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析与防治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50.34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的分析摘要:由于我国的输电线路基本上都处在暴露的状态下,因而,其受天然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其在雷雨气候中非常容易遭到雷击等天然因素的干扰,进而导致其无法正常的运转,对人们的用电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35kV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展开一些分析。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预防措施1、引言输电线路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电力供应,满足了人们生活与生产中对电能的实际需求,因此,提升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35kV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中,雷击跳闸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特别是在山区环境下,由于雷雨较多,因此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更为频繁。
为了保障与提升电力服务的质量,更好的满足当地人们对电能的实际需求,对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相关人员重点关注。
2、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类型分析2.1反击类跳闸当金属体遭受雷击时,包括接地引下线、接闪器以及接地体等等,在闪接的瞬间会与大地之间形成较高的电压。
在这样的条件下,这种电压对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之间产生放电现象,这一过程被称为雷电的反击,而此时形成的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可以归类于反击类跳闸。
对于反击类跳闸来说,其主要的特点包括:产生跳闸故障区域的接地电阻与标准要求不匹配;故障点会在跳闸故障发生的瞬间产生较大的电力,且主要为多基多相或是一基多相;通常情况下,反击类跳闸故障相为水平排列的中相、垂直排列的中相或下相。
2.2绕击类跳闸对于绕击类跳闸来说,其主要的成因有以下几种:线路过载或者短路,会导致空气开关跳闸或保险丝熔断;电源过高、过低均会使具有电压保护功能的装置跳闸;漏电或其他接地性故障,会导致漏电保护装置跳闸。
该类跳闸的主要特点如下:在输电线路中,设置了架空避雷线路;产生绕击类故障区域的电阻与标准要求相吻合;在发生绕击类跳闸故障时,故障点会产生较小的雷电流,且故障点主要为多基多相或是一基多相;绕击类跳闸普遍发生于山顶边坡等极易产生绕击的区域;通常情况下,绕击类跳闸故障相为水平排列的边相、垂直排列的上相。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析与防治探讨石小飞摘要:输电线路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面设施之一,虽然线路防雷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雷击造成的跳闸仍然位居线路各类跳闸事故的首位。
文中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线路防雷的技术措施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措施近些年来,我国气候环境变化异常,台风、雷电活动日益频繁,而架空输电线路规模逐年增加,电网雷击跳闸事故旱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22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共发生跳闸3258次,雷击跳闸832次,占各类线路跳闸总数的35.23%,而且这一比例仍在在继续增加,必须引起电网运行维护部门的重视。
1、雷电对高压输电线路影响分析1.1雷电过电压形式与危害凡是对电气设备的绝缘产生具破坏性的电压升高都称为过电压来自电力系统外部的过电压主要是大气过电压,它由雷电引起,也称为雷电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有两种形式: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前者是雷电直接击中杆塔、避雷线与导线引起的过电压;后者是雷电先击中线路附近的地面,再对线路导线感应形成过电压、由于感应雷过电压一般在SOOkV以下,只会对绝缘能力较低的35kV及以下线路构成威胁,而对高压输电线路形成危害的是直击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又分为两种情况,当雷击在杆塔顶部或避雷线上,由于那里的绝对电位高于导线,由此造成导线过电压,称为反击过电压;而直击雷绕过避雷线(屏蔽保护失效或没有安装避雷线)击在导线上,引起导线过电压,则称为绕击过电压无论哪种形式的过电压,当其超过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就会引起绝缘子串闪络,继而冲击闪络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造成线路开关跳闸而停电1.2影响线路耐雷水平的原因分析1.2.1地形因素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统计表明,三分之二以上发生在山区以绕击率计算,山区为平原地区的3倍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输电线路架设可能要在山顶、跨越山谷、爬坡,出现大高差档距、大档距,兼之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多变,所以更容易遭受雷击事故、1.2.2接地电阻接地是将雷电传导到大地的基本手段,接地电阻直接影响到传导的能力、以SOOkV交流线路典型酒杯塔耐雷水平说明,接地电阻7f2时,耐雷水平为176.7kA;接地电阻为30f2时,耐雷水平是81 ?kA接地电阻的影响还在于它与时间的相关性,往往经过降阴处理,接地电阻是符合要求的,随着时间延续,降阻效果会减弱,接地电阻逐渐升高。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电力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电力供应可靠性和用户用电质量。
本文将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浅析,并探讨防雷事故的相关措施。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指在雷电活动过程中,雷电流通过的空气间隙或隔离物引发的线路跳闸现象。
雷电击中线路导致电弧放电,导致线路故障产生,进而引发线路跳闸。
该现象在雷电丰富的夏季和电网高负荷运行时更为常见。
雷击跳闸事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雷击跳闸事故直接导致线路的跳闸,另一种是雷击跳闸事故引发线路设备故障,进而导致线路跳闸。
防雷事故措施对于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电力供应非常重要。
建立完善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防雷事故的基础。
通过对雷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预知雷电活动的趋势和强度,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加强对线路的防雷保护工作是防雷事故的关键。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增加线路绝缘等级,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对线路所经过的区域进行防雷隔离,减少雷电流通过的可能性;增加接地装置,有效分散雷电流,减小雷电对设备的危害;安装避雷针,引导雷电到地面,保护线路设备不受雷电冲击;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
在防雷事故措施中,宣传和培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提高员工和用户的防雷意识,让他们了解雷电对线路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助于减少防雷事故的发生。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培训。
针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防雷措施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从建立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线路的防雷保护工作,到加强宣传和培训,都是防雷事故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防雷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从事故发生机理以及原因入手,探讨了雷击跳闸事故的成因。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防雷事故的相关措施和技术应用案例,并对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通过综合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对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措施,旨在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预防和减少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旨在为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输电行业的安全运行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雷、事故措施、研究、分析、原因、技术、应用案例、发展趋势、总结、展望、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现象,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供电中断、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雷击跳闸事故的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原因以及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各种防雷设备和技术,但雷击跳闸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防雷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有必要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雷击跳闸事故的实际案例和原因,可以为今后的防雷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完善防雷设备和技术,降低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雷事故措施。
通过研究雷击跳闸事故的相关案例和数据,了解其对输电系统的影响,为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其对电网运行的影响;2. 深入剖析雷击跳闸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雷击频率、电力设备受损情况、环境因素等;3. 提出有效的防雷事故措施,包括技术性手段和管理性措施,以降低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减少损失;4. 分析防雷技术的应用案例,总结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和经验,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5. 展望未来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近几年来,因雷电而引发的输电线路掉落以及跳闸问题频频出现,不仅大大影响了用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因雷击造成的线路掉落和跳闸问题。
前几年,这一现象主要集中于山区,近些年则表现出了向平原地区转移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雷击已成为影响输变电线路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预防措施1 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现状及雷击跳闸的类型1.1 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现状35kV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情况来看,35kV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如下几方面较为薄弱的环节:很大一部分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时间过长,线路存在严重老化的问题,有些输电线路运行时间达到10年以上,甚至有的运行了30年以上,非常不利于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某些输电线路没有进行避雷线的架设,缺少避雷线的屏蔽作用,这就造成了杆塔和线路全都暴露在雷电的打击范围内;一般情况下35kV 输电线路都只装设3~4片的绝缘子,这就造成线路的抗雷击能力比较低,不管是哪种雷击方式(主要有反击雷、感应雷以及绕击雷等等)都非常容易造成跳闸问题;对于输电线路来说,绝大部分都是布设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例如山顶、半山坡以及丘陵地区相对比较突出的点,这些位置都非常容易遭到雷电的打击,从而引发跳闸事故。
1.2雷击跳闸的类型1.2.1反击类跳闸其主要特点为:故障点的接地电阻不符合标准要求,故障点主要是一基多相或者多基多相,在发生跳闸故障时在故障点会出现比较大的雷电流,一般情况下故障相是水平排列的中相或者垂直排列的中、下相。
1.2.2绕击类跳闸其主要特点为:输电线路架设有架空避雷线,故障点的接地电阻符合标准要求,故障点属于单基单相或者相邻两基同相,在发生跳闸故障时在故障点会出现比较小的雷电流,故障点发生的位置大都是在山顶边坡等容易绕击的区域,故障相大都是水平排列的边相或者垂直排列的上相。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及其原因,以及防雷事故的措施和技术。
首先分析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情况,探讨了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如雷电击中导致线路故障等。
然后介绍了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成果,包括雷击保护装置和接地防护等措施的应用和效果。
最后对防雷技术的改进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情况和原因,为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雷、原因分析、防雷措施、防雷技术、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是电力输电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现象,一旦发生会导致线路中断,影响电力供应。
在雷击天气条件下,输电线路易受雷击影响,导致跳闸事故的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防雷措施,提高输电线路的抗雷击能力。
目前,国内外关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
通过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分析、防雷措施研究以及防雷技术的改进,可以有效提升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可以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促进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研究背景是指导我们研究课题的来源和背景,而研究意义则是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影响。
对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雷击跳闸事故可能导致线路短路、设备损坏甚至停电,给电网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此类事故的发生机理和防范措施对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规模,雷击跳闸事故频率逐渐增加,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挑战。
·技术与应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原因分析及防雷事故措施探究■李洪彬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广东江门 529000摘 要:输电线路本身线路长、跨越范围广,地形条件复杂,容易遭受雷电袭击,雷电故障所引发的输电线路故障较多,对此必须积极重视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的防范与控制。
本文分析了雷击跳闸事故成因,并提出了雷电防范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成因;防范对策引言高压输电线路因为距离较长,跨度较大,而且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对此很容易遭受多种复杂自然因素的干扰,其中雷电袭击就是一大威胁,为了有效防范雷击事故,就必须做好雷击故障成因分析,并采取防雷措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防范雷击故障。
1.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原因分析1.1线路地形地貌条件输电线路具有电能传输的功能,可以将电力电能从电厂传输到负荷中心,其中必将经历多种复杂的地形、天气条件等,每逢高山环境也必然会面临各个严重的雷击事故,复杂的地形条件会加剧雷击故障。
通常来说,山地的山顶、山坡以及凹地、洼地、水地、风口等位置也容易出现雷击闪络问题,都属于雷电容易袭击区域,都将增加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概率。
1.2雷击绕击因素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雷电绕击所导致的跳闸达到一半以上。
对此必须控制雷电绕击,从而达到防雷电的目标。
雷电绕击率也同一些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杆塔高度、避雷线保护角、杆塔地面坡度等,如果杆塔不断增高,地面则无法屏蔽雷电,从而扩大绕击区,而且随着杆塔的增高,电感也对应上升,雷电流经杆塔也将带来更高的电压幅值。
避雷线保护角和绕击区二者呈正相关,也就是绕击区会随着保护角的变大而扩大,绕击次数也将变多。
而且地面坡度不断变陡峭,对应的导线暴露弧段也扩大。
如果线路跟随山坡防汛来架设,其外侧绕击区将不断扩大,绕击次数也变多,内部绕击区变小,绕击次数也变少。
而且山地条件下,地面倾角较大,使得避雷线屏蔽功能下降,转角塔因为绝缘子发生倾斜也可能使得内角相导线偏向线路的外沿,这样就削弱了地线本应具备的保护功能,会客观上增加雷击事故。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析与防治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输电线路规模跟着逐年扩大,而输电线路又是最易受雷击的地面基础供电设施之一,近年来雷电、台风等气候现象频发,,虽电网防雷技术有所上升,但雷击仍是导致跳闸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威胁着整个电网安全,同时影响人们正常用电,因此积极分析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布、原因是很有必要的,为防治措施的提出提供重要依据,时电网安全得到良好保障。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防治措施近年来我国气候环境有了较大变化,雷电、台风等气象活动更加频繁,它们是正常自然现象,对电网安全威胁不可避免,因此输电线路薄弱处极易发生跳闸事故,造成范围大小不等的片区停电,对人们正常生活及社会经济生产都带来了较大影响,为降低及预防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对故障原因展开分析,为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做好铺垫。
1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特点分析对近几年来雷击跳闸事件分析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电压等级,统计发现输电线路雷击事件发生率由高到低位居前3位的电压等级为220kV、500kV和33kV。
(2)地形地貌,输电线路遭雷击比例有多到少分别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3)输电线路遭雷击位置,最多被雷击处为边导线,其次为中相导线,再次是三相导线。
(4)线路地线对边导线保护角大小因素,保护角超出15°遭雷击较多。
分析上述特点可知220kV级电压、山地或丘陵的边导线,以及线路地线和它保护角超出15°的线路是防雷击的重要对象。
2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原因分析从上述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特点可以看出发生雷击的重要因素有地形。
除此之外还包含接地电阻、绕击和反击影响两个关键方面。
(1)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直接代表着输电线路的电阻的传导能力,它是将雷电传导至大地的最基本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其电阻还和时间长短存在密切相关性,早期在进行降阻处理时,基本都符合基本要求,随着时间的推延,使用时间长降阻效果会跟着越来越弱,这会使接地电阻呈逐年上升趋势。
江苏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防雷击措施近年来,江苏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雷击措施,以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江苏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1.气象原因:江苏地处东部沿海,气候湿热,雷电活动比较频繁,是产生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
2.线路设计不合理:有些输电线路设计不当,如过低的抗雷击电压等,容易引起雷击跳闸的现象。
3.维护不及时:输电线路如果长期不进行维护,架空绝缘子、接地线等线路设施就会老化,增大高压电线闪络和雷电侵入的风险,容易发生雷击跳闸事故。
4.地质环境影响:江苏省地形平坦,少有山峰,地质条件较为单一。
有些山坡下、山洞里等局部区域常常发生较强的静电场,而且湿度较大,容易产生脉冲电流影响线路的稳定运行。
二、防雷击措施1.完善线路设施:在输电线路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针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确保设备具有充足的抗雷电能力,充分发挥其在防雷击方面的作用。
2.及时维护: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施,消除设备隐患,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加强灾害预警: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排除地质环境影响:对于存在较强静电场等异常现象的区域,建议采取土建加固、线路地面接地等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雷击跳闸的风险。
综上所述,气象原因、线路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及时和地质环境影响是江苏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
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加强灾害预警,及时维护设施,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于一起雷击跳闸事故的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韩斌杨金成摘要据统计,输电线路各类事故中,雷击跳闸事故占比最高。
文章通过对一起110kV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计算、分析,得出反击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并就此提出几点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的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耐雷水平、雷电过电压一、事故情况概述2014年8月20日04时45分03秒,国网哈密供电公司110kV某线路断路器比率差动保护、距离保护1段、零序保护1段动作跳闸,重合闸成功。
故障相别A、C相。
事故巡视所拍摄的绝缘子放电痕迹照片如下:图1 A相绝缘子芯棒放电痕迹照片图2 C相绝缘子芯棒放电痕迹照片二、线路参数及绝缘配置情况表1 线路参数及绝缘配置表三、故障类型及原因初步判断(一)雷击故障类型雷击线路跳闸,是因为有过电压产生。
作用于输电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分为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1]。
运行经验表明,感应雷过电压只对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线路有威胁,因此文章将不再对其分析。
由直击雷过电压引起的故障类型分为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雷绕击导线以及雷击杆塔塔顶(反击)。
(二)原因初步判断根据变电站保护信息及现场事故巡视发现,线路跳闸时,A、C两相保护同时动作,只在A、C两相绝缘子芯棒上有明显放电痕迹,导线上并无放电痕迹。
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发生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的可能,初步判断由反击引起线路跳闸的可能性最大。
下面将通过具体计算来验证以上推断。
(三)具体计算过程分析1.验算是否可能发生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图3 65号杆塔尺寸图,单位mm根据《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2],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宜符合下式:S=0.012L+1;其中L-档距;1则64号~65号,mS 86.31238012.01=+⨯=65号~66号mS 94.31245012.01=+⨯=实测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距离,计算1S 值如下:64号~65号,导线弧垂 3.92m ,地线弧垂 2.22m ,则计算得1S =22)22.292.339.13(25.2-+++=6.47m ;65号~66号,导线弧垂 4.13m ,地线弧垂 2.38m ,则计算得1S =22)38.213.439.13(25.2-+++=6.53m 。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随着电力事业不断发展,输电线路已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设施。
然而,在雷雨天气下,输电线路可能会遭受雷击跳闸事故的影响,给电力供应造成极大的影响和损失。
本文主要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特点和防雷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环境因素、设备故障和人为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湿度、降雨、风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雷击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线路设计不合理或维护不到位,就会对线路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
设备故障主要包括绝缘受损、接触不良等,这些故障导致电压的变化,容易引起雷击跳闸。
人为因素主要是对线路维护管理不到位或抢修不当,导致设备损坏,进而造成雷击事故。
其次,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具有特点明显、影响范围广泛和难以预测的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对抗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不能仅靠单一的防护手段,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全面防范。
为了有效预防雷击跳闸事故,将防雷措施分为三类:线路防雷、设备防雷和维护管理。
线路防雷是指预防和减小雷击对线路的影响,其措施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正确选用材料和结构,保证线路在雷电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雷性。
另一个方面是利用避雷线、避雷网等设施,将雷电流导向地面,以减少线路遭受雷击的可能。
设备防雷主要是指在设计和选用电气设备时,考虑雷击电阻和大气电压的影响。
该措施的实施需要从电气接地、屏蔽、放电等方面采取措施,尽量减小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管理是输电线路防雷的关键环节。
对于线路设备的维护、检测、及时处理故障问题都是防止雷击跳闸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此外,定期的防雷巡检、电气接地测试也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各项维护管理的措施,才能减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防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操作,特别是在雷雨天气下,更应该加强抗雷措施以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指由于雷电天气引起的输电线路发生雷击而导致跳闸,从而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雷击跳闸事故属于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由于雷电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雷击跳闸事故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雷事故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分析1. 雷电天气的频繁发生,雷电活动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造成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高发生率。
2. 输电线路设备的设计和绝缘等级不足,由于绝缘水平不高和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了输电线路容易受到雷击影响。
3. 电力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足,接地电阻较高时,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后产生的感应电流将无法及时通过接地而造成设备受损。
4. 输电线路跨越山区、河流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带,易受到雷击的影响。
二、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影响1. 雷击跳闸会使得输电线路停电,影响了用户的用电。
2. 跳闸造成的事故会给设备带来额外的冲击和损坏,影响了电力设备的寿命和运行安全。
3. 雷击跳闸事故还可能引发线路或设备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给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三、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1. 提高输电线路设备的设计和绝缘等级,采用高强度、防雷击材料的设备。
2. 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检测,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绝缘子的清洗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3. 加大对电力系统接地电阻的改造力度,提高接地电阻等级,减少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后对设备的损害。
4. 对于地质恶劣地带的输电线路,可以采取设置避雷针等方式进行防雷保护。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输电线路由于覆盖范围大,需要跨越多种不同的区域。
在雷击多发区域,输电线路易受到雷击影响发生跳闸事故,输电的可靠性与连续性因此会受到影响。
因此有必要结合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保护输电线路以免发生损坏,将因雷击产生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本文主要介绍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
标签:输电线路;故障分析;雷击跳闸;防雷措施;电力供应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提高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压输电线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比较容易遭受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因此,详细论述了综合防雷措施。
1输电线路发生雷击跳闸的原因输电线路发生雷击跳闸事故与多种原因有关,要实现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就要全面分析发生雷击跳闸的作用原理,掌握规律,这样才能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
相关研究表明,雷击跳闸主要与绝缘子产生的放电电压有关,与发生雷击后电流强弱有关,还和杆塔本身的接地阻值有关。
因此对于输电线路的检修维护,要全面分析输电线路引发雷击跳闸的根本原因,针对事故的原因制定防雷措施。
雷击发生的区域地形较为复杂,比如处于风口或山谷等危险地带,这些区域易受到了不良天气的影响,由于区域环境的特殊性,雷击的发生几率较大。
输电线路中的杆塔需要保证可靠的绝缘能力,如果绝缘数值降低易受到雷击的影响。
当前由于技术的进步,杆塔的绝缘效果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杆塔存在附属设施如:杆塔标志牌、防雷设施、防鸟设施等,如果这些设施的绝缘能力不足,杆塔易受到雷击的作用,特别是绝缘能力薄弱部位受到雷击后易发生跳闸。
雷击还会易发生在地面标高快速变化的区域或土壤本身阻值率较高的地带。
输电线路如果位于地下,会受到腐蚀作用,线缆的绝缘性能会变差。
如果有雷击发生,产生的过电流不能快速分散流出,接地电阻会引发跳闸事故。
另外,如果接地电阻的质量难以保证也会引发绝缘闪络,电阻负荷承载能力和雷击发生的频率有关。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指在雷暴天气下,由于雷电引起的电压冲击,导致输电线路
发生故障,跳闸停运的情况。
这类事故已经在电力系统中普遍存在,给电网运行和供电安
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研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及防雷事故措施具有重要的意
义。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电位差:在雷暴天气下,大气中形成的不均匀电场以及大地和云之间的电位差,会导致雷击发生。
2.雷电电流:雷电产生的高强度电流会通过输电线路,由于电流的突变和冲击,会引
起线路的跳闸。
3.线路绝缘破坏:雷电冲击产生的能量会使得线路的绝缘材料受到破坏,导致绝缘失效。
1.建立防雷保护系统:对于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应该建立完善的防雷保护系统,包
括安装避雷针和避雷器等设备,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冲击。
2.优化线路设计:在输电线路的设计中,应该考虑雷电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线路参数
和导线材料,以提高线路的耐雷能力。
3.加强线路绝缘:对于输电线路的绝缘材料,应该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提高绝缘水
平来防止绝缘失效。
4.及时检测维修: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雷电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上的隐患,以确保线路的运行安全。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主要原因包括大气电位差、雷电电
流和线路绝缘破坏等。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建立防雷保护系统、优化线路
设计、加强线路绝缘和及时检测维修等措施来提高线路的耐雷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和供电
安全。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防范措施摘要:通常,输电线路在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雷击跳闸故障,这样就会导致输电线路被损坏,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科学防范输电线路出现雷击跳闸故障,这是尤为重要的。
基于此,本文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输电线路雷击带来的危害、输电线路雷击防护的关键技术以及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有效防范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防范;措施输电线路因为覆盖范围相当大,必须要跨越很多区域。
在雷击多发的区域,输电线路很有可能受到雷击引起跳闸故障,也会降低输电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因此,作为供电企业,应该根据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特征,制定有效的防雷措施,加强输电线路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损坏,而且尽可能将由于雷击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控制在最小化。
一、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外因。
首先,就内因来讲,其主要包括输电线路本身的设计缺乏合理性、杆塔接地电阻不符合标准要求、线路绝缘子出现老化等自身防雷措施有待完善。
其次,就外因来讲,其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处于恶劣的环境、接地土壤率不一样等等[1]。
同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也与其他方面相关,比如:输电线路的排列方法以及杆塔的高度等等。
雷击跳闸故障往往是输电线路的导线以及杆塔等等遭受雷击,在雷击过电压的作用下输电线路必定会产生很大雷击电流以及雷击过电压,如果线路的防雷措施不足或者没有显著的避雷效果,就会导致线路绝缘子击穿甚至输电线路断线,造成线路跳闸保护动作。
二、输电线路雷击带来的危害一般来说,输电线路雷击的危害有很多,比如:设备毁坏以及线路跳闸等等。
设备毁坏具体表现在雷击过电压导致绝缘子被击穿以及闪络,甚至导致绝缘子串炸裂以及线路烧毁。
线路跳闸往往是雷电感应形成雷击电流,造成输电线路出现单相接地以及相间短路,导致输电线路保护跳闸,系统稳定性受到损坏等等。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析与防治探讨
发表时间:2017-08-08T16:52:14.2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作者:王慧莉[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输电线路规模跟着逐年扩大,而输电线路又是最易受雷击的地面基础供电设施之一
(绵阳启明星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输电线路规模跟着逐年扩大,而输电线路又是最易受雷击的地面基础供电设施之一,近年来雷电、台风等气候现象频发,,虽电网防雷技术有所上升,但雷击仍是导致跳闸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威胁着整个电网安全,同时影响人们正常用电,因此积极分析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布、原因是很有必要的,为防治措施的提出提供重要依据,时电网安全得到良好保障。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气候环境有了较大变化,雷电、台风等气象活动更加频繁,它们是正常自然现象,对电网安全威胁不可避免,因此输电线路薄弱处极易发生跳闸事故,造成范围大小不等的片区停电,对人们正常生活及社会经济生产都带来了较大影响,为降低及预防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对故障原因展开分析,为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做好铺垫。
1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特点分析
对近几年来雷击跳闸事件分析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电压等级,统计发现输电线路雷击事件发生率由高到低位居前3位的电压等级为220kV、500kV和33kV。
(2)地形地貌,输电线路遭雷击比例有多到少分别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3)输电线路遭雷击位置,最多被雷击处为边导线,其次为中相导线,再次是三相导线。
(4)线路地线对边导线保护角大小因素,保护角超出15°遭雷击较多。
分析上述特点可知220kV级电压、山地或丘陵的边导线,以及线路地线和它保护角超出15°的线路是防雷击的重要对象。
2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原因分析
从上述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特点可以看出发生雷击的重要因素有地形。
除此之外还包含接地电阻、绕击和反击影响两个关键方面。
(1)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直接代表着输电线路的电阻的传导能力,它是将雷电传导至大地的最基本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其电阻还和时间长短存在密切相关性,早期在进行降阻处理时,基本都符合基本要求,随着时间的推延,使用时间长降阻效果会跟着越来越弱,这会使接地电阻呈逐年上升趋势。
(2)绕击和反击影响-线路落雷形式来看,绕击稍多于反击。
3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治措施
3.1选择适合的地形架设输电线路
山区、丘陵是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多发地,因此可知地形是雷击发生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选择适宜架设点是预防雷击的首要环节。
电网设计人员在输电线安置前,应先清楚考察地势,设计出尽量避免不利地形的优化方案,比如河谷、山区风口处、峡谷顺风口等,这些都是雷电暴走途径;地面以下存在导电体矿物质;电阻率发生异常的土壤地带;周边为丘陵的潮湿盆地位置;断层处;岩石、土壤交界处等等,选好地形架设能有效降低雷击跳闸事件的发生率。
3.2降低接地电阻
首先应择取自然电阻率低的位置设架。
当接地电阻难以满足需求时,其一,对水平接地体进行扩延,如接地体多根放射状分布、延伸接地体长度、设接地网等等;其二,使用竖井接地极、深埋接地极等垂直接地体;其三,做降阻剂填充处理,降阻剂应具备合理、经济、性能稳定、无腐蚀性等特点;其四,对于周边土壤有电阻率异常或降低的现象,可采用换土法来替换附近土体;同他多回线路可使用不平衡绝缘方法来降低雷电对输电线路的损害范围;此外还有爆破接地、水体接地等应用较少的降低接地电阻法。
3.3进一步提升输电线路绝缘水平
对山区、丘陵等雷击多发地域,以及雷击遭受频率较高或是预估高发位置,可使用增加绝缘子片数量的方式,来提升线路抗雷击能力。
输电线路装置都具备有避雷线,而当杆塔全部高度超出40m后,每增加10m就应跟着增加1片绝缘子(146mm绝缘子)。
另外常用来提升耐雷水平的方法还有增加塔头空气间距、另外改用大爬距绝缘子等。
3.4尽量减小避雷线架设保护角
通过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特点分析发现,边导线保护角也是造成雷击的重要危险因素。
通常情况下制药输电线电压等级不低于110kV都需全线架设避雷线,并注意其装设方式同雷击可能性大小的密切关系。
(1)单回输电线路,330kV电压等级线路及其以下级电压线路保护角最好不超过15°;500kV-750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架设的避雷线保护角还要更小,最好不超出10°。
(2)同塔双回及多回线路,110kV输电线路避雷线应不超出10°;而22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书店线路避雷线保护角则不宜超出0°。
除上述常用防治雷击措施外,还可加强线路避雷器,如根据雷击特点安装符合外套的氧化锌避雷器,反击雷多的杆塔应三相全装备,邻杆塔也在内;绕击雷多的杆塔,在绕击一侧或两侧进行安装,来节约经济成本。
另外,自动重合闸、安装招弧角、实施可控避雷针技术、应用消弧线圈接地式等也是耐雷、降低输电线路跳闸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雷电、台风等自然气象的频出,为保证持续供电,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发生率是其重要举措,怎样做到防雷,首先应对以往雷击事故多发位置、地域等特点展开分析,掌握输电线路雷击高危因素,总结发现寻求防雷法应将输电线路运行方式、路线途经地域雷电强度、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等情况做全面考虑,不同条件下的输电线路采取相应科学的防雷措施,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更优的避雷效果,减少电力系统经济成本,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保障电网正常供电。
参考文献:
[1]彭向阳,周华敏,谢耀恒等.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几种防雷击跳闸措施的评估[J].南方电网技术,2012,(3):28-32.
[2]韩斌,杨金成.关于一起雷击跳闸事故的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4,(19):37-38.
[3]杭帅.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