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转移修复术2014-10
- 格式:ppt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8
阴囊皮瓣转移修复包皮切除术后阴茎皮肤缺损一例作者:邱竣柳大烈陈兵单磊杨晓黄其然乔锋丽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第02期1病例资料及治疗情况介绍1.1 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已婚,因“包皮环切术后阴茎水肿、糜烂1月”于2009年6月8日入住我院整形科。
入院1个月前患者曾在当地某医院行“包皮环切术” ,术后阴茎肿胀明显,该医院予“静滴消炎药,会阴部理疗”处理后阴茎肿胀未减轻,并逐渐出现包皮糜烂、坏死。
2009年6月7日该医院予创面清创后发现尿道阴茎部近端组织坏死、尿液渗漏,予留置11F尿管,将缝线固定于阴茎系带,尿管通畅,引流出黄色尿液,阴茎体表面无正常包皮,根部环形糜烂及淡黄色渗液,右侧体部见大片黑色结痂,左侧体部灰黄色坏死,龟头质硬,表面脱皮,阴茎体腹侧,近端见皮肤,皮下及尿道粘膜缺损,可见留置的尿管管壁,缺损远端见缝合丝线残留,阴囊皮肤完好(图1)。
入院诊断:阴茎皮肤缺损、尿道下裂。
入院后行细菌培养检查提示: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未见真菌生长。
1.2 第一期治疗1.2.1 阴茎坏死皮肤的处理:用碘伏冲洗阴茎头、体、根部,剪除阴茎右侧黑色结痂及左侧体部黄色坏死组织,用镊子去除阴茎根部及尿道下裂周围坏死组织;更换导尿管,从阴茎背侧中部尿道下裂入口插入导尿管,引流通畅,尿色黄,将原来导尿管3cm的尾端留在阴茎尿道口至尿道裂口以防止上段尿道失用后粘连闭合;再用浸有呋喃西林纱布包扎阴茎,以后呋喃西林和碘伏交替使用每日3次,除去坏死的组织直至新的肉芽组织长出,共换药14天(图2)。
1.2.2 手术步骤1.2.2.1 第一步:腹股沟皮片尿道成形术:沿右侧腹股沟设计长6cm,宽2cm皮片,切开表皮至真皮浅层,将此皮瓣按真皮层在外,表皮在里卷起固定于直径0.5cm橡胶管外(图3),再将其移植于阴茎残缺尿道的两端,形成长6cm尿道,缝合腹股沟切口。
1.2.2.2 第二步:阴囊皮瓣转移阴茎皮肤修复术:按阴囊皮瓣设计线(图4)先在阴囊前壁作两个平行的横切口,深达肉膜下,两横切口间距应等于阴茎皮肤缺损的长度,两横切口的长度约等于半勃起状态下阴茎周径的2/3,皮下钝性分离后,将阴茎从阴囊皮瓣隧道中穿出,且皮瓣包埋住阴茎皮损部分,将阴囊隧道皮瓣边缘与阴茎残存皮缘对齐并以3-0丝线间断缝合,检查切口出血情况,电凝止血,确定无较大血管出血后分层缝合切口,在阴囊切口最低处和阴茎腹侧根部放置引流条,查引流通畅,用酒精纱布、无菌纱布、棉垫覆盖术区,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术区。
皮瓣转移手术流程
皮瓣转移手术是一种修复组织缺损或重建功能的外科技术。
以下是一般的皮瓣转移手术流程:
1. 术前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缺损的位置、大小和深度,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2. 皮瓣设计:根据缺损的情况,医生会设计合适的皮瓣。
皮瓣可以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获取,如腹部、大腿或背部等。
3. 手术准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麻醉,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和准备。
4. 皮瓣切取:医生会通过手术切取所选部位的皮瓣,并小心地分离皮瓣的血管和神经。
5. 转移和修复:将切取的皮瓣转移到缺损部位,并进行精细的缝合,以确保皮瓣与周围组织良好连接。
6. 血管吻合(如果需要):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血管吻合,将皮瓣的血管与受区的血管连接起来,以确保皮瓣的血液供应。
7.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包括伤口护理、定期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避免感染等。
皮瓣转移手术的具体流程可能会因手术的复杂性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手术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以确保最佳的手术效果。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和随访,以确保皮瓣的成功愈合和功能恢复。
创面修复常用皮瓣转移术皮瓣移植是创面修复外科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宽泛应用于急慢性深度组织缺损的最后修复。
【适应症】深度软组织缺损创面,如压疮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等深部组织裸露的急慢性创面不稳固型贴骨疤痕或疤痕溃疡洞穿性缺损,如脸颊部洞穿性缺损局部血运不良创面,如放射性溃疡【禁忌症或慎用】糖尿病足创面恶性体表肿瘤难以完全切除的创面【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术前浑身准备:包含纠正营养不良,控制感染,洁净创面,体位训练等移植部位准备:包含供瓣区皮肤健康评估,皮瓣设计与标示,血管走行超声定位标志等技术和设施的准备。
包含小血管符合技术训练,手术显微镜外科器材等皮瓣覆盖与固定:介绍使用连续关闭式负压吸引装置,与四周组织相对固定牢靠,便于皮瓣下引流条或引流管的引流,有效降低缝合口张力,压力适中,有止血成效,利于皮瓣与创基的粘合术后注意患者浑身状况外,需亲密察看皮瓣血运状况并预防感染术后可惯例赐予增补血容量、保温、止痛、抗凝等举措疏导微循环术后动脉危象能够经过保温、冷静、止痛、增补血容量,扩充血管药物,有条件时可行理疗或高压氧治疗术后静脉危象可采纳敷料加压包扎,抬高肢体或皮瓣远端,增强体位引流,由皮瓣远端向蒂端柔和按摩等方法,还可拆掉部分缝线,应用肝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浸润创缘。
紧迫办理可剪开已结扎的皮瓣边沿的小静脉,使积血流出,待3~5天循环从头成立,静脉回流改良,皮瓣有可能成活断蒂前有必需进行皮瓣血运训练与评估【皮瓣的选择与设计】设计原则:选择皮肤质地、颜色近似的部位为供瓣区首选局部、周边、安全简易的皮瓣尽可能防止延缓和间接转移皮瓣设计面积应较实质创面大20%左右尽量采用血运丰富的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移植【常用皮瓣】1.任意皮瓣:属近位带蒂转移皮瓣,特色是没有著名的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率遇到必定限制。
在肢体与躯干部位,长宽之比以: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出2:1;在面部,因为血循丰富,依据实质状况可放宽到2~3:1,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可达4:1。
皮瓣移植术后功能恢复与康复护理皮瓣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容手术,用于修复和重建受损或缺损的皮肤组织。
手术后的功能恢复和康复护理是确保病人能够获得最佳结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皮瓣移植术后功能恢复和康复护理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康复计划和护理指南。
一、手术后功能恢复1.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的最初几天十分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避免剧烈活动;-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并避免受伤口的摩擦和压力;- 术后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以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以保持伤口干燥,并确保皮瓣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2. 功能恢复计划手术后的功能恢复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帮助皮瓣愈合和加强受损区域的肌肉;- 对于面部皮瓣移植,术后的功能康复应包括面部表情练习,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的灵活性;- 针对手臂或腿部皮瓣移植,术后的功能康复应包括运动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3. 心理康复支持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生理和心理的挑战。
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康复支持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心理康复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和支持小组等方式提供。
二、康复护理1. 伤口护理患者的伤口护理是康复护理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进行清洁,以预防感染;- 使用适当的抗菌药膏以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受伤口的拉扯或摩擦,以免破坏皮瓣的血液供应。
2. 生活方式调整皮瓣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建议:- 避免剧烈活动和高强度运动,以防止伤口裂开或皮瓣移位;- 避免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以避免伤口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戒烟和限制饮酒,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感染风险。
3. 饮食和营养适当的饮食和补充营养也对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 患者的饮食应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补充适量的水分以保持皮肤的水合度和健康。
应用皮瓣转位修复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张军;陈万军;刘晓雪【摘要】目的:研究皮瓣转位修复对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常规对症治疗、骨折内固定术,根据缺损类型选择不同的皮瓣转位修复,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d,有2例出现皮瓣水肿,1例出现局部张力性水疱,治疗后痊愈,皮瓣存活率为100%.术后10d,皮瓣肿胀Ⅰ度者91例,肿胀Ⅱ度者19例,肿胀Ⅲ度者10例,无肿胀Ⅳ度者.患者术后10d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皮瓣均全部存活,色泽、外形较好,患者对皮瓣美容修复效果均较满意,总体满意率为82.50%(99/12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9.46±5.27)d;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转位修复治疗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显著,皮瓣存活率高,术后恢复较快,创面美容效果较好.%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flap translocation repair on limb fracture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s.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given the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flap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defect, and the postoperative flap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t 4d after operation, there were 2 cases of flap edema and one case of local tension blister, and they were healed with the flap survival rate of 100%after dressing and other treatment. At 10d after operation, there were 91 cases of swelling of the skin flap, 19 cases with swelling Ⅱ degree, 10 cases with swelling degree of grade Ⅲ, and no swelling IV degree in the skin flap.Th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dex and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of 10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Follow-up for 1 year, all skin flaps survived, color and shape of flaps were better. 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effect of skin flap cosmetic repair,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was 82.50%.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 was (19.46±5.27)d. The score of joint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lap translocation repair for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ca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with high flap survival rate, 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good wound cosmetic effect.【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8(027)001【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四肢骨折;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作者】张军;陈万军;刘晓雪【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骨科湖北襄阳 441000;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骨科湖北襄阳 441000;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湖北襄阳 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软组织缺损是四肢骨折后最常见合并症,并伴有肌腱、骨或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导致创伤组织因缺乏皮肤的保护而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康复[1]。
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308?论着?ofPracticalAestheticandPlastic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李天牧【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组织缺损的最佳方案.方法基于几何学和理论力学基础,遵循整形外科学原理,设计最佳的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因黑痣,瘢痕,体表肿瘤等切除后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因设计思维清晰,操作方便,手术成功,本组32例患者,效果良好.结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设计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可减少失误的发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关键词】邻位皮瓣;张力;创面修复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290(2004)06—0308—03 ThetheoreticevidenceandclinicaluseoflocalflapsinrepaidngskindefectsLITianmu.(TheSurgicaldepartmentofgeneralhospitalofjingmiancorporation,Beijing100 025,China)【Abstract】0bjectiveToexplorethebestmethodofrepairingwoundwithlocalskinflap.MethodsBasedo nge—ometry,theoreticalmechanicsandtheprinsipleofplasticsurgery,localflapsweredesignedtOrepairtheskindefectswhichwerecausedbyremovalofneavi,seal'sorbodysurfacetumor,etc.ResultsTheplansofthe32ca sesinthisgroupareclearinthoughts,andconvenientforoperation.Theoperationsweresuccessfulandeffective. ConclusionTheprinsiples ofgeometryandmechanicsarehelpfulforplasticsurgeontOcopewiththeclinicalproblemsfl exiblyandpreventmistakes.【Keywords】Localflap;Tension;Repairrxvund因黑痣,瘢痕,体表肿瘤等切除后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是整形外科医师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局部皮瓣的设计,灵活性,随意性较大,临床经验十分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易掌握,有时难以应对.笔者将几何学,理论力学和整形外科学原理综合应用,科学设计邻位局部皮瓣,用于修复皮肤组织缺损.自2002年以来,临床应用32例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14--62岁.头皮肿物6例,瘢痕19例,文身2例,基底细胞癌2例,其他体表肿瘤3例.最小缺损面积2cm×3cm,最大缺损面积5cm×10cm,最小皮瓣2cm×2cm,最大皮瓣4cm×8cm.2手术方法2.1几种皮肤缺损创面的邻位局部皮瓣设计2.1.1梭形创面因为直接切除病变,形成的梭形创面张力(T)过大,创缘皮肤不可能直接缝合.沿梭形创面的长轴画一条直线为X轴,垂直于X轴画作者单位:北京京棉集团总医院外科,北京100025作者简介:李天牧(1973一),女,北京人,医师.一条直线为Y轴,平移于创面一端.沿Y轴设计供区皮瓣,皮瓣掀起后的供区创面稍小于切除病变的梭形受区创面的宽度(图1).(受区创面张力为T,供区创面张力为t,t<T).2.1.2单瓣菱形创面沿切除病变的菱形创面的对角线延长线上,设计一个小于菱形创面宽度的皮瓣(图2).正方形创面的治疗方式同菱形创面.2.1.3双瓣菱形创面沿切除病变的菱形创面的对角线延长线上,设计2个皮瓣(图3).2.1.4圆形创面沿切除病变的圆形创面直径延长线上,分别设计2个小于圆形创面直径的皮瓣(图4).2.2麻醉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的配制:2%利多卡因20ml+0.75%罗派卡因10ml+0.1%肾上腺素1ml+生理盐水270ml.一般不需要强化等辅助麻醉.2.3手术剥离层次身体部位不同,剥离层次各异:头顶部以帽状筋膜为界,可在其深层,也可在其浅层;面部在脂肪层;四肢躯干部在肌膜浅层.这样,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3典型病例某女,62岁.胸部增生性瘢痕20年,经各种方Y图1梭形创面手术示意图2单瓣菱形创面手术示意图3双瓣菱形创面手术示意法治疗无效,痛痒难忍,要求手术切除.查体:瘢痕5CITt×10CITt,凹凸不平,高出周围皮肤,位于右胸侧壁,乳房外侧.手术方法:因瘢痕面积大,切除瘢痕直接缝合张力过大,因此我们选择,在右胸侧壁瘢痕的外侧,设计一垂直于创面的横轴,蒂在上的局部皮瓣4crfl×8crfl,掀起皮瓣,转移后覆盖并缝合创面, 供瓣区则直接缝合封闭创面(图5).4结果本组32例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后,遗留的皮肤缺损均采用形状不同的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 均一次转移成功,供瓣区直接缝合.随访2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效果患者满意.5讨论5.1学术界公认整形外科医师的三大"敌人"①全层皮肤或黏膜缺损,即创面;②张力;③直线瘢痕u].外科医师特别是整形外科医师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创面,封闭创面.封闭创面时,避免张力过大,避免留有直线瘢痕,则是惟整形外科医师才具有的技术操作手段.整形外科医师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避免形成直线瘢痕和无张力或低张力缝合,以封闭创面.整形外科医师还要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组织,最小张力地封闭创面.5.2组织缺损的修复对于体表皮肤组织的缺损,各有其不同的适应证.整形外科医师应掌握多种技术手段,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思考程序,应对不同的体表组织的缺损,根据不同的适应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笔者认为,修复体表组织缺损的思考程序应是: 创缘皮肤皮肤游离移植吻合血管的直接缝合:邻位局部皮一远位皮瓣,肌:皮瓣,肌皮加局部改形瓣带蒂转移皮瓣带蒂转移瓣游离移植创缘皮肤直接缝合,局部改形,避免直线,这是图4圆形创面手术示意最简单的办法.其适应证应该选择:缺损创面小,利用皮肤组织有限的松动性,可以实现创缘组织的直接缝合.当组织缺损较大,因张力过大创缘皮肤不能直接缝合,又不适合做皮肤游离移植,则只能先考虑采用邻位局部皮瓣转移,来实现最小限度的张力缝合. 通过局部皮瓣转移,缓解受区创面的张力,而供区创面张力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使皮瓣供区可以直接缝合.当然必须遵循整形外科学原理中的供区选择原NE21,皮肤皱纹线原则],局部皮瓣移植原则H] 及局部血液供应的解剖学原则等,设计临床实用的, 合理的,蒂部扭转程度最小的邻位局部皮瓣.5.3邻位局部皮瓣设计的几何学与理论力学依据运用几何学和理论力学的知识设计邻位局部皮瓣的前提,是把创面周围的皮肤组织视为均质的各向同一的理想材料,创面周围有充分的可松动,可利用的组织.在应用邻位局部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时,理论上有多种选择,也就是几何题中常见的一题多解现象.然而,在临床实际中,设计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在人体表面是不存在的,因而,在应用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时,总是一题多解,多种选择,只有一种方案最佳,这就要遵循整形外科学原理进行优缺点比较,一一排除,最后确定最佳方案.修复各种组织缺损时,理论上邻位局部皮瓣的选择方式(图6):梭形创面有4种选择;菱形创面有8种选择;圆形创面则有无数种选择,因为它有无数条直径,可在任一直径的延长线上设计局部皮瓣.根据平面几何学和理论力学设计邻位局部皮瓣,目的在于切除病变后的皮肤组织缺损,采用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后缝合张力线的转移[.通过邻位局部皮瓣转移到受区创面,以减小受区皮肤缺损创面的张力,使之能直接缝合,封闭创面.而邻位供区局部皮瓣稍小,转移后所形成的供区创面,可以利m.n.}+}彳)L一皇专《,,.{3l06闷L术前设计a控形剖面术中掀起邻位皮瓣木后即刻术后l周图5嘶部增生性瘕痕干术前后对比l2./^\b菱形剖面c圆形创面囤6各种组织缺损创面度瓣的没计用皮肤的松动性和可移动性,直接进行剖缘的皮肤拉拢缝合.封闭创面其缝台张力并不太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根据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原理.在与皮肤组织缺损的受区创面纵轴垂直的方向上.设计小于受区创面宽度的I区局部转移皮瓣,当分别缝合封闭创面时.邻位局部皮瓣供匠创面的张力与组织缺损受区刨面的张力,在备自垂直的方同上分力为零.也就是说.供区创面的缝合张力仅仅来自于提供局部皮瓣后,自身增加的张力,与受区创面张力大小无关;而受区创面接受邻位供区的局部皮瓣后,缝合张力本身也不会再增加或减小提供局部皮瓣后的受区创面的张力根据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原理,组织缺损受区的梭形创面的最大张力T可以分解为无数个分力T1和3"2同理.邻位局部皮瓣供区刨面的最大张力t也可分解为无数个分力tl和l2然而.组织缺损受区的棱形创面的最大张力T在x轴上的分力为零;邻位局部皮瓣供区刨面的晟大张力t在Y 轴上的分力也为零.也就是说.如果组织缺损受区刮面与邻位局部皮瓣供区刨面的纵轴,分别位于两个互相垂直的正交轴上,则其在对方的最大张力轴上的分力永远为零,互不影响.但在此时.局部皮瓣蒂的扭转程度却较大,而当组织缺损受区创面与邻位局部皮瓣供区剖面的两条纵轴为锐角时,则局部皮瓣蒂的扭转程度就较小.然而在组织缺损受区的梭形刨面封闭时,则要增加一定的张力,此张力来源于局部皮瓣供区刨面张力的分力.随着局部皮瓣的转移.缝台张力也发生了转移:组织缺损受区剖面在接受邻位局部皮瓣时.也降低了组织缺损创面的张力,使之能实现组织缺损受区刨面的无张力或低张力缝合;邻位局部皮瓣供区创面在提供皮肤组织瓣的同时,也增加了邻位局部皮瓣供区刨面的张力.但这种张力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实现低张力缝合用邻位局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体表组织缺损,是整形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运用平面几何学和理论力学原理设计数个局部皮瓣,是典型的一题多解.而遵循整形外科学原理.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在多种方法中,只有一种是最佳方法,必须经过筛选和比较.此时丰富的临床经验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本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初学者.参考文献lMcCurthy】G.Gener~Prenclp]es【J]InMcC~rlhyJGPlastic Surge~'[M].philadelpMa:wBSauntersCompany.1990552L譬怙.整形外科手术.见:米洪荫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譬嘭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143卫莲郭.高学书整复外科手术操作的主要原刚和基本技术见:强释生整复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184鲁开化皮瓣穆植.见:王炜整形外科学[M]抗l州.浙缸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129(收稿日期:2004—04—24)<。
个案护理报告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刘晓华【摘要】目的探讨个案护理报告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为临床设计该种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方法案例报告思路包括提出问题,问题论证,解决问题,评价效果,总结归纳经验.设计方案为:案例选择→资料收集→凝练护理问题→护理对策制订→观察护理结局→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案例报告设计过程应做到选择案例必须有亮点,资料收集要真实可靠,凝练护理问题要有特色,护理对策制订要体现新颖性.结论只有掌握了案例报告的研究思路,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重点突出,逻辑分明,富有新意地呈现案例报告的特殊之处及疾病护理的一些新观点,新知识,便于临床护理人员经验交流及学术借鉴.【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年(卷),期】2019(018)002【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个案护理报告;思路;护理研究【作者】刘晓华【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代临床护理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个案护理报告是针对临床实践中某个或某几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病例的个性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探索疾病在医护工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共性规律[1]。
是少见、罕见、特殊病例工作经验报告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对单个病例的深人剖析,一般病例数不超过5 例。
在临床实践过程,特殊案例并不少见,由于其临床疾病特征不同于一般病例,临床少见、罕见,或者因病情变化快、病情重护理困难大,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处理经验,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已不足以解决处理,需要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疾病特征、病情变化情况及通过对该疾病相关病理机理、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提出护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及结合相关文献而获得。
思路是指研究过程中确定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是研究者思维运行的轨迹,是作者从“此岸”到“彼岸”的路线[2]。
本文将对个案护理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阐述。
1 个案护理报告研究思路及方法的内涵个案护理报告主要是讨论疾病的体征、病症、诊断及治疗护理方式,因此对护理问题的提出、解决、观察及效果评价也遵循研究的原则。
皮瓣移植术后功能恢复与康复护理皮瓣移植手术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手术,在许多严重创伤或疾病的情况下都会被应用。
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技术水平,更取决于术后的手术功能恢复和康复护理工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的重要性,介绍其相关内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皮瓣移植手术后功能恢复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手术后的第一步是保持皮瓣的生存,避免感染和缺血,保持血液循环通畅。
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定期更换包扎,避免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损伤。
同时,患者还需要遵守医护人员的建议,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其次,术后的功能锻炼是皮瓣移植手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受限、肌肉无力等。
因此,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至关重要。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应力,适当控制运动强度,保证锻炼效果的同时又不会对皮瓣造成额外的损伤。
此外,在功能锻炼过程中,医护人员也要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锻炼计划,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最大化。
再次,康复护理在皮瓣移植手术后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康复护理包括对患者身心状态的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康复信念。
康复护理还包括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指导和帮助,如如何正确进行伤口护理、如何保持皮瓣的柔软和光滑等。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状态和康复进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最后,皮瓣移植手术后功能恢复与康复护理的工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
医生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护士们要全心全意地照顾患者,康复师们要制定科学的功能锻炼计划,心理医生要给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各个专业的专家要通力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电击伤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在临床上运用不同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电击伤的效果和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电击伤导致皮肤损伤的患者,对其开展自体皮源的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
其中30例患者进行皮瓣扩张辅助治疗,设为观察组,另30例设为对照组,探讨分析两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治疗后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出现2例、3例损伤部位感染,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治疗后,均大幅度改善或治愈。
结论进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时采用皮瓣扩张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有利于患者受损皮肤恢复,同时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标签:电击伤;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成活率;皮瓣扩张电击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触电损伤,是电流进入人体内部所造成的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1]。
当人们受到电击时,电流通过人体产生各种电效应(热效应、生理效应、化学效应、电火花和电弧等),从而导致人体的皮肤、深层肌肉、神经、血管、皮下组织、骨关节以及内部脏器等广泛损伤。
电击伤在临床上目前还是较为棘手的问题,电击伤后除进行恢复心跳、呼吸等治疗外,还应控制感染,进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2]。
皮瓣转移修复术主要是采用自体皮源进行治疗,其早期观察对术后皮瓣的成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现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电击伤导致皮肤损伤的患者,对其开展自体皮源的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电击伤导致皮肤损伤的患者,对其开展自体皮源的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
其中30例患者进行皮瓣扩张辅助治疗,设为观察组,另30例设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7例,年龄23~47岁,平均(34±6)岁;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5~46岁,平均(3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