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会计标准变革历程

  • 格式:pdf
  • 大小:206.1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1期2013年1月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4No.1

Jan.2013中国经济发展与会计标准变革历程研究

张先治,贾兴飞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会计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却鲜有提及,该领域的研究亟需拓展。文章在论述会计两大职能的联动作用以及双重属性的基础上,指出经济发展决定会计标准变革、会计标准变革服务经济发展;通过对建国以来会计标准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历程的剖析,验证了两者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充分关注会计变革的宏观影响,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会计标准变革方向,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会计标准变革;经济发展;动态演进;宏观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2X(2013)01-0040-05

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3.01.011

会计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微观世界的研究对象。提起会计,人们便不由自主地将其置于企业研究框架之中。然而,会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此。毛伯林、肖德愚对会计与经济具有“血缘”关系的论述将会计的研究视角提升至宏观世界[1];郭道扬认为会计服务宏观经济是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2];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以事实警醒人们关注会计变革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尽管人们开始意识到会计与经济的联系之密、融合之深,但是大多数学者在论述会计标准变革与经济发展关系时,往往是“一言以概之”,缺乏细致深入的理论分析;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会计变革、会计变革又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两者的动态演进过程也极少被提及。本文以此为立足点,深入探讨会计标准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各个阶段的互动演进。

一、会计标准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正如改造世界需要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一样,控制需要反映为基础,反映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也可以称之为会计反映和会计控制)这两大会计职能同样具有这种辩证关系。

首先,会计控制规定了会计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会计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反映多少、如何反映,总是由会计控制的需要决定。

其次,会计控制为会计反映的发展提供动力。会计控制要求和目标的变化为会计反映提出了新议题,推动会计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展,以更有效地满足控制需求。再次,会计反映的目的是会计控制。会计反映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基于各种各样的会计控制目的不断发展演化。最后,会计控制是检验会计反映效果的标准。会计反映本身无法检验其好坏优劣,而是由基于会计反映进行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决定的。

“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为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马克思的这段话科学的论证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反映和会计控制是动态演进的而非静止不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反映出不同的内容,并发挥着不同力

*收稿日期:2012-11-07

作者简介:张先治(1957—),男,辽宁瓦房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会计报告应用、公司理财与管理控制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1401031);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1DJL045);东北财经大学会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102)

度、不同方式的控制作用。

会计反映和会计控制还表明了会计的双重属性。会计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认知和呈现,代表了其具有自然属性。自然属性表明了会计的技术性,只有承认会计的技术性才能借鉴国际经验为我所用,国内外会计准则的趋同和等效才有据可依。会计控制则是通过会计反映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以符合人们的主观需求,代表其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表明了会计的社会性,注重会计的社会性才不至于照搬照抄,而是应该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会计标准体系。

享德里克森教授指出,经济环境对会计变革有着直接的影响;“管理活动论”则侧重会计对环境的反作用,认为会计是服务特定经济环境的管理活动。阎德玉、吴贤虎论证了经济发展与会计变革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可见,经济发展决定了会计标准变革的方向,会计不断完善以持续顺应经济发展。回顾60年来中国会计标准的变迁,从服务于计划经济的会计制度,到服务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会计制度,再到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准则,中国的会计标准体系建设也确实书写了一本会计标准变革与经济发展互利共进的风雨变迁录。如图1所示。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会计标准变革与经济发展(1949—1978)

建国伊始,中国经济可谓千疮百孔、发展滞后,争取财政经济根本好转成为经济改革的重心,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环境主要有如下特征: 1.中国主要学习苏联的经管体制,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统一的经济管理,急需建立与之适应的统一的经管制度。2.统一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也引发了中央、地方、部门三者之间的不协调,客观上要求经营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变革。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为当时会计制度的发展指引航向。新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集中、统一的会计制度为之服务与旧中国分散、落后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其需求的矛盾成为中国会计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满足统一管理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制度需从之前的“各自为政”向新中国的“上下一致”转变。这一时期会计改革首先是通过引进苏联的会计理论与模式,建立中国的会计制度。其后,经管领域开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中央、地方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下放管理权限”的要求下得以调整,企业会计制度也开始“彻底放权、大力简化”。

会计制度不断变革以服务国家统一管理。1952年,财政部正式颁发了《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和《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暂行办法》。随后又设计了22种会计报表,制定了6大行业会计制度,以加快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框架。在1952至1953年间,财政部又先后发布了《国营企业统一登记会计簿籍填制会计凭证办法》、《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核算规程》等会计制度,对会计呈报、成本核算等问题予以系统规定。从而构成了中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的雏型,为建国初期统一经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前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如会计制度生搬硬套、会计程序冗余繁琐等,这一时期的经济形势决定了以“放权、简化”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改革。但由于经济上“左”的错误和“大跃进”的影响,放权、简化演变成放任、废除,会计改革的偏离使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会计秩序受到严重破坏,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随着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

·

14

·

张先治,等.中国经济发展与会计标准变革历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