者详细介绍检查中应保持的头位、可能出现的头晕反应和持续时间,以及何时需要其配合心算或计算时要求口述出声以保持皮层的觉醒度等注意事项。
4.检查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做耳科常规听力检测,了解外耳道及鼓膜情况;注意有无心血管疾病、位置性眩晕和颈椎病史。
【操作方法】用眼震电图描记仪记录,通过计算机分析,尚可对快相角速度,旋转后眼震及视动后眼震等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参数进行分析处理,更可提高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1.定标嘱受试者取坐姿,注视前方视靶上移动的光标,光标从正中先后移动到视靶左右两端,眼球亦应由正中快速追逐至左右两侧的光点。
2.自发性眼震试验被检者端坐,平视及注视左、右30°处前方的光标,睁眼及闭眼各30s(如为VNG检查则不作闭眼检查),正常情况下,慢相速度不应超过6°/s。
前庭功能检查法
1.诊室初步检查项目
(1)自发性眼震:嘱被试者平视前方45~60cm处检查者示指,并随之左、右、上、下移动,示指偏离中心不超过40°。
若有眼震,记录其类型、方向、持续时间、有否疲劳现象。
配戴Frenzel镜检查,可提高眼震检出率。
(2)错定物位或偏指试验:受试者端坐,向前伸出前臂及示指,触检查者之示指,然后指自己鼻尖,先睁眼后闭眼操作并重复多次,记录动作之准确性及偏斜侧别。
(3)闭目难立或Romberg试验:受试者闭目直立,两脚靠拢,观察躯体平稳程度迷路及小脑病变出现自发性倾倒,记录倾倒之方向。
(4)原地踏步试验:诊室地面画直径0.5~1m之同心圈,每30°画一直线,将圆周分12等分,受试者闭目直立中心踏50~100步,观察移动距离及偏转角度。
(5)冷热试验:
①冰水试验法:患者平卧,头抬起30°(检查水平半规管),在20s内将5ml冰水注入患者一侧耳内。
正常者,约20~40s后即出现向对侧水平型眼震,持续100~150s.5min后以同法灌注对侧耳道。
分别记录眼震持续时间、类型、
方向、幅度、频率及伴发的其他症状。
若注水5min后仍不出现眼震等反应,将注入的冰水量增加至10~20ml,方出现反应者,表示前庭功能减退。
如注入40ml仍无反应,则表示前庭功能丧失;
②冷热水试验(Hallpike)法:患者体位与冰水灌注法相同。
用与正常体温相差7℃的水(即30℃和44℃),灌入一侧耳内,储水吊桶高出头位60~
70cm,注管口径为4mm,在40s内流完250~500ml后,即停止注水,观察反应,先冷水后热水,间隔5min交替试验。
记录自灌水开始至眼震停止的时间。
正常者为2min左右。
记录方法如图21-1-l.
检查结果分析:在正常人,左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与右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基本相等。
如差别大于40s,提示总时值较小的一侧有半规管轻瘫现象。
正常人向右眼震的总时值应与向左眼震的总时值基本相等,若差别大于40s,表示眼震有向总时值较大一侧的优势偏向。
(6)瘘管试验:利用鼓气耳镜的橡皮球增减外耳道内压力,观察有无眼震发生。
有瘘管存在时,常发生眼震,即为瘘管试验阳性。
分别记录增压、减压时眼震方向。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正常值:冷水试验反应时间为2min,热水为lmin40s。
2.前庭功能实验室检查前庭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单项检查很难判断其功能,故可进行眼震电图(ENG)和姿势图(posturogram)检查,经系统检查后综合判断前庭功能状态。
【眼震电图(ENG)】
1.ENG的原理眼球为一双极性球体,角网膜构成一电位差,眼球移动所产生电压变化很小,每l°约20μV,经放大后以图形方式记录即眼震电图。
2.检查条件及受试者准备
(1)检查在暗室睁眼、或半暗室戴眼罩进行。
(2)试验过程中连续进行心算。
(3)检查前48h禁服神经镇静或兴奋剂,禁饮酒精类饮料。
(4)受试者眼周皮肤脱脂,装Ag/Agcl园盘电极,皮肤电阻小于5000Ω。
3.检查项目
(1)扫视试验又称定标试验(saccadetest):为测试小脑和脑干功能,同时为眼震慢相速度定标。
检查时眼要从一个注视点快速移到另一注视点,使运动的物象准确地落于黄斑部,眼动幅度定标一般是眼动10°描笔偏移10mm,即眼动1°笔偏移lmm.小脑病变时,眼球动作过度或欠冲,称视辨距不良;脑干病变时,扫视潜伏期延长,眼速减慢;正常人和前庭周围性病变,为规则之方形波,脑干、小脑病变可出现视测距障碍。
(2)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nystagmus):受试者取坐位平视前方,睁眼及闭眼各记录30s,若有眼震再向左、右方各凝视想象中目标30s,观察自发眼震增强或减弱,闭眼后眼震增强为周围性病变、减弱为中枢病变。
(3)凝视试验(GazeTest):受试者端坐,先正视前方,后凝视右、左、上、下各30°之视标,注视15~20s,正常及周围病变无凝视眼震;桥小脑角肿瘤可出现凝视眼震。
当眼球向外凝视超过45°时,约50%正常人出现生理性眼震;服巴比妥类药物可引起凝视眼震。
(4)平稳跟踪试验(smoothpursuittest):令受试者固视0.5Hz左右移动的视标,移动幅度约为20°,速度不超过40°~50°/s,描记下眼球运动的轨迹,可分为四种图形(见图21-1-5),I、Ⅱ型为正常或周围病变,Ⅲ、Ⅳ型为中枢病变。
(5)视动性试验(optokinetienystagmus):检查视动系统功能状态而诱发视动性眼震的装置,大致可分转鼓、转笼和光条投影三类,诱发的视动眼震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为生理性眼反射,其慢相由跟踪系统完成,其快相为大脑皮层的矫正反射,由扫视系统完成。
如出现不对称,表示中枢病变;周围性病变一般不影响视动性眼震。
(6)位置性眼震(positionalnystagmus):在不同体位下诱发之眼震称位置性眼震。
常规采用5种头位进行检查,每个头位记录30s,注意头与躯体一起变位,避免加速度及颈性眼震的出现。
凡数个头位出现方向一致或不一致大于3°/s的眼震均为病理性,可由前庭周围或中枢疾患引起。
(7)旋转试验(rotationaltest):头前倾30°,以l~4°/s角加速度旋转,记录旋转中眼震,其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同,至90°/s恒速转动到眼震消失后立即停转,眼震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测定慢相角速度(SPV),计算左右不对称比值,即优势方向(DP),〉15%者判为异常。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8)摆动旋转试验(pendularrotationtest):用摆动椅检查,摆动幅度为90°,周期4s~20s,正常人眼震方向与转椅方向一致,DP不超过15%,DP向SPV较大侧,其结果与旋转试验一样为双耳前庭功能之综合反应。
(9)冷热试验(calorictest):此法可分别评定一侧半规管功能,Hallpike 法为公认的基本方法,受试者平卧,头抬高30°,按一定顺序向外耳道内注入44℃或30℃水200ml,记录每一次眼震的潜伏期、方向、频率、幅度和SPV,取眼震高潮期的波形记算SPV.按Jongkee公式进行半规管麻痹(CP)值及优势方向(DP)值的计算。
(10)固视抑制失败试验(failureoffixatlonsuppressiontest):与冷热试验同时进行,在冷热试验反应高潮期。
令受试者注视前方红灯,正常人及周围病变者眼震减弱或消失;中枢病变者眼震不被视觉抑制或反而增强,称固视失败,是鉴别中枢或周围病变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