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2、欣赏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3、林冲性格的转变的过程。
课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和施耐庵2、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学时重点: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学时难点: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水浒》,说到108条好汉,《好汉歌》无疑是好汉们共性最好的诠释。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是忍了又忍,忍无可忍才出手。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一位悲情英雄——林冲。
看看他可以隐忍到什么程度,最终为何落草为冦?二、介绍《水浒传》及施耐庵1、文学地位:《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2、创作过程: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3、历史背景: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等奖一、引言林教头在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中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荣获一等奖实至名归。
本文旨在对此教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展示该教案的优秀之处。
二、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风雪山神庙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其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2.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学习并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2 教学内容•神庙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风雪山的特点及其对神庙设计的影响;•实验室安全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三、教案详解3.1 激发学生兴趣在教案的开头,林教头通过一段精心设计的视频引入,让学生对风雪山的神秘之处产生浓厚兴趣。
3.2 了解风雪山的特点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了解风雪山的海拔高度、气候条件以及对建筑物的影响。
3.3 分组设计神庙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座适应风雪山环境的神庙。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神庙的结构、材料选择以及抗风雪的能力。
3.4 实验室实践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风雪模拟实验,测试各自设计的神庙的韧性和抗风雪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展望4.1 教学评价林教头的风雪山神庙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生们通过探究式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4.2 教学展望该教案可以进一步拓展,例如引入更多创新元素和科技手段,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五、结语林教头的风雪山神庙教案一等奖实至名归。
通过本文对教案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教案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
期待林教头今后能够继续在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林教头人物形象的悲剧性,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形象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参考资料: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评论、分析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总结林教头的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以林教头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选择一部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自主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成书过程故事原形:北宋末年宣和年间爆发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规模虽然不太大,但一度声势很盛,后来却接受了"招安",也就是向官方投降,而宋江等人也最终被杀害。
起义社会原因:《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农民起义的原因在这里得到了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那就是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特别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造成了"官逼民反"。
黑暗腐朽体现:小说中具体描写的"四贼":高俅、蔡京、童贯、杨戬。
在其下面,有一大批贪官污吏,如梁中书、蔡九知府、慕荣知府、贺太守等。
再往下则是地方上的土豪恶霸,如西门庆、毛太公之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象征手法和寓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2)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剖析象征手法和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3. 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多媒体:故事封面、插图、相关视频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析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分析并欣赏古典小说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人物性格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研究法,探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异同。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关注,培养学生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文阅读。
选取文本中的重要段落和精彩描写进行细读和分析。
2.2 教学重点人物性格的刻画: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化。
叙事手法的研究: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叙述视角展现故事。
象征意义的解读:理解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元素。
2.3 教学难点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掌握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结构。
文学批评的方法应用:学会使用批评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水浒传》的简介,激发学生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兴趣。
提问:“你听说过林冲这个人物吗?你知道他在《水浒传》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吗?”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文,标记重要内容和疑难问题。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困惑。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中的冲突。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准备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3.4 课堂分享每组学生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林冲性格和故事冲突的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和深入探讨。
3.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内容;(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义感;(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2)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深入理解;(2)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作品,感受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等;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启发,深化对作品的理解;3. 分析讲解:教师对作品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寓意;4. 对比分析:将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作品,感受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等;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启发,深化对作品的理解;4. 分析讲解:教师对作品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寓意;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感悟;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请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 请学生谈谈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感悟;4. 请学生对比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差异,谈谈自己的看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共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及“官逼民反”的主题。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说说《水浒》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四大经典之一的英雄传奇——《水浒传》。
说起《水浒传》,我想很多同学都读过小说,即使没有读过小说,很多同学也看过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电视剧,那也一定听过其中的好汉故事。
哪位同学可以来给大家讲一讲?1、学生讲述《水浒传》的故事。
2、作者施耐庵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道美轮美奂、肝胆相照的英雄画卷。
如革命性最强,反抗性最烈,淳朴真诚而又鲁莽憨直的“黑旋风”李逵;疾恶如仇,锄强扶弱,粗而不蛮,勇而有智的“花和尚”鲁智深;心雄胆大,勇猛刚烈、果敢沉着,富于传奇色彩的打虎英雄武松;耿直刚正,顽强坚韧,忍狠兼具,被逼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智多星”吴用。
小说歌颂了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歌颂了他们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的可贵品格,歌颂了他们勇武阳刚、豪壮威猛的英雄本色。
3、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水浒》描写了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PPT)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传统武侠小说的基本特点;2.掌握能够运用所学武术知识在实践中的技能;3.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武侠小说的基本要素;2.熟练掌握所学武术技巧;3.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将所学武术技能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武侠小说,并问学生对武侠小说的了解程度。
2. 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武侠小说的基本特点和技能,例如:1.武侠小说中的士兵在战斗中需要运用各种武术技巧;2.武侠小说中的文人善于策划,善于智斗;3.武侠小说中的情节曲折多变,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料、传统道具等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对武侠小说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3. 实践掌握1.运用所学武术技巧进行练习和表演;2.将所学技能运用于实际情境中,例如:探索神庙、解决神庙中的谜题等;3.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4.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提供学习资料供学生观看。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为学生提供为以后深入了解武侠小说提供启示和切入点。
五、课堂评估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评估:1.学生表演和角色扮演成果的评估;2.小组合作的评估;3.技能测试、问答测试等。
六、延伸拓展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武侠小说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以及安排一些与武侠小说有关的活动,例如学生的写作作业。
这可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武侠小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武侠小说的基本特点和技能,并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和增强的地方,例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度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2、欣赏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3、林冲性格的转变的过程。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和施耐庵 2、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学时重点: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学时难点 :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水浒》,说到108条好汉,《好汉歌》无疑是好汉们共性最好的诠释。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是忍了又忍,忍无可忍才出手。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一位悲情英雄——林冲。看看他可以隐忍到什么程度,最终为何落草为冦? 二、介绍《水浒传》及施耐庵 ? ?1、文学地位: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2、创作过程: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3、历史背景: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4、主题思想: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 5、走进施耐庵 三、前情后事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活动3【活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四、初读课文,疏通情节 提示:文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跟林冲的命运息息相关。(酒店、草料场、山神庙)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发展? 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五、鉴赏林冲性格发展变化,体会小说主旨 1、《水浒传》人物的绰号往往体现人物的性格。如“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金枪将”徐宁、“玉麒麟”卢俊义等,众所周知林冲在故事里又叫“林教头”,绰号“豹子头”。这两个称明确呼是同一个人,他们有什么区别? (“林教头”是一个表明身份的称呼。 “豹子头”,是像猎豹一样的凶猛、狠、勇敢,体现了林冲的性格。) 2、林冲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林冲知道看守草料场是什么态度? 草料场火起,想置自己于死地时,林冲是什么态度? 明确: 街头遇旧——正义感强忍让动摇 阴谋陷害——初步反抗并不坚决 到草料场——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雪夜复仇——走向反抗之路 3、是什么让林冲的性格从 “忍”到 “狠”转化的? 明确: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板书: 官逼民反 :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展开想象续写一段400-500字左右的故事
1 / 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甘肃省民乐一中 臧成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古代白话字词积累整合。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4、了解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研讨、理解作者塑造人物性格所使用的各种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2 / 7
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逼上梁山 ↑ 杀死陆虞侯 ↑ 情节 林冲接管草料场 ↑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 ↑ 林冲沧州遇旧知
六、课后思考: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 七、教学反思: 3 / 7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 二、交流鉴赏: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林冲沧州遇旧知: 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2、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 (1)、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骨肉为泥。——怒火中烧,性格也有刚烈的一方面 (2)、买把解腕尖刀……“三寻”——当迫害在眼前时,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失去警惕性,反抗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接管草料场: 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 (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放松警惕、随遇而安 (3)、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充满幻想 4、山神庙杀敌: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当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时,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4 / 7
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满于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有正义感,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2)、“逼”。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课后第二题 五、板书设计: 杀敌复仇 ┏━━━━━━逼上梁 山 ┃ (奋起反抗) 亲┃忍 闻┃无 听说陆谦到来 阴┃可 ┏━━━━┓ 谋┃忍 买刀寻敌 三五日未见消耗┃ 沧州遇旧 ┃ ┃ 自心下慢 ┃ ━━━━━┛ ┗━━━━━━━┛ (善良安分) 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 六、教学反思: 5 / 7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合作探讨: (一)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及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 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6 / 7
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其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内容,分析并讨论其作用。 例子:①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行动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怀疑,偷听及报信,引出林冲满街寻仇人的情节。 ②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反拽”好门上“锁”了,等回来一见草厅被压倒,便“探”半身去“摸”。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这就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③林冲躲进山神庙后,“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使陆虞候三人只好站在庙外说话,也使得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才促使林冲起来反抗,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④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特点。他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出条花枪”,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这才有最后“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顺理成章地进行。 ⑤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的行动却是由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看似随意,却至关重要。 三、总结全文: 四、课外作业: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时常要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请你任选一种,描写一下你自己所熟悉的一位人物。(要求:形象明确;感情真挚;300字以内。)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