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时作业1: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时作业1: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时作业1: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时作业1: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第5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以下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答案]C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关于倒平板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是()

①等培养基冷却至40 ℃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

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5~10 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

C.③⑤

D.①②④⑥

[答案]C

[解析]①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打开皿盖;⑥等待平板冷却5~10 min,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改正后的①~⑥步骤为倒平板的具体操作。

3.下列有关倒平板操作错误的是()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面上

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答案]C

知识点二纯化大肠杆菌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

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

[答案]C

5.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A.稀释涂布平板法

B.重量法

C.直接计数法

D.比浊法

[答案]A

[解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够在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将细菌个体从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并可以繁殖形成菌落,可根据菌落数测定样品活菌数。

6.在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

B.取下棉塞后要将试管口灼烧灭菌

C.将接种环伸入试管内,先接触长菌多的部位

D.接种后还要将管口灭菌加塞

[答案]C

7.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B.获得的每个菌落均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C.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

D.稀释分散菌种的原理不同,均能达到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目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

8.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

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低温-4 ℃保藏的方法

[答案]D

[解析]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即在3 mL甘油瓶中加入1 mL 甘油后灭菌,将1 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

能力提升

9.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D.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答案]D

[解析]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10.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

D.培养基的不同

[答案]B

[解析]微生物的鉴别和分离,一般要用固体培养基,由于不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菌落的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的标准。因为每一个细菌细胞很小,肉眼无法看到其颜色、形状等。

11.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①溶化②调pH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分装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答案]B

[解析]上述步骤中,培养基的配制顺序为称量→溶化→调pH→分装→加棉塞→包扎。

12.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工程中的基础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相同

B.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是连续进行的

C.微生物培养基中并不都必需添加碳源或氮源

D.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种类、数目都不断地增加

[答案]C

[解析]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有区别。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细胞的种类不变。

13.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为80,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体积为

0.1 mL,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06,则每克样品中的活菌数约为()

A.8×108

B.8×107

C.8×105

D.8×106

[答案]A

[解析]每克样品中的活菌数=(80÷0.1)×106。

14.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1)

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 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处理。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在接种过程中,接种环或涂布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某同学发现培养基上细菌数目过多地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灭菌

(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灼烧灭菌

(3)菌液浓度过高;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利用接种环划线时,划下一个区域前没有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

[解析]牛肉膏和蛋白胨都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的,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使菌体分散开,但如果操作

不当,会使分离效果不理想。

15.为了获得纯度高的大肠杆菌,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和分离。培养大肠杆菌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1)培养大肠杆菌,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

(2)称量时,牛肉膏由于比较黏稠,可以用________挑取,放在________上称量。牛肉膏和蛋白胨由于______,称量时动作要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

(3)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能生长,说明培养基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

(4)微生物纯化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接种方法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使大肠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个________,从而获得纯菌株。

[答案](1)溶化定容调节pH灭菌

(2)玻璃棒称量纸容易吸潮

(3)碳源、氮源、无机盐、水

(4)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菌落

个性拓展

16.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的特点不同,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生长旺盛,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如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实验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____,碳源为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微生物。

(5)⑥为________组,⑦为________组,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⑤→⑥采用______________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

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培养基对羟基苯甲酸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4)对羟基苯甲酸

(5)对照实验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6)单菌落挑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应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

[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先用含有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经过富集培养之后,将其涂布到固体平板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然后将单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微生物。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参考:教材269页(三)结核菌素试验 1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除外( A ) A.白喉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绿脓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大肠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3.一般不入血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 A. 白喉杆菌 B. 大肠杆菌 C. 绿脓杆菌 D. 变形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4. 与结核杆菌致病性有关的物质是( D ) A.外毒素 B.侵袭性酶 C.菌体表面构造 D.细胞壁类脂 E.内毒素

最新 人教版 选修一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作业

人教版选修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含C、H、O、N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 ) A.异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 B.异养微生物的碳源、能源 C.自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 D.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 解析:含C、H、O、N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给异养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能源。 答案:D 2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要有一种有机物 B.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特殊营养物质 C.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D.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 解析: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不同,如自生固氮菌能以空气中的N2为氮源,因此培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添加氮源。 答案:B 3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 B.微生物对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使其丧失活性 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解析:相对于动植物来说,微生物的耐高温能力是很强的。灭菌即杀死各种微生物及其他生命形态(如芽孢),所以要采用更高温度以破坏微生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使其丧失活性。答案:C 4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 ①菌落的形状②菌落的大小③菌落的多少④菌落的隆起程度⑤菌落的颜色⑥有无荚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 答案:B 5秸秆处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以下做法没有直接涉及微生物作用的是( ) A.秸秆还田 B.加工为青饲料饲喂牛羊,被其消化利用 C.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

微生物生理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热点是什么? 2. 简要说明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简述微生物生理学中常用技术与方法。 第二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1. 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2. 比较说明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3. 磷壁酸、脂多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 比较古生菌的假肽聚糖与真细菌的肽聚糖的差异。 5. 抗酸性细菌(抗酸性细胞壁、抗酸性染色) 6. 真菌细胞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7. 藻类细胞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8. 古生菌细胞壁的组成。 9. 古生菌的细胞质膜多样性的表现。 10. 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例说明鞭毛的结构。 11. 菌毛与鞭毛的区别,其功能如何? 12. 糖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糖被分为哪几类?糖被有何生理作用? 13. 原核生物的细胞内膜系统包括哪几种,其各自功能是什么? 14. 芽孢萌发的条件及其过程。 15. 磁小体、伴孢晶体;贮存物颗粒包括那些? 16. 什么是细胞膜?简述其组成及生理功能,简述液态镶嵌模型的内容。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 1. 微生物的营养六要素,各自作用及应用实例。 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碳源和能源划分有哪四种?各有何特点? 3. 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细胞表面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 4.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5. 何谓离子载体?其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6. 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的运输模式有哪些? 7. 详述营养物质的运输调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8. 举例说明代谢产物氨基酸的分泌机制。 9. 简述有关孢外酶分泌机制的理论。 10. 举例说明微生物进行糖的运输通过哪几种方式。 第四章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 详述研究微生物代谢的方法。 2. 简述EMP途径中丙酮酸的去向。 3. HMP途径的特点。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正常或异常时有何生物学效应? 答:(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 (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 (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答:(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 (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备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是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有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有异种动物蛋白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 (3)同种异性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移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4)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AFP(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3、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答: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 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等。还能激活补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儿免受感染。 IgA: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用和调理作用,时作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 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 (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 (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

绪论 1.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 答:研究对象: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的正常功能和现象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生长繁殖、营养代谢、形态发生、遗传变异等活动中的生理规律 研究范围:1.研究微生物细胞的重建方式与一般规律 2.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3.研究微生物生理活动与人类的关系 2.试叙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答: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类群众多,且都要求适合于自身的培养环境,因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培养技术。 染色技术:染色技术构成了以染色反应为基础的细菌细胞化学。细菌的每一基质都产生一个固定的染色反应,如我们要观察细胞的某一特殊构造,就需经过一特殊的染色 显微观察技术:相差,暗视野,荧光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扫描、透射)。 生化技术:对细菌结构及其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合成产物进行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的技术。 生物物理技术:测量细菌的能量和电泳性质时,用凝胶扩散沉降试验、免疫反应、酶活性等。在免疫反应酶活性方法中,多使用光谱仪、质谱仪、各种层析、标记元素等。 生物合成技术:在生物合成中,多使用磁共振和顺磁共振、超速离心、

超滤、聚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粘度计、旋光仪、比浊计、各种测压技术和分子放射自显影技术等。 3.您对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有哪些认识? 答:a.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研究继续得到加强 b.继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化合物、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c.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 d.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微生物生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4.试叙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微生物生理的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虽然在总体上各有自己的体系,论述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在某个问题的基本内容方面,交叉现象是存在的,难以划分的,这也说明了微生物生理学与这些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 微生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关系:生物化学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和工具,以微生物为对象的生物化学规律的揭示,不少内容本身就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内容,虽然两者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都有自己应该解决问题的范围。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之处实在不少。 微生物生理学与病理学的关系:微生物生理学与病理学有密切关系,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分子氮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的过程。 衣原体: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根瘤:是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在植物根部共生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 互生作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创造或改善另一种微生物生活条件,彼此促进生长。 二、填空(20分)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2. 放线菌的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霉菌的无性孢子有节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4.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兼性呼吸 5. 地衣是蓝细菌和真菌的共生体。 6. 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7.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关系,可以把固氮作用分为自生、共生、联合 三、简答题(30分) 1、举例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及其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五个共性对人类来说是既有利又有弊的。我们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能兴利除弊、趋利避害。人类利用微生物(还可包括单细胞化的动、植物)的潜力是无穷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自己努力达到能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设法联系生产实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或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打好坚实的基础。 2.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⑴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当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温度降低到生长最低温度以下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逐渐降低,最后处以停滞状态,但微生物仍能维持较长的生命,当温度恢复到该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时,又开始正常的生长繁殖。所以可以采用低温保藏菌种,用冷藏方法保藏食品,以期限制其中的微生物活力,防止腐败。 ⑵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可以死微生物,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所以可以采用高温进行灭菌和消毒。 3.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其机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它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能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出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 四、论述题(30分) 1.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选修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 人教版] 课题 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1.1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1.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0、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0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0、N 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_p^、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 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微生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代谢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化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等。 4、同步培养法中的机械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细菌个体生长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细胞质中储藏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7、光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等。 8、微生物产ATP的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肽聚糖中的双糖单位,其中的β-1,3糖苷键很容易被溶菌酶(lysozyme) 所水解。() 2、磷壁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壁磷壁酸,另一类是膜磷壁酸(或脂磷壁酸)。() 3、鞭毛蛋白是一种抗原物质,又称为H抗原。() 4、细菌借助鞭毛以推进方式作直向运动,以翻腾方式作短转向运动。() 5、科赫发现酪酸发酵可以分为由糖变成乳酸和由乳酸变成酪酸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由生物完成,并且还分离到了乳酸菌。() 6、产甲烷菌是一类生长在严格厌氧的环境,是目前已知要求氧化还原电势最高 的菌。() 7、能荷是指在全部腺苷酸分子中的能量,相当于多少个ADP,它代表了细胞的 能量状态。() 8、酿酒酵母的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形式又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农业微生物学本科19年12月作业考核-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本科)》19年12月作业考核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 A.糖酵解途径不同 B.发酵底物不同 C.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 D.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 正确答案:A 2.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14C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哪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存在(???? )。 A.放射性土壤 B.放射性葡萄糖 C.放射性CO2 D.无放射性 正确答案:A 3.引起食物、工农业产品霉变或植物真菌病害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芽孢杆菌 C.霉菌 D.蓝细菌 正确答案:C 4.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许多著名常用的抗生素都是(??? )属的次生代谢产物。 A.链霉菌 B.小单孢菌 C.诺卡菌 D.放线菌 正确答案:A 5.(?? )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A.青霉素 B.磺胺类药物 C.四环素 D.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B

6.属于病毒界的微生物是( ) A.放线菌 B.立克次氏体 C.噬菌体 D.藻类 正确答案:C 7.下列微生物中比较适合于干燥环境存在的是(???? )。 A.细菌 B.食用菌 C.放线菌 D.酵母菌 正确答案:C 8.在有机质过多的水稻田中,水稻会发生黑根烂根现象,这是由于( )引起的 A.反硝化作用 B.甲烷发酵 C.反硫化作用 D.硫化作用 正确答案:C 9.筛选高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是利用下列什么方法(???? )。 A.随机筛选 B.根据菌落特征筛选 C.冷敏感菌筛选 D.梯度平板法 正确答案:B 10.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固定者 正确答案:D 11.高温杀菌法适用于淘汰下列哪一种营养缺陷型菌株(???? )。 A.放线菌 B.产芽孢细菌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如水平过低可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____________性而缺乏 ____________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3.经典的Ⅰ类基因和Ⅱ类基因的二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 4.CK通常以___________的方式作用于产生CK的细胞本身,或以___________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 5.TCR-CD3复合体中,TCR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CD3分子则通过胞浆内的______________结构,将抗原信号转导到细胞内。 6.细菌结构中缺乏_____________,称为细菌L型。 7.肠热症主要由______________引起。 8.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是________________。 9.汉坦病毒是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 10.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异嗜性抗原 2.单克隆抗体 3.细胞因子 4.败血症 5.微生态失调 三、单选题:从下列A、B、C、D 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出生时即具有 B.反应迅速 C.特异性 D.无记忆性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类毒素免疫动物的免疫血清制成 B.注射前需作皮肤试验 C.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3.下列哪类Ig升高可提示机体近期感染() A.IgG B.IgM C.IgE D.IgA 4.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血清中升高的补体成分是()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 类囊体(th 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 高尔基体是一种内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 / 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 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 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 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

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 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小(通常直径小于 2um)较大(通常直径大于2um) 细胞壁主要成分多数为肽聚糖纤维素、几丁质等细胞器无有 鞭毛结构如有,则细而简单如有,则粗而复杂鞭毛运动方式旋转马达式挥鞭式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无性等多种 细胞核核膜无有 组蛋白无有 DNA含量高(约10%)低(约5%)核仁无有

农业微生物学试卷B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微生物学(B)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菌毛 2.芽胞 3.消毒: 4.灭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我国规定饮用水每毫升的菌数不超过个,每升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个。 2. 采用50~60℃温度处理产品一定时间,则可以达到防腐的目的,这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____灭菌法。 3. 细菌的运动器官是,其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是。 4. 真菌菌丝的变态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和附着枝。 5.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芽孢、鞭毛、纤毛和糖被。 6. 病毒的对称包括、、复合对称和复杂对称。 7.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包、、和化能异养型。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氨基酸的分解主要是通过脱羧作用和脱氨作用。() 2. 细菌DNA分子有2个复制点,而真核生物染色体有多个复制点,彼此会完成DNA复制。() 3. 一定时间内(一般10min)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最高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4.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重组体细胞,而后者性细胞的结合。() 5.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内毒素。() 6.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机能,没有选择性。()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7. 专性厌样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8.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RNA,不含蛋白质的病毒。( ) 9. 在微生物中,冷冻温度多指-18℃以下的温度。( ) 10. 有极少数消毒剂可以用作防腐剂。() 11. 原核微生物一般有1个以上的复制起点。() 12. 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人类而言都是有害的。 ( ) 13.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能独立营养、已知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14. 细菌的荚膜具有保护菌体、贮藏养料、堆积某些代谢废物、作为主要表面抗原及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 ( ) 15. 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都有质配和核配阶段。( )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有何差异? 2.病毒核酸可分哪几种类型?其复制以什么链为摸板。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功能、——功能和——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过强,免疫监视 3.自己,非己 4.免疫自稳功能,自身免疫病 5.微生物学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 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 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一章免疫器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5.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是——、——和——。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脾 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选修一微生物的培养高考练习题综合

选修一大题 1、(山东卷,理综,34)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视。 ⑴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不同而实现分离。 ⑵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的抗菌特性。抗菌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和。 ⑶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菌液。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的,确定该蛋白质的抗菌效果。 ⑷细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和。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处理。 2、(上海卷,理综,39))氯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原因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某研究小组依照下列实验方案(图1)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SP1菌,培养基配方如表1。 (1)配制Ⅱ号固体培养基时,除添加Ⅱ号液体培养基成分外,还应添加1%的____________。(2)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3)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和Ⅱ号培养基分别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和____________培养基。在Ⅱ号培养基中,为SP1菌提供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4)在营养缺乏或环境恶劣时,SP1的菌体会变成一个圆形的休眠体,这种休眠体被称为 ____________。 (5)将SP1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氯苯的Ⅲ号培养液中培养,得到生长曲线(如图2)。从图2可知SP1菌在____________培养条件下最早停止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作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的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____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之前,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增加微生物的浓度。为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灭菌的方法;还可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2装置中的冲气口在过程中要关闭,某同学在实验时为了密闭装置特意将瓶塞使劲塞紧,并将充气口和排气口用夹子夹紧,以便于发酵,但第二天去观察时发现瓶塞松了,他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请帮助解释说明其原因。 (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来源是。(5)若在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 5、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 为,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 用,原因是。试说明盐水在泡菜制作中 的作用:。 (3)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在于的加入。 (4)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 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5)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 是。 6、(10分)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 氮菌和酵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 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 出料口 充气口 排气口选挑葡萄冲洗榨汁 酒精发酵 果酒果醋 图1 果酒、果醋制作流程图2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试题A总22页第1页

微生物学教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2.菌落固体培养基中,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是菌落 3.平板是被用于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称作平板。 4.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5.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基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6小题12分) 旋形 试题A总22页第2页

4.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生理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 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 产生假根是()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酵母菌 C.青霉 D.曲 霉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A.蛋白质 B.肽聚糖 C.脂多糖 D.磷壁酸 3.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ATP分子。 总22页第3页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2.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生物选修一 微生物培养

1.(2014·全国课标Ⅰ,39)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 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 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014·课标Ⅱ,39)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 mL 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3)示意图A 和B 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的利用率。 题组二 其他各省市高考选萃 3.(2014·天津理综,5)MRSA 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 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 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 .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 菌 C .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 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 .蛋白质H 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4.(2013·四川卷,10)由于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α-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 考点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为了从泡菜汁中筛选分离出发酵产酸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在无菌操作下,使用无菌水对泡菜汁进行________,将不同稀释度的泡菜汁涂布于添加了CaCO3的乳酸菌培养基(MRS 培养基)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挑取有________的菌落,继续在MRS 平板上用________法分离,得到单菌落。 (2)取分离到的乳酸菌分别接种到MRS 液体培养基中,间隔取样测定pH ,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的乳酸菌。 (3)取上一步筛选出的乳酸菌接种到含有NaNO2的MRS 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法测定NaNO2的含量,筛选出________的菌株。 1.(2014·苏、锡、常、镇调研,32)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下图甲、乙是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和实验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