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
- 格式:ppt
- 大小:886.00 K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图文结合、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诗词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表达,初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草》白居易,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寓意。
2. 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体验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和恬静的生活气息。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及配套课件,包括古诗配图、作者介绍等多媒体资料。
2. 准备相关教具,如诗词挂图、生字卡片等。
3. 预先制作或选取适合的教学视频、音频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以春天的生机勃勃景象为引子,引入白居易的《草》。
2. 讲解环节:- 带领学生一起朗诵《草》,解析重点词汇和诗句含义,通过解读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坚韧不拔。
- 同样方式讲解《宿新市徐公店》,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分组朗诵、表演古诗,加深理解和记忆。
4. 拓展环节:介绍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这两首诗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画面,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生命力和美好瞬间。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在朗诵、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2.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古诗两首:草、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枯野火烧不尽草
荣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会认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会认5个生字;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景美丽宿新市徐公店人可爱
课后反思:。
人教版二下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处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编写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前提测评1.复习《草》的诗文内容,口述诗意,诗人表达的情感。
2 •回顾学习方法。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 •看图说话。
出示《初夏荷塘》图。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看图背诵。
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请你背诵给大家听。
(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3.揭题。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4.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5.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6•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明白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
(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提问: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三、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四、指导学习古诗1、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 )理解第1句: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学会诗中的两个生字“篱”“蝶”,理解诗中关键词语“宿”“篱落”“疏疏”“径”“走”。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关键词以及诗句的意思,领悟并叙述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4.初步感知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并感受动静结合的意境。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设计:1.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解古诗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宿”“篱落”“疏疏”“径”“走”。
3.能初步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4.收集背诵五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阳春三月,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给枝头增添了新绿,让暖阳铺满每个人的心房。
她尽情地向我们展示着她的妩媚与生机。
“美丽”似乎成了春天的代名词,所以历代诗人都把对春天的喜爱化作了美丽的诗篇,你还记得哪几首写春天的古诗?【答案预设:《春夜喜雨》《咏柳》《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泊船瓜洲》】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3.理解题意:【答案预设:宿:住宿。
新市:浙江一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里。
】板块二:知诗人,读诗句1、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诗人,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通俗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他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以写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
2、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3.学习生字:篱(形声字)、蝶(联想到形近字:碟子、喋喋不休、间谍)4.读了题目,读了诗句,你知道这首诗作者写了什么呢?【答案预设:诗人住宿在新市徐公店看到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宿新市徐公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古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呤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说教法】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
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明确指出“具有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这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
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说程序】操作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画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