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青岛城市空间现状分析报告导言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也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中心。
作为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岛的城市空间发展日益突出,并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本报告将对青岛的城市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用地结构青岛的城市用地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首先,城市中心区以商业、办公用地为主,拥有大量的高层建筑和商业中心。
其次,住宅用地广泛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社区。
此外,还有大量的工业用地和交通设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然而,青岛的城市用地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域的商业用地过度集中,导致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住宅用地过于分散,导致城市扩张过快,土地利用效率偏低。
二、交通设施青岛的交通设施发达,包括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等。
这些交通设施为青岛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青岛还拥有现代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和有轨电车,方便市民的出行。
然而,青岛的交通设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车辆增加和道路容量不足,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设施的覆盖范围有限,导致出行选择不够多样化。
三、城市绿化青岛是一座以山、海为特色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绿化景观。
城市绿地和公园广泛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青岛还拥有壮丽的海滨风光,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然而,城市绿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绿地面积不足。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一些绿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和商业项目,破坏了生态平衡。
四、城市发展潜力作为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中心,青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青岛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其次,青岛的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此外,青岛还积极引进外资,促进了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五、城市发展挑战青岛城市空间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青岛市城阳区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背景介绍
青岛市城阳区作为青岛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青岛市的东北部,是青岛市的发展重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阳区的发展前景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城阳区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二、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阳区的城市规划将紧密结合生态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2.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发展多样化的居住、商业和文
化设施,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城阳区。
三、产业发展
1.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是城阳区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
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2.同时,城阳区还需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构建产业链
条,推动城阳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四、基础设施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城阳区将加大对交通、水利、
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2.同时,城阳区还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构建宜居宜业
的城市空间,为城阳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未来展望
城阳区作为青岛市的发展重点区域,未来将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城阳区的未来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以上为青岛市城阳区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愿城阳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蒸蒸日上,成为更加美好、宜居的城市。
青岛城市化中的健康城市的发展战略作者:杨海涛林刚侯艳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摘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给人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城市空间的基本目的是为保障人的健康提供必要支持,以健康城市理念正确引导城市化发展,青岛市确立了积极引导、稳步推进的方针,在人口转移性城市化的同时,加快结构转换型城市化,推进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健康城市; 城市化; 战略Abstract:Rapi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one hand to the human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a broad space and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also has brought a lot of negative human health effects. The basic purpose of urban space is to protect people's health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support to correctly guide the healthy city concept of urbanization, Qingdao City,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guidance, the principle of steady advance, in the metastatic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speed up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al urbanizatio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from a traditional to a modern-type changes, take the "new city" of the road.Key words:health city urbanizationstrategy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研究背景1.1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地位2006年12月,《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获批准实施。
从优化空间结构角度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青岛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优化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繁荣稳定发展,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青岛市作为中国山东省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问题却愈发凸显。
因此,对青岛市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探索青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青岛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现状分析:对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概念、内容、方法、现实意义进行综述分析;2. 青岛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对青岛市现有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包括青岛城市发展历程、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3. 优化建议:根据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包括相应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等措施;4. 实证研究:对提出的优化建议进行实证研究,评估优化措施的实效性。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将针对青岛市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如建立健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绿化环境、实施城市空间重组等措施。
预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 了解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新的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思路和方法,为青岛市提供优化建议;2. 分析青岛市现有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3. 实证研究提出的优化建议,评估其实效性和可行性,为青岛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山东青岛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山东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山东青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山东青岛的发展现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1. 经济实力的增长:近年来,山东青岛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9年,山东青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9万亿元,年均增速为6.6%。
青岛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门地区。
同时,青岛也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2. 城市建设的提升: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8%,拥有大量的公园和绿地,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青岛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3. 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青岛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力量。
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为青岛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青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了众多的科技园区和创新示范基地,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项目。
二、未来趋势分析1. 海洋经济的发展:青岛作为中国的滨海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未来,青岛将进一步加强海洋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青岛也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
2. 制造业升级转型: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青岛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青岛还将注重推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3. 文化旅游产业的扩大:青岛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具有巨大的文化旅游发展潜力。
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规划简介“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是青岛市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其目标为:以胶州湾生态保护为核心,积极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胶州湾区域各城市组团间的联系协作,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将环胶州湾区域规划建设成以轴向发展、圈层放射、生态相间为空间结构的国际化、生态型、花园式的环湾城市组群。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清晰地勾勒出环湾保护的宏大蓝图,描绘出拥湾发展的战略路径。
整个城市以胶州湾为中心,以青岛、黄岛、红岛三点形成“品”字形构架,这个战略性抉择决定着青岛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向的战略蓝图。
其中,“环湾保护”注重环胶州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拥湾发展”突出环胶州湾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两者高度有机融合,将形成环胶州湾区域蓝色经济发展模式。
附录:青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三个主要阶段简称“东扩、西进、北上”。
1992年5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发出“东扩”令:出让位于老市区繁华地段的市委机关办公楼,到东部建新的行政中心。
和很多城市的市政府搬迁工程一样,行政中心的东移带动了新区的发展,5年后,新区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城区面积已经扩大了12倍,由此,中心城市由沿海“带”状结构变成“品”字型状,“东部”也成为青岛崛起的新象征。
“东扩”成功后,2001年青岛提出了“西进”战略,即在胶州湾西岸构筑以港口为支撑、产业集群配置合理的新产业发展空间。
如今,位于这个区域的前湾港、开发区、保税区、前湾保税港区和胶南市发展迅速,仅1984年成立的青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批准外商和港澳台投资项目2074个,总投资160亿美元。
现在,东西两方面都已经饱和,整个青岛城市的发展需要向北,借此打通胶州湾,实现拥湾发展的大战略。
2007年8月份,在市委读书会上,陶瑞平(时任青岛市规划局局长)作了一个发言,最早提出了青岛拥湾发展的战略,市委领导对此非常认可,于是有了影响整个青岛发展走向的拥湾发展战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北上”战略由此高调登场。
青岛项目建议书一、引言青岛,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山东省会。
它以其众多的海滨度假村和各种文化底蕴而闻名。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有关青岛经济发展的建议,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建议。
二、青岛城市发展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
青岛市已经完成了多项城市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等。
这些规划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产业结构调整青岛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但随着国家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青岛市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需要做出调整和转型。
建议,以高端先进制造业为引领,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业发展青岛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现阶段还没有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发展。
建议,在旅游业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创建更多的旅游品牌,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推广,同时优化旅游服务产业,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三、青岛港发展1.港口规划青岛港是中国主要的海港之一,为中国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
为实现更高的港口效益,建议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和规划,同时注重航道的深化和港口设施的升级,以更好地满足港口的运营需求。
2.港口一体化服务港口一体化服务是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实现港口的高效运转,建议优化港口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以及加强与港区内的物流企业的合作,协作完成各项业务。
3.智能网联港口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港口将成为港口建设的重点。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智能物流、智能运输、智能安全等方面的建设,实现港口物流的全面集成、智能化和自动化。
四、青岛园区的建设1.园区规划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从现有的园区资源出发,建议在园区规划中注重园区内的产业发展,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挖掘园区内的潜力,推动园区更多领域和方面的发展。
2.众创空间建设众创空间是创业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扎堆平台。
青岛大调研报告(一)引言概述:青岛是一座位于中国东海岸的美丽城市,也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为了深入了解青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
本报告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对青岛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期为青岛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正文:一、经济发展1. 青岛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其GDP持续增长,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引擎。
2. 企业发展方面,青岛拥有众多知名大型企业和科技园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3. 旅游业的兴盛,使得青岛成为一座吸引海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4. 青岛港的发展,使得青岛成为中国东北及沿海地区的重要进出口港口,为物流产业提供了便利。
5. 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上,青岛积极推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科技创新1. 青岛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孵化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
2. 特色产业方面,青岛以海洋科技为核心,已经成为海洋科研和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基地。
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青岛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4. 青岛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在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为青岛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5. 科技创新的推动,进一步提升了青岛的整体竞争力和知名度,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传承1. 青岛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了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迹和建筑。
2. 文化活动的举办和传承,使得青岛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
3. 青岛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水平在全国享有盛誉,各类文艺团体活跃,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4. 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合作。
5. 为了传承和保护青岛的文化遗产,青岛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保护工作,并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城市。
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究引言青岛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近年来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探讨。
现状分析1. 产业结构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逐渐减少,而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 主要发展领域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发展领域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
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在青岛市占据重要地位。
信息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3. 人才培养青岛市注重人才培养,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青年人才创业,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
4. 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于更便捷、高效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这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发展路径探索1. 加强创新能力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培养更多的技术研发人才。
同时,建立创新平台和孵化器,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保障。
2. 深化产业融合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政府应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和企业的合作,提高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3. 提升服务质量青岛市现代服务业要提升服务质量,注重客户体验,建立良好的服务品牌。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评估,鼓励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4. 培育市场主体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现代服务业中,推动市场竞争,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活力。
5. 加强国际合作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青岛城市定位问题的思考刘文俭城市定位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取向和发展模式。
城市定位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城市本身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牵涉到区域各级城镇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城市定位是制定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必不可缺的内容,是制定城市发展方针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目前,青岛正在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城市发展定位是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究竟要把青岛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的问题。
因此,研究城市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性课题。
一、对青岛城市定位的理论思考城市定位的内涵城市定位是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需求趋势等及其动态变化,在全面深刻分析有关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复合效应的基础上,科学地筛选城市地位的基本组成要素,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的过程。
其含义是通过分析城市的主要职能,揭示某个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本质的差别,创新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抓住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引领自身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
由于城市竞争是多方面的,所以城市定位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涉及性质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
一般而言,城市定位包括产业定位、功能定位、性质定位等。
其中,产业定位是基础,功能定位是核心,性质定位是灵魂。
因此,性质定位是最重要的:性质决定功能,功能引领产业并决定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
找准城市性质,就是找准城市的本质性特征。
例如,成都市提出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既很好地反映了成都市的本质性特征,也代表了当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理想模式。
城市定位的作用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
科学和鲜明的城市定位,可以正确指导政府活动、引导企业或居民活动、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有效地制定战略,最大化地占领目标市场,从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竞争力。
否则,城市定位不准,就会迷失方向,丢掉特色,丧失自身的竞争力。
青岛战略实施方案最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城市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青岛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城市,其发展战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青岛市的战略实施方案进行最新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青岛市作为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其发展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青岛市可以充分发挥其港口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的繁荣。
其次,青岛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城市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在城市建设方面,青岛市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青岛市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青岛市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青岛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要加大力度。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青岛市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同时,要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综上所述,青岛市的战略实施方案需要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大局,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青岛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总结能够为青岛市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将对青岛的发展进行调研,并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首先,将从青岛的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探讨,然后分析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接下来,将探讨青岛的环境保护实践和生态建设,然后分析青岛的文化与旅游发展情况。
最后,将总结青岛的整体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青岛的经济发展1. 青岛的产业结构特点2. 青岛的经济增长速度与稳定性3. 青岛的对外贸易情况4. 青岛的创新创业环境5. 青岛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情况二、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1. 青岛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目标2. 青岛的城市发展布局3. 青岛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4. 青岛的城市建设管理情况5. 青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三、青岛的环境保护实践和生态建设1. 青岛的大气环境治理情况2. 青岛的水环境治理情况3. 青岛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4. 青岛的生态保护工作5. 青岛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四、青岛的文化与旅游发展1. 青岛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2. 青岛的文化活动与节庆活动3. 青岛的旅游资源特点4. 青岛的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5. 青岛的旅游宣传与品牌推广五、总结与建议1. 青岛的整体发展状况总结2. 青岛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问题3. 青岛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就与挑战4. 青岛在环境保护实践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经验与不足5. 青岛在文化与旅游发展方面的亮点与改进空间以上是对青岛发展调研报告的大致内容概述,通过本次调研将深入了解青岛的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对青岛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青岛未来的发展格局趋势
青岛作为中国的沿海城市之一,其未来的发展格局趋势将会受到国家政策、地理位置、人口结构和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青岛未来的发展格局趋势。
一、政策方面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青岛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因此,未来青岛将会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发展海洋经济和国际贸易。
同时,青岛海洋大学的不断壮大也将对青岛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地理位置
青岛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未来青岛将积极对接东北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大力发展物流、对外贸易和旅游等方面的产业。
三、人口结构
青岛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教育水平较高,未来将成为知识型和服务型的城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文化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得到了增加,青岛未来将发展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四、经济基础
青岛经济基础较为雄厚,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未来青岛将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化海洋都市。
同时,青岛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以整体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总体来说,青岛未来的发展格局将会以“海洋经济、高端制造、文化旅游”为主旋律,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的优势,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推动青岛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
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探讨——从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效益理论角度口高军【摘要】青岛具有优越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其城市目标是成为环渤海地区仅决于京津的另一重要增长极核。
青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构建“一湾两翼、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滨海城市空间框架,实现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增长极核理论;青岛;战略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Qingdao City——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ar Nucleu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heory of Scale Merit /Gao Jun【Abstract】With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esources, Qingdao aims to become the another polar nucleus of economic growth around the Bohai Region after Beijing and Tianjin. The strategy of spatial development of Qingdao is to establish a spatial frame for seaside city of one bay with two wings, three-dot arrangement, one-line extension and cluster develop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king the city bigger, stronger, better and more beautiful.【Key words】Polar nucleu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Qingdao, Strategy1.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简述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是现代区域城市规划中很重要的理论。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尔鲁克斯于1955年首先提出的,后经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而成今天的理论。
其理论核心是指那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交通便利、服务机构林立的区域中心,其发展像结晶一样迅速,形成经济增长的极核,并以此为核心,生长、隆大、扩散。
1.1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的假设假设一,经济增长绝不可能在各部门、各地区平衡增长,总有快慢之分。
假设二,经济增长需要一种特定的环境。
这种特定的环境包括资源、区位、交通、服务、技术及国际环境等。
1.2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增长总是在某些子区域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而在另外一些子区域(也可能是大多数子区域)则增长较慢。
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区域经济比较利益、生产边际效益、生产因素的投入情况、资源分布的情况等方面。
因此,经济增长的契机只能出现在个别部门,它的较大的增长势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的出现,打破了经济平衡发展和齐头并进的理论,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匀性、非平衡性,特定的环境作用在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点上,造成经济生长点的实力膨胀,形成中心地,出现带头产业与支柱产业,在其发展作用下,经济发展出现了极核,与周围的区域形成势差,通过机制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1.3经济增长极核理论强调的重点(1)强调经济发展的集中性——中心地,优先性——带头产业与支柱行业,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有快慢之分,扩散性——在一定条件时经济转移出现均衡发展。
(2)突出强调极点中心地发展的同时,更注意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从而使极点最终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3)强调极化效应的同时,重视中心城市的作用。
真正能带动区域经济切、调发展的是经济中心城市,它集中了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挥系统、监督系统、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
1.4集聚经济与极化支柱产业、带头型企业或它们的综合体一旦在某一地区建立,则会迅速增长,一群生产物质产品的企业和为这些企业服务的金融、咨询、运输、保险、医疗保健、卫生、商业、饮食等行业也都会聚集在其周围,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即集聚经济,这种集中的现象被称为“极化效应”(Polarization Effects)。
迅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会引起其他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围绕,这种集中的过程称为“极化”。
极化是一个经济现象,如经济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理位置,那么资源也就流向这一地理位置,技术、信息、资金及与其配套的产品也集聚在这里,从而形成地理上的极化,像磁铁的磁力线一样,此点的密度最大,吸引力最强,存在向某一点集聚的趋势。
集聚经济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集聚经济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组织与利用。
在集聚经济的中心地,聚集着很多精通各种技术的熟练人员,一旦工厂需要则可以到中心地劳动市场去雇佣,而不需要再经过企业做智力投资或长时间的培训。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聚经济的中心地成为了一个人才培养地、人才储备地和人才集聚地。
客观上,加快了新产品研制的速度,减少了新产品试制的周期,从上海、北京等城市来看,集聚经济地都具有较高的科研效益。
集聚经济带来了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的社会协作和经济的联合,体现在:①集聚经济促使了相关企业的紧凑配置,使原来分散在各地域空间上的企业集结在一个集聚点,从而减少了空间运输成本和物流时间,节约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②集聚经济地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在市场。
集聚经济地不但是原料、产品、零部件的供给地,还是原料、产品、零部件的市场。
生产厂商不必经过长途贩运,在当地就可找到市场,形成了“当地生产、当地消化”的局面。
③集聚经济地集中了大量的居民和工业、服务业,由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能很快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往往一出现马上就能得到推广。
而这种情况在非集聚经济地是不存在的,所以说,集聚经济地也是一个潜在的市场。
集聚经济地往往具有良好的机构和设施,一般有为企业财务服务的银行、保险公司;有良好的运输设施、机场、铁路枢纽、公路网、港口码头等,以利于产品的周转;有部门齐全的信息服务机构,如以法津咨询为主的律师事务所、为技术专利服务的专利档案所、为管理会计服务的会计事务所、提供国外产品物价的信息公司、开发或研究新产品及欲建项目的技术咨询公司;有帮助厂商减少环境污染的环境保护机构、帮助企业修旧利废的修理部门等。
这些机构为了减少企业麻烦,可以做到每事咨询,为企业节约了大量不应由企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中心地还有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减少了企业的社会工作,甚至连企业培养人才的任务都可以由社会业余教育机构来承担。
这样,“每事由社会管”,企业就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抓生产、抓科研;“每事有处问”,就减少了企业的各种风险,增加了成功的几率,减少了资金的浪费。
1.5经济扩散效应经济扩散效应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增长极核的推动力不断向周围地区扩散,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这种传递效应或扩散效应特别值得区域规划工作者去研究。
1.6集聚经济的阈值经济增长极核理论表明在集聚的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中,当集聚规模较小时,随着集聚规模的增大,经济效益将会提高;当集聚规模增大到一定限度,经济规模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经济效益将会递减。
当区域集聚规模增加到一定界限时,要保持集聚效益必须增加区域的建设经费,该临界值可以用阈值(或门坎)来表示。
集聚经济的过度集中导致土地费用大大提升、工资增加、公共服务成本增加,以及由于过度拥挤造成各种开支的增多,这些经济开支的增加都可能影响经济的增长。
在集聚经济达到某一水平时,这些弊端的出现会导致经济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之为“经济的扩散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扩散不是起始于经济集聚的顶峰,而是在经济集聚发展的每个瞬间都有可能出现,不过这种扩散的程度会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2.青岛城市发展的阶段与趋势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总面积10 654km2,人口715.7万,辖7区5市,2002年实现GDPl518.17亿元,人均GDP高达2.12万元。
青岛是我国五大外贸口岸及五大港口之一,2002年完成吞吐量1.22亿吨,1997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03万ⅧU,居全国第二位。
青岛的轻纺、食品、饮料工业具有传统优势,青岛啤酒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新兴的电子和家电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空调、电冰箱销售总额占全国第一位,家用电冰箱出口居全国第一位。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不仅云集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学家,而且全国惟一的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即设在此。
2.1青岛城市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2.1.1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极核处在我国两大经济核心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唐地区之间的山东牛岛地区是我国的第三大经济实体,依托于优越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山东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山东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山东半岛已初具城市群雏形,形成了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城市,涵盖胶济铁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经济的核心地带,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程度还很低,并没有像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那样形成以一、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高密度的城镇群体,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城镇分布密度及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都远远不够。
在这种背景下,青岛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重任,快速发展壮大自己,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通过经济轴线的辐射达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目的。
青岛不应该仅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青岛,也不应仅仅是山东的青岛,它更应该是环渤海地区的青岛,是全中国的青岛。
青岛不能仅仅满足于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的龙头,还应在上海与京津两大经济核心之间的相对空白地带形成一个新的经济核心,青岛的目标更应当是成为环渤海地区仅次于京津的另一重要增长极核。
2.1.2山东半岛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资源要素向胶济沿线与沿海地区集聚,经济和城市发展迅速。
在向沿海地区集聚逐渐形成经济和城市发展特征的形势下,山东省提出建设半岛城市群的战略发展目标。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核心区,是山东省发展条件最好、水平最高的地区。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崛起,需要一个更大、更强的青岛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
只有把这一地区“做强”,才能更好地带动全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