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分析

一、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全国总人口:116001万;1990年全国0—14岁人口:32120万,在这个年龄段每年有人口2141万;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全国总人口:129533万人,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2000年全国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在这个年龄段每年有人口1932万;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2010年全国0-14岁人口为22246万人,在这个年龄段每年有人口1483万;

2010年全国死亡人口约1000万。

依据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出2010年各年龄段数据如下:

0-14岁的人口为22246万人,这个年龄段(96-2010年出生的)每年有1483万;

15-29岁的人口为30615万人,在这个年龄段(81-95年)每年有2041万;

30-44岁的人口为28425万人,在这个年龄段(66-80年)每年有1895万;

45-59岁的人口为34922万人,在这个年龄段(51-65年)每年有2328万;

60-64岁的人口为5882万人,在这个年龄段(46-50年)每年有1176万;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883万人。

从以上数据清楚地可以看出几个重要的信息:

1. 2010年全国0-14岁人口比1990年全国0-14岁人口少了9874万,为30.74%,下降幅度相当之大。

2. 中国的年度人口峰值最高是50年代和60年代;第二个峰值是80年代,但这个峰值是由第一个峰值的下一代引起的。

3. 从90年代后开始的独一代(极少数独二代),引起了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二、对未来中国人口的预测

1. 未来中国每年度的死亡人口将增加,10年内由现在的1000万,每年慢步增加到2025年的1500万左右,10-15年是快速增加期,从2026年开始,达到峰值,每年死亡约2000-2400万,直到2040年;从2041年到2065年稳定到2000万左右;从2066年开始下降。

2. 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将慢步减少,未来15年中国主要的育龄妇女是2000年人普时0-14岁的和少量90年和2010年人普时0-14岁的。若以2000年为主,则这个年龄段每年为1932万人,按116:100,有女性8944万,按1.4的总和生育率,每年出生1252万。

3. 5年后(2016年),中国的死亡率将达到1200万左右,中国人口会零增长;估计7-8年后(2018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一经开始,将不可逆转,不管你是放开计生,还是鼓励生育。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可生育女性已不足800万了,就算每人生2个也赶不上每年的死亡人口。

4.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2011-2015年,每年净增500-100万,到2015年达到峰值13.6亿;从2017年开始负增长,因出生人口不足1000万,2018-2025年每年净减少200-600万左右,到2025年约为13.2亿;从2026年开始,因死亡人数大幅增加(每年死约2000万,出生不足1000万),人口处于快速减少期,长达40年,直至2065年,中国人口约降为9亿(前题是放开生育,若不放开,将少于9亿);从2066年开始,人口减少放慢并处于向平衡接近,时间则取决于那时中国人的生育愿望及go-vern-ment的鼓励力度。

以上是以数据说话,不带观点。下面我要说点本人的观点:

1. 有官员说过中国人口会到15亿、16亿,这么重要的国家战略,经过计算没有?最近有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官员说:“中国人口到2032年达到零增长”;2032年每年死亡约2000万,现在0-14岁人那时是生育的主力,每年只有1483万,按118:100,只有女性680万,按1.4的总和出生率,只能出生952万,每年净减1000多万,这是死数字。信口开河,误导国人,应当负法律责任。

2.大家知道,上游下了暴雨,下游就会涨洪水;上游不下雨,干旱了,下游的洪水可能还

在泛滥成灾,这是延期效应。人口的生育、发展、消亡跟这是一个道理。现在表面看我国人口很多,在泛滥成灾,实际上在上游已经干旱了,当洪峰过后,将是整个流域的干旱,再要恢复,很难了。人口政策应有预见性。醒醒吧,我的国人。

3. 不要以为不搞计生,妇女**就会大生特生,那是老黄历了,据调查,只有10%的愿意生3个,50%的愿生2个,25%只愿生一个,5%不愿生,10%不能生,这样算来,既便不搞计生,总和出生率也到不了1.8,中国的总人口将持续下降,永远也到不了14亿。

4. 70、80、90后的人将是压力最大的一代,他们将担负不计划生育和只生一胎产生的双重后果。

5. 一点建议:希望国家决策层请大学的数学系依据第4、5、6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未来人口进行精确预测,这样可得出一个没有偏见的人口数据。

6.关于本次人口普查真实性的一点看法:本次人普大陆人口是13.4亿,本人认为实际人口只有少;道理很简单,中国是个高度户口管理的国家,而小孩子不上户口对上学等都将产生影响,不是很特别的情况,是没有不上户口的;现在流动人口是如此之大(2.2亿),重报是多于漏报的。

2014年中国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分析

2014年中国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 此外〃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 2003-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如〃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关报告: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 从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育的特殊因素影响。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因素。从理论上来讲〃人口转变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渐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的过程。 一般来说〃按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不同〃可以把人口转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第二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从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来看〃人口转变的起点一般是高位均衡阶段〃而终点则是低位均衡阶段。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口转变进入低位均衡阶段时就表明人口转变基本完成〃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开始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从死亡率看〃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在建国以后开始逐渐下降〃1949

江西省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 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rtyuiopas 江西省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 班级:14级工商管理 学号:1412021036 姓名:罗敏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教育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口正在实现着两个转变:一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和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转变;二是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根据统计资料,中国当前的出生率、增长率以及综合生育率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明显低于亚洲水平、发展中国家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经过30 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由于人口发展所具有的惯性作用,以及与低生育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等原因,人口问题仍旧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江西平稳度过人口增长“惯性”引发的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发展转为低增长,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人口数量江西省变化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4年04月09日10:41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徐光瑞韩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首先,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 2012年,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0040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4.1%,较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714万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比重较2011年上升0.3个百分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多。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403万人,年均增加1262.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1.5%增加到2012年的74.1%,年均增加0.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 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1%,低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2002-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 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显示,1982-201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62.6%下降至34.2%。但是,总抚养比近两年持续增长,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34.4%和34.9%,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细分抚养比显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1982年的54.6%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22.2%,而同时老年抚养比从8.0%上升至12.7%。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

中国老年人口情况分析

老年人口情况分析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五大特点: 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 我国老龄人口决定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 高龄化趋势显著。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 “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 关于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代同堂”式居住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妻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城乡老龄化人口差异被填平,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降低。人口流动已经填平了城乡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乡村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8.1%,已经高于镇6.0%和城市6.7%的水平。

1 中国老年人口现状 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未来20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最高年份将增加1400多万。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13.7%上升到2053年的34.8%。 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 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实证分析 指导教师:李南成教授 作者(以学号排序)及分工 2004级金融工程2班邓志强40421066 文献综述 2004级金融工程2班孙瑞琪40421080 论文撰写 2004级金融工程2班吴雍40421086 数据收集 2004级金融工程2班肖玲40421087 模型建立与求解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样本数据,建立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得出了: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继续增加的趋势明显,应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增长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人口数量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城乡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也有较大影响,且农村人口比例的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增加具有正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数量 计划生育 增长趋势 一、选题背景及目的 截止2006年度,我国人口总量已由1982年末的10.3亿增加到130756万人[1] ,同时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口统计中,瞒报率可能高于1.81%[2],中国实际人口数量可能已达到13.5亿,人口膨胀问题严重。 有效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模型,作出精确的预报,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然而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限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 1982年9月1日,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二十几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5.89%, 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同时我国老龄化水平已由1983年末的4.441%上升到了9.050%,在这种情况下,应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社会各届分歧日益增大。 本文采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20余年的样本数据,以求建立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决定机制,探讨现阶段我国是否应该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二、文献综述 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马尔萨斯(Malthus ,1766-1843)调查了英国一百多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得出了人口增长率不变的假设,并据此建立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3];同时,马尔萨斯首次把经济因素对生育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视为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提出了古典的动态人口经济增长模型,基于上述成果,马尔萨斯成为了人口理论的奠基人,在这一模型中, 马尔萨斯忽略了相对价格的作用, 假定父母对子女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常规”递增函数。马尔萨斯预见, 各国经 [1] 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 [2] 1.81%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事后抽样调查所得出的漏报率 [3] 记t 时刻的人口为()x t ,假设人口增长率为常数r ,将()x t 视为连续、可微函数, 记初始时刻(t =0)的人口为0x ,则0()rt x t x e

中国人口分析

1 中国人口现状 1.1 计划生育国策的出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人口数量已高达13忆,人口问题一度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关键因素。为了减小人口问题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 产生的阻碍作用,我国这些年来一直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家只生一个孩子。 1.2 人口问题初步显现 过去的中国坚持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个体都以家庭人口兴旺为荣,加之国家也一直 鼓励生育,所以尽管当时的医疗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人口死亡率极高,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总人口数量还是呈现出爆炸式地增长。然而建国以来,考虑到快速提升我国的国 际地位,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国家开始限制生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 开始发生转变,人人准求高质量的生活,家庭模式流行“四二一”组合。 1.3 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 现在我国的人口增长方式进化成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的状态,且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大大降低。这一举措的实施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对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我国的国际地位也突飞猛进,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观察,中国人口逐渐表现出老龄化的现象,这将再一次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我国的 人口进行分析,借助抽象模型的建立,以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人口政策。 2 我国人口模型分析 2.1 人口灰色增量模型分析 人口灰色增量模型比较适用于年限较短的人口模型分析,长序列时也可酌情使用,但 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精确值,对于较短年限的人口预测分析可采用下面的公式:普通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t+1)=-17143.853*exp(-0.05244452*t)+ (18100.853),t=1,2,3... 新初值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k)=-13898.853*exp(-0.05244452*(k-n))+ (18100.853),k=1,2,3... 离散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k+1)=0.9628X1(k)+900.1719,k=1,2,3...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人口数量及结构预测模型

基于Leslie矩阵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探讨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着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人口问题也是我国的根本 问题,可是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却出现老龄化严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不良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针对近几年的人口数据做出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特别是自从2002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一定的降低,为了考虑其以后的人口发展情况,我们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对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一定的预测,并评价其合理性。 从种群的方面出发,在种群的Leslie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将整个中国的年龄按阶段分成20组,通过Leslie矩阵建立起他们的相关关系,我们以最近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控制5年内总生育率的倍数来控制每个夫妇所生孩子的个数,通过多次迭代求解,最终可得到:若我国严格采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每个夫妇仅生一个孩子,则50年后我国的人口将为5亿左右,可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 为了提出新的政策,我们通过改变其倍数关系来改变其人口的结构,我们发现当生育率为原总和生育率的倍数为1.8左右,也即每个夫妇大约生2个孩子时,从人口数量来看,50年后我国的人数将在10亿左右;而从人口的结构来看,男女比例也接近于1,老少比也比较合适。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结果。关于放宽二胎政策的时间,我们通过探索两个不同总和生育率的相关人口变化情况下,发现在2015年对计划生育进行改变,其改变的内容为:在控制人口数量为10亿情况下,在最近50年里,可以对二胎政策给予一定的放宽。 在模型的检验中,在现行总和生育率与原总和生育率的倍数为1.8时,我们通过增大或减小其值时,其效果都不是往老龄化方向发展就是往人口数量急剧上升的方向发展,所以,

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数量

and flag Area (km2)(1 July 2002 est.) Population density (per km2) Capital ?land (within Finland) Albania Andorra Armenia Austria Azerbaijan l[?] Belarus Belgium Bosnia and Herzegovina Bulgaria Croatia Cyprus e[?] Czech Republic Denmark Estonia Faroe Islands (Denmark) Finland France h[?] Georgia m[?] Germany Gibraltar (UK) Greece Greenland (Denmark) Guernsey d[?] Hungary Iceland Ireland

Isle of Man d[?] Italy Jersey d[?] Latvia Liechtenstein Lithuania Luxembourg Republic of Macedonia Malta Moldova b[?] Monaco Montenegro Netherlands i[?] Norway Poland Portugal f[?] Romania Russia c[?] San Marino Serbia g[?] Slovakia Slovenia Spain Svalbard and Jan Sweden Switzerland Turkey n[?] Ukraine United Kingdom Vatican City

人口数量及结构预测模型

人口数量及结构预测模型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基于Leslie矩阵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探讨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着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人口问题也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可是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却出现老龄化严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不良现象。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针对近几年的人口数据做出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特别是自从2002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一定的降低,为了考虑其以后的人口发展情况,我们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对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一定的预测,并评价其合理性。 从种群的方面出发,在种群的Leslie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将整个中国的年龄按阶段分成20组,通过Leslie矩阵建立起他们的相关关系,我们以最近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控制5年内总生育率的倍数来控制每个夫妇所生孩子的个数,通过多次迭代求解,最终可得到:若我国严格采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每个夫妇仅生一个孩子,则50年后我国的人口将为5亿左右,可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 为了提出新的政策,我们通过改变其倍数关系来改变其人口的结构,我们发现当生育率为原总和生育率的倍数为左右,也即每个夫妇大约生2个孩子时,从人口数量来看,50年后我国的人数将在10亿左右;而从人口的结构来看,男女比例也接近于1,老少比也比较合适。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结果。关于放宽二胎政策的时间,我们通过探索两个不同总和生育率的相关人口变化情况下,发现在2015年对计划生育进行改变,其改变的内容为:在控制人口数量为10亿情况下,在最近50年里,可以对二胎政策给予一定的放宽。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影响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专业统计实务 学生姓名孙学涛 班级学号Z12160352 指导教师黄犚 指导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 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孙学涛 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问题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分配间的关系日趋明显。中国作为拥有者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的不健康正默默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依据目前中国人口结构的现状分析人口结构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会很有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搜集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人口结构变化对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加以处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环境 1.2选题的目的 1.3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1人口结构的概念 2.2人口结构变化的变量分析 2.2.1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分析 2.2.2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分析 2.3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3.1人均GDP年增长率的数据分析 第三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3.1建立分析模型 3.2参数估计 3.3模型统计检验 3.3.1拟合优度检验 3.3.2 F检验 3.3.3本章小结 第四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4.2政策建议

未来人口情况预测与危机分析

未来人口情况预测与危机分析 2012年6月

1、预测的基础数据 (1) 每年新出生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人口统计数据列出1954-2000年现存人口数,2001-2010年人口数由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得出,男女比例预估为118:100。其中:1991年至2000年的新出生人口数据按年统计的结果与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相差较大,但是根据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按年统计的出生数是准确的。

(2)各年龄组数据 根据表1中数据进行统计,得出0-59岁年龄区间,每五年为一个样本空间的数据,60-65岁年龄组可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来,65岁以上年龄组数据可根据全国2008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来。

表2:2010年各年龄组人数 (3)预测用育龄妇女人数 为了预测方便,把把每个孕妇自己的生育年龄进行平均折算,如果生两个孩子,就把两次的生育年龄进行平均。这样的平均生育年龄基本落在20-35岁之间。考虑人口男女比例失调,因此,预测需要2010年时0-29周岁各年龄组女性的数据如表3。 2、预测用模型 (1)人口出生模型 考虑到孕妇平均生育年龄,我们选取20-24岁期间30%生育,25-29期间50%生育,30-34期间20%生育,选取当时的总和生育率进行计算,当总和生育率在1.5以下时,一胎率较高,并且头胎生育年龄较早,所有孕妇平均生育年龄在25岁。当总和生育率大于1.5时,二胎比较多,自然平均生育年龄将增大,平均生育年龄将达到27岁。生育年龄对人口总数影响比较大,例如:20-25起生育两个孩子,与40-45岁去见生育两个孩子对人口总数影响差异巨大,因此,为了修正生育年龄对人口预测的影响及预测方便,本文选取25岁作为一个世代交替计算周期,当总和生育率大于1.5时候,需要以1.08为系数进行调整。 N0-4=(30%*N20-24 +50%*N25-39+20*N30-34) *R1/R2/(1+R3)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探讨 人口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来说,是多个方面的原因构成的,这里主要的原因就表现在了我国人口数量受到了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有就是医疗卫生情况也是人口数量发展和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分析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够看到人口数量影响的主要原因、决定性原因还能够看到我国人口数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协调和解决的矛盾所在。 一、现代社会人的传统观念是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中国人而言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深重,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就是多子多福,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个家庭里面的孩子越多,这个家庭的未来就会发展的更好,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就有多养育子女的观念,这种观念不仅仅影响到了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黎民百姓,而且也影响到了现代的中国人,现代的中国人始终都认为这种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的非常正确的理念。这种思想观念往往就是导致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婚育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在。从目前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来看,人们的思想往往还没有能够充分的转变,这种观念还将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伴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看出,当人们淡化这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劳动力的作用在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所占据的位置是非常巨大的,农民则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劳动力来进行劳动,这样开展劳动往往就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相反如果人口的数量相对较少,在进行农耕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占据一定的优势,这种不能够占据的优势往往就是人们转变生育观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到了现代社会,由于这种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也还在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要想要这种观念的转变,就必须要努力提升和完善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农业为主向着以工业为主的方向转变,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 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人口数量增长与变化的基础 人口数量的增长往往是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好与坏是分不开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盛世年代都是人口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经济的繁荣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解决好自身温饱的情况下,更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人口来去消费这些社会的资源,消费社会资源最好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就是能够拥有更多的人口,所以说人口的发展就成为了人们进行社会物质财富消费的最佳方式。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看,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社会从相对落后转向相对文明来说,这种社会转型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上面,人们则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自身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过程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这样就会影响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以发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口量增长与变化是有着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也就是说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口数量增长与减少的一个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往往表现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完善,这样的话就成为了人口数量增长与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人口数量影响的重要因素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的隐形福利,往往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的人口数量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了医疗卫生做的好,就能够给这个国家的公民一个健康生活的医疗保障,保障这个国家的人们能够享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的增减来说,医疗卫生事业办的好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反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就不能够给人们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卫生保障,就不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的体魄。人口数量的增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受制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上面,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可以说,这两者之间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效果。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可以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势必会成为我国人口数量增减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发达起来,我国公民的生命长度得到了有效的延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就能够影响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是多个方面所造成的,究其主要的原因来看,就可以发现最重要的就是三个方面,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状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是人口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作用,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所带动和引起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往往也促进了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这样就可以看到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往往就能够有效地延长人口的寿命,人口健康指数提升同样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就是这三个主要的原因在其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春生.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疗档案管理浅见[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05期. [2]陆洋.浅谈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现代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21期. [3]徐本英.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05期. [4]贺楠.大连中山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社区化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秦兴建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300 【摘要】对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分析尽管不同的学科给出了不同的因素,总体上来说,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了,人们的传统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医疗卫生情况这三个重要的方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对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的人口数量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口数量影响因素分析 402Ec on om ic Vis ion2014.3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一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人口数量及结构预测模型

人口数量及结构预测模 型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基于Leslie矩阵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探讨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着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人口问题也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可是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却出现老龄化严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不良现象。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针对近几年的人口数据做出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特别是自从2002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一定的降低,为了考虑其以后的人口发展情况,我们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对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一定的预测,并评价其合理性。 从种群的方面出发,在种群的Leslie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将整个中国的年龄按阶段分成20组,通过Leslie矩阵建立起他们的相关关系,我们以最近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控制5年内总生育率的倍数来控制每个夫妇所生孩子的个数,通过多次迭代求解,最终可得到:若我国严格采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每个夫妇仅生一个孩子,则50年后我国的人口将为5亿左右,可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 为了提出新的政策,我们通过改变其倍数关系来改变其人口的结构,我们发现当生育率为原总和生育率的倍数为左右,也即每个夫妇大约生2个孩子时,从人口数量来看,50年后我国的人数将在10亿左右;而从人口的结构来看,男女比例也接近于1,老少比也比较合适。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结果。关于放宽二胎政策的时间,我们通过探索两个不同总和生育率的相关人口变化情况下,发现在2015年对计划生育进行改变,其改变的内容为:在控制人口数量为10亿情况下,在最近50年里,可以对二胎政策给予一定的放宽。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数量变化的数学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数量变化的数学分析 05级法学院本科一班周峻峰 05201037 城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非农产业及其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渐聚集到城镇,从而使城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增大,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城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实现城镇化的数量增长;二是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等城镇文明在农村地域的扩散,生产要素的聚集,经济结构的演进,从而实现城镇化的质量提高。无论是人口的数量增长,还是人口生活水平的质量提高,都与人口的彻底转移相关,可见,实现人口转移构成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实现人口最终由农村转移到城镇。 然而,本课题着重从已学的仅有的大学文科数学知识,从数理统计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从一个数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个变化背后的现象,并对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进行展望。以下是我从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科技司搜到的全国历年按照城乡划分的人口数,我将对这些数据作简单的数学分析。 全国历年按城乡划分的人口数(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科技统计司)单位:万人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变化的一些基本特点: 第一:从总体上说,我国人口数的总量在不断上升,年均0.94%。与此同时,城镇人口数也在不断上升,年均8%,速度十分快。这表明了中国以较快的步伐加紧自己的城镇化建设。但是,乡村人口在1993年以后却呈现下降趋势。 第二,城乡人口比例在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17:83到2003年的36:64。 第三,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以乡村人口为主的国家,2003年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9%。 下表是我根据上表统计出来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