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地质认识实习
- 格式:doc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2
目录第一章实习概况 (2)1.1 实习性质及时间 (2)1.2 实习内容 (2)1.3 实习经历 (3)第二章地域地质条件 (13)2.1 地层 (13)2.2 构造 (14)第三章资源 (20)第四章实习总结 (21)第一章实习概况1.1 实习性质及时间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2014.1.2到2014.1.4日进行三天的实习,在《煤矿地质学》理论课结束后,进行地质认识实习。
实习区位于太行山区,东起辉县市,西至沁阳市。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质与地层的构造与形成。
使我们对岩石与地层有了全面而感性的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1.2 实习内容一、实习交通位置(附图):实习区有焦(作)柳(州)铁路、焦太(原)铁路,矿区内有安阳城至冯营铁路专用线在待王车站与国铁接轨,构成该矿运输动脉。
公路:有焦辉、焦新、焦洛、焦济与焦郑公路,此外,已建成的焦郑、焦晋、焦济与焦温高速分别与京珠、晋太及连霍高速连通,基本实现了以焦作市为中心通往周边市县及国道的高速公路网络,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二:实习路线:路线一:焦作市-——辉县——上八里镇——鸭口村北路线二:焦作市——龙洞乡——刘庄后沟路线三:焦作市——博爱——山王庄镇——常平南2公里处三:实习任务要求•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认识实习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编写实习报告。
四、任务的完成情况:2014年1月2日完成野外实习,2014年1月6日完成实习报告编写。
1.3 实习经过路线一:辉县上八里太古代、元古代及寒武纪地质路线2014年1月2日,由市区沿焦(作)辉(县)公路经辉县上八里镇至鸭口村北辉(县)凌(川)公路边。
NO.1[位置] 过收费站约2km处,前进方向公路右侧[内容]:观察、描述太古界赞皇群岩性组成和混合岩化现象观看内容该点可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及小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
嵩山地区的地质实习报告(打印)图文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姓名:王培亮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班级:水文07-2班学号:310703030223 指导教师:郭巧玲实习名称:嵩山地质实习实习时间:____年3月目录引言 ................................................................... ...................................................................... (2)1 嵩山地区概况: ................................................................. . (3)2 区域地层与岩性: ................................................................. (5)三、构造.................................................................... .......................................................................8四、岩浆活动、 ................................................................. (13)五、地质发展史 ................................................................... . (13)六、感想和建议 ................................................................... . (14)1引言实习目的: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自然地理学》野外教学实习报告(专业必修课)专业班级:自环2014- 02班姓名:袁程学号:311405040226指导教师:郭灵辉、马守臣、郝成元2016年6 月19 日┄┄┄┄┄┄┄┄┄┄┄┄┄┄┄┄┄┄┄┄┄┄┄┄┄┄┄┄┄实习成绩: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16年7 月日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2016年6月19日~7月2日,为期一周。
2、实习地点河南省新乡市关山国家地质果园3、实习路线路线(1):景区入口--山间小路--三阳山庄(基地)路线(2):基地-崩塌奇观--天然空调--侧身峡--天柱峰--基地路线(3):基地--植被样方调查地(红石峡峡谷源头次生林)-基地路线(4):基地-盘丝洞-天柱峰--峡谷磅礴--观景台--一线天--基地路线(5):基地-红石峡-白龙瀑-三岔河-猴山-地质广场二、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实习目的自然地理学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在本专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贯彻课堂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野外工作能力,以及让学生能够联系理论来解决现实和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的问题。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2、实习任务a、认识关山地区的基本岩层、岩石及构造特征;b、认识关山地区的山地地貌类型,观察其形态并分析其原因;c、认识关山地区的山地景观与变质岩山地地貌景观的对比;d、考察地理要素,分析自然地理与人类生活和当地经济状况之间的联系;3、实习要求a、出发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b、实习路线要做好熟悉和了解;c、沿途做好实习观察和记录;d、照片拍摄和样品采集;e、互相帮助,安全第一;三、实习区概况和路线1、实习区概况关山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境内,面积约34平方公里,是一座以石柱林、红石峡、一线天为代表,山崩地裂、飞瀑流泉、清溪幽潭、云海飞渡为特色的地质地貌型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
2015锡崖沟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河南理⼯⼤学测绘与国⼟信息⼯程学院《地质学基础》野外教学实习报告(专业必修课)专业班级:⾃环2014级1401班姓名:姜国义学号:311405040117指导教师:于吉涛、聂⼩军、郝成元、马守⾂2015年 10 ⽉┄┄┄┄┄┄┄┄┄┄┄┄┄┄┄┄┄┄┄┄┄┄┄┄┄┄┄┄┄实习成绩:评语:指导⽼师签名:年⽉⽇实习时间:2015年10⽉9⽇⾄10⽉16⽇,为期⼀周。
实习⼈员:河南理⼯⼤学⾃然地理与资源环境14级全体⼈员。
实习路线:①基地→红⾊岩层(村边⼩路)→马鞍蹄(⼤峡⾕低)→基地②基地→红岩⼤峡⾕→碑林→基地③基地→瀑布→隧道→基地④基地→挂壁公路→基地实习区域概况:我们此次实习的具体地点在王莽岭景区的南端的锡崖沟景区。
锡崖沟景区位于⼭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东南,坐落于王莽岭景区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的深⾕之中,⾯积约10.6平⽅公⾥。
锡崖沟主要由⽯英砂岩,⽯英岩状的砂岩灰紫红⾊页岩,及含灰岩,泥灰质⽩云岩组成。
锡崖沟景区有较多的悬崖峭壁,该地区⼭陡沟深,地势险恶,峭壁环列。
村中有⼀南北⾛向的⼤峡⾕垂直分开,由北向南伸展,如天坑之地缝,深处可达200⼏⼗⽶,震旦纪红砂岩壁东西对应,曲折排列,窄处⼏⽶,宽处200多⽶。
马鞍蹄⼤峡⾕中有⼤部分的⽯英砂岩,沉积岩,变质岩等,有深邃的峡⾕,直⽴的峡壁,崖壁下还有⼤⽚的崩积物-破碎⽯块。
锡崖沟苍劲狂野的险峰峻岭,旷古雄壮的⼤峡⾕,安谧清幽的⽥园风光,都令⼈称奇。
然⽽,最值得称道的是锡崖沟⼈使⽤凿⼦,然后⼀凿⼦⼀凿⼦在绝壁上凿出来的⼀条挂壁公路。
锡崖沟景区⾃古⾄今经历了地槽,地台及⼤陆边缘活动带三个阶段。
其中地槽阶段经过⼀系列地质运动,形成了基本的褶皱基地,地槽阶段结束;之后长城纪开始转变为地台,沉积了盖层;之后进⼊⼤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其地质演化经历了太古界、远古界、古⽣界、中⽣界和新⽣界。
其中古⽣界中奥陶系分布较⼴,在锡崖沟⼤⾯积存在,主要由灰岩、泥灰岩和含燧⽯⽩云岩组成。
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地质实习报告最新5篇范文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地质实习报告最新1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mdash;mdash;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河南理工大学矿加认识实习报告古汉山篇一:矿加认识实习报告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认识实习报告专业:矿物加工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一、认识实习目的、意义及要求认识实习是矿物加工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实践课程,也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之间,对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科性质形成初步印象的重要实践课。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选矿工艺方法、工艺设备产生基本感性认识,形成对选矿厂的整体概念认识。
初步认识选矿厂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及操作情况。
在大学三年级我们即将全面接受专业知识,基于对专业方面知识的缺乏,学校安排了这次认识实习,为日后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我们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要方向是选矿方面,尤其是选煤。
实习的收获如何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学习。
我们应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具体要求:(1)通过专题报告、生产现场参观,了解矿山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2)了解选矿工艺流程结构、工艺设备、选矿药剂的种类和使用。
(3)了解矿山技术经济指标、产品质量要求等,形成对矿山建设和选矿厂配置的总体认识。
(4)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5)编写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概况:焦煤集团,是一个以煤炭、电力为支柱,以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电子为中坚,集轻工及第三产业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 至今已经具有112年的开采历史。
矿区地处河南省西北部,横跨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四个地市我国六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下属13个子公司、18个分公司。
其中生产矿井5个,设计能力371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380万吨/年,另有4座洗煤厂,年入洗能力400万吨。
拥有电力、冶炼、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子、轻工等多种经营专业生产厂46个。
近几年,焦煤实现了战略转折,为煤炭洗选加工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具有上百年开采历史的河南省焦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成功走出了困境,迎来广阔的前景。
目录前言 (1)实习的目的任务 (2)实习过程 (2)完成工作量统计 (3)一自然地理及地貌状况 (3)1.1 气象、水文 (3)1.2 地形与地貌 (3)二区域地层 (4)2.1地层 (4)三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5)3.1 地质构造 (5)3.2. 新构造活动 (6)3.3. 区域地震活动 (6)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7)4.1含水层组及富水性 (7)4.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8)4.3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9)4.4地下水资源状况 (9)五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0)六高新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腐蚀性 (10)6.1 含水层组划分及特征 (10)6.1.1 浅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 (10)6.1.2 中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 (10)6.1.3 深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 (11)6.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1)6.2.1 地下水补给 (11)6.2.2 地下水径流与排泄及水化学地质特征 (11)6.3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11)八结论和建议 (12)前言2012年9月3日至9月30日,我们地质工程学生进行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实习。
此次实习由资环学院王素玲、陈江峰、冯有利、潘结南、刘保民几位老师指导,实习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进行。
实习的目的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野外实际工作能力和运用所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专业课理论知识分析野外水文地质和工程地址现象。
具体包括:(1)了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操作技能和工作步骤;(2)掌握观察描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象的能力;(3)掌握整理和编录野外调查资料方法和基本技能;(4)学会编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编绘基本图件;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在焦作高新区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通过野外调查,了解调查区域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现象,然后对实习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编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编绘潜水等水位线图。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地质学基础》野外教学实习报告(专业必修课)专业班级:自环2013级- 1 班姓名李军伟学号 311305040113指导教师:于吉涛、聂小军、马守臣、王锐2014年9 月15 日┄┄┄┄┄┄┄┄┄┄┄┄┄┄┄┄┄┄┄┄┄┄┄┄┄┄┄┄┄实习成绩: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14年9月20日1.明确本次野外实习的目的、任务与要求实习目的:地质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课程,野外实习课是其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们对基本的地质现象、过程、规律有更加具体而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
野外实习不仅起到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于丰富同学们的实践知识有相当大的提高。
实习任务:其一,进行地质学野外调查方法实习,了解区域地质演化史与地层,掌握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与作用过程,鉴别沉积岩与变质岩,掌握实习区内地质构造的类型——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节理构造、断层构造等,掌握实习区内的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与相应的地质灾害等;其二、进行区域地质学基础实习,通过近距离考察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区域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特征,可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习要求:实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学基础的知识和原理,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因子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实习使学生能够对地质学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能够深刻理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地关系理论。
2.让我们了解懂得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重要性.研究对象:地质学,是一门系统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以及各层圈之间相互作用和时空演变历史的科学。
除地质学外,还有地理学、生物学、大气学、天文等学科,都从不同角度研究地球。
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某某地质勘探公司。
实习内容:
在本次地质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地质勘探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地质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质地貌的观测、地质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地质勘探设备的使用等。
我还参与了实地勘探工作,深入了解了地质勘探的实际操作过程。
在实地勘探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工具进行地质地貌的观测和记录,如何准确地采集地质样品,并且学习了地质样品的初步分析方法。
通过实地勘探,我对地质勘探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公司的地质勘探项目,学习了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地沟
通和协作。
总结:
通过本次地质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勘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深刻体会到了地
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在地质勘
探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野外地质实习日记篇一:地质实习日记2013年9月2日星期一晴会议时间:19:00-20:00会议地点:土木工程学院103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晚上七点在土木学院103举行了“实习动员大会”,朱昌星老师主持了这场会议。
由于刚开学,我们和同学都兴奋地讨论着这实习可能的场景,当然我们也会讲诉暑假所发生的事情。
朱老师来了,直奔主题,给我们讲述了实习的目的,时间安排以及我们实习的路线,当然,最重要的安全问题朱老师也特别强调了一下,必定是外出实习,安全是首要的。
朱老师讲了大概情况后,让我们讨论安排的路线怎么样,征求我们自己的意见,以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必定是认识实习,浙江来和我们的工作多多少少有关系,而我们这些人一定不会从事相同的职业,所以,多去些地方是照顾到大多数人,尽量让每个人了解将来工作的环境,这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这次会议很简短,但它不只是实习的开始,更多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
大家也都很期待实习。
2013年9月4日星期三晴实习时间:14:00-15:00 实习地点:河南理工大学新体育馆(在建)今天下午,我们集体去我校的在建体育馆参观。
说到这个体育馆,我相信理工大的学生都会为之兴奋,因为这个体育馆在河南高校内应该算是很雄伟的了;但也说到这个体育馆,我也相信,我们大三、大四的学生会有些许失落,因为我们这些学生可能无缘体育馆的使用。
在校园内,由于施工,我们不能走进去一看究竟,但我有幸能够通过实习的机会,到里边看看:我们在外边讨论的里边有游泳馆、篮球馆等好多体育馆,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体育馆是个多功能的。
我们戴上安全帽,排着队伍走进了这座在建的体育馆,给我们带队的是这个工程的监理,我们边走边参观,并且听着监理的讲解:上面的屋架是通过吊车吊着然后焊接;这是通风口,里边有几组风机工作,夏天非常凉快;这边是篮球馆,建好了可以容纳八千人.......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施工经验的人来说,任何施工措施都是新鲜的,我们大家问了好多问题,监理都一一作了解答。
目录第一章实习概况 (2)1.1 实习性质及时间 (2)1.2 实习内容 (2)1.3 实习经历 (3)第二章地域地质条件 (13)2.1 地层 (13)2.2 构造 (14)第三章资源 (20)第四章实习总结 (21)第一章实习概况1.1 实习性质及时间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2014.1.2到2014.1.4日进行三天的实习,在《煤矿地质学》理论课结束后,进行地质认识实习。
实习区位于太行山区,东起辉县市,西至沁阳市。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质与地层的构造与形成。
使我们对岩石与地层有了全面而感性的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1.2 实习内容一、实习交通位置(附图):实习区有焦(作)柳(州)铁路、焦太(原)铁路,矿区内有安阳城至冯营铁路专用线在待王车站与国铁接轨,构成该矿运输动脉。
公路:有焦辉、焦新、焦洛、焦济与焦郑公路,此外,已建成的焦郑、焦晋、焦济与焦温高速分别与京珠、晋太及连霍高速连通,基本实现了以焦作市为中心通往周边市县及国道的高速公路网络,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二:实习路线:路线一:焦作市-——辉县——上八里镇——鸭口村北路线二:焦作市——龙洞乡——刘庄后沟路线三:焦作市——博爱——山王庄镇——常平南2公里处三:实习任务要求•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认识实习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编写实习报告。
四、任务的完成情况:2014年1月2日完成野外实习,2014年1月6日完成实习报告编写。
1.3 实习经过路线一:辉县上八里太古代、元古代及寒武纪地质路线2014年1月2日,由市区沿焦(作)辉(县)公路经辉县上八里镇至鸭口村北辉(县)凌(川)公路边。
NO.1[位置] 过收费站约2km处,前进方向公路右侧[内容]:观察、描述太古界赞皇群岩性组成和混合岩化现象观看内容该点可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及小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
1.黑云斜长片麻岩呈黑褐色及黄褐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
斜长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黑云母占15~25左右,呈片状。
石英占15~25左右,油脂光泽。
2.角闪斜长片麻岩呈暗绿色及灰黑色,纤维状、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
角闪石占50~60左右,呈柱状或粒状,斜长石占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
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泽。
3.花岗片麻岩(肉红色),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混合岩:4.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
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为脉体,主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质岩脉。
岩浆沿着与岩层层面垂直或斜交的断面侵入,形成了规模较大,似墙状的岩体,称为岩墙。
构成岩脉和岩墙的岩浆岩从酸性到基性都有。
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
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外来物质深入的影响下,引起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成为变质岩。
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定向构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
NO.2[位置] 距NO.1 约3km处,前进方向公路右侧[内容]:观察、描述元古界云梦山组岩性组成和地层不整合接触现象。
[提要]该点可看到云梦山组其下部颜色为红色紫红色变质石英砂岩,上部颜色为浅色的厚层状结构。
以石英为主(大于90%),硅质、铁质胶结,层理明显,大部分为中粗粒结构,层面上有波痕和泥质龟裂纹,多形成陡峭的悬崖。
该地区的石英砂岩的厚度比较大,达到100m以上。
地层不整合接触:云梦山组与赞皇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其证据为:1)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呈一定角度斜交;2) 上下两套地层岩石变质程度差异较大;3) 震旦系底部有底砾岩存在;4) 两套地层之间有缺失地层。
NO.3[位置] 距NO.2 约3km处,前进方向公路左侧及沟谷对面[内容]:观察、描述古生界寒武系岩性组成和鸭口断层。
[提要]该点可看到寒武系地层:下统:主要为灰黄色的钙质页岩,紫红色的钙质泥岩及薄层石灰岩。
由于页岩、泥质灰岩抗风化能力弱,容易风化破碎。
地貌上常为低山丘陵。
中统:主要为青灰色的石灰岩,呈厚层状,常有鲕状结构和豆粒结构,地形上构成为陡坎。
上统:白云质灰岩,风化面呈灰黑色或深灰色,新鲜面呈灰色,与石灰岩正好相反。
厚层状,矿物成分有方解石和白云石,典型的特征为风化面上有淋滤沟,又称披麻状构造或刀砍纹。
锤击时冒白烟,且有臭味。
鸭口断层:断层的上盘为寒武系地层,岩石为石灰岩,下盘为云梦山组变质石英砂岩,该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断层的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为80°左右。
断层识别依据:沿断层走向构成一沟谷(断层谷),沟谷西侧同一套地层(云梦山组变质石英砂岩标高降低100m左右),由于断盘的岩性组成为石英砂岩,强度大,性脆,故断层面呈现出悬崖峭壁。
路线二中站区龙洞乡刘庄奥陶纪、石炭纪含~二叠纪矿产及构造地质路线由市区沿焦作至刘庄公路到刘庄村,路线二由刘庄村向北(刘庄后沟)约2km处。
2014年1月3日NO.1 [位置] 由刘庄村向北(刘庄后沟)约2km处,沟底。
[内容]:观察、描述奥陶系地层[提要]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主要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岩,以方解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为主,质纯,性脆,呈厚层状。
层面上能够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脉的充填,其风化面上由于受到风化故颜色较浅,新鲜面的颜色较深。
NO.2[位置] 刘庄后沟东坡简易公路边[内容]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本溪组的岩性组成,主要是粘土岩、铁质岩、铝质岩、砂质岩。
下部为紫红色的、褐红色的铁矿层,称为山西式铁矿,中部或中上部为灰色或青灰色的铝土质泥岩或铝土矿。
当铝的含量大于40%,铝硅比大于2比1时为铝土矿,否则为铝土质粘土;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的粘土岩,高岭石含量高时可以作为耐火材料的原料。
本溪组的厚度为0—20m左右,一般为8—10m,沉积时基底不平形成鸡窝状或串珠状的赋存状。
NO.3[位置]刘庄后沟东坡石灰岩露头处[内容] 二叠系下统:太原组(p1t)为灰黑色的中厚层状、厚层状的石灰岩,单层厚度比较薄(与奥陶纪石灰岩的相比较),有8 层左右,从下往上依次为L1—L8,石灰岩中含有黑色的燧石结核或燧石层,石灰岩中有化石(珊瑚化石、腕足类化石等),太原组中含有煤层,薄煤层,焦作仅有两层可采煤层一2和一5煤,石灰岩常构成煤层顶板,其底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层状泥岩组成的。
NO.4[位置] 焦晋高速公路西侧[内容] 褶曲构造焦晋高速公路南侧看到的褶曲构造:核部为太原组石灰岩和泥岩,两翼为太原组石灰岩,转折端的张节理发育,与岩层面垂直。
在岩层内部,其节理与背斜轴平行,为纵张节理。
但是节理只在相同的同一岩层中存在,不穿过其它岩层。
南翼倾角陡,北翼倾角缓,为斜歪褶曲。
路线三沁阳常平二叠纪含煤地层、地堑路线2014年1月4日由市区沿焦(作)克(井)公路经沁阳山王庄转秦(阳)晋(城)公路。
至常平南约2km公路边。
NO.1[位置] 常平南约2km,沿公路前进方向左侧。
[内容]:观察、描述沁阳地堑F1 断层[提要]F1断层:上盘为二叠纪上统上石盒子组P21sh的砂岩和泥岩,下盘为奥陶纪马家沟组O2m的石灰岩,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
走向近东西方向,倾向170°,倾角60°。
NO.2[位置] 张老湾村边F2断层:上盘为二叠纪上统上石盒子组P21sh的砂岩和泥岩,下盘为奥陶纪马家沟组O2m的石灰岩,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
走向为63°,倾向334°,倾角61°。
F1、F2和F2断层组成了沁阳地堑。
NO.3[位置] 公路超载检查站右侧。
[内容]:观察、描述沁阳地堑F3 断层[提要]F3断层:类同于F2断层,也为正断层。
但地层的接触关系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P12x接触,缺失了石炭系本溪组C2b石炭系太原组C3t、二叠系山西组P11s 地层。
断层面附近的构造较为复杂。
在断层面附近的岩层向上弯曲,说明该上盘向下运动,向下弯曲即为下盘向上运动。
可以通过此种性质来判断在煤矿开采中遇到的断层的性质。
并以此来寻找断失的煤层。
沁阳地堑构造控煤的地质意义;本地区的含煤层为二叠纪上统的山西组煤层,但是由于岩层的断层结构,F1 断层为正断层,其下盘上升,其含煤层高出地表,被风化剥蚀掉,上盘下降,保留了含煤层系没有被剥蚀掉,F2 断层为正断层,其上盘下降,与F1断层的上盘形成了沁阳地堑,保留了含煤层系,下盘上升,使煤层高出地表面,被风化剥蚀;由此可知该地区的煤层范围小,F1和F2断层之间的沁阳地堑间的煤层沟通了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灰岩强含水岩层,故该煤层的矿井涌水量比较大,开采条件差。
F3断层造成该地区煤层赋存条件差及煤炭质量不好的原因。
F3 断层同样也是正断层,下盘上升,使煤层高出地表面,被风化剥蚀。
上盘下降,保留了部分煤层,但由于F3断层的切割,保存煤层的范围很小,离地表较近,为风化—氧化带,煤炭的质量不好,该煤层的深部煤由于断层的作用被抬升,被风化剥蚀掉,故未受风、样氧化的煤炭未能保存。
NO.4[位置] 公路超载检查站前进方向右侧。
[内容]:观察、描述山西组的岩性特征:山西组的岩层性质为灰色的砂质岩、泥质岩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层泥岩,该组下部含主要煤层为二1煤,又称为大煤,平均厚度在6m 左右,以中厚煤层为主,是焦作地区的主要开采煤层。
顶板为砂岩,其表面富含白云母,又称为大占砂岩。
在钻井勘探中,遇到大占砂岩,就预示着将要接近煤层。
NO.5[位置] 距NO.4 点500m左右[内容]:观察、描述下石盒子组的岩性特征:下石盒子组(P2x)其岩性特征为:呈黄绿色的泥岩,风化面呈灰黄色的中粒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长石,有少量云母。
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的分层有一层砂岩,被称为砂锅窑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硅质胶结。
此地层在焦作地区不含煤或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NO.6[位置] 距NO.5 点700m左右[内容]:观察、描述F3断层牵引现象F3 断层带附近,由于上盘下降,力的作用方向向下,上盘岩层向下弯曲,下盘上升,力的作用方向向上,下盘岩层向上弯曲,由此,可判断对盘岩层的运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