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青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青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青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青岛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切实解决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鲁政发〔2018〕21号),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政策。

一、降本增效

(一)实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按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的80%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高新技术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按调整后税钡标准的50%执行,最低不低于法定税额标准。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按照去产能和调结构政策要求停产停业、关闭的企业、自停产停业次月起,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享受免税政策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2年。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包括自有和承租,下同)专门用于经营农产品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同时经营其他产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使用的房产、土地,按其他产品与农产品交易场地面积的比例确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市财政局会同市税务局负责实施)

(二)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内战略

性新兴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行业(项目),在国家批复额度内,优先对2018年1月1日起新增留抵税额予以退税,剩余额度内对2017年年底前存量留抵税额退税,按照国务院正式批复省方案和省分配额度实施。(市财政局会同市税务局负责实施)

(三)降低印花税税负。2018年10月1日起,将实行印花税核定征收方式的工业企业购销金额、商业零售企业购销金额、外贸企业购销金额、货物运输企业货物运输收入、仓储保管企业仓储保管收入的印花税核定征收计税金额比例下调至50%、20%、5O%、80%、80%。(市税务局负责实施)

(四)降低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2018年10月1日至2020牛12月31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按70%标准征收,住宅、商服用地类建设项目除外不含拆迁安置用房)。对2018年10月1日起原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与新征收标准之间的差额,按规定予以退还,具体细则由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会同市行政审批局,各区、市政府负责实施)

(五)实行工会经费缴纳优惠政策。2018年10月1日起,建立工会的企业按国家规定标准(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的40%向上一级工会上缴经费;对按规定免征增值税的小微企业,其工会经费上缴后,由上级工会全额返还给企业工会。(市总工会会

同市税务局负责实施)

(六)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优化通关流程和作业方式,全面推进货物监管“查检合一”,推行进口矿产品、进出口食品等特殊货种快速检验放行模式,推广进出口集装箱“411”。查验模式,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快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进程。进一步规范口岸涉企收费,动态更新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内容,加强目录清单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市口岸办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青岛海关、青岛海事局,青岛港集团、青岛机场集团等负贵实施)

(七)落实货运车辆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1月1日起,将货运车辆(包括货车、挂车、专业作业车、轮式专用机械车)车船税适用税额下调至现行税额的一半征收。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对购置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市财政局会同市税务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贵实施)

(八)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全面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4个行业进入电力交易市场,推动10千伏电压等级及以上、年用电量在500万千瓦时以上的用户进入电力交易市场;对高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高端制造业等高附加值新兴产业,以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项目,可不受电压等级和用电量限制。

开展报装接电专项治理行动,将高、低压客户业扩报装环节分别压减为4个、3个,具备条件的现场直接装表接电。优化投资界面和接入标准,对省级及以上园区客户、市级园区优质客户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替代项目,全部投资建设至客户红线,降低客户上电成本。(市发展改革委、青岛供电公司分别负责实施)

(九)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电网企业向用户收取的高可靠性供电费,按该用户受电电压等级收费标准的下限执行临时用电的电力用户不再缴纳临时接电费、已向电力用户收取的,由电网企业组织清退对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减免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提高低压接入容量标准,市区低压接入容量扩大到160千伏安;完善差别化电费收缴方式,全面实行厂区生产、生活用电分别计价政策。(市发展改革委,青岛供电公司分别负责实施)

(十)降低企业用工成太。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继续按18%执行,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办理社会保险费缓缴、延缴手续,缓缴、延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工伤保险费率按国家基准费率5O%执行,执行期限至2019年4月30日。工伤保险费率下调期间、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合理支付月数范围的,停止下调。单位经营困难,正常

缴存住房公积金有困难的,可以中请降低缴存比例或缓缴住房公积金。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在保障欠薪保障金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研究阶段性调降欠薪保障费征收标准。对建筑施工民营企业,上一年度信用考核为优良的,免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分别负责实施)

(十一)加大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力度。对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严重的企业,给予稳岗就业支持,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标准。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对一、二、三四类出口企业申报的符合规定条件的退(免)税,分别在受理企业申报之日起2、10、15、20个工作日内办结出口退(免)税手续。全面推行无纸化退税申报,对我市符合规定条件的退(免)税出口企业,办理退税平均时间缩短至10个工作日。支持中。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参加国际性展会的展位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十二)加大国际班列培育期综合奖补力度。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结合省欧亚班列奖补政策,对从事中亚班列的物流代理企业给予3000元/标准箱的奖励对从事中蒙班列、东盟快线的物流代理企业给予2000元/标准箱的奖励;对从事中韩快线的物流

代理企业给予1000元/标准箱的奖励。(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二、创新创业

(一)加大科研奖励力度。2019年起,对我市牵头承担或多与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及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市财政择优按照最高不超过1:l比例给予配套支持,每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市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一等奖500万元、二等奖10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70%用于单位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30%奖励主要完成人(研究团队);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奖励。对获得中国质量奖、山东省省长质量奖、青岛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企业,给予500万元奖励。(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分别负责实施)

(二)加大“创新券”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至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企业研发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内容纳入“创新券”补助范围,由主管部门制定出台实施细则,按照企业服务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单个企业

年最高补助50万元。(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三)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取消绩效支出占间接费用比例限制,暂不与单位年度绩效工资基数挂钩。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科研经费只要符合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要求,有相关依据凭证即可报销,可不受公务卡结算限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自行组织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鼓励有科研职能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地方或合同约定管理体用。(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实施)

(四)落实企业创新税收政策。落实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前扣除政策,扣除限额比例由2.5%提高至8%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将企业当期一次性税前扣除的新购进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上限提高到500万元。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服务贸易类),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市税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负责实施)

(五)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再次通过认定的给予10万元奖励。在孵化器的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按每家企业10万元标准给予所在孵化器奖励,最高100万元。(市科技局会同市财

政局负责实施)

(六)支持企业参与军品研制。对企业直接承担军工装备总体、关键分系统、核心配套产品研制项目,按与军方(含承担总体任务的军工单位)签订研制合同实际执行额的10%给予补助,早个企业补助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七)鼓励企业创新中心建设。对注册为企业独立法人并获准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按其实际投资额的25%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获批的服务业创新中心给予50万元经费支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分别负责实施)

三、产业升级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设立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突破发展。统筹市级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重大战略实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按规定可采用直接投资等方式支持相关重大项目建设,经基金工作小组批准,对投资于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或主投初创期、早中期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母(子)基金,可适度让渡引导基金收益。(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实施)

(二)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力度,对实施技术改造并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奖补比例从8%提高到16%,标准从最高300万元提高至600万元,且综合奖补比例不超过设备投资额的20%。每年组织实施10个市级重大技改项目,每个项目企业最高奖补2000万元。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技术改造设备奖补比例从12%提高到20%,标准从最高6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在此基础上,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设备购置款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在危险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业,推广应用安防、排爆等特种机器人的,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营经济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三)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市财政对获得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的,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市民营经济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四)支持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完善政策和推进机制,分类分层、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动国企上市。加大国有企业存量资产整合力度,坚决退出低效、无效资产和长期亏损业务,做深做精主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国资委负贵实施)

(五)加强政府采购扶持。对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但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首次投向市场的制造精品,2019年起,探索政府采购首购制度;将青岛生产的优质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列入公务用车协议供货范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六)完善去产能扶持政策。完善企业能耗、环保、质量、技术、安全准入标准、按照山东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要求,2019年上半年完成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综合标准评价,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整改或关停淘汰。(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分别负责实施)

(七)支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根据化工生产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和仓储经营企业评级评价结果,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移交化工问题企业专项整治结果,支持企业加强安全、环保、节能改造和集约集聚发展。压实区(市)责任,对上述领域企业关闭退出和治理整治效果较好的区(市)给予一定奖励。对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的企业或园区给予一定奖补。具体细则由市化工专项行动办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另行制定。(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财政局分别负责实施)

(八)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面向重点行业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应用试点示范,对新认定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对经省级认定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九)鼓励发展新兴未夹产业。统筹使用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耕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对相关领域实际投资完成额超过10亿元的或低于10亿元但属于全市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实行“一事一议”的激励措施。(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财政局分别负责实施)

(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对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入选省“雁阵型”产业集群,市财政参照省标准,奖励产业集群所在区(市),由区(市)政府统筹用于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点项目建设、集群品牌宣传推广等。对入选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省新认定的产业集聚示范区、园区和特色小镇,参照省级奖励标准,结合我市政策给予奖励。鼓励各区(市)

创建市级重点工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给予最高5000万元奖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分别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四、招商引资

(一)加大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力度。2018年至202年,对年实际外资金额(不含外方股东贷款)超过5000万美元的新项目(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类金融业项目除外)、超过3000万美元的增资项目和超过1000万美元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按其当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2%的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对世界500强企业(以《财富》排行榜为准)、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新设(或增资设立)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制造业项目、以及新设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3000万美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项目,按“一项目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各区(市)在法定权限内出台新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二)加大社会化招商奖励力度。对引荐符合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向的重点行业领域新项目,并促成项目落户的社会组织或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奖励细则由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三)强化招商引资土地供应。盘活的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低

效用地,优先用于实际投资超过1.5亿美元的制造业外商投资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用地,确需新增用地的纳入市级重点项目优先支持。对与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可以使用划拨土地的医疗、教育、文化、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项目,除可按划拨土地方式供应土地外,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支持区(市)政府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叔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提供土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四)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在符合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经批准在原用地范围内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建多层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增资扩产而增加建筑容积率的,不再收取土地出让价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实施)

五、招才引智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对全职引进顶尖人才、国家级人才和省部级人才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按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引进相应称号专家主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引进后入选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分别按上述标准2倍给予奖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二)鼓励开展专利导航。鼓励企业绘制专利、人才地图,开展知识产权专利导航,支持企业对主营产品的一项或多项关键技术开展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由企业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合申报。2019年起,全市每年遴选不超过20个项目,经专家评审后,择优给予每个项目15万元的奖励资助。(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三)强化高层次人才编制保障。对纳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编制使用计划,按照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相关意见办理使用。探索建立人才引进"秒批"服务制度。(市委编办负责实施)

(四)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对企业急需的外国人才提供更便利的来华工作许可管理服务,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给予外国高端人才办理3年及以上工作许可延期,给予外国专业人才办理2年工作许可延期。(市科技局负责实施)

(五)放宽相关人员出国限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役科研院所市管干部、教学科研人员执行学术交流合作出国任务的,国有企业中从事国际商务的高管和业务人员出国的,实行差职务的专家学者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因特殊情况需持普通护照出国、能够说明理由的,按组织人事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可持普通护照出国。大力推广APEC商务旅行卡,适当

放宽办卡范围.简化办理程序,为企业人员因公出国提供便利服务。(市外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国资委负责实施)

(六)做好高层次人才用车保障。对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凡在聘用合同中已经明确公务出行保障等职务消费内容的,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不再受公务用车有关规定限制。(市国资委负责实施)

六、金融支持

(一)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对于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权属明晰、取得产权证书或证明权证的各类不动产、动产、知识产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用于向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民间融资等机构进行抵(质)押担保或抵(质)押反担保时,各登记部门应给予办理抵押权、质押权登记。不能登记的.应出具书面不予登记凭证并说明原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负责实施)

(二)加大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应进一步提高。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市税务局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民营经济局、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三)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对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以专利权质押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最多可获得3年分别为80%、60%、40%的保险费资助,年度内享受保险费资助最高不超过8万元。对贷款企业按贷款年利息的SO%给予贴息资助,年度内贴息资助最高额度由2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四)加大外贸金融支持。对为我市外经贸企业提供政策性优惠利率人民币贷款的驻青有关银行金融机构,在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的前提下,按照不高于当年新放款额1%的标准给予财政扶持。将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的比例由5O%提高到60%(小微企业给予100%补助)。财政资金按照不高于1:2比例,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搭建外贸综合融资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进出口提供资金等综合服务。(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实施)

(五)推进“银税互动”贷款。市税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等部门建立征信互认、信息共享机制,的小微企业可发放“银税互动”贷款。需要融资担保的,政府支持

的融资担保公司可以企业近2年年平均纳税额的1—5倍核定担保额度,提供低费率担保增信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鼓励经办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并给予利率优惠。从企业提出申请到最终放款、在材料齐全情况下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完成。(市税务局、青岛银保监局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负责实施)

(六)完善续贷转贷政策。对企业融资到期需要续贷且符合无还本续贷条件的、按无还本续贷政策办理,无还本续贷情形不单独作为下调贷款风险分类的因素。规范发展小微企业转贷基金,推动商业银行配合转贷基金开展相关业务,简化操作流程,缩短“过桥”时间,降低企业“过桥”成本。(市民营经济局会同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负责实施)

(七)加强融资担保政策扶持。加快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集团整合组建进度,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构建市、区(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开展的单笔担保金额1000万元(含)以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年担保额的 1.5%给予补助、重点向小额、低费率融资担保业务倾斜。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年再担保额的0.5%给予补助。建立融资担保代偿补偿机制,完善国有融资担保公司考核办法,加快推进我市融资再担

保集团发展。(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民营经济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负责实施)

(八)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置换高成本融资或用长期债券置换短期贷券。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双创债券等创新品种。支持银行通过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等方式,多渠道处置不良资产。积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支持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组建债转股专项基金、发行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债转股项目资金。(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分别负责实施)

(九)鼓励开展“人才贷”业务,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其他相应层次人才、个人或其长期所在企业为主体申请贷款,试点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建立“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可按不少于50%的贷款本金实际损失额予以补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青岛银保监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实施)

七、用地供应

(一)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2019年起,纳入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的重点制造业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的,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实施)

(二)开展批而未供土地调整再利用。对2009年以来经省政府依法批准使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因相关规划调整、生态红线控制、地质条件等原因,满2年未完成供地、现状地类未发生变化的土地,经区(市)政府组织核实、在妥善处理有关征地补偿事宜、报原批准机关批准、自然资源部备案后,可以进行调整利用。拟调整土地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以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继续有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实施)

(三)降低重点项目用地成本。灵活确定工业用地的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工业用地的使用者可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并支付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对属于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拟定的出让底价低于该项目实际土地取得费、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的,按不

低于实际各项成本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出让底价。工业用地出让法定最高年限为50年,对土地出让年期有需求的可实行弹性年期出让供地,按照出让年期与工业用地出让法定最高年期的修正系数比值确定地价修正指标。采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的工业用地,租赁期满达到合同约定土地利用条件的,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续期,在同等条件下原租赁企业优先受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实施)

(四)支持产业配套用房建设,允许重点中小企业在自有产权的待建土地上按一定比例配建产业配套公寓(单位租赁住房),解决员工安居问题;对于企业利用自有产权待建土地建设研发中心、人才和职工公寓等,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提高到15%。(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负责实施)

八、制度保障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各区市产业布局要按照园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衔接,逐一明确产业发展布局、路径重点、政策保障,培育主导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实施)

(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试点.推动建设项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

青岛经济调查报告

青 岛 市 经 济 发 展 调 查 报 告 院系:XXXXXX 姓名:XXX 班级:XXXX 学号:XXXXXX 时间:XX年X月X日

青岛市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前言 出于对半岛经济发展的好奇和兴趣使然,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选了X老先生的《半岛经济》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课堂知识积累,对半岛经济形势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就在不久前,《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刚通过国务院的审批,描绘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新的宏图,开启了经济发展新的征程。通过对青岛市这个核心区域、龙头城市的经济发展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岛的资源,经济结构,主要企业,名优产品,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展望,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以后在青岛的发展道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只有了解了发展环境才能适者生存,遂用心搜集查找资料,通过上网搜索和在图书馆借阅的资料帮助下形成此篇调查报告。不足之处望老师不吝批评指教。 关键词:青岛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规划;蓝色经济 第一章区位资源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市也是计划单列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市内四区总人口为207.79万人;其他三区五市(县级)663.72万人。 面积 青岛市面积112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471平方公里。 气候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资源 青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27种。优势矿产资源

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 及创新型新兴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形成形成依托海洋, 海陆统筹, 高端产业聚集, 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回顾十一五规划,西海岸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东部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都已经基本完成,海洋经济产业带业也已初步形成;放眼十二五规划,打造蓝色经济区,全面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陆海统筹,突出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规划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作为蓝色半岛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青岛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岸线总长863. 30千米, 海岛69个, 海湾49个, 近海海域面积1. 38万平方公里, 滩涂面积212. 3平方公里; 航道通畅, 不淤不冻, 锚地水域开阔, 具有适合建设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 青 岛近岸95% 以上海域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具有丰富的海洋生资源, 其中鱼类资源占80% ,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产和油气资源。在陆地上资 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如何开发好、利用好海洋资源是青岛市今后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为了融合丰富的海上旅游资源,青岛市也正在努力地开发各种富于创新的新型旅游资源,日新月异的东部都市观光区--横贯东西的旅游观光大道东海路、香港路和澳门路,中华文明雕塑园、五四广场、音乐广场等,构筑成一幅海滨都市旅游景观。以及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都坐落在这片年轻的城区之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快了青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青岛市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力量雄厚, 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中心聚集地, 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技开发机构, 三分之二的海洋科研人才, 涉海领域两院院士 占全国的80% 左右, 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 海洋科技研发体系比较完善。在全市 海洋科研、教育机构及企业中, 已建成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 青岛市还拥有海洋药物、水产饲料、海藻加工、海洋生化制品等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海洋药物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 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 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其中省会十个,非省会五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市内四区总人口为207.79万人;其他三区五市(县级)663.7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市南区54.48万人、 市北区55.82万人、四方区46.25万人、李沧区51.24万人、黄岛区52.42万人、崂山区37.95万人、城阳区73.72万人、胶州84.31万人、即墨市117.72万人、平度市135.74万人、胶南市86.84万人、莱西市75.02万人。 青岛市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副业和海洋渔业;青岛市2010年全市的GDP 总产值为:5666.19亿元,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276. 99亿元,占到青岛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9﹪;2010年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分别占到第一产业的:48.4﹪ 0.4 ﹪ 26.2﹪和 21.8﹪;总产值指数方面,以2009年统计年鉴为例,全市农林牧副渔业的总产值指数为:2 374. 90;其中,农业产值指数为:1 096. 68;林业产值为指数:812. 34;牧业产值指数为:7 151. 59;渔业产值指数为:13 839. 89;在增加值方面2010年,第一产业的总增加值为:2 769 883万元;农业增加值为:1 491 886万元;林业增加值为:10 278万元;牧业增加值为:535 712万元;渔业增加值为:647 815万元;总产值方面以2010年为例,第一产业总产值为:4 831

关于青岛“夜经济”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青岛“夜经济”的调查报告 所谓“夜经济”,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休闲、文化、健身为主要形式,时间段大约是从晚上七点之后到次日六点之前的各种消费活动,并不包括在夜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夜经济”所引起的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的表现,也是城市时尚度的充分反映,是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夜经济”越发达,其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充满活力。 早在2003年,青岛就提出了要发展“夜经济”,比如,当时东部商圈的佳世客营业时间延长到晚11时;家乐福名达店、新兴店的营业时间也延长至晚11时;位于台东商圈的利群商厦将关门时间由原来的晚9时30分调整为晚10时;位于中山路商圈的第一百盛也将关门时间由晚8时30分延长为晚9时;位于李村商圈的崂百集团将百货大楼关门时间由晚8时调整为晚8时30分,维客超市广场则调整为晚9时30分。但是6年过去了,青岛的“夜经济”似乎仍在原地踏步。即便在青岛最繁华的香港中路上,晚上11点之后除了个别的酒吧、KTV和电影院前还有私家车、出租车来往停留,其他一切商业活动基本上都消失了。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青岛的魅力不属于夜晚吗? 应该看到,青岛是具备发展“夜经济”的条件的。首先,青岛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人均消费水平、消费需求都已经达到了发展“夜经济”的条件。2009年6月11日,全球着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ECA的最新调查显示,青岛已加入亚洲生活消费指数1排名前30位的城市之列;其次,截

至2007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达838.67万人2,市区人口近300万,每年夏天高峰期日均来青旅游人数为8万左右,2009年夏天,沿海景区客流量甚至达到日均10万余人次,这样高的人口密度,日益提高的居民货币支付能力,以及鼓励消费、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对消费的拉动、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提高是显而易见的;第三,借助奥帆赛的推介,青岛的知名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许多来自广州、北京、香港等地以及国外的客商开始在青岛常住,他们需要有特色、健康、多元、时尚、文化味儿十足的“夜经济”。 然而,“夜经济”不仅需要别具特色的自然美景、便利的商贸购物和餐饮服务,它的繁荣程度还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历史因素、人文与自然资源状况、季节性因素、人口年龄结构、消费习惯与偏好等等,同时,也与一个城市或国家的习惯和制度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南方某些夜生活发达的城市,各行政机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早晨10点才上班,因此持续到次日凌晨的夜生活并不会干扰其正常工作,但是如果8点就上班,除非到周末,否则夜间消费很难持续到凌晨。此外,“夜经济”还需要系统配套的文化、娱乐、养生、金融、交通、照明、安全等附件,应该承认的是,青岛目前还没有打造出这样一个功能齐备的系统工程。 对夜间消费特点展开研究是推动“夜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夜间消费群体和消费商品毕竟有着特定性。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现象催生了许多新型工作,愈来愈多的人需要在夜间工作或是延长工作时间;同时,更多有着现代意识的80后群体开始成为城市的主流消费者,他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消费观念。但是,很多企业在涉足“夜经济”之初,

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从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效益理论角度 口高军 【摘要】青岛具有优越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其城市目标是成为环渤海地区仅决于京津的另一重要增长极核。青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构建“一湾两翼、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滨海城市空间框架,实现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关键词】增长极核理论;青岛;战略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Qingdao C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ar Nucleu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heory of Scale Merit /Gao Jun 【Abstract】With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esources, Qingdao aims to become the another polar nucleus of economic growth around the Bohai Region after Beijing and Tianjin. The strategy of spatial development of Qingdao is to establish a spatial frame for seaside city of one bay with two wings, three-dot arrangement, one-line extension and cluster develop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king the city bigger, stronger, better and more beautiful. 【Key words】Polar nucleu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Qingdao, Strategy 1.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简述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是现代区域城市规划中很重要的理论。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尔鲁克斯于1955年首先提出的,后经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而成今天的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指那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交通便利、服务机构林立的区域中心,其发展像结晶一样迅速,形成经济增长的极核,并以此为核心,生长、隆大、扩散。 1.1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的假设 假设一,经济增长绝不可能在各部门、各地区平衡增长,总有快慢之分。假设二,经济增长需要一种特定的环境。这种特定的环境包括资源、区位、交通、服务、技术及国际环境等。 1.2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增长总是在某些子区域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而在另外一些子区域(也可能是

青岛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青岛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0944003 高国绪 摘要:本文针对青岛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运用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88-2010年青岛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对青岛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很大,而资本投入等其他因素的贡献率则相对较小。 关键词:青岛经济增长计量模型物质资本劳动力贡献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增长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而作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城市,被誉为中国“帆船之都”的青岛,经济的发展势头也很是迅猛。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繁荣和国民福利提高的前提,是解决其他种种经济问题如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的钥匙,是医治一切经济疾病的万应灵药。因此,研究青岛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对其经济发展乃至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当然,有很多因素影响青岛经济的增长。本文认为物质投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于推动青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近几年的数据研究,我们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0年为3022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从业人数方面,从09年的260.5万人增长到10年的269.4万人,增长了3.42%。 图1是青岛的经济发展变动趋势,从中可以明显看出青岛经济的增长趋势。那么,在整个经济增长之中,究竟是什么要素对经济增长有更显著的作用呢?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过去三十一年的历史数据进行整理,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青岛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详细地实证分析。 本文将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及时间序列分析法给出物质投资、劳动力和其他因素对于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青岛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和分析。文章其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有关青岛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相关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第四部分利用OLS回归分析青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对定量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其

2020年(财务知识)青岛经济

(财务知识)青岛经济

从容把握青岛经济发展走势 作者:郭先登 青岛要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应当认清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科学的产业结构体系,建立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城市经济新结构,提高对外开放的运行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确保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提高城市房地产调控水平,加快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确立了“十二五”规划期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攻战略,吹响取得转方式、调结构全面胜利的冲锋号。《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期引领发展方向的是绿色和低碳经济,突出发展的是战略新兴产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动力。青岛只有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同时实施好青岛出台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简称“四十条”),把握住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打赢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才能长期保持于山东经济发展中的首位度优势,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 壹、认真判断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于比较中延续城市经济平稳高速良好的发展趋势 站于青岛见青岛,青岛大发展;站于山东见青岛,青岛优势大;站于全国见青岛,青岛有差距。2010年青岛市于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自然灾害增多、宏观调控面临俩难问题增多、政策等诸多变化因素增多的环境下,延续了城市经济平稳高速良好的发展趋势,预计全年将全面完成“十壹五”规划期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十二五”规划期的发展奠定极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能够从上半年同全国、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比较中见出。 今天,于转方式、调结构即将进入冲刺阶段、取得全面胜利的“十二五”规划期到来之际,青岛市委、市政府带领800万人民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不管经济发展内外环境多么复杂变化,均实施好“四十条”,率先越过转方式、调结构的冲刺线。 二、提高转方式、调结构的运作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产业结构体系,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对青岛城市发展的认识

对青岛城市发展的认识 2008级教本1班王琼学号:20082613801 摘要:青岛是山东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也是在全国有名的一个海滨城市。在一百多年的城市发展中,青岛经历了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大都市的蜕变。青岛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今正在朝着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发展,本文就主要论述对青岛城市发展的一些认识。关键词:青岛市城市发展发展前景 正文: 1 城市产生与发展 1.1 城市的产生 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有人认为“城市是防御安全的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2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1.2.1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世界上不少城市分布现象明显反应出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滨海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中山谷地城市等。 1.2.1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内容更加丰富。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等资源的丰饶程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2 青岛市的产生与发展 2.1 青岛市的产生 青岛的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越,地处沿海地区,矿产丰富。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 2.2 青岛市的发展阶段 2.2.1 青岛市城市第一阶段 解放以前,青岛市一直在延续殖民统治时代的旧有的发展格局,即殖民侵略的“吸管式”格局城市沿海发展,其发展主要是市南区。城市的发展空间格局为点状发展。 解放以后,以纺织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大工业,在青岛有了很大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李沧区和四方区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由于政策原因,青岛的港口优势和对外开放的临海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城市依然在单极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李沧区和四方区,还是点状发展。 这一阶段,商业的发展主要是以中山路为代表的传统商业区。 2.2.2 青岛市城市第二阶段 80年代,伴随国家的改革开放,青岛列入14个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海港优势得到了一定程度利用;同时,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传统的大型国营企业,借

关于青岛区域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青岛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前言 青岛作为山东的最大城市,经济发展关乎着整个山东的经济力量如今,青岛市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电子通讯、信息家电等六大支柱产业,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通过对青岛市这个核心区域、龙头城市的经济发展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岛的资源,经济结构,主要企业,名优产品,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展望。 二、区位资源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市也是计划单列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 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青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27种。优势矿产资源有石油、黄金、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岩、透辉岩、滑石、沸石岩。黄金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其中平度年黄金产量5.7吨,莱西山后金矿已成为山东黄金新的增长点。莱西石墨探明储量687.11万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青岛市区以及平度、胶南的花岗岩品级很高,崂山盛产黑水晶和海底绿玉。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即墨东部。青岛的风能、光能资源 非常丰富。 三、区域优势 1、青岛是整个沿黄流域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也是整个沿黄流域最主要的出海口。 2、青岛是一座沿海港口城市,有着著名港口青岛港这一点又要比那些内陆的城市有优势得多。 3、青岛的环境气候条件十分宜人,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因而更易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驻。四、经济结构

青岛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做法

青岛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青岛市把招商引资和拓展高端服务业聚焦于总部经济,大力引进和培育知名总部企业,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特色总部集聚区。该市2009年1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2年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显著提高;每年引进2-3家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派出机构,6-8家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力争驻青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达200家以上;争取一批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一批企业进入全国民营500强,一批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科技研发为主的总部经济体系,打造总部基地城市品牌。2010年青岛市总部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以上,对地方税收贡献度在26%以上。据《2010-2011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青岛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0,其中政府服务居第2名。在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十大总部所在城市”排名中,青岛位居全国第8位。青岛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出台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布局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和总部经济产业园区,以市南、市北、崂山、黄岛和高新区五区为先导,依托区位优势和服务功能,主要发展综合性总部;以四方、

李沧和城阳三区为支撑,根据产业特点和服务业集聚区功能要求,重点发展职能型总部;以即墨、平度、莱西、胶州、胶南五市承接总部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总部集聚地的全市总部经济发展格局。综合性总部集聚区,严把新建商务楼宇规划审批关,统筹总部企业对商务楼宇功能和设施要求,完善现有商务楼宇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务,改造完善楼宇智能、商务、动静态交通等设施,增强总部集聚区对各类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和服务支撑力。职能型总部集聚区,鼓励置换出的工业厂房、场地优先引进发展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并在规划、土地、资金、配套设施等方面重点扶持。对采取融资方式和由财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的工业园区,给予贴息扶持和配套建设资金补助。特色产业总部集聚区,根据各区域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加快商务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引进具有总部职能企业入驻发展。依托各级经济园区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主动与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大企业集团对接,吸引知名总部和知名品牌的区域生产配套基地落户园区。目前市南、市北、崂山和开发区等区域入驻了全市70%以上的大型总部企业,总部企业加快聚集并带动服务业发展成为城区经济的主体形态,总部经济聚集发展效应逐步显现。 二、制定扶持鼓励政策 新引进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符合条件的中央直属企业、全国500强和民营50强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总部,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收入部分,三年内给予100%补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