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防雷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析与防治摘要:高空中的雷云在起电、移动和先导放电的过程中经常会形成一个断开的回路,如此一来将会和架设在高空中的输电线路产生静电感应。
当高空中的雷云对大地放电时,输电线路中将会产生大量的自由电荷以冲击波的形式向两端移动,从而造成雷击故障。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故障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与电网的安全运行。
因此,深入分析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治措施;前言:输电线路是电能输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故障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与电网的安全运行。
本文深入分析了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原因,并对防雷措施展开了探讨,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雷击故障发生的原因输电线路在夏秋季节经常会发生雷击事故,对输电线路导线及绝缘产生伤害,雷击故障发生的原因有输电线路本体设备不合格所造成,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杆塔接地体电阻不合格。
(2)接地通道有锈蚀,致使接地通道的接地电阻增大,泄流不畅通。
(3)线路的绝缘子老化,出现低值零值绝缘子,致使绝缘下降,耐雷水平降低。
(4)避雷线保护角偏大。
(5)雷电过电压时,绝缘子串风偏角过大。
(6)雷击时雷电流超过设计水平。
(7)防雷措施针对性不强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另外雷击的发生与输电线路导线的排列方式、杆塔高度也有密切关系。
雷击发生后,线路运行人员应即时查找故障点,分析故障的原因,判别雷击的类型,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 雷击故障类型的分析1)反击闪络主要是由于塔顶电位升高,造成塔顶电位高于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放电方向从塔身沿绝缘子串放电,造成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跳闸,如果是瞬时故障,重合闸成功,如果是多重雷击可能造成永久故障。
(2)避雷线保护角越大,绕击的可能性越大。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及措施摘要:高压输电线路具有输送距离长,沿线地形地貌跨度变化大和气象条件复杂等特点,遭受雷击的概率较高,直接影响电网正常运行。
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占据日益主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
本文分析了雷击跳闸故障,并介绍总结了各种防雷措施,以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防雷措施1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1.1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以雷击有避雷线线路的跳闸为例。
在下列情况下,线路将要跳闸:(1)雷击杆塔顶部发生闪络并建立电弧;(2)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发生闪络并建立电弧。
运行经验证明,雷击避雷线的档距中间且与导线发生闪络引起跳闸的情况是极罕见的,可不予考虑。
雷绕击导线时,耐雷水平I2可由下式求出:I2=u50%/100,有避雷线线路的跳闸率可按下式计算:N=NLη(gP1+PαP2)式中:N为跳闸率,次/(100km.a);I 为雷电流幅值,η为建弧率;g为击杆率;P1为超过雷击杆塔顶部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2为超过雷绕击导线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a为绕击率(包括平原和山区)。
击杆率g与避雷线根数和地形有关,一般可采用表1所列数据。
1.2线路反击雷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
杆塔上绝缘承受的过电压最大值为(1):如u1.i.m大于绝缘子串的50%冲击放电电压u50%,则发生闪络。
取u1.i.m=u50%,即可求出雷击杆塔顶部时的耐雷水平I1,如取固定波头长度τt=2.6μs,则a=I1/2.6,此时耐雷水平为(2):式中:u50%为绝缘子串50%冲击闪络电压,k为导线线间耦合系数,k0为导线与地线间的耦合系数,β为杆塔分流系数,Ri杆塔冲击接地电阻,Lt为杆塔电感,hg为地线平均高度,hc为导线平均高度,ht为杆塔高度,ha为横担对地高度。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从事故发生机理以及原因入手,探讨了雷击跳闸事故的成因。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防雷事故的相关措施和技术应用案例,并对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通过综合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对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措施,旨在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预防和减少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旨在为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输电行业的安全运行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雷、事故措施、研究、分析、原因、技术、应用案例、发展趋势、总结、展望、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现象,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供电中断、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雷击跳闸事故的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原因以及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各种防雷设备和技术,但雷击跳闸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防雷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有必要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雷击跳闸事故的实际案例和原因,可以为今后的防雷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完善防雷设备和技术,降低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雷事故措施。
通过研究雷击跳闸事故的相关案例和数据,了解其对输电系统的影响,为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其对电网运行的影响;2. 深入剖析雷击跳闸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雷击频率、电力设备受损情况、环境因素等;3. 提出有效的防雷事故措施,包括技术性手段和管理性措施,以降低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减少损失;4. 分析防雷技术的应用案例,总结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和经验,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5. 展望未来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于1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原因与防雷措施的研究摘要:架空输电线路受到雷击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的研究成为了电力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10kV电网因雷击造成的故障占我国整体的线路雷击故障的比例还是比较大。
所以文章就关于1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原因以及相关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1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防雷措施前言10kV架空线路在我国的农村及郊区普遍采用,多建于空旷地带或山上,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一直受到雷击故障的困扰,其雷击跳闸率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切实有效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好10kV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一、雷击跳闸原因分析1.1电弧放电规律配电网雷电过电压闪络,即大气压或高于大气中大电流放电,这种放电形式属于电弧放电;当雷电过压闪络时,电弧电流会在瞬间增加,但持续较短时间后下降;而且雷电过压闪络会在两相或三相之间闪络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导致电流工频骤加,电弧能量由此骤增,引发线路跳闸事故。
1.2感应过电压引起的跳闸从电压数值上来说,lOkV相对于城市市区的110kV或者更高的电压较小,这是因为10kV 架空线路用于城市郊区的远距离输电。
架空线路的杆塔绝大多数远离市区,位于相对偏远的城市郊区,如郊区的水田附近等地区。
由于架空线路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其防雷措施没有市区完善,还有线路的杆塔在水田附近,土壤较为湿润,而水是导电的物质,导电性能比湿润的土壤要强大得很多,在雷电天气下,线路会遭到雷击,从而引起感应雷电过电压引起的线路跳闸事件。
1.3施工工艺不合格部分防雷线夹设置时没有拧断力矩螺丝,防雷线夹内的穿刺未穿破绝缘层,导致防雷线夹与导线接触不够稳定,在发生雷电时引发防雷线夹损坏或导线烧断等情况。
1.4接地电阻过大当雷电击中线路,引起避雷装置动作时,强大的雷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流入大地,如果避雷装置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值,就会使得地网引落地点附近地电位迅速提升,由于需保护的电气设备接地端与地网相连接,大地的高电压又引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端,雷电流对线路造成反击,从而造成设备损坏、线路故障停电。
架空线路雷击跳闸情况分析发布时间:2022-12-01T05:29:02.08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2期作者:房睿张怡捷曹亮[导读] 本文介绍了上海金山地区架空线路实际运行中的雷害情况,并对最近三年架空线路雷害进行了相应的故障分析,探索了线路雷击跳闸产生的因素。
当前,金山地区雷击跳闸或雷击断线的主要原因包括区域地闪情况严重、架空线路路径过长、绝缘匹配存在问题。
提出结合金山地区地闪分布情况、设备状况和可靠性要求,采用装设架空避雷线、加装线路避雷器、使用避雷器脱离器、优化线路设计的措施来改进线路防雷。
房睿张怡捷曹亮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金山供电公司上海 200540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金山地区架空线路实际运行中的雷害情况,并对最近三年架空线路雷害进行了相应的故障分析,探索了线路雷击跳闸产生的因素。
当前,金山地区雷击跳闸或雷击断线的主要原因包括区域地闪情况严重、架空线路路径过长、绝缘匹配存在问题。
提出结合金山地区地闪分布情况、设备状况和可靠性要求,采用装设架空避雷线、加装线路避雷器、使用避雷器脱离器、优化线路设计的措施来改进线路防雷。
关键词:架空线路;雷击跳闸;雷击断线;防雷措施上海地区每年雷暴日都超过90天,根据国标《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上海被划分为强雷区,而金山地处上海远郊,线路处于空旷区域的比例高,周围没有高层建筑物产生屏蔽效应,容易被雷电击中,因此,每年的线路雷害情况严重。
1.近三年线路雷击跳闸情况分析 2019年至2021年,金山供电公司累计发生变电站开关跳闸440次,其中由雷击引起的开关跳闸230次,占近三年开关跳闸总数的52.27%。
2019年、2020年、2021年的雷击跳闸数占比分别是57.35%、44.09%、65.75%,每年的雷击跳闸数占比在当年开关跳闸总数的一半左右,由此可知,雷击已经成为引起开关跳闸的最主要原因。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是指由于雷电天气引起的输电线路发生雷击而导致跳闸,从而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雷击跳闸事故属于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由于雷电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雷击跳闸事故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雷事故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分析1. 雷电天气的频繁发生,雷电活动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造成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高发生率。
2. 输电线路设备的设计和绝缘等级不足,由于绝缘水平不高和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了输电线路容易受到雷击影响。
3. 电力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足,接地电阻较高时,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后产生的感应电流将无法及时通过接地而造成设备受损。
4. 输电线路跨越山区、河流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带,易受到雷击的影响。
二、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影响1. 雷击跳闸会使得输电线路停电,影响了用户的用电。
2. 跳闸造成的事故会给设备带来额外的冲击和损坏,影响了电力设备的寿命和运行安全。
3. 雷击跳闸事故还可能引发线路或设备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给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三、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1. 提高输电线路设备的设计和绝缘等级,采用高强度、防雷击材料的设备。
2. 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检测,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绝缘子的清洗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3. 加大对电力系统接地电阻的改造力度,提高接地电阻等级,减少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后对设备的损害。
4. 对于地质恶劣地带的输电线路,可以采取设置避雷针等方式进行防雷保护。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与防雷技术分析摘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是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常见的问题,它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以防雷技术进行分析,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防雷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论述后,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原因;防雷技术引言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因素,给线路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雷击跳闸故障是其中一种常见情况,它会导致线路的短暂中断或长时间停电,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风险。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雷技术是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
1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表现与原因1.1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表现输电线路在雷电天气条件下会出现跳闸故障,表现为电力系统中断、停电或设备故障等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1)线路跳闸。
雷电引起的强电磁干扰是输电线路跳闸的常见原因之一。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可以干扰线路中的电信号传输,造成电流突变和电压波动,从而导致线路跳闸。
这种跳闸会导致整个线路停电或局部供电中断,给用户的正常用电带来不便和损失。
(2)设备故障。
雷电击中输电线路上的设备,如变压器、隔离开关等,导致设备的损坏或故障。
雷电放电的高能量可以造成设备内部电气元件的击穿、短路或烧坏,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这样的损坏或故障会导致供电中断或设备失效,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修复或更换受损设备需要时间和成本,给电网运营带来一定的压力。
(3)火花放电。
雷电过程中会在线路或设备的绝缘表面产生火花放电现象,表现为可见的火花或电弧,引起设备的短路或电击风险。
(4)防护器跳闸.在雷电过程中,防护器(如避雷器)会起到保护作用,当遭受雷击冲击时,防护器会跳闸,保护线路和设备免受过高电压的影响。
1.2原因: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雷电冲击。
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和电压会对输电线路和设备产生直接的冲击作用,超过其额定工作范围,导致线路跳闸或设备损坏。
论架空电力线路雷击问题及防控措施摘要:近几年,随着雷电灾害的频繁发生,架空电力线路遭受雷击事故越来越受到电力系统的重视。
文章简单阐述了雷电的形成及其特征,通过分析架空电力线路雷击造成跳闸原因以及防雷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防雷措施,以提高架空电力线路的防雷技术水平。
关键词:架空电力线路;雷击闪络;控制措施在国民经济的大力推动下,电力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而电力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
就架空电力线路而言,常因雷击出现跳闸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但由于雷电现象具有复杂性与随机性,目前对架空线路雷害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对安全、质量以及经济三方面的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雷措施,以提高架空电力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1 雷电的形成及特征雷电是产生于积雨云中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在积雨云的逐渐形成中,一些带有正电荷的云团和一些带有负电荷的云团相互作用产生了大地静电感应,对地面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这种电荷聚集到一定量时,云团与大地之间或不同电荷的云团之间的电场强度将会击穿空气,进入到游离放电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先导放电。
云团对地面的这种先导放电是以跳跃式的模式逐渐向地面延伸的,当抵达地面或地面建筑物、架空电力线时,就会产生从地面到云团的逆向主放电现象。
在主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几十kA甚至几百kA的雷电流,随之会产生强烈的闪电与雷声,即人们日常看到的雷电。
雷电的出现多以夏季最为活跃,到了冬季,雷电的产生次数便会减少。
若以地区分布来讲,赤道附近雷电活动最为活跃,而极地最少,雷电也会随纬度的升高而相对减少。
人们通常会以雷电日来评价某地区雷电活动的情况,以一年当中,该地区产生的耳朵能听到的雷鸣的多少确定当地的雷电活动,雷电日天数越多则说明该地区雷电活动越强,雷电日天数越少则说明该地区的雷电活动越弱。
2 架空电力线路雷击造成跳闸原因分析架空电力线路受到雷电袭击的事故,主要归于四大因素的影响:杆塔接地电阻、有无架空地线、线路绝缘(50%)放电电压与雷电电流的强度。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防范措施目前常规的配网防雷措施都是从主网防雷措施中移植而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配网的实际防雷能力,尤其是对于5~7kA小电流地闪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配网毕竟与主网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导致配网转移的主网防雷措施很难发挥实际的作用。
本文就架空输电线路所存在的雷击跳闸故障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希望能够有效保障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标签: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防范对策引言由于架空输电线路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损害和影响。
一旦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会严重影响整个线路的安全供电,因此相关电力部门应高度重视雷击危害,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防止架空输电线路发生雷击跳闸,保障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1输电线路受到雷击的危害分析通常情况下,雷击类型的差异会对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的故障问题,例如,雷电直击会引起输电线路的多相故障,而雷电的反击问题会导致下面几种输电路线故障:第一是1次跳闸致使连续杆塔产生闪络异常;第二呈现为三角形态的输电线路上方出现导线异常;第三是横向排序的中线出现异常等,而雷电的绕击一般会引起输电线路的单相故障。
对于输电线路来说,雷电故障对其产生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对于220kV输电线路来说,如果其遭到了雷电的击打,那么将会出现下述故障:其一是线路的跳闸故障;其二是设备的损坏故障;其三是绝缘子的闪络故障等,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如果输电线路的位置在农村山林区域,交通不便利使得其在发生雷击事故的时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巡视线路和查找故障工作的效率。
除此之外,雷电出现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比较大的风和雨等恶劣天气,因此,非常容易引起树木歪倒进而压倒输电线的故障,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解决,那么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2架空输电线路的有效防雷措施2.1架设避雷线在架空输电线路中架设避雷线,可有效防止输电线路直接遭受雷击,减少流经输电线路的雷击电流,发挥输电线路的屏蔽和耦合作用,降低雷击输电线路时绝缘子串的电压,降低输电线路的感应电压,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活动特性及雷击事故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故障的分析得出架空输电线路主要是由绕击而引起雷击闪络。
在吉林省全年的总雷击数中,负闪要高于正闪,但是负闪的幅值要小于正闪。
吉林省雷击故障的分布与地闪密度的相关性较小,地形因素对雷击闪络的影响比较大。
斜山坡的输电线路发生绕击的可能性较大,故障塔与地闪密度相关性比较低,并且位于特殊的地形当中。
1吉林直流雷击闪络事故分析近些年来,吉林省发生的正负极跳闸等雷击闪络事故的频率逐渐升高。
自吉林省对架空线路维护以来,年平均雷击闪络次数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有雷击闪络事故发生。
架空线路大多位于雷击多发的丘陵及山地等地区,发生故障的类型主要是以绕击为主。
正极发生跳闸的次数要超过负极出现跳闸的次数。
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直流输电线路的绕击特性与普通的交流线路不同的极性效应,另外,地闪中90%以上都为负极性的,所以,直流输电线路的引雷能力往往是正极大于负极。
2007年5月~2008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吉林省年总闪数为42608次,其中正闪有6256次,占总闪数的14.7%,负闪占总闪数的85.3%。
从幅值的角度而言,正闪幅值的平均值要高于负闪。
吉林省雷击事故主要发生在5~9月份,并且6月份出现雷击的频率最高。
2雷电日与雷暴日雷暴日是雷电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研究雷电活动的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地区都安装有雷电定位系统,以有效的对发生雷电的状况进行记录,通常包括经纬度、发生时间、极性、强度等。
与人工观测资料相比,雷电监测提供的资料更为合理、科学、准确。
据统计,2007年5月~2008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雷电日数最多的月份为2007年的6月和8月,雷电日数最少的为2008年的1月。
通过闪电定位记录获取的雷电日数据要高于人工观测获取的雷暴日数据。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探测精度不同,闪电定位的探测精度要远远大于人工观测;②闪电定位获取的雷电日是依据时差定位的原理而进行落雷累加的统计值,就人工观测而言,获取的只是一定范围之内的落雷平均值。
浅谈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害及防雷措施【摘要】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导致线路跳闸甚至设备损坏,从而影响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因此,采取有防雷效措施避免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和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次数,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防雷措施1.雷击机理雷电一般起于对流发展旺盛的雷雨云中。
感应起电理论认为,在晴天大气电场下,电场方向自上而下,在垂直电场中下落的雨水粒子被电场极化后,上部带负电荷,下部带正电荷。
云中的小冰粒或是小水滴在同这些较大的降水粒子相互碰撞后获得了正电荷,然后随着上升气流向上走,从而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使得小冰粒或小水滴带正电荷、降水粒子带负电荷。
带有不同极性和不同数量电荷的雷雨云之间,或是雷雨云和大地物体之间形成了强大的电场。
随着雷雨云的移动和发展,一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一般为25~30 kV/cm),就可能在雷雨云内部或雷雨云和大地物体之间发生放电现象,此时的放电电流可达几十千安到数百千安,伴随着强大的电流会产生强烈的发光和发热,空气受热极速膨胀会产生轰隆声,这就是雷电的产生过程。
2.雷击的危害雷电以其巨大的能量及破坏力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架空输电线路地处旷野、丘陵山区,往往又是地面上高高耸的物体,因此容易引雷遭受雷击。
长期以来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对电网系统稳定运行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正因为雷电蕴藏着巨大能量,对电力系统的危害从它机械效应和电气效应两方面概括。
所谓机械效应,是指雷击架空输电线路时,导线屈服点会由于雷击点巨大热量而降低,径向自压缩力可能超过导线的屈服点,从而使得导线发生形变,最终导致原本组合在一起的线股剥离和分层,降低导线的机械强度,发生断股甚至断线事故。
3.架空输电线路防雷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在电力系统中绝缘性能最强的就是线路,其次是变电站,而发电机的绝缘性能是相对弱的。
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不仅对线路本身构成威胁,而且雷电流还可能会沿线路侵入变电站及发电厂会引起设备绝缘损坏,影响安全供电。
·技术与应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原因分析及防雷事故措施探究■李洪彬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广东江门 529000摘 要:输电线路本身线路长、跨越范围广,地形条件复杂,容易遭受雷电袭击,雷电故障所引发的输电线路故障较多,对此必须积极重视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的防范与控制。
本文分析了雷击跳闸事故成因,并提出了雷电防范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成因;防范对策引言高压输电线路因为距离较长,跨度较大,而且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对此很容易遭受多种复杂自然因素的干扰,其中雷电袭击就是一大威胁,为了有效防范雷击事故,就必须做好雷击故障成因分析,并采取防雷措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防范雷击故障。
1.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原因分析1.1线路地形地貌条件输电线路具有电能传输的功能,可以将电力电能从电厂传输到负荷中心,其中必将经历多种复杂的地形、天气条件等,每逢高山环境也必然会面临各个严重的雷击事故,复杂的地形条件会加剧雷击故障。
通常来说,山地的山顶、山坡以及凹地、洼地、水地、风口等位置也容易出现雷击闪络问题,都属于雷电容易袭击区域,都将增加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概率。
1.2雷击绕击因素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雷电绕击所导致的跳闸达到一半以上。
对此必须控制雷电绕击,从而达到防雷电的目标。
雷电绕击率也同一些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杆塔高度、避雷线保护角、杆塔地面坡度等,如果杆塔不断增高,地面则无法屏蔽雷电,从而扩大绕击区,而且随着杆塔的增高,电感也对应上升,雷电流经杆塔也将带来更高的电压幅值。
避雷线保护角和绕击区二者呈正相关,也就是绕击区会随着保护角的变大而扩大,绕击次数也将变多。
而且地面坡度不断变陡峭,对应的导线暴露弧段也扩大。
如果线路跟随山坡防汛来架设,其外侧绕击区将不断扩大,绕击次数也变多,内部绕击区变小,绕击次数也变少。
而且山地条件下,地面倾角较大,使得避雷线屏蔽功能下降,转角塔因为绝缘子发生倾斜也可能使得内角相导线偏向线路的外沿,这样就削弱了地线本应具备的保护功能,会客观上增加雷击事故。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及其原因,以及防雷事故的措施和技术。
首先分析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情况,探讨了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如雷电击中导致线路故障等。
然后介绍了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成果,包括雷击保护装置和接地防护等措施的应用和效果。
最后对防雷技术的改进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情况和原因,为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防雷、原因分析、防雷措施、防雷技术、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是电力输电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现象,一旦发生会导致线路中断,影响电力供应。
在雷击天气条件下,输电线路易受雷击影响,导致跳闸事故的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防雷措施,提高输电线路的抗雷击能力。
目前,国内外关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
通过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分析、防雷措施研究以及防雷技术的改进,可以有效提升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可以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促进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研究背景是指导我们研究课题的来源和背景,而研究意义则是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影响。
对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及防雷事故措施的研究,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雷击跳闸事故可能导致线路短路、设备损坏甚至停电,给电网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此类事故的发生机理和防范措施对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规模,雷击跳闸事故频率逐渐增加,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挑战。
浅析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防雷摘要: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暴露在自然之中,故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架空输电线路遭遇雷击,从而影响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文章结合本人从事输电线路工程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几种架空输电线路房雷的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雷击跳闸;防雷;避雷器;接地电阻;保护角abstract: the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wer system. because it is exposed to the nature, so vulnerable to outside influences and damage, one of the main aspects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is encountered by lightning, thus influence lines of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line i have engaged in engineering work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introduces several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room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thunder.keywords: lightning trip; lightning protection; lightning arrester; grounding resistance; protect horn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架空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通常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输电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输电线路发生闪络;输电线路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线路跳闸,供电中断。
2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规律分析线路雷害事故主要有直击、反击和绕击三种原因。
区分雷害事故的类型,能针对性地实施防护对策。
根据运行经验,对于杆塔高度不大于50m的情况,接地电阻对线路的反击跳闸率起决定作用。
在接地电阻不高的区段,绕击仍是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2010年架空输电线路共计跳闸132次,其中雷击跳闸76次,占跳闸总数的57.58%。
2.1雷击跳闸线路雷电流幅值、跳闸特点分析1~12月份雷电流幅值分布仍服从多年统计数据的正态分布,62.8%以上的雷电流为10~40ka,但2010年l~12月出现大于40~150 ka雷电流的概率较往年偏高。
雷击跳闸线路雷电流幅值超过110ka 的共21次,占总数的27.63%;雷击跳闸线路雷电流幅值低于40ka的共22次,占总数的28.95%。
220kv跳闸线路:有雷电记录的共20次;超出耐雷水平75~110ka的雷电流共12次,占有雷电流记录总数的60%;低于耐雷水平75~110ka的雷电流共6次,有雷电流记录总数的30%。
110kv跳闸线路:有雷电记录的共52次;超出耐雷水平40~75ka的雷电流共22次,占有雷电流记录总数的42.31%;低于耐雷水平40~75ka的雷电流共16次,占有雷电流记录总数的30.77%;介于耐雷水平40~75ka之间的雷电流14次,占有雷电流记录的26.92%。
2.2雷击跳闸线路与雷电保护角分析避雷线保护角是指避雷线悬挂点与被保护导线之间的连线,与避雷线悬挂点铅垂方向的夹角。
统计得出,220kv线路雷击跳闸杆塔线路保护角均满足线路设计规程小于20°的要求,其中90.47%为10°~20°,9.53%小于10°;最大为20.3°;线路保护角最小为0°。
110kv线路雷击跳闸杆塔线路保护角均满足线路设计规程小于25°的要求,其中11.8%为20°以上,86.2%为10°~20°,小于10°的占2%:线路保护角最大为23°;线路保护角最小为8.5o。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该市架空输电线路保护角均满足设计规程要求,但是由于该市异常剧烈的雷电活动情况,导致规程推荐设计保护角偏小,导致线路投运后雷击跳闸偏高。
故推荐线路保护角:500kv线路<0°;220kv<5°;110kv<10°。
2.3雷击跳闸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分析当雷电流击中塔顶时,大部分雷电流会通过塔身及接地装置流入大地。
所以当接地电阻过高时,巨大的雷电流会在塔顶产生极高的电位。
若塔顶相对导线的电位超过绝缘子绝缘能力时便会发生绝缘子闪络,这就是反击。
近年来,许多地区连续发生因雷击造成的大面积短路停电,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接地电阻过高造成绝缘子闪络。
因此,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已成为解决雷击过电压问题的主要手段。
2008年线路雷击跳闸杆塔接地电阻经现场测试,20 以上占9.21%(共7次),其中最大为220kv某线n56塔,该线路3次发生跳闸杆塔接地电阻均超过20,主要原因为该线路杆塔基础土质大部分为松沙石结构,土壤电阻率本身较高,且该线路长期受浓盐度海风、海雾的侵蚀,接地引下线及地网易发生锈蚀,由于接地电阻偏高从导致线路耐雷水平降低,在线路遭受雷击时由于接地装置泄流作用明显减弱,容易造成线路跳闸。
囚线路杆塔接地引下线全部被盗引起线路雷击跳闸占5. 26%。
2.4雷击闪烙绝缘子缺陷及故障率统计分析在2008年全年线路跳闸共76次,其中发生在合成绝缘子雷击跳闸28次,玻璃绝缘子42次,瓷质6次,而全网合成、玻璃、瓷质绝缘子比例约为3:6:1,合成、玻璃、瓷质绝缘子雷击跳闸比例分别为36.4%、53.2%和10.4%,则合成、玻璃、瓷质绝缘子雷击跳闸相对机率分别为41.7%、28.7%、29.7%。
相对来说,合成绝缘子的耐雷水平较差,但合成绝缘子遭受雷击后能恢复性能,不造成永久性故障,线路也可以持续运行。
2.5重复、频繁跳闸线路分析2008年1~l2月,共有26回线路重复跳闸2次以上,共计跳闸76次,占10年线路跳闸总数的57.58%;其中因雷击导致的线路重复跳闸共有22回,共46次,占10年雷击跳闸总数的60.53%。
7回220kv线路重复跳闸19次,其中雷击跳闸12次;19回110kv 线路重复跳闸57次,其中雷击跳闸34次。
3当前防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年度防雷工作计划的制定一般还是建立在上一年度雷击跳闸和雷电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上,即根据以往雷击数据统计出线路的“易击段”,在“易击段”开展安装线路避雷器等防雷措施。
由于是事后数据,因此开展工作时缺乏预见性和可控性,这就造成了第二年雷雨季节来临时,安装了防雷设备的线路雷击跳闸率降低,但是其它未安装防雷设备的发生了雷击跳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线路雷击跳闸问题。
线路整体防雷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周期,因此针对每年的防雷改造工作,收集、统计、分析各种数据,对掌握运行线路防雷工作薄弱点及开展以后如何选择重点地区开展防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保证防雷设备运行状况也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4各项防雷措施专项分析总结通过以上分析,为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主要从4方面入手:①尽量经济合理降低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②采用线路避雷器降低跳闸率的效能,进行理论与数值分析;③探讨山区输电线路减小保护角对降低跳闸率的影响;④采用新式小电流避雷针新技术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研究详细的实施方案。
4.1安装线路避雷器线路型避雷器残压低、限压装置有优异的保护性能、可做成无间隙或带间隙的避雷器和通流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
可根据线路的运行经验,在大跨越或多次遭受雷击数杆塔装设线路型避雷器可有效降低雷击次数。
从防雷保护的角度看,由于雷电流在线路上的雷电波陡度很大,线路避雷器保护作用的延伸很有限,所以提高相邻杆塔的耐受反击电流水平也很小。
一般而言耐雷水平随线路档距呈u型变化,即当档距大或较小时,线路的耐雷水平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杆塔顶部的雷电流会继续向两侧传播,如果两侧杆塔的接地电阻很高,又没有安装线路避雷器的话,则还会在两侧杆塔的绝缘子串上闪络。
根据现场查线结果显示,安装了避雷器的杆塔未发生雷击跳闸,但在临近杆塔多次发生雷击跳闸,如220kv风岭线n23、n27均安装了线路中间避雷器,却在n26发生了多次雷击跳闸。
结合有关理论计算,可见线路避雷器的保护范围是较小的。
线路避雷器作为一种有效的防雷措施,通过在该市电网几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防雷效果,但是由于其存在保护范围偏小,价格较高等特点,无法大面积安装,需结合其他各种防雷措施方可有效降低整回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4.2同塔多回线路不平衡绝缘改造随着同塔多回架设的(尤其是同塔双回)线路规模日益增多,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双回路线路同时跳闸次数也随之增长。
当双回路线路同时跳闸尤其是220kv线路双回路同时跳闸时,可能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冲击。
为避免发生多回路线路同时跳闸,不平衡绝缘作为我局一项新的防雷工作于2006年开展,经过两年的实施工作,截止2008年12月31日,已完成对6回220kv线路的不平衡绝缘改造。
2008年1~12月,共有3次220kv同塔双回线路同时跳闸,10次110kv同塔双回线路同时跳闸,双回路同时跳闸占跳闸总数的18.42%,同比2007年(12次)减少6.1%。
其中有6回线路已经采取了导线异名相排列后仍发生同时跳闸的情况。
从跳闸雷电流分析,6回线路双回路同时雷电流均超出了线路最高耐雷水平75ka(110kv)和110ka(220kv)。
因此同名相异横担排列在强雷电流和高接地电阻的情况下,仍不能彻底解决双回路同时跳闸问题,而雷电过电压只选择最短间隙放电,因为在雷电流远超出设计耐雷水平时,同名相是否同横担排列还可能造成线路电流三相不平衡等问题。
4.3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测量整改及绝缘整改工作总结近年来,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杆塔进行了接地装置改造,以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根据现场事故查线结果,08年线路雷击跳闸杆塔接地电阻经现场测试,20以上占5.3%,由于线路杆塔接地引下线全部被盗引起线路雷击跳闸占3%。
同时,在日常巡视工作中,加大对地网电阻抽检力度,采用地网电阻测试仪,每月对巡视线路杆塔的5%进行地网抽检复测。
在事故查线时,对遭受雷击杆塔的前后两基杆塔同时进行地网测试,避免该地段下次雷击。
及时对锈蚀接地引下线更换和对被盗接地引线进行补装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根本。
改造的杆塔地网应该基于以下标准:①在曾遭雷击杆塔中,选定接地电阻值超标的杆塔;②在易遭雷击杆塔中,选定接地电阻值超标的杆塔;③在定期巡视中地网抽检不合格的杆塔;④接地网严重腐蚀的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