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35kV电力电缆输电线路跳闸原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06.55 KB
- 文档页数:4
35kv太马线路跳闸事故调查报告事件时间,2022年5月15日。
事件地点,太马线路35kv变电站。
事件描述,2022年5月15日,太马线路35kv变电站发生跳闸事故,导致供电中断,影响了周边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用电。
经过调查,发现跳闸原因是由于变电站内部设备故障导致的电路短路,进而触发了保护装置,使得线路跳闸。
调查过程,经过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变电站内部的高压开关存在老化和磨损现象,导致了电路短路。
同时,保护装置的响应速度较慢,未能及时切断电路,导致了线路跳闸后对周边用电造成了影响。
改进措施: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 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和磨损严重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更新保护装置,提高其响应速度,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断电路,减少对周边用电的影响。
3. 加强对变电站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运行和故障处理的认识和技能,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结论,通过此次事故的调查,我们对变电站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在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们将以此次事故为教训,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对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常见故障处理分析作者:白珺蕾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5期[摘要]35kV输电线路是我国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线路类型,由于输电线路的跨度大,在线路架设过程中可能由于外部因素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为确保35KV输电线路保持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运行,就必须做好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保障工作。
本文对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故障形式、故障原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输电线路;故障分析;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TE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49-0135kV输电线路作为一种高压线路,是我国重要的电力电能传输方式,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5kV输电线路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雷击、覆冰等自然因素以及外力破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出现故障在所难免,从而影响正常的供电。
因此,需要对输电线路中存在的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检修,以降低35kV输电线路中的损耗,以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从而保证正常、稳定的供电。
一、35kV输电线路运行环境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电用电的稳定与安全,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通过良好的技术做好检修,35kV输电线路应用广泛,是电力传输最主要的部分。
这类线路多数应用在相对用电量较小的地区或者是部分小型水电站输电线路当中,应用范围决定了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环境情况,也就是说,35kV输电线路大部分处于室外恶劣环境中,运行质量好坏很容易受到外界地理、地质环境影响,同时,还受到人为因素破坏的影响,不论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人为客观因素,均能造成线路破坏,影响线路正常运行,更容易导致输电线路问题和故障,使输电不够稳定,埋下安全隐患。
要想实现快速检修与维护,就需要对线路运行环境进行深入了解,解决运行环境出现的各种问题,输电线路管理与维护受环境影响,困难重重。
二、35kV输电线路故障形式随着我国对电力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输电线路被广泛应用,尤其是35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
山地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跳闸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作者:沈建华来源:《科技信息·上旬刊》2018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风力发电项目的鼓励和支持,子因此云南的风力发电项目蓬勃发展。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风电项目绝大部分都处于山脊地带,海拔高,沟壑纵横交错,因而集电线路不能大量使用地埋电缆,大部分的风电场集电线路都以架空线路为主。
架设在崇山峻岭中的集电线路,不但施工成本高,而且运行过程中故障较多,经常出现跳闸事故,给电场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损失。
关键词:山地风电;集电线路;跳闸;分析;防范引言风电场的风电机组台数多,占地面积大,范围广,战线长,一个风场首批投产机组与全部投产的时间跨度大,这是风电场的主要特征。
风电场集电线路在建设期间和全部建成投产后的两个阶段,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集电线路发生跳闸事故。
集电线路频繁发生的跳闸事故,对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直接影响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因而有必要对引发跳闸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建设期间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分析边投产、边施工,是风电场的一大特点。
由于风电场的建设范围广,尤其是装机容量大的风电场,几十平方公里的施工范围,几百个作业点、作业面,工程机械、吊装设备、运输车辆同时作业;集电线路施工、风机安装、风机、塔筒等大件运输工作交差进行;带电线路与运输道路互相交差;大件运输单位的驾驶员频繁更换;施工、作业队伍众多;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等。
由于上述原因,致使风电场在边投产、边施工的这一阶段管理难度增大,安全风险倍增。
因此,这一期间引起集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机械误碰箱变、杆塔导致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跳闸。
二是塔筒、叶片运输过程中,从带电的集电线路下穿过时,没有控制好高度至使安全距离不够而导致跳闸。
三是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对安全距离、作为范围情况不清楚,导致施工机械碰触架空集电线,挖到地埋电缆导致短路跳闸。
某风电场 35kv集电线路频繁遭雷击跳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期间,受到雷击过电压影响,会产生绝缘闪络,进而使得线路故障问题出现。
在跳闸事故中雷击因素引发的挑战占比50.0%左右。
雷击会对风场的安全、可靠造成严重影响,必须要引以为重。
本文主要分析某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频繁遭雷击跳闸的原因,并结合相应的理论,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频繁遭雷击;跳闸原因风电场运行期间,雷击灾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要加身认知,引以为重。
在农村山林区域中的输电线路,受到交通影响,一旦出现雷击事故,将会降低巡检效率与故障分析质量。
雷击天气伴随着明显的降雨与大风,极易引发树木摇摆,对线路运行安全产生影响。
若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则容易造成线路跳闸。
1雷击跳闸原因1.1多雷地区容易引起跳闸事故某风电场座落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西南部丘陵地带,根据淮安地区雷暴及地闪特征分析,盱眙县属于重落雷区,且盱眙风电场架空线路全场共512基塔,全部坐落于山头之上,比周边建筑及树木都要高,这就更容易被雷击。
1.2输电线路反击雷跳闸事故落雷在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杆塔附近避雷线上,杆塔、接地引下线电感与杆塔接地电阻降压,会导致塔顶电位达到上限,使得绝缘产生闪络现象,进而导致杆塔雷击反击。
杆塔的接地电阻会对雷击跳闸产生影响,不少研究认为,杆塔接地电阻增加10~20Ω,则会导致雷击跳闸率增加50%~100%。
1.3输电线路绕击雷跳闸事故绕击指的是雷绕过避雷线的屏蔽,直接击打在导线上。
绕击发生因素与反击对比要复杂很多,若存在雷击距离间隙系数,则会受到杆塔、弧垂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1.4过电压引起跳闸事故感应雷过电压,在架线路附近发生雷击,借助电磁感应,输电线路会产生过电压。
直接雷击电压,雷达直接击打在避雷线、导线上,以此产生过电压。
1.5避雷器防雷性能质量降低引起跳闸事故氧化锌避雷器无串联间隙,会持续承受系统带来的电压与电流。
关于(XXX )35kV供电线路停电的事故报告一、事故经过:2014年1月30日,17:15:48 671ms,I0=2.175A,(XXX)35kV(XXX)线路3522开关“零序过流三段保护”动作跳闸。
事故后将(XXX)线路3522开关小车摇至检修位置,遥测电缆绝缘,发现其中1相绝缘为0,当打开电缆沟盖板时闻到有绝缘烧焦的难闻气味,并且电缆终端接地线上有熏黑的痕迹,确认故障点就在电缆终端的问题上;通知(XXX)降压站将备用电缆悬空,遥测绝缘+∞,将故障电缆拆下,重新核对相序后将备用电缆接上,19:42(XXX)线路恢复供电。
2月2日,将故障电缆头解体,发现在半导体断层存在电流击穿的刀痕,重新制作电缆头,做交流耐压试验合格后备用。
.2014年1月31日,17:50:39 082ms,I0=1.653A,(XXX)35kV线路3512开关“零序过流三段保护”动作跳闸。
.事故后将(yyy)线路3512开关小车摇至检修位置,遥测电缆绝缘,发现其中1相绝缘电阻低为150MΩ,根据昨天的事故经验基本确定还是电缆终端头存在缺陷,校对相序后将备用电缆接上,19:44恢复(yyy)线路供电。
二、原因分析:1、由于(XXX)前期锅炉爆管对造成电力系统冲击过大,导致电缆头损坏。
2、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不规范,热缩材料密封管密封不严,长时间运行绝缘受到破坏。
三、暴露的问题:1、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监理不到位的责任,电缆头半导体制作时损伤过大影响使用寿命。
2、在事故后,值班人员不能快速响应,暴露出在平时的学习培训不到位;3、(XXX)与各个降压站之间的沟通不通畅,再加上降压站值班电工不在现场,事故处理预案没有,从而延误了整体抢修时间;四、防范措施:1、运行值班人员多学习《电力电缆运行规程》方面的知识,专工要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及事故处理预案;2、加强施工时质量监督,有做到实时监督并有记录;3、定期((XXX)每季度第一天)对35kV备用线路进行绝缘电阻遥测,并记录在册;做好备用要求。
低碳技术LOW CARBON WORLD 2017/12一起35k V电缆线路保护动作故障分析马建茂(国网安黴省电力公司黢县供电公司,安黴黢县245500)【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市容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城市里原来的架空线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电力电缆。
2015 年1月22曰,某变电站发生了一起35k V电缆线路保护动作,造成线路跳闸,负荷丢失。
本文从电缆的故障现象进行描述,对电缆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着重对电缆头制作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工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保护动作;电缆线路;故障分析;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TM7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 2017 )36-0094-021故障情况介绍2015年1月22曰凌晨04时06分,调控系统发出35kV 渔金402线路C相接地信号,此时系统中A、B、C相电压分别:38.4^、36.58^、1.74^,开口电压105.8代。
调控中心人员,分析35k V线路有单相接地故障,随立即组织联系配电队开始查找接地故障点。
35k V电网系统为不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电压接近0,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线电压。
电缆线路A、B两 相电压升高,因为该电缆本身存在缺陷,导致35k V渔金402电缆非故障相绝缘降低,B相接地。
此时,35k V渔金402开关保护过流I段动作,断路器跳闸并重合不成功。
故障电缆型号为YJV22-26/35-3X185。
运行人员到现场检查发现出线电缆户外电缆终端头B相绝缘击穿,并开始燃烧。
保护动作是因为相间短路,动作正确无误。
图1故障电缆外观通过图1故障电缆外观可以看出,该电缆终端头故障点出现在B相电缆铜屏蔽层及半导体层断口附近。
电缆烧毁处,在B、C相电缆绝缘层表面存在放电碳化通道,其中B相电缆发热熔化后主绝缘材料已经烧化,线芯裸露。
2具体原因分析从此次电缆故障,通过分析,电缆烧毁短路的原因有:①电缆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对铜屏蔽层处理过程中留有尖角毛刺,没有处理到位,尖端毛刺为放电提供通道;②施工人员在剥切电缆半导电层时,使用美工刀时,用力过猛,划伤主绝缘,因为主绝缘处理不到位导致该处绝缘比较脆弱,在电压突增的情况下,电缆终端绝缘极易击穿。
一起35kV电容器组跳闸原因分析电容器组作为电力系统电压质量调节的主要设备,它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电容器差压保护原理,结合某330kV变电站#4号电容器故障跳闸情况,分析跳闸原因,并对电容器保护可能误动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为以后的电容故障分析提高思路。
标签:电容器;跳闸;原因1 引言电容器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无功源,电容器采用就地布置以补偿降压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并能随负荷(或电压)变化进行调整,避免了经长线路或多级变压器传送无功功率,减少了由于无功功率的传送而引起的电网有功损耗,以达到降损节能的效果。
但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电容器组也随之增多,相应的故障异常现象也不断出现,进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本文根据电容器差压保护原理,详细分析了该电容器组故障跳闸原因,并对电容器装置提出了相关的整改建议。
2 故障情况2.1 差压保护原理根据现场设备接线及二次保护接线情况可以得出电容器组保护为单星型相电压差动保护。
电容器差压保护是通过检测电容器每一相(A、B、C三相)放电线圈二次侧两个首端相连后,两个末端进入保护装置的电压差。
因A、B、C 三相接线方式一致,故画出A相接线原理图,单星型电容器组相电压差动保护原理接线。
2.2 故障经过2018年11月24日07时46分26秒249毫秒,某330kV变电站35kV#4电容器组发生跳闸,后台监控信息为#4电容器WDR-823A/P型保护装置B相差压保护动作,跳开#3524断路器。
现场检查一次设备无烧损、喷油、发热等异常现象,查阅保护装置动作记录为:B相差压保护动作,=2.2V(保护定值为1.67V),初步判定为保护正确动作。
2.3 故障检查过程因初步检查无法确定跳闸原因,工区出动保护、一次、试验三个专业相互配合查找电容器跳闸原因。
试验专业做了:电容器组桥臂平衡测试、放电线圈直阻测试及CT的绝缘、介损和电容量等测试工作,试验数据均合格;一次专业对电容器组及放电线圈有无渗油、电容器组有无鼓胀、引线有无断股送股、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等进行了详细检查,检查结果也无异常现象,可以确定一次设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